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画梅花造型

画梅花造型

发布时间: 2025-05-02 12:14:22

A. 梅花画法国画入门

梅花画法国画入门如下:

4、梅花枝干画法

梅花以老干为主体,枝自老干而生发,梢自枝而出,画枝干需曲韧老辣,劲似铁骨,枝皮粗糙

多皴。画枝干时可用兼毫,可边勾边皴擦,最好以篆隶笔法用笔,并需折笔多变。线条曲直、长

短、粗细、干湿、浓淡的不同变化要组合运用。同时要关注枝干的疏密和取势开合。

5、梅花花朵着枝画法

梅花的花朵长在枝干上,有正、反、前、后各个角度不同的朝向变化,一般在枝梢上开的茂盛

些。粗干上不长花,枝梢的顶端一般也不长花,长在枝梢上的是盛开的花,贴枝较近,半开的花要

离枝略远些,这样会显得灵动,花朵的安排要有聚散疏密变化,要自然。

6、石头画法

梅花图中的石头画法要以平面构成来处理,不能按山水画中的石头多皴多擦,花鸟画中只表现石头,所以此中石头与山石要有区别。石头可用赭石蘸墨,用水要饱满,用拖泥带水法用笔,线与面结合。石头的造型大多以浙江太湖石或安徽灵璧石来参照。这样会变化多端,石缝中穿插些许梅枝,显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石梅结合。

B. 画梅花需注意些什么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第四步是点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外围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切忌干涩、刻板。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实多变,总体气氛更好。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
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白粉,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构图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笔墨、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或方式,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初学画梅,掌握几种具体的构图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行虚些。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

具体运用时,也有用反衬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需要和表现手法而定。

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花鸟画一般不画背景,留出大块空白,即是“虚”,而所画之物即为“实”,或者近者为实而远者为虚,或者主为实宾为虚,都是为了画面的对比效果。“虚”能给人以“迁想妙得”之功,所谓“意到笔不到”、“意犹未尽”也正“以虚显实”的绝妙效果。切忌满纸笔墨,所画物象占据一切空白,画得严严实实,反而使观赏者感到闭塞,失去了遐想之余地。

图45,在构图上除两枝梅花有主辅之分外,在左上方留出大块空白,即是为了求得虚实效果。
疏密:中国画理中有“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法则。构图时应密处密,疏处疏,疏密有致才能节奏生动,平铺直叙,没有疏密变化则刻板平淡,观之乏味。画梅花,主要是处理好枝干、花朵、苔点等点、线、面的排列交叉关系。上图,前面主体枝干浓而密,后面辅枝淡而疏。

聚散:是指集中与分散的关系。画梅花,花朵的分布必须有聚集在一起的,有疏落分散的,聚散之间要互相联系,做到聚而不塞,散而不散,才能富有韵律,引人入胜。切忌平均分布、散点布局。

藏露、隐现:根据意境和画面艺术手法的需要,在构图时,往往某些部分要藏,某些部分要露。某些部分要画得显眼些,某些地方则要隐蔽些。一般是主体部分要醒目突出,陪衬部分隐蔽些。但有些构图,主体部分也要有藏露、隐现。如表现古梅老干为主的画面“老干新姿”,构图时尽管老干占据画面主要位置,但具体着笔时,必须处理好藏露隐现的关系。才能使画面产生大小粗细、浓淡前后等强烈对比和含蓄多变的艺术效果。

开合:是指画面构图的完整统一。门窗有开关,故事有始末,文章有开头结尾,画画同样有起有结。有的画使人感到没画完,这就是没有合好。如画一条龙,画龙身为“开”,点睛则为“合”,画龙不点睛,则是死龙。画梅花也如此,只圈点花瓣而不点花心,犹如画龙不点睛,显得没精神,也就是只开不合。无论小构图、大构图都要处理好开合关系,有的画面有几个开合,都要认真处理好,使其达到完整统一。切忌有头无尾,半途而废。

呼应:也称“顾盼”,是指画面的物象形态,色调互相协调、呼应,相映成趣。构图上应在上下、左右、前后、主辅等各个方面去考虑,使之做到顾盼有情,气脉贯通,情景交融。切忌机械凑合、各自东西互不关联。

图47,主体梅,主干上发,旁发小枝在画面上方转而下垂,和右下侧梅枝上下呼应,形成顾盼之势,使画面构图富有变化和情趣。避免了主辅两枝梅花,枝条全都上发的单调局面。

综上所述,既是一般花鸟画构图中创造形式美的重要法则,也是画梅花时应该掌握的规律。梅花构图和其他花卉大同小异,根据梅花以表现枝干为主,构图上可归纳为“长短、粗细、多少、纵横”八个字。梅花的一切构图形式,万变不离其宗,都发自这八个字。

