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卉花語 » 雷東花卉

雷東花卉

發布時間: 2021-02-25 21:33:02

Ⅰ 有一個俄國的畫家叫雷東,求他的簡介

雷東於1840年4月20日生於法國南部的波爾多,因為體質孱弱,出生兩天後便交給波爾多郊外的保姆撫養。少年時代性格孤癖,喜歡獨自其想。1870年普法戰爭中,雷東從軍作戰,但不久即病例,病中受科羅的影響,開始作風景畫

中文名:雷東
出生地:法國南部的波爾多
出生日期:1840年4月20日
職業:畫家
分享
奧蒂諾·雷東

象徵主義大師奧蒂諾·雷東(Odilon Redon,1840--1916)



他與摩勞同為法國19世紀末象徵主義畫派的主要畫家。

雷東於1840年4月20日生於法國南部的波爾多,因為體質孱弱,出生兩天後便交給波爾多郊外的保姆撫養。少年時代性格孤癖,喜歡獨自其想。1870年普法戰爭中,雷東從軍作戰,但不久即病例,病中受科羅的影響,開始作風景畫,並向版畫家布雷斯丹和折衷主義畫家熱羅姆學習繪畫。直到1879年他39歲的時候,才開始決心從事繪畫;他的美學思想,主要來自象徵主義文學家和詩人馬拉美等人的作品。他認為繪畫主要是想像的結果,而不是靠視覺印象的再現。因此,他反對印象主義的色光追求,而致力於表現現實世界中根本不存在的鬼怪幽靈和幻覺形象。雷東的創作生活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879年至1889年,主要從事石版畫創作。主要作品有《在夢中》 (1879)、 《埃雷東:本》 (1882)、 《起源》(1883)、《戈雅頌》 (1885)、 《夜》 (1886)、 《聖安東尼的誘惑》、 (1888)等石版畫組畫。在這些作品中,雷東以豐富的想像力,創造了許多離奇的、夢幻的形象,例如在卵中孵化出來的詩人,夜空中同月亮在一起的眼睛、吞噬生靈的怪蛇、展開雙翼的馬。…·等等。評論家把這些作品稱為是超現實主義和達達主義的先驅。因為這一時期的作品均為黑色石版畫,所以被稱為"黑色時期"。

雷東創作的第二階段是從1890年開始直至去世。大約在創作版畫組畫《聖安東尼的誘惑》第二集時,他開始畫油畫和粉筆畫作品,內容多為盛開的花朵和簡煉的佛陀頭像,那純令鮮艷的色彩同他的版畫相比判若兩個世界。尤其是粉筆畫,是雷東藝術的一大特色。

粉筆畫(英語Pastel)是從古代文藝復興大師們使用紅堊筆、白堊筆作畫的方法發展而來的。在18世紀開始有多種色彩的粉質畫筆,19世紀後期這種材料已普遍流行,印象派畫家雷東、勞特累克等人均擅長此法。它是在各種色澤的、表面肌理有絨質效果的特製畫紙上

用粉質的多種色彩的粉筆作畫,由於質地效果很美麗,使畫面產生天鵝絨一般柔和的效果。同時,它不必再攜帶畫筆,調色板和水(或油)壺,使用起來十分方便,因此特別適合於現場寫生和速寫,很受19世紀末畫家的歡迎。

雷東的許多重要作品均以粉筆畫完成。例如《向達·芬奇致敬》、 《顯靈》 (1905)、 《潘多拉》 (1910)等。

後期雷東的藝術中,十分喜歡描繪花卉題材。這反映了他把自己的心靈深深地陶醉與沉浸在自然和寧靜之中。這一幅《瓶花》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此畫作於雷東逝世前兩年,白色的花瓶上,插著一束品種雜杏、色彩鮮明的野花,畫家排除了光照的作用,把鮮艷的各色花朵,以強烈的固有色展現在人們面前,這在講求光線和補色作用的寫生畫來說,是非常新穎的創造。

雷東之所以畫花,是他從花看到人,他說"花朵和人的面孔一樣,=朵就是一個謎","它是靈魂的反射。"從這幅畫中可以看到雷東的這種追求。各色各樣的花朵,在畫面上被處理得如此和諧、協調,似乎組成一曲交響樂的各個聲部、各種樂器發出的諧和柔美的曲調一樣,因此,也有人把雷東稱做"神秘的色彩作曲家"

