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花店知識 » 五月鮮花詩歌

五月鮮花詩歌

發布時間: 2021-03-02 17:53:28

A. 五月的鮮花歌詞

五月的鮮花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
鮮花掩遮蓋著志士的鮮血。
為了挽救這垂危回的民族,答
他們正頑強地抗戰不歇。

如今的東北已淪亡了四年,
我們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矢掉自由更矢掉了飯碗,
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

敵人的鐵踢 已越過了長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昇平。
『親善睦鄰』呵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國家更忘掉了我們。

再也忍不住這滿腔的憤怒
我們期待著這一聲怒吼
怒吼驚起這不幸的一群
被壓迫者一起揮動拳頭

B. 贊五月鳳凰花詩句或詩詞

五月的鳳凰花開了,
花紅葉綠,
一簇簇,一團團,
一樹一樹地花開,
一樹一樹地火紅。內
彷彿,太陽遺落在人間容的衣裳,
紅得通紅,火得熱火,
然後,被掛於清涼的樹上。
五月的鳳凰花,
它是人生的一場奮斗。
激起幻想,
激起夢想,
激起理想,
因為我們的人生,需要思想。
與其開水一般平淡無奇,
不如篝火一樣轟轟烈烈。
失敗,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害怕失敗,
成功,並不可喜,可喜的是看淡成功。
五月的鳳凰花,
它是生命的一場燃燒。
點燃熱情,
點燃真情,
點燃愛情,
因為我們的生命,需要激情。
與其咸魚一般死氣沉沉,
不如鳳凰一樣涅槃重生。
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死無意義,
誕生,並不可喜,可喜的是生有希望。
五月的鳳凰花 [鶯依] 文/沐雨詩心

C. 《五月的鮮花》這首歌的創作背景

《五月抄的鮮花》創作背景

《五月的鮮花》曲作者是閻述詩,閻述詩學生時代經常參加宣傳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動,也因此受到敵人迫害,逃到關內,輾轉來到北京,在北京二十六(北京匯文)中學擔任數學老師。

1935年,光未然在報紙上發表了一首小詩,閻述詩受到了詩歌的感染,想起自己在參加學生運動時的情景:敵人用刺刀阻止同學們的腳步,許多人付出了鮮血的代價,但大家仍然情緒高漲……

他激動地提筆為這首詩譜了曲,也就是《五月的鮮花》這首歌,後來這首歌成為了鼓舞情緒的「戰地」歌曲。

(3)五月鮮花詩歌擴展閱讀:

《五月的鮮花》原為光未然於武漢所作獨幕話劇《阿銀姑娘》的序曲。1936年夏,東北大學排演《阿銀姑娘》時,因劇本上只有歌詞,沒有曲譜,便由該校教師閻述詩譜成此歌。

譜曲後,這首歌受到普遍贊賞,很快傳遍全國,在抗日救亡歌詠運動中廣泛傳唱。1959年作曲家瞿希賢把《五月的鮮花》選作故事片《青春之歌》的插曲。

D. 含五月花三個字的詩句

  1.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李白

  2. 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

  3.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子初成。——朱熹

  4. 五月五日天晴明,楊花繞江啼曉鶯。——張建封

  5. 一春楊柳吹綿後,五月榴花照眼初。——元好問

E. 賞析《五月的鮮花》的歌詞

【◆】【哈摟】【◆】
.
歌曲《五月的鮮花》賞析
.
歌詞: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了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
如今的東北已淪亡了四年,我們天天在痛苦中熬煎,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飯碗,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
敵人的鐵蹄越過了長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昇平,「親善睦鄰」啊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國家更忘掉了我們。
再也忍不住這滿腔的憤怒,我們期待著這一聲怒吼,吼聲驚起這不幸的一群,被壓迫者一起揮動拳頭!吼聲驚起這不幸的一群,被壓迫者一起揮動拳頭!

