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藝論文參考文獻
A. 幫忙寫一篇有關插話花藝的論文
發了哈~~~
B. 櫥窗花藝設計論文3000字
學習櫥窗設計要求具備時尚的審美眼光、對新事物及時尚流行的捕捉能力和領悟版能力,具備團隊溝權通能力等。如果你做過服裝銷售,可以直接參加陳列設計的課程學習。因為作為櫥窗設計師,是負責店面和櫥窗的設計,目的就是為了促進銷售,所以櫥窗設計師需要了解店面、了解銷售、了解市場。櫥窗是展示品牌形象的窗口,也是傳遞新貨上市以及推廣主題的重要渠道。人們對客觀事物的了解,有70%靠視覺,20%靠聽覺。櫥窗陳列,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消費者的視覺神經,達到誘導、引導消費者購買的目的。「讓顧客的眼睛在店面櫥窗多停留5秒鍾,你就獲得了比競爭品牌多一倍的成交機會」。「櫥」的本義是放置東西的傢具,「窗」本義是天窗,引申為房屋。《現代漢語詞典》將櫥窗定義為「商店臨街的玻璃窗,用來展示樣品」。好的櫥窗設計更是對服裝品牌做的無聲的廣告,像一些國際大牌對櫥窗設計總是獨具特色,直接為自己品牌商品塑造完美的品牌形象。
C. 請各位大狹給一些關於東西方插花藝術的參考文獻
當今世界插花流派眾多,然而,從總體上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中國、日本等國為代表的東方風格插花,另一種是以歐美為代表的西方風格的插花。這兩種插花風格有著較明顯的區別。
西方風格插花特點:
西方風格的插花,注重色彩的渲染,強調裝飾得豐茂,布置形式多為各種幾何形體,表現為人工的藝術美和圖案美。它的特點有:
1.用花數量比較大,有花木繁盛之感。一般以草木花卉為主,如香石竹、扶郎花、百合、菖蘭、菊花、馬蹄蓮和月季等。
2.形式注重幾何構圖,比較多的是講究對稱型的插法,有雍容華貴之態。常見形式有半球形、橢圓形、金字塔形和扇面形等大堆頭形狀,亦有將切花插成高低不一的不規則變形插法。
3.色彩力求濃重艷麗創造出熱烈的氣氛,具有豪華富貴之氣。花色相配,較多採用一件作品幾個顏色,每個顏色組合在一起,形成多個彩色的塊面,因此有人稱其為色塊的插花;亦有將各色花混插在一起,創造五彩繽紛的效果。
東方風格插花特點:
中國和日本等國的東方式插花,崇尚自然,朴實秀雅,富含深刻的寓意。其特點為:
1.使用的鮮花不求繁多,只需插幾枝便能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造型較多的使用青枝綠葉來勾線、襯托。常用的枝葉有銀柳、十大功勞、火棘、八國金盤、棕櫚和松樹等。
2.形式是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和變化,崇尚自然,簡潔清新。造型構圖講究麗姿佳態,達到雖有人作,宛如天成之境。或似幽靜絕妙的風景小品,或成一幅折枝花卉圖。排列處置就像繪竹那樣:「只需三兩桿,清風自然足」,要求刪繁就簡,並確立了三大主枝構成不等邊三角形的定位方法,高低橫斜遵循一定規則,但又不拘成法。
3.插花用花樸素大方,清雅絕俗,一般只用兩至三種花色,簡潔明。對色彩的處理,較多運用對比色,特別是花卉利用容器的色調來反襯,同時也採用協調色。這兩種處理方法,通常都需要用枝葉襯托。
東、西方插花風格評析
東方和西方插花的形式,之所以有著明顯的區別和特色.這是各民族所具有的特性決定的。歐美人性情奔放熱烈,喜歡一些能夠直接表露的東西,而東方人的性格與其相反,比較內向穩重,喜歡較含蓄的東西。如菲律賓報紙對此曾評述道:「英、美兩國以插成大堆頭為尚,亦以豪華色澤為主.萬紫千紅的花朵,爭研斗麗地映入人們的眼簾,表現出那種豪華富貴的氣氛.尤其適合用於聖誕、新年、生日、結婚、感恩節日。法國人素來是羅曼蒂克的,所以他們的插花是抽象的,以印象派來表現他們的民族性。中國人以風雅見稱.有人用『一枝獨秀』來比喻花的美;又說『蓮之出於污泥而不染』,『桃李爭春』;又用松竹梅來代表寒冬三友;中國人用詩情畫意來插的,這也是代表中國人的民族性。」
