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香君花卉
Ⅰ 中國古代有哪些美女
中國古代十大美女
第一位:狐狸精美女妲己
幾乎中國古代每個王朝的滅亡,都或多或少的與美女有關,當然最著名的例子要算「妲己亡殷」了,妲己的狐媚另紂王言聽計從、魂不守舍,酒池肉林、挖人心肝,最後好端端的一個殷商毀了,難怪後世把小三兒叫做「狐狸精」,看來妲己確實有迷死人
第二位:傾城美女褒姒
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雖然不是為了褒姒所寫,但恰恰正是褒姒的寫照,為了褒姒一笑,周幽王烽煙戲諸候,問世間還有哪個女子的微笑有這么大的威力?
第三位:沉魚美女西施
西施位居我國古代「四大美女」之首,有「沉魚」之稱,北宋詩人蘇軾的一首詩中「淡妝濃抹總相宜」的西子就是西施,西施的美貌遠近聞名,但她的身子卻有些弱,有心口疼的毛病,每次病發她都皺著眉頭,捂著心口,緩步前行,人們管這姿勢叫「西施捧心」,這樣看來,連生病的時候都這么漂亮,可見西施的美麗。
第四位:落雁美女王昭君
漢朝在立國之初,便與匈奴兵戎相見,烽煙蔽日,鼙鼓震天。自王昭君這個大美女出了塞和親後,雙方化干戈為玉帛,鑄刀劍為犁鋤,北方邊陲出現了「邊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和平景象,看來一個美女能引發一場戰爭,也能阻止一場戰爭啊!
第五位:閉月美女貂蟬
貂蟬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中的「閉月」,古今中外,有權的男人大凡與絕色的美貌佳人攪和在一起,往往被美人弄得身敗名裂。但盡管如此,男人仍對美人趨之若鶩,貂蟬的一切就是最好的說明,呂布為了這個女人把乾爹董卓都幹掉了,可見貂蟬美女的絕色!
第六位:羞花美女楊玉環
楊玉環這個肥姐姐如果到現在看,可能不算什麼美女,但是在唐玄宗眼裡,那可是能令「六宮粉黛無顏色」的美人兒,連荔枝都因為這位姐姐改名為妃子笑了,可以得出楊玉環的魅力所在。
第七位:瘦身美女趙飛燕
如果說楊玉環是胖美眉的代表,那趙飛燕就是瘦美眉的目標了,趙飛燕由於體態輕盈,據說能「掌上舞」,故稱「飛燕」。後來人稱的「燕瘦環肥」的「燕」就是趙飛燕,比喻體態瘦削輕盈的美女,在目前以瘦為美的時代,趙飛燕入選中國古代十大美女,是當人不讓的。
第八位:跨時代美女蕭皇後
歷史上風流一時、迷君傾國的紅顏女子不計其數,然而能像蕭皇後那樣數經改朝換代,總伴君王之側的女人卻是寥寥無幾,歷經隋煬帝的皇後、宇文化及的淑妃、竇建德的寵妾、兩代突厥番王的王妃,最後又成了唐太宗李世民後宮中的昭容,如果說蕭皇後不是大美女,那還有天理嗎?
第九位:蘇州名妓陳圓圓
陳圓圓能歌善舞,色藝冠時,為了這位美女,吳三桂「沖冠一怒為紅顏」引清軍入關,就是這個美女,不僅加速了明王朝的滅亡,還大大推進了清朝定都北京和大清王朝的建立與崛起。
第十位:二奶美女李師師
李師師顯然是一個成功的二奶,寧當交際花也不當妃子,正是現代社會某些女性的人生觀,皇帝也好,宰相也好,就連水泊梁山的好漢也好,都被李師師睡過,可以看出這個二奶美女有多吸引人了!
