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鹿总数

梅花鹿总数

发布时间: 2022-01-15 08:06:37

Ⅰ 长劲颈鹿和梅花鹿一共有25只,是长颈鹿数量的5倍,问有多少只梅花�

根据题意可知
长颈鹿和梅花鹿的总数量是长颈鹿数量的五倍。
设:长颈鹿有x只
则5x=25 解出x=五
所以长颈鹿有5只,梅花鹿有25-5=20只

Ⅱ 东北虎梅花鹿金钱豹金丝猴现存数量是多少

东北虎

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我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有300万年进化史,它与其它7个亚种虎比较,身长体重,强悍凶猛,称为王中之王。

东北虎如传说的山神一样, 拥有火一样的神灵目光。它的身体厚实而完美,背部和前肢上的强劲的肌肉在运动中起伏,巨大的四肢推动向前,是那样的平稳和安静,看起来就象在丛林中滑行一样,它相对地拥有尖硬的锯牙钩爪,拥有5个非常锐利的虎爪,使用时伸出,不用时缩回爪鞘避免行走时磨擦地面。

它生性内向,胆小孤独、多疑、凶猛、强壮有力,动作敏捷,在丛林中出没无常,一般人很难亲眼目睹野生的东北虎 。传统看法其它虎种均为东北虎向地球其它地区扩展分化出来的。在生态环境中也处于顶层的王者地位。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东北虎的分布还相当广范,分布区曾遍及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完达山、 威虎岭、牡丹岭、长白山和老爷岭,前苏联的黑龙江流域、俄远东地区、朝鲜半岛。1967年以后, 大兴安岭再没有纪录;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小兴安岭及朝鲜半岛绝迹。90年代以来,在长白山区亦销声匿迹。至93年计250--300只。

东北虎(东北亚种),在东北山区曾广泛分布但近40年来,其分布区已大大缩小,至80年初仅见于东北东部山区(张广材岭、老爷岭)。事实上至80年代末,长白山区的虎已经绝迹,只有少数个体残存在吉林珲春县春化林区。

我国政府分别在70年代和80年代,为保护东北虎建立了长白山自然综合保护区和黑龙江省七星砬子东北虎保护区,对东北虎进行栖息地的保护。作为异地的保护,当时主要是我国的各动物园。 全国各类型的自然保护区,其中曾经有虎的保护区至少有24处,如黑龙江省的七星砬子保护区、 广东粤北华南虎保护区、江西宜黄华南虎保护区等,但其中有些保护区是名存实亡,如:七星砬子保护区内已多年不见虎的踪迹。我国东北虎的研究工作开展的非常少,异地保护的研究仅限于各动物园初级原始的研究,我国仅进行过一次较为科学的东北虎野外种群数量的调查,该项研究是由东北林业大学于1987年完成的,其它领域的研究都处于空白状态。

有关东北虎的调查、分布和种群数量:20年代之后,中国对东北虎种群进行了5次较大规模的调查 ,1974---1976年,调查结果为151只;1984---1985年,结果为20---30只;1988---1991年为16--- 22只,其中黑龙江省有10---14只,吉林省有6---8只;最近的两次调查分别是1998年3月,吉林省开展调查,结果发现其境内仅存4---6只虎和1998年10月至1999年11月,黑龙江省境内的调查,发现仅存5---7只。

最近一次,黑龙江省调查情况如下:本次调查结果表明,目前东北虎在黑龙江的分布区又明显向中俄边境地带退缩,并形成了老爷岭南部、完达山东部和张广才岭南部3个孤立的分布区,完达山西部和张广才岭北部林区可能没有虎的分布,老爷岭北部有无虎的分布待查。在以上的3个孤立分 布区的林业区内发现活动在老爷岭南部的2只个体可能为雄性,活动在完达山东部的虎至少有1只雌虎的1只亚成体虎,另两只不确定,可能为雌虎;活动在张广才岭南部1只不能确定性别。