在五月這樣的季節我學會了《五月的鮮花》這首歌曲,或許應該算是緣分吧。我不是音樂學院的,而我學習的專業似乎也沒有與音樂接軌,雖然曾經學了一些關於音樂的知識,但對於它感覺很陌生,但是我清楚的記得自己第一次聽他們唱這歌時的感覺。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他們曾頑強的戰斗不歇。 那一瞬間發生了什麼?這是我永遠也不會知曉的秘密。我所知道的只是,那神秘的一瞬間,為我探究這首歌曲的一個永恆的契機,它使我時常想起這首歌,並將它加諸於我的經驗一層層剝開—隱秘的大門一重重開啟,我走進去,再走出來,直到今天。
我想,所謂似曾相識的感受,從來都不會是偶然的吧,它們一定關於記憶,或由此及彼的聯想或通感;由於我們一般察覺不到,所以,音樂的似曾相識,便往往給我們極其強烈而震撼的神秘的體驗。《五月的鮮花》響起的時候,它曾給予我無比強烈的似曾相識的感受,好像這首歌一直會唱似的,再次唱起只不過是從時間的深海中撈起那份泛黃的久遠的記憶。為什麼會是這樣?後來我發現了它的譜:1 76 55︱06 54 32 1|1。。。。這起首的一句,剛好就是C大調下行音階的一個變形,它稍稍改變了一下節奏,在「5」這里延拓了一下,又接下去把這列音階繼續唱完。這使它裊娜而伸展,這使它相熟而陌生,而這就是全部機密—源自我們最相熟的曲調,因為巧妙的變化而使我們辨不出原來的形態。有誰想過「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就是我們從開蒙識譜唱起﹑並在一生中暗唱最多遍的17654321嗎?沒有,從來沒有。此外「鮮花掩蓋著烈士的鮮血」中隱藏著21765(「志士的鮮血」句);「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中隱藏著671和176(為了挽救這垂危的「句)」「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隱藏著432和321(「他們曾」和「戰不歇」句);全都是音階的下行或上行!他們就這樣修改了記憶,製造了記憶﹑裹夾了記憶,帶來似曾相識的感覺,那實際上是既存在﹑又不存在,既現實﹑又虛幻的若即若離的現實。 那記憶啊!一下子就把我曾經經歷的一切綜合了,覆蓋了。幾乎在一秒鍾會聚了一生:我少年任意游盪的田野,萬木復甦的春天,集體掃墓的薄霧的清晨,這些童年的景象,一瞬間湧入了腦海——「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再沒有什麼聲音比這一句眾聲齊唱更能帶給我無邊的原野和無邊的鮮花的想像。而這也是有跡可尋的。因為它是C調音階的變形,所以它極為舒緩,而音樂上的舒緩正與視覺上的廣闊相通。電子音樂中用不變的長音表現茫茫宇宙的幻覺,正是這種舒緩和廣闊嬗變相生的極端一例。更何況是人聲的合唱,進一步將聲音的厚﹑泛音的寬這些聲音的尺度化成了空間的尺度;後來的電子音樂也變相而誇張的印證了同一原理,當一種長音裹挾著雜質﹑噪音﹑混響等毛邊組織時,它的寬廣會更有效,或者是它的不變中含有察覺不到的變化時,它的宇宙奇想的作用力幾乎使人靈魂出竅,達到可知而不可知﹑可觸而不可觸的狂想症知覺狀態的極限。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我是在這首歌誕生了許多許多年之後才第一次聽到它,但聽到它的感覺,卻象這首歌剛誕生,僅為我這一代人而生,每一次想到這個事實,我都會被自己的訝異絆動一下。《五月的鮮花》是一首創作於戰爭年代的歌曲,但它卻有一種在和平年代中追憶的調子,很多年後去追憶這調子,所以沒有了硝煙,沒有了血腥,沒有了刀光劍影,只剩下一望無際的鮮花,一望無際的田野,一望無際的燦爛,一望無際的追憶的人:後來者懷著像這片鮮花一樣一望無際的無限的緬懷,去追憶那些為了民族的延續獻出了自己生命的過去了的逝者。「鮮花掩蓋著志士的鮮血」—多麼平常而又觸目驚心的形象!在同一片土地上,過去的時間過去了,過去的血跡消失.現在是鮮花,一大群孩子結隊而來,白衣勝雪---他們是幸福的,他們是和平的,他們是潔白的,他們是寧靜的,他們是甜蜜的而對過去懷著純凈的敬仰而這純凈中還包含著一些些的無知。「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一種戰爭之後的寂靜,動盪之後的和平,浩劫之後的安寧。如春天清冽的大氣般充塞了天地,也充塞了人的心。
大地上,一群少先隊員在玩著游戲,有的在玩挖地雷,有的在玩騎木馬,他們也許並不是很清楚土地上這段鮮紅的歷史,因為在記憶的塵埃里已經遠離太久太久了,但我想他們幾十年以後也許會知道,曾經有那麼一段故事在長河中隱現,五月的鮮花浮出了海面,燦爛的綻放! 寫到這里,不得不提到歌曲的曲作者閻述詩,事實上我也只記得他是《五月的鮮花》的曲作者,對於他的其他我一無所知,不過這首歌給我的最大震撼還是它的曲子,寫在戰爭年代卻有著和平年代的氣質,讓和平年代的人們又想起了曾經的硝煙。 作者天成妙手的地方還有很多,在懷念的悠揚的,悲傷的詠唱之後,曲調漸漸升至歌曲的最高音,而它恰好停在「抗戰不歇」上面(1 3 3 2–︱1––0),也是歌曲的最強音,漸入高昂而日見雄渾,2。1,長達兩拍和三拍的高音拖音,把前面經歷了兩次休止﹑兩次低調方獲得的一份激昂﹑筆直敞開的釋放﹑痛快不羈的宣洩出來。這結句的強悍﹑壯闊和威武不屈,使得以哀悼的思緒,隨著心靈的升騰漸至壯懷激烈的情緒,使得這首歌即哀悼又激昂;既感傷又執著,既柔情又堅硬;我們就在一種柔情萬縷的婉約抒情後,不知不覺走入英雄主義的殿堂。 現在的我凝望著那個昨天的聽歌少年,他也回望了我一眼,然後頭也不回地走入時光隧道里,再也回不來了……
這首歌曲用音樂寫出了當時人民的生活:天天在痛苦中熬煎,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飯碗,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披露了當時統治者的丑惡嘴臉:卑污的投降,忘掉了國家更忘掉了我們;詮釋了一個民族的精神:頑強的抗戰不歇……
音樂是一個時代的另一種縮影,在音樂中去體會每個時代的不同,在音樂中見證自己的成長,在音樂中讓自己變得成熟!
.
↑以上內容引用自網路一下↑僅供參考↑
.
如果你認為我的解答對解決你的問題有幫助.請點擊我的回答下方【選為滿意答案】按鈕.

