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合花卉
1.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是什麼意思
意思是: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出自唐代李商隱《贈荷花》,原文為: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1)開合花卉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開成三年(838年)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於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寫詩來贈送給她。
思想主題:
這首詩開頭四句拿荷花與其他花卉對比,突出荷花花葉相配、交相輝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在表明他自己與女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後兩句則寫出了詩人的期望,也寫出了詩人的隱憂。全詩委婉含蓄,風格淡雅,思想深邃,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
2.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表達了什麼感情
是借荷花荷抄葉相配的襲特殊美,來寫自己與妻子琴瑟和鳴,乃佳偶天成。詩人希望自己與妻子能夠像荷葉荷花一樣,相互扶持,長相廝守。同時,又想到荷葉荷花也有「翠減紅衰」的時候,不免有所擔憂。全詩形象優美,將愛情刻畫得十分唯美動人,耐人尋味。
詩句出自唐代李商隱的《贈荷花》。
這首詩題為「贈荷花」,開始並沒有從荷花著筆,而先寫世間其他花卉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花入金盆葉作塵」。
「花」與「葉」本是同根所生,都有著怡目的顏色,可它們的命運卻迥然不同:花朵往往得到人們的青睞,被移栽到金盆中,受盡人們百般的呵護與賞識,一生風光無限。
而綠葉則屬於可有可無的一部分,它作為陪襯不受人重視,直到零落成泥,化作塵土,也沒有人肯為之嘆息。所以,二者是「不相倫」的。
可是,荷花與荷葉卻不是這樣,花與葉幾乎同等重要。荷花盛開之前,荷葉已浮在水面上,清潤圓正,漸漸擴大而成傘蓋擎在水面。
這時,荷花才緩緩醒來,如嬌羞的美人,隱藏在荷葉間。荷葉、荷花相映成趣,「卷舒開合任天真」。即使到了生命的盡頭,荷葉荷花仍相依相偎,一同枯萎,一起凋零,不相遺棄。
3. 簡要介紹蓮花,觀音手持蓮花形象的寓意。
觀音手持蓮花形象的寓意:持蓮觀音配童男、童女身。將純真的少男少女比喻為內蓮花容之花蕾,可感受到懷著純凈菩提心的持蓮觀音期待花兒盛開之心願。
蓮花是水生植物,性喜相對穩定的平靜淺水、湖沼、澤地、池塘,是其適生地。另外,蓮花出污泥而不染之品格恆為世人稱頌。
中國蓮花品種豐富,傳統品種200多個,新品種不斷涌現。蓮花品種的分類是根據蓮花人工栽培的歷史演變,並結合栽培和應用的實踐進行的。其中,以株型大小為一級分類標准,花的重瓣性為二級分類標准,花色為三級分類標准。
(3)開合花卉擴展閱讀:
持蓮觀音的來歷:
手持一蓮花,坐在蓮葉上,多為容貌較好的少女形象。該法相為立於蓮座之上,雙手捧持一莖蓮花。 持蓮觀音,持一莖之蓮,立荷葉上,表三十三身中之童男童女身。其源於觀音菩薩教化紅孩兒時的應化身。
在《西遊記》中有記載,《西遊記》中,手持蓮花的觀音,東土大唐尋得高僧,指點化身,化解孫悟空,豬無能,沙僧,白龍馬的疾苦。一並前往西天極樂世界求取真經。亦即是今天說的印度。觀世間一路扶佐,多次相助師徒四人。
4. 紫外線燈直射植物 對植物有無影響一般每一個星期開合多少次,能保持比較理想的環境
以開花植物為實驗對象,分成三組,利用寢室中的紫外線消毒燈做了一個對比的小版實驗。
結果分權析
1、沒有放在紫外線燈下照射的對照組始終完好無損,正常生長,生長、開花旺盛。
2、每天在紫外線燈下照射的實驗組一和實驗組二的長勢明顯不如對照組的花,而且它們都出現了花瓣顏色加深,紫色明顯,葉片明顯變白,有點起泡的狀況,然後慢慢地枯死了。
3、實驗組二的長勢不如實驗組一,花朵的顏色更深,紫色更加明顯,而且有點焦枯狀,花有點萎蔫了,甚至花瓣都開始焦枯了。
