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拳九炉
A. 梅花拳的梅花拳简介
梅花拳起始时间,众说不一。有云春秋战国时有之;有云秦汉时有之;但都无文可考。有文字可考的是流传在平乡后马庄的手抄本梅花拳秘本《大文底》。该文记载梅花拳起始于南宋末年,开派祖师是邹宏义,家住江苏徐州府北门外六里朱家桥村。秘本《大文底》记载:“收法老爷大道,心直量大,存心忍耐,养成真性结聚成练一处,言必有德有道,去后赐下明香一柱,老爷领下传道,要有事发起信香,四叩头师徒见面”“弥勒(腊)勤佛下界”。
“元顺宗甲子年三月三日,江苏省徐州府铜山县度化二辈老师张朕书,弥勒勤佛下界,一炉行事”。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一辈祖师朱永元出生在南宋末年,并在元顺宗(名达刺麻刺)甲子年(公元1264年)三月三日度化二辈祖师张朕书。朱祖师以忍耐养出真性而得道成佛、成圣,仙羽后赐下明香一柱,二辈老师接领传道,一炉行事,有事一请,师徒既能见面。
梅花拳邹氏墓地在平乡县后马庄村,从邢台市区出发沿S325东行,大约走40公里,路南有梅花拳墓地指示牌右拐,沿乡间公路大约走4公里,向左看就能看到墓地,在马庄村村北。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
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
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982年,河北省武协主席南仆同志,受中国武协委托,挖掘整理梅花拳这一宝贵历史文化遗产,他花费三年多心血,踏遍冀、鲁、豫等地,在黄河两岸走访考察中,当地梅花拳老拳师们说:我们玩的都是邹家拳,老家在河北邢台平乡马庄桥。1985年正月终于在平乡县后马庄找到了梅花拳的老家。1993年7月,邹氏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河北省副省长王祖武为邹氏墓群题词:梅拳圣地。1997年7月,河北省体委、河北省体育总会授予平乡县、广宗县为河北省梅花拳之乡称号,随后邢台梅花拳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谈到梅花拳的发展不能不提到在高级知识分子中开辟了另外一片新天地的梅拳名师燕子杰。燕子杰,1936年出生,梅花拳第十七代传人。燕子杰是中国著名的学者武术家师承梅花拳大师韩其昌。1955年去燕子杰毕业后到西藏气象局工作,在那艰苦的环境下,他凭卓绝的武功,无数次化险为夷,留下了一段传奇般的经历。1982年燕子杰调至山东大学任副教授、教授等,从此开始了他在数学和梅花拳两个园地的耕耘。燕子杰多次拜访梅拳前辈,从广宗县谷场相谷景华前辈探求梅花拳理,根源记载,文理功法,深受启发。曾发表过多篇武术论文,正式出版过《五势梅花桩》、《中国梅花桩文武大法》等六本专著。二十多年来在全国上百所高等学校中不计辛劳的义务传授梅花桩武功,弟子几千人,遍布世界各地。在学界政界商界成名者不计其数,可谓桃李满天下。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曾多次访问欧洲、中东和北美各国,他是欧洲梅花桩协会名誉主席,加拿大、台湾地区梅花拳组织的顾问。他对梅花拳进行了大胆的革新,使梅花拳在全国各地的大学校园中扎稳了脚跟,使大量高级知识分子得以真正实践传统武术与传统文化,培育了大量文武双全的人才,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B. 南宫市特色文化
南宫市特色文化有南宫碑体、南宫通臂拳、孔明锁制作技艺、邢台梅花拳、太平道乐等。
1、南宫碑体:“南宫县学记碑”为张裕钊晚年书艺己臻炉火纯青之精作,充分体现了张氏书法成熟的艺术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艺术价值,其碑贴在海内外广为流传。
2、南宫通臂拳:早在清康熙年间张获武以自家武功为基础,结合少林散手通背等拳术创立了开河少林散手通背门。其内容丰富,拳术、器械、内外功、桩功俱全,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
