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卉消費對象
❶ 花卉營銷面對著什麼現狀
花卉產品結構不合理: 國花卉業結構的不合理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花卉業區域機構不合理和花卉產品結構不合理。由於發展的自發性和自然環境的影響。而且發展勢頭非常好,國花卉業發展不平衡、布局不合理。國的花卉主要產於雲南、廣東、上海等地區。南方的花卉產品相對較少。同時,由於自主生產栽培,產品結構單一,地域性色彩比較濃。而在同一區域產品比較雷同,這樣在很大的水平上使得產品結構同一化,上市日期同一化。而花卉屬於季節性產品,同質化造成上市一哄而上,產品供過於求,價格上不來,損傷了花農的利益;而在淡季花卉價格飆漲,市場不穩定,嚴重影響了花卉的銷售;所謂的一村一品牌 」 導致相同花卉生產者相互殘殺利益受損,有利於花卉業的發展缺乏市場競爭力 產品質量不高 , 國的花卉業發展比較晚。種植花卉的人基本是一些專業知識少、缺乏市場意識的農民,這就決定了國在花卉生產上主要採用激進小農種植方式。除了國本土產的名花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定優勢外,其他產品缺少技術含量,國際市場銷路不好。比方在一些地區,年宵時進口花卉銷路很好,而我國自產的卻滯銷,價格也比我國的要高出兩三倍。可見只有高品質的產品才會賣高價。花卉消費渠道不流暢 : 絕大多數經營規模小,經濟實力弱,缺乏專門的經營知識。同時,由於宏觀調控和行業管理不力 , 一種是零散的零售商。國批發市場一般是批零兼營。國的花卉銷售主要存在兩種渠道:一種是花卉市場。造成運輸效率低 , 利息高。可以說,國花卉業的流通渠道缺乏現代批發市場應有的規范與效率。從實質上看,國花卉批發市場處於由激進市場向現代批發市場的過渡,有待於進一步發育成熟。服務人員素質低下 : 國花卉業的發展基本上是激進方式。花卉業種植、銷售人員普遍素質低、服務水平差、缺乏市場觀念的弊端越來越表露,花農自產自銷。隨著花卉業飛速發展。與花卉業科技含量越來越高、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發展方向南轅北轍。對此,必需培養具有現代花卉知識的種植人員和銷售人員。
❷ 怎樣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花卉市場和花卉消費
我國花卉消費主要集中在元旦春節國慶等傳統節日以及情人節母親節聖誕節等新興「洋」回節此外,各答種喜慶典禮也是花卉消費重要場合近年來,各地政府紛紛為花卉業經濟搭台唱戲,推動花卉業發展自中國,99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成功舉辦之後,先後又在沈陽和西安舉辦了世界園藝博覽會,向世界展示中國園藝事業的巨大成就挖掘傳統和自然花卉資源,引進世界優良花卉品種,開發先進的育種栽培技術,選育新的優良品種已成為中國花卉業的主題
❸ 全世界花卉產量及應用
目前我國花卉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花卉種植面積已達到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1/3。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花卉出口量僅佔世界的2%,出口總值也相對較少,2005年花卉出口額1.5億美元,種植量與出口額之間嚴重失衡。
中國花卉出口的國際市場主要分為日本、歐美、俄羅斯三個市場,其中日本市場是我國最主要的出口對象,需求品種多樣,包括花枝、花苞、花葉、青苔、盆景和脫水花卉等。俄羅斯市場與日本市場相似,其很強的花卉消費能力,為我國花卉佔領該國市場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相對來說,歐美市場對於新優品種的需求量大但要求嚴格。我國花卉生產目前還處在數量訴求階段,新優品種的生產滿足不了它的要求。
目前,國際市場上苗圃及庭園植物消費呈現正增長。其中,特種花卉前景看好。據世界花卉行業專家預測,從21世紀開始,全球年均需要消費特種花卉約100億美元。
特種花卉主要有3種。一是食用花卉。食用花卉無污染,口味純正,具有滋潤肌膚、美容養顏等功效。我國目前已開發的食用花卉有黃花菜等100多種。其二是葯用花卉。很多花卉具有一定的葯用價值。這些具有葯用功能的花卉可開發成既能治病又能滋養的天然葯品。其三是香料花卉,如百里香、香回芹、千層樓、香水草、檸檬羅勒等。未來,化妝品、醫葯等行業將以天然香型產品代替化學香料。
根據國際市場需求及花卉種植實際情況,我國花卉出口的重點應放在原產於我國的花卉植物種類上,如牡丹、珙桐、水杉、白芨和蘭花等。一些經過人工馴化、適合我國自然氣候生長的種類,也是花卉出口的一個重要方面,如睡蓮等。另外,鮮切花是國際市場需求的另一熱點,不過,鮮切花技術要求較高,在技術條件成熟的情況下,應加大鮮切花的出口。