Ⅱ 西方繪畫所有流派的特點和代表人物

從16世紀開始整理----------------------------------

西方美術史
近代美術(公元世紀~公元19世紀)
U2 巴洛克與洛可可美術
1. 巴洛克美術(baroque)17th盛行 葡萄牙語「不合常規的 特別是那些外形有疵點的珍珠」 隱含有貶抑之色彩
義大利|
拉卡瓦喬《聖母之死》《基督的埋葬》《聖彼德的受難》《召喚聖馬太》
貝爾尼尼《聖德麗莎的幻覺》《聖彼得大教堂廣場》
荷蘭|
哈爾斯《吉普賽女郎》
倫勃朗《夜巡圖》《杜普老師的解剖課》
維米爾《讀信的少女》
弗蘭德斯|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西班牙|
委拉斯開茲(velasquvz)《教皇英洛森十世》《紡織女》
格列柯《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
牟利羅《吃甜瓜與吃葡萄的孩子》
2. 洛可可美術 法語「貝殼形」 法國大革命前置園林中用以裝飾店堂的嶙峋的假山石。原為對洛可可藝術纖細溫柔的嘲笑和鄙視,所以時而稱之為洛可可時而稱之為「蓬芭杜式」
法國|
華多(wedau)《愛情島朝聖》
布歇《浴後的黛安娜》
弗拉戈納爾《鞦韆》
夏爾丹《餐桌上的廚具》《蘇比士別墅》
英國|
庚斯博羅《藍衣少年》
巴洛克在藝術的語言上,多採用具有強烈運動感的波狀曲線,波徑的幅度達,色彩厚重熱烈。力求使建築、繪畫、雕刻、融為一體,造成一種具有幻覺和神秘感的天地。洛可可在藝術語言上,多採用委婉的波狀曲線,波經的幅度比巴洛克笑,室內裝飾多以貝克、藤蔓、卷葉和花卉為主題。喜用青、黃和嬌嫩的色調,造成一種現實人間的生活享受。
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歷史時期上流社會審美趣味的反映,但藝術手法和技巧卻非上層社會所專有,同樣可用來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義大利的卡拉瓦喬、荷蘭的弗朗斯哈爾斯、法國的夏爾丹、西班牙的牟利羅都是比較明顯的例子。不過總的來說,巴洛克仍然是維護教權和王權,反宗教改革和炫耀皇家貴族威嚴的藝術,洛可可仍然是皇家貴族享樂的案情說愛的藝術。
U3 學院派、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美術
1. 學院派的基本特徵:重規范 重典雅 重傳統 重技巧
2. 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
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重古代 重理性 重道德 重格律 重宮廷
法國|
普桑《阿卡迪亞的牧人》
大衛(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賀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爾(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泉》
U4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
1. 浪漫主義(romanticism)美術:作為一種美學思想,浪漫主義強調主觀、個性、感情和非理性。作為藝術發展歷史的概念,它是對古典主義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說教,是對嚴謹、規范、自覺的否定和破壞。
基本特徵:重中古 重自然 重感情 重形式 重對比
法國|
籍里柯《梅杜薩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島的屠殺》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槍殺》
2. 現實主義(realism)美術特徵:重現實 重科學 重客觀 重批判
法國|
庫爾培《石工》《奧爾南的葬禮》
米勒《拾穗》《晚鍾》
杜米埃《三等車廂》
俄羅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迴展覽協會」-打破了當時美術展覽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覽的格局,不斷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稱為「巡迴展覽畫派」 主張是堅持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藝術思想,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苦難為己任,堅持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精神。
列賓《伏爾加河纖夫》
蘇里柯夫《近衛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迴畫派創始人之一)
列維坦

U5 印象主義與新印象主義美術
1. 印象主義美術(impressionism):印象主義在1860th-1870th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鋒芒直指反對古典畫派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名字的由來是源於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記者借用嘲諷,稱這次畫展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注重繪畫中對光的研究表現。摒棄了從16th以來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印象主義美術特徵:重外光 重瞬間 重視覺 重氣氛
法國|
馬內《浴》《奧林匹亞》
雷諾阿
德加《歌舞團芭蕾舞學校的舞蹈課》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蓮》
美國|
惠斯勒《藝術家母親的肖像》
2. 新印象主義美術(new impressionism):這個名稱,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過的印象主義
特徵:重科學 重和諧 重理性
修拉《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