梅花鹿

是一种中型的鹿类,体长125-145厘米,尾长12-13厘米,体重70-100千克。它的体形匀称,体态优美,毛色随季节的改变而改变,夏季体毛为栗红色,无绒毛,在背脊两旁和体侧下缘镶嵌着有许多排列有序的白色斑点,状似梅花,在阳光下还会发出绚丽的光泽,因而得名。冬季体毛呈烟褐色,白斑不明显,与枯茅草的颜色差不多,借以隐蔽自己。颈部和耳背呈灰棕色,一条黑色的背中线从耳尖贯穿到尾的基部,腹部为白色,臀部有白色斑块,其周围有黑色毛圈。头部略圆,颜面部较长,鼻端裸露,眼大而圆,眶下腺呈裂缝状,泪窝明显,耳长且直立。颈部长。四肢细长,主蹄狭而尖,侧蹄小。尾较短,背面呈黑色,腹面为白色。雌兽无角,雄兽的头上具有一对雄伟的实角,角上共有4个杈,眉杈和主干成一个钝角,在近基部向前伸出,次杈和眉杈距离较大,位置较高,故人们往往以为它没有次杈,主干在其末端再次分成两个小枝。主干一般向两侧弯曲,略呈半弧形,眉叉向前上方横抱,角尖稍向内弯曲,非常锐利,是其生存斗争的有力武器。

梅花鹿雄兽的旧角大约在每年4月中旬脱落,再生长出新角。新角质地松脆,还没有骨化,外面蒙着一层棕黄色的天鹅绒状的皮,皮里密布着血管,这就是驰名中外的鹿茸。这时若不采茸,继续长到8月以后,鹿茸就逐渐骨质化了,外面的茸皮逐渐脱落,整个鹿角变得又硬又光滑,一直到翌年春天,鹿角再次自动脱落,重新长出鹿茸。

在鹿茸生长发育过程所处的不同阶段,其外部形态也随着发生变化。人们给各个生长阶段都起了一些形象的俗名。野生的梅花鹿未经锯茸而脱掉骨质角称为脱掉"干杈子"或者脱掉"清枝",饲养梅花鹿经过锯茸而脱下残留的骨质角称为"脱花盘"或"脱盘"。花盘脱落以后角基上有凝固的血迹,这种状态称为“老虎眼”。以后茸芽组织由四周皮部向内生长,与中间的血痂融合在一起形成微凹的碗状,称为“灯碗子”。此后,角基上面由茸的分生组织形成的茸芽迅速生长,呈粉红色,初期时称为“拔桩”,生长至1.5-2厘米时称为"磨脐子",再经过10天左右,又向上生长3-4厘米时称为“茄包”。被叫做“大挺”的鹿茸主干分生眉枝时,形状很象马鞍,称为“小鞍子”,当主干生长到比眉枝高出时称为“大鞍子”,再继续向上生长到一定高度又称为“小二杠”,当主干比眉枝高出6-7厘米时,其外表的形状恰似黄瓜,所以又称为“瓜角”。主干生出第2侧枝的初期称为“小嘴三杈”,生出第2侧枝的中期称为“大嘴三杈”,到分生第3侧枝前在形态上表现出主干、眉枝和第2侧枝,共有3个杈,所以称为“三杈”。到第3侧枝分生之后则称为“四杈”。一般认为它可以最多生长到4-5个杈,但也有“花不到五”的说法。骨质化的稚角则称为“毛杠”,脱皮后的三杈或四杈清枝称为“清三杈”或“清四杈”。

梅花鹿是亚洲东部的特产种类,在国外见于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在我国分布于黑龙江乌苏里江、河北兴隆,山东,山西太原、四川红原、江苏太湖、镇江、南京,上海,浙江杭州、安徽、广西、广东等地。

梅花鹿生活于森林边缘和山地草原地区,不在茂密的森林或灌丛中,因为不利于快速奔跑。白天和夜间的栖息地有着明显的差异,白天多选择在向阳的山坡,茅草丛较为深密,并与其体色基本相似的地方栖息,夜间则栖息于山坡的中部或中上部,坡向不定,但仍以向阳的山坡为多,栖息的地方茅草则相对低矮稀少,这样可以较早地发现敌害,以便迅速逃离。它的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善长攀登陡坡,那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

梅花鹿的生活区域还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春季多在半阴坡,采食栎、板栗、胡枝子、野山楂、地榆等乔木和灌木的嫩枝叶和刚刚萌发的草本植物。夏秋季迁到阴坡的林缘地带,主要采食藤本和草本植物,如葛藤、何首乌、明党参、草莓等,冬季则喜欢在温暖的阳坡,采食成熟的果实、种子以及各种苔藓地衣类植物,间或到山下采食油菜、小麦等农作物,还常到盐碱地舔食盐碱。

