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插花
不要去花店學,因為花店老闆也是培訓學校學的。嘿嘿!餘姚太平洋國際大廈樓上有家叫邦元教育的培訓學校感覺不錯。那裡有教學插花的希望可以幫到你。
Ⅱ 現在種什麼草好
在室內養花養草,可以「營造」良好的小氣候。用鋼筋水泥預制板蓋成的現代化大樓內空氣濕度大大低於正常標准,與沙漠相差無幾。而一種叫莎草的植物能將「沙漠」變「綠洲」。莎草喜水,因此應把盆栽莎草置於深水槽中。許多適於室內種植的花草具有殺菌功能。如果房間里擺放一些盆栽柑桔、迷迭香、香桃木、吊蘭等,空氣中的細菌和微生物就會大大減少。 人在窒悶的房間里會感覺憋悶,原因不是室內氧氣不足,而是負氧離子奇缺。當室內有電視機或電腦開動的時候,負氧離子會迅速減少。有許多可以室內種植的花草能產生負氧離子——這些花草就是柏木、側柏和柳杉。 如果室內面積太小,不妨換換種類,種植一些低矮的植物,如仙人掌之類。目前,西方盛行在陽台上養植雲杉和其他低矮的針葉樹,它們能讓室內充滿使人神清氣爽的樹香。 在居室內擺放一些抗污染的花草,也能起到空氣凈化器的作用。如:常青藤能「吃」苯,吊蘭能「吞食」室內的一氧化碳、甲醛,天南星的苞葉能吸收苯、三氯乙烯。如果10平方米的居室中有一種抗污染的植物,就會大大有利於空氣凈化。 ■ 文殊蘭 文殊蘭植株潔凈美觀,葉叢青翠,夏季開化,花朵潔白,芳香馥郁。株型碩大,盆栽適用於門庭入口處和會議廳室內布置。在南方,可露地栽培,點綴院落和塑造景觀。在溫暖地區可供庭園種植觀賞;冷涼地區作溫室盆栽花卉。性喜溫暖、濕潤和充足的陽光。北方可夏季露天栽培,冬季移入室內。 原產地:亞洲熱帶,我國廣東、雲南等地的海灘或河旁沙土地有野生分布。 葉多數,條狀,簇生莖端,高可達1米;傘形花序,有花10朵至24朵;花白色,有香氣。喜疏鬆、肥沃的土壤。 它的生長期比較長,播種以春季為好,種子大,用淺盆點播。播後2周發芽,播種幼苗需養護3至4年才能開花。分株繁殖,3至4月結合換盆進行。 ■ 變葉木 變葉木葉形千變萬化,葉色五彩繽紛,是觀葉植物中葉色、葉形和葉斑變化最豐富的。作盆栽觀賞外,在南方適合於庭院布置,其葉還是極好的花環、花籃和插花的裝飾材料。 變葉木又名灑金榕,原產印度尼西亞及太平洋島嶼。喜高溫多濕和強光,不耐霜雪,冬季溫度不低於15℃,喜沾重、肥沃而具保水性的土壤。 常用扦插繁殖。可於6-8月,剪頂端嫩梢,長10厘米,晾乾後再插入沙床,插後3周生根。夏季除澆水外,需經常噴水,保持葉面清潔。 ■ 散尾葵 散尾葵株形優美,較耐陰,是著名的高檔盆栽觀葉植物。可中小盆栽植,也可大叢種植在巨大的木桶中。適合在客廳、書房及卧室擺放。喜半陰、潮濕和溫暖的環境。在北方溫室栽培時,春夏秋三季應遮去一半陽光;冬季溫室內可不遮光。 原產地:馬達加斯加,現世界各地廣泛栽培,是大量生產的盆栽棕櫚科植物之一。 棕櫚科叢生常綠灌木,在熱帶地區可高達8米。莖干光滑、無毛刺。葉平滑細長,羽狀小葉及葉柄稍彎曲,亮綠色;細長的葉柄和莖干金黃色。 用腐殖土或泥炭土加1/3的河砂盆栽。生長時期每1至2周施肥一次不是每一種花朵都適合放在房間了觀賞的,為了大家的健康,下面十一種花不適合放在卧室 1、蘭花:它的香氣會引起失眠。 2、紫荊花:它的花粉會誘發哮喘症或使咳嗽症狀加重。 3、含羞草:它的體內含草鹼能使毛發脫落。 4、月季花:它的濃郁香味,會使一些人產生胸悶不適,憋氣與呼吸困難。 5、百合花:它的香味也會使人的中樞神經過度興奮而引起失眠。 6、夜來香:它的香氣會使高血壓和心臟病患者感到頭暈目眩郁悶不適。 7、夾竹桃:它的分泌液會使人中毒,引起昏昏欲睡,智力下降。 8、松柏:松柏類花木的芳香氣味對人體的腸胃有刺激作用。 9、洋綉球花:它所散發的微粒,會使人皮膚過敏而引發瘙癢症。 10、鬱金香:它的花朵含有一種毒鹼,接觸過久,會加快毛發脫落。 11、黃花杜鵑:它的花朵含有一種毒素,一旦誤食,輕者會引起中毒,重者會引起休克 。
Ⅲ 陳紅資料
陳紅,1968年生於江西省上饒市的信江之濱,曾就讀於上饒一中,父母是高級知識分子,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她從小就顯示出了藝術天才,從小學開始她就是學校的文藝骨幹,高中時擔任了校學生會的文藝部長。1986年陳紅考入了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分配到北京青年藝術劇院。 陳紅第一次走上銀幕是17歲,在影片《這里有泉水》中扮演角色。畢業後在電影《紅樓夢四部》、《紅樓夢五部》、《紅樓夢六部》中扮演紫鵑,在《都市刑警》中扮演顧影,《傣女之戀》中飾艾擺。 飾演的貂蟬(20張) 近幾年,陳紅涉足眾多電影同時也拍攝了大量電視劇,她在電影《你好,太平洋》、《在那遙遠的地方》、《霧宅》中扮演主要角色。陳紅天生麗質,她的扮相非常漂亮,古裝的陳紅常常透出幾分「洋氣」,而時裝的陳紅又含有幾許古典。她既能扮演潑辣能乾的姑娘《香香鬧油坊》中的香香,又能扮演柔弱的讓人憐惜的女性,如《征服者》。 陳紅是與港台合作頗多的一位大陸演員,她在瓊瑤的片子中演繹著恩恩怨怨如《梅花三弄》。陳紅 寫真(20張) 台灣製作人楊佩佩1995年大戲《今生今世》邀陳紅出演富家小姐秦安琪,1996《新龍門客棧》邀陳紅出演俠女邱莫言。 陳紅演戲有自己的方法,她喜歡按自己的方式、自己的心願去做事情,並且努力發揮自己的長處不斷發展。
影視作品
電視劇 1986年《聊齋》之《娥眉一笑》飾演 連城 合作演員:阮志強 1987年《幾度夕陽紅》(大陸版)飾演 楊曉彤 合作演員:張偉欣、王詩槐、王偉平 1990年《傣女之戀》 1994年《梅花三弄之水雲間》 飾演 汪子璇 合作演員:馬景濤 陳德容 1991年央視《三國演義》 飾演 貂蟬
1994年《煙鎖重樓》 飾演 柳吟翠 合作演員:鍾鎮濤 1996年《新龍門客棧》 飾演 邱莫言 合作演員:郭晉安 關禮傑 李立群 田少軍 夏文汐 馬景濤 1996年《今生今世》(港譯:孤星情仇)飾演 秦安琪 合作演員:馬景濤 周海媚 陳俊生 孫 興 岳躍利 張 世 潘儀君 屈中恆 王 艷 馬之秦 1997年《紐約風暴》飾牟希雅 ,合作演員:呂良偉、胡兵 1997年《原野》飾金子 合作演員:呂良偉 1998年《神鵰俠侶》 飾 李莫愁 合作演員:任賢齊 吳倩蓮 夏文汐 1998年《春光燦爛豬八戒》飾 嫦娥 合作演員:陶虹 翁虹 徐崢 1999年《大明宮詞》 飾 太平公主 合作演員:歸亞蕾、趙文瑄、周迅 2000年《完全婚姻手冊》飾 張鸝 合作演員:劉斌 孫思瀚 2001年 《風塵舞蝶》 飾 蝶舞 合作演員:林志穎 2001年《蝶舞天涯》(原名《呂布與貂蟬》) 飾 貂蟬 合作演員:黃磊 電影 1988年《紅樓夢四部》 飾演 紫鵑 1989年《你好,太平洋》 1993年《霧宅》,合作演員:朱時茂、宋春麗、牛星麗 1993年《在那遙遠的地方》 陳紅 劇照(20張),合作演員:張洪量 1994年《香香鬧油坊》 飾演 香香 1994年《征服者》 1995年《台灣女兒》 2003年《和你在一起》合作演員:王志文 陳凱歌 2005年《無極》 飾演 滿神 合作演員:劉燁 謝霆鋒 張柏芝、張東健 2008年《梅蘭芳》 飾演 福芝芳 合作演員:黎明 章子怡、孫紅雷 2009年《建國大業》飾演:記者 2010年《趙氏孤兒》總製片人