現代美術(公元20世紀)
U1 現代美術的前奏
3. 現代美術的基本特徵:後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後背離了印象派風格的藝術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勞特累克和雷東等人的繪畫。
塞尚、梵高、高更
納比派(nabi)
波納爾、維亞爾
U2 現代美術中的現代主義美術
一戰前
1. 野獸派(Fauvism):20世紀初在法國興起的第一個現代主義畫派。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的一群在象徵派大師莫羅畫室中學習的青年,送作品參加巴黎的「秋季沙龍」展出。這些作品大多色彩曠野、筆觸飛揚、形象怪異,使觀眾們大吃一驚,頓時轟動了巴黎。當時有位評論家比喻這批作品像一群野獸正在吞食那些溫文爾雅學院派美術,從此「野獸派」之名傳播開來。這些畫家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色彩,強調色彩的對比,大膽使用純色,敢於突破形體的拘束,追求強烈情感的表達和個性的解放成為他們的共識和行動宗旨。其實他們既無明確綱領,也無嚴密組織,只是在野獸派這個名稱下的一個多派系的鬆散組織。野獸派繪畫運動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頂峰期很短,但對後來的現代派藝術,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影響極大。之後他們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現相同的面貌,野獸派也就自行解體。代表畫家有馬蒂斯、德蘭、杜飛、弗拉芒克、凡東根、魯奧、雅弗林斯基等。
馬蒂斯、弗拉芒克、德蘭、
2.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凱爾希納
3. 立體主義:畢加索《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
勃拉克
4. 未來主義(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達達主義(dadaism):
杜尚《下樓梯的裸女》《LHOOQ》
兩次大戰之間
1. 超現實主義(super realism)
達利《記憶的持續性》
恩斯特、馬格麗特、米羅
2. 抽象主義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羅皮烏斯、米斯凡德羅
二戰之後
1.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個出現於美國的重要現代主義繪畫流派和藝術思潮。繼承了從梵谷到超現實主義追求藝術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動性和表現潛意識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強調作者行動的自由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經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為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現主義思潮適應了二戰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要求。
戈爾基、波洛克、德庫寧、紐曼、路易斯
2. 極少主義(minimalism):發端於抽象主義,又反叛於抽象表現主義
3. 波普藝術(pop art):波普一詞(pop)含通俗、大眾、流行之意,這是由英國藝術評論家阿勞威提出的,他在給利用大眾影像為內容的美術命名時所作的一個統稱,後來被評論界所接受而廣泛採用。
勞申柏、沃霍爾
4. 照相寫實主義:6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厭倦,於是一部分從事波普藝術的畫家轉向殘酷似而逼真的對現實的復制,這顯然是朝保守迴流。
克洛斯、漢森、
5. 歐普藝術(op art):歐普藝術為光效藝術之簡稱,是60年代同波普藝術一同發展起來的,但較晚才獲得社會的注意。它植根於抽象主義藝術,是由抽象主義發展起來的新圖式。一般通過靜態色彩圖案,使觀眾產生錯覺、旋動、發光等視覺效果。是抽象美術在幻覺上的新發展。
瓦薩萊利
6. 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科蘇恩
8. 大地藝術:克里斯托

Ⅲ 馬戲和繪畫的傳承人情況

馬戲團起源於古羅馬的角鬥士斗獸場,非常血腥殘酷。當時有「只有麵包和馬戲」才能使羅馬人快樂的說法。在英文里,馬戲團叫做「Circus」,源自拉丁文「圓圈」的意思,指圓形露天競技場。現代的馬戲團也在圓形場地中演出,因此演變成「馬戲團」的意思。
。馬戲的主要內容是動物表演,之所以被稱為「馬戲」,是因為最早的表演的主角是馬,以後才陸續出現其它的動物演員。

