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琴梅花断纹

琴梅花断纹

发布时间: 2022-01-14 05:03:59

⑴ 老琴的琴板为什么厚,新琴的琴板为什么薄

古琴的断纹,是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也是众多中国乐器中唯古琴独有的特征。这种特有的现象,是由于琴的木质伸缩、漆灰质地老化的程度不同,经年累月而形成的.有龟背断、梅花断、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冰纹断等.大凡一张传世的老琴,往往有几种形状的断纹相间,如龟背断中杂以牛毛断,偶尔还会有梅花断。或大蛇腹之间杂以小蛇腹、流水断等等,故其琴面极为漂亮,深为琴家和收藏家所珍爱。假如一张传世老琴是用纯鹿角霜胎,又比较厚的话,那么其琴体的断纹就更显珍贵了。反之,要是用比较薄的瓦灰胎,起断纹后往往易成片剥落,很难修理,故不为琴家所重。故因加以保护,千万不可随意处理。 如为新琴可交予专业制琴师修复。

⑵ 断纹的断纹

唐琴的断纹以蛇腹断为多,也有冰纹断、流水断等。其表面漆灰则有墨、栗壳色两种,有朱红漆者皆为后人修补时所加。灰胎皆为纯鹿角灰,用麻布自下而上包裹琴背两侧直至面板边际,以防止上下板开胶。这些琴的边长皆在120至125厘米之间。 宋代的古琴发生变化,全长128厘米,肩宽25厘米,琴身扁而长大,尺寸大于传世唐琴,为北宋琴主要风格之一。南宋,除仿古之作外,体形则逐渐扁平狭小,尤其是仲尼式古琴,呈耸而狭之状,为南宋制琴的主要风格。宋人制琴以桐面梓底或松杉面底为主要制琴材料。断纹有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等,牛毛断则鲜见。有一种说法是,琴不经五百年,其纹不断。所以断纹也就成为古琴年代久远的标志。这也是中国众多民族乐器中的惟一特征。宋代以来,人们对断纹的赏鉴孜孜以求,如《潜确类书》就云:“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或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古琴以龟纹断最为名贵,琴家常有“千年难买龟背断”之说。其次则为梅花纹,然后是蛇腹断(又分为大小蛇腹断)和流水断(又分为大小流水断)等。今人郑珉中先生则认为:“蛇腹断的确是最古的一种断纹,是不容轻易否定的。”据集古家赵汝珍先生所说:“宋以上之漆器,未必皆有断纹,而琴则必有之。盖他器安闲,而琴受有弦之激震故也。”这真可以说是不刊之论。

⑶ 求名琴,不管是真是的,还是小说里的,或者是传说的

我也是在网上查的 记忆中比较深的是绿绮 卓文君的琴~~
1.周/号钟

“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传说古代杰出的琴家伯牙曾弹奏过“号钟”琴。后来“号钟”传到齐桓公的手中。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当时,他收藏了许多名琴,但尤其珍爱这个“号钟”琴。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则奏“号钟”与之呼应。牛角声声,歌声凄切,“号钟”则奏出悲凉的旋律,使两旁的侍者个个感动得泪流满面。

2.春秋/绕梁

今人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语。其语源于《列子》中的一个故事:周朝时,韩国著名女歌手韩娥去齐国,路过雍门时断了钱粮,无奈只得卖唱求食。她那凄婉的歌声在空中回旋,如孤雁长鸣。韩娥离去三天后,其歌声仍缠绕回荡在屋梁之间,令人难以忘怀。

琴以“绕梁”命名,足见此琴音色之特点,必然是余音不断。据说“绕梁”是一位叫华元的人献给楚庄王的礼物,其制作年代不详。楚庄王自从得到“绕梁”以后,整天弹琴作乐,陶醉在琴乐之中。

有一次,楚庄王竟然连续七天不上朝,把国家大事都抛在脑后。王妃樊姬异常焦虑,规劝楚庄王说:“君王,您过于沉沦在音乐中了!过去,夏桀酷爱‘妹喜’之瑟,而招致了杀身之祸;纣王误听靡靡之音,而失去了江山社稷。现在,君王如此喜爱‘绕梁’之琴,七日不临朝,难道也愿意丧失国家和性命吗?”楚庄王闻言陷入了沉思。他无法抗拒“绕梁”的诱惑,只得忍痛割爱,命人用铁如意去捶琴,琴身碎为数段。从此,万人羡慕的名琴“绕梁”绝响了。