人物特寫
陳紅 出席活動(20張)她是中國影視界最具「美」名的女演員———瓊瑤劇中演繹恩恩怨怨,古裝劇中扮相楚楚動人。《三國演義》中的貂蟬、《大明宮詞》中的太平公主,都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從《溫柔地殺我》到《和你在一起》,陳紅由默默無聞的好妻子成功地變身為干練的製片人,而《無極》又給陳紅的事業開創了一片盡展 《大明宮詞》太平公主
才華的舞台。《無極》一直以明星的高知名度和低曝光率讓媒體「喜憂參半」。除了導演陳凱歌的巨大號召力外,幾個男女主角的選用也彰顯著陳凱歌的「野心」:韓國的張東健、日本的真田廣之、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劉燁、張柏芝、謝霆鋒和陳紅自己。這種全明星陣容不是陳凱歌以往的風格,卻是近年來國內外大片的風格。 陳紅說:所謂的『無極』其實就是每個人的心魔」,這也是陳凱歌夫婦二人給「無極」最切合的解釋。「其實人最大的敵人就是自己的心魔。『無極』兩個字本身是有時間和空間的概念在裡面的,導演想拍一部打破時間和空間、打破疆界的一部電影,相信看過之後,個性張揚的人物、新鮮的世界都會讓你為之感動。在大明宮詞中的劇照(20張)」三年的拍攝時間,陳紅發現不能用一個普通的拍電影的態度和方法來對待《無極》,就像張柏芝所說:「我希望拍完《無極》以後少拍戲,讓觀眾們更多地停留在《無極》當中。」陳紅也是一樣,她和陳凱歌把《無極》當成自己的電影之子,「三年裡,我不由自主地就容不下任何跟《無極》無關的事,與凱歌一樣,連做夢百分之八十都是關於《無極》的。」
婚姻生活
陳凱歌和陳紅是圈內人人羨慕的「甜蜜夫妻檔」,結婚十年來,他們的婚姻異常美滿,在事業上更是 相
輔相成。在陳紅新書《一望無極》中,記錄了電影《無極》拍攝的前前後後;同時,陳紅更以深情的筆觸講述了與陳凱歌相識、相知、相戀的過程,以及身為一個母親的幸福生活。「我不喜歡用『維持』這個詞來描述婚姻,如果婚姻是用『維持』兩個字的話,這個婚姻的基礎已經不存在了。」我一直在體會凱歌的這句話,兩個人在婚前各自擁有一個花園,結婚以後,不是花園變小了,而是花園變大了,所以走到今天。這樣,我們的婚姻是越來越牢固,越來越好。
編輯本段谷類
《史記.平準書》:「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於外,至腐敗不可食。」《漢書.賈捐之傳》:「太倉之粟紅腐而不可食。」 顏師古註:「粟久腐壞,則色紅赤也。」 後以「陳紅」指陳年的谷類。 宋程俱《和翁秘監彥深喜》:「即看新綠歸千畝,還見陳紅積九年。」
編輯本段2.歌手
基本資料
性別:女 昵稱:平平 星座:摩羯座 生日:1968-12-30 出生地:哈爾濱 現居地:北京 血型:AB型 身高:1.68米 體重:49kg 學歷:大學 家庭情況:父母、弟弟 座右銘: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說去吧! 自認是什麼個性:善變
童年理想是成為何種人物:白衣天使 平日的休閑活動:運動 最喜歡:室內裝演設計,茶藝和插花 個人簡歷及工作成就(獲得獎項): 1987-1991年,在黑龍江師范大學音樂教育系本科就讀;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政歌舞團國家一級演員; 1989年參加春節晚會,演唱獨唱歌曲《單程車票》 1990年參加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大獎賽專業組,獲第三名。參賽原創歌曲:《老師,沒讓我明白》《四季風》 1991年參加春節晚會,演唱獨唱歌曲《蘋果熟了》 1992年重新參加中央電視台青年歌手大獎賽專業組,獲第二名。參加春節晚會,和毛寧合唱歌曲《歡樂進萬家》;參賽原創歌曲《足球少女》、和毛寧共同推出原創歌曲《愛的和弦》; 1993年參加春節晚會,和景崗山合唱歌曲《好年頭,好兆頭》; 1994年和甜歌皇後李玲玉一同應邀參加香港衛星電視台的春節特別節目;出版第一張全新原創個人唱片《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來陪你》; 1995年參加春節晚會,和孫浩合唱《中華民謠》;推出單曲《梅花夢》 1996年出版第二張全新原創個人唱片《歲月飛花》; 1997年參加春節晚會,和紅豆等歌手合唱歌曲《走到一起來》;推出軍旅歌曲《瀟灑女兵》、香港回歸歌曲《頌》; 1998年參加春節晚會,和蔡國慶合唱歌曲《喜樂年華》;歌曲推出個人賀歲歌曲《喜樂年華》、愛國主義原創歌曲《中華版圖》、推出軍旅原創歌曲《士兵新桂冠》。 1999年參加春節晚會,和蔡國慶、江濤、張邁,合唱歌曲《常回家看看》;出版獲獎歌曲精選唱片《常回家看看》;以及單曲《雪花飛》、《請把你的家安在我心上》; 2000年參加春節晚會,和白雪、甘蘋,合唱歌曲《找朋友》;出版新歌加精選唱片《好好工作》;以及單曲《永遠的戀人》; 2001年推出打榜EP《最近心情好不好》(EP)、《蚊子的愛情》(EP); 2003年參加春節晚會,和蔡國慶合唱歌曲《常來常往》;推出賀歲歌曲《常來常往》; 推出打榜EP《幸福從這一秒開始》; 出版第三張全新原創個人唱片《陳紅》同名專輯; 2004年翻唱歌曲《有夢好甜蜜》;推出原創新歌《櫻花海》 2005年推出單曲《感恩的心》並被評為紅十字會博愛大使; 2006年憑借《感恩的心》參加眾多演出; 2007年翻唱歌曲《天冷就回來》、軍旅流行歌曲《啟航》; 2008年推出單曲:買斷歌曲《他在那裡站崗》(因為這首歌真的很贊)、奧運原創新歌《感動世界就在這一刻》;和阿杜合唱公益歌曲《新家》。 2009年被任命為海軍電視劇製作中心副主任。副師級,大校軍銜。 陳紅從涉足歌壇那天起就向自己心中的目標進取,從北國冰城哈爾濱到中國流行音樂中心的北京,從第三屆全國青年歌手電筒視大賽的"熒屏獎"到第五屆大賽的亞軍,再到今天被人們所熟悉喜愛。陳紅靠的是自身的演唱實力和清純可人、極具親和力的形象。陳紅的歌,有時活潑,有時帶有淡淡的鄉情。《常回家看看》唱紅後,又讓人對陳紅多了一份親近。 主要作品《常回家看看》、《喜樂年華》、《瀟灑女兵》《小桃紅》、《古老的故事》、《我的未來你放心了嗎》《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來陪你》《蝶舞》、《舊夢重圓》、《頌》、《童年》、《有個小姑娘》、《青春同路人》《一九九七永恆的愛》、《讓世界充滿愛》等。 所獲獎項中國音樂電視大賽《古老的故事》獲金獎中國音樂電視大賽《小桃紅》獲金獎 中國音樂電視大賽《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來陪你》獲銀獎 中國音樂電視大賽《瀟灑女兵》獲「五個一」工程獎 與陳琳 朱軍等人被聘為北京大學生綠色形象大使 陳紅MV作品 1 《這一次我是真的留下來陪你》 2 《古老的故事》 3 《小桃紅》
