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寺茶花
『壹』 云南的山茶花花的形状开花的季节花期的长短换个生活环境用途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省的“省花”,原产于云南省 腾冲县。云南山茶花品种甚多,花型繁杂,目前拥有传统品种和新品种100余个,如恨天高、童子面、狮子头、紫袍、早桃红。牡丹茶、大理茶、大桂叶等均为众多品种中的佼佼者。云南山茶花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花卉,为云南“八大名花”之一。
云南山茶花高10-15m,冠幅5-10m,主干灰褐色,径粗20-70cm。单叶互生,叶片表面深绿色。两性花,具长短不一的花梗或无花梗,单生花或3朵花,着生在枝条顶端或叶腋,萼片5-6片,复瓦状叠合,花后脱落或永存。
花色各异,从淡粉至深粉,红、白相间以及单瓣、半重瓣和重瓣的都有,花径一般6-16cm,最大可达22cm。茶果为扁球状蒴果,成熟时不规则开裂,内含种子1--3粒,褐色。花期11月至翌年5月。
观赏价值
云南山茶花的特点是花期长,花形硕大而美,花色以红色为主调。有条件的地方若成片栽植,当花期繁花满枝头时,灿若彩霞,景色异常美丽。用于盆栽时装饰一些如宾馆,商厦、大中型园景等公共场所也非常好。
云
南山茶花属山茶科常绿乔木。山茶树姿虬劲优美叶色常绿,四季不凋。花形大而且色彩鲜艳花期长达百余日。盛开时如火如荼,灿如云霞,深受人们喜爱。山茶花一
般在冬春之际开放,勃勃生机为春天的到来传递着信息。明代诗人杨慎曾作词咏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处处齐开了,艳李妖桃到压倒,桩点花,园林处处红云
岛”。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心都醉了”仅仅四字就把作者对山茶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
漓尽致。
云南栽培山茶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代就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说法。现今山茶的品种已达一百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品种有童子面、早桃红、狮子头、
恨天高、松子鳞、牡丹茶、大玛瑙、大理茶、紫袍、菊瓣等。花色为金黄色的金山茶,最为名贵。在云南最为著名的山茶有安宁关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
晋城盘龙寺药师殿的“松子鳞”和“狮子头”丽江玉峰寺的“万朵茶”,腾冲的“红花”油茶,以及思茅镇沅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王。
园林用途
云南山茶花具有形美、色彩鲜艳、历史悠久、品种繁多、花期长等特点,而最享盛名。除云南外,江苏、浙江、广东等省有栽培。北方各省有少量盆栽,在庭院冲宜与其他庭荫树搭配,植于林荫下、小型建筑旁及花架等处。
『贰』 谁能告诉我山茶花什么时候开在那里看最好
山茶花 学名:Camellia japoica 英名:Common Camellia 别名:茶花、华东山茶、川茶花、晚山茶、耐冬、曼陀罗树。 科名:山茶科 山茶花,别名玉茗花、耐冬、曼陀罗等。属山茶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一4米。树干平滑无毛。叶卵形或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革质,表面亮绿色。花单生成对生于叶腋或枝顶,花瓣近于圆形,变种重瓣花瓣可达50-60片,花的颜色,红、白、黄、紫均有。花期因品种不同而不同,从十月至翌年四月间都有花开放。蒴果圆形,秋末成熟,但大多数重瓣花不能结果。 山茶花原产于我国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地。性喜温暖、空气湿润、半阴半阳的环境,多分布于热带及亚热带。 山茶花为我国著名观赏花卉,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品种极多。除栽培观赏外,其木材细致可作雕刻;花供药用,有收敛止血之功效;种子可榨油。 山茶花名列云南八大名花之首,为昆明市市花。 在云南最为著名的山茶有安宁关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晋城盘龙寺药师殿的“松子鳞”和“狮子头”丽江玉峰寺的“万朵茶”,腾冲的“红花”油茶,以及思茅镇沅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王。 你可以去那些地方看看