梅花鹿的集群性很强,大部分时间结群活动,群体的大小随季节、天敌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变化,通常为3-5只,多时可达20多只。在春季和夏季,群体主要是由雌兽和幼仔所组成,雄兽多单独活动。每年8 10月开始发情交配,雌兽发情时发出特有的求偶叫声,大约要持续一个月左右,而雄兽在求偶时则发出像老棉羊一样的“咩咩”叫声。繁殖期间雄兽饮食显著减少,性情变得粗暴、凶猛,为了争夺配偶,常常会发生角斗,头上的两只角就成了彼此互相攻击的武器,这种“角斗”在鹿类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一只健壮的雄兽通常可以拥有10多只雌兽,在一个繁殖季节,雌兽可以多次发情,其发情周期为5天,一旦受孕后便不再发情。妊娠期为230天左右,产仔于翌年5-6月,一般每胎仅产1仔,也有少数为2仔。产下的幼仔体毛呈黄褐色,也有白色的斑点,只需几个小时就能站立起来,第二天就可以随雌兽跑动。雌兽对幼仔非常爱护,觅食的时候自己要先走到林间草地上四处探望,确信没有任何危险后,才回到林中把幼仔带出来,一旦发现险情,它就会发出惊叫,带着幼仔飞奔逃进密林之中。哺乳期为2-3个月,4个月后幼仔便可以长到10公斤左右。1.5-3岁性成熟,寿命约为20年。

豹俗名金钱豹

,在森林中目空一切,连老虎它也不放在眼里,横行霸道,成了林中的恶霸。
别看金钱豹的躯体比华南虎小,但性情比华南虎还凶恶残暴。它能爬树,潜伏在树干上,等那些无辜的动物从树下经过时,就突然跳下来,吃去内脏,然后吃肉。更可恶的是,当它发觉有人追踪时,会偷偷地爬上树,潜伏在树枝上,然后出其不意地从树上猛扑下来,把人击倒杀死。金钱豹猎物虽比老虎聪明,但却缺少老虎的谨慎和耐心,自以为是,因此常常由于贪食、好杀而落入猎人的圈套,成了猎物。
金钱豹的生活习性与老虎一样,喜欢独居和夜游。它善于游泳,也善攀登,多高多难爬的树,它都能毫不费力地爬上去,这一点使老虎望尘莫及,甘拜下风。另外金钱豹只有一个配偶,而且十分恩爱!
金钱豹的皮毛色彩与老虎不同,它身上有许多像古代铜钱形状的黑褐色圆斑,因而得名。但其腹部白色,间杂有黑色斑点,显得鲜艳夺目,十分美丽。金钱豹的这一身打扮,不是为了好看,而是为了保护自己,躲过敌人,欺骗猎物,真是妙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派往丛林地区去作战的部队官员,就是穿上这种豹纹式的衣服来伪装自己走上战场的。
近几十年来由于人们的捕猎,且随着自然资源的开发,破坏了金钱豹的栖息地,广泛分布广东省的野生的金钱豹已日趋减少。现在,金钱豹已被列为国家第一类保护动物。

金丝猴,

中国的国宝,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金丝猴分为三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

川金丝猴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秦岭和神农架地区,它们面孔呈蓝色,鼻孔上仰,所以也叫“蓝面猴”、“仰鼻猴”。它们毛色金黄柔软,最长可达10厘米,耀眼夺目。

滇金丝猴产于云南西部,体背、体侧、四肢外侧、足和尾呈黑色,因此又叫“黑金丝猴”或“黑仰鼻猴”。其幼猴全身为白色,随年龄增长才能逐渐变成父母的体色。

黔金丝猴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区,其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国内外动物园均未饲养展出过,所以绝大多数人不能见到。其身上没有“金色”,体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许多白斑,当地人又称之为“花猴”;因尾巴又黑又细,象牛尾巴,所以又称“牛尾猴”。是金丝猴中最珍贵的一种。

