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梅花丈二
① 书画大小如何界定
以尺幅大小界定。
中国字画,六尺整张以上的可称为大画;丈二以上的多称为巨幅。
西画(油画、水彩 水粉等),一个边长度在1米八(当然另一个边要成一定比例,一般是四六比例或1:3.416)以上的称为大画;一个边长度在3米以上的称为巨幅画。
② 国画大师陆俨少生平简介
陆俨少(1909—1993),原名冈祖,字宛若,生于上海嘉定县南翔镇。1926年考入无锡专科学校,1927年拜冯超然为师,并与吴湖帆相识,在两位先生处,看到不少历代名家真迹。抗战期间流寓内地,1946年回归故乡,在此之前,先生的作品大部分师对古代传统的消化和吸收。返乡途径三峡的经历,引发了先生的创新意识,开始将以前局部改造传统转换为有意识地建立个人风格,但在起初的10年中,仍处于探索之中。1956年,先生任上海爱画院画师。1961年至1966年,赴浙江美术学院兼职山水画教席。在此期间,先生的个人风格得以发展,最终在晚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陆先生在山水画中独创了两种新技法,一是“留白”,二是“墨块”。所谓“留白”就是以水墨留出白痕,这种白痕在陆先生的作品种多数用来表现云雾,也可以被看成泉水、山径和浪花。留白要以墨色反衬,所以陆先生又创“墨块”法,以浓墨积点成块。陆先生还擅长用长线条描水勾云,他的水纹描绘写尽了江波万态。他的勾云是以较细的拖笔中锋画云的阳面,以较淡而毛的环曲线条勾云的阴面。另外,先生画石每每空勾无皴,只用一根起伏变化的线条表现山石的结构,往往起笔墨迹厚重,直到墨色淡干飞白,才蘸第二次。
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山水画争议》、《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编辑本段]画家年谱
一九○九年(一岁)
六月六日(阴历五月九日)生于江苏省(今为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继承祖业开设米店,母亲朱璇。小名"姬"字,"俨妙",号"宛若"。
一九一四年(六岁)
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未识字即喜画画。
一九一五年(七岁)
取学名为"同祖",入嘉定县第四国民小学读书。
一九二○年(十二岁)
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未半年入翔公小学读书。与表妹朱燕因订婚。
一九二一年(十三岁)
得石印本《芥子园画传》遂如饥如渴地临学。
一九二二年(十四岁)
高小毕业,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课余参加绘画、书法、篆刻等课外组织。由高晓山老师教习中国画。同时研习古典文学。
一九二四年(十六岁)
学《论语》、《汉书·艺文志》,考试得奖品《畏庐文集》、《畏庐文集续集》。
一九二六年(十八岁)
中学毕业,进入无锡美专,专习中国画,未半年即缀学,与苏州王同愈订忘年交。
一九二七年(十九岁)
由王同愈介绍,拜上海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临戴醇士手卷。
一九二八年(二十岁)
临王东庄册页,冯师大加赞赏,谓可乱真。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岁)
与朱燕因结婚。每半个月去上海冯师处请益。
一九三○年(二十二岁)
在家自修。读书、写字、画画三者齐进。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岁)
常与燕因同至岳母家住。
一九三二年(二十四岁)
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义愤填膺,吟诗泄愤,但毕竟书生无补。随父母暂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风寒,咳嗽不止,种下气喘病根。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岁)
父亲卒。
一九三四年(二十六岁)
经友人金守言介绍,得母亲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此时苏州费新我也来买地,隔涧为邻。游天目山、黄山。经徐州、曲阜、济南以至北平,住一个月。历览长城、故宫等。再去大同访云冈石窟,上妙峰山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而归。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岁)
