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勾梅花
1. 如何画梅花
中国的画梅画大师——王成喜
梅花的画法
一、梅干画法:
(一)勾皴法
用硬毫石獾、鼠尾一类的二号提斗笔从暗面入笔,边勾边皴,笔上水分宜少,灰墨蘸深墨分段画出。
为了表现老干边缘的毛、涩质感,宜用侧锋逆行运笔。在暗面一侧面好之后,随即顺势用不同长短的弧线逐渐画出老干的主体形态,并勾出亮面部分老干的轮廓线,此条线的行笔不宜过实,可有断续以显示笔意的灵活。待干后加点焦墨苔点就全部完成了这棵主干。
老干中伸出的粗枝可用双勾加皴的办法画,也可用泼墨画法一笔写出。画细枝嫩茎时行笔用浓墨中锋,柔中寓刚,线宜光洁劲健不宜涩滞,长线不宜太直,要有弧度,有提按,以体现嫩茎的柔韧和“俏”。三枝的穿插多以“女”字形排列或“戈”字与“之”字的结合,两枝不能并行,更不宜相切或垂直相交成“T”字型、“十”字型。如实在难以处理,可在粗细、长短及墨色的浓淡上求变化。
(二)泼墨法
泼墨法画梅干首先要注意墨色上浓淡干湿的变化,处理好调墨和蘸墨之间的关系,用大号硬毫提斗笔饱蘸墨色侧锋逆行运笔,随笔势的发展笔锋亦随之相互转换,通过提按、顿挫以及笔的顺势强化笔法上的变化,要一次蘸墨一气呵成。对行笔当中出现的散锋或枯涩笔墨,要顺其自然予以保留,待墨色干透后通过罩色全其神貌。主干可用复笔画法,左右两笔并行排列,先左后右依次画出。主干完成后顺势写出粗枝及嫩茎,其画法同于勾皴画法部分所述。
二、梅花画法
梅花画法分勾花和点花两种,现分述如下:
(一)勾花
勾花亦称圈花,用硬毫勾线,用淡墨勾其轮廓。用笔要有提按粗细的变化,圈出的花要似圆非圆,意在方圆之间。要有正、侧、背的各个面和仰偃的不同姿态变化,画梅多取侧面、半侧面,这样易于体现花多角度的不同姿态。点蒂用浓墨,正面瓣四至五笔,背面瓣五笔,侧面瓣三笔。点蕊、勾蕊丝亦用硬毫小笔蘸浓墨从内向外勾挑,示意性地点入八九点即可。白梅画好后用“倒晕”法蘸淡赭或淡草绿沿花的轮廓晕染,其方法是用大白云蘸清水,再于笔尖上蘸淡色,沿花的周围晕染,随染随将笔肚下按,使笔上的清水着于纸面,干后不留淡色痕迹,从而起到烘托作用。花蕊部分亦用淡色点染局部即可。
(二)点花
点花用大白云兼毫笔(秃笔为宜),蘸色由浅到深。以红梅用色为例:
淡朱磦蘸曙红是一种蘸色;第二种是在前一种蘸色基础上再蘸胭脂色;第三种是赭石蘸胭脂(老梅);第四种是淡色锌钛白蘸淡曙红(嫩梅)。
重色瓣蘸色宜浓、宜厚,淡色瓣可在涮去笔尖部分余色后再蘸清水点瓣。
点花瓣的形态亦求方圆之间,一笔点一瓣,自瓣梢入笔从外向里点,当中空出白心。瓣与瓣之间要有透视形成的角度变化,即大小、宽窄的不同,不要每朵花都是几个圆点,既无深浅又无大小的排列。 圈梅、点都有一个组会穿插上的疏密问题,一般讲密易疏难,讲密要密而不乱,讲疏要疏而不散,要密中见疏,要留出“活眼”。另外用色的浓淡虚实也关系到整体构图上的轻重和层次上的变化,亦须重视。
点花、圈花之后还有一点,就是用浓墨穿小枝连接花,使花花都有着落。通过小枝的添加既起醒笔的作用,又可增加画面的生气。
红梅《俏不争春》的绘画步骤
步骤一:先用硬毫二号提斗笔,以勾皴法画出左侧的一块石头,以简洁的勾、皴、染,确立石块的三大面,再以焦墨点苔,加些苔草。 步骤二:用硬毫二号提斗笔,灰墨蘸深墨,自右侧下角起笔朝左方向石块后面,再折回朝右上写泼墨梅干,浓墨穿插画嫩茎,焦墨点苔。
步骤三:用兼毫大白云笔曙红蘸胭脂,浓淡相间点垛梅花,待花瓣半干之际用硬毫勾线小笔蘸浓墨丝蕊、点蕊、点蒂。
2. 梅花及枝干的画法是什么呢