金丝猴主要吃嫩枝、幼芽、鲜叶、竹叶和各种水果,一般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或更高的暗针叶林带,营树而居,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的顶层,它爬树灵活敏捷,跳跃能力特别强,常几十只结群活动,雌雄老幼一起,由雄中的长者带队,在树上觅食,以植物的叶、芽、树皮和果实等素食为主。母猴怀胎五、六月后,多数仅产一仔。据目前调查所知,黔金丝猴尚存数百只,已濒临绝灭。

Ⅲ 梅花鹿近年来为什么数目锐减

梅花鹿性情机警,行动敏捷,听觉、嗅觉均很发达,视觉稍弱,胆小易版惊。由于四肢细长,蹄窄而权尖,故而奔跑迅速,跳跃能力很强,尤其擅长攀登陡坡,连续大跨度的跳跃,速度轻快敏捷,姿态优美潇洒,能在灌木丛中穿梭自如,或隐或现。野梅花鹿与大熊猫一样,是中国特有物种,如今只剩下四川、东北和江 南三个亚种。由于鹿茸、鹿鞭、鹿尾、鹿筋和鹿皮都有极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所以梅花鹿遭到了人们的滥捕滥杀,并且由于它们获得食物的草场质量恶化,梅花鹿面临着在劫难逃的命运。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建立了九寨沟国家森林公园将梅花鹿种群迁人进来,实行一系列保护措施。

Ⅳ 现存的梅花鹿有多少

梅花鹿主要分布于东亚。范围从西伯利亚到韩国、中国东部和越南;在日本和台湾等西太平洋岛屿也有分布。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危!由于历史上捕捉猎杀过度,野生数量极少,为现人工养殖种群己达数十万只。

Ⅳ 清凉峰的梅花鹿主要分布在哪

清凉峰自然保护区内的千顷塘一带是野生梅花鹿的栖息活动地区,是我国陆地回上分布最东、最答南的野生种群,是国家极为珍贵的基因多样性宝库。

梅花鹿属偶蹄目鹿科,为东亚特有种,野生梅花鹿总数仅有1000只左右,极为稀有,濒临绝灭。清凉峰的梅花鹿为南方亚种,有200只左右,主要分布在大坪溪、小坪溪、千顷塘、大源塘、干坑一带。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另外,还有山雀、灰喜鹊、啄木鸟等多种山禽,常翔集在山间深谷和茂密林中,或嘤嘤细吟,或啾啾欢唱,使保护区内更加充满生机。

Ⅵ 梅花鹿在中国有多少只

很多啊~
光被誉为梅花鹿之乡的长春市双阳区梅花鹿存栏就有17万只

Ⅶ 日本静冈梅花鹿泛滥成灾,针对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日本静冈梅花鹿十分猖獗。这个地区梅花鹿的种群数量在5000只左右,当地有25300只梅花鹿。差距五倍,难怪会对当地农林造成很大危害。为了控制当地梅花鹿的数量,当地一所学校计划开设狩猎纪律,控制梅花鹿的种群规模。

为减少鹿群而狩猎常常引起争议,但在城市和郊区很难安全地进行。最重要的是单靠人力很难长期控制。一些地区试图从根本上解决鹿患泛滥的问题,即给鹿注射疫苗以防止受精。这种疫苗名为PZP,是一种天然的动物蛋白,一次注射就能让鹿避孕三年。只要给枪接种疫苗,就可以注射到鹿身上。可将雌鹿作为猎杀目标,有效降低繁殖速度。我们不能一下子把他们都杀了。为了保持鹿的稳定减少,应根据当地鹿的数量和情况控制鹿的比例。

