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處暑花卉

處暑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3-22 02:10:30

⑴ 四季分別開什麼花

春季開的花:

一,桃花

桃花是中國傳統的園林花木,其樹態優美,枝幹扶疏,花朵豐腴,色彩艷麗,為早春重要觀花樹種之一。

二,水仙

水仙還有好多別稱,比如凌波仙子、金盞銀台、落神香妃、玉玲瓏、金銀台、天蒜等。

三,山茶花

山茶花一般花期在冬春季節,有些地區12月也開花,想要冬天開花,保持適宜開花的溫度在10~20℃之間。冬季放在溫暖的室內,保證充足的光照。

⑵ 人們往往賦予花木以及象徵意義,比如荷花象徵清白,處暑代表堅貞,請你說出花中四君子的寓意。

古詩文中常提到的梅、竹、蘭、菊。蘭,一則花朵色淡香清,二則多生於幽僻專之處,故常被看作是謙謙君子的象屬征。菊,它不僅清麗淡雅、芳香襲人,還艷於百花凋後,不與群芳爭列,故歷來被用來象徵恬然自處、傲然不屈的高尚品格。竹,也經冬不凋,且自成美景,它剛直、謙遜,不亢不卑,瀟灑處世,常被看作不同流俗的高雅之士的象徵。梅,迎寒而開,美麗絕俗,而且具有傲霜鬥雪的特徵,是堅韌不拔的人格的象徵

⑶ 芍葯花的最佳種植時間是什麼時候

芍葯的最佳種植時間是在秋季,也就是從8月底直至9月下旬(處暑至秋分),不可過早或過遲。原因如下:

1、因為芍葯幾乎所有新根都是在秋天新生的,當然也包括次年的新芽,也是在這個時候形成,秋天移栽以後,受傷的肉質根可逐漸癒合並長出新根,有利於第二年春季繼續生長。

2、芍葯過遲移植因根部受損,只會長莖葉而不發花蕾。如果在春季移栽,芍葯全年只能依靠肉質根里儲存的營養進行生長。

因此最佳的購買芍葯裸根的時間也是在秋季,並且在種植當年的冬季應注意防護。

(3)處暑花卉擴展閱讀:

種植注意事項:

芍葯根在定植之後,要注意不要經常的進行移栽,這樣是會使根系受傷的。

在養殖芍葯花的時候,要注意合理的進行施肥,施肥之後要澆足水並進行鬆土。

在霜降之後要將枯萎的枝葉剪掉,越冬的時候保持光照和溫度,土壤不要過干。

等到芍葯花的花朵開始出現之後,要注意及時的摘取側蕾,讓養分更加的集中,開花就會很好了。開花之後要注意及時的將花梗給剪掉,以免繼續消耗養分。

⑷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有哪些

1、立春:四季報春、辛夷

2、雨水:杏花、紫葉李

3、驚蟄:桃花、棠梨

4、春分:含笑、垂絲海棠

5、清明:桐花

6、穀雨:牡丹、酴糜

7、立夏:月季、虎耳草

8、小滿:小薊、珍珠梅

9、芒種:石榴花、梔子花

10、夏至:冠花貝母、紫花泡桐

11、小暑:松果菊、荷花

12、大暑:玉葉金花、槐花

13、立秋:八月菊、秋海棠

14、處暑:紫茉莉、茉莉

15、白露:蔥蘭、金桂

16、秋分:慈姑、闊葉十大功勞

17、寒露:菊花、海紅豆

18、霜降:千日紅、石竹

19、立冬:雪松、冬櫻花

20、小雪:象牙紅、野山茶

21、大雪:長壽花、瓜葉菊

22、冬至:臘梅、枸骨

23、小寒:報歲蘭、款冬花

24、大寒:瑞香、山礬。

(4)處暑花卉擴展閱讀

淵源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在古老文化中,干支時間和方位以及八卦是聯系在一起的,寅位是後天八卦的艮位,是年終歲首交結的方位,代表終而又始,如《易·說卦傳》:「艮,東北之卦也,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也。」

即,斗柄從正東偏北(寅位,後天八卦艮位)為起點,經南、西、北旋轉一圈,為一周期,謂之一「歲」。故,寅月為「春正」,立春為歲首。北鬥鬥柄指向確立的二十四節氣,始於立春,終於大寒。

⑸ 芍葯花從種子開始到開花怎麼養

芍葯花的種植方法:

1、准備盆土

01種植盆栽的芍葯,需要先准備一個透氣性比較好的花盆。

02不用選擇體積過大的,應盡量選擇小一點的,這樣對幼株生長更有利。

03等第二年它長大一些,可以更換大一點的盆。花土要用松軟透氣的,用園土以及河沙等比例混合製得。

⑹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有哪些

24節氣每個節氣對應的花卉如下:
立春:迎春花。雨水:梨花。驚蟄:薔薇。春專分:玉蘭。清明:屬杜鵑。穀雨:紫藤。立夏:鈴蘭。小滿:虞美人。芒種:金銀花。
夏至:蜀葵。小暑:凌霄花。大暑:睡蓮。立秋:丁香。處暑:玉簪。白露:曇花。秋分:菊花。寒露:桂花。霜降:曼珠沙華。立冬:黃槐決明。小雪:燈籠花。大雪:紫荊花。冬至:臘梅。小寒:水仙。大寒:小蒼蘭。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中華文明的歷史文化精華。「二十四節氣」與「十二月建」是干支歷的基本內容,它在上古時代(或遠古)已訂立。古籍載,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歲之所在。
「二十四節氣」是干支歷中表示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確立「十二月建」的特定節令。北斗七星循環旋轉,這斗轉星移,與季節變換有密切關系。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為確定季節的標准,稱為斗建,亦稱月建。干支紀元法,正月建寅,立春為歲首,交節日為月首。
干支歷將一歲劃分為十二辰(「十二月建」),「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頂端的指向。上古時代以北鬥鬥柄頂端的指向來確定「二十四節氣」,斗柄旋轉而依次指向「十二辰」,稱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