Ⅱ 南京有哪些好玩的景點
南京的中山陵,玄武湖,雨花台,夫子廟景點比較好玩。
Ⅲ 誰是當代才女
淺談近代中國十大才女(轉)
巍巍中華上下五千年,在這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男性是當然的舞台主角,而女性無可選擇地成了男性的陪襯。在刀光劍影的朝代更迭中,女性的儷影僅是舒緩人們神經的調節劑。
然而,在漫長的歷史中也出現過一些才華卓越的女性,她們不是以自己的美貌耀人,而是憑自己的才華名世。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已經有女性所作的詩篇。此後漢末的蔡文姬、晉代的謝道蘊、唐代的薛濤,直到宋代的李清照、朱淑貞等等,可以說代不乏人。她們用自己的生花妙筆證明了女性不單單為自身的自然價值而存在。
可是,在中華民族巨匠輩出,星漢燦爛的文化史上,這樣的女性實在是太少了,而且正如她們是男權社會中男性的附屬物一樣,她們的作品絕大多數也只是正統文學的附屬物。正如蕭紅所說:「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
「五*四」一聲春雷打破了封建社會令女性窒息的牢籠,冰心、廬隱、石評梅、林徽因、張愛玲等女性作家作為一個群體出現了,她們才華橫溢,恰如枝枝紅杏伸出牆來,與男性作家共同構築了近代文化的滿園春色。從她們開始,女性作家的隊伍逐漸擴大,到如今已經是燦若群星。
今天我簡要的給大家介紹近代史上最有影響,而且才華橫溢的十位女性作家,她們是——
名動上海灘,不染紅塵焦火氣的傳奇作家張愛玲。
萬水千山走遍,情遺撒哈拉的流浪者三毛;
自比狡兔三窟的孟嘗君,靈魂卻無處安放的廬隱;
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杯凈土掩風流的石平梅;
蕭風凄雨中苦苦掙扎,最終無奈早凋的蕭紅;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
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眼光里漾起心泉秘密的陸小曼;
與波瀾壯闊的20世紀同行,與愛心同行的冰心;
紅色政權里最亮的一顆辰丁玲。
(一) 傳奇才女張愛玲
有一種人把自己的生命當作一部小說來寫,高潮迭起,異彩紛呈。而張愛玲,這個迷一般的作家,她的一生則是一部傳奇,是她告訴歷史,20世紀的中國文學還存在著不帶多少火焦氣的一角。正是在這一角中,一個遠年的上海風韻永存。而隨著這部傳奇的悄然落幕,40年代的舊上海也沉入了歷史,這是一個人的死亡是一個城市的隕落,也是一個時代的終結。
(二) 流浪者三毛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我的故鄉在遠方。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為了尋找故鄉,尋找夢中的橄欖樹,三毛找遍了全世界。
短暫的一生中,三毛向來不覺得自己是芸芸眾生里的一分*子,她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將心固定下來的地方,她常常要跑出一般人生活的軌道,做出解釋不出原因的事情來。
不過三毛有這樣一句話:「人生苦短,不喜平淡。」
的確,三毛是過得極不平淡,甚至可以說是驚世駭俗。她逃學、苦戀、遠走高飛、遁入沙漠。。。。。。以及最後自斷生命,她大喜大悲、有淚有笑,
(三) 凄苦紅塵蕭紅
她的一生是反封建的勇士的一生,但在個人生活卻是一個弱者。「我是一個女性。女性的天空是低的,羽翼是稀薄的,而身邊的累贅又是笨重的!」
蕭紅去了,她的一生留下了無數閃光的文字,也留下了無數個迷,正是「何人繪得蕭紅影,望斷青天一縷霞。
(四) 浪漫女作家廬隱
