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婧康花卉

婧康花卉

發布時間: 2022-03-16 22:14:17

1. 請大家幫我找找有關春、夏、秋、冬、山水、日月、花草、鄉愁、送別、愛國的古詩

.杜甫《春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2.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3.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

4.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5.陸游《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6.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仍岳上摩天。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7.文天祥《過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8.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9.龔自珍《己亥雜詩》(其五):「浩盪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10. 楊炯《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 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 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 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做一書生。

11. 王昌齡《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 萬里長徵人未還。 但使龍城飛將在, 不教胡馬度陰山。

12.岳飛《滿江紅》:怒發沖冠,憑闌處、瀟瀟雨歇。抬望眼、仰天長嘯,壯同激烈。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憾,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壯志飢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13.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裡潼關路。 望西都,意躊躕,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
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句》)
7.殘雲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詩中秋
1.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
2.解落三秋葉,能開二月花。(李嶠:《風》)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常恐秋節至,焜黃華葉衰。(《漢樂府?長歌行》)
5.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6.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劉禹錫:《秋詞》)
8.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杜牧:《秋夕》)
9.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10.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丑奴兒?書博山道中》)

詩中冬
1.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杜甫:《兵車行》)』
2.秋月揚明惲,冬嶺秀寒松。(陶淵明:《四時》)
3.南鄰更可念,布破冬未贖。(陸游:《十月二十八日風雨大作》)
4.冬盡今宵促,年開明日長。(董思恭:《守歲》)
5.鳴笙起秋風,置酒飛冬雪。(王微:《四氣詩》)
6.隆冬到來時,百花即已絕。(陳毅:《梅》)
7.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張謂:《早梅》)
8.兒童冬學鬧比鄰,據岸愚儒卻子珍。(陸游:《秋日郊居》)
9.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10.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杜甫:《小至》)

詩中山
1.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6.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7.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8.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9.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0.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詩中水
1.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蒹葭》)
2.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海》)
3.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4.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5.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9.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10.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詩中日
1.日出東南隅,照我秦氏樓。(《漢樂府?陌上桑》)
2.白日依山盡,黃河人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3.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杜甫:《絕句》)
4.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5.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6.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8.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王安石:《元日》)
9.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10.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李白:《望天門山》)

詩中月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瞑》)
4.月黑雁飛高,單於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5.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6.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李白:《古朗月行》)
7.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8.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10.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王昌齡:《出塞》)

詩中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3.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4.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
7.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9.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李商隱:《無題》)
10.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詩中花
1.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庄》)
2.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李白:《月下獨酌》)
3.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4.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5.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6.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7.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8.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晏殊:<浣溪沙》)
9.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張志和:《漁歌子》)
10.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詩中雨
1.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2.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4.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5.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志和:(漁歌子))
6.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杜牧:(清明》)
8.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9.渭城朝雨泡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10.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詩中雪
1.草枯鷹眼急,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2.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盧綸:《塞下曲》)
3.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
4.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5.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劉長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7.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
8.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9.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0.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草
1.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敕勒歌》)
2.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4.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5.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盧綸:《塞下曲》)
6.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7.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陶淵明:(歸園田居))
8.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韋應物:(滁州西澗》)
9.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10.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詩中柳
1.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韓雄《寒食》)
2.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3.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志南:《絕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6.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王之渙:<涼州詞))
7.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
8.紅酥手,黃滕酒,滿城春色宮牆柳。(陸游:《釵頭鳳》)
9.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10.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詩中樹
1.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曹操:《觀滄海》)
2.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庄》)
3.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4.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賀知章:(詠柳》)
5.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6.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崔顥:《黃鶴樓》)
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8.泉眼無聲惜細流,樹陰照水愛晴柔。(楊萬里:《小池》)
9.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天凈沙?秋思》)
1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詩中鳥
1.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3.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
4.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盂浩然:<春曉》)
5.盪胸生層雲,決眥入歸鳥。(杜甫:(望岳》)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陶淵明:(飲酒》
7.山光悅鳥性,潭影空人心。(常建:(題破山寺後禪院))
8.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9.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10.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詩中河
1.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詩經?關雎》)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5.旦辭黃河去,暮宿黑山頭。((木蘭辭》)
6.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夏完淳:《別雲間》)
7.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望廬山瀑布》)
8.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三萬里河東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陸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詩中江
1.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夏日絕句》)
2.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
5.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題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7.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8.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9.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0.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龜年))

