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勾勒

梅花勾勒

发布时间: 2021-02-07 05:16:57

Ⅰ 毛泽东喜爱梅花,在这首《卜算子·咏梅》里,他用拟人的手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_________图

卜算子
咏 梅
毛泽东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县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版《毛主席诗词》中)
注释
1、百丈冰:形容冰柱很长。
2、俏:俊秀、亮丽。
3、不争春:不同百花争艳丽。
4、烂漫:盛开,花开的绚丽夺目。
写作背景
1961年12月毛泽东去广东,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扩大工作会议作准备。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深有感触。又联系到国内外正处在经济困难的情况,和国际上帝国主义、各国反动派趁中国经济困难时期而大肆进行攻击,苏联领导人因同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原则上的严重分歧也对中国施加压力。然而中国共产党人无所畏惧,不畏强权,犹如凌霜傲雪的梅花,有着坚强的意志与磊落的胸怀。有感于此,毛泽东挥笔写下了这首咏梅词。
赏析
全词44字。这是一首非常完美、典范的咏物词。诗人通过赞咏梅花的独特风貌神采,寄托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遇到困难挫折时的革命情操和胸怀。并且用梅花的形象和风格,象征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坚持真理、英勇卓绝的革命者的高贵品质。
词的上阕描绘梅花傲然挺立,斗雪盛开的动人情景,籍以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下阕赞美梅花大公无私、谦逊自处的崇高精神境界。一、二句借自然界节序更替现象,先为梅花安排了一个即困难又充满希望的绽放环境。开篇透出春汛,为下文赞美梅花催春和报春埋下伏笔,定下乐观、自信的情感基调。三、四句咏赞梅花催春的英姿,描摹出一幅梅花迎风斗雪催春的奇丽画面。下阕换头的第一句“俏也不争春”的“俏”紧承上阕最后一句“犹有花枝俏”的“俏”。下阕一、二句反用陆游“无意苦争春”之意,既是写梅花,也是写革命者。梅花冲寒绽放,俏丽无比,但她不是为了与百花争艳,争占人间春色,她只是一个报春的使者。三四句,做一个报春的前驱者,梅花的愿望足矣。因此梅花隐身于百花丛中,为春天的真正到来展露出安详欣慰的神态。诗人在这里不仅勾画了一个极为广阔、明丽而繁荣的新春世界,而且一笔完成了光彩照人的形象塑造,展现出梅花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崇高内心世界。
全词采用寓情于景,借物咏志的写法,于庄严中寓轻松,于严谨中有跳荡,于明快中富含蓄,于流畅中见丰厚。

Ⅱ 梅花魂通过对什么什么什么什么什么5件小事的回忆勾勒出一位什么的海外游子

整篇文章通过赞美梅花来颂扬像梅花一样有气节的中国人,寄托了老回人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答。文章通过阐述老人对一幅墨梅的珍爱,透析出梅花那坚贞不屈的气节。梅花,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通过贯穿在全文中老人的三次流泪,进而让读者感受到一个侨居在异乡的老人一份对祖国的深切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本课以梅花为线索,讲了外祖父的几件事,从中表现了这位老人对梅花的挚爱,表达了身在异国的华侨眷恋祖国的思念之情。



(2)梅花勾勒扩展阅读

本课的重点是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写爱梅花,是因为梅花是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象征,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祖国的代表,爱梅花和爱祖国是统一的。

因此,课文中写的五件事,有的直接写外祖父对祖国的怀念之情,如,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而且读着读着就流出眼泪,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大哭起来;有的却是通过写爱梅花而间接反映外祖父的爱国心的,如,对一幅墨梅图的珍爱,在离别前把墨梅图送给外孙女,在快要开船时把绣着梅花的手绢给了外孙女。