由此可見.插花藝術的表現.在較大的程度上受到民族習慣的影響.自然也使東、西方的插花各具特色。人們把西方大堆頭的插花稱為塊面式插法.又把東方以勾線來表現插花的形式叫作線條式插花。
當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交往,各種藝術形式也在不斷地被人們認識和吸取.東、西方插花出現了相互滲透的局面,彼此取長補短,不斷得到改進和提高
西方插花講究強烈的美感,給人以奔放熱烈的印象。大多喜歡用色彩鮮明的花朵聚集在一起,給人視覺上的艷麗震撼。因為是大把大把的花聚攏,因而並不講究造型與意境,只是為了突出花草的茂盛華貴,使氣氛熱鬧。西方插花很注重幾何構圖,喜歡用S型和圓形。
東方插花則更注重線條感,使用花枝的數量並不多,形式追求線條、構圖的完美與變化,多採用青枝綠葉,著重於天然姿態美,輕描淡寫,清雅絕俗,插花用色淡雅,以幽雅見長,一般只用二三種花色,簡潔。
D. 關於插花藝術賞析的論文
第一章 插花概況
第一節 禮儀插花概述
一、 用於各種慶典儀式(圖、8)、迎來送往(圖7),婚喪嫁娶(圖9),探親訪友等到社交禮儀活動的插花,稱為商業禮儀插花,簡稱禮儀插花。其主要是用途有:
(1)表達情意;
(2)渲染喜慶;
(3)慰藉或懷念等氣氛。
圖6 圖7
二、 商品禮儀插花特點:(圖6、7)
1、 造型整齊、簡潔;
2、 色彩艷麗明快;
3、 體量較大,花材量多;
4、 插制較為整齊,繁密;
5、 花材花形規整,不宜過分碩大粗厚,也不宜纖細凌亂。
圖8 圖9
注意:製作禮儀插花還需要了解各國,各地,各民族的習俗與忌諱,以便選擇適宜的花材種類、色彩與插花造型。
第二節 插花常用工具與其輔材
一 常用工具(圖10):
(1)剪刀:長刀剪、尖嘴剪、日本花道專用剪;
(2)刀:彎頭花藝刀、平頭花藝刀、折刀;
(3)金屬網:用於插花的骨架;
圖10
(4)雞籠網:主要用於插花的容器口處,固定用材用;
(5)花泥用的插花扦:用於插花的容器中固定花泥用;
(6)膠水:用於固定劍山和插扦;
(7)金屬絲:用於固定花莖用;
(8)防水膠帶:往容器里固定花泥時使用的強力膠帶;
(9)花卉用紙帶:綠膠帶;
(10)鋁絲、銅絲:作為花環芯材;
(11)透明膠帶:有寬、窄之分;
(12)緞帶:綵帶;
(13)酒椰纖維:屬於植物纖維,作於捆挷;
(14)金色金屬絲:裝飾金屬絲;
(15)花環金屬絲;
(16)蠟燭;
(17)插扦:用於固定蠟燭;
(18)紙皮金屬絲:(天然色);
(19)鋸;
(20)花泥鋸;
(21)劍山;
(22)截斷刀(工具刀);
(23)鋼絲鉗:剪斷金屬絲用;
(24)尖咀鉗子;
(25)小剪刀;
(26)膠水槍;
(27)花泥;
(28)亞硫酸氫鹽球:覆蓋花泥用;
(29)薄地底:苔鮮;
(30)水苔鮮:保水性好。
二 常用輔材:
(1)包裝紙(圖11)
A玻璃紙: B麻絡水紙; C印花紙; D折染紙; E 浮染紙; F瓦楞紙; G雙色皺紋紙; H日本印花紙; I柳染紙; J雲龍紙。
圖11
(2)緞帶:有塑料、布質、紙質的質地。
A紙繩、B嵌絲緞帶、C紗質、D塑料緞帶、E絲質、F布質
(3)包裝繩:有金屬、布、絲等質地。
三 插花器具:插花器具聚多,除燒陶、玻璃、金屬和植物枝葉編織的籃筐以及塑料制等普通器具之外,還用日常用具如:貝殼、鹽罐等。
(1)基本容器:小缽、小罐、小杯等長條形和圓形線盤、有腳的水盤,滿足花枝下垂掛下來的細高筒形花器。
材質:不局限於燒陶,凡是來源豐富而且堅固的製品都可使用。
(2)其他造型的容器:容器形狀、色彩、材質是否與花藝設計
題相吻合、比例是否適稱是不可忽視的。
A陶瓷器:種類多、形狀多但石粉製作瓷器敲擊發出的是金屬聲,用粘土製作品敲擊的聲音發啞。
B赤土陶器:用專陶土低溫燒制而成的,用作花藝容器時,一般內壁都有防水層,材質較脆小心使用。
C金屬容器:鐵、銅、銀都有悠久的歷史,給人視覺上厚重感。
D籃筐:形狀多樣多為竹、藤等植物器官編成。
E塑料容器;最新的塑料容器不但品質好,而且非常普遍,體輕而不易打破,價格便宜。
