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思政插花

思政插花

發布時間: 2021-03-04 07:58:57

A.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學院的師資力量

馮來興副教授
男,1969年10月生,中共黨員、博士。自1993年大學畢業以來,一直在高校從事教學和研究工作。
教授課程:為本科生教授《政治學概論》、《中國政治學說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當代世界經濟與政治》、《鄧小平理論》《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論與實踐》等多門課程。並為研究生講授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課程》。
主要研究: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科學研究工作,先後主持或參與省級以上課題十項,在省級以上刊物公開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其中,「新自由主義對我國政治安全的挑戰及對策」和「論中國模式的社會主義」,分別被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復印資料《社會主義論叢》全文轉載。先後參與和主持國家社科基金、中共中央組織部、省社科規劃、省高校人文社科、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省思想政治教育等課題十餘項。
肖飛副教授
男,1957年9月出生,湖南衡陽人,中共黨員,湖南師范大學哲學學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會科學系副教授、孫中山研究所所長。
主要經歷:1979年9月——1983年7月,在湖南師范大學政治系學習畢業;1983年8月——1986年3月,在湖南農學院衡陽分院任教;1986年4月——1993年7月,在中南工學院任教;1993年8月——2010年5月,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任教。
教授課程:長期從事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毛澤東思想概論、鄧小平理論概論、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
主要研究:思想政治理論教育,重點研究孫中山、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
劉立新副教授
男,漢族,副教授,人文社科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研室教師。
主要經歷:1988年本科畢業於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系,獲教育學學士學位,1988年從師於高等教育學家潘懋元先生門下,199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高等教育科學研究所,獲高等教育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 近年來一直承擔馬克思主義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主要承擔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的教學),並承擔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的一系列科研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參與撰寫與編輯了《孫中山研究論文集》、《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論文集》等四部著述,發表論文10多篇。
主要研究:長期以來一直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高等教育學與心理學等領域,均有一定的創建與成就。在學期間先後參與《高等學校管理學》、《青年心理學》、《創造性思維與能力》、《歸因理論研究與應用》等8部著述的撰寫和編輯,發表學術論文20多篇。
在高等教育學、高等學校管理心理學、社會心理學、歸因理論以及思想德育教育、中國近現代史等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和獨特的見解。近年來,一直致力於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並立志在此領域有所突破。
郭智勇講師、博士
男,1963年1月出生,湖南祁陽人。
主要經歷: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南京大學地質系古生物學專業 (本科)
1983年9月-1986年10月,就讀於福州大學地礦系生物地層專業 (碩士研究生)
1986年10月-1995年7月,任教於桂林治金地質學院地質系 (講師)
1995年7月-2001年8月,深圳華儲實業總公司工作 (經理)
2001年9月-2006年6月,脫產就讀於中山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專業 (博士研究生)
文字代表作:
1、《風動還是心動—從奧義書看<莊子·齊物論>的理路》
2、《夢覺皆幻—從印度思想體系對<莊子>內篇世界觀的一種把握》
3、《從字詞的演化規律和實例看<莊子>內篇的成書年代》
4、《逍遙的三個層次—莊子內篇的結構》
5、《<莊子>內篇的輪回思想和解脫思想研究》
6、《論相同命題在<呂氏春秋>和<公孫龍子>中的不同意義》
7、《貴己還是貴已—對戰國三子思想傳統理解的質疑》
8、《義之美與仁之善—從〈呂氏春秋〉與〈淮南子〉天性的區隔看中國文化內在的兩個價值取向》
9、《財富是想出來的—知識經濟時代讀中山先生〈行易知難〉》
胡劍賓講師、碩士
男,漢族,原籍河南省蘭考縣人,1969年6月出生。
主要經歷:
1983年9月——1986年7月 河南省開封市第二師范學校 學習
1986年8月——1989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89年9月——1991年7月 開封市教育學院政史專業 學習
1991年8月——1994年8月 河南省蘭考縣魏庄中學 教學
1994年9月——1997年7月 河南大學政治系中共黨史專業 學習
獲法學碩士學位
1997年7月——今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教學
教授課程:主講《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和《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政治理論課程。注重互動式教學和現代教學手段的應用,小組主題活動是本人課堂教學的特色。
陸文學講師、碩士
男,1971年8月出生,寧夏靈武人。
主要經歷:1993年畢業於陝西師范大學歷史系,1996年畢業於西北大學西北史研究中心,獲歷史學碩士學位。1998年來到中山學院工作至今。教授課程:主講《中國近現代史綱要》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來院之後,先後開設過《旅遊地理學》,《實用美學》,《地方政府學》,《社會學》,《社會調查方法與原理》,《西方經濟學說史》等課程。
主要研究:為中國近代史及民族社會學。發表論文若干篇,主要代表作有《婦女乃國家興衰存亡的根本————鄭觀應女性觀辨析》,《嶺南文史》2009年第4期;《變中的不變———論孫中山的民族同化思想》,《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從消極的到積極的民族主義———1919年之後孫中山對其民族主義思想重新闡述的過程和原因》,《孫中山研究》第2輯,2009年3月;《清代寧夏人口的地理分布及變化》,《固原市專學報》2005年第2期等。目前承擔中山學院教改項目一個,參與其他研究項目若干。李德黎講師、碩士
男,1975年生,四川人。
主要經歷:2005年畢業於電子科技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思政專業,獲得法學碩士學位。擅長演講辯論、拓展培訓、公務員面試培訓,曾擔任電子科大中山學院辯論隊教練與人文系辯論隊教練,在中山廣播電台《夜色正繽紛》和《聊聊吧》中擔任客座嘉賓。
教授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等課程。講課風格富有激情,善於結合時事來闡明觀點。
主要研究:近年來主攻三維模擬領域成為中山市三維模擬領域的先驅和代表,2010年受中山市政府委託為上海世博會中山館製作網上三維展廳,於2010年5月22日在中山政府網與中山實體館同步直播開放;並先後為中山政府網(英文版、日文版)、中山文聯網、中山黨史網建立了三維模擬互動平台。
近年來的主要科研成果:
1.論文《傳統宗法關系與腐敗德滋長》獲得2006年廣東省「反腐倡廉」徵文優秀獎,並作為大會主題發言。
2.《當代大學生人文素質發展探索》(參研)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教研課題(2005)
3.《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探索》(參研),中山市社科聯課題(2006)
4.參編《風起伶仃洋――香山人物譜》,廣東人民出版社(2006)