构图力求形式优美,变化万千,时又求得统一,“变化统一”是构图的总要求。变化与统一是事物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一幅画无“变”则板,“变”过则乱。也就是说,画画时在笔墨、形体、色彩等诸方面太统一,必然呆板、单调、无生机。必须造成表现手法上的各种“矛盾”,才能产生起伏、涤荡和节奏韵律等美的东西。梅花构图,也正是运用矛盾的对立统一法则,创造出各种各样的构图形式。

C. 明末清初画梅的画家是谁

薛益(明)一作薛明益,字虞卿,明江苏苏州人。工书。衡山后一人也。嘉靖十七年(1538)书小楷舞鹤赋。──参见《珊瑚网》、《怀澄堂书画目录》、《宋元明清书画家传世作品年表》,上海书画出版社,1997年,第224页。《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第1460页
2.钤印履若氏(白文) 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页第7号
钤印王綦私印(白文) 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页第6号
钤印王綦(朱白文) 参见《中国书画家印鉴款识》第78页第3号
3.叶志诜(1779-1863)字东卿,晚号遂翁,湖北汉阳人,名沣、名琛之父。干隆四十四年生,同治二年卒,享年八十五。嘉应九年进册翰林院,初国子监典簿,充提调,升兵部武迁司郎中。有《平安馆诗文集》若干卷。家藏书籍、金石甚富。与吴寿旸有往还。藏书处为平安馆。藏印有“志诜之印”“东卿”“汉阳叶氏平安馆印”“叶志诜及见记”等─参见《文献家通考》第675页。
4.藏印﹕“乌目山房审定”蒋因培(1768-1838)字伯生,清常熟人。字伯生。斋为燕园官齐河知县。喜读书。曾任齐河县令,游豫、楚、闽、越诸地,所交多名士。晚岁归里,以考订金石自娱。有《乌目山房诗略》八卷。─参见《中国藏书家印鉴》第152页、《文献家通考》第622页。
诗情画意 异彩纷呈
──明代王綦、薛益《无双梅谱》诗画册赏析
梅花傲霜斗雪,在我国农历的一年中先于万花而独自开放,因此有“花魁”之誉。梅花五瓣,被称为“梅开五福”,所以又是福份和吉祥的象征。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常用赋诗和作画的方式来表达对梅花的喜爱之情。
这本非常经典的《无双梅谱》,就是由明代薛益作诗,王綦绘画,诗画合璧的册页,一首咏梅七律与一帧梅花图相配,先诗后画,写于洒金笺上,八诗八画,凡十六开。分别吟咏和设色绘制了蕊(梅蕾)、白梅、红梅、绿萼梅、玉蝶梅、腊梅、瓶梅和落梅。写谱立传、为梅花的艺术形象别开生面。“诗中有画”和“画中有诗”,《无双梅谱》诗画册正体现了我国传统艺术中诗与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融汇贯通。
先谈谈诗,作者薛益,字虞卿,号古狂生,是明嘉靖(1522-1566)年间的诗人和书法家。他写的这八首七律组诗,总名为《和梅咏》,用美丽的神话和传奇故事为梅花谱写了一曲交响乐的篇章:梅花的蓓蕾已经隐现,像南海合浦的珠胎,或许这是由鲛人(美人鱼)哭泣时的泪珠所化而成。在广袤的大地上各种品类的梅花争相开放,白梅如蓝田美玉,如庄子所描述的姑射仙子,又恍若赵师雄在罗浮大梅树下梦见的美女,淡妆绰约,而情意绵长。红梅却是浓妆艳抹的村姑,红颜似醉,亦令人难忘。绿萼梅宛如西施举袂在清溪之畔浣纱,瞬息间风起新苹,和絮吹来,她又好象正依傍着淇园之竹,在月光下分取了一半的翠色。异香袭人的蜡梅,身披黄蜡般的羽衣,丽质檀心,秀外慧中。从上天阆苑飞来的玉蝴蝶,在梅枝上起舞翩翩,留连忘返,恐怕早已蛰化成了仙。铁干瑶华,清高如斯,蓄养碧瓶,恰似冰心之贮于玉壶,可以与诗人朝夕相处,伴读寒斋。在《梅花落》的悠扬笛声中,风雨朝来,冷香飞散,一朵梅花恰恰飘到了含章殿下,落在寿阳公主的额上,拂之不去,生出美妙的五出之花,从此“梅花点额”就成为华贵的宫妆,久久流传于后世……诗中一个个神话和传说,分明都是一幅幅优美的图画。
诗是“有声画”和“无形画”,画则是“无声诗”和“有形诗”。八首《和梅咏》道出了诗人的心声,又弥补了明诗之遗佚。而王綦的八幅梅花图则通过梅花的造型对诗进行了演泽。比之其它的画梅之作,除了诗画会通之外,其中另有诸多特色。首先是梅花的种类和色彩方面,
既有绿萼梅、玉蝶梅和磬口蜡梅等风致各异的名贵品种(即所谓“宫梅”)﹔又有红、白、黄、绿等色泽,可称丰富多彩。诗篇只概括了梅花从蓓蕾初发到落花而又萌绿的周而将始的简单过程,而绘画则结合品种梅的造型,较为详细地增添了这个过程中的将放、初开和烂漫等程序。而且既绘出雍容华贵的“宫梅”,又通过册中第三帧疏枝浅蕊的红梅造型,表达了“村梅”的孤标雅韵。更为重要的是,诗画相得益彰,共同披露了诗人与画家的胸襟和情怀,刻划出梅花独步早春,凌寒开放,以及在缤纷落英中嫩绿乍新,二度逢春的坚韧意志和大无畏精神。
