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縣縣鮮花
① 達州渠縣有什麼特產
黃花
中國黃花之鄉是四川省渠縣,每年6月18日被定為黃花節。
黃花為百合科黃花菜屬的多年生草本宿根植內物的花蕾,四川的一種調味配料蔬菜,又稱金針菜、七星菜,花期8月,採摘期因品種不同而不同。
黃花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胡蘿卜素、核黃素及磷、鐵等礦物元素,自古就是席上珍品,且性甘涼、無毒, 具有清炎、清熱、止血、利尿、通乳、健胃等輔助療效。
四川栽培歷史悠久,分布於盆周低山和丘陵區,其中渠縣黃花以色澤鮮亮,食味別致,香氣馥郁、肉頭肥厚而最為聞名
中國黃花之鄉是四川省渠縣,每年6月18日被定為黃花節。
黃花也是菊花的一種別名:
菊花--花中容四君子之一
② 渠縣有什麼好玩的好吃的特產有嗎
渠縣特產主要有:
渠縣-黃花
三匯-特醋
土溪-白酒
三匯-曲葯(這個很少人知道)
砸酒罐
三匯-水八塊
渠縣的旅遊景點 渠縣漢闕 渠縣漢闕是我國現存手地面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仿木結構建築遺存。全國僅存29處漢闕中,渠縣就有6處7尊,分布在土溪岩峰兩鄉不足10公里的古驛道旁,素有「漢闕之鄉」的美稱。它不僅具有豐富的雕刻內容、精湛的雕刻技術和高超的建築手法,還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在60年代就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比較有名的有馮煥闕、沈府君闕。
馮煥闕位於渠縣土溪鄉趙家村。東漢建光元年(121年)建。原為雙闕,現僅存東闕的主闕部部分。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6部分組成,通高4.38米。為仿木結構建築。闕身正面銘文為「故尚書侍郎河南京令豫州幽州刺史馮使君神道」。闕上仿木結構的仿子、窗格、斗拱和饕餮等浮雕皆造型優美,雕刻精緻。
沈府君闕位於渠縣漢碑鄉漢亭村。東漢延光年間(122—125年)建。是渠縣漢闕中唯一的雙闕,子闕已毀。兩闕相距21.62米,均高4.84米。雙闕形體基本一致,皆由闕基、闕身、枋子層、介石、斗拱層、屋頂6部分組成。闕身正面均有銘文。東闕刻「漢謁者北屯司馬左都候沈府君神道」,西闕刻「漢新豐令交趾都尉沈府君神道」。二闕銘文上端均鐫朱雀,下端鐫饕餮。東闕內側浮一青龍,西闕內側浮雕一白虎。兩闕樓四角雕力士,四面為漢代社會生產、生活情景及動植物的浮雕。神態生動、逼真,造型古樸、優美。
禹王廟詳細地址:位於現在的後溪溝至南門老車壩之間的「半邊街」 景點介紹: 禹王廟,位於現在的後溪溝至南門老車壩之間的「半邊街」。禹王,即大禹,他奉「舜」這個氏族部落首領之命,治理普天洪水,含辛茹苦,終於疏通了九河,華夏大地復歸「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寧靜生活。治水十三年中,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成了炎黃子孫獻身精神的楷模。他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後人故而稱其為「夏禹」。東漢順帝元年(公元142年),頒旨天下:「禹列王尊,祭享帝位。」中國道教信徒從此在縣、州、府、郡所在地修建殿宇供奉。渠縣的人們記憶中的 「禹王廟」,建造於清朝順治初年。每年三月初七據說禹王生日這天,船工們都去祭奠,求保佑渠河平穩,行船順利。宮門兩側聯遇是:大江東去萬里暢暢,小渠西來一水涓涓。
民國年間,禹王廟一度曾是落魄的「三教九流」輩棲之地;殘恆斷壁,煙火漸滅,抗戰前夕,軍閥楊森整治街道盡悉毀之
城壩遺址 詳細地址:位於渠縣土溪鄉城壩景點介紹: 城壩遺址又名宕渠城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鄉城壩,距縣城26公里,總面積1820畝,遺址北、西、南三面渠江環繞,東西接佛爾岩,造成依山傍水之勢。城壩為漢代古城遺址,是達川地區目前尚存的唯一歷史最早、歷時最長的古城遺址。據《華陽國志》記載:秦滅巴蜀後就於此建宕渠縣,東漢車騎將軍馮緄增修,俗名車騎城.「東晉末,地為『蠻獠』所侵而廨,遂以荒廢」.《太平寰宇記》;其城興廢長達700餘年,其間屢為州、郡、縣治。城壩觸地動工,均可發現文物遺跡。解放以來,這里曾出土巴蜀青銅兵器、酒器、生活器數十件,出土發現最多的是兩漢時期的文物古跡,除漢磚遍布,還發現房屋地基、窖址、水井、墓葬,出土大量的銅、鐵生產工具、生活用器、兵器、錢幣等,以及各式陶俑、陶家禽等。又《華陽國志》載:「長老言,宕渠為故宗國,今有宗城」。