3.汉/绿绮

“绿绮”是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弹奏的一张琴。司马相如原本家境贫寒,徒有四壁,但他的诗赋极有名气。梁王慕名请他作赋,相如写了一篇“如玉赋”相赠。此赋词藻瑰丽,气韵非凡。梁王极为高兴,就以自己收藏的“绿绮”琴回赠。“绿绮”是一张传世名琴,琴内有铭文曰“桐梓合精”,即桐木、锌木结合的精华。相如得“绿绮”,如获珍宝。他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成了古琴的别称。

一次,司马相如访友,豪富卓王孙慕名设宴款待。酒兴正浓时,众人说:“听说您‘绿绮’弹得极好,请操一曲,让我辈一饱耳福。”相如早就听说卓王孙的女儿文君,才华出众,精通琴艺,而且对他极为仰慕。司马相如就弹起琴歌《凤求凰》向她求爱。文君听琴后,理解了琴曲的含意,不由脸红耳热,心驰神往。她倾心相如的文才,为酬“知音之遇”,便夜奔相如住所,缔结良缘。从此,司马相如以琴追求文君,被传为千古佳话。

4.东汉/焦尾

“焦尾”是东汉著名文学家、音乐家蔡邕亲手制作的一张琴。蔡邕在“亡命江海、远迹吴会”时,曾于烈火中抢救出一段尚未烧完、声音异常的梧桐木。他依据木头的长短、形状,制成一张七弦琴,果然声音不凡。因琴尾尚留有焦痕,就取名为“焦尾”。“焦尾”以它悦耳的音色和特有的制法闻名四海。

汉末,蔡邕惨遭杀害后,“焦尾”琴仍完好地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三百多年后,齐明帝在位时,为了欣赏古琴高手王促雄的超人琴艺,特命人取出存放多年的“焦尾”琴,给王仲雄演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日,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到了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5.唐/春雷

长126cm 高10.8cm 肩宽22.1cm 尾宽17.2cm

连珠式琴,形饱满,黑漆面,具细密流水断。玉徽、玉轸、玉足、龙池圆形、凤沼长方形。琴底颈部刻「春雷」二字行草书填绿。龙池左右分刻隶书铭:「其声沈以雄,其韵和以冲」、「谁其识之出爨中」,钤印一,印文剥蚀。龙池下似曾存一大方印,但经漆补,隐晦不清。

「春雷」为唐代名琴的名称,制琴世家雷威所作。明代(清秘藏)记之曰:「春雷,宋时藏宣和殿百琴堂,称为第一。后归金章宗,为明昌御府第一。章宗殁,挟之以殉。凡十八年,复出人间,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天地间尤物也!」传世唐琴极珍罕,此琴虽然纳音、双足、岳山、琴尾等处曾经后人修补,但琴身造形饱满,有唐琴之「圆」;当代琴家试弹,称此琴音韵沈厚清越,兼得唐琴「松」、「透」之美。

此琴于民国时,曾经何冠五、汪景吾、张大千等名家收藏。

6.唐/九霄环佩

琴为伏羲式,杉木斩成,木质松黄。配以蚌徽。白玉制琴轸、雁足,刻工精美。岳山焦尾等均为紫檀制,工艺规整。琴身髹朱红色漆,鹿角灰胎,间以历代修补之墨黑、朱漆等。琴身通体以小蛇腹断纹为主,偶间小牛毛断纹。琴底之断纹隐起如虬,均起剑锋,突显比琴面浑古。究其原因,系此琴面仍可供按弹抚弄,若断纹起剑锋反碍事及易出杂音,故琴家每三数年便一小修,旨在磨挫其断纹之剑锋的原故。琴身颈腰之面底等均作唐琴独有之圆楞减薄处理。龙池为圆形,凤沼作细长之椭圆形,以漆作赔格。琴面以微隆起之势成纳音。龙池内有唐宫琴格式之寸许大字“至德丙申”隶书腹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为中唐之始。琴背池上阴刻篆书“九霄环佩”,是为琴名;龙池下刻“清和”篆印,二印均为唐代原刻,尚有原填金漆痕迹。比照海内外公私藏家的唐琴,北京故宫博物院旧藏“大圣遗音”和北京琴家锡宝臣旧藏之“大圣遗音”,均有“至德丙申”款;辽宁省博物馆藏之“九霄环佩”、中央音乐学院藏之“太古遗音”、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之“枯木龙吟”亦均有“清和”篆文方印。另有“汾阳后裔郭京家藏”和“东坡苏轼珍赏”篆文印二方,篆刻时间略晚于唐代。此琴弦长112.5厘米,音质苍古,为唐琴中佼佼者。此琴原为上海文史馆馆员沈迈士先生旧藏,后转让吴金祥先生处藏,早年流失海外。

