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宋朝花店

宋朝花店

發布時間: 2021-12-16 08:50:05

① 詳情垂詢有關宋代時期的陶瓷器歷史

宋代的單色釉瓷取得了很大成就,名窯遍布全國,其中最著名的為:「汝、鈞、官、哥、定」。

五大名窯。

1、汝窯

汝窯瓷為宋代五大名瓷之首,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一帶,宋時為汝州地,故名。汝窯除燒青瓷外,兼燒黑瓷、醬釉瓷和鈞釉瓷,以青瓷最為精緻。汝窯青瓷的胎質細密,呈深淺不同的「香灰色」。與同期官窯器很相似,釉色以粉青為主,另有天青和卵青。釉層透明和不透明的均有。釉青一般都呈一種內蘊的木光。開片是汝窯的一個重要特點,無紋片的很少。紋片深淺長短交錯排列,密而不亂。器物尺寸都很小,造型以盤、碟、洗為多,其中橢圓四足盆是汝窯的特有造型。汝窯的燒制時間很短,存世品不足百件,非常珍貴。從明宣德開始有仿製品出現,清初雍正已能仿得相當好,近年河南省也有新仿汝窯器。

2、鈞窯

鈞窯產地在今河南禹縣,因與汝窯有密切關系,歷來有「汝鈞不分」之說。鈞窯始燒於北宋,盛於北宋晚期,金、元時繼續燒造,影響擴展到河北、山西兩省,成為一個規模龐大的鈞窯體系。

鈞窯有兩大特色,即乳光釉和窯變。鈞窯的基本釉色是深淺不同的各種青色,可分為天藍、天青、月白三類。由於在釉中滲入銅紅釉,燒成後就出現變幻莫測的紅色窯變,有玫瑰紅、砂珠紅、海棠紅、茄皮紫、胭脂紅、雞血紅許多種。整個器物紅紫相映、青白相間,由於釉色的相互交融而產生的無數顏色不一、形狀各異的窯變,是構成鈞瓷區別於其他青瓷的另一特色。鈞釉中的紫色是特別引人注目的,各種紫色是由於紅釉與藍釉互相融合的結果。鈞瓷釉面上有一重要特徵是蚯蚓走泥紋,即在釉中呈現一條條逶迤延伸、長短不一、自上而下的釉痕。後人在仿製宋代鈞瓷時就無法燒出同樣效果,因而是否有「蚯蚓走泥紋」成為鑒定宋鈞瓷的重要依據。宋鈞瓷另一特徵是器外底普遍刷一層芝麻醬色釉。

鈞窯凡為宮中定燒的陳設瓷,底部均刻有一、二、三……的編號,編號越小,器物越大。因鈞窯瓷器傳世極少,彌足珍貴。

3、官窯

官窯專指北宋汴京(開封)官窯和南宋杭州修內司及郊壇下官窯,因專燒宮廷用器,產量很小,傳世品也極少。

北宋官窯瓷的釉色以粉青、月白為主。雖然被稱為「亞於汝」,但也是瑩如堆脂,釉表紅棕色或無色的片紋或疏或密清晰可辨。底部可以看見燒制時的支釘痕跡。器物都是各種陳設用具和文房用具。仿商、周、秦、漢銅器和玉器的造型很多。

南宋官窯釉色以粉青為主,有紋片。在器物的底部落脫處、口沿和稜角釉薄處,胎都會燒成紫褐色,稱為「紫口鐵足」,這稱得上是南宋官窯的典型特徵。

4、哥窯

哥窯產地不可考。瓷器的顯著特點是通體滿布開片,紋片大小相同,大片呈鐵黑色,小片呈金黃色,有「金絲鐵線」之稱。開片形成原理是由於胎、釉的膨脹差異而造成的釉面開裂,本來是一種缺陷,但哥窯卻通過人工控制有意用來作為一種裝飾特徵,使釉表出現冰裂或魚子狀的紋片,再染上或黃或黑深淺相間的顏色,形成一種殘缺美。哥窯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骨也厚薄不一,胎色呈黑灰、黃數種。由於釉層非常厚,使器物的外觀圓潤飽滿。釉色大多呈灰青色,也有的是月白、粉青、米黃等色。底部用支釘燒制,塗赭紫、紫黑護胎汁。明清以來仿哥窯的很多,大部分是景德鎮官窯製品。明中期的成化和清前期的雍正、乾隆的仿製品都相當精美,但缺少一種古樸沉靜的韻味。

