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雪壓鮮花
① 春雪的意思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題詠的對象就是春雪回,真答正的春天雖然還未來到,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紛紛揚揚,自己妝點出一派春色。
原文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如下: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1)春雪壓鮮花擴展閱讀:
《春雪》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
第二句中,「驚」字最宜玩味,它寫出了人們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萌芽而新奇、驚訝、欣喜的神情,十分傳神。詩句表達了這樣一種感情:雖然春色姍姍來遲,但畢竟就要來了。
三、四句表面是說有雪無花,實際是說白雪比人更等不住,穿樹飛花作春色。這實際是詩人期盼春天,在自然界還沒有春色時幻化出的一片春色,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
② 詠梅,春雪 梅開風雪時,花香報春到。雪壓梅花樹,暗裡飄梅香。
好詩吧!
③ 關於春雪古詩
《念奴嬌 春雪詠蘭》
問天何意,到春深、千里龍山飛雪?解佩凌波人不見,漫回說芷珠宮闕。
楚殿煙微,湘答潭月冷,料得都攀折。嫣然幽谷,只愁又聽啼鴃。
當日九畹光風,數莖清露,纖手分花葉。曾在多情懷袖裡,一縷同心千結。
玉腕香銷,雲鬟霧掩,空贈金跳脫。洛濱江上,尋芳再望佳節。
收起
2
[明]
止庵法師
《春雪有懷湛然禪師》
東風游約近,積雪閉門深。
興或有時到,春應無處尋。
柳藏初活眼,草沒未灰心。
寂寞南山下,茶煙出樹林。
收起
《春雪》
江南二月正多春,雨雪痴酣似醉人。
迷殺北歸江上雁,百花樓外一聲新。
查看全部(2)
3
[明]
顧清
《春雪敬亭用前韻再答》
西山落日雲蒸蒸,漫衍澗谷彌岡陵。
曉窗夢破聞掃雪,失喜一笑披衣興。
展開全文
4
[明]
皇甫濂
《詠春雪》
去年春色驚寒雪,今日當春雪更飛。
積素似添愁客鬢,輕花能逼艷陽輝。
展開全文
5
[明]
施漸
《春雪稍積林樹扶疏可愛因憶城中諸友》
日晏論文雪滿林,春寒還似歲殘深。
遙知郭里無人見,獨對高原生遠心。
6
[明]
陶望齡
《春雪》
犯寒先報數聲雷,待約還停繞屋梅。
山靄漸沉驚密密,雨絲初送轉皚皚。
④ 春雪這首詩的意思
一、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二、原詩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三、作者
《春雪》是唐代詩人韓愈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構思新穎,聯想奇妙。首句寫人們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焦急心情。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
(4)春雪壓鮮花擴展閱讀 :
1、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自稱「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2、貞元八年(792年),韓愈登進士第,兩任節度推官,累官監察御史。後因論事而被貶陽山,歷都官員外郎、史館修撰、中書舍人等職。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軍司馬,參與討平「淮西之亂」。其後又因諫迎佛骨一事被貶至潮州。
3、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稱「韓吏部」。長慶四年(824年),韓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贈禮部尚書,謚號「文」,故稱「韓文公」。元豐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並從祀孔廟。
4、韓愈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並稱「韓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5、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著有《韓昌黎集》等。
⑤ 春雪 賞析三,四句運用修辭手法的妙處
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嫌」、「穿」把春雪比作人,使雪花彷彿有了人的美好願望與靈性,穿樹飛花的春雪似乎也給人春的氣息,為詩歌增添了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
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一個盼望著春天的詩人,如果自然界還沒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來。
原詩
《春雪》
唐代: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
到了新年都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二月初時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故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5)春雪壓鮮花擴展閱讀: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驚」字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富有濃烈的浪漫主義色彩。「卻嫌」、 「故穿」,把春雪刻畫得多麼美好而有靈性。
詩的構思甚奇。初春時節,雪花飛舞,本來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的原因,可是,詩人偏說白雪是因為嫌春色來得太遲,才「 故穿庭樹」紛飛而來 。這種翻因為果的寫法,卻增加了詩的意趣。「作飛花」三字,翻靜態為動態,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鬧,一翻再翻,令讀者目不暇接。
⑥ 春雪一詩的大概意思
《春雪》抄是指,唐