梅花主干是指老干、粗干(梗)部分。古梅的老干,龙蟠凤舞,苔藓滋蔓。有的树桩疙疙瘩瘩,枝梗也是稀稀疏疏的。因此画老干时要双勾偏锋着笔,墨色以淡、枯、渴为宜,并画出飞白的笔墨情味,再用淡墨皴染,最后用浓墨点苔藓,以浓破淡,枯湿相间,求其梅树苍劲老辣的质感和遒劲的精神。表现老干的基本方法有勾勒法;没骨法;勾皴结合法等。
勾勒法:
4、用浓墨点苔,苔点大小、聚散应有变化,不可大小一般,间距相等。作为勾勒法的延伸,可以边勾边皴,产生线面结合的效果。其画法主要依据老干的姿态,阳面以线为主,暗面以面为主,切忌不加思索随意涂刷,暗面上的笔墨不可过实过死,要适当留些飞白,和阳面的线条能自然涵接过渡。也可在墨将干未干时,加染淡墨,以充实完善。以上两种方法画出的老干,一般可以不着色。如果要着色,可用花青、赭石、或花青加少许赭石,在墨色干后着以非常淡的色。
3. 梅花的国画画法
梅花的结构包括花瓣、花蕊、花蒂等,学画梅花,宜先写生,对梅花有个具体的了解。梅花枝干呈灰褐色,多纵驳纹,每节着花一至二朵,花瓣五枚,除常见的单瓣梅花。
梅花有多种表现手法,最常见的为双勾和没骨的画法。双勾梅宜用笔尖蘸淡墨,中锋用笔勾勒花瓣,再用浓墨勾点花蕊。没骨画梅用短锋羊毫或兼毫,笔尖蘸水调色(胭脂、曙红、朱磦等),水分稍大,色即饱和,宜用两三种色混合调配点染花头,吴昌硕、齐白石皆善用此法画梅。练习双勾墨梅折枝画法:宜先中锋用笔写出枝干,一两笔勾出花瓣,画出花朵,最后点厾花蕊和蒂。练习没骨红梅折枝画法:先画枝干,用笔要顿挫有力,画红梅时,需调配朱磦和曙红,水分略大,画出梅花的不同姿态,待色稍干再点厾花蕊和蒂,雌蕊较长,雄蕊分布四周,花蒂侧面一般三四笔,背面则表现五笔。练习没骨绿梅折枝画法:画绿梅时须调配花青和藤黄,含水分宜多,笔下宜觉着,留意花瓣要近大远小。
4. 一线连梅花钩法步骤
材料:针、线抄、剪刀
1、 起六针辫子,回成一个圆圈,再勾四针辫子,绕回圆圈中
5. 600梅花拉钩怎么挂
剪力墙拉钩600mmX600mm梅花型就是,两个拉钩之间的距离为600mm,上下两个拉钩错开位置布置,也就是两个拉钩的中间位置的上方600mm高外是上一排的拉构位置。剪力墙拉钩的弯钩长度是15d,梅花型布置间距为300、400、450为模数。
放力墙(shear wall)又称抗风墙,抗震墙或结构墙、房屋或构筑物中主要承受风荷载或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和竖向荷载(重力)的墙体,防止结构前切破坏,它分平面前力墙和简体策力墙,平面剪力墙用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升板结构、无梁楼盖体系中。
为增加结构的刚度、强度及抗倒塌能力,在某些部位可现浇或预制装配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现浇曹力墙与周边梁、柱同时浇筑,整体性好,简体戴力墙用于高层建筑、高管结构和忌吊结构中,由电梯间、楼梯间、设备及辅助用房的间隔墙国成。
剪力墙的结构特点介绍:
1、结合建筑平面,利用间隔墙位置来布置竖向构件,基本上不与建筑使用功能发生矛盾。
2、墙的数量可多可少,肢长可长可短,主要视抗侧力的需要而定,还可通过不同的尺寸和布置来调整刚度中心的位置。
6. 剪力墙拉钩600*600梅花形如何排布
摘要 剪力墙拉钩600X600梅花型就是,两个拉钩之间的距离为600,上下两个拉钩错开位置布置,也就是两个拉钩的中间位置的上方600高处是上一排的拉钩位置。