5、定窯

定窯窯址在今河北省曲陽縣一帶,以盛產白瓷著稱。定窯在唐代早期就開始生產,到北宋發展到全盛時期,元代已停止燒制。胎骨細膩潔白,又輕盈秀美,是定窯白瓷的重要特點。定窯的釉面裝飾,是宋代瓷器中最為精彩的。宋早期的定窯白瓷採用刻花的方法。稍後,又出現刻花和蓖劃相結合的裝飾。到北宋中期,定窯開始採用印花裝飾。紋飾多在碗、盤的裡面,布局左右、上下對稱,以細、密為特色。類似於宋代緙絲的方法。北宋早、中期定窯使用匣缽仰燒,器物口沿均有釉,有些器物的底黏附著墊燒的沙粒或支燒痕。後期定窯採用口沿在下的覆燒工藝,因此口沿有「芒」,但燒成的器物都很規整。作為皇室使用的貢瓷上,口沿都包上金、銀或銅,更顯豪華尊貴,故稱之為「金裝定器」。除白釉外,定窯還生產黑釉、醬釉等品種,被稱為黑定、醬定,價格均高於白定,是難得的珍品。

宋代景德鎮所仿定器,稱為「粉定」。區別之處在於景德鎮仿定器釉面光亮,無淚痕特徵,足內可見放射狀跳刀痕。

鈞瓷

北宋著名瓷窯之一。窯址在今河南省禹州市城內的八卦洞。鈞窯利用鐵、銅呈色的不同特點,燒出藍中帶紅、紫斑或純天青、純月白等多種釉色,以蛋白石光澤的青色為基調,具有乳濁而不透明的效果。鈞瓷的又一特徵是釉面上常出現不規則的流動狀的細線,稱「蚯蚓走泥紋」。鈞窯瓷器是中國歷史上的名窯奇珍,品種繁多,造型獨特,以瑰麗異常的鈞釉名聞天下。其成就在於釉中加入銅金屬,經高溫產生窯變,使釉色以青、藍、白為主,兼有玫瑰紫、海棠紅等,色彩斑斕,美如朝暉晚霞,被譽為「國之瑰寶」,在宋代就享有「黃金有價鈞無價」、「縱有家財萬貫不如鈞瓷一片」的盛譽。

官 瓷

官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窯有南北之分。據文獻記載,北宋末徽宗政和至宣和年間(1111-1125年),在汴京(今河南開封),官府設窯燒造青瓷,稱北宋官窯。宋室南遷杭州後,在浙江杭州鳳凰山下設窯,名修內司窯,也稱「內窯」。後又在今杭州市南郊的烏龜山別立新窯,即郊壇下官窯。以上統稱南宋官窯。

官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於世。主要器型有瓶、尊、洗、盤、碗,也有仿周、漢時期青銅器的鼎、爐、觚、彝等式樣,器物造型往往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其燒瓷原料的選用和釉色的調配也甚為講究,所用瓷土含鐵量極高,故胎骨顏色泛黑紫。器之口沿部位因釉垂流,在薄層釉下露出紫黑色,俗稱「紫口」;又底足露胎,故稱「鐵足」。

宋代官窯瓷器不僅重視質地,且更追求瓷器的釉色之美。其厚釉的素瓷很少施加紋飾,主要以釉色為裝飾,常見天青、粉青、米黃、油灰等多種色澤。釉層普遍肥厚,釉面多有開片,這種開片與同期的哥窯有很大不同,一般來說,官窯釉厚者開大塊冰裂紋,釉較薄者開小片,哥窯則以細碎的魚子紋最為見長。

定窯

定窯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古窯址群地點在今河北省曲陽縣內,曲陽縣宋代屬定州所轄,自唐人陸羽在《茶經》一書中將窯場以所處州府冠名始,當時及後世的人們均將此地出產的瓷器稱為定瓷。目前已發現的定窯遺址殘存及古墓葬出土器物可證實:定窯在唐代已開始燒造瓷器,是繼邢窯之後中國最大的白瓷產地。

成書於明宣宗時期(公元1428年)的《宣德鼎彝譜》根據宮廷所藏瓷器的品質,首次提出了宋代五大名窯的概念。此書中推舉的柴、汝、官、哥諸窯產品都屬於青釉瓷范疇。只有定窯,不僅大量燒制白色釉瓷器,也先後燒制出黑色、綠色、紫色、醬色、褐色、赭色、黃色、桔黃色、紅色、藍色、窯變色,釉下彩繪、釉上金彩……等色彩鮮明,釉色斑斕的精美瓷器,匯成了色系豐富的施釉工藝與裝飾藝術。

定瓷產品在北宋時期之所以受到皇室的青睞和大眾的喜愛,不僅在於其豐富艷麗的釉色,還在於它精美的刻花、劃花、篦花、印花、剔花、貼花、堆塑、鏤空、雕刻等胎體工藝裝飾,以及神奇多變的器物造型設計。定窯產品所用的胎土都經過精心淘洗,土細、色白、潤澤,因此,不同釉彩、不同造型、不同時期的定窯瓷器,胎骨皆呈現一致特定的白色,這是其他窯場的仿定窯器物無法比擬的。

