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三弄古琴教学视频
㈠ 中国古琴十大名曲的梅花三弄
汉族古琴十大名曲之一。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曲中泛奇曲调在不同的微位上重覆了三次,所以称为「三弄」。
《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琴曲,由笛曲改编而来,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梅花三弄:古琴曲。又名《梅花引》、《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早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
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桓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后人入于琴。”“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徵云尔。”(明《伯牙心法》)从这里可看出,它首先是一首笛曲,后来才改编成古琴曲(作者究竟何人,难以定论)。
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故称为《三弄》。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1972年王建中改编成钢琴曲,音调取自此曲,表现的主题则是毛泽东词《咏梅》。
㈡ 如何自学古琴
学习古琴方法如图:
易错细节:
1、手肘抬得太高,手容易酸;
2、椅子太高或太矮;
3、身体距离古琴太近或太远;
4、身体中心线对着古琴中心;
5、坐着的时候跷二郎腿。
(2)梅花三弄古琴教学视频扩展阅读
按弹的宜忌
1、精神要宁静,身体要端正,不可浮躁歪斜;
2、思想要纯洁,情意要专注,不可杂乱散漫;
3、呼吸要匀调,视听要集中,不可粗暴放纵;
4、手指动作要简静,不可繁乱,用指又须甲肉相兼,甲多则声音焦燥,肉多则声音浑浊,兼而用之,其声自然清润激切;
5、两手用力都不要不觉,不可努张过度,轻要不浮,重要不麄;
6、大指按弦,不可以食指扒捏住作圈,帮贴用力,不可张开虎口;
7、名指按弦,要末节凸出,不可凹下,凹下称为折指按不能坚,又不可以中指压于其上帮贴用力;
8、食指弹弦,大指离可抵送,但不可捏紧,致不活动;
9、左右手指取势,要文雅美观,左手各指不可粘连伏于弦上,右手各指不可握拳靠在岳边。小指虽禁而不用,但要伸直,不可屈曲;
10、形态虽要严肃,不可极度紧张,怒目张口,动作虽要活泼,不可流于油滑,取媚打花。
㈢ 梅花三弄的“三弄”的弹奏技法
《梅花三弄》的版本很多,纵观这些曲谱版本,共同点在于对原曲结构、曲调的继承,都基本保持了琴曲之原貌,而在具体的演奏技巧、筝乐化的程度等方面,因每个演奏家的审美观、演奏习惯的不同而多少有些差别。这里以已故筝家邱大成先生的谱本为依据,从演奏技法、触弦技巧、音色布局等诸多方面入手,来探讨该曲在演奏中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其主题,第一次以泛音形式出现,第二、第三次是左右手的协调、配合,左右手所奏出的乐音交织、碰撞,使原本单纯线性的音符流动更添一份深厚之感。 乐曲引子部分(第1-13小节)是一个节奏稍自由的乐段,音调低沉、庄重,节奏舒缓、宽广,弹奏要稳健有力。
该部分以空弦散音为主,厚重饱满,左手低八度音的加进使得意境更为开阔,曲调益显庄重,短短一个引子将冬之肃杀、酷寒表现出来。弹奏时可以稍自由,深呼吸,强弱要有一定变化,而不能以同样的力度弹奏,就仿佛近景远景不同的取景,要营造一种隐隐约约的、忽隐忽现的氛围。该段平稳舒缓,附点的出现平添一种跌宕起伏之感,动静相谐的对比之美油然而生。该部分中某些单音弹奏时运指要特别注意。