❹ 國內對花卉的需求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花卉苗木的需求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公園到馬路,從小區到商場,對綠對美的追求給花木產業賦予了更多新意。
與此同時,城市園林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們對花卉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使得花卉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國內花卉流通網路已初步形成。這些都為花卉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雖然我國是世界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看,都還處於低水平階段。全行業仍徘徊在低端產業鏈上,亟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茅山老鵝。
劉吉偉 (資深產業研究員、分析師)
12年內我國舉辦了三次世園會,凸顯出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在國際市場上的重要地位。
據統計,2010年,我國花卉生產總面積為91.8萬公頃,銷售總額達到862億元,呈現出產業規模、市場流通等多層面的良性增長。
2000-2012年中國花卉行業銷售額及增長預測(單位:億元,%)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2-2015年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❺ 關於花卉的性質和受眾以及發展方向
一、國外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概況及趨勢
1、世界花卉產業的市場格局及發展趨勢20世紀50年代初,世界花卉的貿易額不足30億美元,1985年發展為150億美元,1990年為305億美元,1992年上升到1000億美元,此後,以每年10%的速度遞增,到20世紀末,世界花卉消費總額已近2000億美元。目前國際花卉業的現狀可以概括為:各國花卉生產有起有落,生產格局出現新的調整。據不完全統計,全世界花卉栽培面積已達22.3萬公頃。其中亞太地區花卉栽培面積最大,達13.4萬公頃;其次是歐洲,栽培面積達4.5萬公頃;美洲地區的栽培有4萬公頃。花卉栽培面積比較大的10個國家依次是:中國、印度、日本、美國、荷蘭、義大利、泰國、英國、德國和墨西哥。
由於各地區花卉科研、生產、流通和消費水平不同,花卉業發展水平差別很大,發達國家仍佔有絕對優勢地位。據不完全統計,1994年的鮮切花、切葉及盆花的世界貿易總額達42.3億美元。其中歐洲地區出口量最大,佔世界貿易總量的67%,美洲地區佔19%,亞太地區佔5%。花卉出口創匯額比較高的十個國家依次是:荷蘭、哥倫比亞、丹麥、以色列、義大利、哥斯大黎加、比利時、美國、泰國和肯亞。
花卉的消費與經濟發展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在經濟比較發達的三個地區:歐共體、美國、日本形成了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這三個花卉消費中心進口的花卉佔世界花卉貿易的99%,其中歐共體佔主導地位,達80%,美國佔13%,日本佔6%。世界的花卉生產和花卉消費已形成區域化布局。自然資源豐富、勞動力便宜、交通運輸方便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生產區域。經濟發達、有著良好花卉消費習慣的國家和地區逐漸成為消費區域。目前,荷蘭的花卉93%出口到歐共體國家,哥倫比亞的花卉75%出口到美國,泰國生產的盆栽熱帶蘭花則有78%銷往日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花卉自由貿易的發展,世界花卉業的發展又有了明顯的變化。其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
第一,花卉生產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不發達國家轉移;第二,隨著國際貿易日趨自由化,花卉貿易將真正實現國際化、自由化;第三,世界花卉生產和經營企業由獨立經營向合作經營發展;第四,國際花卉生產布局基本形成,世界各國紛紛走上特色道路,力爭贏得更大的市場份額;第五,亞洲市場潛力巨大,中國花卉消費市場成為商家必爭之地。
