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產業的
1. 花卉產業發展的政策需求有哪些
前抄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國花卉襲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2. 花卉產業前景上海
據報道,目前國際花木市場相當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都以10%以上的速度增長。在全球聞名的花卉大國荷蘭花卉生產與銷售在其國民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每年花卉產業可創造50億歐元的價值,約占荷蘭園藝總產值的一半。目前,荷蘭生產的花卉至少有70%用於出口,其花卉插條和種苗遍及世界所有花卉生產國家,並且成為世界花卉交易中心和花卉生產原材料中心。受惠於近30年的經濟社會高速發展,中國花卉業發展勢頭亦十分強勁。據了解,近10年來,中國花卉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在雲南這個花卉業大省95172006年的花卉業總產值接近72億元,出口創匯65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了30%,花農收入達15億元。當年,雲南省花卉種植總面積增至26萬畝,鮮切花產量則從36億枝增加到41億枝,連續13年名列全國第一739很顯然,花卉業正成為一項被廣泛看好的朝陽產業。也許是因此之故,花卉業被不少地方當作發展經濟的支柱產業加以大力培育。比如,2007年通過評審的《海南省花卉產業發展規劃》確定,海南省花卉產業的中遠期目標,即到2010年,全省花卉種植面積達10萬畝,年總產值達到15億元。另據了解,全國已有20多個省份都把花卉作為重點產業或支柱產業,地方政府的花卉建設項目更是呈遍地開花之勢。曾經有不少地方廣泛看好重化工業,不顧自身條件、一擁而上地立項建設,結果帶來重復建設、能耗過大、環境污染等嚴重問題。不少地方看好花卉業前景而盲目跟風,似有重蹈覆轍之隱憂。有相關統計顯示,世界人均鮮切花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等發達地區則達到100美元左右。目前中國城鎮人口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3元,如果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消費總值就能增加37億元以上。不過,花卉業的發展有其自身的市場規律,前景好並非意味著一切。目前,中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是節假日消費、團體消費,日常消費、個人消費尚未成為常態;上海、北京、廣州等大中城市則是花卉消費的重點地區如果地處偏遠,自身消費能力有限又遠離重點市場,顯然不宜發展花卉業。與一些花卉大國如荷蘭相比,國內花卉業效益還不高。據稱,國內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比例約為3%——不少消費者從國內市場上充斥的「洋花」就不難感受到這點。國產鮮花顯然尚需大大提高競爭力。此外,開拓市場需要經驗積累、規模效應。「雲花」能在國內外闖出市場甚至創出品牌,與當地企業、政府多年來努力的經驗積累、同心協力營造的規模效應有關95沒有規模效應也就沒有規模效益。無論如何,花卉業發展不能盲目跟風,一擁而上、遍地開花不是花卉業發展的正常格局。
3. 花卉產業屬於什麼經濟
花卉是特殊的農產品,具有種植業的性質,屬於第一產業。
4. 一年生花卉的花卉產業的發展
中國復種植花卉的優勢製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十五」期間,中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64萬公頃,比「九五」期末的15萬公頃增長326.7%。其中,種植面積5萬公頃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省,2萬公頃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南、甘肅等省。中國花卉面積已佔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企業64908個,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8334家,花農1251313戶,從業人員4401095人,專業技術人員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國重點花卉產區初步形成,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化產業形成了以雲南、四川、江蘇、浙江、海南為重點的南方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以廣東、福建為重點的南方熱帶觀葉植物產區;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為重點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北京、山東、河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以遼寧為中心的東北花卉產區。
5. 花卉產業的定義及花卉產品的范疇
花卉產業的定義抄?
所有與花卉種植襲、養護、裝飾、運輸、交易相關的產業都屬於花卉產業。
花卉產品的范疇?
盆花、插花、捧花、擺花、乾花、花茶……所有花卉參與的產品都是花卉產品。
花盆屬於其范疇嗎?
