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網路花店
❶ 松溪縣的教育
松溪縣於北宋開寶八年(975)始建縣學(學宮)。南宋朱熹曾在湛盧山築「吟室」講學授徒,寶慶三年(1227),縣人於其地首建書院。明朝城鄉設社學。宋、明兩代,松溪文風興盛,人才輩出,有吳執中、陳戩、魏溶、真憲時等名臣。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始辦縣立高等小學堂,民國17年創辦縣立初級中學。同年,推廣成人識字運動,始辦民眾學校。抗日戰爭開始,實施國民教育,開辦戰時國民學校。民國31年夏,日本侵略軍進犯浙東,兩浙慈幼院、蕭山湘湖師范、浙江大學文學院相繼遷來,滬、杭一些難民也流落松溪,其中,有些教師到松溪初中任教,松溪教育一度呈現繁榮景象。抗戰勝利後,國民黨當局發動內戰,教育經費拮據,教育事業每況愈下,至解放前夕,只有初中1所,小學22所,中小學生1047人,每萬人口中在校生只有200人。
建國後,教育事業逐步發展。1953年,中小學校有84所,在校學生4224人,每萬人口有754人入學;成人識字教育普遍開展。1958年「大躍進」時,學校數量猛增,師生參加生產勞動過多,教學質量下降。1960~1965年,先後辦半耕半讀農業中學13所,小學耕讀班212班。1965年,全縣中小學校197所,在校學生9891人,成人教育除繼續掃盲外,還辦了小學、初中文化學習班。「文化大革命」十年,教育事業遭到摧殘,中小學教學質量下降。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撥亂反正,恢復正常教學秩序,並進行整頓改革,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成人教育、專業職業教育有新的發展。1981年,基本掃除少青壯年文盲。1984年,全縣基本普及初等教育。1986年,成人教育轉向提高文化水平和科學技術學習,初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教育網路。學校建設不斷改善,1987年,全縣實現「校校無危房,班班有教室,學生人人有課桌凳」的要求。教學設備逐年添置、更新,一些學校開始試行電化教學。1988年,全縣有幼兒園(班)127所,入園幼兒3787人;小學255所,中學10所,中小學生2.53萬人;各類職業學校學生400餘人。中小學校在校學生每萬人口有1780人,其中,中學生452人,小學生1328人。全縣各類學校教職工總計2226人。
至2010年,全縣現有完全小學11所,教學點41個,初級中學7所,完全中學1所,普通高級中學1所,職業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公辦幼兒園9所,民辦幼兒園32所。中小學在校學生15091人,幼兒園在園幼兒5547人(其中民辦園幼兒3573人),教職工1702人。
學校:
高級中學:松溪第一中學
完整中學:松溪第二中學
初級中學(獨立初中):松溪第三中學、渭田中學、溪東中學等
完整小學:松溪實驗小學、松溪人民小學、河東小學、水南小學、鄭墩中心小學等
幼兒園(教育辦園):松溪實驗幼兒園等
❷ 松溪縣的交通
高速公路(松建高速)
松建高速是松溪縣第一條高速公路,是家高速公路網第三縱長春至深圳線在福建省境內的重要路段,是海西高速公路網第三縱松溪至武平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福建省「南聯北接」的重要快速入閩交通主幹道。松建高速設速100km/h,北連浙江省龍泉市,直通長三角;南接建甌市,直通閩南金三角經濟區及廣東珠三角經濟區。松建高速設有兩個服務區,分別為湛盧服務區、北苑服務區。
航空:武夷山機場
從松溪縣到達南平武夷山市的武夷山機場從松建高速再轉走寧武高速,全程僅需1.5小時,方便快捷。
武夷山機場位於武夷街道赤石村至高蘇坂岩下,佔地2800畝,跑道長寬分別為2400×45米,道面等級強度TCN質達48。新鋪停機坪1.8萬平方米,可全載起降波音737型和麥道-80型飛機,全天候飛行。武夷山機場開通有武夷山至北京、上海、廣州、香港、澳門、深圳、廈門、珠海、汕頭、長春、沈陽、大連、天津、濟南、南京、杭州、常州、溫州、鄭州、西安、武漢、海口、寧波、福州、晉江、舟山、昆明等27條國內和地區航線,航線布局以大中城市為軸心,輻射周邊地帶,東南形成網路,西北向縱深發展。
鐵路:衢寧鐵路(在建)
