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特攻
⑴ 零式战机就是樱花战机,
MXY-7 樱花(来日语:桜花源),第一海军航空技术厂专为神风特攻队而设计的特别攻击机。实质上,这是一种由人操纵进行自杀攻击用的空对地导弹。目的和效能相当于今日的反舰导弹与巡航导弹。
唯一曾经出战过的樱花型飞机属于最初的11型。基本上,一架樱花型飞机是由一个2646磅(1.2t)重的弹头,和木制机翼所组成,动力由一具四式一号十二型固态火箭引擎提供。11型能实现高速飞行,可惜航程十分有限,这在实际使用时是十分令人头疼的,因为它需要由一架负载极重并缓慢的母机,带领至离目标36公里的距离才能被发射,使得它极难躲避敌方战机的攻击。
⑵ 一式陆上攻击机的主要型号
一式陆攻自1941年正式服役到日本战败投降为止总共生产了2246架,战后清点残余的一式陆攻仅剩170架。
量产型主要分三种构型,1941年量产的11型、1942年底量产的22型、1944年量产的34型。
11型(G4M1)
搭载三菱火星11型发动机的量产型,第一种量产的一式陆攻。主翼梁安装了防弹装甲
12型(G4M1)
换装改善高空性能之火星一五型引擎之机种。此型号于昭和18年(1943年)后生产之新机,由于在外型上仍是采用11型之构型在实战中上也常与11型搞混,与11型的主要差异为发动机上方进气口,另加装了主翼下方防弹橡胶以及自动灭火装置
暂称13型(G4M1)
12型的原型机,由于当时暂称12型(即后来的22型)在开发中,因此在开发编号上是暂称13型但是量产型称为12型,由11型241号机改装
11型以及12型总共生产约1000架
22型(G4M2)
发动机、机体以及主翼皆重新设计的全面修改机种,发动机更换出力加大之火星21型,机身上方防卫机枪改善为可360度回转之设计,机体尾部防卫机枪改为九九式二号机炮,在大改装之后的一式陆攻空重以及满载重量提升,空速也有所增加。
22甲型(G4MA2)
加装了H-6型搜索雷达(3式6号电探),侧面7.7mm机枪更换为20mm机炮,生产50架
22乙型(G4M2b)
22甲型上方机炮塔之20mm机炮改装为长枪身的99式2型机炮,生产50架
24型(G4M2A)
由于22型装备的火星21型发动机震动过大,因此改装为减速比降低的火星25型发动机。
24甲型(G4M2Aa)
由22甲型为基准生产的24型,生产15架
24乙型(G4M2Ab)
由22乙型为基准生产的24型,生产170架
24丙型(G4M2Ac)
以24乙型为基准,将机首7.7mm机枪换装为13.2mm机枪
24丁型(G4M2E)
樱花特攻机搭载用母机,将炸弹舱修改为专门挂载樱花11型之挂架,强化驾驶舱的防弹性能以及燃料槽的安全性,一部分机体装有加速起飞之助推火箭
25型(G4M2B)
二四型改装之试作机,引擎换装为适应高空环境之火星27型(1825匹马力),改装一架
26型(G4M2C)
二四型改装之试作机,换装燃油喷射式引擎火星25乙型(1825匹马力)之试作机种,改装两架
27型(G4M2D)
由空技厂用二四型改装之试作机,发动机改装搭载废气涡轮增压机之火星27型(1795匹马力)以改善高空性能,改装一架
22型以及其衍生型从1942年11月起生产了1152架
34型(G4M3)
一式陆攻的最终生产型。于1944年1月试飞,取消了以往为了增加航程而采用的整体式机翼油箱改装为自封油箱,另增加防弹装甲;炸弹挂架强化可搭载1000公斤炸弹,尾部机炮座形状变更,水平尾翼进行修改之机型,速度增加以及防护力增加的代价就是此机的续航距离大幅缩减。
由于此机登场时间已经接近战争末期因此加上衍生型只生产了60架。此机种有多种衍生型,作为运输以及反潜巡逻机之34甲型(G4M3A)、上方20mm机炮变更为倍径加长之九九式二型机炮之34乙型、机首防卫机枪改为13mm机枪之34丙型。
36型(G4M3C)
十二试陆上攻击机改(G6M1)
在一式陆攻正式量产前,由于以往长距离打击缺乏护卫兵力以致攻击机遭受不小的损失,在现有战机续航力不足下军方希望将原来用来轰炸的陆攻改装为装备强力防护机枪专门掩护长程攻击机之机种,此种机种被称为翼端掩护机;在十二试陆上攻击机完成后,军方要求将此机种先行生产作为翼端掩护机之用途,三菱生产了30台此种机型。
此机种撤除了所有轰炸设备,并在机身前后上下的炮塔安装20mm机炮,翼上油箱以及机内油箱(将炸弹仓改装)也改为自封油箱,机翼主梁也加上了防弹装甲;改装之后机身重量大增导致速度以及机动性无法追上原本应该护卫的陆攻机群,除此以外零战的成功也直接宣告这种机型的死亡,因此这批机型之后没有上过战场就直接被改装为教练机以及运输机。