李大釗說:「她那頑強的反抗精神是可貴的,如果用於革命多好啊!」
在「五*四」女作家中,廬隱是創作小說最多的一位。而且她的創作速度非常快,從不打底稿。所以在她短暫的創作生涯中,她以旺盛的熱情筆耕不輟,留下了大量小品文、游記和雜文等等。
雖然廬隱主觀上是要求前進的,雖然她具有男人的氣質,但她畢竟是一個女人,她對現實的認識是模糊的,因此她找不到希望,最終帶著對人世間的失望而魂歸天國,去尋找她理想中的廬山隱。
(五) 風流才女石平梅
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杯凈土掩風流。
石平梅是「五*四」時期活躍於北京文壇的著名女作家,在現代文學史上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她的詩歌和散文尤其為人稱道。她26年的短暫生涯中,不僅留下了獨特的文學作品,也留下了深沉的ai情樂章。
「石平梅的一生,是一部催人淚下的凄艷的長詩,是一部慟人魂魄的哀怨的悲劇,是坎坷悲艷的一生。」
(六) 學林人瑞蘇雪林
「我是只蝴蝶,戀愛應該是我全部的生命,偏偏我在這個上僅餘一頁空白。」蘇學林漫長的一生,曾因為婚姻的不幸而痛苦過;也曾因為研究的的成果而欣喜過。
她做學問的的四大原則:
1. 要承認世界文化同出一源;
2. 要用一貫之的方法,將古今中外許多文化單位貫通起來。
3. 要經史子集打成一片;
4. 要明間文化、官方文化並重。
因為堅持了自己獨到的治學方法,蘇學林才有了善於「發現」的眼光,才能揭開一個個文學史上的千古之迷,從而被稱為「學術界的福爾摩斯。」
(七) 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被譽為近代第一才女。
林徽因既是詩人、作家、又是教授、建築學家,不但風華迷倒眾人,學究深厚也令欽佩不已,她的很多思想深入到了文學、藝術、建築乃至於哲學思考中,自30年代以來,她在詩壇和建築界便雙負盛名。
她所學並非文學,卻對語言藝術有著天然的敏感,使其詩文皆能感人所未感,另闢一番新意。徐志摩視她為「唯一靈魂伴侶。」著名的哲學家金岳霖形容她宛如「人間四月天」,可見其才貌出眾,人間罕有。
(八) 才藝雙全陸小曼
徐志摩曾描述她:
一雙眼睛在說話
晴光里漾起
心泉的秘密
劉海粟全面而准確地評價說:「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的特色;寫文章,韻籍婉轉,很美,又無雕鑿之氣。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
(九) 與愛同行冰心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如果說有誰在漫長的一生中始終擁有一顆如冰雪般晶瑩剔透、不染絲毫雜質的心,那麼這個人就非冰心莫屬了。
「愛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路長途點綴得香花彌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著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也不是悲哀。」這就是冰心一生的哲學——她終身在身體力行的哲學。冰心之所以用愛來回饋社會,是因為她生活在愛的世界裡。
(十) 亂世傾情丁玲
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文藝戰士、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作家和社會活動家、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革命文學家。1951年其著名長篇小說《太陽照在桑乾河上》榮獲斯大林文藝獎。