嚴格說花盆不屬於其范疇,因為沒有花卉本身的參與,花盆屬於花卉相關產業。
6. 中國花卉產業論壇的介紹
中國花卉產業論壇又稱中國花卉產業高峰論壇,是由中國花卉協會和國家林業局造林綠化管理司主辦的國內規格最高、范圍最廣、影響最大的花卉行業論壇,其目的是研討花卉業發展不同階段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熱點問題,凝聚產業智慧,把握產業發展方向,促進政府、協會和企業間的溝通與對話,推動國內外花卉業各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我國花卉產業水平。論壇的主題是「合作、發展、共贏」,每屆論壇還會根據當前花卉產業的發展狀況設置年度主題。
7. 農村如何發展花卉產業
農村發展花卉產業被稱為「朝陽產業」,又是高投入,高科技,高效益的「三高產業」。花卉產業包含的內容極為廣泛,例如鮮切花、盆花、綠化苗木、種苗、種球、種子的生產;相關產品的花盆、花肥、農葯、栽培基質、各種資材的製造;以及花店營銷、花卉產品流通、花卉裝飾及花卉租擺等售後服務工作等均屬花卉產業的范疇。 要想達到花卉產業化,必須做好以下幾項關鍵工作; 1. 積極開發新品種、新技術。 2. 推廣應用先進的生產技術。 3 . 大力發展花卉產品、種苗、種球的商品性生產。 4. 做好儲運、營銷及售後服務工作。 5. 做好信息服務,包括種植資源信息技術、生產信息、市場信息、政策法規信息等。 同時還應認識到它的高風險性。發展花卉必須做到專業化生產,規模化經營,一體化運作,社會化服務。同時,要堅持發揮資源優勢的原則、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科教興花的原則,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
8. 花卉行業現在怎麼樣呢
我國花卉產業經過高速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總體上,花卉苗木產業正在振興和強大,發展趨勢向好。不過,隨著花店數量快速增加,行業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盈利空間不斷縮小。花卉產業也隨之步入調整轉型周期,面臨著不少挑戰。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花卉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在規模化生產後,我國花卉生產面積增長了120多倍,從最初不足1萬hm2增至2014年的127.02萬hm2,成為全球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
考慮到當前市場現狀,花卉消費已經逐漸由集團消費向家庭消費轉變,購買花卉的人群也趨於年輕化。針對花卉消費人群年輕化的趨勢,不少商家在保持傳統花卉零售業態的同時,將目光轉向了互聯網領域,花卉電商「異軍突起」。
花卉產業符合國家戰略需求,發展潛力巨大。但在新時期面臨著不少挑戰,首先,園林綠化苗木總量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其次,商品花卉良種匱乏,生產效率低。最後,花卉科研積累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強。這三點成為當前制約行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未來,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和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產銷形勢、供求關系和交易方式等都將發生巨大變化。總體來說,行業發展空間廣闊,前景看好。
9. 什麼是花卉產業
花卉產業是指將花卉作為商品,進行研究、開發、生產、貯運、營銷以及售後服務等一系列的活動內容
10. 觀賞花卉的花卉產業
1、有利於促進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花卉是人們普遍喜愛的一種特殊產品,具備較高的經濟價值,具備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花卉業的發展既提高了人們生活質量和情趣,也美化了環境,是改善環境質量不可缺少的內容。花卉業是兼具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雙重意義的特殊產業,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花卉業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城鄉經濟一體化建設以及社會經濟、文化生活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起到越來越大的作用。