去南京参观第二届全国美展,饱览故宫藏品。始作《梅花图》。发枝取陈老莲,圈花取石涛,自创面目。书法初学魏碑,继临《兰亭》、宋四家,后学杨凝式。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
上柏山中新居落成。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
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树、竹万竿,有学陶渊明之志,《七七事变》为避兵祸,率全家于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
一九三八年(三十岁)
至重庆。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厂秘书室,后至营缮科,最后去所属农场任事务员之职。作画至百件,在重庆两路口举行个展。认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丰子恺等。
去成都举行画展。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
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认识了彭袭明、王星北、朱光潜、马一浮。得朱光潜好评。
一九四○年(三十二岁)
为兵工厂撰书迁建落成碑记。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
游马家店,白云在山、青林红树,宛然黄子久《秋山图》,大呼我师乎。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
书法变异,成为似隶非隶,不同于金冬心漆书。山东王献唐先生极称之。然冯超然先生斥为"天书"不好认为。后厌之。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
画《瑞雪启春图》为母亲七十寿。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岁。画《洛神图》、《蜀中留痕册》赠程景溪。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岁)
抗战胜利,东归无日。
一九四六年(三十八岁)
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庆出发经历三峡,冲冒险水,出入盗匪窟穴,历时一月余。于木筏上终日看山观水,并记在心,日后闻名于世的峡江险水皆出于此。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岁)
秋天,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
一九四八年(四十岁)
在南翔东市创办圭白农场。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岁)
游新昌大佛寺,观天台梁飞瀑。嘉定解放。
一九五○年(四十二岁)
画《杜陵诗意画卷》后附五律六首,得冯老师赞赏。母卒。
一九五一年(四十二岁)
迁往上海,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
进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画《牛虻》连环画。参加新国画研究会。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岁)
上海举办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展览。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评,被美协收购并出版。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岁)
在华东美协会晤黄宾虹。宋文治来学习中国画。冯超然卒,终年七十三岁。
一九五五年(四十七岁)
率宋文治去拜吴湖帆为师。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岁)
安徽省文化局来上海物色国画家去合肥工作,遂约了孔小瑜、徐子鹤、宋文治同行。画《杜陵诗意册》二十开赠姚耕云。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岁)
从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画《江路乘筏图卷》。当选为上海市南市区人民代表。
一九五八年(五十岁)
去闽西写生,画革命历史画。"反右"开始,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一九五九年(五十一岁)
每天到画院劳动改造。于余暇画成《山水画课徒画稿》二百幅。画《杜陵入蜀诗册八开》赠谢稚柳。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
