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說
Ⅰ 母愛為主題的插花講解
素材來:花藍、花泥各一個,百合、非源洲菊、康乃馨若干支等
構思:
雖然母親節沒有那麼快到達,但卻想藉此比賽以表達我們對母親對我們成長的關懷、關心、愛意。
粉百合,象徵清純、高雅。此花外表清新淡雅,在日常生活中也比較常見。而粉紅康乃馨成為了不朽的母愛的象徵。與玫瑰所不同的是康乃馨代表的愛表現為比較清淡和溫馨,適於形容親情之愛。而且粉紅非洲菊也是代表溫馨。兩種花搭配在一起,象徵著平凡但偉大的母愛。
L型是照英文字母「L」來插制組合的花藝造型。「L」是「Love」一詞的起始字母,有著、表達愛意的含義,在一般性的場合中,也可用反L型來裝飾。此花構造為反L型,表達愛意的同時,也體現出一種新穎。
本花的主題是百合,象徵母親付出的高雅愛意,而在百花周圍輔助於康乃馨,也是代表母親給予的溫馨關懷,而節節高升的三朵非洲菊不僅代表母親的愛自始到終沒有減少,還希望藉此祝福母親身體越來越健康,生活越來越開心!
此作品以粉色系為主,為含義也是圍繞著祝福母親節快樂為主,而且以素材花料環環相扣,代表著純潔的母愛。
Ⅱ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出征婦女們槍管里插花說明什麼問題
說明了德國國民對於這次戰爭的樂觀,他們堅信德國士兵們會在聖誕節前勝利結束戰爭。
Ⅲ 中國插花花藝協會有資格發花藝講師證沒
應該是有的吧嗎,正規的機構畢業都有相應的證書頒發的
Ⅳ 插花講究什麼請用四個字概括。
和,寂,清,樂
Ⅳ 中國傳統插花講究哲學注意什麼
插花藝術的文學美學特質
觀賞一件插花作品,不僅是看到自然的花草,更是要體驗其中的形外之意。正如詩詞曲賦一樣,插花藝術也離不開「意境」二字,只有具備了深刻的內涵、深邃的意境,才能沖破視角的牽絆,達到形神兼備之境界。
中國古代文學講求寫意手法和中和之美,力求形神兼備,那種歷代文學家所憧憬的變化莫測、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的藝術化境界,也是花藝所追求的目標。
構意。與吟詩作賦一樣,插花必須先構意,即想好了要表達的主題、感情,才能尋找表現這種意境的材料,並通過運用插花原理創造出意境深邃的作品。意境的表現方法有很多,一般來說,會根據花材、造型、季節和植物自然變化、色彩等來表現。如利用柳條、水仙、桃花、牡丹、迎春等春季開花的植物來表現「春」的主題。再如以兩朵月季配上獨獨一枝茶花枝,在紅與綠,明與暗,熱鬧與孤寂的對比下表現大雁南飛,怨歸遲的意境。
隨景。創造文學作品,特別是詩詞曲賦時,往往是意隨景出,因周圍環境的刺激有感而發,插花作品同樣要考慮周圍的景。具體表現在花器的選擇和擺放的環境。只有花、器、景融為一體,才能淋漓盡致地表現出意境。
插花藝術與中國古代哲學
中國哲學在中國文化系統中起著主導作用。自古以來,中國人對宇宙、人生、生活、價值觀念的看法都通過哲學思想來反映。可以說,哲學影響了文化的方方面面,也必然使插花藝術這項文化具有一些哲學特性。
插花之「靜」。儒家以靜為本,以虛靜之態作為人與自然萬物溝通智慧的渠道。如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審美觀就是主張「閑和、嚴靜、趣遠」的高逸境界。「靜」更是道家的重要范疇,把「靜」看成是人與生俱來的本質特徵,虛靜則明,明則通。「靜」在佛學思想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禪宗就是講究通過靜慮的方法來追求頓悟。這些思想無疑也影響到了插花藝術,想要創造和欣賞插花作品,必須保持內心的祥和寧靜;此外,「靜」還是一種至高的藝術境界,也是插花藝術所要表現和追求的。
插花之「樂」。鍾明善先生在《中國傳統文化精義》中說過,古代中國人的審美意識「是由原處的、感性的、物質生活的美感愉悅,向拓展的、理性的、精神生活的美感升華的轉變,推動這種轉變的主要是儒家思想的『理趣』」。在理性的控制下尋找人生的樂趣,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一大特點。如儒家思想的樂感文化就是要找尋「活」的快樂;道家思想對人的個體生命的肯定,尋求生命存在之樂;佛教則是「大徹大悟」,盡除煩惱,到涅�彼岸,追求一種至高的快樂。中國的插花藝術,是中國「活」文化的一種代表,賞花、玩花既可以調節、豐富生活,還可以作為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通過與自然心靈的溝通對話來尋求內心的滿足和快樂。
插花之「雅」。「雅」是在靜與樂基礎上形成的一種氣質,所呈現的一種神韻。「雅」是儒家文化中的一個重要概念,禮樂文化追求的也是一種「雅」。道家和佛家也講求雅,道家的「清」、佛家的「靜」,所呈現的風韻都與雅密切相連。道家的養生修煉,佛教的清心寡慾都是雅的境界。插花藝術正是形成「雅」的一種理想途徑,以花之雅來培育人之雅,人之雅寓於花之雅,人性與花性相契合,花道與人道相融匯。
Ⅵ 插花講課的草稿