2、有利於增加就業。花卉產業屬於勞動密集型產業,據統計花卉產業從業人數從1998年的102萬人增加到2006年的440萬人。可見花卉業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花卉產業安置了大批城鄉剩餘勞動力,今後還將有大發展的趨勢。我國發展花卉產業無疑會促進就業結構的改善,為更多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和下崗人員提供就業的機會,促進社會的安定團結。
3、有利於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的增收。花卉業是一項佔地少、效益高的朝陽產業,俗話說「一畝園十畝田、一畝花十畝園」。同時花卉業也是一項高效農業,與傳統農業相比,其經濟效益可成倍甚至幾十倍增長。花卉產業可以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鞏固農業基礎地位。
4、有利於相關產業的帶動發展。花卉產業迅速發展,社會化分工進一步明確並具體化,專業化程度更高,產業鏈更加牢固。花卉產業作為一個產業體系,不但是農業的一個組成部分,也與輕工、化工食品及醫葯工業密切相關。花卉產業的發展,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1、花卉生產管理有待加強
我國大部分花卉生產基地規模偏小,較為分散。除少數幾家大型花木生產基地,大多數基地面積不大,分布零散,生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合作與互動性差,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同時花卉生產技術落後、花卉商品質量不高,花卉生產產值偏低。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我國切花、切葉、高檔盆花質量等級普遍偏低,新品種的品質難以保證。
2、花卉產業的投入不足,加工技術落後:我國花卉產業國內投入力度不一,沿海城市投入相對較高,所以廣東、山東、上海等地花卉產值較其它省份要高,而相比國內天然花卉品種較豐富的雲南2007年度的花卉產值比廣州市僅多2個多億元。我國花卉加工、深加工技術欠缺同時我國花卉產業的高附加值產品、花卉加工技術還不成熟。
3、花卉品種研發不足、保護不力:我國花卉市場上還缺乏國產高檔花卉品牌。市場上的高檔花卉如蝴蝶蘭、大花蕙蘭等成品苗大部分是生產商購自國外的組培花卉品牌苗,國內品牌競爭力明顯不足。同時我國花卉育種技術落後。目前我國花卉育種工作還停留在傳統的遺傳育種方式,基因工程、生物工程等分子育種手段在花卉育種上只是處於摸索階段。
4 花卉銷售網路有待完善: 我國花卉消費市場潛力大,但是許多地區缺乏消費引導,使得消費市場開發不足。存在主要問題有市場發育不充分,經營秩序混亂,花卉市場價格起落幅度大。淡季花卉滯銷、旺季供不應求。信息流通不暢。沒有相應的組織管理和質量監控體系,花卉銷售種類結構不合理等需要完善的地方。 1、增加對花卉產業的資金投入,完善花卉產業的管理體系。現代花卉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產業,無論一線生產人員, 還是各級各類從業人員 ,都必須具備相當的專業知識,才能提高花卉產品的標准質量,完善花卉產業的管理首先要有一批高質量的專業花卉科技人才。同時,花卉產業作為一個產業,在達到一定的發展程度以後必須要加大扶持力度才能更好的發展,所以,加大對我國花卉產業的資金投入,尤其在花卉產品的科技研究、發展新產品的培育,更要進一步加強生產和科研結合,加強研究資金的投入。
2、 大力保護花卉資源,優化培育新品種。 我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 ,花卉栽培歷史悠久。熱帶 、亞熱帶 、溫帶、寒溫帶花卉、高山花卉、沼澤花卉、水生花卉等應有盡有。是許多名花異卉的故鄉,也是世界上花卉種類和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因此充分利用現有的花卉物種優勢,進行選種、育種和野生花卉的馴化和栽培,更多地創造出自己的品牌優勢,是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一個方向。
3、 加大力度提高花卉產業的附加值,形成花卉產業鏈:我國花卉業應在品種、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保鮮等各個環節上下功夫。要有高效的質量控制措施和保障體系。同時還要注意挖掘花卉產業鏈的其它相關產業,使花卉產業與食品、醫葯、輕工業等產業同步發展。
4、把握市場動態,正確引導花卉產業發展方向:科學制定生產計劃,研究國內外市場行情,收集銷售渠道反饋的信息,了解客戶的需求,以便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還處於比較盲目的狀態,跟風現象、短期利益現象比較嚴重,應正確引導花卉產業的發展方向,引導花卉產業鏈健康發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