5.論文《我國理工科院校人文素質教育現狀》和《高校學生政治輔導員的工作定位》
6.論文《發展中山創意產業的六大著力點》發表於《新經濟》2008年5月期
7.論文《三維模擬漫遊技術在建設孫中山文化工程中的作用》發表於《孫中山研究》2008年12月
8.《中山文藝資源的搶修和保護》(參研)中山市政府專項基金2008-2009
9.《中山文化資源的三維模擬保護平台》(參研)中山市科技局項目2008-2010 羅越富講師、碩士
男,1981年9月,講師,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教研室主任。
學歷背景:
2000.9-2004.7 華南師范大學旅遊管理專業本科畢業,管理學學士學位
2004.9-2007.7 華南師范大學人文地理專業碩士畢業,獲理學碩士學位
教授課程:主講旅遊學概論、旅行社經營與管理、旅遊地理、餐飲管理、旅遊信息管理信息系統、現代企業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旅行技巧學等課程。
研究方向:旅遊文化、旅遊電子商務
科研成果:在《旅遊論壇》(原《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合作經濟與科技》等雜志上共發表5篇文章,其中1篇被人大復印資料《旅遊管理》全文轉載。課題研究方面參與了中山市黃圃鎮項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總體規劃》的調研和撰寫;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加快中山特色旅遊發展的研究》的調研和撰寫;參與中山市旅遊局課題項目《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的撰寫。
獲獎情況:
2007-2009連續兩年獲人文社科系優秀教學獎
2009年度獲得中山學院優秀教師獎
石岐區休閑文化徵文二等獎
林丹彤講師、學士
女,旅遊管理專業講師。
教授課程:《旅遊學概論》、《社交禮儀》、《休閑學概論》、《導游實務》、《旅遊市場學》、《插花鑒賞與創作》、《園林規劃設計》、《園林樹木學》、《花卉學》、《粵語》、《就業指導》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主要研究:公開發表學術論文十六篇(其中核心期刊四篇),文學作品多篇,攝影作品兩幅。《中山日報》專欄作者。學院生生花藝協會創辦人兼指導老師,曾於2001年組織指導花協會員參加第七屆中國(中山)菊花展覽會的插花比賽及其他工作,獲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四項。2006年出版著作《插花,藝術與生活》,2007年獲中山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2008年獲中山學院優秀教案獎、教育部第八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文科組優秀獎。主持市、校級科研項目各一項,參與省、市、校級科研項目六項,橫向項目兩項。
閔祥曉碩士、講師
女,山東德州人,碩士,講師
主要經歷主要經歷:
2005年本科畢業於山東省曲阜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碩士研究生畢業於武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旅遊管理專業;
2007年7月起任教於電子科大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旅遊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會展概論》、《市場營銷學》、《旅遊文化》、《旅遊政策與法規》、《民俗與旅遊》等。
主要研究:旅遊規劃原理及會展基本理論。
主要論文成果:
2006年《江南三大名樓旅遊合作與發展的條件及途徑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景區空間結構整合分析》
2009年 《曲阜「三孔」旅遊區購物點空間體系分析》
2009年8月《香山商業文化的現代傳承》
主要科研成果:
2006年8月-10月,參與《黃鶴樓公園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
2007年9月-2008年7月 ,參與中山市黃圃鎮《廣東鰲山海蝕文化旅遊區》旅遊總體規劃的編制工作;
2008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慈善萬人行本體論研究》課題;
2009年參與中山市社科聯《中山慈善萬人行價值提升研究》課題;
獲獎情況:詩歌《活在民間的寶貝》獲2008年中山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徵文大賽三等獎。
盧育林講師、碩士
畢業於中南財經大學與武漢理工大學,分別獲經濟學學士及管理學碩士學位,中共黨員,講師、經濟師職稱。主要從事第三產業經濟、資本市場以及旅遊、會展、酒店等服務行業經營管理領域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主要經歷:1992-1997年在中國銀行的信貸、投資和計劃、財務部門實習和工作,具有多年的實際經濟管理工作經驗。
1997年進入中山學院工作至今,多次獲得過「吳桂顯獎教金」、「優秀共產黨員」、年度考評「優秀」等榮譽。
教授課程:《旅遊經濟學》、《景區經營與管理》、《會展經濟學》、《公共經濟學》、《管理學》、《金融學》、《項目評估》、《證券投資學》、《財政學》、《銀行經營與管理》、《西方經濟學》、《會計學》等。
科研成果:在《教育與經濟》、《學術論壇》、《經濟師》、《金融論壇》等中文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9篇;主持和參與科研課題4項:《混業經營模式下銀行業的風險和成本研究》、《中山市保稅物流發展規劃(2010-2015)》、《孫中山文化資源發掘與對外推介》、《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等。 王春芳副教授、在職博士生
女,博士、副教授。新疆烏魯木齊市人。專業方向:新聞發展史、廣播電視新聞。
主要經歷:自1989年工作以來,在烏魯木齊廣播電視台從事新聞主持、記者工作近十幾年,後調入新疆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任教兩年。2007年調入廣東省中山市,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從事新聞教學工作。2008年入選為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成員。
教授課程:新聞評論,深度報道,廣播電視新聞學,新聞采訪與寫作,媒介素養,播音與主持,基礎寫作等。
獲得獎項:在媒體和教學單位工作期間,采訪製作的多期節目、新聞報道、科研課題和論文,獲得了國家、自治區、烏魯木齊市各級多項獎類。
多篇新聞專業論文在全國新聞核心期刊上發表,如論文《20世紀中國大陸女性作家創作中的女性意識的演進》發表在全國核心期刊《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社科學版》2007年第6期上。《警惕新聞報道中的犬儒主義傾向》發表在新聞核心期刊《當代傳播》2007年第6期上。《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發表在全國雙核心期刊《武漢大學學報》人文版2008年第五卷上;《從我國媒介素養教育看構建和諧大眾傳媒文化》發表在《現代視聽》2008年第8期上;並被《新華文摘》2008年21期選為推薦文章。《大震過後,警覺激進民族主義》獲廣東省高校校報2008年度好新聞言論類二等獎。所撰寫的《大眾傳媒中的女性危機及其對策》獲中山市社科優秀成果論文二等獎。
阮波副教授、碩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副教授, 中山市社科專家庫成員、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會員、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山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山批評家協會副主席,中山市舞蹈家協會理事。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語言文學系,獲文學學士學位,後以同等學歷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研究生院文藝美學專業。
教授課程:目前主要從事大學寫作、實用美學、中西方文化與文學等學科的教學與研究工作。
研究成果:創作大量的文學、音樂、舞蹈、美術、建築、影視等美學評論文章發表於《人民日報(評論版)》、《讀書》、《作家》、《學術論壇》、《河南科技大學學報》、《語文教學與研究》、《舞蹈》等全國核心期刊。已出版的專著包括散文集《春風不相識》、評論集《返回身體的原點》、文集《即興行走》,作品被北京國家圖書館、國家863計劃中國數字圖書館示範工程——超星數字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粵人文庫」、中山市級圖書館等各級圖書館收藏。曾蟬聯2000-2001、2002-2004、2005-2007三屆中山文藝獎一等獎,並獲得五個一工程獎、優秀論文獎等獎項。曾在《成都晚報》、《新快報》、《大地》、《作品》、《中山日報》等報刊撰寫專欄,同時從事美學的評論和社會宣傳推廣工作,在美術館、圖書館、書城等文化機構開辦藝術類講座,出任各類文藝演出的評委、導賞等工作,曾參加廣東省女作家散文研討會、亞洲與世界文明研討會、香山文化研討會、廣東省青年作家代表大會、全國名報名社名刊研討會等各類學術交流研討活動。