⑺ 大雪節氣種植什麼花草

二十四節氣和農時、農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 雨水 驚蟄 春分 清明 穀雨
立夏 小滿 芒種 夏至 小暑 大暑
立秋 處暑 白露 秋分 寒露 霜降
立冬 小雪 大雪 冬至 小寒 大寒
立春:(2.4)
在氣候學中,春季是指連續5天的日平均氣溫穩定在10℃~22℃為春天,根據這一標准,浙北春天一般始於4月初。近年來隨著氣候變暖,春季也提早來到。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復雜多樣,對於春天的始日,各地相差甚大,華南各地入春最早。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3~4℃,降雨量20~30毫米國。麥田清溝瀝水防漬。油菜追肥,排水,中耕除草,重施迎苔肥。
雨水:(2.19)
冬去春來,氣溫回升,濕度增大,江南一帶,雨日和雨量都有明顯增加,確也名符其實。但是初春的天氣乍暖還寒,變化無常。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5~7℃,降水量30~40毫米。其時大小麥陸續進入拔節孕穗期,看苗施肥,清溝排水,加強油菜的田間管理。
驚蟄:(3.5)
天氣諺語: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滬);驚蟄聞雷聲,全月雨轟轟(浙、魯);驚蟄滴幾點,九九倒回轉(甘)
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9℃,降水量30~40毫米。麥田要加強肥水管理,看墒(土壤有效水含量的經驗判斷方法俗稱田間驗墒,將土壤墒情分為5種類型,即汪水、黑墒、黃墒、潮干土和干土)、看苗、看天澆灌拔節肥、拔節水。油菜施苔肥。早稻准備育秧,植樹造林。
春分:(3.20/3.21)
日光直射在赤道上,全球晝夜時間幾乎等長。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8~12℃,降水量40~60毫米。長江兩岸自南到北,早稻先後浸種催芽,開始塑料薄膜育秧(防寒潮),抓冷尾暖頭搶睛播種。繼續管好小麥、油菜和做好植樹造林,改善、保護生態環境產,調節氣候。
清明:(4.5)
我國黃河流域冰雪融化,草木繁茂,自然界空氣清新明潔,宜於踏青。從氣候上分析,氣溫進一步回升,如受暖氣團控制,遇上暖好天氣,江、浙、滬、皖最高氣溫可升至25℃以上,當遭到較強冷空氣影響時,最低氣溫可降到5『、1以下,因此,乍暖還寒仍是這個節氣的主要特徵。從降雨來看,本節氣內點雨未下有之,節氣平均雨量60~70毫米。平均氣溫可達12~15℃。大江南北都進入了農忙季節,早、中稻先後播種,小麥拔節,油菜揚花,田間管理不能放鬆。玉米花生播種。
穀雨:(4.20)
清明過後,雨水增多,有利穀物生長,但是,有的年份此時滴水不下,甚至從清明到立夏一直不下雨,出現春旱,這對農業生產影響是很大的。越冬作物需要雨水以利返青拔節;春播作物播種後需要雨水才能保證出苗率高。一般本節氣降雨量為70~80毫米,日平均氣溫14~18℃。此時,正是農村准備割麥、插秧、種棉的大忙季節。
立夏:(5.5)
暮春方去,新暑初回,萬物生長,欣欣向榮。但根據氣象學劃分,候溫(5日為一候)高於22℃時為夏季的標准對照。此時,只有以南真正進入夏季。有的地區四季不明顯,如黑龍江省的愛琿以北和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根本沒有夏季。立夏節氣所反映的夏季開始主要是指黃河以南地區。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9~22℃,節氣降雨量為90~110毫米。春花作物進入黃熟階段,要及時搶晴收割。立夏過後浙江將進入雨季,梅雨汛期開始,要做好防汛准備。
小滿:(5.20)
「小滿」是指黃河流域麥類作物籽粒開始飽滿還未成熟,所以稱小滿。但是浙江此時春花作物籽粒已飽滿成熟,農村一派豐收繁忙景象。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在20~23℃,節氣降雨量為50~70毫米,與前後節氣相比降雨稍偏少。但華南地區卻先後進入雨季。大江南北夏熟作物先後成熟,搶晴收割。北方地區需加強麥田後期管理。春玉米、高粱、中耕、除草、培土尤其重要。
芒種:(6.5)
芒是谷實尖端的細毛;小麥、大麥等有芒作物已經成熟,緊張的夏收開始了,同時又是夏種比較繁忙的季節,所以芒種又稱「忙種」。民間還流傳著「春爭日,夏爭時」,「小滿天趕天,芒種刻趕刻」,「麥熟一晌,龍口奪糧」。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3~25℃,節氣降雨量為50~90毫米。要抓緊早稻培育管理,及時耘田、烤田提高土溫,注意防治病蟲害。適時播種晚稻。
夏至:(6.22)
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全年白天最長。北京白天有18小時。往後,白天開始慢慢變短。但此時不是最熱的時間,我國南北溫度相差很小,不過10℃。多數年份降雨量100超過毫米,日平均氣溫24~28℃。要不失時機加強夏季田間管理,及時清除雜草,防治病蟲害。
小暑(7.7)
「小暑不算熱,熱在數伏天」。7月是全年夏季風最強盛的時期,副熱帶高壓籠罩江南,正常的情況是高溫少雨為主要特色。日平均氣溫28~31℃,降雨量減少,一般60~80毫米。小暑面臨著梅汛和乾旱的轉折期,各地在抓好防汛的同時,要及時掌握氣象預報信息,加強蓄水防旱,力求做到防汛、抗旱兩不誤。