7.唐/大圣遗音

这架唐代大圣遗音琴为神农式,桐木斫,髹栗壳色漆罩以黑漆,朱漆修补,纯鹿角灰胎,发蛇腹间牛毛断纹。通长120厘米、肩宽20.5厘米、尾宽13.4厘米、厚5厘米、底厚1厘米。琴背作圆形龙池、径7.6厘米,扁圆凤沼为12厘米长,1.2米宽,龙池上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四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二字,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四句“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十六字,俱系旧刻填以金漆。腹内纳音微隆起,其两侧有朱漆隶书款“至德丙申”四字。琴音响亮松透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璀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生动,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琴所能企及。

8.唐/独幽

独幽琴 晚唐 长120.5cm 肩宽20cm 尾宽14cm 湖南省博物馆藏凤嗉式。琴面黑红相间漆,梅花断纹与蛇腹断纹交织,背面牛毛断纹。龙池上方刻“独幽”,池内有“太和丁未”四字(即唐文宗元年,公元827年)。琴尾有李静题款。此琴于明末清初为王船山所用,民国时由已故湖南琴家李静珍藏。

9.唐/太古遗音

太古遗音琴 晚唐 长122cm 额宽22cm 尾宽14cm 中央音乐学院藏师旷式。原黑漆,大流水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池下刻篆书“清和”印,左侧刻“吴景略重修甲子中秋”。古琴音乐主要受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德音之谓乐」和道家顺应自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等思想的影响。曾由已故山东琴家詹澄秋珍藏。

10.明/奔雷

奔雷琴 明 长127.6cm 肩宽19cm 尾宽15.6cm 故宫博物院藏仲尼式。黑漆,小蛇腹断纹。背面龙池上方刻篆书“奔雷”,两侧刻有藏者题款:“南北东西几度游,名琴能遇不能求。奔雷无意欣相遇,宿愿多年始得酬”。“久经风鹤不堪嗟,一抚奔雷兴倍赊。三十年来成伴侣,怡情养性不离他”。曾由天津琴家宋兆芙珍藏。现收藏于故宫博物院。

⑷ 断纹古琴更容易开裂吗

断纹古琴是制作古琴的一种制作方式。不要担心开裂,就是平琴也会开裂。时间久了都会开裂。

断纹古琴的断纹是经过了高温、低温的环境下才能出现的。相对来说音色会好些,材质通透些。

断纹出现后还会再擦生漆,所以我们看到的断纹古琴,手摸是平滑的。

生漆自身就有胶的粘性,所以不用担心断纹古琴容易开裂。清徽阁的断纹会让你更有安全感,用了就知道了。

⑸ 古琴断纹是怎么回事新古琴也会有断纹吗

断纹是漆器日久普遍会有的现象,漆面干燥后收缩就会出现。

新琴的断纹是人工做的仿断。

⑹ 福健龙人古琴的断纹是怎样制做的

采用高级大来漆漆胎处理工源艺制作而成,附着力强并且能令古琴音色通透。

断纹简介: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等。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是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⑺ 七弦古琴的漆灰与断纹

唐琴表面之漆,为黑色或栗子壳色。漆下的灰胎都是纯鹿角灰(鹿角碎磨所成)。其漆层既坚固又有松隙,既利于保护琴器,又利于共振,使音色更美。而其灰胎下,则用葛布自下而包裹,以防面底粘合之处开裂。
到了宋朝,灰胎下裹以葛布者则不多见了。北宋晚期,出现了八宝灰(鹿角灰中混以黄金、白银、珍珠、玉石、玛瑙、珊瑚、贝壳等碎屑)。凡使用八宝灰之琴,如满天繁星。但此种琴也较为少见。
到了明朝,除黑色及栗子壳色以外,朱漆之琴也已较为常见。除鹿角灰、八宝灰外,也使用瓦灰,另有由中药(无名异)等合成的杂类灰。就质量而言,仍以鹿角灰为最好。而明以后之琴的灰胎,比唐、宋之琴,一般相对较薄。 所谓断纹,是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纹。
断纹的种类很多,主要的有:梅花断、牛毛断、蛇腹断、冰纹断、流水断、龙鳞断、龟纹断等(附断纹解释)。
一般来说,琴不过百年不出断纹,而随年代久远程度不同,断纹也不尽相同。所以,断纹也是判断古琴古老程度的主要依据之一。如《琴笺》所说:“古琴以断纹为证,不历数百年不断。有梅花断,其纹如梅花,此为最古。有牛毛断,其纹如发,千百条者。有蛇腹断,其纹横截琴面,相去一寸或半寸许。有龙纹断,其纹圆大。有龟纹、冰裂纹者,未及见之。”
最古的梅花断、牛毛断,当然非常罕见。而唐、宋之琴一般以蛇腹断为主,杂有流水断、冰纹断等断纹。
琴上的断纹形状和漆灰的关系也很大,如明朝以后之琴,由于漆灰质量的变化,加之漆层较薄,断纹种类反而较多,主要有:蛇腹断、流水断、冰纹断、牛毛断、龙鳞断、龟纹断等。
琴上有好的断纹,不仅是古代文物的佐证,同样也使古琴更加美观,又使古琴的声音更加松透古雅,音色更妙。
当然,并不见得琴上断纹越多就越好。有些断纹裂开翘起,有碍弹奏,则应当修复了。
此外,也有伪造断纹的,但伪造的断纹大失自然。对行家来说,是很容易看破的。 古琴在最初的时候只有五弦,它们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到了周期时又增加了两根,又称七弦琴,这两根弦分别代表:文与武。