总体而言,手型要自然收拢。八度和音弹奏时,以提弹法为佳,中指与大指同时触弦,手带动前臂抬起离弦,落音干净,出音均匀。某些单音的弹奏要用臂力协同腕力作用于琴弦,用靠弹的触弦方法,以保证出音厚重有力,又富有弹性。与此同时,伴随着左手有棱角的滑音,旋律更富立体感、层次感。另外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余音及其控制了。因该段集中在低音区,余音较长,左右手协调不利或者左手按滑音没等到足够充分的时间,很容易产生下滑等不稳定余音效果,从而破坏整段的连贯性。 “一弄”(第14-23小节)紧跟在引子之后,是一个结构完整的泛音段落(共九小节)。该曲调独立成段,常被节选出来用于泛音的学习和巩固。
弹奏时,左手小指或名指浮按在有效弦长的1/2处的泛音点上,右手弹奏触弦宜轻快,但忌敲击,所得到的音是该弦的高八度音。旋律要以呼吸贯之,以保证连贯自然,顺畅不阻滞。右手弹与左手离要配合的恰到好处,左手待右手弹完后要迅速离弦。左手离得早,右手弹得实音(空弦音),左手离得晚,则得到闷声。整段旋律要奏的清澈、透明。
该段节奏活泼,富有动感,泛音曲调犹如是对梅花的特写,有的含苞待放,有的迎风舞羽翻银,如在眼前,生动形象。
在指法运用上,旋律上行时可以以连续使用食指抹奏的方法,但不能用夹弹(靠弹)法触弦,以免旋律太过连贯以及音色过于平淡。食指的弹奏类似于双食点中的抹奏,在每次弹音前,都需要手腕的轻轻的上扬或跳弹动作,以保证出音具有弹性和动感。下行时,可用连续托指(腕带动、提弹法)。部分音符如音阶上行级进时,可以考虑用⌒∟这一指序的方法,如第16、20、21小节处的上行音阶。从第24到第29六个小节是过渡句,复转为厚实、饱满之音色。 “二弄”(第30-39小节)弹奏为双手配合段落。右手担任主旋律,要求出音浑实有力但不躁不呆。左手在高音区做固定的音型伴奏。小撮弹奏要注意以下两点:第一音色方面要求出音透明、清澈,根据右手的旋律起伏和力度变化而相应变化力度,保持一定的弹性。第二在弦位转换时,左手要换的连贯、自然,以腕、臂各部位的带动、缓冲等作用于琴弦,而不能上下跳动,以免影响右手旋律之连贯和音色的美感。
该段中,左手小撮伴音背景的铺垫,仿佛是在静静地远望满山梅树飞花落雪,静谧而遥远,动静相谐,细腻传神。该段成为此版本较之别版更加注重左手参与伴奏的段落,体现了古筝本身的表现力和“筝”之味。
“二弄”之后,紧接着的是乐曲的第二主题(第40-57小节)。该段要特别注意“琴”味的拿捏和表现。左手在演奏时,按变的迟速、缓急与尺度等各个方面尤为讲究。该段主要集中在低、中音区演奏,由此左手的按滑需要较大的力气进行按压,以保证音高到位,另外要考虑的是很多的按滑是有节律性的,在时值方面有特别的要求,这两个方面需要兼顾。此外,滑音要弹的有棱角,要想橡皮筋一样松紧合适,有弹性,而不能一按到底,过于死板。该段处的两处刮奏上下行要衔接好,不能割裂开来。该段特点在于十分注重左手的按滑,曲韵丰富多变,韵味深厚。
总体上,该段的弹奏要讲究古风之味,可以说是全曲中要求体现琴味最为浓郁的段落。
该段的弹奏要确保节奏性的上滑效果时值充分。音符在上滑后复而下滑又紧接着颤、揉等效果,都是古琴音乐中常用的奏法。韵声要衔接自然、顺畅。要弹好该段,需要了解古琴音乐常用的做韵技巧和手法,需要多听来练耳,也有必要多了解一下琴韵方面的理论。此外,该段所用八度反用勾搭处,中指弹奏要含蓄些,而不能盖过大指的托弦发音。 “三弄”段(第58-70小节)较之于前两弄,曲调根据音乐需要进行了一定的拓展,为13个小节。旋律音出现在中音区,左手在低音区做相应伴奏,音调刚柔相济,苍劲轻巧并存。右手弹奏要圆润有弹性,明亮而不刺。左手手型要求自然收拢,左手在腕、肘、臂等部位的协作下,有较好的运送能力,左手手指在低中音区轻松游走。第三弄的速度稍快,但不能过快,力度也要适中,以保证出音和旋律的弹性为要。