大暑:(7.22)
全國大部分地區都是炎炎盛暑,這個節氣對全國都適用。從降雨量來看,北方雨季已經到來,降雨量增多。長江流域梅雨結束,伏旱抬頭,晴熱少雨。在華南此時東南季風帶來南海上空的水汽,降雨量仍比較多,本節氣浙北降雨量20~50毫米。日平均氣溫27~31℃,是全年最高的時段。喜溫作物,行長速度之快達到了頂峰。水肥田間管理一定要加強。晚稻插秧應搶在立秋之前。
立秋:(8.7)
黃河流域真正的秋天要比立秋晚一個半月左右,長江流域要推遲一個半月到兩個月。江南仍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大地上積蓄的熱量,一時尚不能散盡,所以還有秋老虎的暑熱。雨少年份常有伏旱出現。日平均氣溫29~27℃,開始呈下降,雨量80~100毫米且分布不均勻。對晚稻要中耕除草,發生旱象要灌溉。秋播要抓緊。棉花摘頂,促進秋桃(棉)發育。
處暑:(8.23)
江南有些地方仍炎熱不減,故有「大暑小暑不是暑,立秋處暑正當暑」之說,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27℃;冷暖空氣又開始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相遇,進入秋雨期,選題為80~120毫米。這時晚稻正處於生長關鍵時期。
白露:(9.7)
全國各地氣溫下降加快,天氣轉涼爽,「白露秋分夜,一夜涼一夜」。隨著季風轉換,日照漸短,強度變弱,冷空氣開始向南活動,全國大部分地區秋高氣爽,連我國西南地區日平均氣溫也降到22℃以下,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1~24,降雨量70~90毫米。棉花分批採摘,秋玉米等作物加強後期的田間管理。
秋分:(9.23)
太陽直射點又回到赤道上,全球晝夜平分。從氣候學的角度分析,秋分以後,北方冷空氣活動日趨活躍,有時一場西北風便可吹盡夏暑迎來秋涼。按常年規律,江、浙、滬的入秋期在9月底至10月初。我國東北、新疆等地多半在8月中下旬入秋,黃河下游地區9月中旬入秋,華南大地10月底到11月都會有秋涼的感覺。繼續抓好晚稻田間管理。棉花選種收花。冬小麥、油菜做好播種前的准備。
寒露:(10.8)
此時,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我國大部分地區受冷的高氣壓控制,雨季結束,經常晴空萬里,日暖夜涼,日溫差大,有利晚稻結實。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6~19℃,降雨量繼續減少,約15~30毫米。寒露節氣是長江流域直播油菜適宜期,江北地區開始播種冬小麥。
霜降:(10.23)
從黃河流域看,初霜一般出現在10月下旬,與霜降節氣非常吻合,全國各地的初霜日南北相差很大,如東北的長春,在秋分時就有了初霜,而南方的廣州,通常霜是罕見的,即使有,到冬至才見初霜。此時,長江中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4~16℃,降雨量20~30毫米。要加強油菜、田園蔬菜的培育管理。森林防火的資金積累工作也要盡早落實。
立冬:(11.7)
黃河中下游開始結冰的日期是11月1~11日,與立冬是一致的,但在長江流域,真正的冬季要比立冬遲半個月左右;而青藏高原上是「六月暑天猶著棉,終年多半是寒天」;在廣州至南寧北回歸線附近冬無幾日;海南省長夏無冬。所以立冬這個節氣不適用於全國。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0~13℃,降雨量20~40毫米。搞好晚稻的收曬。做好冬小麥播種的掃尾工作。
小雪:(11.22)
由於北方冷空氣熱力增強,氣溫迅速下降。黃河流域在小雪節氣,一般開始下雪。就全國而言,長江流域平均情況2月中下旬降雪;東北地區的初雪要提前到11月初以前;在福州、柳州、百色以南,是終年不見雪的。此時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7~10℃,降(雨)雪量10~20毫米。做好牲畜保暖越冬工作。
大雪:(12.7)
此時,地上有了積雪,黃河中下游地區,各地12月的積雪日數比11月要多一倍,甚至多四倍。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下降到5~8℃,降雪(雨)量10~20毫米。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冬至:(12.22)
陽光直射南回歸線附近,北半球白天最短;其後陽光直射位置背移,白晝漸長。「過了冬長一針,過了年長一線」。此時,北方冷空氣強盛,標志著寒冬將至,最冷的時節來臨。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2~5℃,降雪(雨)量10~30毫米。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
小寒:(1.6)
氣候變化除了其自身周期性的變化外,人類活動的深度、廣度、力度以及大氣環流異常、火山噴發塵煙等諸多因素,影響了氣候固有的周期化變化規律。致使過去連續出現14年的暖冬現象。本節氣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江北0℃以下。降雪(雨)量10~30毫米。
大寒:(1.21)
此時在「數九寒天」,實為一年中最冷的季節,再往後便是「水暖三分」的立春了,長江中下游地區日平均氣溫1~3℃,降雪(雨)量10~30毫米。主要農事活動:積肥、造肥,冬修水利掃尾,開始綠化植樹,清理改造魚塘。