F玻璃器皿:多為透明的,所以要注意處理花莖,水也得保持清
潔。
四 花束包裝材料
A絲帶, B魔帶、紙亞龍貼布、珠鏈、拉菲草, C金粉、天發絲、日本珠針, D心插, E香包, F 綵帶, G花籃卡, H剪刀、緞帶刷、卷邊機、鐵絲, I布娃娃、各種小球珠等。
第三節 學習插花的方法
學習插花和學習其它藝術形式一樣,有淺入深,循序漸進,是一個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過程如下:
⑴認識花材名稱→⑵了解花的形態→⑶了解各種花材生長自然環境→⑷學習插花美學構圖原理→⑸臨摹規范優秀作品→⑹把作品組合創作成新作品→⑺學習各種花卉在插花中的使用→⑻創作有個性的作品。
(1)--⑸是初學階段初學者應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反復的過程; ⑹--⑺是中級階段可加入個人的手法變法,在這一階段中要不斷思索; ⑻是提高階段要在花卉選擇,配置,花器選擇方面要加強,並且要對各種手法溶匯貫通。
插花體會:
1、要肯花時間;
2、要肯練習(光看不練是不會提高,光練不看是不會進步的);
3、要經常給自己充電;
4、要時常激勵自己製作思維。
第二章 插花基本理論
第一節 插花基本知識
一插花材料:
狹義概念:具有觀賞價值的,具有色彩的花朵。
廣意概念:
1、物質:植物根、莖、葉、花、果以及輕工材料;
2、精神:創作者的精神、感情、思維變化。
所以插花藝術是由物質和精神集中於一體的藝術品,有時間性(短暫性)的藝術品。
二 花材按花卉形態分類如下(圖12、13、14):
圖12 圖13
(1) 線狀花材:具有長狀花序序,肉穗花序的植物,穗狀花如:劍蘭(唐菖蒲)、晚香玉、金魚草、綉線菊、紫羅蘭、蛇鞭菊、貝殼草、飛燕草等
(2) 團塊狀花材:以獨立的單體花枝形象出現,花形固定而厚實如:玫瑰、現代月季、香石竹(康乃馨、大丁)菊花、扶朗花(非洲菊)、鬱金香、翠菊、向日葵、芍葯等。
(3) 異狀花材:富有個性的形態花材,是具有特殊的造型.如:鶴望蘭(天堂鳥)、帝王花、皇後花、紅掌、火鶴花、百合、雞冠花、黃金鳥等。
(4) 散狀花材:花形小而碎,密集形成、有的聚成傘狀具有花多、小、密的特點,如:滿天星、情人草、勿忘我、小菊花、孔雀草、一支黃花(黃鶯)、蕾絲。
觀葉花卉(圖15、16):具有觀賞價值,同時也具有耐脫水性強的葉片,可分為線狀葉、塊狀葉、異形葉、填充葉、羽狀
圖14 圖15 圖16
藤狀葉等。
A、線狀葉:葉形狹長,具有飄逸造型:熊草、龍血葉、虎尾蘭葉、劍葉、剛草等;
B、塊狀葉:具有較大的展面如:蔓綠絨(小天使)、黃金葛、綠蘿、星點木、花葉芋、富貴竹等;
C、異形葉:特異形狀和光彩奪目色彩:龜背葉、變葉木、楓葉、八角金盤等;
D、填充葉:以烘托陪襯為主的小形葉或叢生葉具有葉多、密小的特點如:文竹、武竹、黃金側柏、蓬萊松、高山積雪、石松、七里香、南洋杉等;
E、羽狀葉:如蘇鐵葉、美麗針、散尾葉、排骨草等;
F、藤狀葉:天門冬、常春藤等葉片。
葉片在插花中是作背景,打底(襯底)填充作線條、做造型等應用。特別是現代藝術插花更不要忽略了葉片作用,花材及葉片與花的本身選擇時注意其本身花材的剛性材質、形態、色彩。
三 花藝與花材(圖17、18)
(一)、市場上常見花材:唐菖蒲、香石竹、月季、菊花其它花材主要以當地市場的材料和葉為主如:
1、紐西蘭:海芋(白色)還有橙色、紅色、粉色、金色、黃色、等鑽石百合是紐西蘭的又一款新寵兒,還有飛燕草、八仙花等;
2、澳洲:帝王花、公主花、袋鼠花、木百合、澳洲梅、銀樺等;
圖17 圖18
3、東南亞:石斛蘭、嘉蘭、卡特蘭、拖鞋蘭等;
4、台灣:蝴蝶蘭、安祖花(紅、粉、綠、白、綠白、綠紅);
5、南美熱帶區:蠍尾蕉;
6、中國:大花蕙蘭、乳茄等;
(二)、市場新品種:洋水仙、尾穗莧、草原龍膽、貝殼花、豬籠草、芍葯、八仙花、氣球棉、宮燈花、風鈴草、小茴香、蕾絲花、夕霧草、連翹、水龍珠、菠蘿花、山歸來、大莎草、孔雀藺、木賊、熊草、鋼草、草葉蕨、星點木、烏巢蕨、竹芋、高山積雪、闊葉武竹、銀荷葉、富貴竹、沙巴葉、巴西木。