丁玲曾說:「人生道路是曲折的,像在長江上行船,從四川到上海,中間要碰多少礁石險灘。。。。。。我的一生是坎坷的。」
丁玲的一生坎坷的一生,但總有許多人關心丁玲的遭遇,對丁玲的逝世,許多國外知名人士都極為關注。法國作家蘇珊娜*貝爾娜的唁函是:「她永遠在那裡!」
是的,丁玲不會死,她永遠在人民的心裡。
名動上海灘,不染紅塵焦火氣的傳奇作家張愛玲。
萬水千山走遍,情遺撒哈拉的流浪者三毛;
自比狡兔三窟的孟嘗君,靈魂卻無處安放的廬隱;
質本潔來還潔去,一杯凈土掩風流的石平梅;
蕭風凄雨中苦苦掙扎,最終無奈早凋的蕭紅;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近代第一才女林徽因;
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眼光里漾起心泉秘密的陸小曼;
與波瀾壯闊的20世紀同行,與愛心同行的冰心;
紅色政權里最亮的一顆辰丁玲。
Ⅳ 棲霞山開發時間,相關歷史簡介。
棲霞山位於南京市棲霞區,又名攝山,被譽為"第一金陵明秀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是中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
棲霞山古跡名勝眾多,最為出名的深秋紅葉、"東飛天"石窟是招徠海內外遊客的名片,深秋的棲霞山,滿山紅葉,好像一幅美麗的圖畫作品,所以南京民間有"春牛首,秋棲霞"的說法。
棲霞山有三峰,主峰鳳翔峰海拔286米;東北有龍山;西北有虎山。棲霞山的地學內涵極為豐富,古生物化石眾多,是許多地學名稱的命名地,被專家稱為"天然地質博物館"、"地學教科書"。
主要景點
明鏡湖
棲霞山風景區的第一景是明鏡湖,它位於棲霞寺大門西面,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清乾隆年間興建的,湖中有湖心亭,並有九曲橋與岸相連,造型精巧,景點名"彩虹明鏡",有《彩虹明鏡》碑立於湖邊。向東有月牙池,然後就是棲霞寺大門。因岩溶、地下采礦等原因,明鏡湖已不能儲水,有待治理。
棲霞寺
明代 張宏《棲霞山圖》局部南齊永明元年(483年),隱士明僧紹舍宅為寺,稱"棲霞精舍",後成為江南佛教三論宗的發祥地。棲霞寺是南京地區最大的佛寺,現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藏經樓、鑒真紀念堂等主體建築。棲霞寺坐落在棲霞山中峰西麓。唐代時稱功德寺,增建了殿宇40餘間,規模很大,與山東長清的靈岩寺、湖北荊山的玉泉寺、浙江天台的國清寺並稱天下四大叢林。清咸豐年間毀於火災。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 年)重建,現主要建築有山門、天王殿、毗盧殿、攝翠樓、藏經樓等,為南京地區最大的寺廟。
千佛岩
千佛岩在鳳翔峰西南麓。
南朝齊永明七年(489年),明僧紹之子與智度禪師合作開鑿三聖像以紀念明僧紹。南朝梁大同六年(540年)三聖像佛龕上出現佛光,驚動齊梁貴族,於是紛紛前來鑿石造像,從南朝齊永明二年至梁天監十年(484-511年)逐漸開鑿而成。
傳說,棲霞寺創建人僧紹曾夢見西岩壁上有如來佛光,於是立志在此鑿造佛像;他病故後,其子在南齊永明二年(484年)開始與僧智度禪師在西壁上鑿佛龕,鐫刻了三尊佛像,這三佛合稱"西方三聖",該殿也稱"三聖殿"。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龕,或七八尊一室。佛像始有515尊,分鑿於294個佛龕中,號稱千佛崖。
唐、宋、元、明各代相繼在紗帽峰都有開鑿,連南朝在內,共有700尊。佛像大者高數丈,小者僅盈尺。其中"大佛閣"為開鑿時間最早、規模最大的一座石窟,鑿於南齊永明七年(公元489年),正中無量壽佛坐像高達12米。