4 《舊夢重圓》 5 《我的未來你放心了嗎》 6 《蝶舞》 7 《瀟灑女兵》 8 《喜樂年華》 9 《頌》 10《中國版圖》 11《常回家看看》 12《好好工作》 13《最近心情好不好》 14《永遠的戀人》(2000年出品北京電視台拍攝) 15《幸福從這一秒開始》 16《走過長安街》 17《感恩的心》 18《愛的和弦》VS毛寧(1992年出品) 陳紅Flash MV: 1 《常來常往》 2 《走過長安街》 3 《回報》 4 《有夢好甜蜜》 5 《常回家看看》
Ⅳ 怎樣寫藝術插花創意說明
這個很簡單的,抄是有規律可循襲的。首先年要介紹各個花材,一般順序是:我的這個某某名字的作品的主花材是什麼,也可以說花材的花語(這個可以根據你的作品想表達的寓意來說,如果某個花材的花語與寓意相符,可以介紹一下。否則可以不介紹花語。),副花材是什麼,整體是個什麼造型,象徵著什麼,整個作品想表達的思想是什麼或寓意(這個可以是套話,在網上搜搜再自己組織一下語言就可以了)。希望可以幫助你。
Ⅳ 太平洋代表什麼生肖
你好,復答案是羊,肖羊的人,制個性比較被動,但卻相當可靠,通常不會主動積極處理事物,要推一下才走一步,相當保守,缺乏獨立自主能力,所以不適合擔任主管。女性則保守可靠,會是一位安分守己的太太,她的思想中心就是一個家,所以會用心地想菜單、學烹飪、學插花、學裝飾,把家處理得很好。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Ⅵ 求日本的資料!
日本是亞洲大陸東邊北太平洋上的一個島國,它由4個大島和周圍的3000多個小島所構成,總面積是377708平方公里。位於北溫帶的日本,氣候比較溫和,惟因日本的北端至南端相距3000多公里(1800多哩),所以氣候如何,須看什麼時候、在哪一地區旅遊而定。
日本四季氣候的變化十分明顯。就東京而言,夏季比台北或香港約低2-3攝氏度,冬季要低10攝氏度左右。日本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國家之一,且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狹長窄小的平原區。
日本民族構成比較單純,除有極少數阿伊努族(亦稱蝦夷族)人外,均為大和族人均為大和族人。蝦夷人系日本列島上最早的土著居民,屬赤道人中的一支,總共只有2.5萬人,主要居住在北海道中部的膽振、日高、十勝、劍路等地。僑居海外的日僑和日裔人約有40-60萬,主要分布在巴西、美國、秘魯、加拿大等美洲國家。此外,日本有朝僑60萬人,華僑6萬人。
日本通用的語言是日本語,日語有文言與現代日語之別,亦有口語與書面語之分,還有簡體與敬體之異。而現代日語又有標准語與方言的區分,標准語是以東京語音為基礎確定的標准語音,即廣播、電視等新聞媒介的官方語言。方言分為本州方言區和流球方言區。日本文字源於漢語,漢字在日語書面語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一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日語中含有大量漢字,而且日語中的平假名和片假名,都是根據漢字創造出來的。日語中含有大量的外來語,其多數來自英語。
日本是個宗教林立的多宗教國家。神道教和佛教系並立的兩大宗教,為多數日本人所信奉,其次是基督教新教和天主教的信徒較多,戰後日本還涌現出二、三百種新的宗教和教派。日本人普遍信仰宗教,而且多數人兼信兩種以上的宗教,這是日本人在宗教信仰上的突出特點。
歌舞伎:
歌舞伎是比能劇更大眾化的一種戲劇藝術,與能劇不同,它的成功來自於廣大觀眾的歡迎與支持,能劇的成功是受到當初幕府和官廷方面的贊助。歌舞伎迥然不同的特色是押韻的台詞、奇妙的舞蹈、悅耳的音樂、豪華的服飾、多彩的化裝以及其他精心設計的飾物,而最令外國人士驚異的是,劇中女主角總是由男人扮演。大的戲院都有附註英文的節目單。
插花:
插花是一種藝術,日本把它叫做生花或花道,認為它在美學上有很高的造詣。插花的發展與茶道關系密切,因為當初的插花,不過被看作茶道儀式的一種特殊裝飾,氣候研究插花的風氣日盛,教授插花的學校也紛紛開設,著名的約有20多個。
茶道:
日本的知識分子嗜此者眾多,它被看作是一種教養和精神方面的訓練。所用茶葉是一種粉末,味道好,營養也好。教授茶道的學校有不少,原則一樣,方式略有不同。如欲欣賞此種表演,可以利用大旅社的此種集會,或到著名的茶道學校觀摩。
日本是美食家的天堂,大城市裡各種餐館很多,尤其是東京,有如國際烹飪的大市場,著實可以一飽美食家的口福。眾多日本菜餚中,最符合外國人胃口的也許是「火鍋」與「生魚片」。外國人喜歡中國菜,日本人也不例外,所以在日本各地幾乎都有中國餐館。
日本在世界消費品生產中所佔的比例較高,其消費市場在世界上佔有較高的地位,來日本旅遊的外國人對購物十分熱衷。再加上日本人本身也熱衷於購物,人們把在大城市的大型百貨商店購物,看作是一種娛樂享受。
日幣的貨幣單位是元,硬幣分為1元、5元、50元、100元、500元6種,10元、100元的硬幣用途最多,例如打公用電話,乘公共汽車,從自動售貨機購買紙煙、飲食品等等,紙幣的種類由種:1000元、5000元和10000元。
東京
日本的首都,政治、文化、經濟的中心,也是日本對外的門戶。東京是一個很現代的城市,人口1200萬,面積2162平方公里,隨著城市的膨脹,周圍發展了很多的衛星城市,交通發達,地鐵與地上電車網線密布。
秋葉原
世界著名的電器產品專賣店集中區,如今不僅有家用電器產品,還有以電腦為首的許多媒體產品。
箱根
山景很好,溫泉和古跡也多,是富士箱根伊豆國立公園的核心。
富士山
高3776米,是日本第一高山,也是世界最美麗的高峰之一。富士山麓有5座湖泊、有瀑布、有原始森林,也有其他各種山地植物,構成了可供終年遊憩欣賞的理想環境。夏季適於露營、游泳、釣魚等等,冬季則是滑冰滑雪的好場所。山麓的5個湖泊被稱為「富士五湖」。
名古屋
位於東京西366公里之處,搭乘新干線超快車,只需2小時即可抵達。是日本中部的一個工業大城市,它與東京及大阪鼎足而立,被認為是全日本經濟活動的心臟。名古屋城市極好,林蔭道整齊而又清潔。這里是日本瓷器工業的中心,漆器、景泰藍等手工業品製造業及重工業、輕工業都很發達。名古屋主要的名勝是名古屋城堡,它是名古屋的象徵。
京都
位於東京西南500公里、大阪以東41公里之處。群山圍繞的京都,歷史古跡與神奇傳說特別多,從794年至1868年,它是日本的古都。京都有不少神社、寺院、宮殿與精心設計的大小庭園,還有很多佳節盛會,熱鬧場面能讓觀眾想像出古代的繁榮。
奈良
很清凈,在過去興盛之時,是日本藝術和文學的發祥地,它有許多古廟以及其他偉大的建築,現在還保存著原來的樣子,主要景點有奈良公園、興福寺、奈良國立博物館、東大寺、法隆寺等。本地區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大阪城