E. 從2010年世界盃插花花藝賽展看東方元素的表現特點 請問這篇論文你還留著嗎 急求!!!
F. 有關日本花道的可否提供點參考文獻
我知道東純花藝是有個日本花道培訓班 問問他們
G. 急需一篇插花藝術起源史的論文
找了一篇文章給你,可以參考,希望對你有幫助。
中國傳統的哲學,凝聚了傳統優秀文化的基本精神,深刻地影響著中國文化的發展,同時促進了中國傳統藝術領域中的插花藝術的發展。插花不是一門簡單的「手藝」,而是包含了深刻的思想內涵的藝術活動,它是一種文化,是人們世界觀的藝術表達形式。中國的傳統插花深受宗教、哲學、繪畫藝術、民族審美與民俗等的影響,尤其深受哲學的影響。在不同的朝代,形成了不同的哲學流派,這些哲學流派都有不同的哲學內涵,插花藝術也呈現出不同的插貯理念,形成不同藝術風格的插花。這些風格各異的插花又從側面反應了哲學對插花的影響。
1 漢魏六朝宗教花`初起
東漢時期,佛教傳入我國。佛教的傳入在某種程度上給當時的人們以精神的寄託之外,同時也產生了中國傳統插花的雛形——佛教插花。佛門稱花為「華」,花、華不二,獻於佛菩薩前的稱為「獻花」,「借花`獻佛」一詞就源於此,散布壇場四周的稱「散華」。佛教的十供養像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其中又以香和花最為普遍。在壇場的供桌上,花更是重要的供品之一。佛經里有許多與花相關的典故和用語,如拈花微笑、天女散花、花開見佛、舌燦蓮花、花果自成、花開蓮現、九品蓮花、百鳥銜花、夢幻空華、鏡花水月、蓮華藏世界等,都使花的精神更加提升。`
另外,在東漢最初的佛教造`像藝術中,如江蘇連雲港市孔望山的東漢佛教造像`已出現了用蓮花供佛的圖像,在佛像之旁,一名高鼻深目的胡人右手執一枝三瓣蓮花,用以供佛。東漢的康孟祥譯的《修`行本起經》中寫道`,「須臾佛到,知童子心時,有一女持瓶`盛花,佛度光明,徹照花瓶,變為琉璃……」。從中可以看出,佛教在中國的傳播和紮根的同時,佛教插花也傳入了中國。佛教徒多在佛像前供花,或是在佛像出巡、佛經的講授會堂上供花,主要有3種形式的供花:散花、皿花、瓶花。散花,就是用銀線穿各色珠子以及蓮花瓣、花形剪紙等,於佛像出巡或佛經講堂時散下,以助其盛。東晉高僧法顯在其《佛國記》中記載佛像出巡時:「門樓上夫人采女遙散眾華,紛紛而下」。後秦的鳩摩羅什譯的《金剛經》亦有「在在處處若有此經,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所應供養……以諸華(花)香而散其處」。`故而在佛畫中多見飛天散花的形象,多源於此。皿花,是一種盆碗狀的器皿內放置花朵、花瓣,供於佛像前。瓶花,是以寶瓶插上蓮花,供養佛像`,多喜用玻璃制寶瓶,象徵光明、清凈。在北魏時代的龍門石窟浮雕中,有一幅賓陽中洞的石浮雕畫——《帝後禮佛圖》,極為著名。此圖表現北魏皇室成員拜佛之情`景。其中一名貴族婦女,手執花束,以一枝盛開的蓮`花為主,兩邊各襯一枝比主花低的蓮雷、蓮蓬,比例恰當,十分美觀,表現了當時插花供佛的情形。
南北朝時,以貯水容器插貯切花已有明確的文字記載。《南史?晉安王?子懋傳`》記載,王子懋為其母求平安,獻花供佛,眾僧將所獻的蓮花插於銅罌之中,以水浸其根,使花不萎衰。《南齊`書》記載:「沙門於殿前誦經,武帝為感,夢見優懸缽花於經案。宣旨使御``府為銅花,插御床四角」。以銅為花,無萎謝之憂,插於床邊,象徵對佛教之信奉。漢魏六朝時期,道教插花藝術也已有雛形。在早期的道教儀式中,就有以花果祭`神的習俗,並用大`量的實有或幻想的花果代表著長生、成仙等願望,這些成為道教插花的基礎。早期的道教盛行神仙說,在漢代的畫像石藝術中,多有西王母等神仙的畫`像石。西`王`母身邊常有仙人隨`侍,手執嘉禾、靈芝,西王母本人手執嘉禾,如山東倉山縣城前村畫像。在當時,道教把西王母敬為善良的女神,故而以嘉禾、靈芝相伴。又如《`拾遺記》,記有青蓮、素荷、冰荷等仙境之花。在佛教和道教的雙重影響下,漢魏六朝時期的插花的類型主要以宗教插花為主,其特點是追求清靜恬淡,庄嚴肅穆。花材也多以與宗教有關的蓮、靈`芝、果實類等為主。
2 隋唐的院體花`在宮中流行