Ⅷ 鹿的资料

鹿,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生哺乳动物,属反刍类。世界上共有四十几种鹿,我国就有二十多种,分布很广,但分布最多的是新疆、内蒙、东北等地。镜泊湖周围森林里生栖的主要是珍贵的梅花鹿。
镜泊湖林区,群山起伏,柞树成林,有充足的水源和丰盛的饲草,是天然牧场。除了野生鹿外,一些林场、农场、农村都有养鹿场。
梅花鹿,是一种体态清秀,性情温柔的动物,全身长着鲜艳的红褐色短毛,身体两侧布满梅花似的白色斑点。母鹿体重约七十公斤左右,高九十公分左右,无角;公鹿体重约一百二十公斤左右,高一米左右,头上长着枝杈般左右对称的长角。鹿胆小易惊,奔跑极快,人称"草上飞"。
我国自古就有"鹿身百宝"之说,养鹿的主要目的在于取鹿茸。鹿茸是名贵的药材,它与人参、貂皮被誉为"东北三宝"。
长角,是公鹿的第二性征。公鹿在出生后的第十三至十四个月间,开始长角;每年三、四月开始脱掉老化的角质花盘,再逐渐隆起一对嫩角,这种未骨化的角,即是著名的鹿茸。
鹿茸,是由茸根、主干和数个侧枝构成的。其外皮生有一层纤维茸毛,象天鹅绒似的好盾;内部是结缔、软骨组织,有血管和神分布,为肉红色,也有杏黄色的,象一丛晶莹美丽的珊瑚。每年从清明开始,经过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便可以锯头茬茸角了。锯下的茸角经过煮炸加工,就是宝贵的鹿茸。
鹿茸做为药用,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药书记载,鹿茸有"滋阴养血,补精壮阳"的功能。经过医学实践证明,鹿茸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它命、钙、镁、荷尔蒙等,它有生津补髓、益气助阳的效用;可促进人体发育。还能治疗劳伤瘦弱、目暗、妇女病等。制成的鹿茸精,含有大量的激素和磷的复合体,可以治疗心脏病、低血压、慢性关节炎、严重化脓外伤等病症。
此外,鹿血、鹿角、鹿心、鹿筋、鹿尾、鹿鞭、鹿胎都有很高的药用价值,都是滋补强身的珍品。鹿肉含有高蛋白和低脂肪,是高级食品:鹿皮也制造高级皮革。鹿的全身都是宝,经济价值极高