衢寧鐵路線位自衢州引出,經浙江遂昌、松陽、龍泉、慶元,福建境內兼顧松溪縣和政和縣、屏南和周寧,至寧德。衢寧鐵路全長351公里,共設15個車站。其中福建省寧德市境內94公里,擬規劃建設為以貨運為主,客貨兼顧,時速200公里,雙線電氣化的國家快速鐵路干線,西端與已啟動建設的九(江)景(德鎮)衢(州)鐵路對接,可通達浙贛中西部地區,東端可連接沿海鐵路至福州、廈門,形成了一條通江(長江)達海(東南沿海)的便捷通道。預計2016年或2017年建成通車。
❸ 南平松溪徵信去哪打
松溪查詢徵信要到南平市人民銀行。目前人民銀行徵信系統的個人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的網路覆蓋全國各地,無論在哪裡,申請人都可以到所在地的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查詢。每人每年有2次免費查詢個人徵信的機會。周一至周五可以查詢徵信,雙休日人民銀行不上班。
一、查詢點查詢:根據《金融信用信息基礎資料庫本人信用報告查詢業務規程》(銀徵信中心〔2013〕97號)規定:個人查詢到就近的人民銀行查詢信用報告的,應提供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原件供查驗,同時填寫《個人信用報告本人查詢申請表》,並留有效身份證件復印件備查。
二、網上查詢:通過在中國人民銀行徵信中心個人信用信息服務平台的官方網站進行用戶注冊;再提交個人信用報告查詢申請,第二天就可以獲取查詢結果和電子版報告。
三、中國人民銀行徵信系統中對個人信用報告主要有三個版本,包含信息各有不同,分別為:
1、個人版:供消費者了解自己信用狀況,主要展示了信息主體的信貸信息和公共信息等。包括個人版和個人明細版。
2、銀行版:主要供商業銀行查詢,在信用交易信息中,該報告不展示除查詢機構外的其他貸款銀行或授信機構的名稱,目的是保護商業秘密,維護公平競爭。
3、社會版:供消費者開立股指期貨賬戶,此版本展示了您的信用匯總信息,主要包括個人的執業資格記錄、行政獎勵和處罰記錄、法院訴訟和強制執行記錄、欠稅記錄、社會保險記錄、住房公積金記錄以及信用交易記錄。
❹ 松溪 幾家花店
你是南平松溪的嗎?我也是的!松溪花店很多家就是不知道他們的電話,你縣里有沒有朋友叫他們幫你送下就可以了。
❺ 松溪縣四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怎麼樣
松溪縣四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2015-05-15在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專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股屬),注冊地址位於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暢宏電子商務園區。
松溪縣四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507243451503036,企業法人錢瑋,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松溪縣四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電子商務信息咨詢服務(不含期貨、證券);網路科技技術服務、技術開發、技術咨詢、技術轉讓;品牌營銷策劃;美術設計;工業禮品設計;攝影攝像服務;實體及網上經營:預包裝食品兼散裝食品、初級農產品、竹木工藝品、陶瓷製品、飾品、化妝品、服裝鞋帽、數碼產品、電子產品、體育用品、日用品。(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福建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616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87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松溪縣四維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❻ 福建松溪有哪些民風民俗 急急急!!!!!!!!