從16世紀開始整理----------------------------------

西方美術史
近代美術(公元15世紀~公元19世紀)
U2 巴洛克與洛可可美術
1. 巴洛克美術(baroque)17th盛行 葡萄牙語「不合常規的 特別是那些外形有疵點的珍珠」 隱含有貶抑之色彩
義大利|
拉卡瓦喬《聖母之死》《基督的埋葬》《聖彼德的受難》《召喚聖馬太》
貝爾尼尼《聖德麗莎的幻覺》《聖彼得大教堂廣場》
荷蘭|
哈爾斯《吉普賽女郎》
倫勃朗《夜巡圖》《杜普老師的解剖課》
維米爾《讀信的少女》
弗蘭德斯|
凡代克《查理一世像》
西班牙|
委拉斯開茲(velasquvz)《教皇英洛森十世》《紡織女》
格列柯《奧爾加斯伯爵的葬禮》
牟利羅《吃甜瓜與吃葡萄的孩子》
2. 洛可可美術 法語「貝殼形」 法國大革命前置園林中用以裝飾店堂的嶙峋的假山石。原為對洛可可藝術纖細溫柔的嘲笑和鄙視,所以時而稱之為洛可可時而稱之為「蓬芭杜式」
法國|
華多(wedau)《愛情島朝聖》
布歇《浴後的黛安娜》
弗拉戈納爾《鞦韆》
夏爾丹《餐桌上的廚具》《蘇比士別墅》
英國|
庚斯博羅《藍衣少年》
巴洛克在藝術的語言上,多採用具有強烈運動感的波狀曲線,波徑的幅度達,色彩厚重熱烈。力求使建築、繪畫、雕刻、融為一體,造成一種具有幻覺和神秘感的天地。洛可可在藝術語言上,多採用委婉的波狀曲線,波經的幅度比巴洛克笑,室內裝飾多以貝克、藤蔓、卷葉和花卉為主題。喜用青、黃和嬌嫩的色調,造成一種現實人間的生活享受。
巴洛克和洛可可都是不同歷史時期上流社會審美趣味的反映,但藝術手法和技巧卻非上層社會所專有,同樣可用來反映普通人民的生活,義大利的卡拉瓦喬、荷蘭的弗朗斯哈爾斯、法國的夏爾丹、西班牙的牟利羅都是比較明顯的例子。不過總的來說,巴洛克仍然是維護教權和王權,反宗教改革和炫耀皇家貴族威嚴的藝術,洛可可仍然是皇家貴族享樂的案情說愛的藝術。
U3 學院派、古典主義、新古典主義美術
1. 學院派的基本特徵:重規范 重典雅 重傳統 重技巧
2. 古典主義與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
新古典主義美術特徵:重古代 重理性 重道德 重格律 重宮廷
法國|
普桑《阿卡迪亞的牧人》
大衛(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賀拉斯兄弟的宣誓》
安格爾(新古典主義兩位大師)《泉》
U4 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
1. 浪漫主義(romanticism)美術:作為一種美學思想,浪漫主義強調主觀、個性、感情和非理性。作為藝術發展歷史的概念,它是對古典主義所持的常理和冷漠的說教,是對嚴謹、規范、自覺的否定和破壞。
基本特徵:重中古 重自然 重感情 重形式 重對比
法國|
籍里柯《梅杜薩之筏》
德拉克洛瓦《希阿島的屠殺》
西班牙|
戈雅《1808年5月3日午夜的槍殺》
2. 現實主義(realism)美術特徵:重現實 重科學 重客觀 重批判
法國|
庫爾培《石工》《奧爾南的葬禮》
米勒《拾穗》《晚鍾》
杜米埃《三等車廂》
俄羅斯|
克拉姆斯柯依 「巡迴展覽協會」-打破了當時美術展覽只在彼得堡和莫斯科展覽的格局,不斷到外省展出,因而被稱為「巡迴展覽畫派」 主張是堅持車爾尼雪夫斯基「美,就是生活」的藝術思想,反對俄羅斯藝術上的西歐化,強調民族特點。以反映本國人民的生活與苦難為己任,堅持民主主義的現實主義精神。
列賓《伏爾加河纖夫》
蘇里柯夫《近衛兵行刑的早晨》
希施金(巡迴畫派創始人之一)
列維坦