哥窯

宋代哥窯瓷器的造型莊重、古樸典雅,釉色淡雅自然,尤以獨特神奇的紋片為裝飾而著稱。清代乾隆皇帝曾寫下十首贊頌哥窯瓷器的詩篇。宋人文獻沒有哥窯的記載,元人孔齊首次提及哥哥洞窯,由於哥窯窯址至今還未找到確切公認的窯址,因此給它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

傳世哥窯瓷器造型有碗、盤、碟、洗、瓶、魚耳爐、罐等。燒制時大多採用墊燒工藝,個別用支釘支燒。胎色有黑灰、深灰、淺灰、土黃等,胎質有瓷胎和砂胎兩種。胎呈黑灰、深灰有紫口鐵足的現象,淺灰、土黃的沒有紫口鐵足。釉均為失透的乳濁釉,釉色以灰青為主,也有砂米黃、淺灰青、米黃色等。釉面均有紋片,有大小紋片相結合,有紋片非常細小的魚子紋,有大紋片呈黑色,小紋片呈黃色的全絲鐵線,有的紋片僅為一色。紋片按顏色來區分,有鱔血、金絲鐵線,有淺黃魚子紋等。按開片的形狀來區分有網形紋、梅花紋、百圾碎、魚子紋等。

宋代哥窯瓷器自誕生之後,這種風格獨特的瓷器品種盛燒不衰,賡續相繼,歷代文人雅士為文作詩,贊不絕口。特別是釉面那種層層疊疊、千奇百態的開片紋飾,不但開創了我國陶瓷史上審美的新情趣,而且確有「巧如範金,清比琢玉」之感。

汝瓷史話

中國自古就以陶瓷工藝名揚於世,在英語中China(中國)的原意就是瓷器。名列宋代五大名瓷的汝瓷,因產自汝州而得名,其創燒、形成與發展幾起幾落,歷時數百年,博採眾家之長,薈萃陶藝精華,在我國陶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特別是汝瓷瑰寶——汝官瓷,作為宋代宮廷用品,自公元1086年到公元1106年,僅短短20年間曇花一現,便消隱於戰亂的塵煙。因為是御用品,不得流傳民間;又因其以瑪瑙為釉,在特定的光線下七彩紛呈,燦若星辰,被認為陽剛之氣太盛,帝王公卿也不敢用它陪葬,更使之成為稀世之珍。當今世界上藏有宋代汝瓷的博物館不足10家,藏品不到70件,遂有「家有萬貫,不如汝瓷一件」之說。1992年秋,一件直徑僅為8厘米的宋汝窯盤在紐約拍賣,成交價高達154萬美元。在香港的一次拍賣會上,一件宋汝窯三犧尊又以5000萬元港幣的身價物易其主!

價值連城的汝瓷國寶,在源遠流長的中華陶瓷文化史上,又是怎樣形成和發展的呢﹖

悠久的歷史 豐厚的物華

中國名瓷「汝、鈞、官、哥、定」,河南有其三。汝瓷出自平頂山。就目前的考證看,陶瓷古窯址在現今平頂山所轄的汝州、魯山、寶豐、郟縣及洛陽的汝陽南北150多公里內廣有分布,大致分為兩個自然區和6個生產區。

汝河東南區包括「嚴和店汝窯區」、「大營清涼寺汝窯區」和「段店、梁窪汝窯區」。其中嚴和店區目前已發現26個古汝窯場,產品以汝瓷豆綠釉刻印花為主,也有大量的天藍釉、天青釉、月白釉、黑釉、花釉、棕紅釉、掛彩和白釉等。遺物豐厚,器皿多樣,為宋代汝窯早期遺址。

段店、梁窪遺址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主要產品有缸、罐、壺、瓶、腰鼓等民用瓷。花釉具多,胎如堅石,釉質細潤,藍如寶石,雲絮飄動,觀之賞心悅目,史稱花瓷,又曰「唐鈞」,是集觀賞性和實用性於一身的工藝品。唐代燒造花瓷的窯址迄今只發現五處,四處在河南,其中兩處在平頂山。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一件黑釉藍斑腰鼓和一件黑釉斑點壺,已被有關專家根據唐代《羯鼓錄》中有關記載和對段店窯址出土物的調查,證實為「魯山花瓷」。這一區域以魯山段店為中心,接連白象店和桃花店,與梁窪明清時期興起的汝窯相呼應,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各朝代,集生產工藝、產品開發、燒成技術、經營管理之大成,鼎盛時商賈雲集,對後期汝窯的興起和我國陶瓷技術的開發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促進作用。