Ⅸ 如今世界上最珍惜的动物是什么它数量又有多少谢谢了,大神帮忙啊

当一种动物灭绝,下一个灭绝的动物就是最珍惜的! 悲哀啊! 最珍贵的动物有以下几种 1. 大熊猫 Ailuropoda melanoleuea 英名 Giant panda;Bamboo bear 特征 成年雄性体长15~18m,肩高65~70cm。尾长12~14cm,体重一般为80~125kg。雌性比雄性小10~20%。头圆、体肥、尾短。眼圈、耳壳、肩和四肢为深黑色外,其余部分均为乳白色。 习性 栖息于海拔1300~3600m的高山森林中,在林下有箭竹、方竹或其他竹丛的针阔叶林中最为常见。除发情期外,过独居生活。善爬树,会游泳。主食竹类和竹笋,也吃猕猴桃等其他植物的果实,偶尔吃动物的尸体。 繁殖3月下旬至5月中旬发情。动情期1~3天。妊娠期97~163天,因受精卵延迟1.5~4个月着床,胚胎的实际发育时间约1.5个月左右,一般每胎1仔,偶尔2仔。新生仔体重仅90~130g。5~6个月龄时开始吃竹子,89月龄断奶,约18月龄时离开母兽。一般在55~65岁时性成熟。2年生育1次。饲养寿命26年。 分布 四川、甘肃、陕西秦岭。现存数量1000头左右。 2.虎 Panthera tigris 英名Tiger 特征 中国现存猫科动物中最大的一种,体长140~280cm,尾长60~90cm,东北虎雄性体重180~306kg雌性体重90~120kg;华南虎雄性体重149.6~225kg,雌性体重90~120kg。前掌有长而锐利的爪,爪能收缩;耳短而圆,耳背黑色,有一白斑;毛被上半部呈橘红色至赤褐色或橙黄色。体部和四肢有一系列黑色狭形横纹,有些部位为双纹。 习性 栖息于各种类型的森林中。除在发情、交配和抚育幼仔的时期外,多营独居生活。主要在夜间活动,虎大多捕食体重在10~100kg 之间的猎物,也常捕食体重在160~400kg之间的水鹿和水牛。在一般情况下,虎每次可食肉17~27kg,体型大的虎,每顿可吃肉35kg。虎主要捕食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特别是有蹄类,但也捕食鸟类、爬行类、鱼、蛙、蟹、蝗虫等小动物。 分布 东北、华东及华南地区。现存数量不超过100头。秦岭及长江以南 3.滇金丝猴 (Rhinopithecus bieti)Black snub-nosed monkey 生境:高山暗针叶林。 捕食:在树上用手摘取食物。 食物:松萝、树叶、竹笋。 体型:体长74~82厘米,尾长51~72厘米。体重17~35公斤。 习性:中国特有种。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活动范围可从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平时多在3500~4500米高度的云杉、冷杉林中活动。以1只雄猴,2~3只雌猴,数只小猴组成家族群,数个家族群一起活动。猴群活动范围达上百平方公里。滇金丝猴在1890年由法国人在云南德钦县采获标本后,将近有100年的时间没有任何有关它们的消息。直到1979年,昆明动物研究所在德钦的甲午雪山的森林中采到3只标本,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工作,才对这种猴子有所了解。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疣猴科。 分布:云南西北部的云岭山脉。中国西藏东南部的云岭山脉。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4.雪豹 Panthra uncia 英名 Snow leopard;Onuca 特征 体长110~130cm;尾长80~90cm,体重38~75kg。头粗相对小而圆;毛被长而密,背毛长约3cm,腹毛长达6.5cm;全身毛灰黄色,体躯背部和肋部有模糊或不规则的大型黑色环状斑块。 习性 栖息于高山多岩地区,夏季多生活在林线以上或海拔3000~4000m的高山草甸地带。冬季一般随猎物迁徙至海拔1500~2000m的山谷针叶林区,夜行性,主要在晨昏活动。营独居生活,多单独捕食,主要捕食小型有蹄类,也捕食野兔、旱獭、野猪和鸟类。 繁殖 冬末春初发情。性周期54~70天,动情期5~7天。妊娠期90~103天。于6~7月产仔,每胎2~3仔。2岁性成熟。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最长达15.8年。 分布 主要分布于西北地区,数量已十分稀少。秦岭及长江以南各地,数量稀少。 5.白鳍豚 Lipoteds vexillifer 英名Baiji;Chinese riverd 特征 头尾长1.5~2.5m,体重100~200kg,雄性最大体重可达237kg。喙长约30cm。眼极小,位于口角后上方。无耳壳,耳小似针孔,位于眼的后下方。鼻孔一个,偏于头顶左侧。背鳍呈三角形。鳍肢教宽,末端圆钝。尾鳍凹陷呈新月型。上下颌每侧有同型齿30~35枚。背面浅蓝灰色,腹面白色。 习性 栖息于淡水江河中。多在支流、湖泊入口处和江心沙洲附近食物较为丰富的环境活动。通常2~7头成群,有时十多头成群,或单独活动。每隔10~20秒钟到水面呼吸一次。多在晨昏捕食,主食1000g以下的各种鱼类。 繁殖4~5月发情,已知3~8月均有幼豚出生。每胎1仔。初生仔体重5kg。雌豚6岁(头尾长超过200cm)、雄豚4岁(头尾长约180cm时)性成熟。 分布中国特产,限于长江中下游。