U5 印象主義與新印象主義美術
1. 印象主義美術(impressionism):印象主義在1860th-1870th以創新的姿態登上法國畫壇,鋒芒直指反對古典畫派和浪漫主義。印象主義名字的由來是源於1874年莫奈的展品《印象日出》被一位保守的記者借用嘲諷,稱這次畫展是「印象主義畫家的展覽會」。注重繪畫中對光的研究表現。摒棄了從16th以來的褐色調子,並根據畫家自己的觀察和感受,表現微妙的色彩變化。
印象主義美術特徵:重外光 重瞬間 重視覺 重氣氛
法國|
馬內《浴》《奧林匹亞》
雷諾阿
德加《歌舞團芭蕾舞學校的舞蹈課》
莫奈《印象日出》《池塘睡蓮》
美國|
惠斯勒《藝術家母親的肖像》
2. 新印象主義美術(new impressionism):這個名稱,表示是最近的而且是改造和革新過的印象主義
特徵:重科學 重和諧 重理性
修拉《大傑特島的星期天下午》

現代美術(公元20世紀)
U1 現代美術的前奏
3. 現代美術的基本特徵:後印象派(post impressionism)即是印象派之後背離了印象派風格的藝術流派,一般指塞尚、高更、梵高、勞特累克和雷東等人的繪畫。
塞尚、梵高、高更
納比派(nabi)
波納爾、維亞爾
U2 現代美術中的現代主義美術
一戰前
1. 野獸派(Fauvism):20世紀初在法國興起的第一個現代主義畫派。1905年,以馬蒂斯為首的一群在象徵派大師莫羅畫室中學習的青年,送作品參加巴黎的「秋季沙龍」展出。這些作品大多色彩曠野、筆觸飛揚、形象怪異,使觀眾們大吃一驚,頓時轟動了巴黎。當時有位評論家比喻這批作品像一群野獸正在吞食那些溫文爾雅學院派美術,從此「野獸派」之名傳播開來。這些畫家認為繪畫最重要的是色彩,強調色彩的對比,大膽使用純色,敢於突破形體的拘束,追求強烈情感的表達和個性的解放成為他們的共識和行動宗旨。其實他們既無明確綱領,也無嚴密組織,只是在野獸派這個名稱下的一個多派系的鬆散組織。野獸派繪畫運動在1905年至1906年形成高潮,頂峰期很短,但對後來的現代派藝術,尤其是德國的表現主義影響極大。之後他們各自的作品不再出現相同的面貌,野獸派也就自行解體。代表畫家有馬蒂斯、德蘭、杜飛、弗拉芒克、凡東根、魯奧、雅弗林斯基等。
馬蒂斯、弗拉芒克、德蘭、
2.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蒙克、克里姆特、凱爾希納
3. 立體主義:畢加索《亞威農少女》《格爾尼卡》
勃拉克
4. 未來主義(futurism):巴拉、波丘尼
5. 達達主義(dadaism):
杜尚《下樓梯的裸女》《LHOOQ》
兩次大戰之間
1. 超現實主義(super realism)
達利《記憶的持續性》
恩斯特、馬格麗特、米羅
2. 抽象主義
康定斯基、蒙德里安、克利
4.包豪斯:格羅皮烏斯、米斯凡德羅
二戰之後
1. 抽象表現主義(abstract expressionism):50年代第一個出現於美國的重要現代主義繪畫流派和藝術思潮。繼承了從梵谷到超現實主義追求藝術的抽象化,直接性,自動性和表現潛意識的自我等方面的探索成果。它強調作者行動的自由性和無目的性,把創作行為本身提高到重要位置。其中已經孕育著以創作者的行為作為藝術傳播媒介的因素。抽象表現主義思潮適應了二戰後美國人的心理狀態和審美要求。
戈爾基、波洛克、德庫寧、紐曼、路易斯
2. 極少主義(minimalism):發端於抽象主義,又反叛於抽象表現主義
3. 波普藝術(pop art):波普一詞(pop)含通俗、大眾、流行之意,這是由英國藝術評論家阿勞威提出的,他在給利用大眾影像為內容的美術命名時所作的一個統稱,後來被評論界所接受而廣泛採用。
勞申柏、沃霍爾
4. 照相寫實主義:60年代末在美國興起,大量抽象作品使人感到厭倦,於是一部分從事波普藝術的畫家轉向殘酷似而逼真的對現實的復制,這顯然是朝保守迴流。
克洛斯、漢森、
5. 歐普藝術(op art):歐普藝術為光效藝術之簡稱,是60年代同波普藝術一同發展起來的,但較晚才獲得社會的注意。它植根於抽象主義藝術,是由抽象主義發展起來的新圖式。一般通過靜態色彩圖案,使觀眾產生錯覺、旋動、發光等視覺效果。是抽象美術在幻覺上的新發展。
瓦薩萊利
6. 概念藝術(Conceptual art):科蘇恩
8. 大地藝術:克里斯托