国庆摘去右派帽子。为吴湖帆画《清萝吟巢图》青绿山水册页。
一九六二年(五十四岁)
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邀请,赴杭州任教大学四年级山水课。画《人物图》两帧,开始画《杜甫读音画册》一百幅。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
肺有病。老友任书博送进口药"抵白粉"服后即愈,画《感惠册》报之。
一九六四年(五十六岁)
参加画院组织的皖南写生。见山丛林边缘,日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创为留白之法。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岁)
高教部规定,取消兼课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宫等辅导国画山水。画《峡江险水图卷》、《就新册》。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未受冲击,画《毛主席诗意画》二十四幅。
一九六七年(五十九岁)
因出身问题,开始被批斗。
一九六八年(六十岁)
至"文化大革命"后期,均被批斗,受画院造反派斥打。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岁)
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写生,回来后创"留白法"。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岁)
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画《秋日云开图》。
一九七七年(六十九岁)
去井冈山写生认识电影演员赵丹,画《井冈山五哨口图》。
一九七八年(七十岁)
画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错划右派。画成《名山图》十六幅。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
撤消地主分子的决定。为周恩来故居画四尺整纸《梅花》,参加上海书法访日代表团至东京大阪。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雁荡山》、《梅花》大幅。为上海虹桥机场画大幅《大好河山》图。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导师。
一九八○年(七十二岁)
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在上海画院举办展览,并携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山水画刍议》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三岁)
五月去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陆俨少画集》、《中国名山胜景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并任院委。
一九八二年(七十四岁)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金山宾馆作大幅《雁荡泉石图》,为和平饭店作《南雁荡》、《迎客松》,为人民大会堂作《雁荡泉石图》,画丈六《三峡》、丈二《南北雁荡》大画。
一九八三年(七十五岁)
为中南海会议厅画《层峦叠翠》图,高三米长九米半大来画。画《高江急峡图》、《雪中西湖图》。
一九八四年(七十六岁)
将早年、中年、近年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献上海博物馆。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参加在西德举行之五人画展。画《峡坼云霾图》、《谷虚云气图》、《杜陵诗意图》。
一九八五年(七十七岁)
选书《重建黄鹤楼记》刻碑树立楼前。《山水画课徒稿》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
《陆俨少自叙》、《怎样画云》、《怎样画水》出版。
一九八七年(七十九岁)
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画《云山赴集图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为其画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俨少画集》。
一九八八年(八十岁)
