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梅花开了
『壹』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改为拟人句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改为拟人句
故乡的梅花开出了少女般的笑脸。
『贰』 《梅花魂》的原文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屡屡幽芳,总使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青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的吁出一口气,说:“莺儿,你小呢,不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留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别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骂:“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公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公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的哭起来了……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美,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他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地愈精神,愈秀气。他是最有品格、有灵魂、有骨气的呢!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缭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朦胧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面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723488.html
『叁』 故乡的梅花开了吗什么意思
诗人王维向家乡来客询问出来的时候,家里窗前的那棵梅花有没有开。
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王维,是组诗《杂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杂诗·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意思是:您从我们的家乡出来,想来一定是知道家乡的事情吧?诗人向这位家乡来客询问您出来的时候,我家窗前的那棵梅花有没有开呢?
对于长时间离家的人来说,有时话到嘴边真的不知道会如何开口,思念越深,越是如此,是问家怎样还是问家中的妻子儿女,最终心中的那千言万语都化为那“绮窗前”。
(3)故乡梅花开了扩展阅读
刚刚读起王维这首诗的时候,似乎只是熟人之间的随口询问,可是唐诗却有它固有的美,虽然言语质朴平淡,可是却能够从中感受到那自由的韵味,以及对于故乡的强烈的思念,而且还充满着孩子气,将特定的场合下那种特定的心理神态,语气活灵活现地呈现在面前。
他的这种心情也是能够理解的,古时的交通有多不方便,尤其是通讯,像王维这样离开家乡的人,想要得到与家乡相关的消息,实在是太难了。所以当他终于遇到一个在家乡出来的人时,那种急迫与喜悦的心情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肆』 故乡的梅花开了.改成拟人句
故乡的梅花绽开了笑脸.
『伍』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改为比喻句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幽芳的梅花像一个个中国人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