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得病
① 花生病了
吹綿蚧---蚧殼蟲的一種。
介殼蟲的蟲體被一層角質的甲殼包裹著,如用葯物對它直接噴灑不易奏效。它像吸人血的虱子一樣,吸取植物的汁液,因而對花木造成極大的為害,被害植株不但生長不良,還會出現葉片泛黃、提早落葉等現象,嚴重的會使植株枯萎而死亡。受為害的花卉有米蘭、茉莉、山茶、含笑等。防治的辦法有:
①用白酒兌水,比例為1:2 。治蟲時澆透盆土的表層。介殼蟲在春季室溫7 ℃ 時,便開始活動。可在4 月中澆一次,此後每隔半個月左右澆一次,連續4 次見效。
② 用食醋(米醋)50 毫升,將小棉球放入醋中浸濕後,用濕棉球在受害的花木莖、葉上輕輕的揩擦,即可將介殼蟲揩掉殺滅。此法方便、安全,既能達到除蟲目的,又可使被害的葉片重新返綠發亮。
③ 用酒精輕輕地反復擦拭病株,就能把介殼蟲除掉,且能除得十分干凈、徹底。如用酒精擦拭蘭花病葉時,不但能把介殼蟲除掉,就是肉眼看不清楚的幼蟲,也都徹底殺滅掉,第二年很少發現有介殼蟲的為害,此法簡便、安全,效果良好。
④ 用柴油、洗衣粉、水按 10:0.6:6 的比例調成母液,此時母液含60% ,呈牛奶狀,用水稀釋含油30% 葯液後,對米蘭、金桔、蘇鐵上介殼蟲仔細噴灑。一周後,介殼蟲大部分由原來新鮮橙色變成干癟狀態,說明此法對介殼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
② 薔薇花生病如何治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葯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黑斑病: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葯物。 白粉病: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後,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薔薇 銹病:銹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癒。
③ 植物生病怎麼辦
很多小夥伴都愛種些小植物,但在種植過程會經常會遇到植物葉片發黃,葉片脫落,生長緩慢,不開花,土壤板結等等問題。分不清到底是澆水、光照、通風,還是施肥的問題。

澆硬水或施肥太多。如果不是施肥太多的問題,就在澆水的時候把水曬幾天除除氯,而且要勤鬆土。
小夥伴們,速速收藏好這20招,植物再生病就能派上用場啦!
④ 常見花卉病蟲害識別圖解
常見的花卉病蟲害
1.蚜蟲:這是花卉中最常見的害蟲。蚜蟲的種類很多,往往群集於花卉體的幼嫩部分,用刺吸式口器刺入花卉體內吸取汁液。蚜蟲的危害范圍很廣,如菊花、三色莫、大麗花、月季花等。蚜蟲在生活過程中,泄物內含有蜜露,又為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有利條件,致使葉片變成黑色,影響光合作用,因此,發現蚜蟲應及時消滅。
2.紅蜘蛛:個體很少,但危害范圍很大,如菊花、大麗花、月季花鵑花等。這種害蟲由於個體小,應及時發現,早做防治。
3.階亮蟲:此類害蟲種類很多,食性很廣,能危害仙人掌、月季花、夾竹桃、桂花等多種花卉。助殼蟲的分泌物中也含有蜜露,能導的生長。