F. 關於五月的鮮花—永遠跟黨走的詩歌

黨啊,你是陽光來
我是源歌手,
我要放聲地歌唱。
歌唱金光燦爛的陽光
歌唱我們偉大的黨,

我是畫家,
我要盡情地揮毫,
描繪萬紫千紅的大地,
描寫偉大、光榮、正確的黨。

黨啊,親愛的黨,
是您在南湖劈波斬浪,
是您舉起井岡的刀槍。
是您點亮延安的明燈,
是您升起北京的朝陽,
啊,是您,
是您用天安門城樓的禮炮,
迎來了中華民族的解放。

黨啊,親愛的黨,
是您帶來了光明,
是您帶來了希望。
是您驅走了邪惡,
是您趕走了憂傷。
四化征途,
是您的燈塔引路。
振興中華,
是您把號角吹響。
陽光燦爛,
是您的真理在閃光。
大地錦綉,
是您的旗幟在飄揚。

黨啊,親愛的黨,
您是陽光,
我是陽光下的小草向著您生長。
您是陽光,
我是陽光下的蓓蕾朝著您開放。
您是陽光,
我是陽光下的雄鷹,向著您飛翔。
您是陽光,
我是陽光下的小鳥迎著您放聲歌唱。

黨啊,親愛的黨,
我們要珍惜今天,
刻苦學習。
我們飛向明天,
奮發向上。
我們要去龍宮探寶,
我們要去宇宙翱翔。
我們要去喚醒沉睡的荒漠,
我們要去發掘無窮的寶藏。
我們要做新世紀的主人,
讓二十一世紀的中國,
昌盛,昌盛,更昌盛。
讓二十一世紀的華夏,
富強,富強,更富強。

黨啊,親愛的黨,
您就是陽光,
您,是我們心中的太陽

G. 我們是五月的花朵 有關詩句.文章

我們是五月的花抄海,
用青春擁抱襲時代;
我們是初升的太陽,
用生命點燃未來.
"五四"的火炬,
喚起了民族的覺醒.
壯麗的事業,
激勵著我們繼往開來.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光榮啊,中國共青團.
母親用共產主義為我們命名,
我們開創新的世界.