汝河東南區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寶豐大營清涼寺汝窯遺址(寶豐曾為汝州地域)。該窯址北距汝州25公里,總面積110萬平方米,瓷片和窯具堆積如丘,窯址毗鄰交錯,遺物豐厚,既有汝瓷,又有鈞瓷、唐三彩、河南黑釉天目瓷、白地黑花瓷等。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於1987年考古試掘,就發現了窯爐、作坊、灰坑等遺跡。在一個小窯藏坑內,一次出土較完整的各類瓷器20餘件,其中汝窯天青釉盤口折肩瓶、天藍釉刻花鵝頸瓶、天青釉汝瓷盤,粉青釉刻蓮花茶盞等,均為汝瓷傳世佳品。其色青翠如脂,潤澤似玉,細碎的冰裂紋薄如蟬翼,晶瑩剔透,被認定為汝瓷傳世珍品。此次開掘揭開了汝官窯口之謎研究的序幕,被國內外專家稱為陶瓷考古史上的重大突破。

為進一步探尋汝官窯所在地,1988年秋和1989年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清涼寺窯址又進行了兩次發掘,共出土各類完整可復原的瓷器和窯具兩千餘件,其中的窯藏品與傳世汝官瓷對照,胎釉完全一致。1999年,該所在清涼寺居民住宅便道上再次進行試掘,收獲汝官瓷片上千片。2000年6月,經國家文物局批准,該所對這一遺址進行了第六次發掘,在475平方米的區域內,清理出汝官窯爐15座,作坊2處,大型澄泥池2個,釉料坑2個,灰坑22個,還有一眼水井和大批形狀比較完整、品種比較豐富的汝官窯瓷器和匣缽、墊餅、墊圈、支燒等燒具。同時出土的一枚「元豐通寶」,為汝官瓷的歷史上限提供了重要依據。同年10月18日,省文物管理局、寶豐縣人民政府在清涼寺召開了汝官窯遺址考古新發現「專家研討會」和「新聞發布會」。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文物局、中國考古學會、中國古陶瓷研究會近20名專家出席了這次會議,專家們高度贊揚了清涼寺汝官窯遺址的發掘成果,認為該成果對於進一步研究中國陶瓷史有著重要的學術價值。

神秘的土地 稀世的珍藏

1978年冬季的一天,汝州市紙坊鄉閻村的幾個村民無意中挖出幾件陶器。其中一件就是如今珍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彩陶缸——《鸛魚石斧圖》。經碳十四測定,這件國寶為原始社會仰韶文化時期的產物,距今已有6000年之遙。

位於郟縣西北10公里的黃道汝窯生產區,早在唐代中葉,就盛產瓷器。窯址分布於黃道村東的馬蹄河畔,總面積10500平方米,文化層厚達3米。產品主要有白、黑、青、月白、天藍、紫紅等釉色。有的碗、罐上還繪有花草圖案,寫著「風花雪月」、「春夏秋冬」等字樣,釉色渾厚質朴,光彩奪目,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都有黃道窯的花釉白斑罐。黃道窯的產品常以白斑花釉、黑釉、黃褐釉、天藍釉、及茶沫釉上飾以天藍或月白斑點,窯變出多種色彩,為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的鈞窯工藝開辟了先河。而位於郟縣西北15公里處的謁主溝汝窯遺址,是一處宋、金、元時期的古窯址,總面積約18000平方米,產品多為民間用品,釉色有天青、天藍、月白等,同時兼燒鈞瓷釉色,如玫瑰紅、葛花紫、龍肝、馬肺、雨後紅霞等。這里的山嶺上到處都是優質的制瓷原料高嶺土和釉料,至今禹州鈞窯還來此購料。全國著名陶瓷專家葉喆先生有詩曰:「漫道汝鈞不可分,神前神垕地昆鄰,天青釉色雖相近,各有千秋自超群。」

汝河東北自然區另外兩個生產區,一處位於大峪鄉嵩箕山脈西側。東側便是禹州神�鎮,是生產鈞瓷的重要基地。此地有72座汝瓷窯之稱,已被文物部門發掘的窯場就有14個。產品主要是生活用瓷、文具、工藝品等。造型精緻,光素無紋較多,釉色天藍、天青為主,清雅莊重,汁水瑩澤,釉面呈細碎冰裂紋,產品曾在開封宋宮遺址多次被發現。另一處位於汝州市內及郊區,這一帶發現遺址8處,出土的古瓷片,有豆綠刻印花和天青、天藍、月白等釉色。2000年5月,省文物局在汝州市中大街和張公巷的交匯處開溝發掘,出土了大量匣體缽片,其中兩件保存完好。同時出土了大量獨特的青釉瓷片,和清涼寺的天青釉汝官瓷完全一樣。其色清雅瑩潤,釉呈冰裂紋薄如蟬翼,多為餐具、茶具、酒具、文具、工藝品。工藝考究,薄釉薄胎。一起出土的還有古錢幣和粉碎的瑪瑙釉料、刻花用的玻璃棒、雕塑用的骨器,素燒過的坯片等。