1586年由豐臣秀吉建造,是當時日本規模最大的城池。在其望樓,再現了當時的黃金茶室原樣大小的模型。由望台可以眺望大阪市容。
九州
位於日本最南端,溫泉很多,亞熱帶的景觀也很美麗,它的許多歷史古跡可以使人想起當時九州與歐亞各國文化交流的盛況。
Ⅶ 天堂鳥什麼意思
天堂鳥一種植物,又名極樂鳥花,原產非洲南部。喜溫暖濕潤氣候,怕霜雪。天堂鳥也是一種動物,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全身五彩斑斕的羽毛,碩大艷麗的尾翼,騰空飛起,有如滿天彩霞,流光溢彩,祥和吉利。另有,詹姆斯拉斯特的音樂作品《天堂鳥》,電視劇《天堂鳥》。 天堂鳥(Birds of Paradise),又名極樂鳥、太陽鳥、風鳥、霧鳥。與烏鴉是遠房的「親戚」。據統計,全世界共有40餘種天堂鳥,在巴布亞紐幾內亞就有30多種。其中,最出色的要數藍天堂鳥、無足天堂鳥和大王天堂鳥。 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是世界上著名的天堂鳥之鄉。天堂鳥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全身五彩斑斕的羽毛,碩大艷麗的尾翼,騰空飛起,有如滿天彩霞,流光溢彩,祥和吉利。當地居民深信,這種鳥是天國里的神鳥,它們食花蜜飲天露,造物主賦予它們最美妙的形體,賜予它們最妍麗的華服,為人間帶來幸福和祥瑞。最初,西方國家以其尾羽做裝飾導致極樂鳥被大量捕殺。因為當地土著在將鳥運抵西方時已經砍掉了翅膀及雙腿便於運輸,所以又傳說天堂鳥無翼無腿,僅靠滿身美麗的羽毛如同雲彩一般飄盪在天空。 藍天堂鳥體態極為華美,中央尾羽延長若金色的絲線,生殖時節雄鳥或仰頭拱背,豎起兩肋蓬鬆而分披的金黃色飾羽;或腳攀樹枝,全身倒懸,抖開如錦似緞般的羽毛,嘴裡還不停地唱著愛情的甜言蜜語和山盟海誓,以招引對面的雌鳥女孩們看過來,看過來。 無足天堂鳥,並不是真的沒有腳,只是腳短一些,飛行時藏在長長的羽毛里,人們看不到。它身材玲瓏小巧,典雅俏麗,尾翼比身體長二、三倍,又稱長尾天堂鳥。 大王天堂鳥身材不是最大,但稟性特異:其一,對愛情忠貞不渝,無論男女,一朝相戀,就終生相伴,也不打架,也不吵鬧,就那麼永遠地互相關心著,互相愛護著,哪一天失去伴侶,另一隻鳥絕對不會改嫁或另娶,而是絕食以死;其二,它們生性孤獨,不願和別的種群共棲一處,但是每當環境有變,它們卻高高地飛在天上,充當遷徙隊伍的引路者。 珍奇的天堂鳥,在南太平洋島國巴布亞紐幾內亞遠古的家鄉,就為土著居民所尊崇珍愛。每當盛大節日慶典,土著居民們戴上用絢麗的天堂鳥羽毛製作的頭飾,載歌載舞,多姿多彩,歡樂喜慶。 近代殖民地時代,天堂鳥聲名傳遍世界。人們將南部天空上的一簇星雲,命名為「天堂鳥星座」
[編輯本段]【天堂鳥(植物)】
天堂鳥(STRELITEIA)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草本花綱 目:蘭目 科:旅人蕉科 屬:鶴望蘭屬 種:鶴望蘭 種 類:原產地:南非 花 色:粉菊 花 期:秋~春 別 名:鶴望蘭 鶴望蘭 概述 鶴望蘭(Strelitzia reginae),又稱天堂鳥或極樂鳥花,是原產南非的一種單子葉植物。它們學名是為紀念英王喬治三世王妃夏洛特皇後而取的。 鶴望蘭可以生長達2米高,有大而壯的葉子,長25-70厘米及闊10-30厘米,葉柄長達1米。葉子常綠及分成兩排,呈扇形。花朵在長的莖端上長出。肉穗花序硬及像鳥喙,由於垂直於莖,彷彿一個鳥頭。它足以支撐在花朵上吃花蜜的太陽鳥科。花朵有三塊鮮艷橙色的萼片,及三塊紫藍色的瓣。其中兩瓣是聯合的,形成像箭的蜜管。當太陽鳥科坐在上面吃花蜜時,花瓣會張開,並將花粉蓋在鳥腳上。 在花藝插花藝術方面,天堂鳥是材料之一。但長期以來都處於默默無聞的狀況。至18世紀英皇喬治二世所鍾愛的皇後莎洛蒂因為最喜歡這種花草,認為它的花形特別酷似鳥冠和鳥嘴,而她所出生的故鄉原名又叫天堂鳥村,故她就給這花賜個「天堂鳥」的名字(嗣後也有人叫它為極樂鳥)。從此這個以動物命名的花中新秀就名揚於天下了。我國的園藝專家卻覺得它的形狀好像伸頸遠眺的仙鶴。特又起名為「鶴望蘭」。 天堂鳥的花語:自由,幸福,瀟灑,吉祥。在我國也有長壽的含義。
形態特徵
多年草本植物。地下具有粗壯肉質根,無明顯地上莖。葉片從極短的地上莖盤疊合狀對生,兩側排列,有長柄,質地堅硬,中央有縱槽溝,葉片長橢圓形,長20~40厘米,寬8~5厘米,革質,側生整齊平行葉脈。花序葉腋抽生,高出葉叢,花形奇特。花6~8朵排列成蠍尾狀,亦有10朵以上的花枝。花序外有佛焰總苞片,長15~20厘米,綠色,邊緣帶紫紅色。花大,兩性,兩側對稱;萼片3枚,披針形,橙黃色;花瓣3枚側生,2枚靠合成舌,中央1枚小舟狀,基部具耳狀裂片,與萼片近等長,暗藍色。整個花序好似仙鶴引頸遙望。鶴望蘭葉大姿美,四季長青,花型奇特,是高檔切花,象徵快樂與自由。 生態習性:性喜溫暖,溫潤氣候。最適生長溫度保持在23~25℃,冬季不低於5℃,夏季可耐受40℃高溫,但花芽發育期若高於27℃,會影響花芽生長甚至壞死。高溫、強光下會造成灼傷。空氣相對濕度宜維持在60%~70%。需土層深厚,富含有機質、疏鬆、肥沃而又排水良好,並且PH值在6.5~7.0的土壤。
特點
其實,它並非正宗的蘭科植物,而是屬旅人蕉科多年生草本。植株高達1米,株型叢生,葉似芭蕉,葉柄較長,排成扇狀,長相粗獷。花莖從葉腋抽出,長達五六十厘米,其花序由一個船形的苞片所構成,長如掌心,呈佛焰苞狀。當綻放時,總苞紫紅,花萼橙黃,花瓣淺藍,整個花形恍如一隻正在展翅滑翔的彩雀。它的花期很長,從秋到春都可接連開放,每年每株約開二三十朵,如保鮮得法,可觀賞10多天才謝。 應用 國外的花卉產業雖然發展較快,但天堂鳥的生產數量並不大多,長期保持著珍稀狀態。這因它天然繁殖種子較為困難,在非洲熱帶地區開花時,要靠一種體型細小的蜂鳥來傳播花粉才能結得種籽,而且發芽率也較低,往往要當幼苗定植後3年以上,共生長過90多片葉子才能開花。故天堂鳥花的售價較為昂貴,在國際市場上經常需要以1O朵玫瑰花的價格才買到一朵天堂鳥花。1984年第23屆國際奧運會在美國洛杉礬舉行,大會宣布誰能獲得金牌,就獻給誰一枝天堂鳥花。由此它被人們贊譽為「勝利者之花」。 天堂鳥的株型較大,葉姿不夠優美,多數廳堂很少用盆栽做室內植物擺設。主要用於露地栽培,以收獲切花為主,供應人們藝術插花之用。在世界上許多大型的插花比賽也常把天堂鳥作為高級花材。1990年日本插花高手鈴木蒼於在東京舉辦的插花博覽會上,送展一件用楓葉為背景,黃菊作鋪墊、枯枝為陪襯,僅僅插上一枝天堂鳥花。她引用中國古文「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夭一色」的名句為命題。這件作品吸引無數觀眾駐足細賞,對她的藝術功底甚為佩服。可見天堂鳥花在藝術插花史上確是功不可泯。
培育管理