4.粉虱:粉虱的個體很小,僅有I毫米長,白色,繁殖速度快,因此危害嚴重。被粉虱危害過的植株,也能導致有害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葉片霉變呈黑色。
二、蟲害防治常見葯物
1.波爾多液:是一種良好的保護性殺菌劑,由硫酸銅、生石灰和水配製而成,根據硫酸銅和生石灰用量不同可分為等量式(1:1),半量式(1:0.5),多量式(1:3)和倍量式(1:2)等數種。
2.石硫合劑:也是一種保護性殺菌劑,以生石灰,硫磺粉和水按1:2:10的比例經過熬制而成,原液為深紅褐色透明液體,有臭雞蛋味,呈鹼性。
3.敵百蟲:是種高效低毒的有機磷制劑,對害蟲有強烈的胃毒作用,也有觸殺作用。
⑤ 花卉病毒類似病害的診斷和鑒定方法有哪些
植原體、螺原體等無壁菌門的原核生物造成的植物病害與植物病毒產生的症狀相似,無病症表現,因此,它們又叫病毒類似病害。花卉上比較常見的是植原體病害,因此我們介紹一下植原體病害的診斷和鑒定。
1 超薄切片,電鏡下觀察植原體
方法如植物病毒的超薄切片和電鏡觀察。
2 抗生素治療診斷
用四環素、土黴素和金黴素等對受病植株進行葉面噴施和灌根,植原體對這幾種抗生素敏感,病害症狀可以得到緩解。而植物病毒對抗生素不敏感,如果施用,對病害無效。
3 植原體PCR檢測
根據植原體的共同保守序列,用植原體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Rl/R16mF2進行植原體直接PCR擴增,可擴增到植原體的特異擴增帶。
還可以將直接PCR產物分別稀釋40倍後,引物換為R16R2/R16F2進行巢式PCR擴增,可得到與引物設計相符的植原體的特異擴增帶,說明為植原體病害。
這里以仙人掌植原體叢枝病的PCR檢測為例,介紹植原體的PCR檢測技術。
實驗操作如下:
Ⅰ.總核酸提取
(1)取0.3g植株幼嫩組織,用液氮冷凍後充分研磨成粉狀。
(2)移入含有0.6ml預熱到60℃的CTAB DNA提取緩沖液中,在60℃水浴中溫浴30min。
(3)加入等體積酚∶氯仿∶異戊醇(25∶24∶1),抽提30min。
(4)12000r/min離心8min,取上清液,重復(3)、(4)步直至蛋白質除盡。
(5)加入氯仿∶異戊醇(24∶1),抽提30min,12000r/min離心8min,取上清液。
(6)加入等體積預冷的異丙醇及1/10體積的醋酸鈉(3mol/L,pH5.2),混勻,-20℃保持至少30min,14000r/min離心10min,使核酸沉澱。
(7)用70%乙醇洗滌2次後,.真空乾燥。
(8)沉澱溶解於100μl TE緩沖液中。
(9)取10μl DNA經0.7%瓊脂糖凝膠電泳後觀察結果,計算DNA濃度。其餘於-20℃冰箱中保存備用。
Ⅱ.PCR擴增
參照Lee所報道的植原體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對R16mF2/R16mRl序列和R16F2/R16R2序列合成引物,引物序列如下:
R16mF2:5′-CATGCAAGTCGAACGGA-3′
R16mRl:5′-CTTAACCCCAATCATCGAC-3′
R16F2:5′-ACGACTGCTGCTAAGACTGG-3′
R16R2:5′-TGACGGGCGGTGTGTACAAACCCCG-3′
引物溶解於適量滅菌水中至終濃度為10μmol/L。