2001年6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張公巷進行第二次挖掘,掘面40平方米,發現大量素燒胎片,除個別胎片能看出底部形狀為傳世水仙盆外,其他多不能辨別器型。出品胎片厚薄均勻,製作精細,不但繼承了清涼寺汝窯的卷足支燒工藝,且有所發展,足部直、窄、矮和宋代其他瓷都不一樣,匣缽種類繁多,桶式、碗式、盤式等應有盡有,底部和口沿兒塗有鹼土。經過對出土釉料的試燒,成色和發掘出的瓷片一致,燒成溫度在1250攝氏度,和史書記載汝官瓷燒造工藝相符。

2001年7月,一戶居民在汝州市望嵩路與中大街交匯處建房挖地基時,發現一層獨特的物質,面積約40平方米,經汝瓷專家朱文立試燒,認定為宋代天青釉。該址出土的瓷片與張公巷的瓷片樣品,從釉色和冰裂紋及器皿製作的精美程度看,與北京故宮博物院現存的碗奩極相似。同年10月,中國古陶瓷研究會2001年汝州年會暨汝瓷國際學術研究會在汝州召開,專家根據對寶豐清涼寺和汝州文廟、張公巷出土瓷片的科學測試,斷定汝州可作為汝官瓷新窯器目標考查發掘地。

由以上尚不完全的發掘可以得出結論:汝窯工匠代代傳承前人智慧,創造出國寶花瓷和風格獨具的刻、印花卉青瓷。到了北宋晚期,因皇宮認為定州「白瓷有芒」,改命汝州建青瓷窯,專為宮廷燒制御用瓷器,從而形成了獨具一格的絕妙工藝:胎堅細密,釉層勻凈,色澤豐潤,造型典雅。品類齊全的汝官瓷為宮庭珍藏,民瓷更為眾多百姓所喜愛,曾在宋代百花瓷藝苑中獲「青瓷之首,汝窯為魁」的美譽。

② 都說宋代人風雅,宋代人生活的風雅究竟體現在何處

宋人的風雅,體現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之處,不同於唐代的豪放不羈,宋人多了一分閑情雅。所以風雅的宋人便有了平日里"焚香點茶,掛畫插花"這四種雅事,通過嗅覺、味覺、視覺和觸覺,將感官與藝術相融合,從而表達出自己的內涵修養與精神境界。

一、焚香

香文化在中國流傳久矣,宋人之所以喜歡焚香,更多的時候是因為焚香能夠營造出一種飄渺出塵的氛圍,此外裊裊幽香沁入心脾,也能帶來精神上的寧靜致遠。宋代的蘇軾就終日與香為伴:"焚香引幽步,酌茗開靜筵席"。

至於花的品種,不僅有蘇轍喜歡的菊花,歐陽修還提到了洛陽城中無論貴賤,皆喜插牡丹花。在北宋汴京城,從《清明上河圖》中表現的場景來看,甚至還出現了專門賣花的鮮花店,你完全可以從這里得到任何你想要的鮮花品種。

"焚香點茶,掛畫插畫",宋人四大雅事,焚香嗅其香、點茶嘗其味、掛畫觀其形,插畫賞其色,這是宋人的一種生活態度,即追求雅緻、講究品質的生活方式,同時也體現了宋代內斂含蓄的審美風尚。

③ 相親對象給我買戒指還說讓我別買太貴的了戒指他選的買的時候說指環上刻字只能我戴現在那戒指說事

女人對愛的追求是不斷的。但是,女人往往是幻想的巨人,行動的矮子。女人很難在行為上輕易有所背叛,因為女人一定先有愛才可能把心和身交過去。 女人的愛視角是向上的,女人不會對一個水準比她低的男人產生愛的沖動,現在有些男人單純花錢找女人,還自以為征服了女人,甚至還很幼稚地認為自己又經歷了一次動人的愛情。如下:

1、作為阿里巴巴的主要創始人,馬雲最開始也是處處碰壁,Ken Morley先生給了馬雲的非常多的鼓勵還有支持,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幾十年的友誼,最終發酵,馬雲為紐卡斯爾大學做捐助2000萬美元的Ma-Morley獎學金。