栽培要點:鶴望蘭性喜陽光充足、溫暖濕潤的氣候。生長適溫18~24℃,不耐寒,雖耐旱,但亦不可過分乾燥,持續高溫會導致其生理障礙和花芽枯死。土壤以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為佳,ph值為5.5~6.5。在鹼性土壤中栽培該花,易黃葉直至爛根而死。 棚植技術:鶴望蘭作為切花生產,一般栽植在塑料大棚內。定植前土壤要消毒,並深耕使土壤膨軟,並施入足夠的經腐熟的有機堆肥,開好排水渠,以利雨季及時排水。在大棚內,3月至11月都可栽植,株行距80~120cm,每公頃栽9000~13500株。也可先行密植,3~4個月後再移栽。定植苗多採用2年生健康的實生苗或分株苗,定植前先將苗在水中浸泡1小時以提高成活率。定植已開花的植株,植坑直徑為60~100cm,栽植不宜過深,以植株基部的芽齊土面為好,以利於新芽萌發。 植後管理:定植後澆足定根水,第一周每天澆水一次,以後見干就澆,應視氣候和土壤情況而定,保持土壤微濕,不宜過分乾燥。鶴望蘭生長期較喜肥,植前應施足基肥,開花前後需經常澆施肥料,以「勤施薄施」為原則,切忌幾種肥料一並施用。光照和溫度對鶴望蘭的生長和開花影響很大,光照越強越有利於生長開花,但在烈日暴曬下葉片易黃,應注意在夏季遮蔭降溫和通風透氣。花期尤其要控制好溫度,夜間溫度過高會抑制花芽的形成,應掌握在15~24℃之間。低於5℃時植株將停止發育,冬季蓋膜防凍也很有必要。鶴望蘭栽培容易,很少發生病蟲害。但排水不良,梅雨季節和植株過大都易導致病害發生。開好排水溝,摘除病葉,抽取清潔的水灌溉均可減少或避免病害感染。害蟲主要有金龜子、介殼蟲、袋蛾等,可用人工捕捉或葯劑防治。 盆植技術:鶴望蘭也可作盆花種植,其土壤要求排水良好,富含有機質,春秋季可置於全光照下,冬季需搬進溫室中並提供足夠的光照。生長期間,每半月施腐熟肥一次,花期施2~3次過磷酸鈣。成年鶴望蘭2年換一次盆。盆中植後管理及病蟲害防治均和棚植相似。 繁殖技術:鶴望蘭栽培容易,投資少,效益好。根據其生理特點,目前多採用種子育苗和無性分離兩種方法進行繁殖,組織培養也取得了成功。
常見病害
一、斑枯病 症狀主要為害葉片,開始時葉上生出灰白色枯斑,邊緣生褐紫色線圈,較寬,上有許多黑色小粒,乃病原菌的分生孢子器。 防治方法精心養護,使植株健壯。剪去病葉後用30%鹼式硫酸銅懸浮液300倍液塗抹剪口。發病初期開始噴灑30%鹼式硫酸銅懸浮劑400倍,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隔7至10天噴1次,連噴2至3次。 二、炭疽病 症狀為害葉片和莖,病斑圓形,邊緣紅褐色,中央褐灰色平展。起初病斑不下陷,後期在病斑上可見輪生小黑點。一般上半年老葉發病,下半年新葉發病。 防治方法發現病葉及時沿邊緣剪除並銷毀。傷口處塗抹或噴淋25%的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的多硫膠懸劑,發病後噴施50%克菌丹500倍液,或75%的甲基硫菌靈1000倍液。 三、灰霉病 症狀主要發生在葉片、葉柄和花瓣上。初發病時病斑暗綠至暗黃白色小斑,水漬狀,在高溫高濕條件下病斑迅速發展,呈褐色不規則狀,以致大片腐爛,並長出灰色霉層。被害花瓣病斑散生,較小,圓形至橢圓形,病斑邊緣綠色較深,中部為黃色水漬狀壞死,後期敗花上布滿灰色霉層。 防治方法在秋季和早春換土,以利於植株健康成長,提高抗病能力。多雨季節,用波爾多液噴霧兩三次,保護新葉和花蕾,防止發病。發病期間,用80%敵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5%百菌清500倍液噴霧防治。 四、青枯病 症狀初發病時葉片邊緣出現橙黃色至淺褐色斑塊,後向中脈擴展,造成整株葉片逐漸枯萎和死亡。 防治方法 用無病種苗繁殖;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盡量減少傷口和葉面淋濕。發病時每株澆灌硫酸鏈黴素3000倍液,每株0.5升,或噴灑72%農用鏈黴素1000倍液。
Ⅷ 請教日本歷史高手
日本歷史
日本國,古稱「大和」。古代中國稱日本為「倭」。 7世紀後半期起以「日本」為國號,19世紀末葉起稱「大日本帝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改用現稱。 日本位於亞洲東部,是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弧形列島,由九州、四國、本州和北海道四大島及數以千計的小島組成。東和西南瀕太平洋,西和北臨中國東海、日本海及鄂霍次克海,與中國、朝鮮、蘇聯僅一水之隔。總面積37萬余平方公里。人口 12055萬(1985),基本居民為大和族。盛行佛教和民族宗教神道。通用日語,首都東京。
古代日本(迄公元12世紀末) 石器時代 日本舊石器時代,亦稱「無陶器時代」或「先陶器時代」。其上限無確考,據推測,距今約20~30萬年前;其下限距今約 1萬年前。日本舊石器時代和亞洲大陸舊石器時代是並行的。日本新石器時代文化稱繩紋文化,因陶器有繩紋而得名。其上限距今約9500年或1萬年前(一說4500年前),下限為公元前3~前2世紀。
金石並用時代 繼繩紋時代之後,日本於公元前3~前 2世紀進入彌生時代,即金石並用時代。這一時代的文化稱彌生文化,因陶器出土於東京都彌生町(在今東京都文京區)而得名其下限止於公元3世紀。在彌生時代,中國大陸的水稻栽培技術和青銅器、鐵器等金屬文化經由朝鮮傳入日本。
原始氏族公社 日本石器時代是母權氏族公社階段,繩紋時代是其繁榮時期。繩紋時代後期和晚期的人口估計有12~15萬。人們多棲身於被稱作「豎穴」的原始房屋裡,靠狩獵和漁撈為生。社會處於採集經濟階段。狩獵使用弓矢,漁撈則使用魚鉤和網罾。獵場、漁場和主要生產工具為公社成員所共有。所有社會成員權利平等,實行共同生產和平均分配,無貧富貴賤之別。進入彌生時代後,父權氏族公社逐漸取代母權氏族公社,原始公社制趨於解體。 日本人種和民族的形成 迄今日本考古出土的人骨化石很少。1931年在兵庫縣明石市西八木海岸發現人類腰骨化石,後命名為「明石原人」。1950年在□木縣葛生町附近、1957年在愛知縣豐橋市牛川町、1958和1961 年在靜岡縣引佐郡三日町相繼發現一些人骨化石。據此推測,洪積世日本列島已有人類存在。關於日本人種和民族的形成,學術界一般推測日本最早的居民經由北亞和南亞兩條路線來到日本列島,經過長期混血,大約在彌生時代以前形成具有共同語言和風俗習慣的日本民族。
階級和國家的產生 彌生時代是日本文明史的開端。由於以種植水稻為主的農業出現,特別是青銅器和鐵器等先進生產技術的傳入,社會生產力飛躍發展。彌生時代中期日本從原始公社制社會向奴隸制社會過渡。據中國《漢書》記載,大約公元前1世紀下半葉,日本列島出現了百餘個由村社首長統治的小部落。這些部落曾定期派人向漢武帝在朝鮮設置的樂浪郡獻上貢物。後經長期兼並,至公元2~3世紀形成了規模較大的30多個部落。據《後漢書》和《三國志》的《魏志·倭人傳》記載,公元2世紀末至3世紀初出現了邪馬台國。邪馬台國統轄約 30個部落,成為部落聯盟的盟主,已有統治機構和貧富、階級差別,是日本奴隸制社會初期粗具規模的國家。該國女王卑彌呼在 239年曾遣使到中國洛陽,魏明帝封她為「親魏倭王」,授與金印紫綬。其後繼女王□與(台與)亦曾遣使向西晉王朝朝貢。