Ⅲ 素描的梅花怎么画带图的

可能你问的是梅来花的写生画源怎么画的,不叫素描,不带彩的叫白描写梅。
先用墨线勾勒出老干的形态。用线要曲线、直线、长线、短线、弧线并用,梅瓣线条要活泼流畅,忌刻板。花五瓣,瓣底有花托,花托呈丁点,一般丁加二点,但要视花形而定。花有正反上下、左右前后各种姿态。陈老莲常用此法写梅。

Ⅳ 国画梅花的画法…枝干的画法技巧

国画梅花的画法:

1、用木炭条轻轻将梅的枝干勾画出来,小枝和花朵不用勾回,以免落墨时放不答开笔。

Ⅳ "勾勒"这个词怎么用啊,请造个句子

勾勒本是中国画技法的名称之一,有1、用线条画出轮廓;双钩. 2、用简单的笔墨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回况。
3、引申义答:描绘、凸显
例句:这件旗袍 勾勒出她东方女性性感的魅力
例句:十五的月辉, 勾勒尽她那思乡的忧愁

有用,能帮助你 就采吧

Ⅵ 梅花出自哪里

梅花系我国特产。我国是梅花的世界野生分布中心,也是梅花的世界栽培中心。

梅花野生于我国西南及长江流域以至台湾省的山区,其中滇、川两省是我国野梅的分布中心,并东延至鄂西地7a6431333234316637区。梅花在我国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由于梅花适应性较强,露地栽培分布区很广,包括华东(含台湾省)、华中、西南、华南之大部及华北、西北之南部。

古代先民采集野梅,主要系加工食品或祭祀之用。在长期的驯化栽培过程中,个别出现了复瓣、重瓣、台阁等变异,有心人另行嫁接繁殖,就育成了专供观赏的新品种。这就是花梅(梅花)从果梅(梅子)中分化而出的来龙去脉。

梅始以花闻天下,约在西汉初叶。如《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朱梅、胭脂梅”。又载:“汉上林苑有侯梅、同心梅、紫蒂梅、丽有梅”。稍迟,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撰《蜀都赋》,有“被以樱、梅,树以木兰”之记述。可见,距今约2000年前,梅已在华西各域作城市绿化树种应用了。汉初之梅花品种,似多属江梅型、宫粉型,或有少量朱砂型。

魏晋之际,有关梅花栽培的诗文渐多。如晋之陆凯自荆州专寄一枝梅花赠长安范晔并附短诗“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至南北朝时,如宋之鲍照,梁之庾肩吾、何逊、阴铿、陈之谢燮、苏子卿乃至北周之庾信等,均有梅花诗,萧纲(梁简文帝)有《梅花赋》等。

自汉、晋至南北朝,可称我国栽培梅花初盛时期。时至隋、唐、五代,梅花栽培渐盛,此际梅花品种,主要仍属江梅、宫粉型;而在四川,则朱砂型脱颖而出,当时称为“红梅”。唐代恐始有属绿萼型之“绿萼梅”。

宋元400年(960~1368)是古代栽培梅花的兴盛时期,形成了一段艺梅的高潮。宋代咏梅最著者北宋有林逋、苏轼、秦观、王安石、欧阳修等,南宋则有陆游、陈亮、杨万里、范成大等。梅花见重于宋代和画艺大有关联。北宋画家始创“墨梅”之法,将枝干虬曲、疏影横斜之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至元代王冕,更以《墨梅》诗、画闻名于世。由于文学绘化创作的兴盛,也就更助长了艺梅之风。宋元之际,梅花类型与品种大增。除真梅系直枝梅之江梅、宫粉、朱砂、绿萼等型外,新增玉蝶型(重叶梅)、早梅型(早梅)与黄香型(黄香梅)以及杏梅系等。

明、清时是艺梅昌盛时期,明王象晋著《群芳谱》,清陈昊自撰花镜,书中记述梅花品种与栽培甚详,反映此际在艺梅规模及水平上均有发展。如《群芳谱》列记了19个梅花品种,还介绍了不少艺梅经验。《花镜》中记述了21个品种,新增‘照水梅’、‘台阁梅’等。明朝已发展了艺梅、赏梅胜地,如南京梅花山、苏州之光福、杭州之西溪等。