羅永雄講師、碩士
男,1979年8月出生於新疆伊犁,祖籍廣東興寧。2007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曾任新疆經濟報編輯、昌吉日報社記者、編輯,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客戶經理,現為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講師。
1997年進入新疆大學學習新聞學,學習期間曾在新疆經濟報社編輯部供職,畢業後進入新疆昌吉日報社任經濟口記者,具有豐富的業界實踐經驗,從業近4年,累計編輯版面20個,刊發新聞稿件500餘篇,50餘萬字,榮獲省級新聞獎一次,地市級新聞獎三次。
2004年考入中國傳媒大學(原北京廣播學院)攻讀應用傳播學方向的碩士研究生,先後參與編寫《媒介產業案例分析》、《經濟傳播學總論》等3本教材,完成出版共計約10萬字的書稿。期間在北京新勢整合公關咨詢顧問公司供職,負責傳播策劃與媒體的聯絡溝通。2007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在人文社科系新聞教研室任教,先後在國內各類學術刊物發表《情境限制下的個體認知顛覆與沉默螺旋的擴散——從「洞中個體」的沉默到優勢意見的加強》等5篇學術論文。主要學術研究方向為:媒介倫理、 媒介傳播與社會文化、影視文化傳播等。
教授課程:先後擔任《傳播倫理與法制》、《社會學》、《大眾傳播與文化》、《電視節目主持與製作》、《媒介熱點研究》、《應用文寫作》、《電影藝術欣賞》、《公關與廣告傳播》等課程的教學工作。 陳亞輝副教授、碩士
男,湖北武漢人,碩士,講師。2004年6月畢業於武漢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獲工學學士學位;2007年6月畢業於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獲管理學碩士學位,2009年3月至今任行政管理專業教研室主任。
教授課程:《經濟學原理》、《電子政務》、《管理統計學》、《行政管理學》、《公共管理學》、《社會學概論》、《網站規劃與設計》。
主要研究:2007年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的主要榮譽包括:2007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案二等獎,2008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共產黨員,中山市優秀共產黨員。2009年榮獲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優秀教師二等獎,優秀教學獎。
主持或參與的科研課題包括:
2007年主持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青年教師基金立項課題《中山市專業鎮可持續發展研究》;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流動人口管理辦公室委託課題《中山市流動人口綜合調控體制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2009年參與中山市民政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孤殘兒童救助制度研究》、《中山市社會中介組織管理體制研究》、《中山市社區社會組織發展研究》。
2010年參與廣東省社科聯規劃課題《中山慈善萬人行善款管理和使用的績效評估研究》、廣東省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課題《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與政治文明建設關系研究》。
目前已發表科研論文包括:
1.基於鑽石模型的武漢東湖高新區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6)
2.產業集群競爭力研究.當代經濟,2006(7)
3.論科技園區內社會資本在創新集群中的作用.社科縱橫,2006(10)
4.能力勝任模型在行政管理專業人才培訓方案中的應用.中國電力教育.2009(2)
5.論城市人口綜合調控指標體系的構建.管理觀察,2009(3)
鄧雪琳講師、在職博士生
女,講師,在讀博士。2001年獲得湖南師范大學文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湖南大學教育學碩士學位,現在武漢大學修讀行政管理專業博士學位。自2004年以來一直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工作。
教授課程:《大學語文》、《人力資源管理》、《中外公文名篇選讀》、《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等課程的教學。
主要研究:高等教育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 近年來在CSSI來源期刊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數10篇,另在優秀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合計近30餘篇,主持院級課題和參與國家級、省(部)級、市(廳)級課題總計13項。2008年10月被選為中山市首批社科骨幹,2009年2月入選中山市社會科學人才庫。2007年,論文《黨的群眾工作方法與社會工作方法有機結合的研究》入選《廣東省加強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調研報告選編》。2009年,論文《基於模糊綜合評價法的地方政府公務員考核》獲學院「一等獎」。2009年,在「孫中山思想與中山現代化建設」學術研討會上,宣讀論文《孫中山人才思想與中山市現代化建設》。
李芳講師、碩士
女,漢族,湖南婁底人,黨員,在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擔任講師。
主要經歷:
1999年9月-2003年7月 中南大學 行政管理本科
2003年9月-2006年7月 武漢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
碩士期間共發表5篇學術論文
2006.7~2009.10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人文社科系-行政管理專業教師
教授課程:《公共政策學》、《社會調查原理與方法》、《管理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社會心理學》
主要研究:
獲得學院首屆優秀教案二等獎(2006年)
擔任人文社科系系務委員會委員和教學質量小組成員(2007年起)
多次組織學生實踐:2007年組織學生進行民政部低保戶入戶調查(中山);公共政策課程組織政策調查以及安排學生到中山市政府部門座談;社會調查課程組織主題廣泛的校園、校外小組調查;組織認知實踐—民企學習
發表兩篇學術論文,參與中山市社科聯課題《和諧中山》(2007-2008年)
丁婷婷講師、碩士
女,講師,畢業於武漢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專業,行政管理碩士,行政管理學士,英語語言與文學學士。自進入學院工作以來,獲得2007-2008年優秀教案評選三等獎,獲2007年、2008年、2009年年終教師考核二等獎。
教授課程:《地方政府管理學》、《市政學》、《秘書理論與實務》、《社會禮儀》、《專業英語》等課程教學。
科研成果:
1、2009年主持院級《秘書學》教改課題一項
2、2008年參與中山市對外貿易經濟經濟合作局委託課題《中山市外經貿發展規劃研究》、《中山市口岸發展規劃(2010-2015年)》、《中山市保稅物流監管體系發展規劃(2010-2015年)》
3、2007年參與中山市社會科學規劃立項調研課題《孫中山民生主義與中山和諧社會構建研究》、中山市港口鎮政府委託課題《港口鎮城郊經濟發展規劃》
4、《創新教育》雜志2009年4月刊發表教研論文《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技巧與考核手段研究。
5、《經濟學研究導刊》雜志2009第17期發表科研論文《我國法治政府建設中的人本途徑建構》
鄭莉婷碩士
女,生於廣東中山,人力資源開發碩士學位
教育背景: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管理學院, 主修經濟學,獲經濟學學士學位。
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主修人力資源開發(HRD),獲社會科學碩士學位。
工作經歷:
2003.8—2004.8
廣東省僑外出國人員服務中心 (廣州),任培訓部專員。
2005. 9—2007.7
戴德梁行房地產咨詢(上海)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主任。
2007. 8 — 2008. 12
中山大洋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任人力資源部部長。
2009.2---現在 教師
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 人文社科系 行政管理教研室
教授課程:人力資源管理, 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 社會調查與統計, 管理學,領導學,管理心理學。