4、仔細觀察發現,同一棵花上面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的葉片變白,最後枯死,而很少接受紫外線照射的葉片依舊長勢良好,葉片碧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從以上結果得知,過強的紫外線對植物的危害極大,僅一個多星期就將幾盆花折騰得不大像樣了,可見紫外線的殺傷力是極強的。
5. 請你再說出一兩種花木的象徵意義及詩句
一、梅
梅花是中國傳統名花,它不僅是清雅俊逸的風度使古今詩人畫家為它贊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為民族的精華而為世人所敬重。中國歷代文人志士愛梅、頌梅者極多。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間作為傳春報喜的吉祥象徵。
梅
王安石
牆角數枝梅, 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足雪 ,為有暗香來。
卜運算元·詠梅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
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二、菊
菊花象徵意義:菊花不僅是中國文人人格和氣節的寫照,而且被賦予了廣泛而深遠的象徵意義。
1,隱士
自從被陶潛先生垂青之後,菊花就成了「花之隱者也」。東籬下悠然採菊的他,以田園詩人和隱逸者的姿態,賦予菊花獨特的超凡脫俗的隱者風范,菊花從此便有了隱士的靈性。
2,鬥士
一改菊花隱逸者形象的,當然要數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了。在其帶有明顯寓意和傾向性的詩作里,菊花成了飽經滄桑的勇敢堅強的鬥士,為民請命,替天行道。
3,傷感
李清照是宋代女詞人,菊花,在她筆下成了抒發情思的對象。「
4,高潔品格
菊花殘謝後一般不會凋落花瓣,不會像桃花一樣,一片一片掉下來,落英繽紛的。故詩人說「墮地良不忍,抱枝寧自枯」。
菊花(元稹)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詠菊(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三、荷以荷花象徵:君子、潔凈無染、清白。荷花花朵艷麗,清香遠溢,碧葉翠蓋,十分高雅。周敦頤之名篇《愛蓮說》稱其「出污泥而不染」,贊美荷花的高貴品格,將其視為清白、高潔的象徵。
蓮 唐.溫庭筠
綠塘搖艷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萍。
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贈荷花 唐.李商隱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常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四、蘭花
以自古以來人們就把蘭花視為高潔、典雅、愛國和堅貞不渝的象徵。蘭花風姿素雅,花容端莊,幽香清遠,歷來作為高尚人格的象徵。蘭花也象徵了一個知識份子的氣質,以及一個民族的內斂風華。
蘭花
明劉伯溫
幽蘭花,在空山,美人愛之不可見,裂素寫之明窗間。
幽蘭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資簏施,我欲紉之充佩韋,裊裊獨立眾所非。
幽蘭花,為誰好,露冷風清香自老。
詠 蘭 詩
張學良
芳名譽四海,落戶到萬家。
葉立含正氣,花研不浮花。
常綠斗嚴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風姿寄高雅。
6. 新買的花草水語【薄荷茶】是真的假的
外表好不好是假的,關鍵聞這款香水的味道!薄荷茶感覺有點辛辣的味道
7. 夏天有什麼花草樹木
鵝掌楸
再悲觀的眼睛,也能在夏天的深處,看到南北來往的船隻、參差起落的長楫短棹、時宿時飛的翩翩白鷺;再蔽塞的耳朵,也能聽到小雨乍去後的呱呱蛙鳴、暮色照拂下的吱吱胡琴、甚至是寥落稀疏的簌簌落花聲。
當一個抑鬱症人走向夏天的深處,太多美好的物事足以讓他慢下來,細細捕捉每一縷風,猜測它們來時的方向。河流會讓他駐足,深入大地的命脈,聆聽每一隻禽蟲的低訴,每一瓣花葉的開合。他可以跳脫心繩的束縛,只安分地躺在夏天的臂彎里,和輕盈的夢一起,淌著河水,去往初夏靜謐的夜裡。
那裡,他可以無拘束地撫摸一朵初發的益母草,目光在它的重重花樓里攀爬,直到一團月、幾點星、數只白鷺以及無數個忽而揚起又垂落的釣竿在水的一方跳躍起來,一去不返地跌進夏天的深處。