進入蠟月,年味便一天比一天濃,煎糖、做米果,除塵、分歲,貼對聯、掛燈籠……這些都是序曲,到大年三十年夜飯那才是高潮。
煉歲守歲到天明
吃過年夜飯,家中的長輩便開始煉歲。煉歲,就是要用最硬的雜木和木炭保證灶里和火盆里的炭火一夜不熄。這是從古時先民對火的崇拜引發,傳承而來,現引發為:香火不息,紅紅火火的寓意。一家人圍著火盆,吃著零食,談古論今,說天道地,是一年中最融洽、和諧、吉祥、平安之夜。
而守歲是年輕人的事,情投意合的青年男女,這天,會三五成群相邀相聚,或到東家,或到西家,盡情玩耍,一夜通宵到天明,長輩是不幹預的。因為,這是年青人為長輩「守歲」,祝她們身體健康、長命不老。
最有意思的是正月初一,因為這天的講究最多。
男人起床下櫥房
忙了一年的女人,今天要放假。她們不掃地、不洗衣、不做飯。正月初一,松溪的習俗是男人下櫥,女人休息。其實這一天的飯、菜很間單——全家吃素(齋)。僅一飯一菜一湯即可。飯是米飯,菜是拌鮮(即用芋頭絲、韭菜、豆腐泡涼拌),湯是米湯煮菠菜。這些作料都是頭天洗凈切好的。灶里有頭夜煉歲的炭火,撥開即旺。不管多少笨手笨腳的大男人,今天也得下櫥體驗生活。不過,不管飯菜的味道如何,都會得到女人們的贊許。
全家出門走年運
大年初一,無論年老的婆婆或年輕的媳婦,都會早早的在家中客廳點燃一柱高香。然後,根據黃歷上的指導,確定吉利的方向與家人走出城門,走向郊外。一是踏青,享受大自然初春的氣息;二是到廟里上香、祈福,許下一年的心願。然後一家上街。曰:走年運。
正月初一,當地人有不上門(即不去別人家串門)的習俗,因此一家人都上街。松溪是個山城小縣,只要從街頭走到街尾,就一定能碰上那些出門求學、經商或工作歸來的新朋老友,大家握手言歡,暢談別後情形,人人喜形於色,其樂融融。相互祝福:新年走新運!
忌諱忌口討吉利
為了討吉利,正月初一,松溪人忌諱生病、借債、打官司。松溪人這天不得上門討債、討飯、借東西。也不上醫院看望病人,或上公安、法院理論。如有老人作古,也不聲張,必須到初三過後,再通知親友。忌口方面,主要是不講葬話,不打罵孩子,街上人來人往熙熙攘攘,有騎車的、放鞭炮的,如果發生了碰撞,一般說聲「對不起」道個歉,回聲「沒關系」也就過去了。人們在這天都成為更加彬彬有禮的謙謙君子,社會更加和諧、融洽。
還有些忌諱的東西,如數字上的「四」和「七」,語言上的「無(沒有)」等等。
添碗添筷添福壽
松溪人過大年過三天,曰「過三天年」,這三天,不論是大的商店還是小商小販,打工的、做手藝的都休息。但只有賣碗、筷的例外。
正月初二,家家主婦相邀上街去買糕、買碗、買豆腐,稱「出材」,取高(糕)升、穩(方言同「碗」)妥、有後(方言同「後」)之意。在新的一年裡,家中添丁、添口、添福、添壽。這一天,街道兩旁的地攤一個接一個,各種餐具琳琅滿目,確是別具一格的風景線。
冰糖蜜棗甜蜜蜜
拜年,從正月初二開始,晚輩必需上門給長輩拜年,俗稱「初一年初二客」。新年頭幾天,輩份大的老人,一般不出門,在家裡等晚輩上門拜年、問安。晚輩給長輩的禮物很間單,一包冰糖、一包蜜棗,便是對長輩的敬重,預祝長輩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拜年,一般是一家人同時出動,丈夫帶上妻子、子女,去看望長輩。而長輩會將早就准備好的一個小紅包,一般六元、八元不等,及每人二個雞蛋回送給晚輩,祝願新一年生活圓圓滿滿、順順利利。
