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我國花卉產業的現狀

我國花卉產業的現狀

發布時間: 2021-03-01 23:45:05

1. 花卉業發展現狀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花卉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意義:狹義的花卉是指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鳳仙、菊花、一串紅、雞冠花等;廣義的花卉除有觀賞價值的草本植物外,還包括草本或木本的地被植物、花灌木、開花喬木以及盆景等,如麥冬類、景天類、叢生福祿考等地被植物;梅花、桃花、月季、山茶等喬木及花灌木等等。 中國種植花卉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十五」期間,中國花卉種植面積已達64萬公頃,比「九五」期末的15萬公頃增長326.7%。其中,種植面積5萬公頃以上的省有河南、江蘇、浙江、廣東四省,2萬公頃以上的有河北、山東、湖南、甘肅等省。中國花卉面積已佔世界花卉生產總面積的三分之一。2005年全國有花卉市場2586個,企業64908個,其中種植面積在3公頃以上或年營業額在500萬元以上的大中型企業8334家,花農1251313戶,從業人員4401095人,專業技術人員132318人。「十五」期末全國重點花卉產區初步形成,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區域化產業形成了以雲南、四川、江蘇、浙江、海南為重點的南方熱帶、亞熱帶花卉產區;以廣東、福建為重點的南方熱帶觀葉植物產區;以浙江、四川、河南、河北為重點的觀賞苗木產區;以北京、山東、河北為主的北方花卉產區;以遼寧為中心的東北花卉產區。 2006年至今,中國花卉業借鑒荷蘭、美國等花卉大國的發展經驗,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花卉業取得很好的發展,然而,中國花卉業發展起步晚,在發展的過程中存在很大的問題與困難。如:生產面積增加過快、品種結構不合理、市場體系建設不完善、花卉研發嚴重滯後、專業人才奇缺、病蟲害種類多發生嚴重、花卉質量普遍較低等都制約中國花卉業的發展。對此,花卉業界採取了一些措施,如:加大資金投入改善花卉發展、運用科技發展花卉、聘請花卉專家、因地制宜發揮地方特色花卉等,取得不少成果。 2008年中國雲南花卉上半年產量達到創紀錄的35.5億枝,但雲南玫瑰出口價格最高僅為0.8元,出口到香港市場之後的零售價格可達20港元,價差高達25倍。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花卉對生活環境的改善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花卉,2008年奧運會,也無疑給中國花卉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可以預見,花卉業將來有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中投顧問2009-2012年中國花卉市場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

2. 2014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以及解決的方法寫500字左右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
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顯示,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隨著國家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對花卉苗木的需求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從公園到馬路,從小區到商場,對綠對美的追求給花木產業賦予了更多新意。
與此同時,城市園林建設步伐的加快以及人們對花卉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使得花卉市場需求日益增長,國內花卉流通網路已初步形成。這些都為花卉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前瞻產業研究院花卉行業研究小組表示,雖然我國是世界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但從單位面積產量、產值、效益看,都還處於低水平階段。全行業仍徘徊在低端產業鏈上,亟須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預計,未來花卉行業市場規模仍將保持年均10%以上的速度增長,今年年底將突破千億。