2、國外花卉科研進展概況——育種成果顯著,品種不斷更新隨著現代花卉及園藝科技的發展,世界每年推出數以千計的花卉優良品種,種類繁多,花色豐富,花形美觀,抗逆性強,使世界花卉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如荷蘭每年培育出數百個室內觀葉植物和球根花卉新品種。法國的梅昂月季中心,每年人工授粉10萬朵花,培育出的月季新品種幾乎佔世界的1/3。
——花卉基因工程發展較快,生物技術應用廣泛在抗病毒植物基因工程方面,特別是對無性繁殖的花卉仙客來、康乃馨、鬱金香、百合等研究明確了病毒的種類、症狀,病毒的分離、檢測等手段完備,配套脫毒技術先進;在花色育種方面,美國科學家將從矮牽牛中分離獲得的藍色基因導入玫瑰,獲得了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藍玫瑰」;日本通過基因工程培育出一種微型的土耳其風鈴草,流行於花卉市場。他們還利用生物技術大量繁殖蝴蝶蘭,用一節帶花芽的莖培育出2—3萬株蘭花苗,獲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
3、栽培設施技術先進,花卉產量高質量優花卉生產強國荷蘭是世界上擁有現代化溫室最多的國家,溫室都根據各種花卉所需溫、光、水、氣、肥等要素裝置設施,由電腦操作管理,達到了管理的高度自動化和現代化,植株生長一致、健壯,產量高質量好,極大地提高了花卉商品競爭力。
二、國內花卉及綠化園藝產業科技發展現狀及趨勢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中國的花卉業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栽培面積穩步增長。1992年全國花卉總產值為12億元,1994翻了一番,達到38億人民幣,花卉的出口創匯為2000萬美元;1996年達到48億人民幣,創匯1.3億美元;1999年面積達9.1萬公頃,產值115億元人民幣,出口創匯1億美元。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後,我國鮮切花消費和生產形成三大消費區和三大生產區。鮮切花三大消費區是以北京為主的華北地區、以上海為主的華東地區和以廣州為主的華南地區,約佔全國的80%。鮮切花三大生產區是雲南、廣東和上海,約佔全國的80%。到20世紀90年代末期,由於花卉產銷之間的結構性矛盾和季節性矛盾日益突出,我國花卉業的發展逐步進入到一個穩步調整階段,其特徵是行業發展逐步實現了以下轉變:第一,由數量增長型向質量效益型方向轉變。我國花卉業的發展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花卉市場從「皇帝女兒不愁嫁」的「賣方市場」到花卉企業到處尋找買主推銷產品的「買方市場」以後,目前行業競爭日趨激烈,產品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第二,由「小而全」的生產方式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轉變。隨著花卉業的不斷發展,花卉生產方式由過去的「小而全」逐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第三,由傳統落後的經營方式逐步向現代化的流通方式轉變。最近幾年,網上交易、拍賣、鮮花速遞等現代化的花卉交易方式已經開始逐步進入花卉流通領域。
相關報告推薦: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
❻ 世界三大花卉消費市場是
世界三大花卉消費市場:以美國為中心的北美洲,以荷蘭、德國為中心的歐洲,以日本為中心的亞洲。
世界三大花卉出口國:荷蘭、哥倫比亞、以色列。
❼ 消費類型主要分哪幾類,內容是什麼
按消抄費目的分為3點:
(1)生存資料:滿足較低層次的消費衣,食,住,行得需要,屬最基本的需要。
(2)發展資料:是提高自己生活素質,獲得全面的消費
(3)享受資料:是人們對生存和發展的需要得到滿足,後為進一步豐富自己的物資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消費(外出旅遊、欣賞音樂)
(1)貸款消費:有利於提高自己當前的生活質量,但選著貸款消費時也要考慮自己的償還能力。(適用情形:對於那些收入穩定、對未來收入持有樂觀態度卻沒有太多的積蓄的人來說、貸款是一種可行行為)(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
(2)租憑消費:通過定期的租憑辦法、不變更改商品的所有權、而獲得的該商品在定期的使用權。(適用情形:消費者無力購買、或因使用的次數有限而不想購買的商品的人)
(3)一手交錢一手交貨、把商品的所有權和使用權全歸自己享有(對於那些能一次性付款還可能超出一些買主的支付能力)
❽ 花卉租賃對象有哪些
租賃?