B. 南京軟體大學的院系介紹

南京軟體科技來大學又自稱南京軟體大學,是在金陵科技學院的基礎上籌建的全日制本科院校,該校於2005年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由金陵職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專科學校合並組建本科院校。 學院佔地2900餘畝,校舍面積35萬平方米,在校學生20000餘人,學科覆蓋工、農、經、管、文、法、藝七大類,本科專業50多個。

C. 金陵科技學院

金陵科技學院校徽
金陵科技學院是2005年經教育部正式批准由金陵職業大學和南京農業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的本科院校。 學院佔地2900畝,校舍面積35萬平米,在校生12000餘人,學科覆蓋工、農、經、管、文、法、藝七大類,本、專科專業50餘個。學院內設商學、人文、藝術、信息技術、機電工程、建築工程、園藝、動物科學、綜合技術等9個系(院)以及基礎課部、國際技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同時利用國外資金舉辦獨立學院--龍蟠學院。
中文名: 金陵科技學院
簡稱: 金科院
校訓: 厚德興業
創辦時間: 1958年
類別: 公立大學
學校類型: 綜合
主管部門: 江蘇省教育廳
現任校長: 聶影
主要院系: 商學、人文、藝術、信息技術、機電工程、建築工程、園藝等。
學生人數: 19000餘人(2010年)
教職工人數: 1000人(2010年)
近年金陵科技學院錄取分數線

錄取分數線專業分數線 高考科目: 生源地:
年份
最低
最高
平均
投檔
錄取人數
錄取批次
2011 -- 513 509 -- 2 本科二批
2009 489 511 500 -- 2 本科二批
2008 513 513 513 -- 1 本科二批
2007 492 493 492 -- 2 本科二批
2006 536 536 536 -- 1 本科二批
2006 536 536 536 -- 1 本科二、三批
編輯本段
學校簡介

金陵科技學院
金陵科技學院是經教育部正式批准,於2002年籌建、2005年正式成立的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前身是新中國第一所職業大學——金陵職業大學和1958年成立、1984年復建的南京市農業專科學校合並組建 金陵科技學院的本科院校。 學院佔地1600畝,校舍面積35萬平米,在校生18000餘人,學科覆蓋工、農、經、管、文、法、藝七大類,本、專科專業50餘個。學院內設商學、人文、藝術、信息技術、機電工程、建築工程、園藝、動物科學、綜合技術等9個系(院)以及基礎課部、國際技術學院和繼續教育學院,同時利用國外資金舉辦獨立學院--龍蟠學院。
近幾年來,學院有9個被遴選為國家、省級教改試點專業、品牌專業和特色專業;教務處被教育部授予《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獲省級以上科技進步獎和優秀教學成果獎30餘項,在全國各大出版社出版教材160餘部。
編輯本段
基礎設備

金陵科技學院是2002年6月,經教育部和省市政府批准,由原南京市金陵職業大學和南京市農業專科學校合並組建的以培養高級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學校建有江寧、幕府和白下三個校區,佔地面積近1600畝,校舍總面積約50萬平方米,館藏圖書近120萬冊,儀器設備總值約1.4億元。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生19000多人,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00餘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佔30%。擁有一批全國優秀教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教學名師和學術造詣較深的學科帶頭人,數十名教師被選拔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等培養對象。
學校現有商學院、人文學院、園藝學院、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建築工程學院、信息技術學院、藝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龍蟠學院(公有民辦)等11個二級學院,另有國際教育學院、繼續教育學院、公共基礎課部等教學單位。
學校的學科涵蓋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工學、農學等五大學科門類,開設了40多個本科專業及專業方向。現有會計學、設計藝術學、蔬菜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預防獸醫學等5個校級重點學科和結構工程、旅遊管理學、計算機應用技術、材料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企業管理、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中國古典文獻學、通信與信息系統、金融學等10個校級重點建設學科。會計學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會計學、設計藝術學為江蘇省重點建設學科,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服裝設計與工程、動畫等 5個省級特色專業;有1個省級優秀教學團隊、6個校級優秀教學團隊。另外,古籍修復專業是國內本科段最早開設該專業的高校之一。
建有電子電工、經濟管理、建築智能化三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承擔部、省市級等科研課題200多項,獲得部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和科技進步獎40多項,一批科技成果實現了產業化,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金陵科技學院學校堅持「地方性、應用性、教學型」的辦學定位和「立足南京、服務江蘇、輻射長三角」的區域服務定位,確立了「國際有影響、國內有地位的應用科技大學」長遠建設目標,確立了「特色辦學,質量強校,人才興校,服務社會」的辦學理念、「高級應用型人才」的人才培養理念和「以能力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應用性、融合性、職業性、開放性和創新性(一本二主五性)」的教育理念,目前擁有電子電工、經濟管理、建築智能化三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堅持走產學研結合、國際合作的新型辦學之路,彰顯應用特色,謀求科學發展,不斷完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努力培養適應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素質高、實踐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面向生產、管理、經營和服務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多年來,學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育了大批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畢業生受到社會各界歡迎,就業率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一大批畢業生已經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骨幹力量。
學校一貫重視對外交流與合作,自1995年起,先後與澳大利亞、紐西蘭、加拿大、法國、奧地利、荷蘭等國家的高等院校合作辦學,培養具有開放思維、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級應用型人才。
學校先後榮獲「南京市文明單位」、「建設新南京有功單位」、「江蘇省畢業生就業工作先進單位」、「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黨組織」等榮譽稱號,學校教務處被評為「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務處」,學校工會被授予「全國模範職工之家」。
編輯本段
辦學特色