古墳時代和倭王統治 公元4~7世紀,日本歷史稱古墳時代。因當時統治階級大量營建「古墳」而得名。墳丘形狀多種多樣,其中最有特色的前方後圓墳,是奴隸主王權的象徵。初期最大規模的古墳集中於畿內的大和地方。這種奴隸主王權,日本史稱「大和朝廷」,即「大和國」。其統治者為日本皇室的祖先。從 4世紀下半葉到 5世紀,古墳分布的地區逐漸擴大,這表明大和國家從東到西逐步實現國土的統一。大和國家是以氏姓制度和部民制著稱的奴隸制國家。在倭王之下初步建立起中央和地方的官僚統治機構。自 4世紀後半期起,大和國家為掠奪奴隸和財富,開始向朝鮮南部進行擴張。6世紀後半期起,由於父權家長制家族的發展,大和國家的統治階級和人民之間以及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日趨尖銳。加之,對朝鮮半島侵略失利,奴隸主王權面臨危機。推古女帝的攝政聖德太子於 7世紀初制定「冠位」十二階和《十七條憲法》,抑制豪族,革新政治。是為推古朝改革。對外,日本積極同中國開展外交,先後派遣隋使4次 (600、607、608、614),積極吸收中國文化。此時,倭王對外稱號改為天皇。
古代天皇制的確立和律令制社會 592年推古女帝即位後,因帝都在飛鳥地方,故稱飛鳥時代(592~710); 710 年元明天皇(707~715在位)遷都平城京(今奈良市)後,奈良時代(710~794)開始 (見彩圖日本平城京 (奈良)遺址);794年(一說784),桓武天皇(781~ 806在位)遷都平安京(今京都市),到1192年建立鐮倉幕府的400年間,史稱平安時代。在這600年間,日本處於天皇的最高權力統治之下。從 630年起的200 多年間,為了向中國學習先進文化和典章制度,日本先後派遣唐使19次,實際到達的有13次。這對日本古代的改革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 645年日本發生「大化改新」,仿照中國唐朝的律令制度,實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大化改新完成了推古朝改革未竟的事業,從中央到地方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律令制官僚統治機構,世襲氏姓貴族制度被廢除,高度中央集權的奴隸主王權統治即古代天皇製得以確立。律令制的完成,經過半個多世紀。 701年制定、次年實施的《大寶律令》將大化改新的成果在制度上鞏固下來。大化改新後建立的國家體制,史稱律令國家;就社會組織而言,則稱律令制社會。關於大化改新的性質,學術界一直有爭論;中國史學界多認為是「自上而下的封建制社會變革」。
自8世紀前半期起,由於土地不足,國家被迫允許私人開墾新田。 723年頒行《三世一身法》,規定凡新造溝池開墾的水田,允許三代人私有;凡利用原有溝池開墾的水田,准給本人一代使用。 743年又頒行《墾田永世私有法》,允許墾田永遠歸私人所有。於是真正的私有領地開始出現。隨著社會生產力的提高,日本庄園制度不斷發展;進入10世紀以後,律令制趨於衰微和蛻變。在社會經濟發生重大變化的基礎上,自 9世紀中葉迄11 世紀下半葉,外戚藤原氏擅權,被稱為攝關政治的貴族政治體制占統治地位。之後,以太上天皇為代表的皇室勢力伸張,以院政取代攝關政治。與此同時,伴隨庄園成長的新興武士勢力於10世紀登上歷史舞台。武士勢力的核心是地方庄園領主階層,他們逐步演變成封建的軍事農奴主。號稱「武家棟梁」的源平兩氏,經過為皇室貴族效力的階段,展開了爭奪國家權力的激烈斗爭。這一斗爭持續到12世紀末。
古代經濟和文化 大約4世紀下半葉起,中國和朝鮮的移民不斷來到日本,帶來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促進了日本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自大化改新起五六百年間,社會經濟有顯著進步。農業已普遍使用鐵制農具,水田耕作的集約程度提高,水利事業發展,耕地面積不斷增加。養蠶受到政府鼓勵,手工業生產也獲得發展。 與此同時,文化也日臻繁榮。繼4~5世紀漢字和儒家經典傳入之後, 6世紀佛教由百濟傳入日本,從而促進了日本古代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先後出現了著名的三大文化:6世紀末至7世紀上半葉的飛鳥文化,是以寺院為中心的初期佛教文化;7世紀下半葉的白鳳文化,則在佛教藝術方面通過中國唐朝接受印度文化的影響; 8世紀的天平文化深受中國唐朝文化的影響,除佛教美術外,還有《古事記》、《日本書紀》等國史的編纂,以及《懷風藻》、《萬葉集》等著名詩集的編撰。平安時代初期,除佛教文化外,在學術和文化方面深受唐朝儒家思想的影響;同時開始使用平假名和片假名兩套日本表音文字。隨後,創立「國風文化」,出現了《古今和歌集》、《源氏物語》等文學傑作。
中世紀日本(12世紀末~1868年)
武家政權的建立和發展 自12世紀末迄16世紀末約400年間,日本社會處於封建制形成和發展的階段。其特點是幕府政治的建立和發展、天皇的朝廷和武家政權並存以及朝廷勢力不斷削弱。1192年源賴朝(1147~1199)被朝廷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在鐮倉開創幕府,開武家政權的先河。1333年,以後醍醐天皇(1318~1339在位)為首的宮廷貴族用武力推翻了鐮倉幕府。次年改元建武。史稱「建武中興」。 1336年武士巨頭足利尊氏(1305~1358)攻入京都,開創室町幕府,後醍醐天皇逃至吉野。從此出現長達半個多世紀的南北朝時代。1392年南北朝議和,足利氏的室町幕府統一全國。
大名領國制的確立和人民斗爭
從鐮倉時代到室町時代,封建制不斷發展,幕府集權統治逐漸走向封建分權割據。南北朝時代庄園制趨於衰落,守護大名領國制形成。1467年(應仁元年)爆發應仁之亂,此後至1568年出現一個長達百年的群雄割據時期,史稱戰國時代。守護大名領國制演變為戰國大名領國制。在大名領國制形成和演變的過程中,各種社會矛盾加劇,爆發了多種形式的斗爭。其中有農民反對地主壓榨、反對商人高利貸盤剝的「德政暴動」,有各領國內武士為爭奪領地而進行的「國人暴動」;還有農民借宗教信仰而進行的反對領主的「一向宗暴動」。
鐮倉和室町時代的經濟和文化
鐮倉時代出現水田稻麥兩熟、旱地麥豆兩熟或三熟的種植法。農業技術進步,耕地面積擴大。從中國傳入的茶葉栽培盛行,並開始種植從朝鮮傳來的棉花。手工業和運輸業興旺起來。生產的發展促進了商業發達和城市興起,同中國、朝鮮等地的貿易也日益發展。
文化方面,從12世紀中葉至13世紀,在中國宋元兩朝文化的影響下,出現了以武士為中心的新文化。一系列新的佛教宗派興起,禪宗尤為武士所尊崇(見彩圖日本武士畫像)。出現了以京都、鐮倉的五山禪林為中心的 「五山文學」。作為日本民族宗教的神道奠定了基礎。中國的「朱子學」受到重視。連歌、能樂等文藝形式興起,茶道(品茶)、花道(插花)也日益盛行。