『叁』 盘龙寺供奉的谁
盘龙寺观庙宇依山而建,山门里有一、二、三天门,迎仙桥、睡佛殿、吕祖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玉皇阁、伽蓝殿、药师殿等20多座院,供奉着释、道、儒三教诸神,其中盘龙祖师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为旺盛。寺宇四周树木枝繁叶茂,其中茶花和松柏最为著名
『肆』 盘龙寺的景区特色
盘龙寺有元代茶花、明代朱砂玉兰、明代红梅、清代银桂,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年年老树新花,吸引了无数赏花者。
盘龙寺中有一座“茶花殿”,虽然是一座小院,但是院内有山茶两棵,相传为莲峰和尚手栽,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其中一棵属于九心十八瓣的“狮子头”,花朵比碗口还大,花色非常鲜艳,树高两丈,根部有小水桶粗,虽然没有金殿茶花古老,但是花势却大大超过金殿内的古山茶。另外一棵“ 软枝松子鳞”,树高丈余,根粗也有三围。极品茶花是“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这两棵茶花正是属于这种名贵的品种。
盘龙山方圆数十里,主峰巍峨,群山环拱,松涛万顷,中峰突起,名称盘龙,寺因山而得名,正是“蜿蜒山不断,作势欲盘龙,树杪藏箫寺,云根隐秀峰”。如今的盘龙寺,楼台凌空,亭榭比翘,高阁鸣钟,碑铭林立,其建筑精美,风格变幻,文物荟萃,在全省首屈一指。历代墨客骚人,在此留下了不少诗词、书画、楹联、横匾、碑铭等,尤其以明永历帝、元梁王和徐霞客、担当、钱南园、袁嘉谷等人的手迹最为珍贵。盘龙寺隐立幽山,欲登此“灵境”,须出“四门”。先出晋城东门,有“南滇灵境”牌坊,此为“入”境之门;经象山书院遗址,则入盘龙山门,此为“山”之门;再过映山湖,盘桓而上,又得穿天门三座,此为“天”之门;过睡佛殿、吕祖亭,则可见盘龙寺门,此为“佛”门,又是“道”门,还是“圣”门。但入四门,人则超凡脱俗,地则浑然仙境,人杰地灵,俱在盘龙。盘龙寺有元代茶花、明代朱砂玉兰、明代红梅、清代银桂,均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年年老树新花,吸引了无数赏花者。
盘龙山方圆数十里,主峰巍峨耸立、群山环抱、松涛万顷,中峰突起,名称盘龙,是因为山而得名,清代周华林在《盘龙山》中写道:“蜿蜒山不断,作势欲盘龙,树杪藏箫寺,云根隐秀峰”。
『伍』 有谁知道这座寺庙的地址
盘龙寺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它位于滇池东岸盘龙山,距离昆明市区约40公里,距离晋宁县晋城镇东南3公里,与昆明西山、宾川鸡足山共同被称为云南三大佛教圣地,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盘龙山方圆数十里,主峰巍峨耸立、群山环抱、松涛万顷,中峰突起,名称盘龙,是因为山而得名,清代周华林在《盘龙山》中写道:“蜿蜒山不断,作势欲盘龙,树杪藏箫寺,云根隐秀峰”。
盘龙寺建于元至正七年(公元1347年),是当时的莲峰和尚所建。传说建寺的时候,这里是山谷间的龙潭,有蛟龙藏身在这里,盘龙祖师莲峰和尚念起法咒驱赶蛟龙,而后潭水干枯,莲峰和尚就在这里建寺,称为盘龙寺。另一种说法是潭中原有六条龙,其中五条被赶走,而有一条龙不甘心被赶,于是就兴风作浪,莲峰祖师做法将它降服,并且令其为坐骑。建寺后信徒越来越多,香火也越来越多,不久莲蜂和尚坐化,被尊为“盘龙祖师”。明朝初祖源和尚又继续扩建盘龙寺,建盖藏经楼、观音殿,使盘龙寺初具规模。据《徐霞客游记》记载:“盘龙山莲峰祖师,名崇照,元至正间以八月十八日涅磐……至今日以此为盘龙会。”
