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花廟地址
Ⅰ 去寺廟插花後也要迴向嗎如何迴向
插花功德殊勝行,無邊勝福皆迴向,普願沉溺諸眾生,速往無量光佛剎。願以此功德,普及於一切,我等與眾生,皆共成佛道。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Ⅱ 虞姬的墓在哪裡
實際上,並不是後人沒有發現虞姬的墓。恰恰相反,是發現了幾處不同地理位置的虞姬墓,每一處都有相應的傳說證明它是真的虞姬墓,這就使人們無法確定虞姬墓到底在哪裡了。
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轉眼之間秦王朝就在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的反抗聲中土崩瓦解了。在新的政治、軍事力量中,楚霸王項羽可以說是稱雄一時,幾乎就成了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可惜,由於他的狂妄自大,不善於使用人才,轉瞬之間就在政治、軍事斗爭中,由優勢變為劣勢,被原來不被他放在眼裡的「弱者」劉邦打得一敗塗地,所以,才和他的妻子虞姬演出了千古悲劇《霸王別姬》。虞姬眼見著項羽兵敗,大勢已去,為了不再拖累項羽,在突圍途中自刎身亡。
虞姬死後到底葬在哪裡呢?現在大體有4種影響較為普遍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當然是接續著《霸王別姬》這一出悲劇,因為虞姬自刎之處,據傳就在今天安徽省的定遠縣境內。所以,這種說法就是:定遠縣是虞姬的殤喪之地。今天的定遠縣內,已經不能再找到虞姬墓了。可是,這種說法依然流傳。而且,在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史籍《史記》中,也引用了《括地誌》的記載: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里……
第二種說法是把虞姬墓定在安徽省靈壁縣。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靈壁的地方誌上記載著:「在靈壁城東十五千米,與泗縣交界處有虞姬墓。」在今天的靈壁,人們仍能看到傳說中虞姬的墓碑,上面還刻有「巾幗英雄」4個字。另外,還有兩句聯語詩:「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凄涼之中點明了悼念虞姬之意。
對這種說法,古人也曾多次質疑,認為是後人附會的。
第三種說法也和霸王別姬的傳說上下相聯。清代道光年間,安徽省和縣的《和州志》中記錄了這個說法:美人虞姬當年自刎後,項羽將她的頭系在馬脖子上突圍奔騎。經過一座山下,原來插在虞姬頭發上的蘭花失落。於是,後人把這座山改作「插花山」,山上建有「插花廟」也叫「魯妃廟」或「虞姬廟」。直到今天,每年的3月3日,當地群眾都要戴著野花到插花山的虞姬廟里祈禱求子。
還有一種說法使虞姬墓定在了江蘇省江浦縣。與之相對應的傳說則有別於《霸王別姬》的情節。
這里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項羽從垓下突圍後,逃到了今天江浦縣的蘭花鄉。在這里又遭遇到韓信的堵截,於是雙方混戰到了一起,虞姬也手舞雙劍,跟在項羽身後廝殺。一不小心,虞姬頭上的碧玉蘭花簪子掉落在塘埂上,從此這里就開滿了香氣襲人的蘭花。而這口塘也因此被後人稱做「蘭花塘」,這個地方也就隨著被稱為「蘭花鄉」。
項羽帶著虞姬等人沖破堵截後,走了僅三四千米,在一座小橋旁就地宿營。此時的項羽面對自己的慘景心如刀絞,悲憤難忍。虞姬見此情景,便舞劍給項羽解憂。舞著舞著,她說了句:「大王珍重龍體,妾先去……」話未說完,便自刎身亡。項羽大驚,泣不成聲。此時,漢軍又來了。項羽無奈,只好把虞姬埋在小橋西邊的田野里,帶兵突圍而去。後來,人們稱這座橋為「失姬橋」。
「失姬橋」、「蘭花鄉」至今還是江浦縣的兩處地名。
Ⅲ 阜陽市插花鎮有個算命先生,聽說特別准,請問具體在插花鎮哪個地方有
公元25年6月,劉秀復登基稱帝,派人到制「呂家鋪子」尋訪這位村婦,以報救命之恩。欽差大臣來而復返,如實向劉秀稟報村婦已仙逝,老百姓為感恩於她,在當地建廟、塑像、供奉。劉秀聽罷,有所感悟:愛民必受民愛,好人必有好報!於是傳旨:「賜金花一朵,令鄧禹擇吉日替朕前往『插花廟』為『插花娘娘』塑像佩帶金花。」欽差大臣於公元26年,農歷2月19日,在「插花廟」前舉行盛大的插(金)花儀式,昭示天下,以示敬仰。在這場舉行盛大的插(金)花儀式之後,「插花廟」名聲遠揚,致使「插花廟」的名稱取代「呂家鋪子」延用至今;每年農歷2月19日約定俗成地成為「廟會日」。