學院多年堅持面向社會經濟,培養實用人才的辦學方針,奉行以最大限度滿足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作為辦學最高准則,以社會評價作為辦學水平高低、人才質量優劣的最終標准,以服務經濟、貢獻社會作為學院自身發展的根本動力的辦學三原則,構建市場導向,產學結合、國際合作的辦學模式,形成應用性、實踐性、國際化、信息化的辦學特色。

校園圖片(18張)學院以「厚德興業」為校訓,崇尚艱苦奮斗、改革創新、爭進一流的精神,倡導認准方向就堅決干,干,就干一流的行為准則,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求知,學會合作。辦學20多年來,學院大批的畢業生鑄就了金科院學生肯干、能幹、實乾和富有創新的精神,創業的志氣,創造的能力的三干加三創的社會形象。
學校不斷推進產學合作深度,與企業共建專業指導委員會,研討專業設置、選擇教學內容、聘任教師和共建實訓實習基地。學校既設有機械、電氣、電子、電信、建築、會計、金融、商務、法律、服裝、園藝等一批傳統專業,又設有信息技術、影視動畫、視光學技術、珠寶首飾、樓宇智能控制、旅遊飯店管理物流管理、觀賞農業等新興專業,適應社會經濟發展對各類人才的需求。
學校根據現場一線的需求,組織教學內容,力求學生基礎理論扎實、專業知識寬,實踐能力強。學校還根據某些職業崗位對技能的多方面需求,開展主輔修的雙專業教育,培養復合型人才。為加強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扎實肯干、團隊精神的培養,學校不僅在校內建立各種實驗室、

學校活動圖片(20張)模擬實訓基地,而且在160餘個企業建立校外實習基地,置學生於工程實踐和崗位實務環境,鍛煉學生的現場實際工作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運動會圖片(6張)學校以「三率」:綜合素質達標率、雙證率、就業率作為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標准,要求學生不僅具有高等學歷教育證書,同時具有相關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市場取向的教育教學改革使畢業以「長實踐、擅合作、上手快」而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越來越多的學生勇於自主創業,帶動他人就業。
編輯本段
師資力量

校之興衰,系於教師。學校本著"外引內扶"的原則,吸引、聘請學術造詣深、能主持學 金陵科技學院科建設的專家,包括海外學者作為兼職教授,另一方面,不斷加大培養力度,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如設立優秀人才津貼、選送骨幹教師出國深造、規定3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必須具備研究生學歷等。
為保證學生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學校對於師資隊伍提出「個體雙師、群體專兼」的要求,即教師除具有教學職稱外,還應具有相關行業的技術職稱。學校鼓勵系部走企業化的辦學道路,利用教師專業特長,建立相關的科技研發和社會服務的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政劵研究所、律師事務所、建築設計研究院、服裝設計中心、影視動畫設計所、實驗實習工廠等。
此外,學校要求各專業聘請有豐富實踐經驗社會人士擔任兼職教師,把實際工作崗位對專業理論和實踐的要求以及經濟技術發展的動態帶到課堂確保學生所學為企業所用。
教職工1000餘人,其中專任教師700餘人,教授、副教授等高級職稱教師佔30%。擁有一批全國優秀教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省級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省級教學名師和學術造詣較深的學科帶頭人,數十名教師被選拔為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等培養對象。
編輯本段
學院系部


商學院 園藝學院 人文學院 國際教育學院
龍蟠學院 藝術學院 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 外國語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學院
公共基礎部

編輯本段
行政機構


黨委辦公室(統戰部) 黨委組織部 黨委宣傳部 紀委(監察室)
院長辦公室 團 委 工 會 保衛處
教務處 人事處(人才中心) 財務處(國資處) 審計處
後勤管理處 科研處 基建處 學報編輯部
設備處 發展規劃處(高教所) 學生工作處(部) 人武部
招生就業指導處 圖書館 離退休工作處 國際交流處
農業科技培訓中心 繼續教育學院 後勤總公司
編輯本段
院系介紹