一式大型陆上练习机一一型
由于拜零战的优秀性能所赐,12式陆上攻击机改此种“翼端援护机”失去了存在价值,因此海军将这些毫无用处的机种改装为训练陆攻飞行人员的教练机。
一式大型陆上运输机(G6M1-L2)
改装的目的是为了给日本海军伞兵使用,由一式大型陆上运输机改造,将防御机枪以及相关轰炸用设施通通取消改为搭载人员用座位。在撤销相关装备后可搭载20名人员,这批机队改装后参予了攻占菲律宾的任务,但战争中后期因为整体战况不利而伞兵无用武之地之后仅作为一般货物以及人员运输,山本五十六战死时即是搭乘此机。
⑶ 什么是 樱花特攻队
樱花特攻队,又名神雷特攻队,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使用的一种特殊部队,其宗旨是飞行员驾驶满载炸药的飞行器撞击敌舰。它其实也是敢死队的一种,与著名的神风敢死队很相似,区别在于神风队使用飞机,樱花特攻队使用的是一种类似于飞弹的特制飞行器。另有日本作者松本零士创作的同名动画,是描写樱花特攻队员作战心理状态的动画作品。
樱花是一种特别攻击机,由横须贺第一航空工厂(空技厂)研制,生产型号MXY7。它长6.06米,翼展5.12米,全木制,装有推力为79千牛的火箭发动机,载有1200千克烈性炸药。最高时速876公里,最远航程37千米,由一式陆攻机作为载机,使用樱花作战的部队被称为神雷特攻队,以区别于使用飞机的神风特攻队。
樱花有一个直径不变的圆筒雪茄形铝合金结构的机身,这显然大大简化了工艺,它的表面采用承力蒙皮。一对展弦比极小的木制机翼安装在机身下部,并采用与“彗星”攻击机相同的高速翼型,翼上只有横向操纵用的副翼,而没有襟翼(仅教练机例外)。铝合金制的H形尾翼拥有双垂尾,这样可以避开机身后流的干扰。作为战斗部的前机身内充填了 1,200 千克炸药,装有多枚引信,确保以任何角度命中目标时都能引爆。机身的最前端是半卵形机鼻罩。因为座舱很靠后,所以它高高凸起在机身上。樱花出于它特殊的用途,没有配备任何武器和起落架(仅教练型有一个机腹滑撬),在机尾品字形安装有三台小型固体火箭发动机,单枚推力 800 千克,由飞行员通过电气控制逐个单独工作,用于有限的机动飞行。
⑷ 巡航导弹和"樱花特攻机"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日本不学德国,要用载人的方式是日本当时技术不行吗
巡航导弹是描好目标,计算好距离,让导弹自己飞过去,樱花特攻机是人开着飞,机器永远专跟不上人的,巡航导弹属的误差是很大的,肯定不如人开的准,当年仗快打完了,日本老早资源就跟不上了,人开是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回报,不但有自杀飞机,还有自杀潜艇,说白了就是最后蹦跶一下了
⑸ 最小的二战喷气飞机
德国ME262是世界第一种实抄际投入战斗的喷气式战斗机,由于其空气动力外形优越,也是同时期喷气式飞机中性能最好的。
Me262是全金属半硬壳结构的下单翼机,机头尖圆,流线型机身截面为三角形,贝壳形机舱盖突出于机身中部脊背上,前三点式起落架,后掠式梯形主翼下装两台推力900kg的“尤莫”004B涡轮喷气发动机,最大速度870km/h。
⑹ 盘点二战日军自杀武器,最后一个真的不是在搞笑
1942年在中途岛战役中惨败后,日本就逐渐转向守势,到了1944年,日本的劣势已经很严重了,在当时日本为了挽回颓势,研制了大量的自杀武器,企图用这种方式来扭转战局,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看,日本二战中研制的这些自杀武器都是很不合理甚至是可笑的,但是在那样一种畸形的年代里,这些武器却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还被日本军方推崇,实在是可悲。 首先最为人所熟知的自杀攻击行为大概就是日本的神风特攻队了吧,元朝时期,蒙古人在征服了陆地上可见的一切后,又将目光放到了海洋上,想要征服日本,当时蒙古人打造了上千艘战舰,而日本人早就领教过蒙古人的厉害,所以十分害怕,正当日本人以为自己将要灭亡时,海上刮起了巨大的风暴,蒙古海军损失十分惨重。日本人就欣喜若狂的称这股风为神风。