H. 五月的鮮花原版的歌詞!!

五月的鮮花
光未然來詞源 閻述詩曲

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
鮮花掩蓋了志士的鮮血,
為了挽救這垂危的民族,
他們曾頑強的抗戰不歇。
如今的東北已淪亡了四年,
我們天天在痛苦中熬煎,
失掉自由更失掉了飯碗,
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
敵人的鐵蹄越過了長城,
中原大地依然歌舞昇平,
「 親善睦鄰 」 啊卑污的投降,
忘掉了國家更忘掉了我們。
再也忍不住這滿腔的憤怒,
我們期待著這一聲怒吼,
吼聲驚起這不幸的一群,
被壓迫者一起揮動拳頭!
吼聲驚起這不幸的一群,
被壓迫者一起揮動拳頭!

I. 五月的鮮花的創作背景

《五月的鮮花》曲作者是閻述詩。閻述詩家在東北,從小就喜歡音樂創作。學生時代經常參加宣傳抗日思想的演出活動,也因此受到敵人迫害,後逃到關內,輾轉來到北京,在北京二十六(北京匯文)中學擔任數學老師。
1935年,光未然在報紙上發表了一首小詩,閻述詩受到了詩歌的感染,想起自己在參加學生運動時的情景:敵人用刺刀阻止同學們的腳步,許多人付出了鮮血的代價,但大家仍然情緒高漲,沒有一點退縮……他激動地提筆為這首詩譜了曲,當晚就交給大家,並很快成為鼓舞情緒的「戰地」歌曲。這首詩,就是如今大家熟悉的《五月的鮮花》。當年恐怕連閻述詩自己也沒有想到,這首歌後來能流傳如此之廣。先是學校里的學生合唱,後來逐漸傳到了一些抗日團體里,成為他們用來鼓舞士氣的「戰歌」。而最令人難忘的就是1937年冼星海在一次萬人聚會上,一句一句地教大家唱《五月的鮮花》,在場的好多人都感動得熱淚盈眶。但卻沒有人知道譜曲者是閻述詩,連歌曲的詞作者光未然也對他一無所知。
最初,光未然一直在文藝界尋找這位「合作者」,卻始終沒有消息,直到上世紀60年代閻述詩去世的時候,光未然接到了一紙訃告:特級數學教師閻述詩去世,上面還寫有生平和家庭住址。光未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他一直尋找的人竟然離他這么近,住處只距離一條胡同之遙,但兩人卻整整30多年沒有機會見面。
光未然連忙趕到閻述詩家,敲門說明了來意:我想看看閻述詩老師的照片,我一直想認識他,但是現在沒有機會了,他希望通過照片辨認一下,在這漫長的30年裡,我是否曾經與他又過不經意的一面之緣。
可惜,光未然的記憶中從未有過閻述詩的樣貌,他嘆了一口氣說,太遺憾了。
《五月的鮮花》開始傳唱的時候,閻述詩的女兒閻莉莉才剛出生不久,在她的記憶中,父親一直是一名數學教師,甚至從來沒有向家人炫耀過自己這首歌的「成就」,但跟大家印象中的數學教師不同,閻述詩是個很感性的人,他在家裡每天與音樂為伴,閻莉莉說:「只要在家休息,音樂聲會一直伴隨著他」,也正是這個原因,她從小就受到音樂熏陶,後來還做了一名音樂教師。
上世紀50年代末,電影《青春之歌》的上映,讓一代人認識了林道靜,也讓一代人學會了一首名叫《五月的鮮花》的歌曲。閻莉莉也不例外,她和當時的年輕人一樣,激動地唱著《五月的鮮花》,唯一不同的是,她突然發現這首歌的曲作者竟然是自己的父親!
雖然自己的名字已經被打上了電影的字幕,但和女兒的驚喜相比,閻述詩的情緒一直很平靜。後來女兒閻莉莉考上了藝術學校,她的老師希望閻述詩寫一篇歌曲《五月的鮮花》創作經過的文章,這時人們才了解到這首歌曲的創作過程。
以一名音樂教師的身份來看,閻莉莉對父親的作品作了一些深入的分析。《五月的鮮花》不同於其他的抗戰歌曲,由於當時的社會環境,許多歌曲都是慷慨激昂,氣勢磅礴;而《五月的鮮花》的整體音樂配合了歌詞的情緒,是一種倒拋物線狀的變化,首先是「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鮮花掩蓋志士的鮮血」,有著懷念烈士的抒情;第二句寫道東北淪陷,「我們天天在痛苦中煎熬,失去自由更是失掉了飯碗,屈辱地忍受那無情的皮鞭 」,曲調壓抑低沉;第三句中「敵人的鐵蹄越過了長城,中原大地依然歌舞昇平」,帶領演唱者醞釀悲憤的情緒;最後到「震天的吼聲驚起不幸的一群,被壓迫者一起揮動拳頭!」是整首歌曲的高潮,曲調也更加激昂有力,讓音樂在情緒的最高點達到釋放。●「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活動」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主辦,是在全國具有較大影響力的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現場直播活動,旨在推動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工作的開展,展示高校開展文化素質教育的豐碩成果,反映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繼往開來、與時俱進的偉大實踐,展現當代大學生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崇高情懷和朝氣蓬勃、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該活動每年五月舉辦,每屆活動有一個主題,在全國范圍內邀請20餘所高校參加演出。中國教育電視台、浙江衛視科技教育頻道及承辦地電視台對活動進行全程現場直播。
該活動自2001年創辦以來,已成功舉辦了九屆。分別由浙江杭州、中山大學、重慶大學、武漢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吉林大學、同濟大學、雲南大學、黑龍江大學承辦,數十萬名在校大學生參加了這項活動。「五月的鮮花」全國大學生大型校園文藝演出活動的深入開展,在全國高等院校和社會各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和品牌效應,對創建和諧校園、全面推進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J. 描寫五月鮮花的詩句