東飛天石雕像就在中102號佛龕中,這個洞龕非常小,共有5座佛像,洞頂的兩組飛天為橙色,線條清晰可辨,中間佛像頭頂的火焰隱約可見。雖然僅有這么兩對飛天,但這是中國所發現的最東部的 "敦煌遺跡",又傳來消息稱在千佛岩旁的舍利塔上又發現了飛天浮雕,其所用技法和人物線條皆與敦煌相似,這一發現進一步豐富了"東敦煌 "的文化內容。
舍利塔
舍利塔始建於隋仁壽元年(601年),原為木塔,後毀於唐武宗會昌年間舍利塔。現存之塔系南唐時高越、林仁肇建造。從棲霞寺南側圍牆外山路向東行不遠,就可看到舍利塔,該塔用白石砌成,五層八面,高約18米。塔外壁上刻有浮雕,形象姿態生動傳神。塔基上刻著釋迦牟尼出家修道的故事,依次是托胎、誕生、出遊、苦行、坐禪、說法、降魔、涅盤。該塔為五級八面密檐式石塔,高18.04米。塔基上浮雕釋迦八相圖和海石榴、魚、龍、鳳、花卉等圖案;塔身刻有高浮雕天王像、普賢騎象圖和文殊菩薩像,像上還刻有"匠人徐知謙"等題名。塔檐下雕飛天、樂天、供養人等像。第二層以上每面都刻兩個圓拱形龕,均內雕一酋跏趺坐佛,共計64尊,雕刻精細,甚為生動。全塔造型典雅、秀美,雕刻細膩、精湛,裝飾華麗,為佛教藝術在江南的代表作,在中國古代建築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1988年舍利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紗帽峰
紗帽峰處千佛岩之巔,被千佛岩眾佛龕環抱。乾隆南巡到此,嫌其名俗,遂賜名"玉冠峰"。乾隆在給兩江總督尹繼善的批文中就有:"舊名紗帽峰嫌其近俚,聞攝山名秀如玉而冠即以易之"的記載,另在《玉冠峰》中也說:"我欲易名難揣稱,僧紹有知應默肯"。但今人們仍習慣稱之為紗帽峰。就在紗帽峰佛龕中有一空穴碑槽,那裡原鑲嵌乾隆第一次南巡至此留下的《登棲霞山》的第一塊御碑,後"失竊"達200餘年,直到2000年才在棲霞寺佛學院牆體被發現。
碧雲亭
碧雲亭位於虎山棲霞山紅葉 之巔,又名"望江亭",登臨仰天而望,但見碧雲萬里,俯視平野,不盡長江滾滾來。這條貌似半島的平頂崗巒,向北伸出,三面均是懸岩,僅一石與山道相連,構成別具一格,是以險取勝的景點。其東側深谷陡壁,岩石裸露,峻峭無比,西側,由松濤林海鋪成的起伏崗巒,蟄伏於腳下,不時隨風傳來呼嘯而起的林濤吼聲,恰似"沙場秋點兵"最氣派的景色是向北眺望,大江盡收眼底,洪濤涌過足下,兩岸沃野千里,曠闊無限。這里雖不如武漢黃鶴樓的聞名遐邇,但其勝景卻不減黃鶴樓氣派,黃鶴樓有張之洞題寫一聯道的好:"爽氣西來,雲霧掃開天地恨,大江東去,波濤洗盡古今愁,"看來用於"碧江亭"上也很貼切。
楓嶺
棲霞山西側的楓嶺,有成片的楓樹,深秋的棲霞,滿山楓樹長滿了紅色的葉片,使棲霞山被譽為"金陵第一明秀山"。
其他景觀
棲霞山還有若干自然奇觀,饒有情趣。如棲霞寺東北,平山頭的南坡上有一處青灰岩石,表面呈波浪狀,人稱"迭浪岩",十分罕見。此外還有"青鋒劍"、"天開岩"、"一線天"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奇觀。秦淮八艷之一的李香君,在愛情不順後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的暮春獨自來到棲霞山下,在一座寂靜的道觀里,出家為道士。
折疊編輯本段節慶活動
春節期間,到棲霞古寺撞鍾祈福是南京市民和遊客的傳統活動。古時每到元宵節期間,棲霞山周圍的村民都要上龍王山,祭拜龍王,家家玩龍燈的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折疊編輯本段景區規劃