Ⅳ A REBOURS怎麼樣

讀此書直如置身主人公德澤森特的神經官能症世界,在詞語的叢林里幻視、幻聽、味覺錯覺,感官印象的微小顆粒流星雨紛紛揚揚,遊走於五臟六腑、七經八脈,色彩、聲音、氣味、邏輯、直覺、神秘都流通了起來,真真一席「浮動的盛宴」(a floating feast)。 能把每種酒的味道對應一種樂器的音色,用甜酒的組合在舌尖上作曲、彈奏;對香味語法分析的精確掌握使他可以籍噴灑、混合不同的香水,體驗田園、工廠、海灘等風景,就像作詩一樣;古老的單旋律聖歌、中世紀修道院音樂、舒伯特的浪漫曲,旋律在他的骨頭里跳動;莫羅畫筆下的魅惑女神莎樂美、鮮血淋淋的盧伊肯(荷蘭)版畫、奧迪隆61雷東那些病態和瘋狂的超現實想像;從維吉爾到中世紀的拉丁文珍版古籍,自己定製印刷的現代法語書籍,波德萊爾深入靈魂的咒語、愛倫61坡的邪惡恐怖鬼魅以及福樓拜、馬拉美,封面有羊皮的、牛皮的、驢皮的、豬皮的、絲綢的、燙金的、嵌圖的,紙張有連史紙、日本紙、直紋紙、棱紋紙、毛皮紙、蠟燭紙,字體有安色爾、哥特式、佩林體…… 他喜歡而買來的花卉形態奇特詭異:表皮上散布疹塊、傷疤,如遭梅毒,巢鳳梨的葉片中心張開如同弄傷的肛門;「熱情」出資招待一個貧窮少年去妓院「享受」,卻是為了「試驗」創造一個惡棍和殺人犯;隱居的孤獨驅使他冒雨趕向火車站,然而,只不過是坐在離家門口不遠的巴黎一家小餐館的椅子上,就完成了他想像中的倫敦旅行,立即原路返回;懷著性別對換的渴望與雜技女演員上床而失望,讓腹語女演員在床上繼續她的職業令其惱怒而被攆走,與一大街上擦肩而過的年輕美男子相互依戀……;對自古及今的文學和語言的成敗得失、發展演化進行貫通式病理學分析,對名玩器物進行耽溺的博物學分析,對社會、宗教、文化進行冷嘲熱諷的精神分析,感受微妙及於毫芒,堪稱一部文學、繪畫、音樂各藝術形式與感官、精神、思想互動的「化學反應史」。 其中的荒唐孟浪、墮落沉淪,非出於道德,因為他是一個頹廢者,一個「文藝復興人」的顛倒鏡像,在日益世俗化的現代工商業世界,不合時宜,無處可逃(小說最後,德澤森特面臨一個生死抉擇:或者隱居,病不治而喪命,或者回到他從中逃離、無比憎惡的社交圈)。 在這里,每一單獨藝術所無法完全達成的對人的感官、心靈的全面開發、滲透,文學做到了,於斯曼把繪畫、文學、音樂、名物各領域的精華燴於一處、一人,讓人的心魂於其中燃燒、冰鎮、奔突、沖撞,體驗極限,極美也極險(對道德、宗教的挑戰和動搖),讀者跟著一起接受無上洗禮與試煉,這或許顯示了於斯曼的文學雄心(「用一部書竭盡一個題材」----左拉),這么說,這部書包含一種昂揚和豪壯了?然而,絢爛之極不是平淡,而是無法再接受平庸、平淡的絕望與頹廢,這才是唯美主義的心電地圖。 曾經有一個青年道連61格雷,他拿起了這本書,據說從此以後他再也沒有變老,然而,也有人說他受了魔鬼的誘惑,他閣樓密室里的畫像上記錄了激情、罪惡和衰老對他的一次次造訪……