----------------------------------------
立春:立春俗稱「打春」。前一天叫「迎春」,間以立春日為一年農事之始,是植物開始萌動生長,人們開始備耕之時。史載,周武王曾責令地方官每年舉行「迎春」儀式。立春前一天,各地方官浴身素服步行郊外「迎春」,次日聚集鄉、焚香上供、叩頭禮拜,使「芒神」舉鞭抽打土牛,意在打去春牛惰性,迎來全年豐收,宣告春耕播種大忙開始。後來,春牛用竹篾紮成牛狀,以紙糊成,內裝花生、核桃棗,於立春之日,用鞭擊牛,擊破之後,人們爭食散出之果以慶賀春季之到來,也有內裝五穀的,像征五穀豐登之意。現在沒有打春牛的活動了,但社旗周圍仍把立春說成「打春」,並有「春雷動,陽氣生」,「春打六九頭,種上芝麻吃香油,春打五九尾,種上穀子也吃米」,「打罷春,陽氣透,笑看富人穿得厚」的農諺。立春日天氣與年景有關,俗以為立春宜晴不宜陰,晴則兆豐,陰則兆災。有謠「立春清明又和暖,農人鼓腹皆翹天,倘若風陰與昏暗,五穀不登人不安。」又有「晴則諸事吉,陰則萬事愁」。「立春晴一天,農夫好種田。」「立春三日晴,今年好收成。」「立春陰,一春陰,立春晴,一春晴,陰陰晴晴到清明」。「立春有雨連清明」的說法。對於一年兩個「立春日」的年份,有「一年兩個春,黃牛貴似金」、「兩春夾一冬,十個牛欄,九個空」的農諺。
雨水:入春以後,東南風始吹,雨水開始增多。雨水過後,開始植樹,並准備下紅薯母、育紅薯苗的牛糞。有「春雨貴如油」、「冬春雨水貴似油、莫讓一滴白白流」、「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雨水無雨天要旱,清明無雨多吃面」的農諺。雨水是果樹嫁接的好時間,有「雨水節,把樹接」的農諺。
驚蜇:像征氣溫上升,天氣變暖,地下蜇伏的各種動物開始蘇醒、蠕動。農事活動主要是埋紅薯母、育種開始。有「雨水早,春分遲,驚蟄育苗正適時」,「驚蜇不過不下種」,「驚蜇點瓜,不開空花」之農諺。是日聞雷兆年景豐收,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俗語雲:「雷打驚蜇穀米賤」,「驚蜇聞雷米如泥」,「過了驚蜇節,耕地莫停歇」,「前晌驚蜇、後晌拿鋤」,指天氣連陰,「雷打驚蜇前,高崗能種田」、「不過驚蜇聽雷聲,四十五天雨難停」,「雷打驚蜇後,河灣能種豆」,預示雨水不多。「驚蜇打雷,小滿發水」,「驚蜇雲不動,寒到五月中」預示有倒春寒。「驚蜇不放蜂,十籠九籠空」。
春分:春季過半,氣候轉暖,晝漸長,夜漸短,麥子生長迅速,開始起身,有「麥過春分晝夜忙」,「春分麥起身,一刻值千金」之俗諺。應加強麥田管理,施肥、中耕,嚴禁牲畜吃青。春分有雨,兆人們身體康健,有「春分有雨,病人稀」之俗諺。
清明:氣候清新,草木茂盛,是植物播種的大好時光。有「清明前,去種棉」,「清明種瓜,船裝車拉」,「清明十天種高粱」,「清明去播種,早五天不早,晚五天不晚」,「雨水清明緊相連,植樹季節在眼前」,「清明前後,點瓜種豆」,「清明喂個飽(上肥),瘦苗能長好」,「清明種高粱,六月接飢荒」等農諺。清明節忌諱天陰、下雨。是日天晴,兆大豐收。有「清明曬干柳,窩窩撐死狗」,「明清明,暗穀雨」,「清明無雨多吃面」之說法。俗以為清明不明,即為荒年之兆。清明有西北風,主旱,有「清明西北風,旱了不會輕」之說。但也有「清明南風起,收成好無北」的俗諺。清明夜落雨,對麥子不好。諺語雲:「麥子不怕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
穀雨:每年4月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時開始。一般天氣變暖,斷霜雪,雨量也較前增多,是春作物播種出土的重要季節,開始種高粱、穀子、春玉米、紅薯等早秋作物。此時棗芽萌發,春播棉花開始種植。諺曰:「棗芽發,種棉花」,「穀雨栽秧(紅薯),一棵一筐」,「穀雨下秧,立夏栽」,「穀雨下谷種,不敢往後等」,「穀雨前,清明後,種花正是好時候」,「穀雨麥懷胎」。此外,穀雨無雨,亦為荒年之兆,間忌之。有「明清明,暗穀雨」、「清明要明,穀雨要雨」、「穀雨有雨棉苗肥」之俗諺。也有「穀雨到,布穀叫,前三天叫受干,後三天叫受淹」的說法。雨後開始糙場,「三月不糙場,麥打土裡揚」。
立夏:是為夏季之始,小麥齊穗,開始養花上漿。農諺有「立夏不出頭,割了喂老牛」、「立夏麥挑旗,小滿麥秀齊」。此時各種侯鳥相繼入境,紅薯芽普遍移栽下地,並繼續播種旱秋作物,黃瓜成熟。農諺有「四月八,鮮黃瓜」,「立夏種棉花,有苗無疙瘩」。本縣有「立夏見三新—大蒜、櫻桃、豌豆」之說。立夏日忌無雨、無風。俗以為立夏日無雨,主旱。俗諺雲:「立夏不下,旱到麥罷」,「立夏不下,高掛犁耙」,「立夏刮東風,葯鋪把門封」,「稻花要雨,麥花要風」。