詩中雲
1.明月出天山,蒼茫雲海間。(李白:《關山月))
2.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4.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6.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高適:《別董大》)
7.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李白:《早發白帝城》)
8.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杜牧:《山行》)
9.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
10.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詩中別
1.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李白:《送友人》
3.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4.渭城朝雨悒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5.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7.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8.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9.輪台東門送君去,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10.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李叔同:《送別》)

詩中親情
1.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遊子吟》)
2.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植:《七步詩》)
3.爺娘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木蘭辭》)
4.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杜甫:《春望》)
5.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6.洛陽城裡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張籍:《秋思》)
7.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8.邯鄲驛里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說著遠行人。(白居易:《邯鄲冬至夜思家》)
9.稚子牽衣問:歸來何太遲?
共誰爭歲月,贏得鬢邊絲?(杜牧:《歸家》)

詩中鄉情
1.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偶書》)
3.嶺外音書斷,經冬復立春。
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4.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王灣:《次北固山下》)
5.人春才七日,離家已二年。
人歸落雁後,思發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7.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8.客舍並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並州是故鄉。(劉皂:《旅次朔方》)
9.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杜甫:《月夜憶舍弟》)

2. 宋代的園林發展的原因

中國的封建社會到宋代已經達到了發育成熟的境地,而文化方面尤為突出。園林作為文化的重要內涵之一,當然也不例外。它之所以能夠繼隋唐全盛之後而臻於成熟的境地,自有其特殊的背景。
首先,宋代,地主小農經濟十分發達,庄園經濟幾乎絕跡。城市商業和手工業空前繁榮,資本主義因素已在封建經濟內部孕育。然而,宋代卻又是一個國勢羸弱的朝代,處於隋唐鼎盛之後的衰弱之始。宋王朝從建國之初的澶淵之變歷靖康之難,最後南渡江左,偏安於半壁河山,以割地賠款的屈辱政策換來暫時的安定局面。一方面是城鄉經濟的高度繁榮,另一方面則無論統治階級的帝王士大夫或者是一般的庶民都始終處於國破家亡的憂患意識的困擾中。宋人的詩詞中多見於此類感喟之情。這於盛唐文學中常見的杖劍遠游,氣吞山河的豪情和開辟異域、立功邊塞的氣概簡直不可同日而語。社會的憂患意識固然能夠激發有志之士的奮發圖強、匡復河山的行動,同時也相反地導致了人們沉溺於享樂、苟且偷生的心理。而經濟發達與國勢羸弱的矛盾狀況又成為這種心理普遍滋長的溫床,終於形成了宮廷和社會的生活浮盪、侈糜和病態的繁華。因此,園林的大量修建,其數量之多,分布之廣,較之隋唐時期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次,城鄉經濟的高度發展,帶動了科學技術的長足進步。園林的建築、觀賞花卉和樹木的栽培技術、疊石技藝的水平等大為提高,為園林的廣泛興造提供了技術的保證,也是當時園林藝術水平成熟的標志。
第三,宋代重文輕武,文人的社會地位比以往任何朝代都高。科舉取士制度更為完善,文官執政可說是宋代政治的特色,並成為文化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這從另一方面刺激了文人士大夫的造園活動,民間的士流園林更進一步文化化,又促成「文人園林」的興起。第四,宋代詩詞雖然失去唐代宏放的、波瀾壯闊的氣度,主流轉向纏綿悱惻、空靈婉約,規劃設計的精緻則又過之。宋代是中國歷史上最以繪畫藝術為重的朝代,尤其是山水畫受到社會上的重視已達到了最高水平,因而達到了繪畫與文學在更高層次上的結合。確立了獨特的藝術創作和鑒賞方法對於文人園林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士流園林興盛和文人廣泛參與園林規劃設計,在園林中熔鑄詩畫意趣比之唐代就更為自覺,同時也開始重視園林意境的創造。山水畫、山水園林互相滲透的密切關系,到宋代已經完全確立。
萌芽於唐代的文人園林,到宋代已成為私家造園活動中的一股新興潮流,同時影響著皇家園林和寺觀園林。宋代文人園林的風格特點大致可以概括為簡遠、疏朗、雅緻、天然四個方面。著名的有艮岳、蘇州的滄浪亭等。