Ⅳ 奧迪隆·雷東的代表作品

雷東 (1840-1916年)奧迪隆·雷東出生於法國南部的波爾多,幼年體弱,少年時代性格孤癖,喜歡獨自冥想。普法戰爭時,30歲的雷東從軍作戰,因病退伍後,受到柯羅影響開始作風景畫,並向版畫家布里斯丁和畫家熱羅姆學習。
雷東從創作木炭素描的經驗中,發現了表現神秘和幻想最有力的語言——黑色。黑色是夜的代表,也是神秘的象徵,他的版畫與素描是由飄浮的眼珠、半人的植物與昆蟲等混合而成的超現實世界。人們稱他為超現實主義的先驅。
90年代之後雷東開始畫油畫和色粉筆畫,從這時起他的藝術特點已從原來的恐怖與幽暗,變成了歡樂與明朗。這些作品多由美麗的花卉和少女組成,其色彩燦爛中有節制,華麗而不俗艷。波納爾曾說過:「這類作品表現了兩種幾乎相對的特色:一為非常純粹的可見實體,另一為神秘的情感。」他在非現實的畫中尋求「人之美和思想之威」。
雷東既反對寫實派,也反對印象派,認為寫實派缺少想像力,而印象派完全是感性的。他自己要探索一種具有思想魅力的人性美,他創造了自己的藝術語言而成為象徵派最傑出的畫家。
《獨眼巨人》畫中所呈現的從大地上生出的獨眼怪物,形象雖然怪異,但卻給人以溫和、可親,毫無恐怖之感。有人說雷東畫中的怪物一旦出現在世界上,似乎是可以與人共處的,這表明雷東所創造的怪物是合人間情理的想像物。
雷東有著天生的音樂感受力,又受象徵派詩人影響,還對生物學有研究,多方面的修養使他的作品自有一種詩意和典雅的氣息。雷東的藝術創造對現代藝術產生很大影響,他被視為超現實主義之祖師。
《維奧蕾特·海曼像》
雷東喜歡將人物肖像置於有鮮花的背景上,而這些鮮花又近乎是抽象的色塊組合,那裡雜和著非現實的想像,這使畫面蒙上一層美妙的神秘面紗。
雷東始終堅持他的藝術想像是紮根於觀察自然之中的。按照他的說法:「我的全部獨特之處,就在於使那些被似乎是真的法則認為不真的人們人道地生活,盡可能地使可視的邏輯為了可視服務。」於是他成功地運用神秘的線條和色彩、巧妙的對比,和諧的組成一種純造型語言,表現出作為其現實一部分的優美和幻想的世界。他唯一追求的是通過華麗強勁的顏色或最溫和的黑白對比來進行自我表現。
《長頸瓶中的鮮花》
在雷東的畫中,十分喜歡描繪花卉題材。雷東之所以愛畫花,這是因為他從花中看到人,他曾說過:「花朵和人的面孔一樣,一朵花就是一個謎」,「它是靈魂的反射」。
這幅瓶花是畫家去世前4年所作,長頸瓶中一束從野外採摘來的多種鮮艷小花,發出了艷麗耀眼的光彩,顯示出熱情、溫和、純潔和高貴的美,這是純真人格的化身,是一首熱情洋溢的抒情曲。
他獻給詩人艾倫·波的組畫(1882)可以說是視覺造型的詩篇,展現了詩人痛苦的內心世界,這也是一個沒有光照、沒有時間的黑夜王國。由於雷東差不多完全以單色作素描和版畫,所以他後來的色彩畫能達到非常簡練的程度,甚至幾乎沒有真實的背景。

熱點內容
少年木綠植 發布:2025-05-15 11:07:01 瀏覽:540
洛陽牡丹五大洲 發布:2025-05-15 11:06:10 瀏覽:229
中葯三蘭花 發布:2025-05-15 10:50:40 瀏覽:912
2015花千骨全集愛奇藝 發布:2025-05-15 10:48:05 瀏覽:454
高州市荷花鎮殺人案 發布:2025-05-15 10:40:03 瀏覽:182
新蘭櫻花的幸福婚後文 發布:2025-05-15 10:36:15 瀏覽:59
檜柏綠植搭配 發布:2025-05-15 10:30:11 瀏覽:476
蘭花花皺 發布:2025-05-15 10:30:10 瀏覽:602
淄博聯通路台北花藝 發布:2025-05-15 10:19:28 瀏覽:888
蘋草花語 發布:2025-05-15 10:04:47 瀏覽: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