3. 我國花卉現狀及發展前景和方向

① 我國花卉行業現狀
我國發展花卉產業只有20多年的時間,作為一項新興產業,其發展迅猛。從1984年到2003年的20年間,我國花卉種植面積增長了27倍,產值增長了57倍,出口創匯增長了47倍,分別達到了43.5萬公頃、353億元和9756萬美元。
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
我國花卉產品結構嚴重失衡,綠化苗木、草皮等產品佔了絕大多數。據介紹,我國花卉銷售額最高年份時達到540億元,但是八成以上是觀葉植物、綠化苗木和草皮,鮮切花和盆花所佔比例有限。
產業效益低下。
與一些花卉大國相比,我國花卉產業效益還很低下。我國花卉栽培面積位居世界第一,但是鮮花總量占國際市場的比例約為3%。據了解,我國大多數大中城市的鮮花六成以上都是進口的,自產鮮花的份額微不足道。由於重視程度和投入不夠,不少本地花卉還在節節萎縮。
產業發展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
我國花卉產業缺乏科技後勁和內涵,正面臨考驗。傳統的大路貨花卉由於不注重科研更新和提純復壯,品種嚴重退化,已經難登大雅之堂。
國際市場競爭力低。
近年來,我國花卉產業呈現出超常規發展態勢,生產面積增長過快、產品結構不合理,導致質量低、效益低,導致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低下。
② 我國花卉行業的發展前景
花卉是大有潛力的朝陽產業。
我國花卉消費絕大多數屬於集團消費和節假日消費,全國城鎮人口年平均消費鮮切花3枝,按全國人口計算人均消費不到1枝,個人消費人均不到2元。如果我國人均鮮花消費能力提高到人均5元,僅國內個人年消費總值就增加37億元以上,所以國內花卉市場的潛力巨大。
西部大開發戰略將帶動花卉市場的發展。
當前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專家預測,以生態環境建設為切入點,西部12省區僅退耕還林對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億株以上,缺口很大。西部廣大地區的退耕還林、治理沙漠化、石漠化、泥石流、建設綠色通道工程等對花卉苗木有很大的需求量。
小城鎮建設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發展空間。
全國范圍內的城市與小城鎮建設將掀起城市綠化、美化的熱潮。以廣西為例,按照規劃,「十五」末廣西的城鎮化水平將由目前的23%提高到31%,屆時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綠地率、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將分別達到36%、30%和10平方米。這為花卉業提供了較大的產業發展空間。
國際花市的活躍為我國花卉業開辟了另一增長點。
目前,國際花卉市場異常活躍,近幾年行業產值(包括鮮切花、盆花、盆景、綠化苗木、草皮等)每年以10%以上的速度遞增。就鮮花消費來說,世界人均年消費額為3美元,西歐、北美人均年花卉消費額在100美元左右。我國也已躋身世界花卉生產和消費大國行列,特別是我國的盆景和珍稀花卉在國際市場上十分搶手,出口前景廣闊,近10年來,我國花卉出口創匯額達2.6億元以上,以後,隨著我國花卉產品的品質、規模等不斷提高,花卉出口業還將呈不斷增長趨勢。

4. 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現狀,優勢及各類花卉在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該如何採取有效的戰略措施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4-2018年 中國花卉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規劃分析報告前瞻》顯示回,我國發展花卉業的優勢表現在答種質資源、氣候資源、勞動力資源、市場優勢、花文化優勢等幾個方面。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三大花卉產業中心:以雲南、廣東為主的鮮切花生產中心,兩省的鮮切花供給量佔全國鮮切花供給量的一半以上;以廣東、江蘇、四川、上海為主的盆花生產中心;以上海、江蘇、浙江、四川、雲南為主的花卉種苗生產中心。
根據國外權威機構測算,人均GDP達到500美元時,花卉消費需求就會明顯增加;當人均GDP達到3000美元時,花卉消費就會呈現上升趨勢。在歐美國家,家庭花卉消費一般占工資收入的千分之三左右,我國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