辛亥革命后,艺梅事业又有新的发展,品种续有增多。各地私家园林在国内搜集不少品种,上海黄园还从日本引入洒金型、垂枝类新品种数十,并将艺梅经验写入《花经》中。曾勉教授1942年发表梅花专刊,并记重庆梅花品种15个。这是标志科学整理梅花品种的里程碑。1947年陈俊愉教授在南京调查,开始发现‘龙游’梅。50年代后梅花栽培的规模与技艺均有迅猛发展,品种也大量增加,并系统开展全国梅花品种调查研究,开始梅花引种驯化与杂交育种等研究。

Ⅶ 王安石的《梅花》和卢钺的《雪梅》在内容和表达上有什么不同

王冕最有名的梅花诗是《墨梅》,描写了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的品质,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王安石的《梅花》表现了梅花香色俱佳,独步早春,具有不畏严寒的坚强性格和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和傲霜斗雪迎春的高尚品格。
《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注释
墨梅:用墨笔勾勒出来的梅花。
吾家:我家。因王羲之与王冕同姓,所以王冕便认为王姓自是一家。
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
池头:池边。头 :边上。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痕:痕迹。
清气:梅花的清香之气。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间。满:弥漫。乾坤:天地间。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钤“元章”、“文王子孙”。另有清乾

Ⅷ 国画梅花怎么画最简单

1、匀圈画法花

双钩圈花有工笔、意笔两种形式,这里单讲意笔形式,根据自己的习惯,选择较小的琅毫笔、羊毫笔(如叶筋、兰竹、白云),蘸淡墨从中锋圈出花瓣。梅花的花瓣为五出,花瓣要似圆非圆。用笔要有顿挫、虚实变化,勾线流畅,忌刻板生硬。花苞、花瓣的形状、大小变化不要过圆,过圆就失去动意了。太扁则花瓣欠饱满,若勾过尖似桃花,或勾过小似杏花。花有正侧向背之分,花苞有初放未放之别。睡瓣用一笔勾出为“单勾”,两笔勾出一个花瓣叫复勾。复勾圈花有变化,易生动,要求我们以笔写形,以形写意,以形写神。用笔时要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笔上含浓淡墨的多少要在盘中不断调整,不可一色画到底。

2、花蒂、花蕊画法

花须(丝)、花蕊均以中锋蘸焦墨或浓墨来刻画。正面的花蕊外形为圆形,侧面花蕊似扇形,每根蕊须要有力度,蕊头有笔触地错落点成,形似“椒珠”“蟹眼”。花朵、花蒂与枝干连接部分,形似“丁”字形状,也有称之“丁香头”,也有用“小”字形状的。侧面花蒂三笔画出,先画中间一笔,左右各一笔,或先画左右两笔,后画中间一笔都可以的。怎样顺手就怎样画。背面花蒂为六笔完成,先画五点,后画中间花柄。花离枝干不宜太近,也不宜太远,花一定生长在枝上,留出花蒂的地方。勾花蕊要细心,花须要发自花心,花须不宜多,不宜太短,不宜过长,不宜过细,不宜过粗。一幅画中,花朵、花蕾,不全是一样大,在画时要随机应变,不可生搬硬套。

3、先句后点红梅

勾完梅花后,若点成红色(是在梅花的轮廓线内填色),要讲色彩变化,调色不要过浓,浓则会把线条遮盖上,线条不清晰,影响美观。也更是不能平涂,平涂之法花朵呆板,闷,没灵气,无巧性,最好还是以笔根先蘸淡色,后蘸浓色。水分不宜过大,用点、氮法,一瓣一瓣地画出五瓣花形,点色时要不规则地留出一点空白。一朵花里,有一两瓣或三瓣即可,不要每一瓣都留空白。留空白,在一组花里要特别注意空白的位置不能相同,大小不能相同。色彩既要谐调,还要有跳动,就是在一个色调中的基础上用加强、减弱色调的手段来调整花的色彩变化。红梅常用的较沉稳的色彩有朱砂、胭脂、曙红。