國家統一和織豐政權 戰國時代末期,在群雄中嶄露頭角的武將織田信長於1573年推翻室町幕府,國家開始走向統一。織田信長的繼承者豐臣秀吉於1590年完成國家統一大業。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建立的統治,是沒有幕府的武家政權,史稱「織豐政權」。織豐時代亦稱 「安土桃山時代」。
豐臣秀吉在完成國家統一的過程中,在全國實行「檢地」(1582~1598,史稱「太□檢地」);頒布「刀狩令」 (1588),收繳農民手中的武器;固定武士和農民的身份,實行「兵農分離」;為防止西方殖民勢力入侵,查禁基督教。通過「檢地」,豐臣秀吉集中掌握全國土地,徹底廢除了庄園領主土地所有制,代之以封建武士領主所有制。原來在庄園制下受層層剝削的小佃農,得以自立為自耕農。豐臣秀吉妄圖征服中國(明朝),為此假道朝鮮,於1592和1597年兩次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都以失敗告終。
織豐政權時期,日本開始同西方發生接觸,歐洲文化傳入日本。1543年以後,葡萄牙人、西班牙人接踵而至,同日本進行貿易。1549年西班牙耶穌會士方濟各·沙勿略(1506~1552)到日本傳布基督教。1582~1590年,九州的信奉天主教的大名也向歐洲派遣了使節。
幕藩統治體制 1603年,德川家康被任命為征夷大將軍,在江戶(今東京)開設幕府,是為江戶幕府,亦稱「德川幕府」。江戶幕府的統治制度,史稱「幕藩體制」。幕府為集中權力和控制諸侯,除頒行有關法令外,還實行參覲交代制度。為查禁天主教、防止西方殖民勢力入侵,自17世紀30年代起頒行鎖國令,至1853年實行了長達兩個多世紀的鎖國政策。
江戶時代的經濟和文化 江戶時代的社會經濟有很大發展。農業生產方面,農作物品種增多,耕作技術和灌溉設施等都有所進步,人口和耕地面積尤以前期增加較快,商業性農業也有所發展,漁業、鹽業和山林、水產業更加興旺。手工業和農業進一步分離,自江戶中期以後農村工業得以建立。除江戶、大阪、京都等大城市外,稱為「城下町」的封建城鎮布滿全國。全國政治中心江戶,18世紀初人口約 100萬,為當時世界最大城市。幕府努力開發礦山,鑄造全國統一的貨幣;開發水路航運,修築港埠。由於商業繁昌,以商人和手工業者為主的城市居民階層(町人)日益成長。幕府末期,日本開始採用西方近代技術開辦新式軍火工廠和紡織等工業企業。
江戶時代反映城市居民生活的「町人文化」興起,出現了一批以描寫町人生活為主要題材的小說、詩歌、繪畫、版畫和戲曲。中國書籍大量輸入,對儒家學說、先秦諸子百家思想以及孫吳兵法等的研究活躍。江戶時代中期出現了稱為「國學」(日本學問)的新學術部門,代表人物有荷田春滿、賀茂真淵、本居宣長、平田篤胤等。在自然科學方面,創立了「和算」(日本數學);還通過荷蘭書籍學習西方醫學、天文地理等科學知識,以及武器、船舶的製造技術,稱為「蘭學」。在教育方面,各地興辦稱為「寺子屋」(寺塾)的學塾,庶民得以學習讀寫算的知識。自江戶中期起以安藤昌益、高野長英、渡邊華山為代表的一批進步思想家,著書立說批判封建制和幕府鎖國政策,要求革新,導致1839年幕府迫害蘭學家的「蠻社獄」。
(封建社會的解體)江戶時代,由於商品貨幣經濟關系的發展,作為幕藩統治基礎的封建自給自足經濟漸趨瓦解。幕末,在農業經營方面發生僱傭勞動關系;批發行支配的農村家庭手工業愈益發展,逐漸出現一些手工工場。這表明,資本主義在日本開始萌芽。與此相適應,出現了介於封建領主和農民之間的新剝削階層-「豪農」 (地主富農)和「豪商」(商業高利貸主)。同時,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日益激化,1637年爆發了農民和天主教徒反對封建壓迫和宗教迫害的島原起義,1837年又發生了城市平民參加的大鹽平八郎起義。19世紀40年代以後,以農民起義和城市貧民搗毀運動為主要形式的反封建斗爭愈演愈烈,給幕藩統治以沉重打擊。幕府在鎮壓人民斗爭的同時,自18世紀前期起迄19世紀40年代初,先後實行享保改革、寬政改革和天保改革。但是,這些改革都不能挽救幕府的統治危機。隨著西方資本主義勢力頻頻叩關,民族危機加深,幕藩統治體制搖搖欲墜,封建社會加速解體。1853年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M.C.佩里率艦隊駛抵日本,以武力要挾日本開國(見彩圖美國東印度艦隊司令M.C.佩里率部在浦賀港登陸(1853年7月))。次年美國迫使德川幕府簽訂《日美和好條約》(《神奈川條約》)。1858年日本又被迫與美國、荷蘭、俄國、英國和法國分別簽訂了通商條約,總稱「安政條約」,德川幕府的鎖國政策宣告破產。西方列強強加給日本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日本的法權和關稅自主權橫遭剝奪,面臨嚴重的半殖民地危機。
日本農民起義(18世紀) 近現代日本(1868~ ) 政權和近代天皇制的確立 日本「開國」後,隨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的激化,以下級武士改革派為中心掀起尊王攘夷運動,不久發展為轟轟烈烈的倒幕維新運動。1868年倒幕維新派發動政變,推翻了德川幕府,成立明治天皇(1867~1912在位)為首的維新政府,史稱「明治維新」。明治維新是日本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重大歷史轉折點。
明治政府在「戊辰戰爭」(1868~1869)中取勝後,在 「富國強兵」、「文明開化」和「殖產興業」三大口號下,實行一系列改革,以圖徹底廢除幕藩封建割據體制,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國家。同時提倡向西方國家學習,發展資本主義,力圖擺脫不平等條約帶來的半殖民地危機,以把國家建成一個獨立自主的近代資產階級國家。19世紀70年代中期日本發生了反對專制政治、爭取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權利的自由民權運動。在群眾斗爭的壓力下,明治政權向君主立憲政體演變。1885年廢除太政官制,實行內閣制。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1890年實施)。1890 年開設國會。日本式的君主立憲體制-近代天皇制從此確立。近代天皇制實質是地主資產階級專政,屬資產階級政權范疇。
