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没骨梅花

没骨梅花

发布时间: 2022-03-12 16:19:19

⑴ 擅于没骨花卉的画家有谁

没骨”画法,就是画画时,用笔较柔,以用清墨或彩墨晕写,将用笔和设色巧妙回融合在一起,答少见勾勒,重在意蕴,呈现出来的画面柔和无骨,是中国画的一种画法。 在中国绘画史上,恽寿平(1633—1690)就是一位善画没骨的一位大画家。他承袭徐崇嗣没骨花法,开创了没骨花卉画的独特画风,他的没骨花卉逸笔草草,自成格调,与王时敏、王鉴、王翚(hui)、王原祁、吴历合称为“清六家”。

⑵ 墨梅的作者是什么代诗人画家什么梅花的作者是什么

墨梅

王冕(元)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译文:

长在我家洗砚池边的梅花树,花儿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染上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奖它的颜色美好,只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中心思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作者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抒发了作者对流俗的不满,也体现了作者贞洁自守的高尚情操。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墨梅就是用墨笔勾勒的梅花。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看末句,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情操。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视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1-2]

身世际遇:

《明史》记载:王冕白天放牛,晚上到附近佛寺长明灯下读书。有一天,王冕把牛放到野地吃草,自己跑到私塾里去听老师讲课,天黑了,想起牛,结果牛不见了,回家被父亲责打一顿。他的好学精神感动了会稽一位叫韩性的读书人,韩性收王冕为徒,教他读书作画。王冕青年时代曾一度热衷于功名,但参加科举屡试不中,于是他焚毁文章,永绝仕途,浪迹江湖。他游杭州、逛金陵,然后渡长江,跨淮河,经徐州、济南到达大都,长途跋涉,使他的视野和胸襟大大开扩,使他对社会现实和统治阶级的认识更加深刻、清楚。

由于王冕的诗画风格特异,不同凡响,名声鹊起,在大都期间,士大夫都争走馆下,向他求诗索画,一时缣素山积,而他经常援笔挥洒,倾刻而就。据记载,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服务,曾画一幅梅花悬挂在墙壁上,并题诗云:“冰花个个圆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他经常讥讽元朝统治者,险些入狱。后来,他被迫隐姓埋名在家乡九里山蛰居,白天种粟锄豆,灌园养鱼,晚上读书作画,过着自食其力的清贫生活。他在居室周围种植了上千株梅树,数百棵桃树和杏树,自题为“梅花屋”。 画墨梅,始于北宋华光法师。据说他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从梅影中得到启示,创造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方法画梅花。华光法师之后,南宋另一位画梅高手杨补之创造出两种画梅方法: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的花瓣,即所谓圈花法;另一种是用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花的白葩。王冕继承了传统画梅的方法,又有所创造。在圈花方法上,杨补之一笔三顿挫,而王冕改为一笔两顿挫,即所谓“钩圈略异杨家法”。他画出的梅花如铁线圈成,虽不着颜色,却能生动地表现出千朵万蕊,含笑盈枝的姿态。另外,用胭脂画没骨梅花是王冕的独创,对后世影响很大。在绘枝干方法上,王冕注重质感的表现,用笔流畅顿挫适宜,潇洒遒劲。他在画新枝时,一笔拉几尺长,引枝断而复连,停而不滞,一气呵成,梢头露出笔的尖锋,显得灵气飞动,生机勃勃;画老干时,笔锋顿挫,能将老干的苍劲表现得淋漓尽致。清朝何瑗王作诗称赞说:“山农笔力劲如铁,中有窈窕姿倾城。清标信有烟霞骨,补之而后存典型。” 文人画注重抒发个人情感、追求笔墨趣味、崇尚水墨写意,技法精益求精。王冕画梅花,只画“野梅”,不绘“官梅”。山野梅花枝干挺拔劲直,不似官梅经人工造作,枝干盘曲媚俗。这自然跟王冕自己的身世、经历分不开。“画梅须具梅骨气,人与梅花一样清”。王冕笔下的梅花就是他个人精神世界的体现。王冕的《墨梅图》传世不只一幅。课本选用的这幅《墨梅图》画的是横出一枝梅花,枝干挺秀,穿插有致;枝干与花蕊的布局,主次分明,疏密得当,层次清晰;花用淡墨点染,花瓣和花蕊用浓墨勾点,显得格外清新秀丽。画上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诗画相配,表露出画家淡泊名利,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墨梅图》是王冕画梅的代表作。此图写一干倒挂嫩梅,枝条生长茂盛,枝头缀满繁密的花朵,千姿百态,犹如万斛玉珠,晶莹透彻,渗出一股清气。枝条繁密,交错穿插,几乎密不透风,然而发枝用笔挺劲有力,梅树的清刚气格油然而出。花朵分布富有韵律感,长枝处疏,短枝处密,密而有序,乱中有法。勾瓣法改前人的一笔三顿挫为一笔两顿挫,简洁畅利。花须花英,随意点簇,笔法洒脱。洁白的花朵与铁骨铮铮的干枝相映照,清气袭人,深得梅花清韵。这种以繁梅形式表现出清贞孤傲气概的艺术手法,较之疏梅更为不易。此图是王冕晚年画梅艺术臻于化境的精心之作,深为后世文人所珍贵。