小滿:部分早冬作物開始成熟。俗雲:「小滿見三新」,即大麥、油菜、蠶繭。農購置農器傢具,做收麥前的准備工作。開始套種晚秋作物。農諺有:「小滿不滿,芒種不忙」,「小滿不種棉,種棉也枉然」,「小滿十八天,不熟也要干(指小麥)」,「小滿種谷,憋滿倉屋」。
芒種:每年6月6日前後,太陽黃經75°時開始。全縣農事活動主要是收割小麥,搶種晚秋,管好大秧。農村大忙開始,故有「打春一百,掂鐮割麥」,「芒種忙,三兩場」,「春爭日,夏爭時」之語。夏收、夏種、夏管統稱「三夏」。三夏生產突出四個「搶」字,即一是搶收。「收麥如救火,龍口把糧奪」,小麥蠟黃就收,「麥穗發了黃,綉女也下床」,「七成收,八成丟」,「麥熟八九動手割,甭等熟透籽粒落」,「等了一粒青,損了十粒黃」,「要保糧食大豐收,一粒一穗不能丟」,「麥天彎彎腰,拾個白卷糕」,「夏收有五忙,收、運、打、曬、藏」;二是搶種,小麥收後趁墒搶種秋作物。「收麥不顧種,秋後難顧命」,「麥茬耩芝麻,苗出快滅茬」,「一棵紅薯一把灰,紅薯結成一大堆」;三是搶打(脫粒),夏至前要打完場。「夏至不打場,再打是把糠」,「拉到場里算一半,裝到囤里才收完」;四是搶管,「種子落地,管子上馬」,及時定苗,鋤草保墒。「一種得九管,收成才保險」,「五黃六月去種田,一天一夜差一拳」,「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鋤頭有火,鋤頭有水」,「夏天撞破皮,勝似冬天犁一犁兒」,「人勤地不懶,全在人照管」。夏收時,進場不帶火,不吸煙,不許光肚娃兒進場,忌「凈光」,「少見」、「沒風」、「凈啦」等話,過去有「婦女不進場,進場不吉祥」的說法。
夏至:夏至是農事很重要的節氣,是秋田管理的緊張季節。氣溫升高,天氣變熱,開始鋤頭遍地。「春爭日,夏爭時,中耕鋤草不宜遲」,「夏至棉田草,勝如毒蛇咬」,「夏至種芝麻,頭頂一朵花,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夏至三庚入伏,伏有30天或40天,分頭伏、中伏和末伏。每伏10天,中伏有20天的。間有「熱在中伏」和「三伏里頭加一秋」之說。俗以為夏至天氣變化會對農作物造成很大影響。因此農家在夏至里忌諱很多。夏至最忌有雷雨。俗諺雲:「夏至有雷六月旱,夏至逢雨三伏熱」。「掏錢難買五月旱,六月連陰吃飽飯」,「掏錢難買五月冷,一棵豆子打一棒」,「夏至西北風,十雨九場空。」「夏至翻白雲,平地見魚鱗」,「夏至風從東南起,夏秋不斷雨淅淅」。還有夏至趕逢在五月前期,後期的占侯禁忌。諺雲:「夏至五月端,麥子貴三千」,「夏至五月頭,不種芝麻也吃油」,「夏至五月終,十個油房九個空」。不種芝麻也吃油,說明其他莊稼長得好,豐收了。十個油房九個空,則表示出整個年景的歉收、蕭條。
小暑:天氣逐漸炎熱,汛期到,作物旺長,主要是加強秋作物管理。可犁炕地。農諺有「小暑前後種綠豆」,「小暑種芝麻,頭頂一串花」。小暑忌旱,俗諺雲:「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旱,喝稀飯」,「六月要雨難得雨,八月要晴難得晴」,「小暑南風十八天,坑裡泥巴都曬干」。「伏里無雨,谷里無米」。「小暑泥鰍賽人參」。
大暑:為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時期,正值伏中。穀子甩大葉,黃豆二棚樓,頭二茬地均中耕完畢。注意治蟲、防旱、防澇等事。農諺有:「冷在三九,熱在三伏」,「三伏不熱,五穀不結」,「小暑大暑,熱死老鼠」,「小暑不算熱,大暑壓草肥」,「頭伏有雨。二伏旱,三伏有雨吃飽飯」,「大暑到立秋,割草壓肥不能丟」,「頭伏蘿卜,二伏芥,三伏里頭種白菜」,「伏里種豆,收成不厚」,「伏天三場雨,薄地長好麻」,「六月六,芽子紅薯線穗粗」。
立秋:秋季開始,時在三伏之中。農事有「立了秋,掛鋤鉤」之說。意為莊稼不再鋤了,還有「立罷秋,萬事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意為此時各種作物不能再種了。但亦有「立秋前後,燕瓜綠豆」,「立秋栽蔥,白露種蒜」,「六月秋,老秧丟,七月秋,老秧收」之諺,是說在立秋時綠豆還可播種(收成不多),可栽蔥。育的秧苗如果立秋在六月,不能再栽了,立秋在七月,移栽的秧苗還能有收成。立秋是當地農家的大節氣,是莊稼接近成熟的季節,「立秋三天遍地紅」,指高粱穗變紅成熟。「棉花立了秋,大頭、小頭一齊揪」。立秋日忌雷、雨、風。俗諺雲:「雷打秋,晚禾折半收」,「秋前北風,秋後雨,秋後北風干到底」。