《太平寰宇記》:「故宗國,城在流江(縣)東北七十四里,古宗國都也。」所指方位,可能與城壩有密切關系。城壩歷史悠久,具有重要的考古研究價值。該遺址1991年5月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第三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文廟建於宋代嘉定以前,在渠縣城內西隅石於崗頂.元代次德年間(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間(公元 1368—1398年),邑侯梁從義移建於縣城南外西岩側,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於南郊將文廟遷回舊址,明代祟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九月初九),文廟被農民起義軍焚毀。《渠縣志》載:「癸未重丸之交,『賊』由西城毀堞而入,學宮焚焉。」隔二十年後,清代康熙二年(公元 1663年)再度興建。康雍、乾、嘉亦相繼修葺。現存的文廟建築,是嘉慶二十五年(公元1820年)動工重修的。整個工程於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秋季才告竣工。清代文廟的建築開始於距今三百一十六年前,前後歷經康熙、雍正、乾隆、嘉慶四個皇帝,費時達一百五十八年之久。
走進文廟,最引人注目的是雄偉壯觀的的朱紅甬壁,正背兩面皆書鎏金大字「宮牆萬仞」,其正面四字,相傳為康熙皇帝手書。宮牆建成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距今一百八十餘年?。「宮牆萬仞」四字,來源於《論語?子張篇》,「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古代人們以七尺或八尺為一仞,「萬仞」是形容高的意思。宮牆兩邊的大門左邊懸扁額為「聖域」二字,右邊為「賢關」即聖賢所在之地,門前一眼石井,曾立有石碑一塊,上刻行書「文武官員到此下馬」諸字。
進門後為泮池,呈半月形,池上三橋九洞,橋下游鱗戲水,碧波盈盈。正中橋頭為精雕蟠龍,封建社會時只有狀元衣錦還鄉才得過,乃是一種「獨占鰲頭」的特殊榮譽。就是兩旁二橋,也只是有了「功名」的讀書人才能走得一趟,稱做「游泮』,還有一定的儀式,即所謂「泮水生香」。泮池建於清乾隆四十八年 (公元1783年),距今已一百九十餘年。
過了泮池側為青砂石「欞星門牌坊」三楹,高大壯觀,精巧絕倫。牌坊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無1794年),距今已歷一百八十七年。石料采自渠縣三江小山峽,用大船從渠江水運。當時無大型起重器械似用「壘土法」豎立而成;石條全用接榫,墨法准確,雖近兩百年日曬夜露,風吹雨打,而今基本完好,沒有走性。牌坊頂端是六條蟠龍,昂首朝天,奮欲入雲,栩栩如生,正中刻「欞星門」三字。牌坊的石刻作品皆為鏤空雕,具有很強的立體感,如「二龍戲珠」、「雙鳳朝陽」,「仙鶴穿雲」,「五蝠歸真」,「麒麟送書」、「魚躍龍門」等圖案,生動活潑,端莊和諧,曾被譽為「蜀中牌坊之首」《渠縣志》載:「欞星門揀選石材美而巨,雕刻尤精,絕川中未曾有之」。民國十五年(公元 1926年),商務印書館編輯的《東方雜志》曾載專文和圖片於以介紹。
文廟建築群落成階梯狀,工程浩大,廂房亭閣渾然一體,坐北朝南,金碧輝煌,氣勢雄偉。文廟主體建築為大成殿,高峨庄嚴。脊頂為江西景德鎮燒制的卧龍兩條,殿頂純為金黃琉璃瓦鋪蓋,殿堂正中原供奉孔子本主,本主上有九龍捧聖的浮雕,正中用金底紅字書寫「大成至聖先師孔子神位」,八卦藻井下懸掛著「萬世師表」的扁額,東西兩廂還供奉有「四配」、嚴十哲」先賢牌位。
大成殿雕花石台之下為祠的東西兩原,供奉所謂「先賢」七十九人,「先儒」七十五人,東西兩原為碧綠琉璃瓦鋪蓋,壁上浮雕文房四寶及祥雲怪獸,木雕穿花,窗欞門扇,典雅莊重。
再下幾級石階就是戟門,列二十四戟(古兵器),使人屏聲息氣,派顯赫森嚴的氣勢。
門下有四祠:有所謂「以道為君,澤及庶民者入祀」的名宦祠,有「言行端莊者入祀」的鄉賢祠,有「忠義激烈者入祀」的昭忠祠,有「節女、孝子入祀」的節孝祠,都是供奉一些封建統治階級視為「忠、孝、節、義」的代表人物。但可惜以上四祠及戟門已在文革中毀壞了。
大成殿後還有崇聖祠(又名崇聖殿),是供奉孔子父母、祖先的地方。
站在大成殿門首,可以下視各祠及牌坊、泮池、宮牆。抬眼望去,正面可見距文廟一百公尺開外人工堆砌而成的「珠寶山」和山上小巧玲瓏的八角亭。東邊可望一瀉千里的藍色渠江,西面可望龍盤虎踞的青黛色馬鞍山,真有渠江山水,一望無余的氣概。