3、孔明锁制作技艺:孔明锁也叫鲁班锁,六子联方,民间也叫六子疙瘩、难人木、憋闷棍、憋死牛、犟劲疙瘩、摔不开、蹩咄摽,是中国古典四大玩具之一(鲁班锁,九连环,华容道,七巧板)。
4、邢台梅花拳:梅花拳在明末清初传入当地。它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招术,文武双修,不断发扬光大,先后出现邹宏、景廷宾等着名拳师。
5、太平道乐: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太平道乐源于太平道起义,太平道乐即是在起义的舆论发动和起义过程中形成的。
C. 河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有哪些
序号
名称
类
别
014
耿村复民间制故事
民间文学
021
河间歌诗
民间文学
086
河北鼓吹乐
民间音乐
090
冀中笙管乐(屈家营音乐会、高洛音乐会、高桥音乐会、胜芳音乐会)
民间音乐
105
秧歌(昌黎地秧歌、鼓子秧歌、胶州秧歌、海阳大秧歌、陕北秧歌、抚顺地秧歌)
民间舞蹈
106
井陉拉花
民间舞蹈
108
狮舞(徐水舞狮、天塔狮舞、黄沙狮子、广东醒狮)
民间舞蹈
166
河北梆子
传统戏剧
184
石家庄丝弦
传统戏剧
195
评剧
传统戏剧
196
武安平调落子
传统戏剧
214
秧歌戏(隆尧秧歌戏、定州秧歌戏、朔州秧歌戏、繁峙秧歌戏)
传统戏剧
216
哈哈腔
传统戏剧
217
二人台
传统戏剧
233
傩戏(武安傩戏、池州傩戏、侗族傩戏、沅陵辰州傩戏、德江傩堂戏)
传统戏剧
235
皮影戏(唐山皮影戏、冀南皮影戏、孝义皮影戏、复州皮影戏、海宁皮影戏、江汉平原皮影戏、陆丰皮影戏、华县皮影戏、华阴老腔、阿宫腔、弦板腔、环县道情皮影戏、凌源皮影戏)
传统戏剧
241
西河大鼓
曲
艺
243
木板大鼓
曲
艺
244
乐亭大鼓
曲
艺
283
吴桥杂技
杂技与竞技
D. 陕西省各地区都有哪些武术拳种陕西省各地区(县市)都有哪些武术拳种
几种内家拳
E. 大家有知道梅花拳由来创始人是哪位是什么时期
梅花拳即梅拳,亦称梅花桩。武术拳种。为演练方便,在地面演练较为广泛,称为落地干枝梅花桩。起源于明末,清乾隆年间流传较广。布桩图形有北斗桩、三星桩、繁星桩、天罡桩、八卦桩等。桩势有大势、顺势、拗势、小势、败势等五势,套路无一定型,其势如行云流水,变化多端,快而不乱。"又据《梅花拳根源经》和《梅花拳传承谱》记载:梅花拳第一代为收元老祖(虚拟),第二代张三省,传说在巫山羽化升天。前两代均以开法传道为主,且单一相传。自第三代邹宏义开始,才有文理武功的具体记载。
邹宏义,字光大,祖籍北直顺德府(今邢台市)人。据《邹氏家谱》记载:"我邹氏本北直顺德人,元顺帝时,我始祖为元内臣……至洪武年间,始祖改元而为明臣,辅理有功,荷蒙皇上洪恩钦赐世袭一等指挥职,镇守江南徐州府,代代相传,遂寄籍徐州……"。邹宏义自幼天资聪颖,曾读书数载,文事故重,武备亦不可不习,加上明朝末年世道混乱,家国流离,遂弃文习武,专心武学,开始曾习练家传武学,后得仙人张三省点拨度化,刻苦演练,寒暑不辍。邹宏义极具悟性,融周易八卦于拳理,化阴阳五行于拳法,历经数载精心锤炼,创立了一整套别具一格的独特拳派,取梅花在冬未尽,春未到之时开放,含先知先觉之意,合先备先用之理,达先发制胜之效,且拳分五势,正合梅花五瓣之形,故取名梅花拳。
梅花拳自邹宏义始,才正式传播民间。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师祖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下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
F. 梅花拳香盆插多少香
72根。
拓展:梅花拳供桌上要按顺序摆放着香、灯、花、茶、果“五供”。“五供”中“香”包括香案、香盆、香灰、草香、大香;“灯”为左右两盏,供烧香使用;“花”为香案两旁摆设鲜花;“茶”为清茶,几盅茶水;“果”为果供,为用植物油所做的糕点或水果。
梅花拳九炉大驾的请法