荷花春天是:小荷才露尖尖角,夏天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秋天是《宿駱氏亭寄懷崔雍崔兗》 李商隱
竹塢無塵水檻清,相思迢遞隔重城。
秋陰不散霜飛晚,留得枯荷聽雨聲。

冬天的自己在下面找吧,我個人感覺冬天荷花都不開!不清楚是否有相關的詩句。1、《詩經. 國風》山有扶蘇

山有扶蘇,隰有荷華。
不見子都,乃見狂且。

自譯詩意:
山上小樹縱橫,沼澤荷花開盛。
未見美男子都,卻遇輕薄狂人。

2、《詩經. 國風》澤陂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
有美一人,傷如之何。
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自譯詩意:
在那沼澤水邊,蒲草荷花並茂。
那裡有一美男,我將如何撒嬌。
長夜耿耿無眠,眼淚鼻涕雙拋。

《詩經》中已有荷花出現。雖是借景,亦為歷代荷花詩詞濫觴。故選入。

3、《離騷》(節選) 先秦.屈原

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自譯詩意:
剪裁綠荷做時裝,縫紉白蓮制衣裳。
君非知臣此中意,忠情如花有清芳。

4、江南 漢.樂府

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
魚戲蓮葉間。
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
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

5、青陽渡 晉、樂府

青荷蓋綠水,芙蓉披紅鮮。
下有並根藕,上有並頭蓮。

6、采蓮曲 梁·蕭綱

晚日照空磯,采蓮承晚暉。
風起湖難渡,蓮多采未稀。
棹動芙蓉落,船移白鷺飛。
荷絲傍繞腕,菱角遠牽衣。

7、采蓮曲 梁 .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
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
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
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8、詠同心芙蓉詩 隋 .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中。
一莖孤引綠。雙影共分紅。
色奪歌人臉。香亂舞衣風。
名蓮自可念。況復兩心同。

熱點內容
頭發編玫瑰花 發布:2025-07-13 04:17:43 瀏覽:523
七夕的結局 發布:2025-07-13 04:15:12 瀏覽:275
西峰梅花鹿 發布:2025-07-13 03:58:07 瀏覽:41
南風與玫瑰番外 發布:2025-07-13 03:34:11 瀏覽:650
七夕美陳布置 發布:2025-07-13 03:32:53 瀏覽:297
美夢一朵 發布:2025-07-13 03:32:04 瀏覽:119
向蘭花一樣 發布:2025-07-13 03:31:18 瀏覽:869
七夕群互動 發布:2025-07-13 03:30:44 瀏覽:130
龍盆景起名 發布:2025-07-13 03:22:52 瀏覽:366
老樁吊蘭盆景 發布:2025-07-13 03:16:00 瀏覽: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