棲霞區與南京大學城市科學研究院合作,制定了《棲霞山文化產業集聚區概念設計和發展規劃》,指出集聚區將以棲霞山現有景區為核心,規劃面積19.19平方公里,將濱江區域、北象山、南象山、何家山、棲霞老街、江南水泥廠等納入統籌考慮,充分整合棲霞山及周邊地區濃厚的佛教文化底蘊,豐富的歷史遺存,大規模的工業遺產,濱江通達的地理區位,重點建設九鄉河國際商貿商務休閑產業帶、濱江高端文化休閑產業帶、民國印象影視文化產業帶、智慧創意產業帶這"四帶";打造棲霞山佛教文化旅遊核心片區、老街公共服務片區、濱江商貿遊憩片區、"民國印象"工業遺產旅遊片區、何家山靈慧生活片區、南象山國際創意創業片區、北象山生態市民公園片區這"七區"。
棲霞區風景區
折疊編輯本段地理環境
棲霞山紅葉棲霞山公園位於南京市棲霞區,距太平門20公里,西北與北面環繞長江,南有滬寧鐵路,東與江南水泥廠毗鄰,西臨棲霞鎮,總面積312.34公頃,周長約7.5公里,綠地率99.28%。園內景觀有棲霞寺、千佛崖、舍利塔、唐明徵君碑、彩虹明鏡、霜紅苑、珍珠泉、白乳泉、桃花澗、疊浪岩、碧雲亭、太虛亭、暢觀亭、試茶亭、桃花扇亭、德雲亭、湖心亭等。
折疊地理歷史
棲霞山公園因山得名,棲霞山是茅山楔入南京地區之北支,全明鏡湖山峰巒疊嶂,溝壑縱橫,幽谷深邃,林木茂密,巉石俊秀。《棲霞寺修造記》雲:"金陵名藍三,牛首以山名,弘濟以水名,兼山水之勝者,莫如棲霞。"還有稱棲霞為"第一金陵明秀山者",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的"棲霞勝境"亦此,1983年4月新評"金陵四十景"中亦有"棲霞丹楓"景名。傳說昔時山間盛產甘草、野參、當歸等養生滋補中草葯,皆有攝生之效,故俗稱攝山;又因整個攝山自主峰以降,形如雨傘,亦名傘山。
棲霞山由三山二澗組成。中峰最高,海拔284.7米,稱鳳翔峰,因古有三茅宮廟宇一座,故又名三茅峰。1972年,江蘇省人民廣播電台建調頻台於山頂,山峰被削平約10米高度。中峰綿延向東,一脈逶迤而下者稱東峰,形若卧龍,名龍山。中峰西側山樑狀若伏虎,曰虎山。中峰與東峰間一谷,稱中峰澗,中峰與西峰間一谷,稱桃花澗。
棲霞山自南朝以來就是佛教聖地,棲霞寺為眾寺之首。明 張宏《棲霞山圖》明永樂、萬曆二帝南巡時,都曾游歷此山。地方官府還在寺後中峰建行宮,為萬曆駐蹕之所。1634年,明代畫家張宏以棲霞山為畫題,創作了一幅《棲霞山圖》,真實地描繪出了明朝時期棲霞山的風貌。整幅畫面氣勢恢宏,以千佛岩為主體,縱深地鋪灑出一片蔥郁的森林,使人看後心曠神怡,彷彿置身於那片清涼世界之中。《棲霞山圖》是明朝時期棲霞山的唯一歷史影像資料,為國家一級文物,現藏於台北故宮博物院。
清代咸豐年間(1851~1861),清軍與太平軍在此激戰,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皆受嚴重破壞。清末民初,宗仰禪師重建。
建國後,南京市人民政府重視棲霞山風景資源開發。1956年辟棲霞山為寺廟園林,成立棲霞山管理處,隨之修繕寺殿廟宇、亭台樓閣,綠化方丈庭院。1958年整修竣工,對外開放。1963年7月27日,棲霞山管理處與棲霞寺簽訂協議,棲霞山產權歸棲霞山管理處,管理處每年補貼寺廟7000元。"文革"期間,寺廟被作為華東煤炭勘探隊四營駐地。山上停止植樹,原有林地亦缺少撫育管理,致使山林荒蕪,寺廟與山亭頹廢。
1979年後棲霞寺開始修復,整修工程於1980年10月竣工,並移交佛教協會管理。1981年開始繼續每年補貼寺院7000元。1986年5月21日,市政府決定,將大門至千佛崖暢觀亭,兩側以山溝為界,面積約7公頃的景區,劃交棲霞寺管理。
折疊園區綠化
棲霞山的植被以落葉櫟、槭、楓香和常綠松柏為主,次為毛竹、剛竹。春夏季棲霞山滿山滿谷樹木蒼翠,鬱郁蔥蔥。秋後,櫟、槭、楓香樹葉漸由綠變紅,層林盡染,山樑幽谷一片絢麗的紅色,展現"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詩情畫意景觀,故棲霞山向有"秋棲霞"之稱譽,成為南京人秋遊的勝地。