隋唐時期,國力昌盛,文化、藝術也得到了大力發展,呈現一派繁榮`的景象。園藝技術的進步,為賞花、插花的廣泛流行提供了物質基礎。隋唐時,思想界實行三教並尊,宗教哲學進入全盛時期。當時,`佛教中的禪宗盛行,禪宗六祖慧能,主張以頓悟之法領悟佛家真理。他喜愛梅花,所過之處常插梅花作為標志。隱含著佛理之喻,對後世禪家起到肇始之功。唐代盧愣迦繪的《六尊者圖》中有缸插牡丹,為禪家花較早的圖畫記載。`在舉世聞名的敦煌佛教壁畫中,繪著人們去拜佛時多執花枝或皿花供佛。在許多窟中繪有的手執托盤的飛天,凌空飛起,正是佛家皿花的寫照。在《西遊記》中描繪的觀世音菩薩就有手托寶瓶中插柳枝的造型。另外,在佛家的講經法會上,也設有瓶花為裝飾。一幅繪有唐代高僧玄奘講經的《玄奘講學圖》上,繪有兩`瓶蓮花,花葉相稱,成對裝飾於講經堂前,瓶中花`型對成,組織嚴謹,以正中一高枝為主,兩邊各配對成的花枝。道教以崇尚長生、成仙,多吟誦使人長壽的松、枸杞等植物,以表心意。`至於《八十七神仙卷》中諸位神仙手持的盤花、瓶花更是豐富的插花藝術資料。哲學上的兼容,促使了思想的一致,同時,隋唐時期,國家大一同,社會、政局較為穩定,呈現繁榮的景象。這種繁榮也影響著`藝術領域,雍容華貴`的氣質、大氣自由的精神貫穿於唐代的插花中。再加上盛唐時期,經濟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唐代插花藝術提供了發展的漲力。在這種`背景`下,唐代的插花藝術更加註重形式美。盛唐主導「勢壯為美」,「文質彬彬」、「盡善盡美」,在花材的選取上,講究雍容華貴的氣質,主要以花形碩大的牡丹、芍葯為主,此外,還經常選用一些富含吉祥的花材,如用梅、竹、松、柏、山茶、水仙、瑞香、月季、天竺、劍蘭等十種花材,寓意「十全十美」。在插花的花型上也是以富貴壯麗的風格為主,故此時期`的主要類型為宮體花,亦稱院體花。宮體花,主要流行於隋唐時期的宮廷中,花材以牡丹、芍葯為主,體現富麗之感。此花形體碩壯,色彩艷麗,花枝繁盛,結構嚴謹,裝飾味濃,充滿宮廷煊赫堂皇的氣勢,`庄嚴大方。此種花型要求襯托平衡,避免過疏過密,花枝長度約為花器高度加半徑之和。
3 宋元理念花、心象`花並蒂爭輝
宋元時期,中國插花進`入了普及時期。宋時,國`力已不如唐時強盛,但畢竟結束了五代的割據局面, 經濟文化更加進步。花卉如牡丹、菊等品種進一步豐富,而其觀賞更具多樣性。插花藝術因而得以繼續發展。元代繼承宋代插花之餘緒,也顯得絢麗多彩。宋代提倡理性,三教合一發展到了宋代被統稱為理學。理學是以宋儒論學多言天地萬物之理而命名的,其中以朱程理學為代表`。強調理高`於一切,認為應存天理,滅人慾,極為重視道`德思想;更進一步提倡陰陽互變,天人合一的傳統哲學觀,要求人們靜觀萬物,從中體會到時光變遷,宇宙奧秘。理學又是北宋以後政治經濟發展的表現,宋代的社會動盪不定,許`多文人士流為避現實多退隱於山水之間,寄情於山水花草之間,以表心意。正如周敦頤的學生程顥詩雲:「萬物靜觀皆自得,四時佳`興與人同」。對花開`花落等景`象更為敏感。因而,宋代花卉藝術更深入地傾注入作者的思想,表達著作者的高尚品德。宋代插花比之唐代插花更顯得意味深長。理性內涵加清麗`外形,具有清純美麗的形態。宋代的社會比不上唐代的博`大氣概,文人不再狂放,而是內斂;不再激情洶涌,而是冷靜地思考。宋朝的時代精神就是清雅、雋秀之氣質。這種氣質反映到花卉文化中,形成了精細描繪,以花抒寫理`性的主流。所以,在插花構圖中,講究線條美,常以梅花、臘梅等枝條來插制。這與唐代喜用牡丹的富麗不同。司馬光《獨樂園記》記述了他`遷居洛陽後,難與時人相同而獨居獨樂園讀書游賞的`情趣。文中還記載了許多花卉,在其中獨自逍遙「遷叟平日多處堂中讀書,上師聖人,下友群賢,窺仁義之原,探禮樂之事`。……」從這里可`以看出,宋代的儒士總是`把哲思與花木、與大自然相聯系。所以,文人義士常以花材影射人格,在花材的選取上喜用松、竹、梅、柏、蘭、桂、山茶、水仙等`寓意深刻的花材,表達`人生抱負、理想等。表`現在插花花型上,就是理性內涵加上清麗的外形,自有純美的意境,因而,宋代的插花花型以理念花為主。理念花以瓶花為多,以理為`表,以意為理,或解說教義,或闡述`教理,或影射人格,或嘲諷時政。花材多用松、柏、竹、梅、蘭、桂、山茶、水仙等素雅者。結構以清為精神之所在,以疏為意念之依歸,注重枝葉的`線條美。
元朝的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中後期,極為注重吸收以儒學為主`的思想文化,繼承了宋代的理學思想。與此同時,在藝術領域也繼承了宋代的緒統,尤其是花卉文化繼承宋代之風流,同時又具有時代特色。元朝實行的種族歧視`制度,使漢族文人受到元統治者的歧視,落魄不得意,多追求閑適自在,不屑為官。所以,元代的藝術中有這種閑散、淡雅的味道。另外,還受到文人畫和花鳥畫的影響,插花多為借花消愁或表達個人心中`的追求,花材多以梅、竹、菊、蘭等名花表現文人清雅、閑韻、傷逝等情感,從而出現了「心象花」。心象花,為文人借花消愁以舒`心中積郁所做,作品偏於狂怪孤`傲,或荒寒冷僻,表現出浪漫、無拘無束、輕巧秀麗和瀟灑,表達個人內在之冥想。花型不定,多種多樣,花器也古里精怪,瓶花吊花不一,純屬作者心`里的表達,他人不易領會其中之含義。這種花型與`院體花恰恰相反,常人多不採用。