處署:暑盡天涼,炎熱的天氣將於是日結束。農諺有:「處暑不種田,想種等來年」,「過了處署不種秋,就是種上也不收」,但可種蕎麥,俗諺雲:「處暑蕎麥甭等肥」。「處暑谷漸黃,大風要提防」。
白露:時值中秋,天氣轉涼,夜間露水發白。農事活動開始收獲高粱和早玉米。騰茬子,早耕,小麥備播,育油菜苗。農諺有:「白露種高山,寒露種平川(小麥)」,「白露割谷」,「白露沒有雨,犁地要早起」。「秋收打穀又犁田,來年又是大豐年」。
秋分:秋季的一半,此後北半球漸短,夜漸長。秋分後,既要抓緊送糞犁地,積極備播小麥,又夾帶收秋,是秋季最忙時期。農諺有:「秋分一半家,寒露滿天下」,「秋分一到,谷場見稻」。「秋分過五,小麥入土。」「秋天彎彎腰,強似春天轉一遭兒」。「一年辛勤在於秋,糧不入屋不算收」,「三春不如一秋忙,收不到屋裡不算糧」。「七月底,八月岸兒,新穀子米湯麻桿鹽兒」。秋分前後,月亮落地的變化,將直接預示著來年年景的好壞。俗諺雲:「七月十五早看天,強似抽簽問神仙;月亮落地接雲彩,年景好的說不得;月亮落地光塌塌,明年糧食打不發」。
寒露:進入寒露,氣候明顯轉涼,夜有寒冷之感,開始播種小麥。農諺雲:「寒露到霜降,種麥莫慌張」,「過了寒露節,種麥穗如鐵」,「抓著一季早,兩季產量高」,「打蛇打在七寸上,莊稼種在節氣上」,「一早三分忙,一壯三分旺」。
霜降:以天冷,露水結成薄霜而故名。霜降無霜,主來歲飢荒。「霜降有霜,米穀滿倉」,「十月不下霜,種地一包糠」。霜降後進入種麥高潮時節,俗雲:「霜降至立冬,種麥莫放鬆」,「有墒不等時,到時不等墒」,「犁犁耙耙種下田,最晚不過立冬前」,「前耬後耬,差一穗頭」。晚秋普遍成熟,開始刨紅薯,切紅薯干。
立冬:立冬意味著冬天的到來,太陽黃經為225°。抓緊播種晚茬小麥。諺雲:「立冬到小雪,種麥晚半月」,「種麥過立冬,來年少收成」。移栽油菜,收完紅薯。古有「冬是終了」,是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意思。諺有「立了冬,把地耕,能使土裡養分增」,「冬耕深,出黃金」之說。立冬日忌諱吃生冷食物,如蘿卜、水果等。否則以為會損傷身體。立冬忌無雨。俗諺雲:「重陽無雨立冬晴,立冬無雨一冬晴」。
小雪:氣溫下降,始飄雪花,冬播結束。開始拉沫子,為牛鋪備土,修建房屋,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整修道路,開展副業活動。農諺有:「千家萬戶,沫子糞土」,「小雪不破股(分孽),大雪不出土(麥苗)」,「修渠築壩,天旱不怕」,「修好水渠築好塘,年年豐收有保障」,「修好水利,一本萬利」,「光靠自己莫靠天,修好水利萬年甜」,「修渠如修倉,積水如積糧」,「不修溝渠不修塘,五六月里水汪汪」,「地埂不修,有田也丟」,「條條溝渠都打通,排水澆地不費工」,「農閑全在冬,水利莫放鬆」,「沒雨先修房,沒旱先修塘,沒澇先築壩,沒荒先備糧」。小雪到冬至是冬灌的好時機,俗諺雲:「小雪到冬至,澆麥正適時」,「冬澆半年墒」,「麥子澆五水,饃饃送到嘴」,「有水無肥一半出,有肥無水望天哭」。小雪忌無雪。有「小雪雪滿天,來年是豐年」「小雪要是下雪多,來年五月旱天多」之說。
大雪:天寒地凍,大雪紛飛而故名。瑞雪兆豐年。「麥蓋三床被(大雪),頭枕蒸饃睡。」農事活動繼續進行水利建設,整修道路水渠,開始磨粉,生產粉條、粉皮,從事商業經營及商品生產等活動。農諺有「場光地凈,五溝挖通」,「薄地想豐收,冬閑挖深溝」。大雪忌無雪,俗諺有「大雪不見雪,來年不收麥」,「今年大雪把門封,來年一定好收成」,「雪水化成河,麥收不會薄」,「大雪豐收來,無雪少吃麥」之說。
冬至,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是日交九,此後天氣漸入嚴寒。有冬九九歌:「一九二九袖裝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開冰走,七九八九抬頭看柳,九九如一九耕牛遍地走」。農業生產上,除繼續進行防凍,積肥、深耕等工作外,還要注意人畜的安全過冬。「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白天將逐漸變長。冬至忌無雨。俗諺雲:「立冬無雨看冬至,冬至無雪一冬晴」意指來年將旱。
小寒:進入嚴寒天氣,「小寒大寒,滴水成團」,「小寒凍土,大寒凍河」。
大寒: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時候,時在十二月,准備過春節。「小寒、大寒、殺豬過年」。