直接PCR(Direct-PCR):
(1)取一PCR薄壁管,依次加入下列試劑
10×PCR反應緩沖液 5μl
5mmol/L MgCl2 4μl
2.5mmol/L dNTP 4μl
R16mF2(或R16F2) 3μl
R16mRl(或R16R2) 3μl
4U/μl 1TaqDNA聚合酶 1μl
模板 2μl
加入雙蒸水至終體積為50μl,混勻並加入30μl石蠟油。
(2)PCR擴增。反應循環為95℃預變性5min;95℃變性30s,55℃退火1min,72℃延伸90s,35個循環後於72℃保溫10min,4℃冰箱中保存。
(3)取5μl PCR產物於1%瓊脂糖凝膠檢測PCR擴增結果。
巢式PCR(Nested-PCR):
將用引物對R16mF2/R16mRl擴增的直接PCR產物按1∶40比例稀釋後,作為反應模板,引物對換為R16F2/R16R2,退火溫度升高至60℃,其餘反應條件同直接PCR。
Ⅲ.結果
用植原體16S rRNA基因通用引物R16mRl/R16mF2進行植原體直接PCR擴增,可擴增到一條約1.5kb的特異擴增帶(圖1)。通過實驗,用泡桐叢枝作為植原體的陽性對照,檢測出YNOl樣品(仙人掌品種珊瑚枝叢枝)和YNO2(仙人掌品種堆羅漢叢枝)為植原體病害。其他YNO3(仙人掌品種豬耳掌叢枝)、YNO4(仙人掌品種金獅子叢枝病)、YNO5(仙人掌品種青海波叢枝)不是植原體病害,可能為品種的特性。
圖1 直接PCR擴增結果
⑥ 花卉千手觀音得病了怎麼辦
如果千手觀音莖出現腐爛估計與高溫、不通風有關,尤其是幾棵同栽一盆容易出現。
挖出腐爛的部分以後,留健康的嫩莖重新扦插就能成活。(千手觀音和滴水觀音類似,適合扦插再繁殖。)
扦插可以水插,當水培植物養一段時間,生根後再考慮重新種植。
由於千手觀音汁葉有毒,操作時要小心,不要讓乳汁接觸皮膚薄弱的地方以及眼睛等重要部位。
⑦ 花卉綠葉的病害圖片
褐斑病
一般花卉換了該病就容易在葉片上出現褐色的斑點,如果你發現你養護的植株出現了該病症那麼多半就是得了褐斑病。褐斑病對於花卉的影響是巨大的,花卉的價值在於它的觀賞性,而褐斑病卻大大的影響了花卉的「顏值」,同時還會對其植株造成巨大的傷害,那麼哪些植株容易患褐斑病呢?怎麼治療褐斑病呢?
容易患褐斑病的植株主要有:榆葉梅、月季、貼梗海棠、鬱金香、千年木、桂花、山茶花、鳳仙花、牡丹、菊花、鬱金香、非洲菊、一品紅、雞冠花等等。
其實治療褐斑病主要在早期管理上要加強;注意通風採光;上盆前先消滅病菌,也就是對上盆所需要用到的土壤進行消毒;同時要立即對出現褐色斑點的樹葉進行摘除燒毀,這樣才能防止病菌擴散。如果整體植株已大部分出現了褐色斑點要及時的用葯噴殺,可用65%可濕性代森鋅粉劑500-600倍溶液以及1%波爾多液進行噴灑,同時也可以用200倍布托津溶液進行治療。葉片莖部以及葉片均需要噴灑,同時還可以用葯劑或配根碧多澆灌植物根部。
葉霉病
如果你發現花卉長出了褐色斑點但是用葯治療又沒效果,那麼可能是葉霉病發病初期,可以適當觀察一段時間,如果發現斑點會一直變大,而且中間也變成了淡黃褐色,葉子邊緣變成紫褐色,同時還可以看見同心輪紋那麼無疑是得了葉霉病。得了葉霉病的植株需要加強管理,注意保持採光、透風以及土壤的乾燥度。對得病後的葉子也是同植株得了褐斑病一樣的處理方法,剪除並且燒毀。
秋天天氣逐漸轉涼,會加重花卉患葉霉病的幾率,嚴重者會造成整株花卉葉片都枯敗焦黃。所以在初秋或者初春可以先用葯劑進行防預,一般可噴灑120-160倍波爾多液進行預防。