日本資本主義的形成 19世紀70年代,明治政府在接收幕藩經營的工礦企業的基礎上實行「殖產興業」,積極引進西方近代技術和設備,興辦以軍工為主的國營企業,發展交通運輸和通信部門,建立起統一的近代金融貨幣制度和股份公司制度,從而為資本主義的發展鋪平了道路。80年代初,政府將一批國營企業和礦山廉價出售給擁有特權的資本家(「政商」)。這些資本家遂成為日本財閥的前身。在國家積極扶植下,私人資本迅速發展。自80年代中期起,開始出現產業革命的熱潮。19 世紀末至20世紀初,日本從制絲、棉紡等輕工業部門到鋼鐵、機械、造船、電力等重工業部門完成了產業革命。在產業革命過程中產生了近代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日本資本主義遂告形成。 大陸政策和軍國主義路線 由於明治維新這一資產階級改革運動的不徹底性,在政治、經濟和社會各方面都保留了較多的封建殘余,從而為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產生創造了條件。在明治政府中掌握實權的資產階級改革派,繼承封建時代武士道的衣缽,在爭取實現「富國強兵」、擺脫半殖民地危機的過程中,採取了「失之西方、取之東方」的方針。他們對西方列強屈從妥協,對亞洲鄰國則實行侵略擴張。在近代天皇制確立的同時,明治政府推行以效忠天皇為核心的軍國主義教育,並制定了以中國和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大陸政策」和軍國主義路線。早在19世紀70年代日本就曾借故入侵中國台灣和朝鮮。1894年,英國出於對抗俄國的戰略需要,帶頭修改對日本的不平等條約,到1911年,多年懸而未決的修改條約問題獲得完全解決。1894~1895年,日本軍國主義發動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日本戰勝,從中國索取巨額賠款,並割取台灣及澎湖列島等地。1900 年,日本又參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甲午戰爭後,經過10年擴軍備戰,日本發動了以爭奪中國東北和朝鮮為目的的日俄戰爭。結果日本戰勝,割占庫頁島南部,並攫取了沙俄在中國東北的一切殖民特權。從而為日本霸佔朝鮮和在中國東北實行殖民擴張打下了基礎。
日本帝國主義的形成 20世紀初葉,日本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資本主義階段,開始進入帝國主義時期。日俄戰爭後,三井、三菱、安田、住友等財閥壟斷資本逐步形成,日本經濟被置於金融寡頭的壟斷統治之下。與此同時,軍人勢力煊赫,軍閥獲得軍令制定權,成立了議會和內閣不得介入的「國中之國」-軍部,軍國主義統治體制進一步鞏固。對外,在加緊向中國東北滲透的同時,悍然吞並朝鮮(1910)。從此日本躋身於國際帝國主義強國之列。 1912年明治天皇死,大正天皇即位。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帝國主義自相火並無暇東顧之機,極力擴大對華侵略。1915年向中國提出「二十一條要求」,妄圖鯨吞整個中國。日本向西方國家提供軍需物資,大發橫財,成了暴發戶。在戰爭的刺激下,日本工業飛躍發展,生產力比戰前增加 4倍以上,鋼鐵、造船、機械、電力、化學等重工業部門產量均翻幾番。經過第一次世界大戰,日本壟斷資本空前膨脹,由負債累累的債務國一躍而變為大債權國。 日本帝國主義的重重危機 隨著階級矛盾和階級斗爭不斷激化,工人運動、農民運動(見日本工人運動、日本農民運動)以及各種爭取自由民主、維護人民權利的社會運動此伏彼起,日本帝國主義面臨重重危機。繼19 世紀末20世紀初日本早期社會主義運動之後,1913年爆發了第一次擁護憲政運動。這一運動與人民群眾反對藩閥和軍閥專制、要求實現民主改革的斗爭匯合在一起,形成了稱為「大正民主」的運動和思潮。1918年,又爆發了震撼全國的米騷動。在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影響下,1922年日本共產黨誕生。繼之,一些進步組織紛紛成立,日本無產階級和人民的斗爭不斷發展。日本統治當局則頒行《治安維持法》(1925),設立「特高」秘密警察,瘋狂鎮壓共產黨和工農運動。1926年大正天皇死,昭和天皇(裕仁)即位。日本繼1920年經濟危機和1923 年關東大地震引起的經濟危機之後,1927年又爆發嚴重的金融危機。為擺脫內外危機,1927年日本出兵侵入中國山東省,公然干涉中國革命。同年,田中義一內閣召開東方會議,制定了侵略中國的戰略方針。
日本社會主義星期三講習會(1907)
侵略戰爭和日本軍國主義的敗亡 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經濟危機(1929~1933)席捲日本,日本帝國主義鋌而走險。1931年挑起「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次年,製造偽滿傀儡政權,開始了在中國東北的長期殖民統治。在國內,法西斯勢力為奪取國家權力而躍躍欲試,右翼團體和軍閥緊密勾結,鼓吹「昭和維新」,推進國家法西斯化。1936年法西斯軍官發動「二二六」 武裝政變失敗後,軍部法西斯獨裁確立,進一步加緊實行侵略擴張。同年11月,日本和德國簽訂《反對共產國際協定》。1937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見彩圖日本飛機轟炸後的上海(1937年)) 。同年11月,義大利加入《反對共產國際協定》,德、意、日法西斯軸心開始形成。1939年 9月德國法西斯進攻波蘭,歐戰爆發。1940年 9月《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在柏林簽字。1941年12月8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與美英交戰。
為進行侵略戰爭,加強軍國主義法西斯統治,日本政府於1937年掀起「國民精神總動員」運動,1938年頒行《國家總動員法》。通過各種立法,大搞戰時統制經濟,從而確立了戰時國家壟斷資本主義。1940年近衛文 □發動「新體制運動」,解散一切政黨,成立法西斯政治組織「大政翼贊會」。同時,大力推行軍國主義法西斯教育。日本侵略軍在中國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策」,製造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等血腥事件,對中國人民犯下了累累罪行。因而激起中國人民的堅決反抗和世界輿論的譴責。日本人民中也出現厭戰情緒和反戰活動。由於日本對外戰爭的非正義性,加之日本資源貧乏,不勝長期戰爭的消耗,終難逃脫失敗下場。在中國人民、亞洲其他各國人民以及美國、蘇聯等世界反法西斯盟國人民合力抗擊之下,1945年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橫行一時的日本軍國主義歸於敗亡,以東條英機為首的戰犯遭到歷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