❾ 鮮花零售行業痛點是什麼
參考《2016-2021年中國花卉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花卉消費升級作為一種綠色時尚生活方式,鮮花消費正在逐年升溫。除了節日鮮花消費,目前家庭鮮花消費市場也在迅速成長,未來將成為鮮花市場新的增長點。可以預見,未來5年家庭鮮花消費將超過禮品鮮花消費。
(2)互聯網渠道成為主流隨著「互聯網+鮮花」的普及,鮮花電商正在改變傳統鮮花零售格局。鮮花是全國最早開展O2O的行業之一,鮮花同城O2O有效解決了配送時效問題,大中城市一般3小時內可以送達,令顧客獲得極速體驗。參考其他商品零售領域的變革趨勢,未來3年內網上鮮花銷售佔比將超過線下花店。
(3)鮮花供應鏈變革鮮花和生鮮領域正在快速變革,覆蓋全國的鮮花冷鏈網路逐漸形成,為鮮花儲運和深層次滲透到社會零售領域提供了條件。目前從昆明到全國大中城市,都已開通專業的鮮花冷鏈運輸班車,例如上海,每天都有數十噸鮮花通過冷鏈車送達。為了趕速度,還有更多的鮮花通過各個航班陸續空運抵達。
(4)上遊行業生產方式創新無土栽培技術的生產效率是傳統花農種植的3倍至5倍,而未來工業4.0的生產方式,效率將提升10倍以上,並大大降低能耗、污染和土地佔用面積。目前,無土栽培的溫控大棚生產面積在全行業佔比不足10%,未來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隨著種植技術的不斷升級,我國鮮花的品質和產量都將不斷提升,這將有力地支持鮮花電商的發展。
中國花卉產業具有超過1000多億元的市場規模,「互聯網+鮮花」正在走進千家萬戶,尤其是家庭訂閱式鮮花消費正在興起。未來,隨著消費升級和產業升級,鮮花和綠植將成為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前景可期。
❿ 花卉的消費群體大致劃分在哪些區域
通過對2000餘戶居民問卷調查信息分析,全市86.13%的居民有購花願望,66%的居民參加過各類花卉展覽。戶均年購花消費310元,平均年購鮮花15支,盆花5.5盆(其中綠植1.5盆)。大眾喜愛的鮮切花前四位分別是月季、百合、康乃馨、鬱金香。盆花前四位分別是仙人掌、水仙、蘆薈、君子蘭。不同年齡、職業、文化程度的消費群體對花卉有不同的需求。從調查來看,青年人偏愛鮮切花,排在前幾位的品種是月季、康乃馨、鬱金香、百合;中老年人喜好盆花,但中年人喜歡的主要品種是仙人掌、文竹、水仙、蘆薈;老年人則喜歡杜鵑、蘭花、君子蘭、茉莉花。大學文化程度的消費者最喜歡鮮切花,排在前幾位的品種是月季、康乃馨、勿忘我、鬱金香;而茉莉花、火鶴、夜來香、文竹等盆花最受中等文化程度消費者歡迎。從調查來看,節日花卉消費數量大,佔到花卉需求總量的1/4強。但隨著人們對花卉消費習慣的轉變,日常花卉消費逐步增強。通過對150個社會集團單位的直接訪談、問卷調查分析後發現,社會集團消費主要用於環境布置、會議和禮儀用花,平均每個單位年消費1.10萬元(其中賓館飯店平均3.6萬元)。集團花卉消費具有明顯的節日性和季節性特點,11月消費最低。集團花卉消費以盆花和綠植為主,盆花使用最多的品種是大葉菊、串紅、一品紅;綠植使用最多的品種是發財樹、巴西木、龍血樹、海芋、綠蘿;鮮切花使用最多的品種是月季、百合和康乃馨。綠化工程用花主要包括花灌木、宿根花卉、地栽花卉和草坪。據園林綠化部門提供的2006年至2009年統計數據以及新建綠化工程情況來看,綠化工程用花年均增長率達到11.40%,(其中2008年增長面積最大,近兩年已保持穩定增長的態勢,約11%)。鮮切花市場消費中本地產品佔12%,主要產品有月季、菊花、百合、草花切花等,消費群體主要是賓館飯店、寫字樓和自用為主的客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