画水墨抽象册页八十幅以贺八十岁寿诞。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学生沈明权等回故乡嘉定古漪园举行八十大庆并开个展。
一九八九年(八十一岁)
离杭州去深圳定居,临行借西泠书画院举办告别展。任西泠印社顾问。在怀柔县进行创作,补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诗意图》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医院。
一九九○年(八十二岁)
去南海游西樵山,题"游龙入怀"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上。有《南陆北李》之称的李可染先生卒。
一九九一年(八十三岁)
元旦在深圳中国画廊举办回顾展。展画一百二十幅,盛况空前。故乡嘉定筹建"陆俨少艺术展"。
一九九二年(八十四岁)
回上海,住延安饭店,病住院。
一九九三年(八十五岁)
病住院。重阳节卒,时年八十五岁。
③ 陆俨少的生平经历
一九〇九年(一岁)
六月六日(阴历五月九日)生于江苏省(今为上海市)嘉定县南翔镇,父亲陆韵伯继承祖业开设米店,母亲朱璇。小名“姬”字,“俨妙”,号“宛若”。
一九一四年(六岁)
改名骥,字俨少,后以俨少为常用。未识字即喜画画。
一九一五年(七岁)
取学名为同祖,入嘉定县第四国民小学读书。
一九二〇年(十二岁)
入县立第二高等小学,未半年入翔公小学读书。与表妹朱燕因订婚。
一九二一年(十三岁)
得石印本《芥子园画传》遂如饥如渴地临学。
一九二二年(十四岁)
高小毕业,入上海澄衷中学读书,课余参加绘画、书法、篆刻等课外组织。由高晓山老师教习中国画。同时研习古典文学。
一九二四年(十六岁)
学《论语》、《汉书·艺文志》,考试得奖品《畏庐文集》、《畏庐文集续集》。
一九二六年(十八岁)
中学毕业,进入无锡美专,专习中国画,未半年即缀学,与苏州王同愈订忘年交。
一九二七年(十九岁)
由王同愈介绍,拜上海冯超然先生为师。冯师第一句告诫学画不可名利心太重,要有殉道精神,终身以之。临戴醇士手卷。
一九二八年(二十岁)
临王东庄册页,冯师大加赞赏,谓可乱真。
一九二九年(二十一岁)
与朱燕因结婚。每半个月去上海冯师处请益。
一九三〇年(二十二岁)
在家自修。读书、写字、画画三者齐进。
一九三一年(二十三岁)
常与燕因同至岳母家住。
一九三二年(二十四岁)
淞沪抗日战争爆发,义愤填膺,吟诗泄愤,但毕竟书生无补。随父母暂避上海租界,路上感受风寒,咳嗽不止,种下气喘病根。
一九三三年(二十六岁)
父亲卒。
一九三四年(二十六岁)
经友人金守言介绍,得母亲同意,在浙江武康上柏山买地经营农场。此时苏州费新我也来买地,隔涧为邻。游天目山、黄山。经徐州、曲阜、济南以至北平,住一个月。历览长城、故宫等。再去大同访云冈石窟,上妙峰山览太行山色,经天津、烟台而归。
一九三五年(二十七岁)
去南京参观第二届全国美展,饱览故宫藏品。始作《梅花图》。发枝取陈老莲,圈花取石涛,自创面目。书法初学魏碑,继临《兰亭》、宋四家,后学杨凝式。
一九三六年(二十八岁)
上柏山中新居落成。
一九三七年(二十九岁)
奉老母率妻子入上柏山中,植梨千树、竹万竿,有学陶渊明之志,《七七事变》为避兵祸,率全家于宜昌僦屋而居,不十日再西行。
一九三八年(三十岁)
至重庆。初就任第二十兵工厂秘书室,后至营缮科,最后去所属农场任事务员之职。作画至百件,在重庆两路口举行个展。认识沈钧儒、陈树人、陈之佛、常任侠、黄君璧、丰子恺等。去成都举行画展。
一九三九年(三十一岁)
游青城山、峨眉山等地。认识了彭袭明、王星北、朱光潜、马一浮。得朱光潜好评。
一九四○年(三十二岁)
为兵工厂撰书迁建落成碑记。
一九四一年(三十三岁)
游马家店,白云在山、青林红树,宛然黄子久《秋山图》,大呼我师乎。
一九四二年(三十四岁)
书法变异,成为似隶非隶,不同于金冬心漆书。山东王献唐先生极称之。然冯超然先生斥为天书不好认为。后厌之。
一九四三年(三十五岁)
画《瑞雪启春图》为母亲七十寿。
一九四四年(三十六岁)
王同愈卒,年八十七岁。画《洛神图》、《蜀中留痕册》赠程景溪。
一九四五年(三十七岁)
抗战胜利,东归无日。
一九四六年(三十八岁)
二月全家搭乘木筏自重庆出发经历三峡,冲冒险水,出入盗匪窟穴,历时一月余。于木筏上终日看山观水,并记在心,日后闻名于世的峡江险水皆出于此。
一九四七年(三十九岁)
秋天,在无锡举办个人画展。
一九四八年(四十岁)
在南翔东市创办圭白农场。
一九四九年(四十一岁)
游新昌大佛寺,观天台梁飞瀑。嘉定解放。
一九五〇年(四十二岁)
画《杜陵诗意画卷》后附五律六首,得冯老师赞赏。母卒。
一九五一年(四十二岁)
迁往上海,参加连环画学习班。
一九五二年(四十四岁)
进私营同康书局任绘图员,画《牛虻》连环画。参加新国画研究会。
一九五三年(四十五岁)
上海举办解放后第一次大型展览。作品《雪山勘探》得好评,被美协收购并出版。
一九五四年(四十六岁)
在华东美协会晤黄宾虹。宋文治来学习中国画。冯超然卒,终年七十三岁。
一九五五年(四十七岁)
率宋文治去拜吴湖帆为师。
一九五六年(四十八岁)