4 明清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和`象形花競相崢嶸
明清時期,商品經`濟的發展,資本萌芽的壯大,花卉商業生產盛行,插花也向市民普及。在思想領域,明代的王守仁繼承發揚了宋陸九淵開創的心學思想,完成了心學體系。明中期以後,心學幾乎取代朱`程理學,在思想領域影響頗大。心學認為,「心外無`物,無外無理」,「身之主率便是心,心之本體便是理,心之所發便是意,意之所在便是物,心外無物」。認為「心」與「物」二合一,不可分離。雖然這是一種主觀唯心學說,但也表`現出當時的文士更注重於自我性靈的發展。將自我與宇宙萬物結合起來,寄託著心性於山水花卉等事物之間,駕御著宇宙事物自由地`觀照、思考自然與人生。詩人、花藝家袁宏道`便以此為依據,提倡在文章中抒發真形,不加矯飾。他的《瓶史》寫及插花,構圖、造型上也崇尚天然美、純真美,遠離名利等污濁之物。這`些思潮,都繼承了老莊的哲學,又有時代之特徵。明清時期的陳腐禮教,森嚴的等級關系,腐敗的朝政,都促使這種思潮出現,產生了抵禦黑暗的力量。而嚴重的思想扼制,沒有言論自由的大環境,又是不堪忍受的`,這更促使人們轉向自然,更加愛花,以花為伴侶,抒發真情,隱逸於其間。如明代的高啟《尋胡隱者》詩:「渡水復渡水,看花復看花。春風江上路,不覺到君家」。有`如清代詩人龔`自珍著名的《病梅館》一文借用當時的人不愛自然之梅,偏愛病態的梅花,映射封建階級嚴酷的思想遏制。所以,在花材的選取方面,注重木本花材的折取`,例如,松、柏、杉、柳、楓等情趣木本,還有一些`寓意深刻的花材,如,「歲寒三友」、「四君子」等,主要目的是借花草抒情,影射人格,以寄心意。插花名家高濂、張謙德`、袁宏道、陳氵昊子等無不如此。在這種背景下,明清時期出現了4種插花的花型,主要是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以及象形花,貫穿於明清時期的插花藝術發展中,而這4種花型又不是相續發展,而是交錯於其中的。新理念花盛行於明初,此類花型為院體花和理念花結合之產物。結構以中立型為骨幹,花材有10餘種,以瓶花為主,花器比例為二比一,有高大壯麗之特色。文人花,主要指文人人格花。文人插花不重排場,不為祈福,主要講求情趣。所用的花器較為朴實,花材則以色彩素雅的「四君子」、「歲寒三友」等為主,借花明志抒情。`並注重陳設環境的襯托,使作品清雅脫俗。寫景花,模仿盆景表現手法,描寫贊美自然景觀,諸如深山幽谷、小溪池畔、庭院一角等,達到具備風情雨露,精妙入神的境界,以盤花為多。在色彩選擇上,`多採用綠色、棕色系統之色彩,如`深綠、淺綠、棕色、黃色、白色等。寫景花仿照盆景之手法,但取材與盆景不同,花器用水盤、平盤、平板等,花材則可採用松、柏、杉`、柳、楓,或梅、竹、桃、梨、櫻等樹枝,以`及枯乾、樹根、苔木、苔藤、苔石等,再配以山野花草點綴,必能表達出山野景況,通過插花藝術這一巧妙的手法,「取得縮龍`成寸,小中見大的效果」,可以解說教意,影射人格,`借境抒懷,或狂熱瀟灑,或孤僻冷漠。象形花,源於花材與古董的自然結合,以乾材或疏果的外形和色澤為造型基礎,進行設計布`置,根據時令、場所、個人愛好、時代特徵`進行創作,往往籍著作者的想像,利用點、線、面、塊的組合,予以技巧的運用。象形花名目繁多,應用極廣,有的以花頭編扎而成,有`的以常綠花、葉綁扎製作,有的利用瓜果、食物雕塑成形。形狀有鳥、獸、魚、蟲、人物、亭台等。花材多用菊花、月季、桂花、黃楊、雀梅、山茶、石榴、葛藤等。
5 西南花藝培訓學校小結
中國傳統的插花藝術是伴隨`著中國傳統的哲學而發展的,傳統哲學在得以自身發展的同時,給予插花藝術以新的指導思想,從而使插花藝術的發展充滿生機和活力。漢魏時期,佛教傳入我國,帶來了蓮花凈土思想,隨之而來的還有佛教插花藝`術,中國開始了插花的漫長里程,此時期宗教花開始盛行;隋唐時期,統治者提倡三教合一,為插花的發展准備了思想准備,寺廟、宮廷競相以插花`為樂,同時又由於隋唐國力昌盛、統一,在藝術上`注重壯勢之美,因而大型的院體花流行於此,佛教和道教的插花也融入了這種時代精神在其中,花材的選取上也注重牡丹等花形較大的,花型也呈現`院體花的特徵;宋元時期`,理學的發展為插花藝術提供了新的指導思想,陰陽互變、天人合一等哲學理念反映到插花藝術中就是虛實結合、俯仰呼應、高低有序、疏`密有致、順應自然等插花原則的出現,加之`政局動盪,文人士流多避世,借花抒情,因而出現了理念花和心象花;明清時期,插花藝術得以更加的發展,許多插花理論的專業書籍出`現,心學的發展為`插花藝術的進一步深入提`供平台,新的宇宙觀又促進了插花原則的發展,同時在時局的影響下,插花的花型多為新理念花、文人花、寫景花和象形`花。