韓愈所著的《春雪》嗎?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三、四兩句表面上是說有雪而無花,實際感情卻是:人倒還能等待來遲的春色,從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卻等不住了,竟然紛紛揚揚,穿樹飛花,自己裝點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開)未來,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遺憾,但這穿樹飛花的春雪不也照樣給人以春的氣息嗎!詩人對春雪飛花主要不是惆悵、遺憾,而是充滿了欣喜。
希望對你有幫助並且被採納。
⑦ 《春雪》詩句全解
《春雪》是韓愈的一首很富有特色的詠雪詩,詩歌構思新巧,立意獨特,具有一定的思想價值和較高的藝術價值。
全詩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白話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
白雪也嫌春色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第一句「新年都未有芳華」。「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芳華」即發出香氣的花兒,這里泛指花。這一句的意思是,新年都來了,卻還沒有芬芳的鮮花。這里表明了北方的春天來得遲,冬天去得晚。這是詩人初到北方的感受。一個「都」字,流露出詩人那種盼望春天到來的焦急心情。這一句不但表現出盼春的心理,而且落腳在春的表徵物——花上。
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承上句而來,說二月雖然無花,但有草芽生出了。「驚」即驚訝、驚喜。詩句中一個「驚」字,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突然見到「春色」時所產生的驚喜。「 初」字,即開始。在詩人的心中,北方二月開始才有草芽,南方也許這就是春色滿園了。這里自然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之感。「草芽」不但透出春的信息,也暗示詩人盼春時的喜悅。這一句重點寫了初春的又一表徵物——草芽上。
第三句「白雪卻嫌春色晚」。這一句一轉,不去寫草芽,而進入寫白雪。白雪是全詩所要表現的對象,是全詩的重點。而白雪是在「新年都未有芳華」和「二月初驚見草芽」的背景下引出的,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中活動。「嫌」即不滿意的意思。「春色晚」說明了這一年比較寒冷。聯繫上句來看,二月還在降雪。這里,詩人轉換了視角,不是從人的角度來寫,而是從雪的角度入手,借說白雪嫌春天來得晚了來表明自己對春的盼望心情。同時,詩人運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賦予白雪以人的意識和情感,這樣很自然地把人與物聯系起來,實現借物抒情的審美效果。特別要注意詩中「卻」字的妙處,雖然是一個副詞,但具有極為重要的詩意,它說明北方的春並非來得晚,好像是雪「嫌」春來晚了,這樣強化了白雪對春的渴望之情。
第四句「故穿庭樹作飛花」。這一句是全詩的收束,是詩人情感的最集中表現。「故」即故意的意思。這里賦予白雪以人的意識和情感。「作」即化作,當成。詩句中一個「故」字,一個「作」字,把春雪表現得靈性十足。白雪「嫌春色晚」,自己也就按捺不住了,自己穿過庭院中的樹,化作漫天飄灑的飛花,把初春的美麗景色妝扮出來。這里,詩人運用了比喻的手法,以雪喻花,形象而生動地表現出盼春的急切心情。
總之,這首詠雪詩是很有特色的,在借物抒情中把雪擬人化,賦予其生命力和人的意識情感,再通過其行為動作表現了對春的渴望之情。這樣,物與人合,從而表現出詩人對美好春天的期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⑧ 春雪 韓愈 賞析及解釋
1、春雪
韓愈 唐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專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屬飛花。
2、譯文
新年都已來到,但還看不到芬芳的鮮花到二月,才驚喜地發現有小草冒出了新芽。白雪也嫌春色 來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兒在庭院樹間穿飛。
3、這首《春雪》,構思新巧,獨具風采,是韓愈小詩中的佼佼者。「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 草芽。」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 鮮 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透露出這種急切的情。
⑨ 春雪的前兩句詩什麼意思
春雪
韓愈
新年都未有芳華,
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
故穿庭樹作飛花。
譯文:
新年到了,還沒有見到盛開的鮮花,
二月初時才能驚訝地見到初生的草芽。
白雪嫌春光來得太晚,
便故意像落花一樣在庭中飛舞。
⑩ 《春雪》詩中的問題
這首《春雪》,構思新巧,是韓愈小詩中的佼佼者。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回芽。」答新年即陰歷正月初一,這天前後是立春,所以標志著春天的到來。新年都還沒有芬芳的鮮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們分外焦急。一個「都」字,流露出這種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驚見草芽」,說二月亦無花,但話是從側面來說的,感情就不是純粹的嘆惜、遺憾。「驚」字最值玩味。它寫出了詩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終於見到「春色」的萌芽的驚喜神情。此外,「驚」字狀出擺脫冬寒後新奇、驚訝、欣喜的感受
。著一「
初」字,含有春來過晚、花開太遲的遺憾、惋惜和不滿的情緒。韓愈在《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曾寫道:「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詩人對「草芽」似乎特別多情,也就是因為他從草芽看到了春的消息吧
。從章法上看
,前句「未有芳華」,一抑;後句「初見草芽」,一揚,跌宕有致,波瀾起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