Ⅳ 安徽插花鎮
[編輯本段]1.基本概況插花鎮是皖西北中心城市——阜陽的東大門,曾被譽為淮北一支花。距離阜陽市區17.5公里,距離合肥250公里,位於京九鐵路編組站東側。徐{州}阜{陽}鐵路、在建的阜六高速公路、阜蚌公路穿境而過。主要水系有:茨淮新河、阜蒙河、總乾渠、蘇溝等,橫貫全鎮,茨淮新河可常年通航,水陸交通便利。 [編輯本段]2.歷史沿革插花鎮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鎮,原名叫呂家鋪子。後來為何改叫插花廟,這里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東漢的創建者劉秀,當年在一次戰斗中失利,被敵軍追趕路過此地,人困馬乏,口渴難忍,遂向井邊汲水的一位頭插鮮花的姑娘討水喝,請求避難,這位姑娘就讓劉秀進屋藏了起來,劉秀才躲過敵軍的追捕。這件事不知如何被村裡人傳了出去,大家在姑娘背後風言風語,認為她未出嫁就與陌生男人來往,敗壞了風氣。在當時的封建禮教下,姑娘不堪忍受譏諷,投井自盡了。
後來劉秀當了皇帝,想感謝這位姑娘,派人來尋訪姑娘,屬下人匯報了姑娘已死的消息,劉秀心中甚感內疚,乃下詔在此地建座廟宇。廟里塑一位頭插金花的村姑像,人們就改稱此地為插花廟,建鎮後叫插花鎮。 [編輯本段]3.經濟概況插花集鎮現已由單純的商業消費集鎮變為農業服務的生產性集鎮,是方圓百里農副產品集散地,曾舉辦過全國長毛兔交易會,集市貿易活躍、日趨繁榮。古鎮插花區域優勢日益顯現,日俱影響力、吸引力和輻射力。
幾年來,插花鎮黨委政府把營造寬松外部環境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來,鄉鎮企業穩步發展,主要有水泥廠、磷肥廠、潁東建安公司、麵粉加工廠、電力標准件廠、汽車修配廠等。2003年,實現產值12892萬元。
農業生產,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種植高產、優質等多種經濟作物,鼓勵群眾發展特色種植、養殖。積極提供小額農業貸款,定期舉行農業講座,搞好服務。以期全面提高農業生產效益,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招商引資工作取得新成就。2003年引進項目5個,實施項目4個,簽約合同資金2216萬元,到位資金1258萬元。我們要用活省級示範鎮的政策,為外來投資人以豐厚回報。 [編輯本段]4.插花總況插花鎮鎮域面積110.18平方公里,轄5個居委會。24村委會。總人口79200人。插花集鎮面積3.1平方公里,集鎮人口21900人。年財政收入790萬元,人均GDP2890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870元。2003年由於自然災害,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708元。耕地面積8.3萬畝,是傳統優質小麥的主產區、商品糧基地。有5萬噸省級地方糧食儲備庫一座。
全鎮現有完中一所,初級中學三所,初級職業中學一所,小學25所,幼兒園3所。插花小學為省級農村實驗示範學校。初中入學率達98.7%,小學入學率100%。
集鎮設有文化站、廣播站、影劇院、有線電視台和地面衛星接收站。插花醫院醫療科室齊全,為一級四等醫院。鎮直部門齊全,設有派出所、法庭、刑警中隊、交警中隊、稅務分局、工商所、交管站、交通稽查站、石油公司、銀行、信用社、變電所、電信支局、郵電支局、國家糧食儲備庫等單位,新建成三峽電廠華東輸變站。去年成功引進江蘇鹽城客商對老自來水廠改造,實現全天24小時供水。集鎮建成區面積達3.1平方公里,工業園區配套設施齊全,初具小城鎮規模。
該鎮於1994年12月被國家確立為全國500家小城市試點鎮。省委、省政府及省體改委皖發[1997]11號文件批准為綜合改革試點鎮。同時,被阜陽市政府確立為副縣級加強鎮、市級重點中心鎮。2000年被省建設廳授予全省村鎮建設先進單位。
Ⅳ 虞姬的墓地在哪
虞姬在中國可以說是一個知名度很高的歷史人物。因為她作為著名歷史悲劇《霸王別姬》的主人公,千百年來,已經隨著各種文藝體裁的廣泛傳播而家喻戶曉了。當然,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除了這一出歷史悲劇外,可能對她的其他事情了解不了一二,而且,也沒有太大的興趣關心她的其他事。但是,作為歷史學家,對虞姬這樣一位曾在中國某一特定歷史時期,對當時可能決定中國社會發展走向的人產生過影響的女性,是不可能不給予相當程度的關注的。
可是在近2000年的漫長歲月里,歷史學家卻一直無法回答,虞姬的墓在哪裡?