3. 元代絲織紋樣的設計特徵

散點式是兩宋時期的流行排列方式,指一塊塊面積較小的花卉紋樣散點排列組成連續圖案。花卉的外輪廓不再拘束在團窠的形態裡面,而是各種自由的姿態。筆者參與分析鑒定的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出土的北宋紡織品中就有不少散搭花的絲織品,如四瓣朵花綾、花卉紋絞經紗(圖1)等,後者紋樣為兩花左右對稱成一組的折枝菊花,成散點排列,搖曳生姿。類似的排列在黑龍江阿城金代齊國王墓出土的綠地折枝梅織錦絹綿裙面料、江西德安周氏墓出土的折枝梅花綺、星點折枝梅花綾上也有反映。
折枝式宋代折枝式構圖採用牡丹、芙蓉、山茶等大朵花為主,配以梅花、桃花等小花及葉、蕾等為輔,組成緊簇折枝在畫面上均勻布局。福州南宋黃升墓出土的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圖2)、褐色牡丹芙蓉梅花綾、褐色山茶花羅及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折枝花綺等多件絲織品,均以折枝大花為主,間飾小花,主花寫實,枝葉裝飾,虛實得當。
纏枝式纏枝式是以纏枝為基本骨架、以花卉等做主題紋樣的排列形式。宋代纏枝花寫生風格濃郁,多為四方連續。大花分布均勻,枝條處於次要地位,難以分清骨架和主題紋樣的區別。如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黑色纏枝牡丹花紗單衣殘片(圖3),紋樣由兩朵盛開的纏枝牡丹組成一花回單元。花紋工整秀麗,葉瓣分明,布局飽滿[3]。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纏枝牡丹花羅、纏枝花綾、纏枝花卉紗等多件絲織品,也皆為此種排列方式。
幾何填花式將瑣紋、方勝、球路、龜背、曲水等幾何紋樣與花卉紋樣結合穿插是宋代極為流行的錦緞裝飾紋樣。幾何填花式構圖有多種形式,有的以花卉為主花,周圍格子中巧妙安排幾何小花紋,有的以幾何圖形為骨架,填各種花卉[4]。如八達暈填花,是中心為八面幾何形,由向八面延伸的花團網格組成骨架,在骨架中飾以蓮花、靈芝、桃子等紋樣的形式。從相關文獻來看,《清秘藏》所記宋錦中有八花暈錦,《蜀錦譜》中也有八答暈的記載,都應類此。又如毬路填花,是以圓圓相交為基本骨架,在骨架中飾以各類花卉的形式。《蜀錦譜》中記載有花錦盤毬錦、真紅雪花毬路錦等名目。再如「落花流水」紋,是在連續的曲水紋上飾以單朵或折枝的梅花、桃花等小型花朵的形式。元代陶宗儀《輟耕錄》所記宋御府名畫錦褾所用織錦中,有「紫曲水」一名,並注「俗呼落花流水」[5]。
造型手法與裝飾處理特徵
寫生花宋代絲織花卉紋樣造型受畫院花鳥寫生之風大盛的影響,紋樣素材一般直接取源於自然生活中的花卉加以寫生變化,似鮮花迎春,搖枝飄葉,栩栩如生。寫生花卉在宋代圖案中常見有散搭花、折枝花和纏枝花三種形式[6]。前文所述不少出土的絲織品就採用了寫生花造型,如南京長干寺遺址地宮的北宋花卉紋絞經紗(圖1)、南宋黃升墓的深煙色牡丹海棠花綾(圖2)、南宋周瑀墓的纏枝花綾等。寫生花寫實生動、恬淡自然的風格成為宋代審美意識的典型紋樣程式。
復合花從出土文物來看,兩宋時期出現了復合花的大膽創造,即花中有花,葉中有花,顯示出設計的別具匠心。如福州南宋黃升墓出土的黃褐色牡丹花心織蓮花羅、淺褐色芙蓉葉內織梅花羅(圖4),以復瓣的牡丹、芙蓉折枝花為主體,一件在主花花心部位套織蓮花、一件在芙蓉葉子上填織梅花。又如金壇南宋周瑀墓出土的以兩朵大牡丹花為主體的纏枝牡丹花羅,小花穿插枝頭,搖曳多姿,葉內填飾梅花折枝,錯落有致。這些復合形式的圖案主花寫實、枝葉裝飾、虛實得當,是寫實與裝飾手法相結合的佳作。