2、在中國,烏鴉反哺的故事人人皆知,烏鴉在小時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養它們,等父母老了飛不動了,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3、21年前,浙江臨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來打工小伙何榮鋒,何榮鋒當時都沒錢吃飯了,戴杏芬給了他10元錢。21年後何榮鋒白手起來,成了億萬富翁,回來報答那位給他10元錢的恩人。

4、一個得白血病的小男孩盧比,在去世之前,為了讓媽媽不會孤單一人,臨終前去花店為媽媽的生日預定了60年的鮮花。

5、韓信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經常沒有吃的東西,一位在漂洗紗絮的老婦人見韓信可憐,每天把自己的飯菜給她分一半,後來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老婦人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6、劉邦的三兒子劉恆非常孝順,他的母親身體弱,劉恆便每天貼身照料母親,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7、姐姐家裡養了好幾只流浪貓,是冰天雪地里撿回來的,把它們一隻只的喂養長大,姐姐卧病在床,貓咪每天都叼一隻老鼠回家,怕姐姐餓著。雖然有點害怕,但是這份情意讓姐姐很感動。

8、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9、宋朝有一個叫朱壽昌的人,他的母親因正房嫉妒,為掃地出門,那時他年齡小無法反抗家庭,長大後辭去官職去專門尋找母親。

10、四川地震中,消防武警在一座倒塌的廢墟中找到一對母女,母親中風了跑不出去,女兒便用自己的身體一直護住母親。

④ 求石竹梅和康乃馨的資料

其實它們倆是一個科的植物.

石竹

學名:Diranthus chinensis
英名:Chinese Pink .Rainbow-Pink
別名:中國石竹. 洛陽石竹.石菊. 綉竹
科名:石竹科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常作二年生花卉栽培.莖光滑多
分枝.葉對生,線狀披針形.花單生,粉.紅.紫紅.白或復
色,單瓣或重瓣,芳香.花期4月-10月,集中於4月-5月。蒴
果矩圓形,種子扁圓形,黑褐色。
同屬植物300餘種,常見栽培的有:1、須苞石竹:又名美國石竹、五彩石竹。花色豐富,花小而多,聚傘花序,花期在春夏兩季。2、錦團石竹:又名繁花石竹,矮生,花大,有重瓣。3、常夏石竹:花頂生2朵-3朵,芳香。4、瞿麥:花頂生呈疏圓錐花序,淡粉色,芳香。
原產中國。分布很廣。除華南較熱地區外,幾乎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喜陽、耐寒,耐乾旱,忌澇,喜排水良好、肥沃沙質壤土。

繁栽要點:
可用播種、扦插、分株法繁殖。於9月播種,翌春開花。扦插於10月至翌年3月。分株多在花後利用老株分株繁殖。栽植簡易,管理粗放,每年應分株。

栽培簡史與花文化:
石竹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唐代司空曙在《雲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作者以悠閑的心情描繪出石竹的形態,以蝶、榴顯示出石竹的重視。宋代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明《花史》載「石竹花須每年起根分種則茂。」扼要地總紹了石竹宜經常分栽的特徵,清《花鏡》也提到「枝葉如苕,纖細而青翠。」石竹花雖不是名貴花卉,但五彩繽紛,變化萬端,性強勁,耐寒,從暮春季節可開至仲秋。園林中可用於花壇、花境、花台或盆栽

康乃馨

康乃馨,是香石竹的音譯名稱,為石竹科多年生宿根草本花卉。石竹在我國是一種最平凡最常見的草花,名花譜上向來沒有它的位置。宋朝王安石詠(石竹花》日:「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紛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能度東風」。
香石竹的出名得益於1934年5月美國首次發行母親節郵票。郵票圖案是一幅世界名畫,畫面上一位母親凝視著花瓶中插的石竹。郵票的傳播把石竹花與母親節聯系起來。於是西方人也就約定俗成地把石竹花定為母親節的節花。每當母親節這一天,母親健在的人佩戴紅石竹花,並製成花束送給母親。而已喪母的人,則佩戴白石竹花,以示哀思。世上沒有無母之人,石竹花也就成了無人不愛之花。石竹花因母親節而蒙上一層慈母之愛色彩,成為獻給母親不可缺少的禮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人,中外文化的交流,母親節也漸漸傳人中國,香石竹也就真正「香」起來,普通百姓也慢慢接受了好聽的洋名字----康乃馨。
康乃馨,原產地中海沿岸,喜涼爽和陽光充足環境,不耐炎熱、乾燥和低溫。宜栽植在富含腐殖質,排水良好的石灰質土壤里,花期4月至9月,保護地栽培四季開花。 康乃馨是優異的切花品種,花色嬌艷,有芳香,花期長,適用於各種插花需求,常與唐菖蒲、文竹、天門冬、蕨類組成優美的花束。
康乃馨引人我國,算來正好百年。據傳,1900年英國人羅埃斯在上海南京路外灘開了個「大英花店」,主要銷售康乃馨,屬獨家經營。可是到了1920年,他發現中國人開的花店也賣康乃馨,便勃然大怒,告上法庭。開庭那天,羅埃斯傲氣十足地說,中國沒有康乃馨,是他從國外買來的,應享有專利,中國人賣的康乃馨肯定是從他那裡偷來的,要求懲辦中國花店。中國律師問他:「你賣的康乃馨是摘下的花朵,還是有葉有芽的花枝?」羅說:「全是賣的花枝。」中國律師說:「你賣了花枝,收了錢,買方有權利將買的花枝扦插繁殖,怎能說是偷竊?」羅無言以對。法庭宣判,大英花店敗訴。
康乃馨,這種體態玲瓏、斑讕雅潔、端莊大方、芳香清幽的鮮花,隨著母親節的興起,正日益風靡世界,成了全球銷量最大的花卉。母親營造了溫馨,祝母親健康平安。把康乃馨連同祝福,一起獻給母親吧!