安徽省文化局来上海物色国画家去合肥工作,遂约了孔小瑜、徐子鹤、宋文治同行。画《杜陵诗意册》二十开赠姚耕云。
一九五七年(四十九岁)
从安徽回上海。上海中国画院成立。去浙东四明山下生活。画《江路乘筏图卷》。当选为上海市南市区人民代表。
一九五八年(五十岁)
去闽西写生,画革命历史画。反右开始,在会上说了上海美协不挂中国画,像外国美协,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一九五九年(五十一岁)
每天到画院劳动改造。于余暇画成《山水画课徒画稿》二百幅。画《杜陵入蜀诗册八开》赠谢稚柳。
一九六一年(五十三岁)
国庆摘去右派帽子。为吴湖帆画《清萝吟巢图》青绿山水册页。
一九六二年(五十四岁)
受浙江美术学院院长潘天寿先生邀请,赴杭州任教大学四年级山水课。画《人物图》两帧,开始画《杜甫诗意画册》一百幅。
一九六三年(五十五岁)
肺有病。老友任书博送进口药抵白粉服后即愈,画《感惠册》报之。
一九六四年(五十六岁)
参加画院组织的皖南写生。见山丛林边缘,日光斜射,显出一道白光,遂由此创为留白之法。
一九六五年(五十七岁)
高教部规定,取消兼课制度回上海在青年宫等辅导国画山水。画《峡江险水图卷》、《创新册》。
一九六六年(五十八岁)
文化大革命开始,初未受冲击,画《毛主席诗意画》二十四幅。
一九六七年(五十九岁)
因出身问题,开始被批斗。
一九六八年(六十岁)
至文化大革命后期,均被批斗,受画院造反派斥打。
一九七五年(六十七岁)
摘掉地主帽子。去新安江淳安等地写生,回来后创留白法。
一九七六年(六十八岁)
粉碎四人帮,文化大革命结束。画《秋日云开图》。
一九七七年(六十九岁)
去井冈山写生认识电影演员赵丹,画《井冈山五哨口图》。
一九七八年(七十岁)
画院宣布一九五八年是错划右派。画成《名山图》十六幅。
一九七九年(七十一岁)
撤消地主分子的决定。为周恩来故居画四尺整纸《梅花》,参加上海书法访日代表团至东京、大阪。为北京人民大会堂画《雁荡山》、《梅花》大幅。为上海虹桥机场画大幅《大好河山》图。任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导师。
一九八〇年(七十二岁)
正式调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在上海画院举办展览,并携至杭州展出,九月赴北京住颐和园藻鉴堂作画。《山水画刍议》出版。
一九八一年(七十三岁)
五月去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并出版《陆俨少画集》、《中国名山胜景图》,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九月去北京参加中国画研究院成立并任院委。
一九八二年(七十四岁)
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为金山宾馆作大幅《雁荡泉石图》,为和平饭店作《南雁荡》、《迎客松》,为人民大会堂作《雁荡泉石图》,画丈六《三峡》、丈二《南北雁荡》大画。
一九八三年(七十五岁)
为中南海会议厅画《层峦叠翠》图,高三米长九米半大来画。画《高江急峡图》、《雪中西湖图》。
一九八四年(七十六岁)
将代表作品十四幅捐献上海博物馆。被任命为浙江画院院长。参加在西德举行之五人画展。画《峡坼云霾图》、《谷虚云气图》、《杜陵诗意图》。
一九八五年(七十七岁)
选书《重建黄鹤楼记》刻碑树立楼前。《山水画课徒稿》出版。
一九八六年(七十八岁)
《陆俨少自叙》、《怎样画云》、《怎样画水》出版。
一九八七年(七十九岁)
应邀去香港中文大学讲学。画《云山赴集图卷》,其中人物有一百二十二人。为其画人物最多的一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陆俨少画集》。
一九八八年(八十岁)
画水墨抽象册页八十幅以贺八十岁寿诞。六月率妻燕因、子亨、亶、学生沈明权等回故乡嘉定古漪园举行八十大庆并开个展。
一九八九年(八十一岁)
离杭州去深圳定居,临行借西泠书画院举办告别展。任西泠印社顾问。在怀柔县进行创作,补足因文化大革命所流失的《杜甫诗意图》一百幅。十一月赴深圳,病,住医院。有“南陆北李”之称的国画大师李可染先生卒。
一九九〇年(八十二岁)
去南海游西樵山,题游龙入怀四个大字,刻于石壁上。
一九九一年(八十三岁)
元旦在深圳中国画廊举办回顾展。展画一百二十幅,盛况空前。故乡嘉定筹建陆俨少艺术展。
一九九二年(八十四岁)
回上海,住延安饭店,病住院。
一九九三年(八十五岁)
病住院。重阳节卒,时年八十五岁。 陆先生之所以能与张大千、傅抱石、李可染风格迥异的山水画大家,同时兼擅梅花、竹石,是与他在诗文、书法、画论等多方面的深厚学术修养分不开的。
他出版有《陆俨少自叙》、《陆俨少画集》多种专著和有关中国山水画的多篇论文,被誉为“当代中国画坛卓然翘首的文人画家。” 陆俨少先生历任第六届、七届人大代表、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浙江画院院长、浙江美术学院(今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等职;同时还是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他提出“四分读书、三分写字、三分作画”的独到见解,注重提高学生的全面修养。