“三弄”段较之前两弄更添一份活泼、动感,平添一份乐观、积极向上的情绪,由此进一步刻画出梅花不为雪屈、傲然挺立的形象。 尾声(第71-74小节)与引子部分遥相呼应,也是稍自由的乐段。弹奏要点与引子有些许共同处。弹奏要沉着冷静,乐曲复归平静、闲适。乐曲以泛音结束,空灵、飘逸,令人遐思无限。需要注意的是,该泛音为单手泛音。左手在低音区按滑,过早放松就会产生余音,由此左手保持前一音按滑音高的稳定的同时,右手单手完成泛音弹奏。小指指肚点在1/2泛音点上,右手大指弹弦后迅速离弦。乐曲首尾两个部分虽为散板,但也要讲究整体性,注意乐句与乐句间的连接和音色的整体统一。要注意气息宽广,不能呆板地按照某种规定的拍子一拍到底。
㈣ 好喜欢梅花三弄噢,上网搜了一下古琴曲里面是八级的曲子呢,要从初级学起才好噢,扬州哪里教古琴初级呢
网络一下 地图
㈤ 古琴曲梅花三弄第一段最后一句,怎么弹。
上七合的意思就是挑六弦的同时,左手按音同时滑到七徽,两音相合。
左手支在九徽和十徽回之间的琴板,右手空答挑四、三和勾一弦的空弦。
抬起左手,中指虚打一弦徽外的位置,然后滑到十徽。
空挑三弦,中指勾一弦十徽依次滑上九徽和七九。
㈥ 求,古琴梅花三弄泛音指法减字谱。
㈦ 急求~~~梅花三弄 古琴和钢琴的比较
钢琴版本的没听过,但差别肯定多得很,相同之处估计也就只有思想内容和部分内旋律了。
1.用谱不同。钢琴容用五线谱,这是旋律谱;现代古琴除了用旋律谱(包括简谱)(甚至可以不用),还要配合减字谱(指法谱)(几乎是必须用的)。
2.乐器律制不同。钢琴是键盘乐器,应用十二平均律,转调方便,但不和谐;古琴应用三分损益律(片面地说是五度相生律)。
3.音色不同。钢琴无滑音;古琴有三种基本音色——散音、按音、泛音古琴除了会产生音头外,还有类似拉弦乐器的特点。
4.古琴版的曲子肯定是母版了,估计钢琴版是根据古琴版改编的。
应该还有一些异同,但我现在马上能想到的就这些了,听听其他朋友的意见吧。
㈧ 梅花三弄古琴作者
《梅花引》又名《梅花三弄》、《玉妃引》,是中国传统艺术中表现梅花的佳作。回《神奇秘谱》记载此曲最答早是东晋时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此曲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徵,来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
来历
桓伊,有人又叫他桓“野王”,功高名显,但是非常谦逊,平易近人。他喜好音乐,能达到音乐的奥妙,“为江左第一”,有“笛圣”之美称。他有一支“蔡邕柯亭笛”,经常自己吹奏。“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正好赶到京城金陵去,“泊舟青溪侧”。桓伊没有见过徽之。桓伊正好从岸上经过,船里面有客人说:“啊,这就是桓野王啊。”王徽之就唐突地叫人去说:“听说您善于吹笛,请为我奏一曲吧。”桓伊没有将军架子,他也听说过徽之的名头与音乐癖好,于是下车,盘踞于胡床,为他吹奏了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这首笛子曲,后来成为中国脍炙人口的《梅花三弄》。公元384年,他因为在383年的淝水之战中协助攻破苻坚,“功封永修县侯,进号右军将军,赐钱百万,袍表千端”。桓伊去世后,安葬于南昌青云谱,他的儿子桓肃之、孙子桓陵继承了他的侯国。
㈨ 新老古琴曲《梅花三弄》
新老版本如果只看减字谱,可以说基本相同,只是节奏不同而已,你听版过笛子曲《梅花三弄》否权?新梅花基本和这个相近,老梅花的节奏以切分多,节奏和我们平时听中央电视台的《梅花三弄》节奏不一样的就是老梅花,何人打谱我没详细研究——主要是因为懒,哈哈。等我有空了再说吧。
㈩ 请问,古琴曲《流水》和《梅花三弄》,那一首难度更大
高山流水最后被分为高山和流水,比梅花三弄稍微难些。
我在一家教秦汉回胡同的地方学的古筝,答那里有古琴。当时老师就在奏梅花三弄,然后古筝和古琴老师一起合奏的。很美好。
楼主,你如果学习这两个曲子,建议学梅花三弄,真的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