明代盘龙寺鼎盛的时候,寺观有数十座,庙宇450间,佛像1000多尊。如今的盘龙寺,亭台楼榭、阁楼高耸、古钟长鸣、碑铭林立,其建筑之精美,风格多变,文物古迹荟萃一寺,在全省首屈一指。历代文人骚客,在盘龙寺留下了不少诗词、书画、楹联、横匾、碑铭等,尤其以明朝永历帝、元梁王和明朝大旅行家徐霞客、担当、钱南园、袁嘉谷等人的手迹最为珍贵。现在还存有古代碑刻十余处,文物价值较高,例如《大盘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具足禅院碑记》、《盘龙寺初立常住碑》、《永历帝敕文碑》等,已经被列为昆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元朝末年所立的《大盘龙庵大觉禅师宝云塔铭》碑,这块碑在祖师殿左廊下,是崇照大师圆寂塔的铭文,记录了崇照大师在昆明传播佛教禅宗学说、创建盘龙寺等事迹。
盘龙寺观庙宇依山而建,山门里有一、二、三天门,迎仙桥、睡佛殿、吕祖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玉皇阁、伽蓝殿、药师殿等20多座院,供奉着释、道、儒三教诸神,其中盘龙祖师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为旺盛。寺宇四周树木枝繁叶茂,其中茶花和松柏最为著名。原来还有万松寺,现在修建了高大的观海楼,登高可远眺欣赏滇池风光。
盘龙寺隐藏在清幽的盘龙山上,要登上这个佛门胜境,要出“四门”。先出晋城东门,这里有“南滇灵境”牌坊,这里是“入”境之门。然后经过象山书院遗址,就进入盘龙山门,这是“山”之门。再经过映山湖,盘旋而上,又要穿过三座天门,是为“天”之门;最后经过睡佛殿、吕祖亭,就可以看到盘龙寺门,此为“佛”门,又是“道”门,还是“圣”门。进入四门,凡人便会超凡脱俗,仿佛进入仙境一般。人杰地灵,俱在盘龙。
盘龙寺有元代茶花、明代朱砂玉兰、明代红梅、清代银桂,历经数百年风霜,依然年年老树新花,吸引了无数赏花者。盘龙寺中有一座“茶花殿”,虽然是一座小院,但是院内有山茶两棵,相传为莲峰和尚手栽,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其中一棵属于九心十八瓣的“狮子头”,花朵比碗口还大,花色非常鲜艳,树高两丈,根部有小水桶粗,虽然没有金殿茶花古老,但是花势却大大超过金殿内的古山茶。另外一棵“软枝松子鳞”,树高丈余,根粗也有三围。极品茶花是“有分心,卷边软枝者为第一”,这两棵茶花正是属于这种名贵的品种。
盘龙寺中最古老的寺庙当属万松寺,现称万松古刹,始建于唐朝武德年间(公元618-621年间),妙法禅师慧照在盘龙山上首建万松寺,后多次遭毁又多次重建,最近一次重建历时五年,刚刚完工。新建的万松古刹占地面积15242.1平方米,集广场、钟楼、鼓楼于一体,气势恢宏,造像金碧辉煌,多为镀金,殿内供奉佛教、儒教、道教三教创始圣人的塑像,摒弃了三教对立的成见,体现了三教共融的和谐。
建寺六百多年里,盘龙寺历尽大难。清道光十七年(公元1883年),晋宁发生八级地震,盘龙寺建筑大多被毁。清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部分寺观毁于兵变。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当地群众募资重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盘龙寺再遭浩劫。八十年代起,陆续重修,盘龙古刹,渐渐恢复了往日面貌。
每年农历八月初一,是盘龙寺庙会。每逢庙会之日,来此朝山拜佛赶庙会的香客和游人成千上万,接踵磨肩、络绎不绝。大部分来自昆明、呈贡、昆阳和玉溪,庙会景象热闹,是昆明地区的任何一个庙会都无法相提并论的。
延伸阅读:昆明的景点
『陆』 公元1347年,是昆明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的寺是哪个
地址:晋宁县晋城东5公里的盘龙山上
盘龙寺始建于公元1347年,香火最旺的寺院之一
电话:0871-7811064
这一点也可从沿途摆设香火摊点的数量看出来。每年八月初一的庙会之日,来此朝山拜佛的香客和游客成千上万,他们大部分都来自昆明、呈贡、昆阳和玉溪。买张8元的门票,就可以入寺。
『柒』 盘龙寺的主要景点
盘龙寺观庙宇依山势构建,山门内有一、二、三天门,迎仙桥、唾佛殿、吕祖殿、祖师殿、大雄宝殿、玉皇阁、伽蓝殿、药师殿等20多院,供奉释、道、儒三教诸神,尤以盘龙祖师殿、药师殿、观音殿香火最盛。寺宇四周林木繁茂,以茶花、松柏著名。原有万松寺,现建高大的观海楼,登高可远眺滇池风光。盘龙寺环境极其清幽,每年七月十七日和八月十八日为盘龙庙会,游人众多,是人们休闲览胜旅游胜地。