⑤ 女生過生日送什麼禮物好 朋友之間 高手請教

可以送有紀念品的禮物,重點表達自己的心意;還可以送一些女生喜歡的口紅化妝品什麼的,這些女生都會喜歡的;還可以送一些鮮花或者首飾。

生日禮物是指在他人的生日時,為了表達了人與人之間最溫馨最美好的心意。最好的生日禮物不一定是最貴重的。生日禮物所傳達的是對他人最誠摯的希冀與祝願,可以增進情誼,傳達愛意。

對於生日禮物,很多人並不在乎其貴賤,看重的是禮物中所包含的情感價值。

我們周圍有很多女性,給女性好朋友,或者閨蜜老婆選擇生日禮物時,最好知道她正需要什麼,喜歡什麼,性格是怎樣的,然後,根據不同禮物特點,為她選擇生日禮物。

這樣送出的生日禮物,保證她會喜歡和滿意。投其所好,投其所需,才能送出最好的生日禮物!

女生都是感性的,無論我們是送什麼,只要讓她們看到我們的用心,她們都會感動的,而且無論怎樣,禮多人不怪,多多送禮,無論是什麼關系,總是好的。

⑥ 宋朝的首都有大的花店嗎叫什麼名字老闆是誰

當時,北宋首都東京汴梁的鮮花銷售賣主要是商販沿街流動售賣,賣花人以馬版頭竹籃盛裝權時令鮮花,以一種特別的聲音吆喝兜售。

「是月(三月)季春,萬花爛漫。牡丹、芍葯、棣棠、木香,種種上市,賣花者以馬頭竹籃鋪排,歌叫之聲,清奇可聽。」【《東京夢華錄注》卷七】

————

南宋首都杭州有固定地點的市場,稱「花卉行」、「花朵市」、「官巷花市」、「城西花團」,其中官巷花市最大,不僅花木品種齊全,且還出售花朵工藝品,「所取奇異飛鸞鳳,七寶珠翠、首飾花朵。」「所聚花朵、冠梳、釵環、領抹,極其工巧,古所無也。」中有「齊家、歸家花朵鋪」——這是當時的名店。

————————

我傳一個論文《宋代花卉的商品性消費》,可以找到一些有用的東西:

⑦ 十則關於感恩的小故事

如下:

1、作為阿里巴巴的主要創始人,馬雲最開始也是處處碰壁,Ken Morley先生給了馬雲的非常多的鼓勵還有支持,此前的200澳元以及幾十年的友誼,最終發酵,馬雲為紐卡斯爾大學做捐助2000萬美元的Ma-Morley獎學金。

2、在中國,烏鴉反哺的故事人人皆知,烏鴉在小時候是父母去找食物喂養它們,等父母老了飛不動了,它的子女就四處去尋找可口的食物,銜回來嘴對嘴地喂到母親的口中,回報母親的養育之恩。

3、21年前,浙江臨海女子戴杏芬在路上遇到了前來打工小伙何榮鋒,何榮鋒當時都沒錢吃飯了,戴杏芬給了他10元錢。21年後何榮鋒白手起來,成了億萬富翁,回來報答那位給他10元錢的恩人。

4、一個得白血病的小男孩盧比,在去世之前,為了讓媽媽不會孤單一人,臨終前去花店為媽媽的生日預定了60年的鮮花。

5、韓信小時候家裡特別窮,經常沒有吃的東西,一位在漂洗紗絮的老婦人見韓信可憐,每天把自己的飯菜給她分一半,後來韓信被封為淮陰侯後始終沒忘老婦人的一飯之恩,派人四處尋找,最後以千金相贈。