建國以來,文廟幾經培修,公布為渠縣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開辟為渠縣人民文化宮,以作人們觀賞、休息、娛樂和進行各種文化活動的場所。 渠縣好吃的珍珠元子 姜蔥螃蟹 五香鹵豆乾 魚香茄花 油酥竹哊 干炒牛河
③ 渠縣有幾個縣
渠縣本身就是一個行政區劃中的縣,不可能再管縣喲。渠縣轄15個鎮(渠江、三內匯、臨巴、有慶、天星容、涌興、土溪、文崇、貴福、岩峰、靜邊、琅邪、寶城、氵鮮渡、清溪場)、45個鄉(渠南、渠北、青龍、板橋、錫溪、龍潭、河東、李馥、青神、流溪、東安、匯東、匯南、匯北、豐樂、報恩、安北、平安、千佛、柏水、義和、大義、水口、三板、巨光、蔡和、鶴林、青絲、萬壽、白兔、射洪、望江、和樂、龍鳳、新市、宋家、拱市、中灘、屏西、定遠、嘉禾、李渡、望溪、雙土、卷硐)。
④ 四川達州渠縣的風土人情
達州市位於四川盆地東北部,轄7個縣(市、區),幅員面積1.66萬平方公里,人口646萬,是四川省的人口大市、經濟大市、資源大市和文化大市,素有「川東明珠」之美譽。
聞名遐邇的紅色土地。1923年,川東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宣漢成立;1929年,萬源固軍壩起義開啟了達州土地革命的征程,創立了四川最早的革命武裝力量——中國工農紅軍四川第一路游擊隊,達州成為全國第二大蘇區——川陝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哺育了王維舟、張愛萍、魏傳統、向守志等50多位共和國將軍。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指揮了關系紅四方面軍生死、川陝蘇區存亡,影響整個工農紅軍命運和中國革命前途的「萬源保衛戰」,孕育了「智勇堅定、排難創新、團結奮斗、不勝不休」的紅軍精神。
資源開發的戰略高地。達州資源富集,天然氣儲量高達3.8萬億立方,探明可采儲量6300億立方,被稱為「中國氣都」,宣漢縣普光氣田是全國最大的整裝海相天然氣田;薴麻種植面積、產量佔全國30%,是「中國薴麻之鄉」;有「液體黃金」之稱的油橄欖種植面積達10萬畝,被譽為「中國油橄欖之都」。煤、石灰石、富鉀鹵水等28種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化工、煤電、冶金、紡織、食品、醫葯、建材等工業體系逐步完善。正著力打造中國西部天然氣能源化工基地、川渝鄂陝結合部大城市、秦巴地區經濟文化強市,全力建設活力達州、開放達州、和諧達州。
巴人文化的發祥寶地。達州歷史悠久,上古屬巴地,夏朝稱「巴方」,商朝稱「巴奠(甸)」,西周封為子國,首領為巴子,通稱巴國。自東漢和帝永元二年(公元90年)設縣治所,隋唐稱通州,宋元明清為達州。達州地傑人靈,戰國四君子之一春申君、西蜀名將王平、宋代文學家張思訓、清代思想家唐甄皆出於達,李嶠、劉晏、元稹等唐宋兩朝6位宰相曾宦居於此。達州文化璀璨,渠縣漢闕多達6處7尊,居全國之最,被譽為「漢闕之鄉」;「羅家壩巴人遺址」 出土文物涵蓋兩漢、周、商、夏、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有3000-4700年的歷史,是繼三星堆遺址之後古巴蜀文化的三顆璀璨明珠之一。
旅遊發展的希望之地。全市有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個,國家AAA級旅遊區2個、AA級旅遊區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贊為「西南奇勝」。萬源八台山、花萼山雄奇壯麗,幽深高遠,有「川東小峨眉」之稱;宣漢百里峽,風光秀麗,曲折幽深,不是三峽勝似三峽;大竹五峰山竹海綿連萬余畝,相傳為「天下竹林之根」;宗教勝地達縣真佛山廟群集「佛教、儒教、道教」於一地;燈影牛肉、舊院黑雞堪稱達州獨有。原生態的自然風光、無可復制的人文歷史、巧奪天工的原產地特產,蓬勃興起的的達州旅遊業日益為世人所關注。
四通八達的樞紐要地。達州北與陝西接界,南與重慶相依,東與三峽庫區及鄂西地區相通,地處川渝鄂陝結合部,是西部地區川陝渝大經濟圈的地理中心。河市「3E級」機場,「空客」起降繁忙;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往來有序,運載量僅次成渝,居西南第三;達渝高速、達成高速、達陝高速(在建)、國道318、210縱橫全境;浩盪的洲河,匯渠江入嘉陵,下重慶進長江,是天然的出境黃金水道。受中國西部四大名城(成都、重慶、武漢、西安)的輻射帶動,達州已成為大西南、大西北、中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和四川通江達海的東通道。
⑤ 渠縣縣城的人 逛街都在哪條街上逛
男同胞逛後溪溝 女同胞逛老車壩
⑥ 四川渠縣有什麼土特產,黃花就不要說了!