⑶ 元代以泼墨法作梅花的代表画家是谁

元代最大的画梅来大师应该首推王冕源,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王冕(?-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会稽(今浙江绍兴)人。生于农家,屡试不第后,遁迹江湖,遍游名山大川。后归隐九里山,朱元璋进军浙东时出山,任谘议参军,不久病死。他能诗善画,尤工于墨梅,继承了南宋扬无咎之法并推崇华光和尚所画梅花,自成一家,以胭脂作没骨梅花是其首创。他的画梅法对后世影响很大,并著有《梅谱》传世,总结了前人及自己的画梅经验。传世主要梅花作品有故宫博物院藏《墨梅图》卷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南枝早春图》轴等。《墨梅图》是《元五家合绘》卷中的一段,纸本墨笔,画枝干挺秀的梅花一枝,穿插得势,淡墨点花瓣,浓墨勾蕊,显得极为清润。并有题诗“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诗画相得益彰,画家借画墨梅标榜自己清高孤洁的思想。

⑷ 王冕画没骨花卉讽刺了什么

王冕画没骨花卉,讽刺了他当时的朝代的迂腐无能

⑸ 清初专攻花卉创立没骨画法的画家是朱耷。( )

【答案】错
【易考吧提供答案解析】清初专攻花卉创立没骨画法的画家是恽寿平。

⑹ 工笔梅花,印什么样的闲章好

梅花是有风骨的花,所以刻比较有风骨的印章吧,字体推荐瘦金体,竖椭圆形状比较好看。

⑺ 国画工笔梅花的画法

一般工笔梅花需要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一、草稿:使用铅笔打草稿,纸张不要专求。
二、过稿属:将草稿放置在拷贝台上,上面覆一层熟宣,使用勾线笔(花枝俏等)将画稿勾在宣纸上,这样的做品称为白描。
三、渲:在画好的草稿上用墨来表现画面的明暗,方法是:使用两支较大的笔(一般为大白云)一支蘸墨,一支蘸水,先点墨,在墨没干之前用水渲开,造成一个自然的过渡。
四、染:方法和渲的步骤差不多,不过使用的是国画颜料,这一步较为麻烦。为了让色彩更加均匀厚实,一般要进行多次,有“三矾九染”之说。
五、勾线:在渲和染的过程中可能会造成原来的线条被色彩覆盖,要重新勾一次线。
工笔画的过程和技法非常复杂多样,这只是基本的过程。希望对楼主有所帮助。

⑻ 梅花的国画画法

梅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蒂等,学画梅花,宜先写生,对梅花有个具体的了解。梅花枝干呈灰褐色,多纵驳纹,每节着花一至二朵,花瓣五枚,除常见的单瓣梅花。