H. 論文:花藝
范圍太廣了,縮小寫
I. 幫忙寫一篇有關園藝專業的畢業論文
黃櫨育苗技術與園林應用
摘要:本文在試驗和生產實踐的基礎上,從種子採集、處理、播種及苗期管理等方面論述了黃櫨育苗的關鍵技術,並在園林苗木生產及園林綠化應用中提供參考。
關鍵詞:黃櫨;播種育苗;苗期管理; 園林應用
黃櫨(Cotinus coggygria scop)又名黃心木,煙樹,屬漆樹科,黃櫨屬。分布廣泛,在我國西北、華北、西南、浙江、安徽等地均有分布,西亞、南歐也有。垂直分布可達1500m,常生於半陽坡及陰坡,密集生長,自成群落。
1、形態特徵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達8m,枝髓黃色;樹冠卵圓形或圓形,葉互生,近圓形或倒卵形,長3-8cm,寬2.5-6cm,側脈6-11對,先端微凹或鈍,基部圓或寬楔形,全緣。圓錐花序頂生,花小,黃綠色。核果小,腎形,徑3-4mm,熟時紅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黃櫨栽培變種有紅葉黃櫨(Var.cinerea Engl),毛黃櫨(Var.pubescens Engl),紫葉黃櫨(Cv.atropurpurea)和四季花黃櫨(Cv.semperfloreus)。
黃櫨喜光耐蔭;耐寒抗旱,耐瘠薄和鹼性土壤,但以在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地生長較好,不耐積水;根系發達,具有較強的萌櫱能力。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但對綠化物較敏感。
2.育苗技術
2.1種實採集
選擇結果早 ,品質優良的健壯母樹,於6月下旬至7月上旬果實成熟變為黃褐色時,及時採收,否則遇風容易將種子全部吹落。將種子採集後風干,去雜,過篩,精選,晾乾,存放到乾燥陰涼處備用,並防止蟲害、鼠害。
2.2種實處理
黃櫨的果皮有堅實的柵欄細胞層,阻礙水分的滲透,因此必須在播種前先進行種子處理。一般於1月上旬先將種子風選或水選除去秕種,然後加入清水,用手揉搓幾分種,洗去種皮上的粘著物,濾凈水,重換清水並加入適量的高錳酸鉀或多菌靈,浸泡3d,撈出摻2倍的細沙,混勻後貯藏於背陰處,令其自然結冰進行低溫處理。至2月中旬選背風向陽,地勢高燥處挖深約40cm,長寬約60~80cm的催芽坑,然後將種沙混合物移入坑內,上覆10cm左右的細沙,中間插草束通氣,坑的四周挖排水溝,以防積水。在催芽過程中應注意經常翻倒,並保持一定的濕度,使種子接受外界條件均勻一致,發芽勢整齊,同時防止種子腐爛。3月下旬至4月上旬種子吸水膨脹,開始萌芽,待有25-30%左右種子露白即可播種。
2.3、圃地選擇及整地
選地勢較高,土壤肥沃,水肥條件較好,排水良好的壤土為育苗地。土壤粘度較大時,可結合整地加入適量細沙或蛭石進行土壤改良,整地時間以3月上中旬為宜,整地時施足基肥,每667m2施腐熟有機肥3000㎏左右,並施30~50㎏復合肥,深翻耙細撿去雜物。
2.4播種
黃櫨育苗一般以低床為主,為了便於採光,南北向作床,苗床寬1.2m,長視地形條件而定,床面低於步道10~15cm,播種時間以3月下旬至4月上旬為宜。播前3-4天用福爾馬林或多菌靈進行土壤消毒,灌足底水。待水落干後按行距33cm,拉線開溝,將種沙混合物稀疏撒播,每667m2用種量6~7㎏。下種後覆土約1.5~2cm,輕輕鎮壓、整平後覆蓋地膜。同時在苗床四周開排水溝,以利秋季排水。注意種子發芽前不要灌水。一般播後2~3周苗木出齊。
2.5苗期管理
2.5.1灌溉與排水
苗木出土後,根據幼苗生長的不同時期對水分的需求,確定合理的灌溉量和灌溉時間。一般在苗木生長的前期灌水要足,但在幼苗出土後20天以內嚴格控制灌水,在不致產生旱害的情況下,盡量減少灌水,間隔時間視天氣狀況而定,一般10~15天澆水一次;後期應適當控制澆水,以利蹲苗,便於越冬。
在雨水較多的秋季,應注意排水,以防積水,導致根系腐爛。
2.5.2間苗、定苗