益母草
他看到,在夏天的深處,金絲桃花枝像極了新娘頭上的金簪子,它纏繞的枝蔓,則是雙雙新結成的連理,是綿延不盡的愛情。
金絲桃
益母草稜角分明的綠莖上,開出一重重疏約柔和的細密花朵,像一個身著輕盈如蝶翼般紗衣的宋時女子,正如《宮詞》所雲:宿妝殘粉未明天,總立昭陽花樹邊。
益母草
有如楊花、柳絮般以風為媒的「金雞菊」四處生根、繁衍,在大地的調色板上瘋狂地肆虐。一場雨來,它便花橫莖斜,如潮水般地悄然退去了。
金雞菊
他看到,在夏天的深處,不勝晚風的美麗月見草正待霄而開,彷彿一朵朵嬌羞的晚櫻花落入了淡綠色的煙叢里。
美麗月見草
高高的枝頭上最明媚可人的顏色,是紅若滴血的石榴花,映著它清冷溫潤的綠葉,招搖在月的梢頭,像一個在黑暗裡燃燒、沸騰的夢。
石榴花
天蔭下的桑葚子垂實累累,紅若琉璃、綠如翡翠、紫若水晶、黑如珍珠,在晃眼的日照下泛著生命的光與色。
桑葚
花籬下的夾竹桃,也蓬勃地開在在夏天的深處,溫柔和順、似桂如蘭,不經意間便足可吞卻整個牆欄。
紅花夾竹桃
白花夾竹桃
一株株蜀葵吐出了碩大的花苞,如火焰色的衣角。它的花片,是漫天的雲霞,是質地溫厚、層層疊疊的百褶裙,艷而不俗、繁而不冗、媚而不妖,儼然是個愛穿緋紅衣裳的大姑娘。
蜀葵
玫紅色的綉線菊團團相間,散發出她並不顯山露水的美,但遠遠望去,恍若丹霞照天。
綉線菊
一樹樹碧意如瀑、花香似水的合歡花樹,或散作絲、或團作雲、或浮作霧,南風吹來,縷縷枝葉間天香搖落,誠如一劑蠲忿解憂的仙葯。
8. 「惟有綠荷紅菡萏 卷舒開合任天真」什麼意思啊
意思是: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出自唐代李商隱《贈荷花》,原文為:
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
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
此花此葉長相映,翠減紅衰愁殺人!
譯文:
世上人們對花和葉的說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觀的金盆中,卻不管花葉讓它落在土裡變為塵土。
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襯托得那樣完美自然。
荷花與荷葉長期互相交映,當荷葉掉落,荷花凋謝之時,是多麼令人惋惜啊。
(8)開合花卉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開成三年(838年)李商隱新婚,綠荷紅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這首詩就是作於這一年夏天涇原幕里,王夫人會寫詩,李商隱就用寫詩來贈送給她。
思想主題:
這首詩開頭四句拿荷花與其他花卉對比,突出荷花花葉相配、交相輝映的特殊美,更深一層的意思則是在表明他自己與女方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後兩句則寫出了詩人的期望,也寫出了詩人的隱憂。全詩委婉含蓄,風格淡雅,思想深邃,耐人尋味。
作者簡介:
李商隱(約813年-約858年),字義山,號玉溪(溪)生,又號樊南生,晚唐著名詩人,和杜牧合稱「小李杜」,李商隱又與李賀、李白合稱「三李」,與溫庭筠合稱為「溫李」,因詩文與同時期的段成式、溫庭筠風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裡排行第十六,故並稱為「三十六體」。
李商隱是晚唐乃至整個唐代,為數不多的刻意追求詩美的詩人。他擅長詩歌寫作,駢文文學價值也很高。其詩構思新奇,風格穠麗,尤其是一些愛情詩和無題詩寫得纏綿悱惻,優美動人,廣為傳誦。但部分詩歌(以《錦瑟》為代表)過於隱晦迷離,難於索解。
9. 關於「荷花」的簡短詩句有哪些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小池》宋·楊萬里
【解釋】:嬌嫩的小荷葉剛從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隻調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頭。
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宋·楊萬里
【解釋】:那密密層層的荷葉鋪展開去,與藍天相連接,一片無邊無際的青翠碧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綻蕾盛開,在陽光輝映下,顯得格外的鮮艷嬌紅。