『捌』 福州市的市花是什么花
福州市的市花是茉莉花,别名: 茉莉,拉丁文名:Jasminum sambac (L.) Ait,木犀科、 素馨属内直立或攀援灌木,高达3米。容小枝圆柱形或稍压扁状,有时中空,疏被柔毛。叶对生,单叶,叶片纸质,圆形、椭圆形、卵状椭圆形或倒卵形,两端圆或钝,基部有时微心形,在上面稍凹入或凹起,下面凸起,细脉在两面常明显,微凸起,除下面脉腋间常具簇毛外,其余无毛;裂片长圆形至近圆形,先端圆或钝。果球形,呈紫黑色。花期5-8月,果期7-9月。茉莉的花极香,为著名的花茶原料及重要的香精原料;花、叶药用治目赤肿痛,并有止咳化痰之效。
『玖』 人工栽培树龄最长的山茶古树在哪里
中国人工栽培山茶古树中树龄最长的有7株:
(1)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的一株神奇的万朵山茶古树,树高10.2米,冠幅5米×6米,基部已培土70厘米筑成花坛,露在土面之上的胸径有47.7厘米,而埋在坛土之下的根径竟在70厘米以上。整株昂然如松,耸立如塔。从古山茶的树型、花叶的形态、颜色、花瓣及雌雄蕊特征等方面,确定该古山茶树为华东山茶的园艺栽培品种“松子”,其古代名也称“松塔”,为珍贵的古代老品种。根据山茶的生长习性和生长势,综合考虑了其所在的地理、气候特征、文化背景、相邻的文化古迹,特别是根据这株古树旁边,有一口宋代的浇花井及该树埋入地下的70厘米以上的基径推算,该古树应为宋代晚期所植,距今已有800多年。
(2)江苏省苏州市光福镇司徒庙西侧“香雪海”风景区山坡上的“亮叶金心”古山茶树,基围2米,离地30厘米处分三杈。中间一杈周长1.2米,高2米,由于基部患上了心腐病,树杈已死。西边的分杈周长1.16米,枝高1.3米处又分了杈,最粗的分杈周长60厘米,最小的分杈周长也有40厘米。东边的分杈周长65厘米,枝高1米处也分两杈,最粗的分杈周长35厘米。这株红山茶古树除了中间的分杈已死外,其余的两分杈生长健壮,枝叶茂盛,树高3.5米,树冠直径5米,树龄650年。
(3)四川彭州市磁峰镇花塔村八座坟赵宅山坡上的两株“铁壳宝珠”(四川叫“七心红”):一株树高10米,基围180厘米,其中最粗的分枝干围102厘米;另一株树高9米,基围101厘米。两株树龄均在600年左右。据宅主赵缘云老人讲,赵家祖籍山西,明末清初移来四川。赵家有人当上了地方官,后葬在八座坟。两株山茶树是为了纪念死者栽在坟前的,经历了12代。现在坟看不到了,但八座坟前的两株山茶古树留传至今。
(4)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大罗山化成洞的一株“金心”古山茶,国内外曾报道为“千年古树”。它生长在一个喇叭形“洞中天井”中,井高5米,井底宽1.9米,井口宽4米。我们用粗绳把人吊下井底测量,树高8.15米,基干粗111厘米,主干高4.6米,在近井口长出分枝形成树冠3.5米,遮盖住洞口,枝叶茂盛,红花朵朵,很有生气。根据这株古山茶树特殊的生长环境条件和实地测量的数据,树龄应在500~600年之间。它独特的生长环境和顽强的生命力是世界同类植物所罕见的。
(5)云南昆明市晋宁县盘龙寺的药师院内,有一株“松子鳞”古山茶树,其树高12米,基径54厘米。松子鳞花瓣平铺密集,花心极小,初开之时,宛如松球张鳞,故而得名。据《晋宁县志》记载,这株古树,系元代正年间(1341年)莲蓬禅师亲手所植,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如今仍很苍劲,亭亭玉立于殿中,颇有“几朝元老”之风。现被晋宁县人民政府列为重点保护之“古树名木”。
(6)云南宜良县的靖安哨,原有一座名叫靖安寺的古寺,在寺内植有靖安茶一株。今寺已毁,而山茶犹存。相传,该山茶为明代之遗物,其树高为9米,胸径30厘米左右,花大如碗,色艳红。花期在新春佳节前后。据1966年冯国楣先生在《云南山茶花植物学特性及花型分类的探讨》一文中记载:“宜良靖安哨有明代古树一株,为昆明市园林局近年发现的新品种。”
(7)云南省苏明县白邑乡皮家营的一株山茶名贵品种“狮子头”,树高9米,干围182.2厘米,胸径58厘米,树龄500多年。
『拾』 昆明市的市花是什么花
昆明的市花--山茶花居云南八大花之冠,1983年3月10日,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云南山茶花定为昆明市花。云南山茶花既是昆明市花,也是云南群芳之首。
昆明市花山茶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也是世界名花。云南是我国茶花的主要产地。