4、先匀后点绿梅

绿梅画法同上,关键是用色问题。常用的色彩是草绿、二绿、三绿。在使用二绿、三绿时应稀于草绿。因色内粉性大,亮度差,透明程度差,覆盖力强,在使用时更为小心。若以草绿色为主调来画梅花,可先蘸草绿后蘸花青色来加强调整。用三绿为主调时,可用二绿、草绿、花青来调整画面,这三种色的深浅结合使用要注意色的调配和色彩跳动与统一。

5、先句后点黄梅

画黄梅的方法同上,在色彩使用上对初学者可能会感到有点不太好使用,黄色透明程度高。正因如此,色彩用得浓了,画面有一种燥的感觉;用得淡了.色彩不但不突出,而且在画时又不容易看出效果。我认为,色彩只能淡不能浓,浓则画面不易调整,淡则易于调整,一是可在原色上加重。二是可用另一色彩来衬托。三是淡黄加淡朱漂或是淡曙红或淡黄加淡褚石均可进行全面调整,局部加强。

6、先句后点白梅

梅花勾完后,不着色其本身就已是白色,可着色,可不着色,就看自己的构思了。若计划涂白色,就必须从背面涂色,因白色是不透明、不透亮、覆盖力最强、粉性最大、胶质性最大的一种色彩。背面点色时色彩不宜浓,同样不能超出轮廓线。若感觉白花不突出,可采用勾勒法在白梅的轮廓线外用另一种色彩再勾勒一次。如淡黄加淡墨,淡草绿加淡墨,淡花青加淡墨等较为合适。其次,可采用衬托的办法加强效果,用淡绿色或淡灰色等色来衬托。其方法也必须从背面用较大点的毛笔点、虱、扫之法来烘托,不能平刷、平涂。根据画面的平衡程度,不断调整色彩的使用,用色彩补充画面平衡,衬托白花。

7、点弹结合法

梅花点完后某个局部地方觉得还不丰富,不烂漫,可采用弹点相结合的办法来处理。弹色在整个画面中只能是起个点缀作用,不能占主要地位。这个办法适应于红、黄、绿、白梅。如画红梅,有时是在一幅画完成时觉得某个部分不理想,可用毛笔蘸红色点弹。调色时不宜过浓,过浓时不易把色彩弹下,过稀时不易把第一层深色盖上,要浓稀适中。弹色有时不一定会掌握很好,可进行局部点修。点还可以加大,过疏时可再加点,弹点时注意与自己的主体画面相谐调、融合。真正能起到一个点缀作用,某个部位需要有层次表现,一般先弹较深一点的颜色,等第一层深色基本干时,再弹第二层较浅一点的颜色,若感觉层次厚度还有点差,可用较亮的颜色适当点上几点,这样处理,厚度感、层次感就表现得生动活泼。然后可穿枝。穿枝时不要面面俱到,若面面俱到,其画面就失去了烂漫之风采。

热点内容
我妈妈的花店 发布:2025-05-03 02:30:44 浏览:176
海棠主攻文包 发布:2025-05-03 02:30:42 浏览:806
容桂时光花店 发布:2025-05-03 02:30:39 浏览:484
普通朋友情人节吃饭 发布:2025-05-03 02:30:35 浏览:171
花卉绿翡翠 发布:2025-05-03 02:29:02 浏览:537
缘恋花店 发布:2025-05-03 02:28:23 浏览:757
关于春天兰花的诗句 发布:2025-05-03 02:28:18 浏览:569
淡百合色 发布:2025-05-03 02:26:55 浏览:310
得意花店 发布:2025-05-03 02:26:47 浏览:272
桃树盆景制作 发布:2025-05-03 02:16:48 浏览: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