7. 钩针一线连梅花开衫详细教程有哪些
准备材料:
准备好毛线和棒针。
具体步骤:
1、先来起针,起38针来做个编织示范;在具体编织中要根据编织毛衣的大小来起针。起针可以用手指绕线来起针。
8. 钢筋间距横竖150.双向布置,拉勾450梅花状布置怎么布置显示图示好吗
这个属于设计不规范
梅花形布置要求是主筋间距的双倍数
150的间距梅花形布置要么300 要么600
450是无法布置的
9. 150×300拉钩梅花型布置计算公式
以墙体或者板面计算为例,间距300*300梅花布置和矩形布置,面积尺寸取0.6*0.9米为算例:梅版花布置个数:权(0.6/0.3+1)*0.9/0.3*2=18个 ,注意这个计算顺序0.6和0.9中取小的放入括号内,顺序一变,计算结果就不对。矩形布置个数:(0.6/0.3+1)*(0.9/0.3+1)=12个。梅花形布置计算 剪力墙的钢筋为双向双排钢筋直径16间距200*200,两排之间应用拉筋拉接,拉筋间距400,即隔一个双向钢筋交叉点(一般水平钢筋在外,竖向钢筋在内)设一拉筋,拉筋与剪力墙面垂直。 梅花形布置,就是像梅花花瓣那样的形状的布置,多为五点式的那种。技术要求成梅花布置(如五桩台的桩位布置),拉筋应与外皮水平钢筋钩牢。
10. 双钩的双钩书法
【双钩书法】之“五指法”(双苞) 双钩,也叫“双苞”,是执笔的一种方法。唐代书法家韩方明在《授笔要说》中说:“夫书之妙在于执管,既以双指苞管,亦当五指共指,其要实指虚掌,钩压平送,亦曰抵送,以备口传手授之说以。”其方法是,大指向外压着,食、中两指向内钩着,无名指向外揭着,小指帖在无名指下面,帮同送着,五指都派好了用场。“五指法”也属“双钩”的一种。.... 双钩书法的起源和简介所谓“双钩书法”,是指以笔单线直接写出某种书体的空心字。此法源于唐代,当时,由于没有印刷技术,人们为了能使名家书法作品得以流传,就按作品的原样,勾勒出空心字,然后再填上黑墨,以使观者得到近似真迹的作品。后来这种摹写方式成为了人们学习书法的一种方法,并直接用双钩的形式勾勒汉字轮廓,表现出极具个性的双钩书法作品。发展成为我国璀璨的书法艺术瑰宝。“双钩”乃书法术语也。法书摹勒上石,沿其笔画的两侧外沿以细线钩出,称之为“双钩”。南宋姜夔在《续书谱》中称:“双钩之法,须得墨晕不出字外,或廓填其内,或朱其背,正肥瘦之本体”。宋代大诗人陆放翁曾有“妙墨双钩帖”之佳句称颂“双钩”之神韵。现代著名双钩书法家、龙纹双钩书法创始人刘宝山先生所创作的独具特色的龙纹双钩书法,被誉为“东方一绝”,并获国家专利证书。为推动书法艺术创新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古代兵器----双钩】系由戈演变而成。春秋时期,钩与戈、戟并用之。武术中所用的钩有单、双钩之分。技法有钩、缕、掏、带、托、压、挑、刨、挂、架等。演练时起伏吞吐如浪式。
镰 钩 短兵双械。其钩身上有一铁镰,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
护手双钩其钩之顶端高耸,钩尖锋利,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
梅花钩其钩身上有梅花形图纹,握手处有一月牙形护手刃。
鹿角钩其钩身上有鹿角形铁刺,故得其名。其钩无护手月牙刃。
钩镰子其钩身上有锋利的铁镰,无护手月牙刃。
少林双手钩 全长二尺八寸,月牙长七寸五分,柱长一寸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