6、劉邦的三兒子劉恆非常孝順,他的母親身體弱,劉恆便每天貼身照料母親,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母後三載病,湯葯必先嘗。

7、姐姐家裡養了好幾只流浪貓,是冰天雪地里撿回來的,把它們一隻只的喂養長大,姐姐卧病在床,貓咪每天都叼一隻老鼠回家,怕姐姐餓著。雖然有點害怕,但是這份情意讓姐姐很感動。

8、王應照謂父母育子,為之揮蠅,為之驅蚊,癢則搔之,寒則裹之。恐驚之而不敢高聲,稍不安,則直欲分痛。愛子情深,何不可作恣蚊飽血觀也。惟孝子還以報親,且寓愛物之意,此其所以有仙格也。

9、宋朝有一個叫朱壽昌的人,他的母親因正房嫉妒,為掃地出門,那時他年齡小無法反抗家庭,長大後辭去官職去專門尋找母親。

10、四川地震中,消防武警在一座倒塌的廢墟中找到一對母女,母親中風了跑不出去,女兒便用自己的身體一直護住母親。

(7)宋朝花店擴展閱讀:

感恩名言:

1.丑惡的海怪也比不上忘恩的兒女那樣可怕。——(英國)莎士比亞

2.仁愛和打人都先自家中開始。——鮑蒙特和弗萊徹

3.慈善行及至親,但不應僅此為止。——富勒

4.作為一個人,對父母要尊敬,對子女要慈愛,對窮親戚要慷慨,對一切人要有禮貌。——(美國)羅素

5.對孩子來說,父母的慈善的價值在於它比任何別的情感都更加可靠和值得信賴。——羅素

6.家庭的基礎無疑是父母對其新生兒女具有特殊的情感。——羅素

7.還有什麼比父母心中蘊藏著的情感更為神聖的呢?父母的心,是最仁慈的法官,是最貼心的朋友,是愛的太陽,它的光焰照耀溫暖著凝聚在我們心靈深處的意向!——馬克思

8.智慧之子使父親歡樂,愚昧之子使母親蒙羞。——所羅門

9.尊重他人的有責任感的孩子,產生於愛和管教適當結合的家庭中。——詹姆斯·多伯森

10.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尊親之至,莫大乎以天下養。——孟子

⑧ 河南開封桃花店在什麼地方

陽春三月,百花盛開。

在豫東平原的某個小村,一夜之間,因為桃花仙子的回降臨,一下吸引了眾多游答客遠道而來

宛如碧浪的麥田深處,是正在卓然盛開的千畝桃花

為了珍惜每一寸土地,桃花下面生長著大蒜

晴空萬里,麥苗茁壯

拖家帶口的遊人,盡情享受著大自然無私奉獻的美麗

自拍,最美時刻不容錯過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

靜下心來,與花對語

桃花的海洋

美麗的故鄉

用鏡頭定格美麗瞬間

爭相盛開的花朵




⑨ 秋天非常適合喝菊花茶,菊花都有哪些好的功效

說到「菊花」,大家應該都很熟悉。我們經常在路邊、花店和公園看到它。眾所周知,菊花很有觀賞價值,但你知道嗎?它不僅可以觀賞,而且有很好的葯用價值!它對治療眼睛頭暈、感冒、風熱、頭暈、頭痛等疾病都有很好的療效。平日里很多人喜歡吃菊花。中國是世界菊花的發源地,藝妓上已經寫著「季節秋季的月亮,菊花有黃花」。種植菊花的歷史有三千多年,南北朝開始服葯,宋朝達到鼎盛時期,柳夢川在菊花叢書中收錄163種,唐朝為黃、白、紫。

熱點內容
頭發編玫瑰花 發布:2025-07-13 04:17:43 瀏覽:523
七夕的結局 發布:2025-07-13 04:15:12 瀏覽:275
西峰梅花鹿 發布:2025-07-13 03:58:07 瀏覽:41
南風與玫瑰番外 發布:2025-07-13 03:34:11 瀏覽:650
七夕美陳布置 發布:2025-07-13 03:32:53 瀏覽:297
美夢一朵 發布:2025-07-13 03:32:04 瀏覽:119
向蘭花一樣 發布:2025-07-13 03:31:18 瀏覽:869
七夕群互動 發布:2025-07-13 03:30:44 瀏覽:130
龍盆景起名 發布:2025-07-13 03:22:52 瀏覽:366
老樁吊蘭盆景 發布:2025-07-13 03:16:00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