商學院
商學院是金陵科技學院辦學規模最大的二級學院,現有在校生2000餘人,為滿足經濟發展對財經管理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商學院先後開辦了會計學、國際會計、會計電算化、財務管理、審計、工商管理、市場營銷、國際商務管理、國際貿易、金融、證券投資、投資與理財、 金陵科技學院電子商務、現代物流等20多個專業,培養各類專業人才萬餘人。就業崗位分布於國家中央直屬機關、省、市、縣級機關及各級行政事業單位,各級銀行、證券、保險公司,大中型股份有限公司、三資企業、外貿公司、咨詢管理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以及民營企業等其它各類型的企業單位。 商學院建有功能齊全、規模可觀的綜合實訓基地,各系都擁有專業的實訓室,其中會計電算化實訓室、金融投資全真模擬實訓室、企業信息管理實訓室、管理決策全真模擬實訓室、電子商務實訓室以其科學性和實用性創出了高等應用教育的特色。商學院還與南京市稅務局、南京市政公用局、金碟公司南京有限公司、華泰證券公司以及各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共建了多處校外實習基地。
人文學院
人文學院是金陵科技學院辦學規模較大的人文社會科學類二級學院,開設行政管理、旅遊管理、古典文獻(古籍修復)、對外漢語等本科專業,現代秘書、經濟信息管理、法律事務等專科專業,其中,旅遊管理專業為校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經濟信息管理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學院還承擔著全校各專業思想政治理論公共課、人文素質教育公共課的教學任務。學院現有全日制本專科在校生1944人。
學院下設公共管理系、旅遊管理系、中文系、古典文獻系、信息資源管理系、法律系、思政教研部等6系1部,教職工總數為88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1人,佔23.9%;講師54人,佔61.4%;博士、碩士69人,佔78.4%。2名教師入選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優秀中青年學術帶頭人,1名教師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跨世紀學術帶頭人培養對象,3名教師入選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培養對象。
學院建有人文社會科學綜合實驗中心,下設辦公自動化、文獻修復、模擬法庭、模擬駕駛、旅遊管理等分實驗室和普通話培訓測試站;還與江蘇省、南京市的行政、司法機關及企事業單位共建了30多個校外實習基地,為學院各專業開展教學科研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支撐條件。
近3年來,本院教師主持或參與完成11項省部級立項課題的研究,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8部,發表論文170餘篇,獲得各級獎勵29項,其中2項成果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4項成果獲江蘇省高等教育科研成果獎,5項成果獲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目前在研課題17項,其中省部級課題6項。
經過幾年的建設,學院的教學、科研工作已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人才培養質量穩步提高,畢業生走向社會後,深受用人單位的歡迎。近3年,畢業生協議就業率均達到98%以上。
國際教育學院
積極發展教育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借鑒發達國家技術教育的先進模式和豐富經驗,強化自身辦學特色,培養與國際接軌的專業技術人才,1995年金陵科技學院率先創辦了國際教育學院,並迅速匯入全球化潮流。
經過幾年的發展,金陵科技學院International Ecation College先後與澳大利亞(QUT,BNIT)、加拿大(SENECA)、紐西蘭(AUT)、荷蘭(STENDEN)與美國(SUNY Cobleskill)的有關院校合作,開設了中澳國際商務,中澳國際會計,中澳計算機應用與維護、中澳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加影視動畫設計、中新電氣工程、中荷市場營銷、中美生物技術等多個專業,已有500多名學生分別赴澳大利亞、法國、加拿大、紐西蘭、荷蘭與美國繼續學業,其中有近400名學生已經完成本科的學習,大部分在國繼續深造,包括就讀國際知名大學的碩士學位或在當地就業。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與合作使國際教育學院的人才培養特色鮮明。學院的專業設置國際化、培養模式現代化、人才素質綜合化,教育、教學內容具有前瞻性,畢業學生具有較強的對應性和充分的能力發展空間。學院教師皆為外國文教專家,擁有專業和外語雙重素質,富有責任心和創新意識,積極努力培養學生成為國際化的應用型優質人才。
信息技術學院
信息技術學院是承擔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教學、培養適應高科技發展的IT及相關行業高級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基地,是開展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科研和社會服務的機構。
材料工程學院
材料工程學院是根據學校學科建設需要而在原視光學技術學院和珠寶首飾學院基礎上重新組建的學院,現下設材料系、視光工程系、珠寶系,材料工程學院現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寶玉石鑒定與加工技術、眼視光技術等專業,突出前沿性、應用性、基礎性。
材料工程學院是一個不斷開拓進取、富於創新、充滿活力的學院,現有教師31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7名,博士11名,碩士14名。教師專業基礎扎實、治學嚴謹、工作負責,教學手段新穎、完善,有著豐富的實踐經驗。
學院下設教學實驗中心,共有26個專業實驗室,設備資產達1000餘萬元,包括分光光度計、磁力攪拌器、台式高速離心機、超聲清洗儀、微粒分析儀、旋轉蒸發儀、金相顯微鏡、熔體流動速率測定儀、注射成型機、壓力成型機、V棱鏡折射儀、偏光顯微鏡、萬能電子拉力機、數字阿貝折射儀、數字阿貝折射儀、紅外光譜儀、液相色譜儀、全自動手持式電腦驗光儀、裂隙燈、角膜曲率儀、立體玉雕機、自動測金儀、鑽石標本等先進實驗設備。
學院堅持產學研結合,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與鎮江萬新光學眼鏡有限公司、南京地質礦產研究所、江蘇海之美工程材料有限公司、上海舒曼光學有限公司等數十家企事業單位密切合作,以適應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就業崗位要求為依據,以綜合素質培養為主線,以專業知識和技能為重點,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適銷對路的高等應用型人才,歷屆學生就業率均達到100%,深受廣大用人單位的肯定和歡迎。
珠寶首飾學院是國內首個專門從事珠寶首飾教育研究的學院,招生計劃納入全國普通高等教育和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計劃。專門培養從事珠寶首飾設計、加工、鑒定、營銷的國家急缺高級專業人才。同時面向社會提供珠寶玉石鑒定及咨詢服務。雄厚的辦學師資是珠寶首飾學院建設江蘇省特色專業的可靠保證。珠寶首飾學院現有專兼職教師 20 余名,並聘請著名學者、博士生導師、英國FGA主考官、原中國地質大學常務副校長陳鍾惠教授任名譽專業負責人。珠寶首飾學院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技能的訓練,建設了寶石加工、鑒定等多個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實踐操作條件,並在多家鑒定機構、大型商場和大型珠寶公司設立校外實訓基地。
材料工程學院將加大引進和培養優秀人才的力度,進一步加強學科建設,加快教學科研的平台建設,盡快建成具有特色優勢的高水平材料學院。
園藝學院
園藝學院是我校最早建立的院部之一,現有教工51人,專任教師35人;具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15人,其中正教授3人;具博士學位研究生3人,具碩士學位研究生19人,在讀碩士7人,在讀博士13人。「雙師型」教師19人,在校學生近1000人。現開設全日制園藝、園林2個本科專業,園林技術、資源環境與城市管理2個專科專業;設置成人教育園藝、園林2個本科專業。學院內設園藝系、風景園林系、專業基礎課教學部3個教學單位,以及園藝學院實驗中心和園藝學院綜合辦公室。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400多萬元,其中萬元以上的大型設備達20多台(套)。設有金陵科技學院國家職業技能鑒定所---園藝學院職業技能鑒定站,能夠承擔蔬菜工、插花工、綠化工等10多個工種的初、中、高三個等級的職業技能鑒定。
辦學近30年來,園藝學院積極極實踐「一本、二主、五性」(以能力為根本,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注重應用性、融合性、職業性、開放性和創新性)的人才培養理念,為南京市、江蘇省培養了近3000名園藝、園林等各類專業人才,他們中大部分已成為園藝業、園林業的管理和技術骨幹。
在教書育人的同時,園藝學院老師積極投身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先後主持校級以上科研(教研)項目30多項,獲得部(省)、市級、校級成果20多項。園藝學院的教師走遍了南京市的各個郊縣,把「新知識、新技術、新品種」及時送給農村、農民,為新農村建設、都市農業做出了重要貢獻。
當前園藝學院全體教職工正以飽滿的熱情勤奮工作,為把我校建設成「國內有地位、國際有影響的應用科技大學」而奮斗。
龍蟠學院
是首批經江蘇省教育廳批准,由金陵科技學院於1999年創辦的公有民辦學院。龍蟠學院依託母體金陵科技學院的辦學優勢和資源,以其先進的辦學理念、靈活的民辦機制、鮮明的辦學特色、嚴格的管理、優良的學風、高質量的教育、教學和較高的畢業生就業率贏得了社會和廣大考生及家長的普遍認可和廣泛贊譽。目前開設了40餘個應用特性強、深受社會歡迎的本科專業,在校生規模4500餘人。
公共基礎課教學部
始終堅持把教學工作放在首位,以「穩定教學秩序、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為主要任務,圍繞本科建設加強教研和科研工作,鼓勵教師以科研促進教研、繼而促進教學。公共基礎課教學部確立了「吸引人才,加強培養,教研結合,整體推進」的師資隊伍建設思路,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05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佔28%,具有博、碩士學位的教師佔48%,有1位教師被列入江蘇省「青藍工程」。
建築工程學院
自1980年開辦建築學、工民建、工程地質、工程測量、城市建設等五個專業始,於1981年和1982年開辦了建築學本科班、道路橋梁本科班;於1982年開辦了土木工程本科班;於1987年開辦了建築施工管理專業的對口招生班;1994年開辦了建築設計(含室內設計)專業;於1999年開辦了工程造價、工程監理與項目管理專業;於2000年開辦了建築設計/室內設計雙專科;橋梁工程/計算機應用雙專科;於2001年和2002年同南京工業大學聯辦本科——工程管理專業;於2002年開辦建築經濟/計算機應用雙專科;於2003年又開辦了城市景觀設計專業;於2005年隨著學校的摘籌,又恢復了土木工程本科專業。到2005年,建築工程學院已為江蘇省培養了數千名全日制應用型專門人才。建築工程學院現有建築學教研室,建築工程教研室,城市建設教研室,工程管理教研室,力學教研室等5個教研室;並有1個實訓部和1個建築工程檢測與試驗中心。
機電工程學院下設機械工程教研室、電氣工程教研室、樓宇智能化教研室、汽車工程教研室和機電一體化教研室等。自80年開始創辦「機械製造」本科專業以來,先後開辦了「機械設備及自動化」、「機電一體化」、「模具設計」、「機械電子工程」「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檢測技術」、「現代汽車技術與營銷」、「現代製冷技術與管理」、「電氣工程及自動化」、「製造管理技術」、「電機與電器」等本、專科專業。並創出了「機械設備及其自動化」、樓宇智能化等校重點、特色專業。
機電工程學院
機電工程學院是金陵科技學院一個建制早、基礎扎實、各項管理規范、教學條件優良的綜合性工科二級學院。目前機電工程學院下設機械工程系、電氣工程系、樓宇智能系、汽車工程系四個系和實驗中心以及機電研究所和樓宇智能工程處等教學科研機構。機電學院1980年開始創辦機械製造本科專業,開辦本科教育的歷史已近三十年,先後開辦了「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數控技術」、「現代汽車技術」、「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機與電器」、「樓宇智能化」等本、專科專業及專業方向。
機電工程學院緊隨當今先進製造技術發展的潮流,構建了具有同類高校較高水準的較為完善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擁有機械實驗中心、電氣實驗中心、汽車實驗中心和智能樓宇等四個實驗中心,良好的實訓設施為培養學生操作技能、掌握現代科技知識,增強就業競爭力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機電工程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學術思想活躍、業務素質高的師資隊伍,現有教職工50餘名,其中正、副教授16人,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者占教師總數的80%以上。
近三十年來,機電工程學院為社會培養了大批高等應用型技術人才,由於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和應用能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掌握適應就業需要的多種技能,畢業生深受社會各界用人單位的肯定和歡迎,各專業本、專科畢業生均供不應求。