而新婚夫妻拜年,就得預約了,長輩會安排晚輩中的若干對新人同時相聚,中午一定要安排新人宴席,互相認識,加深了解,曰:「請新客」。
講到傳統習俗,人們往往只感到有趣、好玩,並不深究。但恰恰是這些幾千年傳承下來民間的東西,給我們帶來了濃濃的年味,這是除了吃和玩之外精神上濃縮了的地方文化,是一顆咸橄欖,很值得回味的。
建國前,民間重大節日有春節、元宵、端午、中元、中秋、除夕,其中以春節最隆重、最熱鬧。農歷立春、清明、立夏、立冬、冬至節氣日及二月初二、五月十三、六月初六,七月七夕、九月初九也有各種民俗活動。
春 節 俗稱「過年」,是松溪一年來最盛大的節日。
初一早晨男人起來做飯。初一至初三都吃素食。素菜用冬筍、芹菜、紫菜、油炸豆腐、豆腐乾拌和,俗稱「拌鮮」;素羹則用線面、冬筍、豆皮、菠菜、紫菜與米湯一起煮熟。初一,不論老少多在家過年不外出。
初二「出行」。出行時,先根據哪一門進,就到哪一門的城門外去燒香點燭,而後帶小孩到親戚家拜年,俗稱「初一年初二客」。
初三,人們多上街買糕、碗、豆腐稱「出財」,取高(糕)升、穩(方言同「碗」)妥、有後(方言同「後」)之意。
從初二至正月十五,民間有宴請新客之俗。即宴請去年結婚的新娘和新郎。
元 宵 農歷正月十五為元宵節。舊時城關由四隅街坊輪流主持慶賀元宵活動。街上用大毛竹搭牌坊張燈結綵,俗稱「燈竹」。人們上街觀燈稱「走燈竹」。初六城關的龍燈隊要上來龍山殺豬祭神,俗稱「興龍」。鄉間還常因「興龍」爭「風水」打架鬧事。正月十二到十八城關要請戲班演戲,經費由上年有喜事的人家捐助。元宵夜,設家宴「過月半」,大街上有舞龍、打獅、走鯉魚、說評話等活動。建國後,元宵節多舉辦游園、燈謎、舞會、書畫展覽等活動。
二月二 傳說是土地公的生日,又說是土地公的曬銀日,一般是晴天。這一天要吃薄餅,並將春節留下的酒浸的雞頭、雞屁股、雞腿祭土地公。
立 春 舊縣志載,古時立春日,群眾「抬土牛於縣衙前,五更時鞭策之,稱鞭春」。清代和民國時,民間用紅紙條封包小泥牛和一株青菜於案前,燃放鞭炮接春。建國後,民間還保留迎春習俗。
清 明 清明節前後,從三月初旬到立夏,人們攜帶兒孫到郊外祭掃祖墓,在墳上設祭、掛白紙。回來要把祭餅分送鄰居,還帶回紅杜鵑花和白花各一束,以兆辦事如意「紅白皆中」。建國後,民間仍保留掃墓掛紙之俗。機關、團體、學校每年組織幹部、工人、學生祭掃革命烈士陵園。
端 午 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民間流行包粽子、門口掛菖蒲、艾條,小孩的額頭和大門要用雄黃寫上「王」字以「祛邪」,燒艾葉熏房屋角落,噴雄黃酒驅蚊蠅。午餐吃薄餅、粽子和黃瓜煮田螺,傳說這一天吃田螺能使眼睛明亮。從初四至初七,城關南門大橋下至西門浮橋河段,有龍舟競賽,極盛時參賽龍舟有13條之多。晚上或下午,江西會館或城隍廟要上演全本《白蛇傳》。建國後,過節習俗已簡化,街坊龍舟在「文化大革命」時全被破壞,劃龍舟活動尚未恢復。
七月七夕 農歷七月七日夜,舊時婦女有設香案祀祭織女星,背月穿針乞巧等活動。建國後此俗已廢。鄉間不少地方仍保留炒桃仁和豆子讓兒童吃的習俗。