1.主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清净宫玄金殿,奉请法王老祖佛祖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2.二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万圣宫渡花台,奉请透天老母佛祖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3.三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太上宫玄宝殿,奉请天佛教主佛祖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4.四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太和宫玄金殿,奉请古真佛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5.五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五圣宫玄金殿,奉请五方佛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6.六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华耀宫玄金殿,奉请离唎王古佛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7.七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万佛宫玄金殿,奉请白云渡法佛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8.八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万佛宫玄宝殿,奉请织千佛与智前佛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9.九炉的单炉请法是:望上清白云天盘云城孝贤迎佛宫万法台,奉请收贤助法佛大驾临坛赴复坛前落座;
10.中心炉为诸佛众祖在万佛宫,主炉的陪炉文武先师、内外催功,幽冥教主、历代先师和左右陪驾的两位太母均不用单独请。
G. 邹宏义的其他
梅花拳自邹宏义才正式开始在邢台 平乡 民间传播。清康熙年间,邹宏义的文武功法已练至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境界,名声大振,他为了将梅花拳推向社会,便离开寄居地徐州云游到开州(今河南濮阳),先后收蔡光瑞、王西征、孟有德为徒,尽授文功武法。三人艺业学成,便分路传拳授艺。蔡光瑞在开州收韩化礼、孙盘龙后,便北上开道传拳,途经内黄县时,收八里庄杨炳为徒,即后来康熙壬辰年(1712)的武探花。之后继续北上,来到顺德平邑(平乡县)马庄桥(后马庄)收张复为徒。遂在马庄传授武艺,后收徒孙李进德、徐进德、郑玉德。清康熙乙酉年(1705)蔡光瑞命李、徐、郑三人去河南迎请拳师邹宏义,这就是被武林界传为佳话的三德请师。邹宏义被请到马庄后,便定居下来,在此设场收徒,传拳授艺,一时从学门徒不下百人。自此,梅花拳才正式在民间公开广为传播。一时间,平乡、广宗、南和、威县、巨鹿、鸡泽、曲周、永年、沙河、邢台等县弟子纷纷来马庄拜师学艺。清乾隆九年(1744)邹宏义之子邹文聚思父心切,遂率全家北上寻父,几经辗转:头站南和三关店,二到广宗魏村,魏村无有站脚地,平乡马庄扎根(《根源经》记载)。邹文聚全家来到马庄时,其父已故去数年,遂在其父墓前祭拜之后,定居在后马庄,秉承父业,专心拳艺,以马庄为中心,把梅花拳推向冀、鲁、豫三省。邹文聚在续写《邹氏家谱》时写到:于已卯年迁于平邑北十里许,马庄桥,人但知余自南而迁于北,不知余却归还故土也。其后,邹氏祖孙皆葬于今后马庄村北,即邹氏墓群.邹宏义之孙邹克 (传拳四方不知所归)、邹克让、邹克谐、邹克诚继承祖父遗志,终身职业传授梅花拳。据邹克诚碑文记载:邹克诚文武双全,以言武略,为国所共宗,足以辅世而强国,以言文教,化周易为神奇,可以测往而知来,支脉相传,渊源有绪,受其教者十数省,被其德者亿万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