四時花四時花指以春夏秋冬四季的多種花卉組成圖案,以示完美之意。陸游《老學庵筆記》[7]記載:「靖康初,京師織帛及婦女首飾衣服,皆備四時。如節物則春幡、燈毬、競渡、艾虎、雲月之類,花則桃、杏、荷花、菊花、梅花皆並為一景,謂之一年景。」福州黃升墓的一件用於被面的深褐色雜花綺(圖5),將牡丹、芙蓉、荷花、梅花等不同時節花卉和諧排列成四方連續。另一件用於褲子的褐黃色雜花綺,紋樣以牡丹、海棠、梅花等多種穿枝花組成,花紋明朗豐滿。江蘇常州武進南宋墓和江西德安周氏墓也出土了四時花遍地的花羅織物。
情景花情景花指將花卉與鳥蝶瑞禽等相結合的情景紋樣,如嬰戲、花鳥等圖案。這類圖案反映出宋人追求富貴榮華、福祿壽喜、連生貴子等傳統思想對絲綢藝術的影響。花卉嬰戲題材如湖南衡陽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金黃色牡丹蓮蓬童子綾(圖6),紋樣以牡丹、蓮蓬為主體,用攀枝童子作陪襯,並以纏枝串通,整個圖案布局和諧,線條流暢。穿花動物題材如何家皂北宋墓出土的褐色獅子藤花綾、棕色「富」獅子滾綉球藤花綾、深褐色仙鶴藤花綾等。
文人花將「歲寒三友」———松、竹、梅安排在同一幅絲織紋樣中,是宋代絲織紋樣文人風格的典型代表。在德安周氏墓和福州黃升墓都有此類題材織物出土。如在黃升墓出土織品中有一件用於夾衣面料的棕黃色紋緯六枚提花緞,滿地花枝紋樣以松針、竹葉、梅花為主題,以寫意的手法表現出植物的結構特點。
色彩特點從傳世的紡織品和人物畫中所反映的情況來看,宋代花卉紋樣絲織品配色深受時代審美思想的影響,總體色彩傾向於清淡柔和、典雅莊重。不喜用鮮艷華麗的飽和色和對比強烈的配色,較多採用深淺不同的茶色、褐色、棕色、綠色、藕色等兩種色的調和色,再配上白色圖案,呈現淡雅柔和的色彩效果[8-9],與寫實化的紋樣造型相協調。
宋代絲織花卉紋樣在現代絲綢家紡中的設計實踐
傳統美和時代美的結合是設計產品成熟的標志。將宋代絲織花卉紋樣經過適當的變形和改造,應用到現代的家紡設計中,以現代的織造方式呈現出來,既能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又能提高現代紡織品的文化內涵和附加值。
設計主題與定位宋代絲織花卉紋樣清新脫俗、灑脫典雅,這種風格正迎合了現代人渴望返璞歸真,隨心自在的心態。本設計通過運用宋代絲織花卉等紋樣元素,結合現代表現手法,展現出庄嚴中透著活力,典雅中透著時尚的文化風情。設計定位為高端絲綢家紡,織花面料經緯紗線均選用桑蠶絲,採用低純度的經典顏色為主色調,表現高雅脫俗的古典風格。
圖案設計整套家紡的圖案設計以花卉紋樣為主,從宋代經典的絲織紋樣中提取花卉和幾何紋等元素,借鑒它的造型規律和特點,結合現代時尚元素進行創新設計。
主紋樣設計運用現代裝飾變形技法將宋代織物中的花頭進行變形,還將現實中的花卉進行宋代風格的重構,形成適合現代床品的牡丹、月季、茶花等幾種花卉形態。同時配上宋代生色折枝花特有的纖巧的枝條,自然寫實的葉片,葉蓋枝,枝連花,花生葉,形成柔美的花卉紋樣。在構圖上,舍棄宋代絲織品較均勻式的構圖,地部引入現代的不規則條紋骨架,骨架內以「卐」字變形紋滿鋪,上層以大小不等的圓為紋樣框架,在大圓中填入精心設計的宋代風格四時花卉形態,每個圓中的花卉圖案各不相同,部分枝條從圓形里延伸出來,穿插於各圓之間,增加聯系、填補空隙。主紋樣設計稿見圖8,主要用於被套、被面等。
輔紋樣設計輔紋樣圖案主要提取主紋樣中的一些元素,比如幾何形的底紋,經典的花頭等,以達到配套呼應的效果。其中輔紋樣一(圖9)為靠墊的獨幅適合紋樣。對角處以現代流行的線描花方式,勾勒出宋代經典的牡丹、山茶紋樣。兩花之間用塊面狀的波點紋肌理填充,體現出傳統與時尚的結合。輔紋樣二(圖10)為抱枕獨幅設計紋樣,輔紋樣三(圖11)主要用於枕頭、床單等,皆以「卐」紋變體呼應整體設計。