3、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如夢令》宋·李清照
【解釋】:乘舟返回時,迷路進入藕花池的深處。
4、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江城子·湖上與張先同賦時聞彈箏》宋·蘇軾
【解釋】:湖面上的一朵荷花亭亭玉立,雖然開過了,但是仍然美麗、清凈。
5、湖疊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望海潮·東南形勝》宋·劉永
【解釋】:里湖、外湖與重重疊疊的山嶺非常清秀美麗,有秋天的桂子,十里的荷花。
10. 含羞草怎樣利用液壓原理控制葉片開合
含羞草為豆科多年生草本或亞灌木,學名Mimosa pudica,又名知羞草、呼喝草、怕丑草。成簇生長,基部可半木質化,高可達1米,耐寒性較差,原產美洲熱帶地區。含羞草花期7月至10月,花色粉紅,頭狀花序呈圓球形,形如絨球。花後結莢果,果實扁圓形。其株高40厘米至60厘米,枝上有刺毛。羽狀復葉互生,總葉柄上有羽片2個至4個,呈掌狀排列,小葉有14片至4 8片之多。含羞草的花、葉和莢果均具有較好的觀賞效果,成為陽台、室內的盆栽花卉,在庭院等處也能種植。
含羞草生性健強,容易栽培。其性喜溫暖和濕潤環境,喜肥沃的沙壤土,喜光,稍耐半陰,怕寒冷。用播種繁殖含羞草,在3月至4月或9月至10月進行,幼苗期生長較慢,春暖後生長加快,苗高7厘米左右定植或上盆,無需特殊管理即能良好生長,越冬溫度在10℃以上。
含羞草具有一種有趣的特性,即稍觸碰它的葉片或枝,它就迅速閉合下垂,彷彿害羞似的,是一種非常有靈性的花兒。這種開閉的原因是,含羞草的葉柄基部有個叫做「葉枕」的膨大部分,葉枕內生有薄壁細胞,當葉片受到外界觸碰時,振動傳到葉枕,這時薄壁細胞內的細胞液立即向細胞間隙流去而減少了細胞的膨脹能力,葉片即自動閉合,葉柄和嫩枝亦同時下垂,當「風平浪靜」數分鍾後,它們又恢復如初了。其老枝葉功能減弱或消失,這一特性也是含羞草一種自我保護本領。 含羞草的這種特殊本領,是對外界不良環境的一種適應。原來含羞草的老家在熱帶南美洲的巴西,那裡常有暴風驟雨,每當第一滴雨點打著葉子時,小葉就閉合,葉柄下垂,從而避免了風雨的傷害。所以,葉片和枝是最為有趣的欣賞和把玩部位(勿過頻繁觸動,以防影響生長)。
含羞草全株有小毒,但對人不構成影響,含羞草全株入葯,有安神鎮靜、止血收斂和散瘀止痛之功效。
人們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而實際上恰好相反,因為植物也有知覺,有豐富多彩的感情,甚至還有語言、音樂、舞蹈等,只不過它們的表現形式特殊而神奇,不易為人類所察覺罷了。含羞草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種。含羞草 由於葉片一被觸動即閉合而下垂,呈含羞狀,被比如一位漂亮、靦腆的傣家少女,一見到陌生的小夥子,就羞答答地遮起自己的臉;又好似窗前羞澀的少女,一遇到生人便立即關閉窗戶;還特別象古時候害羞的新媳婦,「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
關於含羞草還有許多傳說。據說,最早的時候,含羞草並不叫含羞草,而是叫得意草。因為主人常常把它種在一個精緻的花盆裡,然後將花盆放在客廳里供人欣賞,含羞草也就因此自我欣賞、自鳴得意起來,所以當時人們叫它得意草。
它為什麼這樣得意呢?因為它覺得自己葉子青翠,花兒淡雅,是世界上最美的花。
主人覺得它太得意了,就想了一個主意。
有一年春天,主人把它從客廳中移出來,放到盛開的月季花旁。和月季花一比,含羞草知道自己的花和葉子太難看了,很不好意思。
夏天,主人又把它放到盛開的荷花旁。和荷花一比,含羞草看出自己的花和葉子都不像荷花那麼美麗,感到有些羞愧。
到了秋天,主人把它放到千姿百態的菊花叢中。和那些菊花一比,含羞草明白自己太差了,真有點兒無地自容的感覺。
接著到了冬天,主人又把它放到不怕嚴寒的梅花樹旁。和梅花一比,含羞草更是難過萬分,羞愧得連頭都不敢抬起來了。
看到含羞草的這種神情,主人碰碰它說:「你還得意嗎?」含羞草把葉子收了起來,彎下身子說:「不,跟別的花相比,我太慚愧了。」
從此,人們一碰得意草,它就羞愧地收起葉子,低下自己的頭。於是,不知從哪天起,人們不再叫它得意草,而是叫它含羞草了。
由於含羞草不再自鳴得意,自我欣賞,第二年,主人又把它重新放到了客廳里。從那以後,含羞草總是默默地呆在客廳里,再也不自鳴得意了。
有詩為證:
含羞草
觸其枝自垂,
日落葉合閉。
草亦知含羞,
人能不自尊。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