5. 當前我國花卉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什麼

1.1 育種問題
1.1.1 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 花卉育種上各種新技術的運用是比較廣泛的,但中國系統育種起步比較晚,對優良品種的繁育能力差,絕大多數優良品種的種球和種苗仍靠進口中國每年60%以上種苗靠進口,每公頃的產值高達44.8萬美元,這給國家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只有培養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僅為1.75萬美元,而荷蘭的每公頃產值種、新種、民族品牌,才能在花卉產業競爭中佔有一席之地,獲得更多的經濟利益。
1.1.2 科研基金投入不足,人才短缺,難以推廣高科技 花卉育種科技含量較高,但我國的專業技術人才嚴重的短缺。花卉科研教育事業發展緩慢,其根源首先在於體制不活,投入不足。我國花卉教學、科研、技術開發與產業發展之間,未形成良性的互動關系和相應的運行機制,產業發展缺乏專業的人才、科技支撐。據報道我國最高層次的花卉科研機構—中國農科院研究所,每年的研究經費僅有2萬元左右。
1.1.3 工廠化制種成產薄弱 工廠化農業是現代化農業的重要標志。中國工廠化生產起步比較完、晚,運行管理機制不完善,缺少現代化大型溫室技術,勞動生產率低,環境調控技術差,產量不穩定,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大規模的需求。
1.2 花卉知識產權問題
1.2.1 產權保護不力 我國雖然已有知識產權法,但人們基本上還沒樹立起產權的觀念, 產權法的執行力度也不夠。我國野生花卉資源豐富,但是由於在出口花卉方面國家有一定限制,嚴格控制野生花卉出口,有些允許出口的花卉又受到國內政策的限制,在外一旦發生糾紛, 受損的往往是國內企業,依靠花卉產品出口的企業則會受到無法挽回的損失。由於產權保護不力,外國只賣給我們淘汰品種, 生產出的終端產品根本進不了國際市場。加入WTO 後, 我們將要花大價錢來購買優質種苗的專利使用權, 才能引入先進的品種、先進的生產技術。
1.2.2 研製出的優質品種得不到保護 國際市場向我們設置了森嚴的產權壁壘,而我們的大門基本是沒有多少防範地向外人敞開。這樣外國的優質品種不能真正的被帶到我國,而且許多外國假以參觀為由竊取我國一些商業核心技術並迅速申請產權保護,這就我們的心血付之東流,給我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
1.3 花卉生產管理問題
1.3.1 盲目擴大生產規模,忽視提高單位面積的產量 現如今花卉需求量正在不斷的增加,商家為了滿足消費需求而不考慮效率問題盲目的擴大生產規模,但單位面積的產量卻未曾增加,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3.2 專業化、規模程度不高,生產方式落後 我國花卉生產基本是從農戶及國有苗圃成產基礎上發展來的。花卉生產基地規模偏小, 較為分散。除少數幾家大型花木生產基地, 大多數基地面積不大, 分布零散, 生產難以形成規模效應, 合作與互動性差, 信息資源不能充分共享,不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花卉生產技術落後、花卉商品質量不高。與國外同類產品相比, 我國切花、切葉、高檔盆花質量等級普遍偏低, 新品種的品質難以保證。
1.4 貯運、營銷、及售後服務落後 經過多年的市場建設和運作, 中國已初步形成了以中低檔批發市場為主體,花店,集貿市場、企業租擺、街頭賣花等多種銷售形式相結合的市場體系。目前, 花卉批發市場主要分布在花卉集中產區和主要消費區,斗南花市成都三聖鄉花市廣州嶺南花卉市場等, 基本是以生產基地為依託。這些市場檔次低設施簡易,基本上是農村集貿市場水平。主要問題:一是花農、花卉企業市場信息不靈, 盲目生產, 缺乏市場意識重生產輕產品開發和市場開發,二是市場建設一哄而起, 缺乏合理規劃和布局, 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務;三是設施不夠完善,交易方式陳舊落後, 市場經營單一;四是市場商品交易行為的規范化程度很低;五是缺乏有效的科技和基地作依託。
1.5 花卉生產布局不合理,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 花卉產業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目前受市場利益的驅動,急功近利、一擁而上投資花卉產業的情況十分嚴重。許多地區都試著種植每一種花卉,百花園式的生產結構十分普遍。如有些地區不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地區消費水平盲目的發展鮮切花生產,造成低水平當的重復投資和盲目建設、花卉生產低,品質差,產品滯銷。
1.6 花卉質量差,缺乏國際競爭力 近年來,隨著國民經濟不斷的發展,國內花卉消費不斷增長,推動了我國花產業不斷的發展。然而我國高檔花卉消費主要依靠進口,花卉出口始終沒有突破性的進展,成為制約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1.7 流通渠道不暢,行銷網路不完善 花卉的流通遠不如其他商品,部分花卉產區仍然存在賣難的局面,大生產和大流通的格局尚未形成,國內外市場開拓不足。據中國花卉協會統計,我國東北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的流通體系建設較薄弱,不僅大型花卉批發市場少,三個地區的花卉零售店加起來也只佔全國的6.2%。從我國花卉交易市場建設情況看,也存在兩個方面的突出問題。①重「批發」市場,輕「零售」。在我國,僅香港的鮮花批發商店與零售商店的比例是1:33.3,而1997年內地「批發」市場與「零售」市場的比率僅為1:11.7;②重市場「硬體」,輕市場「軟體」建設。我國大部分花卉批發市場將有限的資金投入到市場的硬體建設方面,而在市場軟體建設方面力度卻不夠,具體表現為缺乏管理,法規不完善,管理人員很少經過從業培訓,市場信息網路不暢通,市場服務功能普遍不夠完善,許多花市基本形成「有場無市」的狀況。此外,在我國花卉交易中,仍一直沿用落後的面對面的議價交易方式(對手交易)。

6. 我國花卉產業的發展趨勢 國內外花卉產業的發展狀況 花卉學的范疇和特點 快啊!!!