色彩設計根據2012—2013年中國家紡流行趨勢,目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的家紡產品色彩,一類會運用絢麗鮮艷的色彩,另一類則主要傾向於運用溫和的調性。新種類的顏色被不斷地開發出來,被設計師大膽地運用到設計中去,而經典的顏色則被在新的圖案中重新演繹。本設計選用與宋代絲織品色調相和諧的咖啡色和米色為主色調,搭配如墨綠之類的比較沉穩的顏色,再配以小面積的亮色作為點綴,體現內斂典雅的古典特色。
織造工藝整個產品系列包括四款面料,經線選用[22.2×24.4dtex×1(1/20/22D)廠絲80捻/10cmS×2]68捻/10cmZ(米白色)桑蠶絲,經密為1140根/10cm;緯線選用22.2×24.4dtex(1/20/22D)×3(3/20/22D)桑蠶絲,顏色根據不同設計進行相應選擇。選用主紋針數為96000針的電子提花機織造,單造單把吊裝造。
組織設計說明主紋樣、輔紋樣一和輔紋樣二面料,為緯二重產品;輔紋樣三面料,為單層產品。組織以加強緞紋為主,配合斜紋等組織,表現色彩的不同深淺層次,以主紋樣面料為例,做具體說明。主紋樣面料甲緯選用咖啡色,乙緯為墨綠色。紋樣設計,咖啡色有5個層次,米色2個,綠色2個。最深的咖啡色,僅用甲緯難以達到效果,所以使背襯的墨綠色紗線故意露出來,加深整體顏色,甲緯8枚緯緞背襯乙緯橫向的加強四個組織點的8枚加強緯緞;第二層次的選用甲緯12枚緯緞背襯乙緯12枚經緞;第三層次,甲緯橫向的加強2個組織點的12枚加強緯緞背襯乙緯12枚經緞;第四層次,甲緯1/5斜紋背襯乙緯6枚經斜紋來表現;最淺的咖啡色,甲緯橫向的加強四個組織點的8枚加強緯緞背襯乙緯8枚經緞。米色兩個層次,分別選用甲緯8枚經緞背襯乙緯16枚經緞,甲緯12枚經緞變化組織背襯乙緯12枚經緞。綠色兩個層次,分別選用乙緯12枚經緞背襯甲緯12枚經緞,乙緯橫向加強三個點的12枚變化緯緞背襯甲緯12枚經緞。上機織造下機面料成品由達利絲綢(浙江)有限公司制織。
款式設計及效果模擬本套絲綢家紡產品由一件被套、兩個靠墊、一個抱枕、兩個枕頭和一件床單組成。款式設計上,以主紋樣為被套表面,外圍拼接較主紋樣地部顏色稍淺的純色面料。被套內面則用淺咖啡的純色面料。靠墊以輔紋樣一織花面料為主體,圖案居中,緣鑲滾邊。抱枕以輔紋樣二織花面料為正面,四角加飾小型盤長流蘇。枕頭採用拼接方式,以淺咖啡色純色面料為主體,一側拼縫輔紋樣三織花面料。床單採用與枕頭相同的淺咖啡色純色面料為主體,三邊拼縫輔紋樣三織花面料。

熱點內容
白茶花裙 發布:2025-09-19 07:02:25 瀏覽:538
櫻花205 發布:2025-09-19 06:37:34 瀏覽:467
中國石榴盆景 發布:2025-09-19 06:36:47 瀏覽:2
櫻花庭書 發布:2025-09-19 06:16:42 瀏覽:734
無錫惠山區玫瑰庄園 發布:2025-09-19 06:09:38 瀏覽:293
如皋盆景市場 發布:2025-09-19 05:55:32 瀏覽:488
射乾花花語 發布:2025-09-19 05:52:11 瀏覽:108
橘中秘和梅花譜 發布:2025-09-19 05:41:12 瀏覽:974
栽好的盆栽 發布:2025-09-19 05:24:14 瀏覽:514
玫瑰花瓣紙 發布:2025-09-19 04:55:51 瀏覽: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