在我国的绘画史上,画梅的名家辈出,最早以水墨作梅的,是北宋末的仲仁和尚,惜无墨迹传世。继之而起的扬补之,学仲仁法而成为大名家。他爱画野外村梅的逸兴,“自负清瘦”。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水墨《四梅花园》,稀花瘦影,荒寒凄绝。与“村梅”大异其趣的是宫苑和富贵家的园林中“人间不多有,为世所贵重”的“宫梅”,故宫博物院还藏有一幅南宋宫廷画师马麟的设色《层叠冰绡园》,所画的“宫梅”,花大瓣重,色泽富丽。元代王冕也工画墨梅,效学并发展了扬补之的画法。论者以为,宋人画梅,大都是疏枝浅蕊,至元代王冕始写以繁花。明代以来,画梅者益众,然而以宗法王冕墨梅者为多。到了明代后期的王綦,画梅的风格又为之彻底一变。
王綦字履若,吴郡(苏州)人,诸生。出身于名门望族,是文学家和史学家王登之孙。他精研六法,以画自娱。所画山水,结构奇幻﹔人物、树石和花鸟,笔墨高简,不拘成法。其传世作品为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松林清话图》和《溪桥红树图》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东篱秋色图》和《秋园习静图》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秋景山水图》藏上海博物馆。后两幅图录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美术全集》。王綦尤以善画梅花著称。据有关文献记载,王綦异常爱梅,为了将梅花写得更为生动,在园中种植了不少梅花的珍稀品种,还移来了一些溪边村畔的野梅,亲自浇水锄草,并留意其生长情况,与梅花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若逢发蕾,开花,乃至落英时节,则更是时时相伴,倍加爱护。因为他不断观赏临摹,才能“探骊得珠,而获梅之神韵”。又因其家藏古今名画师之梅园甚富,能兼采众长,学之不倦,而以写生为主,自出新意,终于独辟蹊径,成为写梅高手。明末清初的画梅大家金俊明,推崇王綦为明代中、后期至清代前期的四大画梅高手之一,金氏曾自题梅花画册云:“近代画梅有别致者,惟陆叔平(治)、王履若(綦)、文彦可、邵僧弥为胜,盖写妍秀于苍古之中,托高洁于简劲之表。”(着录于《中国美术全集?清代绘画上》,同时参见本文附图3)确非过誉。
王綦的画能流传至今日的不多,写梅之作则更为罕见,只见一幅作于明天启四年(1624)的《冬梅图》,图录于《中国绘画史图录》下册,供后人欣赏,并作为临摹的模板。因此《无双梅谱》诗画册真迹就显得分外珍贵,值得收藏家高度重视。此册页作于明崇祯元年(1628),比《冬梅图》尚后四年,距今已有三百八十年,能叠经沧桑,尤其是遭遇文化大革命的浩劫,而得以保存下来,实属天幸。
诸位收藏家在细细鉴赏和品味《无双梅谱》之后,会发现其五美齐臻,故可称之为“五绝”:梅花无论是疏枝抑或繁花﹔无论是清逸抑或华贵﹔无论是苍皮藓斑、虬干铁,抑或瘦条柔枝,全都生意盎然,是谓“画绝”。诗篇则神奇美妙,引人入胜,可谓“诗绝”。楷书写得铁划银钩,清隽脱俗,寓秀逸于刚劲之中,应称“字绝”。而且在一册之内包罗了梅花花开花落的过程,意境深远,谓之“意绝”。一诗必有一画相配,珠联璧合,乃是“诗画相融绝”。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我国的绘画艺术能独步于世界美术之林,而成为“世界之最”。书法与绘画相互争奇斗艳,又是中华美学的一绝。《无双梅谱》真可以使我们在物我同一的境界中,引发无穷的审美想象。
据某杂志2006年第五期刊登的名为《艺术品收藏投资经验谈》的文章介绍:1998年嘉德拍卖会上以159.5万元拍出齐白石的《山水八开册》。买主请一现代书法家为那八开小册页配了八首诗(七绝),使其更为完整。在2003年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经各路买家激烈竞争,该《山水八开册》竟出人意料地以1661万元拍出,五年增幅约10倍。以上的事实说明,越来越多买家的艺术鉴赏水平和审美理解能力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他们对我国传统艺术中诗与画这两种不同形式的汇通已经不单停留在认可与理解的地步,而进入了喜爱和追求的阶段。