D. 大益茶道院的領軍人物

自成立以來,大益茶道院廣泛整合中國茶界、文化界及教育界高端資源,組建了一支由多位國內外知名學者組成的專家團隊,並由此誕生了一批傳播與推廣大益茶道的領軍人物,負責大益茶道課程的教材編審、茶道師職階評審及部分課程的主講。
陳文華:
著名茶文化專家和農業考古學家,原江西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首席研究員,被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代表著作有《中國茶文化》等,被稱為「中華茶痴」。
駱少君:
曾任國家茶葉質檢中心主任,杭州茶葉研究所所長,《中國茶葉加工》雜志主編,全國政協委員。胡錦濤主席出訪非洲唯一一位隨團的茶葉專家,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宛曉春:
安徽農業大學校長,茶葉生物化學與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茶業學會副理事長,國家食物與營養咨詢委員會委員,全國高校統編教材《茶葉生物化學》主編。
王旭烽:
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杭州國際茶文化研究會理事,浙江林學院茶文化學院學科帶頭人。所著《茶人三部曲》獲第五屆茅盾文學獎。
楊青:
著名音樂教育家、古琴演奏家,中國民族器樂學會副會長。曾在人民大會堂、國家圖書館舉辦古琴演奏會,曾多次率團赴日本及東南亞演出,組織過百餘場公益文化交流活動。
吳坤雄:
大益館館長,《大益報》主編。知名茶人,茶文化學者,第16屆亞運會火炬手。著有《享受大益》、《那山那茶那歌》、《大益茶典》、《茶國詩韻》等多部茶文化著作。
關劍平:
日本立命館大學文學博士,南開大學歷史學院博士後。現任浙江樹人大學人文學院茶文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安徽農業大學中華茶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國國際茶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主攻文化史,長期從事飲食文化的科研和教學工作,已出版專著《茶與中國文化》、《文化傳播視野下的茶文化研究》、《禪茶:歷史與現實》,參編《中華茶文化》(「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華茶道》(安徽省「十一五」規劃教材副主編)、《中華茶史》等書,發表茶文化及飲食文化論文數十篇。
田真: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思政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學術研究方向為宗教哲學、茶文化。在多年的教學和科研中,著有多部專著和論文,代表作有《世界三大宗教與中國文化》、《古今茶文化概論》、《論京城民眾宗教信仰心態》、《海峽兩岸民間信仰比較》、《宗教世俗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等。
霍艷萍:
北京市東城區少年宮高級教師,中國茶葉流通協會茶道高級講師,高級茶藝技師,國家茶藝師職業資格考評員,歷任全國茶藝大賽評委。出版了《名茶沖泡技藝》等多部茶學書籍。
孟瑜:
國家高級茶藝師、高級插花員,茶藝師插花員職業資格考評員,國家師資培訓基地特聘插花教師,昆明市插花花藝協會副秘書長,《插花藝術》(重大出版社出版)主編。

E. 求助:誰有2007年1月~4月國內外節日及主題

中國農歷節日
一月一日元旦 春節(農歷)
節日 正月十五元宵(農歷)
農歷二月初一內 龍頭容節
農歷二月初八 插花節
清明[04/05]
國際性節日
新年元旦[01/01]

二月十四日 情人節
三月八日 "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
三月十二日 植樹節
三月十五日 「3.15」消費者權益日
四月一日 愚人節
國際重要日子
世界濕地日[02/02]
國際氣象節[02/10]
國際警察日[03/14]
國際消費日[03/15]
世界森林日[03/21]
世界水日[03/22]
世界氣象日〔03/23〕
世界衛生日[04/07]
世界地球日[04/22]

F. 哈爾濱工業大學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思政課還要做科研,可能大家覺得有點奇怪,但是哈工大有位老師在這件事兒上做到了,她就是哈爾濱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徐奉臻老師,面對高校思政課花拳綉腿,甚至娛樂化、游戲化等問題,她開始思考,真的能給學生帶來收獲嗎?她認為,思政課老師一定要有堅實的科研做基礎,才能把一堂思政課講好、講透,真正為學生開啟思想之窗。