④ 谁知道四寸的国画,宣纸多大,多少厘米
四尺全开的尺寸是:138mm x 69mm。
四尺三开的尺寸是:69mm x 46mm。
四尺四开的尺寸是:69mm x 34mm 。
四尺六开的尺寸是:46mm x 34mm。
四尺八开的尺寸是:35mm x 34mm。
(4)国画梅花丈二扩展阅读:
笔
毛笔以其笔锋的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笔,性能各异。长锋容易画出婀娜多姿的线条,短锋落纸易于凝重厚实,中锋、短锋则兼而有之,画山水以用中锋为宜。又根据笔锋的大小不同,毛笔又分为小、中、大等型号。
墨
常用制墨原料有油烟、松烟两种,制成的墨称油烟墨和松烟墨。油烟墨为桐油烟制成,墨色黑而有光泽,能显出墨色浓淡的细致变化,宜画山水画;松烟墨黑而无光,多用于翎毛及人物的毛发,山水画不宜用。
纸
中国画在唐宋时代多用绢,到了元代以后才大量使用纸作画。中国画用的纸其它画种不同,它是青檀树作主要原料制作的宣纸,宣纸产于安徽泾县,古属宣州,故称宣纸。
砚
砚台我国最有名的砚是歙砚和端砚。歙砚产于安徽歙县,端砚产于广东高要县。好的砚台。一般书画选择各地产的砚台可以了,选择砚台主要择其石料质地细腻,湿润,易于发墨,不吸水。砚台使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尽,保持清洁,切忌曝晒、火烤。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运用有逐渐 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颜料有所认识,作 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合。
传统中国画颜料依其制色原料,主要可分为矿物颜料、植物颜料、金属颜料、动物颜料、人工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常用的有:
(一)石绿:通常呈粉末状,使用时须兑胶,石绿根据细度可 分为头绿、二绿、三绿、四绿等,头绿最粗最绿,依次 渐细渐淡。
(二)石青:性能与用法大致与石绿相同,石青也分头青、二 青、三青、四青等几种,头青颗粒粗,较难染匀,应多 染几次才好。
(三)朱京:朱京又叫辰京以色彩鲜明成朱红色者较佳,也有 制成墨状,朱京不宜调石青、石绿使用。
(四)朱膘:(朱标)是将朱京研细,兑入清胶水中,浮在上 面成橙色的部分。
(五)赭石:又秩士朱,从赤铁矿中出产,呈浅棕色,如今赭 石大多精制成水溶性的胶块状,无覆盖性。
(六)白粉: 可分成铅粉、蛤粉、白垩等数种,蛤粉从海中的 文蛤壳加工研细而成,日久易「返铅」而变黑,用双氧 水轻洗则可返白,至於白垩 ( 白土粉 ) 在古代壁画中 常用,亦历久不变色。
常用的植物性颜料有:
(七)花青:用蓼蓝或大蓝的叶子制成蓝淀,再提炼出来的青 色颜料,用途相当广,可调藤黄成草绿或嫩绿色。
(八)藤黄:南方热带林中的海藤树,从其树皮凿孔,流出胶 质的黄液,以竹筒承接,乾透即可使用,藤黄有毒,不可入口。
(九)胭脂(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 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如今多以西洋红取代。
其它工具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关的用具:
(一)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调 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二)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 的较佳。
(三)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後 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四)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落 ,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五)乳钵:粉状颜料粒子太粗时,需用乳钵研磨再置於烧杯 中飞漂。此外挂笔的笔架、压纸的纸镇、裁纸的裁刀、 起稿的炭条、吸水的棉质废布(或废纸)、以及钤印用 的印泥、印章等皆可酌情备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