神风特攻队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可见日本人想让其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早期神风特攻队使用的飞机大多是使用战斗机或者是轻型轰炸机改装的,去掉弹药和装燃油的地方,只留下单程所需燃油后,在机身上塞上250千克到800千克不等的炸药,就成为了特攻机,后来日本还专门研制出了「 ”樱花”特攻机,虽然这种自杀攻击方式在初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随着美军越来越注重防空火力,在战争后期这帮人几乎只有送命的份儿了。 「 ”樱花”特攻机其实就是一枚大号巡航导弹,只不过当时还没有引导系统,只能用活生生的人当引导头。由于物资紧缺,这种自杀飞机由木头制成,机头装满了1.2吨烈性炸药,机身上是一个简单的火箭发动机,为了斩断飞行员最后的逃生希望,这种飞机的驾驶舱从里面无法打开,而且这种飞机没有起落架,需要用轰炸机搭载投放,驾驶员一旦坐进去,不论成功失败绝无生还的希望,十分残忍。 日本海军还研制了一种由人操控的自杀式鱼类,名为「 ”回天人操鱼雷”,回天就是扭转战局的意思。这种鱼雷的威力十分惊人,其直径达到了一米,长14.75米,与二战时期各国研制的微型潜艇差不多大,这种武器十分粗糙,其实就是一个装满了烈性炸药的一次性潜艇,刚开始的型号中,回天鱼类还有供乘坐者逃脱的逃生口,能在攻击的最后阶段逃生,然而后期为了断绝乘没轮盯坐者的生还希望,直接将逃生口焊死了,而且回天鱼类的驾驶员同样无法从里面将舱门打开,这也是一种发射后绝无生还可能的武器。 二战后期,日本海军将许多的舰艇都改装为回天鱼雷投放的专用舰艇,其中甚至还有一艘轻巡洋舰,这种鱼类在二战中击沉了29艘美国舰艇,但是由于操作使用极其困难,所以战果十分有限,实际出击战死的挚友106人,日本电影《没有尽头的海》中就有关于这种武器的生动描写。 二战后期,日本资源极度匮乏,在自杀武器上也是粗制滥造,开始时研制的樱花炸弹和回天人操鱼雷最起码还有个武器的样子,日本海军研制的震洋特攻摩托艇和伏桐局龙单兵作战系统简直就像是 *** 一样,震洋特攻摩托艇就是在小艇上搭载烈性炸药,小艇使用胶合板做成,这种武器成本极低,航速只有25节,日本想要用这种武器撞击美军舰艇的水线部分,对其造成打击,但是这种武器基本上只是送命的货,而且由于战争很快就结束了,并没有给美军造成什么实质的损失。 而另一种伏龙单兵作战系统就更是胡闹了,日本称这种武器为「 ”伏龙特攻队”或「 ”人间机雷”,一名身穿潜水服的士兵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竹竿前面是一枚五式水雷,日本想用人力捅沉美军的舰艇,不得不说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先不说人在氧气有限的情况下能坚持多久,就算是成功的攻击到了美军舰艇,这枚15千克的五式水雷造成的损伤也是及其有限,而且水中爆炸波造成的损伤十分严重,一名士兵估计只能发动一次攻击就被炸弹的震荡波震死了。而且这些士兵们背的制氧设备中使用了大量的苛性钠,这种物质一接触水就会发生剧烈的燃烧,稍有不慎就会把人烧死,总之这是一种质量低劣的武器。 事实上,二战中日本制造的自杀兵器还有很多,虽然没给美军造成什么大的损失,但是对美军的心理震慑还是很大的,而这种拿自己人性命不当回事的作战方式,也遭到了唾弃。战后他们才发现,他们为之奋斗的天枯和皇,其实并不值得他们为其送命。
⑺ 以下哪艘战舰被樱花弹击沉
云龙号的就以阵亡1240人排在阵亡人数第三位,云龙号奉命从本土运送自杀式飞机“樱花特攻机”到菲律宾,但在途径中国南海的地方被美军击沉,并且是用鱼雷击沉。云龙号上的樱花特攻机上装着许粗盯多的炸弹,所以炸弹引起的连环爆炸才是云龙号沉没的最终原因。云龙是一种神兽的名字,日本人用云龙为这航激谨母命名无疑是对它寄予美好祝愿的,但是最后却被自己的炸弹害死岩铅和,所以说不仅是悲惨,更是悲催啊。
⑻ 二战中日本最后被击沉的航母叫什么名字
二战最后被击沉的航母是云龙级天城号航母,另外阿苏号是半成品,如果算是内航母的话,那容日本最后被击沉的航母是樱花特攻机干的。“天城”号,1942年10月1日在三菱公司长崎船厂开工建造,1943年10月15日下水,1944年8月10日完工,编入第一航空战队。1945年3月19日于吴县军港遭到空袭,被命中一枚炸弹。7月24日的空袭中再度被命中三枚炸弹而翻覆搁浅在港内。1946年12月被解体。 阿苏”号,吴县海军船厂建造,1943年6月开工,1944年11月下水后即停工,工程进度约60%,1945年7月日本所谓的本土决战前夕被充作樱花特攻机的靶舰而损坏搁浅,1946年12月被解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