现有数量仅百头左右。 6.亚洲象 (印度象) 英名Elaphas maximus 特征 体长(含鼻)550~640cm,尾长120~150cm,肩高250~300cm,体重达5000kg左右。皮肤灰色至棕色。雄象有象牙,最长可达1.5~1.8m,雌象牙较小,一般不伸出口外。与非洲象相比,耳较小;鼻端仅有一个指状突起。 习性 栖息于热带环境,从密林到草原都能生存。晨昏和夜间活动。雌性成群,雄性多单独活动。以各种青草、树皮、及带叶的细树枝为食,也吃香蕉、水稻、甘蔗等作物。 繁殖 繁殖无季节性。雌象的性周期平均为22天,动情期持续约4天。妊娠期646(615~668)天。每胎一仔。初生象体重107(50~150)kg。幼象全身被棕色毛,随成长而逐渐脱落。雌象9~12岁性成熟,雄象10~17岁性成熟。在饲养条件下,寿命达69年。 分布 云南南部,数量稀少。 7.梅花鹿 Cervus Nippon 英名Sika deer 特征 体长105~170cm,肩高85~110cm,尾长13~18cm,。体重40~150kg。成体和幼体夏毛棕褐色,散有白色斑点。角四叉。 习性 栖息于海拔300~3200m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的林间及林缘草地。晨昏采食,以草木及木本植物的枝叶为食。群居,一般5~6头多达20余头为群。 繁殖9~10月发情。动情期1~2天。妊娠期约223天,多于4~5月产仔,每胎1仔。哺乳期约4个月。雌鹿16月龄、雄鹿18月龄性成熟。饲养寿命长达25年。 分布仅限于江西、安徽及浙江交界处,数量200~300头;四川北部,数量500~600头;台湾野生种群已绝迹,只有饲养种群。现在家养梅花鹿都来自东北,可能仍有野生种群存在。 8.紫貂 Martes zibellina (黑貂) 英名 Sable 特征 雄貂体长约39cm,尾长约13cm,体重880~910g;雌貂体重760~790g。体躯细长,四肢短健;耳大而直立,耳端略圆;尾毛蓬松呈帚状;全身棕褐色至灰褐色,喉部有橙黄色或灰白色喉斑。 习性 栖息于阿尔泰山、大兴安岭亚寒带针业林带和小兴安岭、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带。善爬树,但主要在地面活动。巢筑于岩石间,或倒木及树根下的洞穴中。除求偶期外,单独活动。多在夜间活动。主食小型哺乳动物和林栖鸟类,也食坚果、浆果等植物性食物。 繁殖6~8月发情,次年2~3月产仔。妊娠期长达250~300天,是由于受精卵延迟桌床,胚胎发育过程不过25~40天,每胎1~5仔,通常为3~4仔。平均49天断奶。15~16月龄性成熟。寿命最长为15年。 分布东北及新疆北部林区。 9.马来熊 Ursus malayanus(太阳熊) 英名 Sun bear 特征 是熊类中体型最小的一种。体长100~140cm,尾长仅3 7cm,肩高约70cm。体重27~65kg。全身黑色,有形状多变的白色或橘黄色U形胸斑,有的个体无胸斑。 习性 栖息于热带、南亚热带稠密的原始阔叶林区。善于爬树。夜间活动,白天在离地2~7m的树上睡眠或晒太阳,不冬眠。杂食性,食物包括各种野蜂幼虫、蜂蜜、白蚁、各种植物和浆果,以及各种小型脊椎动物。 繁殖 妊娠期95天左右。因受精卵有延迟着床现象,妊娠期可长达240天。每胎1~2仔,初生仔体重约300g左右。在饲养条件下,最长寿命24.9个月。 分布 云南南部,数量稀少。 10.野马Equus przewalskii 英名Wild horse 特征 形似马。体长220~280cm,肩高120~146cm,尾长92cm,体重200~300kg,最大可达350kg;前后肢仅第三趾最发达;颈鬃短而直立,由头顶延伸至肩,无家马那样的长额毛。尾长,尾根至尾尖都有长毛。 习性 栖息于沙漠、草原、丘陵、戈壁及多水的草地。多6~15匹成小群活动,每群由一匹公马为首,带领几匹母马和未成年的幼马。营游移生活。以各种沙漠植物为食,冬季采食枯草及苔藓等植物充饥。 繁殖6月发情。妊娠期320~340天,多于4月下旬至5月下旬产驹,每胎1驹。2.5岁性成熟。繁殖无季节性。雌象的性周期平均为22天,动情期持续约4天。妊娠期646(615~668)天。每胎一仔。初生象体重107(50~150)kg。落。在饲养条件下,寿命约30年,最高记录为34年。 分布 新疆准噶尔盆地。自然界的野马已绝灭。
采纳哦

Ⅹ 梅花鹿和长颈鹿有24只,梅花鹿的总数是长颈鹿的3倍少4只,梅和长各有多少只

长颈鹿:(24+4)÷(3+1)=7只
梅花鹿:7×3-4=17只

热点内容
七夕节制作礼物送女友 发布:2025-07-10 10:17:43 浏览:348
海棠id 发布:2025-07-10 10:07:46 浏览:511
鄢陵花艺电子商务 发布:2025-07-10 10:07:43 浏览:234
西兰花空心了还能吃吗 发布:2025-07-10 10:06:31 浏览:360
武汉樱花谷 发布:2025-07-10 10:05:47 浏览:472
海棠剧情文 发布:2025-07-10 10:05:31 浏览:193
君悦海棠酒店 发布:2025-07-10 09:55:13 浏览:328
盆景钱串子 发布:2025-07-10 09:53:52 浏览:740
白百合小腿 发布:2025-07-10 09:38:55 浏览:662
兰花是种 发布:2025-07-10 09:38:54 浏览: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