實際上,並不是後人沒有發現虞姬的墓。恰恰相反,是發現了幾處不同地理位置的虞姬墓,每一處都有相應的傳說證明它是真的虞姬墓,這就使人們無法確定虞姬墓到底在哪裡了。
在2000多年前的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刀兵四起,轉眼之間秦王朝就在各地農民紛紛揭竿而起的反抗聲中土崩瓦解了。在新的政治、軍事力量中,楚霸王項羽可以說是稱雄一時,幾乎就成了當時中國的最高統治者。可惜,由於他的狂妄自大,不善於使用人才,轉瞬之間就在政治、軍事斗爭中,由優勢變為劣勢,被原來不被他放在眼裡的「弱者」劉邦打得一敗塗地,所以,才和他的妻子虞姬演出了千古悲劇《霸王別姬》。虞姬眼見著項羽兵敗,大勢已去,為了不再拖累項羽,在突圍途中自刎身亡。
虞姬死後到底葬在哪裡呢?現在大體有4種影響較為普遍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當然是接續著《霸王別姬》這一出悲劇,因為虞姬自刎之處,據傳就在今天安徽省的定遠縣境內。所以,這種說法就是:定遠縣是虞姬的殤喪之地。今天的定遠縣內,已經不能再找到虞姬墓了。可是,這種說法依然流傳。而且,在我國古代最重要的史籍《史記》中,也引用了《括地誌》的記載:虞姬墓在濠州定遠縣東六十里……
第二種說法是把虞姬墓定在安徽省靈壁縣。在清代康熙和乾隆年間,靈壁的地方誌上記載著:「在靈壁城東十五千米,與泗縣交界處有虞姬墓。」在今天的靈壁,人們仍能看到傳說中虞姬的墓碑,上面還刻有「巾幗英雄」4個字。另外,還有兩句聯語詩:「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向黃昏。」凄涼之中點明了悼念虞姬之意。
對這種說法,古人也曾多次質疑,認為是後人附會的。
第三種說法也和霸王別姬的傳說上下相聯。清代道光年間,安徽省和縣的《和州志》中記錄了這個說法:美人虞姬當年自刎後,項羽將她的頭系在馬脖子上突圍奔騎。經過一座山下,原來插在虞姬頭發上的蘭花失落。於是,後人把這座山改作「插花山」,山上建有「插花廟」也叫「魯妃廟」或「虞姬廟」。直到今天,每年的3月3日,當地群眾都要戴著野花到插花山的虞姬廟里祈禱求子。
還有一種說法使虞姬墓定在了江蘇省江浦縣。與之相對應的傳說則有別於《霸王別姬》的情節。
這里流傳下來的說法是:項羽從垓下突圍後,逃到了今天江浦縣的蘭花鄉。在這里又遭遇到韓信的堵截,於是雙方混戰到了一起,虞姬也手舞雙劍,跟在項羽身後廝殺。一不小心,虞姬頭上的碧玉蘭花簪子掉落在塘埂上,從此這里就開滿了香氣襲人的蘭花。而這口塘也因此被後人稱做「蘭花塘」,這個地方也就隨著被稱為「蘭花鄉」。
項羽帶著虞姬等人沖破堵截後,走了僅三四千米,在一座小橋旁就地宿營。此時的項羽面對自己的慘景心如刀絞,悲憤難忍。虞姬見此情景,便舞劍給項羽解憂。舞著舞著,她說了句:「大王珍重龍體,妾先去……」話未說完,便自刎身亡。項羽大驚,泣不成聲。此時,漢軍又來了。項羽無奈,只好把虞姬埋在小橋西邊的田野里,帶兵突圍而去。後來,人們稱這座橋為「失姬橋」。
「失姬橋」、「蘭花鄉」至今還是江浦縣的兩處地名。
Ⅵ 南京有那些寺廟啊,請羅列一下包括地址
大士禪林
大士禪林位於六合區珠江鎮東南方向約1公里處
金光禪寺
金光禪寺原名太山專行宮聖母院,位於南京市屬北郊六合區金牛湖畔的金牛山
觀音禪寺