比較常見患有葉霉病的花卉有:白芍、月季、觀賞番茄等。
炭疽病
炭疽病發病時期也是會在葉片上出現褐色斑塊,然後逐步轉變成黑褐色同時出現一層黃色的暈圈,如果情況嚴重者會直接連成帶狀,而且中間的顏色也出現明顯變化變成灰白色中帶小黑點。
炭疽病主要危害的是金盞菊、萬年青、仙客來、君子蘭、米蘭、牡丹、金盞菊、茉莉、石竹、無花果、雞冠花等植物。
治療炭疽病可將160倍波爾多液噴灑到植株的葉片以及莖上,2-3周噴灑一次,至少需要噴灑三次方可徹底清除病菌
如果發現你的植株生病了,葉片出現了褐色斑點不要著急,根據花匠大叔對病症的分析你就能找到正確的治療方法對症下葯。
⑧ 盆景 生病了 怎麼辦
散尾葵,最低越冬溫度10度,低於5度就會被凍死,熱帶植物,冬季養護需要入戶版,即使春天權也不能放在外面,因為晚上的溫度較低,而且這個植物喜歡溫暖濕潤的環境,你這個樹肯定是溫度低凍得,你看後面那個樹還沒長幾個葉子呢,這個樹受不了的,這個樹適合在室內養,還是改到室內吧。
它耐陰不耐陽光直射,北方的天氣乾燥,即使夏季放在室外,也需要半遮陰的環境,不可以陽光直射,熱帶植物沒辦法啦。
不是什麼特別的病,葉子中間是綠的,周圍全黃了,十有八九是凍的吧。老人家看天氣不錯,放在外面了,這植物一般在室內長得會好。很多大型花卉都是這樣的,引進的熱帶植物。
⑨ 家中花卉盆栽總是生病,有沒有什麼好辦法
我們知道不管園林花卉盆景植物,還是室內盆栽的養護,總逃不過病害和葯害的侵襲,但是想要徹底的防治這些病害,從而做到對症下葯,還得分得清什麼是植物的細菌性病害、真菌性病害、病毒性病害、生理性病害以及葯害這幾種常見病害。
要想辨別這些病害,首先得從病症以及病症的表現下手,另外再分析這些病症能否通過環境因素、氣候條件、人為因素進行傳播蔓延,如果不能,就可以定義為生理性(因自身缺乏某種元素導致枝葉失綠發黃、生長遲緩)病害。
缺素症表現
(3)、日常養護農葯化肥切忌少量多次,控制用量。
(4)、及時改善植株的生長環境條件,及時應對各種惡劣天氣影響,採取必要的防範措施。
(5)、及時修剪,增強整株的通透性。
以上就是我對花卉盆栽幾種病害如何區別以及防治的一點建議和觀點,希望對各位花友們日常的養護管理有所幫助。如果有更好觀點或者其他養護管理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探討。
⑩ 家裡養的植物花草生病了怎麼辦
花兒出現葉抄片發黃、襲脫落的情況,花兒生長也比較緩慢,通常會出現不開花和土壤板結等問題。這些疾病同澆水、光照、通風、施肥有很大的關系,需要及時的處理,花兒才能開的更美!
1.葉面出現斑點和斑塊
花卉葉片出現斑點和斑塊容易導致葉面起皺變為褐色,一般是缺水造成的,如果斑點部分軟化,出現黑褐色,可能是澆水過冷,水濺葉片上,化學葯品的傷害造成的。如果斑點濕潤有水泡或乾燥和凹陷,這是因為蟲害吸刺造成的。
2.出現落葉
葉片沒有褪色就枯萎脫落,這是因為植物受到了突然襲擊,一般溫度驟然升降,冷風吹襲,土壤乾燥,特別是木本植物更容易落葉。
3.出現褐斑,頂部葉片小而黃
喜愛酸性土的植物對鈣質比較敏感,在北方地區澆含有鈣質的硬水和鈣質比較多的培養土,就容易出現葉片發黃。
4.葉片發黃脫落
老葉片發黃脫落是很正常的,但是大量葉片黃化脫落,是澆水太多造成的,室內溫度驟然降低或升高都容易導致葉片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