⑻ 求解簽:立秋處暑民安樂,花木原來分瓜桂,烏鵲高飛第一著,萬事謀為化作鶴

秋天是一個碩果累累的季節,秋天雖然秋高氣爽,氣候適人,但是秋季是一個陽消陰長的季節,立秋至處暑,秋陽肆虐,溫度較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濕氣較重,天氣以濕熱並重為特點,故有「秋老虎」之說。許多身體虛弱的人因不能適應氣候的轉變,容易傷風感冒,舊病復發,難度多事之秋。 究竟如何平安度過「多事之秋」,搞好秋季養生保健呢?帶者這個問題我們采訪了河北省中醫院院長、著名中醫專家李佃貴教授。李佃貴教授介紹,進入秋天之後,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風冷雨,樺木凋零,萬物蕭條的深秋景象,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李教授還引用《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收養之道也」他說對於中老年人,應該做到「心無其心」,才能「百病不生」,養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的性格,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方可適應秋季氣候的變化。建議老年人,最好經常到室外活動,飽覽勝似春朝的秋景,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 古人雲:「春捂秋凍,不生雜病」。李教授介紹這個諺語符合秋天「薄衣禦寒」的養生之道,同時也提醒大家要對「秋凍」 有正確的理解,科學領悟其中真髓。 立秋以後,冷空氣勢力將逐漸加強,活動趨於頻繁,氣溫明顯下降,晝夜溫差增大,且「一場秋雨一場寒」。從防病保健的角度出發,應該未「寒」綢繆,注意加強禦寒鍛煉,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強冷空氣和寒冬季節到來時也能夠適應氣候環境,避免由於氣象原因誘發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氣管炎、肺炎、風濕性關節炎以及各種心腦血管病。李教授提醒大家不要氣溫稍有下降就立馬添衣加褲,把自己捂得嚴嚴實實,而應該盡可能晚一點增衣,能穿短袖襯衫,盡量不要穿長袖;能穿單衣,盡量不加外套。不過,凡事都應有個限度,「薄衣禦寒」也不能過頭。到了深秋時節,遇天氣驟變,氣溫明顯下降,陰雨霏霏,仍是薄衣單褲,極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引發感冒等病,特別是患有慢性支氣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氣變化,防寒保暖,一旦受涼感冒,極易導致舊病復發。寒冷刺激可致體表血管彈性降低,周圍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動脈收縮、血壓升高,易發生腦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還能使血液纖維蛋白濃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導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因此,要順應秋天的氣候變化,適時地增減衣服,做到「秋凍」有節,與氣候變化相和諧,方為明智之舉。 立秋之後,天氣漸涼,氣候乾燥。人在經過夏季之後,各組織均感水分不足,此時如受風寒,易引起頭痛、流淚、咽干、鼻塞、咳嗽、胃疼、腹瀉等多種病症,故金秋需慎保健。李教授給大家列舉了一些養生方法,以供參考:一、飲食調養,「清潤」為上。秋季易傷津液,要適當多飲些開水,多吃些具有潤肺生津、養陰清燥的食物,如蘿卜、番茄、豆腐、銀耳、梨、柿子、香蕉等。暮秋時節,人們的精氣開始封藏,進食滋補食品易被肌體消化、吸收和藏納,有利於改善臟器的功能,增強人的體質。這時可適當多吃些雞、鴨、牛肉、豬肝、魚以及蓮子、大棗之類的食品。二、勤習吐納,防燥保健。中醫素有「腎液為唾」之說,認為唾液的盈虧與腎的盛衰息息相關。因此,應經常做漱泉術,即每日清晨洗漱完畢,於靜室內閉目靜坐片刻,先叩齒36下,然後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中唾液滿,漱練數遍,分三次咽下,並用意念送至丹田,再緩緩將氣從口中呼出,呼氣時口唇微張,但不要出聲,如此反復36次,對預防秋燥大有裨益。 3、加強鍛煉。秋天的氣溫變化較大,早晚溫差懸殊,體質較好的人衣著以輕裝薄素為宜,不可驟增厚衣,應適當受些寒涼,以逐步增強機體的抗寒能力。抵抗力較弱的人,宜逐漸增衣,切不可驟增驟減,以防寒氣侵襲,誘發新病。另外,還應根據個人的愛好和興趣,選擇適宜的鍛煉項目,提高肺的功能和機體的耐受能力,以抵禦秋燥肅殺之氣。 4、多吃水果。金秋,正是各類果品上市之時,而這些水果由於各自的成分不同,對不同的疾病有一定的療效,因此「對症食果」會對自己疾病的恢復有一定的好處,以下介紹一些常見水果的療效。梨:稱為「百果之宗」,性味甘寒。生食有清熱解毒、生津潤燥、清心降火作用。煎水或加蜜熬膏,有清熱潤肺、化痰止咳的功效。蘋果:其性味甘涼。生食或熬膏,具有補脾氣、養胃陰、生津解渴、潤肺悅心的功效。柿子:味甘澀,性寒。紅軟熟柿有清肺胃蘊熱、生津止渴作用。生食還有潤肺祛痰、止咳、解毒功效。石榴:味甘酸、澀溫,中醫上具有主治咽喉燥渴、赤白痢腹痛,崩中帶下,漏精脫肛的較強收斂作用。板栗:其性味甘溫,入脾、胃、腎三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壯腰、強筋、活血、止血、消腫等功效。栗子中所含的不飽和脂肪酸還有抗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的功效。 獼猴桃:性酸,味甘寒,有調中理氣、生津潤燥,解熱除煩的效能。柑桔:其性涼、味甘酸,具有開胃健脾、止渴生津的功效,其果、核、葉、絡、根均可入葯。橄欖:味甘酸、性平。口含鮮橄欖嚼汁頻咽、化痰消積、開胃下氣,解毒生津的作用。柚子:甘酸,性寒。其果汁能和胃化滯,生津解渴,助消化,解酒毒功能。山楂:甘酸微溫,具有很好的開胃消食,增強消化功能的作用。又能降低血壓和血脂,軟化血管,活血通脈。大棗:其味甘性溫,是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佳品。