建國初,即開始對原有林撫育管理,並在可林地植樹造林,樹種以馬尾松、黑松、刺槐為主。"文革"期間,撫育與造林被迫停止。1978年後,每年繼續造林,1979年與1980年從青島、北京、廬山購進黃櫨、火炬槭樹種,自繁苗木以增加紅葉樹的品種和數量。虎山南坡疊浪岩,由於水土難保持,是唯一光禿山坡,連年植樹不見樹,職工採取黑松小苗帶土球帶水移栽提高存活率。1988年始,又改造平山頭礦區13.3公頃刺槐林,栽植楓香、火炬槭等紅葉樹3萬余株。1989年,桃花澗、霜紅苑、景緻崗植紅楓、雞爪槭1.4萬株。1990年紅葉林建成。山林經精心養護,保持了原有棲霞丹楓滿山崗勝景。棲霞寺前的園林布景亦優美動人,有開闊的草坪,有古干盤曲的紫藤,有近百年的翠柏綠蔭,亦有50年樹齡的大楓香。那紅葉園"霜紅苑",配植四時紅葉花木,四季皆能觀賞棲霞丹楓景觀。
Ⅳ 南京有什麼好玩風景名勝沒有,山水更好
1. 玄武湖:20元
2. 玄武湖飛禽世界(鳥類生態園):15元
3. 雨花台烈士陵園:元
4. 總統府:40元
5. 獅子山閱江樓景區:30元
6. 紅山森林動物園:30元
7. 莫愁湖公園:10元(含勝棋樓)
8. 溧水天生橋風景區:20元
9. 古林公園:5元(3.1-5.15:8元)
10. 情侶園(花卉公園):8元
11. 燕子磯公園(國家AA級旅遊區):8元(4.15-10.15:15元)(燕子磯+頭台洞+三台洞一票通:10元)
12. 中華門城堡:15元
13. 九華山公園:15元
14. 江心洲江村農俗園:10元(包括農趣園18元)
15. 江心洲古今農趣園:10元(包括農俗園18元)
16. 江心洲百業館:10元
17. 南京中國綠化博覽園:30元(離休幹部憑老幹部證可帶陪護1名、現役軍人、部隊離退休干
二、中山陵風景區:
音樂台:10元
美齡宮:10元
孫中山紀念館:10元
中山陵景區:40元
靈谷寺景區:15元
明孝陵景區(含石象路、梅花山、梅花谷、紫霞湖、紅樓藝文苑):50元
以上三景區聯票:105元,優惠為80元
海底世界:成人(含1.4米以上的兒童):80元
兒童(1米?1.4米):50元
兒童(1米以下、需家長陪同):免費
老人(70周歲以上憑有效證件):免費(憑有效證件)
老人(60——69周歲憑有效證件):50元
軍人(憑軍官證、士兵證):50元
殘疾人(憑殘疾證):50元
紫金山天文台:15元
紫金山索道:上山25元,往返45元
三、夫子廟景區:
秦淮水上游覽:畫舫游覽中華門城堡、大成殿等6個景點,80元
夫子廟景區套票:大成殿、江南貢院、王謝故居、李香君故居:40元
四、其它:
將軍山:30元
九華山:10元
明城牆台城公園:10元
以上兩處實行一票通15元
靜海寺:20元(老年人半價)
天妃宮:10元(老年人半價,殘疾人、離休幹部免票)
閱江樓+靜海寺+天妃宮聯票:40元
雞鳴寺:每年三個觀音會期間(農歷二月十八、十九;六月十八、十九;九月十八、十九)、元旦期間2天(12月31日、1月1日)、春節期間2天(除夕、初一)10元。平時:5元
白馬公園:10元
棲霞山:15元
南京長江大橋:5元,橋頭堡7元,聯票10元
南京二橋公園:橋梁展示館5元
珍珠泉:20元
野生動物生態園:60元,套票60元
鼓樓登樓:5元
老山國家森林公園:15元
南京博物院:20元
太平天國歷史博物館:10元
金牛湖:國家AA級旅遊區(點)。20元(持學生證、老年證、殘疾證、軍官證半價,小朋友免費);快艇80元。
甘泉湖度假區:30元,包含遊玩項目80元,滑道20元、滑翔機15元、水上自行車10元/15分鍾
免費公園:共16個,總面積達155.1383萬平方米
1. 清涼山公園
2. 石頭城公園
3. 綉球公園
4. 菊花台公園
5. 玄武湖環湖路
6. 北極閣公園
7. 和平公園
8. 大鍾亭公園
9. 明故宮遺址公園
10. 明御河公園
11. 神策門公園
12. 情侶園花卉大道
13. 東水關公園
14. 武定門公園
15. 中山門公園