昆明市花山茶花原产云南西南部腾冲一带。早在唐宋云南南诏、大理时期,就在宫廷和昆明民间推广栽培。到元明时,茶花已在云南西部、中部城乡广种植,尤其是昆明佛寺道观、风景胜地,茶花成为普遍栽培的观赏植物。
昆明山茶花品种繁多,云南山茶花传统品种有72个。 昆明杨慎在诗中说:“山国山茶太繁品, 春盘春菜先此筵”,“海光珠树无颜色,羞把琼枝照玉台。”陈佐才称:“浪蕊浮花数万种,寒枝冷叶几千丛。” 丽江的玉峰寺院内有一株500多年树龄的“环球第一树”和“万朵茶花”,两株不同品种,并蒂开花,花开万朵。
清代丽江诗人杨丙诗称:“烛龙倒走迥空朦,玉龙迎战寒无功。鳞甲怒裂进光怪,化作片片山花红”。1963年, 郭沫若多次赋诗赞美云南山茶花, 其中一首:“艳说茶花是省花,今来始见满城霞。人人都道牡丹好,我道牡丹不如茶”。
(10)盘龙寺茶花扩展阅读:
云南山茶花也叫滇山茶,属于山茶科山茶属植物。原产云南。其树体较高大,荫浓叶阔,花朵硕大。生长过程中的叶子,有其典型的特性云南山茶花,是中国传统花木之一。
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八大名花"中最享有盛名的一种,现在是昆明市的市花。是本油料植物和培育茶花新品种有用的种质资源。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常绿乔木,高8一16米,胸径达50厘米;树皮灰褐色;小枝黄褐色,无毛或被细柔毛。叶互生,革质,长圆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云南山茶花长5一15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至短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具细锐锯齿,下面主脉有毛或无毛;叶柄长4一15毫米,有柔毛或无毛。
花粉红色至深红色,常单生或2-3朵着生于枝梢顶端叶腋,直径5一18厘米,无梗或花梗极短;苞萼片5一7,有毛;花瓣5一7,重瓣花可达30一60;雄蕊多数,基部连合成筒状;子房上位有3一5个花室,有丝状茸毛。蒴果扁球形,直径4-8厘米,外壳厚木质,成熟时3一5瓣裂,每室有种子1一3粒;种子直径1一1.5厘米。
茶花的开花期:茶花的花期较长,一般从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终花,盛花期1~3月份。但有的茶花品种开花较早,有的开花较晚,总体来说,可历时7~8个月之久。茶花持久的花期,使它成为了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
云南山茶花的特点是花期长,花形硕大而美,花色以红色为主调。有条件的地方若成片栽植,当花期繁花满枝头时,灿若彩云南山茶花霞,景色异常美丽。
用于盆栽时装饰一些如宾馆,商厦、大中型园景等公共场所也非常好。 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省的"省花",1983年,云南山茶花被定为昆明市市花。是云南特产的多年生木本观赏植物。云南山茶花属山茶科常绿乔木。
山茶树姿虬劲优美叶色常绿,四季不凋。花形大而且色彩鲜艳花期长达百余日。盛开时如火如荼,灿如云霞,深受人们喜爱。山茶花一般在冬春之际开放,勃勃生机为春天的到来传递着信息。明代诗人杨慎曾作词咏道:"正月滇南春色早,山茶处处齐开了,艳李妖桃到压倒,桩点花,园林处处红云岛"。
著名散文家杨朔在《茶花赋》中写道:"今年二月,我从海外回来,一脚踏进昆明,心都醉了。""心都醉了"仅仅四字就把作者对山茶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云南栽培山茶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明代就有"云南山茶甲天下"的说法。现今山茶的品种已达一百多种。其中较为著名的品种有童子面、早桃红、狮子头、恨天高、松子鳞、牡丹茶、大玛瑙、大理茶、紫袍、菊瓣等。
在广西省花色为金黄色的金花茶也是茶花中名贵品种。在云南最为著名的山茶有安宁关庄清泰庵的"九心十八瓣"茶花,晋城盘龙寺药师殿的"松子鳞"和"狮子头"丽江玉峰寺的"万朵茶",腾冲的"红花"油茶,以及思茅镇沅有2700多年历史的古茶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