⑼ 農村老人說種植芍葯要在處暑和秋分之間才能開花,是怎麼回事

農村老人說種植芍葯要在處暑和秋分之間才開花,這是為什麼呢?別的季節不行嗎?老人說種植芍葯要在處暑和秋分之間才開花是有道理的,但並不是說別的季節種就完全不行。這是因為芍葯為耐寒、耐旱的宿根花卉,性喜涼爽。處暑至秋分時段是其發根時期,這段時間種植,不僅利於傷根的恢復,而且利於根系的生長。這與芍葯的自然屬性、生長規律、生長習性和種植方法等息息相關、芍葯的自然屬性芍葯為芍葯科芍葯屬草本。








其間,用得最多的就是分株法。因其具有操作簡單、易成活、開花早、能延續品種優良性狀等優點,是人們最常用的繁殖方法。但因分株繁殖法或多或少會傷及根系,影響成活和開花。因此,人們自然會選擇在其根系生發期,即處暑和秋分時段種植。如此,既利於傷根恢復,又利於根系生發,極利成活開花。

⑽ 立秋處暑安民樂,鳥鵲高飛第一著,花木原來分瓜掛,萬事謀為化作鶴 。 是什麼意思解釋下

意思:立秋後人民富足安樂,雁鳥結成一隊南飛去,花草樹木都結滿果實,祈求來年內風調雨順。立容秋或者處暑是起步階段,冬春季就有好兆頭。花落瓜熟,好運常伴。這是一個上上簽。

分析:立秋處暑民安樂是安心等著結果,鳥鵲高飛笫一著,是比翼齊飛;花木原來分瓜桂是花落瓜熟,萬事謀為化作鶴,是一切好事步步高升。

相關好簽:

1、第四簽:牡丹芍葯放花紅。賽過寒梅歲老松。艷色眼前誰不愛。秋來無實一埸空。

2、 第五簽:海水茫茫萬里清。小舟欲渡問前程。中途只恐風波起。何處潛身待浪平。

3、第六簽:信人時運復輝光。憂事臨門變吉祥。莫待後園春色老。黃花晚景更生香。

4、第七簽:冥冥杳杳恐非真。若或臨門禍豈輕。肯把黃金先費用。縱然有事不臨門。

5、 第八簽:野馬歸欄笑漸開。秋期寒鵲自飛來。工夫直待來春好。織出紅羅任剪裁。

6、 第九簽:信人何必苦凄惶。事務雖危也不妨。穩把筆頭書造化。從頭徹尾更嘉祥。

熱點內容
碧玉簪盆栽 發布:2025-09-20 10:51:49 瀏覽:615
星星管折玫瑰花 發布:2025-09-20 10:50:09 瀏覽:979
ro手游情人節頭飾 發布:2025-09-20 10:49:17 瀏覽:251
槐花怎麼插花 發布:2025-09-20 10:49:16 瀏覽:47
七夕哪兒玩 發布:2025-09-20 10:47:52 瀏覽:237
演講席插花 發布:2025-09-20 10:43:32 瀏覽:819
四川花卉盆景 發布:2025-09-20 10:11:37 瀏覽:984
勾玫瑰花葉子的視頻 發布:2025-09-20 10:00:12 瀏覽:209
櫻花翩翩飛舞飄落 發布:2025-09-20 09:46:53 瀏覽:338
七夕敖丙 發布:2025-09-20 09:29:46 瀏覽: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