16. 鼓樓公園
另外,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也免費
Ⅵ 古時候的青樓里主要做什麼
近來讀史,頗為感慨。現就這個比較吸引人的話題,談一談看法。
大家都知道我們今天所說的青樓指的是妓院,其實高級的妓院才叫「青樓」。青樓原本指的是貴族富貴人家豪華精緻的青磚青瓦的樓房,後來,由於貴族之家的許多姬妾,家妓大多住於這些樓房之內,到了唐代的時候,就逐漸成了煙花之地的專稱。大詩人杜牧的名句「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倖名」裡面的青樓指的就是妓院。
其實,古時的青樓並不是我們平常所以為的那樣俗麗庸華的,青樓也不僅指一棟樓房,幾個房間而已,實際上,大多數的青樓是一個大的庭院的總稱,裡面的建築一般都是比較講究的,門前一般有楊柳等樹木,窗前一般也少不了流水之景,至於院子里的花卉,水池等也是必不可少的,姑娘們的雅閣內,陳設也不寒磣,琴棋書畫,筆墨紙硯是必須要有的,其它的還有擺設的古董瓷器,床前的屏風都是很精緻的。
古代青樓里的女子雖然有的世俗骯臟,但是極品也不少,而極品的大多是藝妓,即我們平常所說的賣藝不賣身的,其實和我們現在的演藝明星所作的事情比較相同,而大多數藝妓都是才貌雙全的,她們中的許多人都是才華和氣質非常出眾的,象蘇小小,魚玄機,嚴蕊,李香君等都是非同一般的女子她們跳舞唱曲,吟詩誦詞也是極為風雅的事情。
一般來說,要見青樓裡面的頭牌或紅牌姑娘,並不是很容易的事情,也並不是有錢就能如願的,這些花魁之類的青樓女子,一旦成名之後,背後大多都有權勢富貴人物作為靠山,即使客人們見了這些女子,大多也是客客氣氣的,所以一般的色鬼餓狼也是不敢動手動腳的。
古時青樓女子也並非全然都是無情的,也產生了一些可歌可泣的情愛故事,歷史上如唐代的崔微,段東美,宋代的劉蘇哥,陶順兒等人都為了愛情身死,所幸,他們的戀人也都是深情之人,不過,盡管如此,青樓裡面的女子和進入青樓裡面的男子大多都是不容易動真感情的。
男人們進了青樓到底在干什麼呢?由於青樓是比較高級的妓院,普通的人一般也進不來,客人的素養或者社會地位一般都很高,主要以文人士大夫,富商,江湖豪客為主,其中尤其以文人居多,他們中間有的人游戲人間,笑傲江湖,有的寄情於紅粉知己,享受溫香軟玉,不過也不是每個上青樓的男子就會和那裡面的女子們發生性關系,其實裡面的許多人不過去坐一坐,喝幾杯清茶,吃幾塊點心,聽幾首小曲,的還下下棋,吟吟詩的,喝點小酒什麼的,然後就離開了。
我們把話題拉回來,男子為何要去上青樓,在下認為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類:首先,這個男子的家庭生活不是很溫馨浪漫,大家都知道,古時的女子大多信奉,「女子無才便是德」,再加上大多不是自由戀愛,有感情的夫妻不多,還有古時的賢妻良母要端莊,做事不能不合體統,也就沒什麼風情可言了,而最好的夫妻關系是相敬如賓。
「賓者」那還有親密感浪漫感可言,青樓裡面的女子就不一樣了,相對而言,那個更有誘惑力可想而知了。更何況有的妻子從來就沒有和丈夫溝通的慾望和想法。其次,有的男子上青樓是由於事業的關系,功名不成時,來青樓逃避現實,醉生夢死,獲得一份或虛情或真意的安慰。功成名就時,則是為了來青樓尋求享樂和刺激。或者尋求一兩個紅粉知己,得到身心放鬆。還有呢,有的男子上青樓,則是為了交際應酬,朋友聚會,或商人談論合作事宜,進行信息的交流和交換。當然了,還有一類男子本來就花心好色,他們來青樓的目的就不言自明了。
雖然,如今,青樓這個詞已經成了歷史名詞,它所有的風花雪月都成了昨日塵煙,但是,關於愛情的忠貞,家庭的和諧,知己的貼心,這些話題永遠不會結束
Ⅶ 南京可以使用學生證的旅遊景區和價格
江南貢院值得一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