導讀:插花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文明的需求。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人的審美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後天從小培養起來的。幼兒在日常生活中,在成人的正確引導下,感受和理解著存在於自然、社會中的美。無論是幼兒園環境的變化,還是大自然五光十色的景物和多姿多彩的變化都能引起幼兒的注意,激發審美情感,使他們受到美的陶治。有計劃地引導幼兒參加美術實踐活動,可以更有效地促進幼兒對美的感受力、理解力和表現力的發展。因為在美術教育中,教師引導幼兒欣賞的美是更集中、更典型的美、即藝術的美。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美的印象和感受,通過美術手段具體表現出來,這不僅能加深幼兒對美的理解,而且能使其不斷追求美,探究美和表現美。
一、說目標
《幼兒園工作規程》幼兒園保育教育目標中明確指出美育的目標是「萌發幼兒初步感受美和表現美的情感」。依據《規程》中指出的美育目標,結合大班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確立了本次藝術活動的目標為:
目標一是情感目標,引導幼兒欣賞插花藝術,感受插花藝術的色彩美、造型美,體驗成功的快樂。
目標二是能力目標,讓幼兒嘗試插花,掌握插花的基本方法,能初步表現出插花藝術的美。
二、說選材
插花藝術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隨著人民群眾物質文化水平的提高,插花藝術已經成為人們的一種精神文明的需求。而幼兒也非常愛花、愛草、愛葉,經常畫它、唱它、撫摸它,擺弄它,這是幼兒「愛美」情感的自然流露。我受花店里藝術插花的啟發,何不把這些美麗的插花「搬」到我們的教育中來,從而美化我們的環境,陶冶幼兒的性情,使幼兒感受生活中的美,萌發審美、表現美的情趣。因此,我就選擇了插花藝術活動。
大班幼兒的動手能力已有一定的基礎,讓幼兒嘗試插花,能使幼兒的動手能力進一步得到發展,滿足幼兒嘗試的慾望。
三、說教學方法
在活動設計中我主要運用了邱學華先生提出的根據濃度教學法「先練後講」的嘗試原則組織教學。先練――是讓幼通過看看,試一試來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學習知識技能。後講――是教師給予幼兒操作者的正確指導、啟發、評價與鼓勵。
第一.激發幼兒主動嘗試的願望
運用創設嘗試環境的方法,讓幼兒觀察各種插花,激發幼兒願意嘗試的積極情感。
第二.給幼兒各種嘗試材料
豐富的嘗試材料是幼兒進行嘗試的物質基礎,我讓幼兒根據觀。
察後的感受嘗試插花,鼓勵幼兒想一想,試一試,讓幼兒自己選擇、操作。幼兒嘗試後,讓幼兒自己比較、討論、講述。
第三.教師講解
幫助幼兒解決難點,幫助幼兒歸納整理,也就是嘗試教學理論中的「先練後講」,經過我的講解示範,總結出正確的插花方法,幼兒在正確方法指導下再進行嘗試。
四、說教學過程
首先設置豐富的插花藝術環境,讓幼兒觀察插花的造型、顏色。
等感受其藝術美,懂得怎樣插花才好看,從中體味大自然可以創造美,人們通過勞動也能創造美。其次在幼兒觀察認識的基礎上,我提供插花的材料與工具,介紹其功用。讓幼兒嘗試插花,從中了解幼兒感受和理解插花的程度,在操作中,我提醒幼兒有秩序,互相謙讓,按需要選取材料。幼兒操作完畢,我從幼兒的作品中挑出幾盆,對照范樣討論,怎樣才更好看?幼兒通過觀察對比,尋找答案。然後教師示範,知道花朵顏色有深和淺,大花插在下,小花要偏上,選三個主枝為宜,三主枝插法不一,或直或斜,或高或低,並選擇合適草,葉類搭配襯托。
Ⅶ 插花解說語言組織,求大神回復
插花就是把花插在瓶、盤、盆等容器里,而不是栽在這些容器中。所插的花內材,或枝、或花、或葉,均不帶根容,只是植物體上的一部分,並且不是隨便亂插的,而是根據一定的構思來選材,遵循一定的創作法則,插成一個優美的形體(造型),藉此表達一種主題,傳遞一種感情和情趣,使人看後賞心悅目,獲得精神上的美感和愉快。中國插花是一種古老的漢族文化現象,大多為滿足主觀與情感的需求,亦是日常生活進行娛樂的特殊方式。插花源於古代漢族民間的愛花、種花、賞花、摘花、贈花、佩花、簪花。
花束的花材固定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用細鐵絲綁扎。每一枝花、每一片襯葉,都用纏上綠膠帶的細鐵絲纏好後再造型。另一種是用專用花托,內有花泥,將花依造型插入花托內,此法比較簡便省事。
Ⅷ 深圳花藝講師這個崗位,適合年輕人么
花藝目前作為一門職業,現在人們對於鮮花消費已經逐年升溫,很多場合都會用到內花藝容,同時插花藝術是一種生活的藝術,而且是一個非常值得發展的行業,隨著鮮花消費人群的增加,促使花店事業的發展。喜歡花藝的小夥伴們,可以去我的母校——多彩國際花藝學院報名。
Ⅸ 急求奧運插花解說詞!!!!!
鶴望蘭2支,小鳥一組.鳥巢你應該是取奧運場館的意思吧.基本主題可以做兩個:一個是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家,另一個是突出環保的概念,作成環保奧運.具體怎麼說你自己看看.
Ⅹ 一本插花小說女主叫米佳人男主叫牧千里
英雄的榮耀
作者: 殤之戀
簡介:
有道是:一文錢難倒英雄漢!英雄並未是那麼簡單的就能做的。真正的英雄必定是踩著許多的惡人屍體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