徐老師的講述很有亮點,能夠很好地吸引學生,同時運用眾多客觀的史料和數據,利用科研的嚴謹邏輯說服學生,上徐老師的課,有一種如沐春風,醍醐灌頂,豁然開朗的感覺,對於問題的把握和人生的思考都更加冷靜。哈工大還有很多優秀的老師,等你來發現。

G. 華中農業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作為一名華中農業大學動科動醫專業大二的學生,首先向大家推薦的就是彭克美老師。動科動醫專業的許多課本都是他所編寫的。不僅專業能力強,老師還去過日本留學,日語也超級棒。作為一名動科動醫專業的學生,剛進大學就經常聽學長學姐提起他的名字,語氣里充滿著對他的敬佩與仰慕。只是很可惜彭克美老師已經退休了,不會再教我們專業課了。但是!!!還有一種途徑能聽到他的課,那就是報名動科動醫學院舉辦的骨骼拼裝大賽,賽前的培訓是由彭克美老師上的!!!!雖然只有短短幾節課,但是真的讓人收益匪淺。

(上圖為胡素芬老師)

H. 上海交通大學有哪些教授的課是必須要去蹭的

本人是上海交通大學電院計算機系2016級的本科生,在校三年,上了許多課,也蹭了許多課,感覺最幸運的事莫過於遇到這么多可愛又敬業的好老師,所以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下。

1.西方風景園林規劃設計史:小於老師

對於我一名非園林專業的學生來說,這是一門選修課,當然老師也有開設自己的必修課,不過聽同專業的同學說,也是一樣的nice!老師會繪聲繪色的為我們講述整個西方園林發展的歷史,在休息時間還會播放一些視頻和影片嚴肅的與詼諧的兼具,各種節目的節選都有,絲毫不令人覺得枯燥乏味。老師本人更是可愛極了,用零食來「勾引」我們回答問題,所謂的「期末考試」實際上是以組為單位的搶答競賽,還為我們准備了獎項獎狀和頒獎儀式寓教於樂,令人著迷。

令人印象深刻的課程實在是太多了,歡迎更多小可愛一起蹭課!

I. 南京金陵科技學院怎麼樣

金陵科技學院是最近幾年通過整合才發展為本科院校,今年剛剛通過本回科評估,2020年之前要改答名為南京科技大學,成為一所綜合性的應用類本科院校,可以說最近幾年肯定要跨越式發展。你的理想專業金融學屬於商學院,金科院商學院是十幾個院中最牛逼的,各種管理制度都比較完善。商學院的會計專業分數是最高的,可以說是全校分數最高的,本省學生都要達到本一線才有希望報考。金融學在江寧校區,江寧校區的宿舍在江寧大學城可以說是數一數二的,三室一廳有獨衛,各小房間都有空調。交通也比較便利,毗鄰地鐵公交設施完善。學校附近還有文鼎廣場、樂活廣場、商貿中心提供大學城學生的休閑娛樂。我是這個學校的學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有什麼疑問也可以q我:603375013

J. 大學學生會有哪些部門各部門的職責是什麼

學生委員會學生委員會的主要職能是研究和解決學生會工作中的重大問題,並對學生委員會主席團,以及主席團領導下的學生會各職能部門,具有監督的權利。 主席團主席團是由學生委員會根據《復旦大學學生會章程》選舉產生的學生委員會的常設機構,負責學生會工作的具體執行。 秘書處秘書處是學生會負責自身建設的職能部門,協助主席團秘書長的工作,擔任學生會內部綜合協調並承擔學生會整體形象的部分宣傳工作。主要有信息宣傳,內勤和財務管理三個管理組。 事業部事業部是學生會從事對外發展,形象推廣和社會聯絡的職能部門。他立足校園,面向社會,旨在加強社會與校園的雙向合作,為全校同學的發展提供更大的舞台。 通訊社通訊社是學生會的宣傳和輿論機構,是全校學生反映思想、情感、觀點和呼聲的主要窗口,負責《復旦人周報》的編輯、出版和發行。通訊社下設有編輯部、外聯部、宣傳部、發行部和調研部。 社團工作委員會 社團工作委員會是學生會管理學生社團的職能部門。下轄學術、實踐、體育和文藝類數十個學生社團。社工委依據《復旦大學學生社團管理條例》對全體社團試試管理、監督、培育和扶持。 學術部學術部是承擔校園學術文化建設的職能部門,包括幾個精品板塊:學術講座,學生學術論文集和學術論文大賽,經石書友會,十大學習之星評選和圖書文化節。 生活部生活部是負責學生民主和文明建設的專門性機構,肩負著充當學校各部門聯系同學的橋梁和紐帶,表達和維護同學們的具體利益的重要使命,下設復旦大學學生校園服務網。 文藝部文藝部擔負著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展示學生才能,陶冶學生情操等任務,旨在提高全校同學的藝術水平,營造多彩的藝術氛圍。 體育部體育部是學生會為推廣體育運動,繁榮校園體育文化所設立的職能部門,下設體育總匯。 藝術指導中心 藝術指導中心以校內藝術精英為內核,發現、培養各類藝術人才,努力為藝術團創造更多走出校園的機會,與外界交流。 信息中心學生會電子信息集散地。 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是對學生會成員的 進行考核及培訓的職能部門,積極營造學生會內部文化氛圍。 學生委員會辦公室 學生委員會辦公室是負責校園民主建設的職能部門,以活躍校園民主氛圍為宗旨,為學生委員之間、學生會與各院系團學聯之間以及學生與學校各部門之間提供交流的平台。 公益部公益部是學生會從事校園民主和文明建設的職能部門。

熱點內容
牡丹藍綉球 發布:2025-05-25 19:29:21 瀏覽:934
七夕閃祝福 發布:2025-05-25 19:27:39 瀏覽:443
蘭花盆小飛蟲 發布:2025-05-25 19:27:37 瀏覽:674
同海花卉 發布:2025-05-25 19:22:54 瀏覽:830
茶花女目的 發布:2025-05-25 19:20:37 瀏覽:233
七夕文檔 發布:2025-05-25 19:12:05 瀏覽:249
上海花卉行情 發布:2025-05-25 19:03:23 瀏覽:286
七夕耍線 發布:2025-05-25 19:03:22 瀏覽:35
網球花花語 發布:2025-05-25 18:55:17 瀏覽:75
慧花藝 發布:2025-05-25 18:53:26 瀏覽: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