土溪豆腐乾,雜酒罐,宕府呷酒,三匯特醋及岩峰皮蛋
⑦ 四川渠縣什麼最出名
渠縣礦產資源豐富居川東之首。石灰石、白雲石、石英石、膨潤土為上乘建築材回料,其中石灰石碳酸鈣含答量為96℅,屬全國三大富鈣礦區之一。岩鹽、鉀鹽、石膏、菱青石、煤及水利資源儲量豐富,品質優良,工業發展具有得天獨厚的基礎條件。華鎣山發電廠2×30萬千瓦技改工程完成後,將成為四川七大電源之一和川東地區最大的電煤基地。
渠縣是四川省農業大縣之一。擁有生物資源90餘科,是國家商品糧、瘦肉性豬、高瘦肉率商品豬基地縣和省柑桔、黃花和竹產業基地縣。尤以黃花品質最優,居全國同類農產品榜首。
還有巴蜀第一牌坊
⑧ 渠縣有什麼景點
渠縣風景名勝:
渠縣賨人谷風景區
渠縣賨人谷風景區,位於渠縣東部龍潭鄉境內的華鎣山中。距縣城26公里(全程柏油路通達),距達州105公里(65公里高速公路),距重慶175公里(130公里高速公路),距廣安95公里。景區面積46.5平方公里,最高海拔1200米。
馬鞍山生態園
馬鞍山生態園分為龍雀台、鞍山廣場、天寧寺宗教文化區、疊翠湖風情區、彭家灣鄉村文化園及趙家灣休閑文化園六大功能區域。
渠縣文廟
渠縣文廟建於宋代嘉定以前,在渠縣城內第一小學對面。元代大德年
渠縣文廟(12張)
間(公元1297—1307年)重修;明代洪武年間(公元1368—1398年),邑侯梁從義移建於縣城南外西岩側,明天啟元年(公元1621年)邑侯邸居正又於南郊將文廟遷回舊址,明代祟禎十六年(公元1643年),文廟被農民起義軍焚毀
漢闕公園
渠縣漢闕公園位於渠縣土溪火車站與土溪場鎮之間,佔地面積20517平方米,投資3500萬元。公園整體成梯形狀,分上中下三層:上層用於休閑、娛樂、觀光等。
渠縣蘇維埃紀念館
渠縣蘇維埃紀念館—營渠戰役紀念碑,渠縣是土地革命時期川陝省的一部分。1933年10月2日中共渠縣縣委、渠縣蘇維埃在貴福建立。下屬10個區,70個鄉。徐向前、李先念、許世友、陳錫聯、陳再道在這里指揮過有名的營渠戰役和蘇區的革命活動。
春秋戰國城壩古遺址
城壩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渠江東岸的天府村,三面環水,東接佛爾岩,呈依山傍水之勢。該遺址為春秋戰國時賨人之古賨國國都。公元前314年,在此設立宕渠縣城,前後延續達1000多年,其間屢為州、郡、縣治,東晉末逐漸荒廢。
渠縣禮義城遺址
禮義城遺址位於渠縣土溪鎮洪溪村渠江東岸,佔地168000平方米。南宋末年既是城址,又是古戰場遺址,明清時期繼為要塞之地和古城場遺址,清代在其上修三教寺,成為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宗教之地。
八蒙山古戰場
在縣東北3.5公里處,相傳張飛與張合在此交鋒,有張飛立馬銘,曾建有桓侯廟。
關於三國八濛山古戰場,《三國志》是這樣記載的:「曹公破張魯,留夏侯淵、張郃守漢川。郃別督諸軍下巴西,欲徙其民於漢中,進軍宕渠濛頭、盪石,與飛相拒五十餘日。飛率精卒萬餘人,從他道邀郃軍交戰,山道窄狹,前後不得相救,飛遂破郃。郃棄馬緣山,獨與麾下十餘人從間道退,引軍還南鄭,巴土獲安」。
⑨ 四川省渠縣縣城叫什麼鎮
渠縣縣城叫渠江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