由於黃櫨幼苗主莖常向一側傾斜,故應適當密植。間苗一般分2次進行:第一次間苗,在苗木長出2-3片真葉時進行。第二次間苗在葉子相互重疊時進行,留優去劣,除去發育不良的、有病蟲害的、有機械損傷的和過密的,同時使苗間保持一定距離,株距以7-8cm為宜。另外可結合一、二次間苗進行補苗,最好在陰天或傍晚進行。
2.6 病害防治:黃櫨常見的病蟲害主要有蚜蟲、立枯病、白粉病和霉病等。
2.6.1.蚜蟲:危害葉片、嫩莖、花蕾和頂芽,造成葉片皺縮,捲曲,蟲癭以致脫落,嚴重時導致植株枯萎、死亡。防治方法:可在早春刮除老樹皮及剪除受害枝條,消滅越冬蟲卵;蚜蟲大量發生時,可噴40%氧化樂果、5~8月每15天噴一次樂果、50%馬拉硫磷乳劑或40%乙醯甲氨磷1000-1500倍液,也可噴魚藤精1000-2000倍液。
2.6.2.黃櫨白粉病:危害葉片,致使秋季紅葉不紅,變為灰黃色或白色,引起早落葉,嚴重時嫩梢也被為害,影響樹勢。防治方法:秋季結合清園徹底掃除病蟲葉,剪除病枯枝;加強水肥管理提高樹勢,增強抗病性;休眠期噴施波美5度的石硫合劑,消滅越冬菌源。生長季節噴灑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或15%的粉銹寧700倍液。每年噴1-2次。
2.6.3.黃櫨立枯病:造成根部或根頸部皮層腐爛,嚴重時造成病苗萎蔫死亡。防治方法:清潔庭園衛生,及時處理病株,噴灑50%的多菌靈50%可濕性粉劑500-1000倍液或噴1:1:120倍波爾多液,每隔10-15天噴灑1次。
另外,夏季雨水過多時,易罹霉病,可用波爾多液或石硫合劑,於發病前噴灑。俾收防治之效。
3、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黃櫨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主要屬於秋色葉樹, 秋色葉樹景觀在園林上最重要的季相性特徵景觀。黃櫨樹冠渾圓,樹姿優美,莖、葉、果都有較高的觀賞價值,特別是深秋葉片經霜變紅時,色彩鮮艷、美麗壯觀;其果形別致,成熟果實顏色鮮紅,艷麗奪目。另外,在夏初不育花的花梗伸長成紫色羽毛狀,簇生於枝梢,留存很久,遠望宛如萬縷羅紗繚繞樹間,故又有「煙樹」(smoke-tree)之稱。
黃櫨在園林造景中最適合城市大型公園、天然公園、半山坡上、山地風景區內群植成林,可以單純成林,也可與其他紅葉或黃葉樹種混交成林;在造景宜表現群體景觀。黃櫨同樣還可以應用在城市街頭綠地,單位專用綠地、居住區綠地以及庭園中,宜孤植或叢植於草坪一隅、山石之側、常綠樹樹叢前或單株混植於其他樹叢間以及常綠樹群邊緣,從而體現其個體美和色彩美。黃櫨夏季可賞紫煙,秋季能觀紅葉,這些特點,完全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情趣,可以極大的豐富園林景觀的色彩,形成令人賞心悅目的圖畫。在北方由於氣候等原因,園林樹種相對單調,色彩比較缺乏,黃櫨可謂是北方園林綠化或山區綠化的首選樹種。
參考文獻:
1、徐明慧主編.園林植物病蟲害防治,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189~190.
2、陳植著.觀賞樹木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84. 492.
3、陳耀華、秦魁傑編著.園林苗圃與花卉.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2. 229~230.
4、孫可群、張應麟等編著.花卉及觀賞樹木栽培手冊.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8. 298~299.
5、南京林業學校主編.園林樹木學.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5. 397~398.
6、王久慶、陳立友.紅葉黃櫨育苗技術.林業實用技術.2002 (11) :38.
7、侯修勝.美國紅櫨的栽培及開發價值.林業實用技術,2002 (7) :14~15.
8、韋興篤、李承秀、李國華等.美國紅櫨速生苗培育技術.林業實用技術, 2003 (1): 28~29.
9、藏德奎.彩葉樹種選擇與造景.中國林業出版社.2003.33
J. 花藝師論文怎麼寫
你先了解花藝師,是怎樣過來的,就寫寫從她開始學花藝的時候開始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