我國目前花卉產業正向規模化,包括實施花卉品牌戰略、加大科技投入、加版速品種創新、大權力推行專業化規模經營、建立大流通市場。
國外花卉產業發達國家憑借資金和技術優勢正向發展中國家推進,建立生產基地。
從世界花卉發展講花卉產業由原來的觀賞花卉逐漸向食用花卉、香料花卉、醫葯保健花卉、室內保健花卉、環境監測花卉等方向發展。
花卉學主要是介紹園林綠化中常見花卉的形態特徵、生物學特性及園林綠化功能等內容。

7. 近十年中國花卉發展現狀及趨勢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起,我國花卉產業經過高速發展,並取得了長足進步,隨著經濟進入新常回態,花卉產業也隨之答步入調整轉型周期,面臨著不少挑戰。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花卉產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據《中國花卉行業產銷需求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在規模化生產後,我國花卉生產面積增長了120多倍,從最初不足1萬hm2增至2014年的127.02萬hm2,成為全球花卉生產面積最大的國家。
不過當前花卉產業正面臨著三大挑戰。首先,園林綠化苗木總量過剩,結構性矛盾突出。其次,商品花卉良種匱乏,生產效率低。最後,花卉科研積累不足,技術創新能力不強。
未來我國花卉苗木產業要走特色發展之路,加強特色花卉研發非常必要。花卉苗木產業要注重並加大新花卉和苗木種類開發力度,不斷發掘行業新增長點。

8. 我國盆花產業的現狀如何

我國盆栽花卉生產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起步,在90年代中後期得以迅猛發展。如今已逐步進入穩定的發展階段。由於國家及地方政府對花卉產業給予了大力支持,很多地區建立了大型的花卉生產基地。同時,現代化溫室、國外優良花卉品種的引進為產業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盆花產業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的同時,花卉產業日漸走向興旺。如今,盆花產業呈現以下特點:
第一,中高檔盆花基本實現國產化,產品品質已達到或接近國際水平。在盆花銷售市場占據前十名的盆花都已基本實現國產化,例如紅掌、鳳梨、蝴蝶蘭、杜鵑等,這些花卉產品在20世紀90年代末期還有些要從荷蘭等國進口,如今已全部在國內生產。
第二,區域性分工日漸明確。例如,種苗生產區主要集中在廣東、上海、雲南等地。盆花成品花的主要產區則主要在華南、華東和華北等地。
第三,產品數量不斷在增長。隨著消費者對花卉認識水平的不斷提高,盆栽觀賞花卉的數量也在不斷增長。一年中,除了春節以外,中秋、國慶、元旦等節日的花卉消費量也在增長。此外,隨著人們居住條件的改善,在裝飾美化居室方面,人們也越來越喜歡選擇鮮活的花卉植物。因此,應需而產,很多花卉實現了周年供應。如紅掌、鳳梨、蝴蝶蘭等在市場上周年都可以買到。
第四,分工越來越細,專一化程度提高。專業的種苗公司、專業的成品花生產企業以及專業銷售公司等,行業分工越來越細。同時,越來越多的企業在生產中選擇1~2個主打產品,以前「不管什麼品種都生產一些」的局面得到改變。在專業化程度提高的同時,品質也迅速得以提高。
第五,營銷更加專業化,產品包裝更加豐富。一些有規模的生產商在產品營銷方面通過發展代理商來銷售產品,各地的經銷商也更加註重產品的專業化營銷。市場上出現了一品紅、蝴蝶蘭、紅掌、鳳梨等專業經銷商。這對於雙方都更加方便。此外,產品的包裝也更加精緻和豐富,除了精美盆器的配合,還有經過組合盆栽等藝術形式加工,都使盆栽花卉的附加值得以提升。

熱點內容
初中作文櫻花 發布:2025-05-19 15:47:04 瀏覽:606
插花護膚 發布:2025-05-19 15:45:33 瀏覽:183
蕙蘭鳳羽蘭花 發布:2025-05-19 15:43:47 瀏覽:22
鹿門歸丁香 發布:2025-05-19 15:38:51 瀏覽:507
冰玫瑰攻略 發布:2025-05-19 15:09:48 瀏覽:960
玩盆景藝術 發布:2025-05-19 15:02:49 瀏覽:192
用ps怎麼畫一朵花 發布:2025-05-19 15:02:47 瀏覽:409
春天的梅花詩句有哪些 發布:2025-05-19 14:49:51 瀏覽:79
情人節定製巧克力 發布:2025-05-19 14:45:27 瀏覽:933
附石大盆景 發布:2025-05-19 14:44:46 瀏覽: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