觀音禪寺在南京市溧水縣以東10公里的東廬山西麓
永壽寺塔
永壽寺塔位於溧水縣城西北部,秦淮河畔,寧溧公路行薈塔旁
藏龍寺
藏龍寺在南京市江寧區上峰鎮插花村天寶山
定林寺
位於江寧方山
隆昌寺
隆昌寺位於湯山鎮北約2公里的寶華山上
長蘆寺
長蘆寺地處南京城北長江北岸的六合區長蘆鎮
梵天禪寺
在六合區橫梁鎮方山林場東側
招賢禪寺
招賢禪寺在六合區北20公里的風景秀麗的峨嵋山上
Ⅶ 虞姬墓到底在哪裡
虞姬是《霸王別姬》的女主人公,即是項羽的愛妃。據歷史史料記載,虞姬是一個才貌雙全的女子,虞姬不僅長得美麗,舞姿也是楚楚動人,還有她的劍,也同樣揮舞得輕盈如水。
她的故事,在歷史的長河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虞姬死後到底葬在哪裡呢?現在大體有4種流傳較為廣泛的說法。
安徽省定遠縣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安徽省定遠縣是虞姬的殤喪之地。公元前202年,楚漢相爭,霸王的愛妾虞姬墓,又稱「嗟虞墩」,就位於該鄉東北3000米處。墓地為一大土堆,橢圓形,頂呈三瓣,底部直徑約69米,高約29米,墓上草名為美人草。墓前原有一石碑,碑文為:西楚霸王虞姬之墓
碑兩旁有一副對聯這樣寫道:虞兮奈何,自古紅顏多薄命;姬耶安在,獨留青冢伴黃昏。橫批:巾幗千秋
墓側曾建有虞姬廟,廟內塑有項羽、虞姬像,人物造型極為生動。虞姬柳眉杏眼,明眸皓齒;項羽氣宇軒昂,剛強剽悍。塑像四周,詩詞歌賦的石刻林立。
在唐宋年間,靈璧作為京師通往東南地區的必經之道,文人墨客往往三五成群到虞姬墓前憑吊覽勝,然後吟詩填詞以發思古之幽情。如今,在定遠縣內,已經找不到虞姬墓了。可是,這種說法依然流傳。
靈璧縣之說法
第二種說法是把虞姬墓定在安徽省靈璧縣。相傳,虞姬自刎後,項羽帶著她的屍體,向南奔走,不料漢兵追至,項羽無可奈何地丟下了虞姬的屍體。後來這里出現的村莊就叫「霸離鋪」意指霸王別姬之處。
項羽突圍後,虞姬的屍體被來不及突圍的楚兵移葬於「霸離鋪」東2500米處,後來這里出現的村莊就叫「虞姬村」,兩處自得名以來,至今沿襲不變。
在今天的靈璧,人們仍能看到傳說中虞姬的墓碑,上面還刻有「巾幗英雄」4個字。對這種說法,古人也曾多次質疑,認為是後人附會的。
安徽和縣說法
第三種說法是虞姬墓在安徽和縣。清代道光年間,安徽省和縣的《和州志》中記錄了這個說法:美人虞姬當年自刎後,項羽將她的頭系在馬脖子上突圍奔騎。經過一座山下時,原來插在虞姬頭發上的蘭花失落。於是,後人把這座山改叫「插花山」,山上建有「插花廟」,也叫「魯妃廟」或「虞姬廟」。
直至今天,每年的3月3日,當地群眾都要戴著野花到插花山的虞姬廟里祈禱求子。
江蘇省江浦縣說法
這種說法使虞姬墓定在了江蘇省江浦縣。今天江浦縣南25千米有一個「蘭花鄉」,在蘭花鄉南3500米橋林鎮西,還有一座「失姬橋」。
相傳項羽垓下突圍後,到達今天江浦縣的蘭花鄉,遇到漢兵的圍追,虞姬酷愛蘭花,她頭插的蘭花曾失落在塘埂上,從此,這塘埂附近的山坡便長滿了蘭花。人們就將這口塘稱為蘭花塘,這個地方就稱為蘭花鄉。
雖然流傳種種,但是虞姬墓地到底在哪裡,至今還無法確定。
虞姬墓
Ⅷ 阜陽插花廟里為什供俸觀音菩薩。
因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