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店回族村
❶ 桃源縣鄉鎮有多少個
桃源縣轄2個街道、23個鎮、4個鄉
桃源縣,歷來被譽為「世外仙境」。域內生活著以漢族為主以及回族、維吾爾族、土家族、滿族、侗族、壯族、瑤族等13個民族,人口97.6萬(農業人口84萬,非農業人口13.6萬)人,180餘個姓氏在這塊「仙源樂土」上休養生息,和睦相處。桃源地理自然條件優越,物產資源豐富,對發展農業、工業、商業和旅遊等其它各種事業,都是得天獨厚的黃金寶地。
(一)地理位置
桃源縣位於湖南省西北部,其地理位置:西起牛車河鄉高峰村萬家河,東至木塘垸鄉仁豐村草鞋洲,直線距離約75公里;南起西安鎮薛家沖村獅子嶺,北至熱市鎮老棚村,直線距離約118公里,縣域面積4441.22平方公里,其縣域在湖南省縣(市)中居第四位。耕地面積為134.29萬畝,在全省縣(市)中居第一位。縣西與懷化市的沅陵縣、張家界市的慈利縣、永定區交界,東與常德市的臨澧縣、鼎城區接壤,北枕石門縣,南抵益陽市的安化縣。該縣經度:111° 29' 東,緯度:28° 55' 北,縣人民政府駐漳江鎮,郵編:415700。代碼:430725。區號:0736。拼音:Taoyuan Xian。
(二)歷史沿革
春秋戰國時期,桃源地域屬楚國洞庭郡(洞庭郡郡治位於今桃源縣青林回維鄉黃楚村的采菱城遺址);秦朝時,屬黔中郡;西漢時,為武陵郡臨沅縣的一部分。東漢建武二十六(公元50)年,桃源地域從臨沅縣析出,置沅南縣,隸屬武陵郡。其縣治設於武陵縣治西南70里的古城山(今鼎城區長茅嶺鄉),漢殤帝延平一年(公元106年)遷至潯陽坪(今漳江鎮潯陽坪村)。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縣名均為沅南縣。隋文帝開皇三(公元583)年,合臨沅、沅南、漢壽三縣為武陵縣,隸屬朗州。唐、五代時期,今桃源地域均為武陵縣的一部分。 宋太祖乾德一(公元963)年,轉運使張詠根據朝廷析武陵縣之政令,在實地考察之後,建議置桃源縣。其理由是:其地有一風景秀麗、道觀雄偉的勝地,此勝地因東晉大詩人陶淵明所作《桃花源記》傳頌於世而得名桃花源。早在晉代,桃花源的桃源山即建有道觀,名桃源觀。隋、唐兩代,屢毀屢建。由於張詠的建議,是年,從武陵縣中析出的有桃花源勝地的這一地域正式成為桃源縣,縣治設於沅水北岸,即今漳江鎮。至今,桃源縣名已有1045年歷史。
1949年l0月,新中國成立後,桃源縣隸屬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1950年8月,常澧區行政專員公署改為常德地區行政專員公署,桃源縣隸屬其下。1969年,常德
❷ 潁上縣桃花店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怎麼樣
潁上縣桃花店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是2018-04-25在安徽省阜陽市潁上縣注冊成立的農民專業合回作經濟組織,注冊地址答位於潁上縣六十鋪鎮桃花店回族村。
潁上縣桃花店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3341226MA2RN38W1U,企業法人李美元,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潁上縣桃花店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的經營范圍是:林木、花卉、農作物、瓜果、蔬菜、中葯材(不含麻醉葯品葯用原植物)種植;畜禽、淡水養殖;生豬養殖場地及設備租賃業務;農產品加工、儲藏;組織采購、供應成員所需的生產資料;組織收購、銷售成員生產的產品;引進新產品、新技術;開展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土地流轉;農機服務。(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潁上縣桃花店特色種養專業合作社更多信息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