D. 梅花水墨画画法步骤

首先要画梅花枝干,画画有个主笔,在梅花里就是主干,用毛笔调淡墨后笔尖蘸浓墨画主干,注意留白,以便次要枝干的穿插分布。

第一步,先定主干。

第四步,待梅花半干后再点上花芯,点花芯非重要犹如画龙点睛!

E. 五瓣梅花吊顶造型怎么画具体怎么操作

1、作 OB 的垂直平分线交 OB 于点 P。


2、、P为圆心,PC长为半径画弧交直径OA于H点。


3、、H即为版五边形的边权长,等分圆周得五等分点C、E、G、K、F。



4、、以相邻两个等分点之间弧线再等分,就是图中蓝线上取点(到圆心距离要相等),到另一组等分点未半径画圆弧,得五瓣梅花。 但是建议你做六瓣的,那比这个五瓣的好做,一样好看。

F. 从古自今擅长画梅花的画家都有哪些

北宋君主宋徽宗赵佶的腊梅就画的不错,在传世的一幅腊梅山禽图中就可以看出回。作为一代帝答王,赵佶却在艺术绘画上成就颇深,尤其是花鸟人物方面的绘画。这幅腊梅画画中彩墨工细,笔墨运用自如,用细笔勾勒梅花小枝,设色清雅。再加上山禽刻画的栩栩如生,逼真细致,构图明朗,造型大方。
墨梅鼻祖”是一位名为钟仁的花鸟画大师,也是北宋年间的画家,对于梅花也是十分欣赏,尤其是墨梅的创作,更是一绝,始创墨梅画法。“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首诗也恰到好处的形容了仲仁画家的墨梅画上的成就与风格,将枝干虬曲、疏影横斜之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除了这两位北宋画家以外,元代王冕,明代陈老莲,清代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这几位古代画家都是喜梅爱梅善画梅的名家花鸟画大师。梅花的清雅俊逸、冰肌玉骨、凌寒留香等的品性风格也被刻画的淋漓尽致,流传至今的几幅梅花字画,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

G. 梅花国画初学入门画法

梅花国画初学入门画法,内容如下:

一、在画梅枝过程中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弊病:用笔轻飘,线条浮滑,生硬呆板,无收无缩,不含蓄,不能笔笔到位而泻势漏气;用墨无深浅变化,墨色脏而腻且散乱,死墨平滞等。画梅枝最忌出枝匀称得像“鱼刺”局晌并,穿插平行得像“井”字,多线交叉像“米”字,还有交叉形成等边三角形以及垂直出枝等。

热点内容
官居几品鲜花医术 发布:2025-05-02 23:20:35 浏览:137
樱花眼部套 发布:2025-05-02 23:19:40 浏览:154
斗图送你一朵小发发 发布:2025-05-02 23:15:08 浏览:665
百度鲜花领取 发布:2025-05-02 23:13:45 浏览:290
支付宝七夕花 发布:2025-05-02 23:11:12 浏览:165
状元红茶花 发布:2025-05-02 23:09:34 浏览:325
边牧丁香色稀有么 发布:2025-05-02 23:05:52 浏览:668
蕨类鲜花 发布:2025-05-02 23:04:50 浏览:681
精灵传说2015情人节 发布:2025-05-02 23:04:39 浏览:336
梦见一朵花开了 发布:2025-05-02 23:03:58 浏览: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