梅花有多种表现手法,最常见的为双勾和没骨的画法。双勾梅宜用笔尖蘸淡墨,中锋用笔勾勒花瓣,再用浓墨勾点花蕊。没骨画梅用短锋羊毫或兼毫,笔尖蘸水调色(胭脂、曙红、朱磦等),水分稍大,色即饱和,宜用两三种色混合调配点染花头,吴昌硕、齐白石皆善用此法画梅。练习双勾墨梅折枝画法:宜先中锋用笔写出枝干,一两笔勾出花瓣,画出花朵,最后点厾花蕊和蒂。练习没骨红梅折枝画法:先画枝干,用笔要顿挫有力,画红梅时,需调配朱磦和曙红,水分略大,画出梅花的不同姿态,待色稍干再点厾花蕊和蒂,雌蕊较长,雄蕊分布四周,花蒂侧面一般三四笔,背面则表现五笔。练习没骨绿梅折枝画法:画绿梅时须调配花青和藤黄,含水分宜多,笔下宜觉着,留意花瓣要近大远小。

⑼ 优秀梅花国画作品有哪些

1、木清《春满乾坤》

老干新枝,昂扬向上,豪放不羁,尽显梅花的劲峭冷香、丰韵傲骨。主干之分枝以中锋勾撇,挺拔坚韧。枝节之上的梅花竞相吐蕊开放,以枝多花繁为一大特色,枝繁花茂,但繁而不乱,疏密有绪,圈花点蕊,别出新意,显示了枝干劲俊、千花万蕊、天真烂漫、生机盎然的艺术效果。

⑽ 到底有几个画家孙隆,没骨花鸟和梅花太守是一个人吗

是两个人
孙隆 又名孙笼(公元15世纪)〔明〕,字廷振,号都痴、都痴道人,毗陵(今江苏常州市)人,生卒年不详。开国忠愍侯孙兴祖之孙,宣德(1426-1435)间 入值内廷,曾为“金门侍御”(翰林待诏)。生性颖敏,有仙人风度。工画花鸟,得徐熙、赵昌“没骨图法”,所绘禽鱼草虫不先勾勒定形而直接以色彩点染物象,此一画技可谓另开蹊径,自成一家,丰富了花鸟画传统技法,对后世泼彩写意影响深远。亦擅山水,宗宋代米芾、米友仁父子。传世作品有《雪禽梅竹图》轴、《芙蓉游鹅图》轴,现藏故宫博物院;《花鸟草虫图》卷藏吉林省博物馆;《花鸟草虫图册》十二页藏上海博物馆;《牡丹图》册页藏辽宁省博物馆。从艺活动约在永乐、宣德、正统间,与林良(1416-1480)同时。

孙隆(1397—1458),字从吉,号雪斋,浙江瑞安市仙降人。幼时聪慧,喜览群书,善琴棋书画,精绘画,尤喜画花鸟草虫,最擅梅花,史称“梅花太守”。明永乐九年(1441)岁贡生,后成为宫廷画师,以画作供奉朝廷长达20年之久。直至正统七年(1442)才外放出任徽州知府。据《徽州府志》介绍:孙隆政尚宽简、平易近民、清正廉明、高风亮节。当他告老还乡时,百姓赦石纪念他的功绩,可见他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位颇有口碑的好官。传世作品仅见与陈录合璧《梅花图》卷,现藏杭州西泠印社。其女及婿任道逊,亦善画梅,传世业。

热点内容
梅花的颏色 发布:2025-09-17 12:54:44 浏览:222
坏坛子盆景 发布:2025-09-17 12:53:59 浏览:488
兰花施镁肥 发布:2025-09-17 12:40:50 浏览:144
勒仔盆景 发布:2025-09-17 12:40:38 浏览:296
情人节晚上才发了信息给我 发布:2025-09-17 12:35:23 浏览:906
花艺古藏 发布:2025-09-17 12:32:26 浏览:204
女七夕出租自己广告 发布:2025-09-17 12:32:25 浏览:66
画纹样花卉 发布:2025-09-17 12:16:55 浏览:539
冰川小百合 发布:2025-09-17 12:16:00 浏览:594
南京的大型花卉市场 发布:2025-09-17 12:14:12 浏览: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