中 元 農歷七月十五,又稱「七月半」,舊時城關設醮,請和尚念經超度「亡魂」。七月十二至十五,家家戶戶堂前置祖宗牌位,備素食饅頭糕點祭祖。十五日夜,燒「元寶」「紙錢」送祖,俗稱「祭陰婆」。建國後設醮已廢除,民間仍有燒香化紙等祭祖活動。
中 秋 農歷八月十五為中秋節,節前娘家要給出嫁的女兒送月餅。中秋夜,城關街道有說評話、唱曲、猜燈謎、擺古董等活動。家家設宴作食,晚飯後吃月餅賞月。建國後,縣文化部門組織各種文娛活動。80年代,由縣政協等單位,聯合舉辦中秋茶話會,邀請各界人士歡聚一堂,共慶佳節。
重 陽 農歷九月初九為重陽節,舊時民間有以茱萸泛酒祭祖,文入學者聚會登高賦詩等活動。建國後,學校多組織學生秋遊。1988年起,重陽節為省府規定的敬老日,各單位、村鎮還向老人贈送壽面,壽糕等禮品。
立 冬 立冬日,民間有「補冬」之俗。家家戶戶打麻糍粿、吃雞鴨補養身體。
冬 至 各家各戶做米丸(冬至丸)食用。揀死亡大人的骸骨,也只能在這一天內進行。
閏 月 民間普遍要請出嫁的姑姑、侄女、姐妹、女兒等娘家吃午飯,叫「吃後頭午飯」。只能請午飯,不能留吃晚飯,午飯中必須有泥鰍煮豆腐一碗。
除 夕 除夕,松溪縣稱「卅日暝」。
過年前十二月中下旬,各家各戶要掃塵,俗稱「撣塵」。傳說灶君爺一年結束要上天向玉帝奏本,由於灶君記性不好,平時家裡吵罵或不和善之事被他知道,就用烏煙點抹在牆壁等處。因此,在灶君上天奏本之前,把牆壁各處掃塵一次,點抹也就掃光了。掃塵之後,把新的灶君像貼上,並安下心來上對聯:「上天奏善事,回駕賜禎祥」。橫批:「招財進寶」。
從農歷十二月下旬起,民間就忙著准備過年。家家戶戶買年貨、貼春聯,還要煎糖、舂年錁、蒸年糕、做削膾、肉丸等食品。女婿要給岳家送禮品,俗稱「送年」。
年前要「分歲」,即祭請「家神」。分歲的時間沒有定期,遲早要看立春來定。分歲之後,就不再殺生。
卅日夜,點燃歲香、歲燭,備雞、鴨、魚、肉,祭天謝神,迎新「灶君」,合家團聚吃年夜飯,俗稱「過大年」。長輩要給未成年的小輩壓歲錢。灶堂的炭火要煨著,保持火種不斷,俗稱「煉歲」。兒童到各家收集舊的竹燈架,壘疊焚燒,稱「燒燈塔」。富戶商號多在除夕掌燈,作一年最後一次討債,無力還債者,則躲藏在外,被譏為「做皇帝」。到了「通書」規定「關大門」的時辰,各家放鞭炮「關大門」之後,債主終止討債,躲債人才敢回家。除夕夜,人們多通宵不睡,俗稱「守歲」,含祝願老人長壽之意。建國後,年俗依舊,迷信活動已明顯減少。
小 角 小角是松溪獨有的名食。其配料需肥肉白一斤,精麵粉半斤,白砂糖三點七五兩,鴨蛋三個。做法是先將肉白用雙刀剁成肉漿,然後將麵粉、白糖和肉漿拌勻。再將鴨蛋烙成蛋皮,薄如春餅。最後將拌好的肉餡裝入蛋皮捲成的圓筒里,一條一條放入以紗布墊底的蒸籠蒸熱,即可成為金燦燦、色香味俱佳的佳餚。吃時切成小段塊,它既是是平日老幼皆宜的名點,也是酒席上的上品。「小角」,原稱「削檜」,顧名思義,就是將北宋大奸臣秦檜碎屍萬段,削成肉漿包來吃的意思。這顯然是用來紀念名將岳飛的,和各地的「油炸檜」(油條)一樣。由此可見,小角在松溪的出現,至少有八、九百年的歷史。此外還有紅豆小角。用紅豆煮爛杵成漿,加入糯米粉或麵粉和紅糖,做成條狀,外滾一層地瓜粉蒸熟。每年中秋節祭祖,家家戶戶都做這種小角。蕃薯小角做法也一樣,不過改用蕃薯做主料,凡老人逝世做「頭七」都用這種小角做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