⑻ 古琴的“断纹”是怎么回事

琴不经过数百年,它的纹理不断,过了五百年后,才能出现纹理。内最显著的,有龟纹、梅花纹容、蛇腹纹及羊毛纹等四种。龟纹,纹象龟背的花纹,极其规律有致,这是最上品的。梅花纹,其纹如梅花头,此纹亦佳。二者为琴纹之最难得者,非千年以上之物,不能有也。次则为蛇腹纹,它的纹横截琴面,相距离或一寸,或二寸,节节相似,象蛇腹下的花纹,第三是羊毛纹,它的纹如毛发,极其细碎,所以又称为细纹。虽千百成条,亦均匀分明,多在琴之两傍,而近岳处则无。凡以上四纹的古琴,都是宋以前的。元代以后的,非伪为却绝没有这等纹理。宋以上之漆器,未必皆有断纹,可是琴上却一定有断纹。因为其他古器安闲,而琴受到弦的激震的原故。

伪制的琴,其各种纹理也有近似的。可是漆色犹新与旧的不同,无法欺人。因为漆的纹理可以伪作,可是漆的颜色却不可伪充。宋代的漆物,传到今天,它的漆已变为非常糟朽的物质。它的上部乌黑,绝无光泽之地方,完全与炭相同。漆质与琴之木质,凝结为一,故表面常现有木纹者。明代漆的,即略有亮光。 很多古琴的相关知识可以去蔡氏制琴学习了解一下。

⑼ 削圆方竹杖,漆却断纹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典故吗

削圆方竹杖,漆却断纹琴的意思是把方形状的竹杖削成了圆杖,却在断了琴弦的琴上刷漆保养它,一般用来说明暴殄天物的意思。

它的具体出处来自于《方竹杖》,在唐武宗时期,李德裕担任淮南节度使的时候,曾经到润州视察,当时他等于说是现在的出差加上游玩,就来到了非常有名的甘露寺。作为感谢他把一个竹子做的方形竹杖送给了寺中的和尚。


当时在场的人就有人作诗说出了“削圆方竹杖,漆却断纹琴”的诗句,主要是来讽刺老和尚用暴殄天物,说圆拐杖虽然更加适合作拐杖,但是完全可以再去买一个圆拐杖了,有把方拐杖削成圆拐杖的功夫还用愁圆拐杖吗?所以说到现在也被不少人用来讽刺有些人暴殄天物,杀鸡用牛刀。

⑽ “琴棋书画”中的“琴”指的是什么为什么

是指的瑶琴。

在中国古代社会漫长的历史阶段中,”琴、棋、书、画”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风凌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音乐、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

瑶琴,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文化内涵,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手中爱不释手的器物。特殊的身份使得琴乐在整个中国音乐结构中属于具有高度文化属性的一种音乐形式。

“和雅”、“清淡”是琴乐标榜和追求的审美情趣,“味外之旨、韵外之致、弦外之音”是琴乐深远意境的精髓所在。陶渊明“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音”与白居易“入耳淡无味,惬心潜有情。自弄还自罢,亦不要人听”所讲述的正是这个道理。

(10)琴梅花断纹扩展阅读 :

古琴判断

看断纹

古琴断纹指琴表面上因长年风化和弹奏时的震动所形成的各种断痕。古琴的断纹在某种意义上是其年代久远的表征,而不同的断纹更是能传达出其年代的久远程度。这种观念长期以来往往被作为鉴藏古琴的主要依据之一。

看漆灰

斫琴选用桐木或杉木,因为这两种木料质地松透,共鸣效果好。但是由于这两种材质比较松软,为了保护琴面且能历经长期磨损,又能够具有传音效果,在古琴表面的漆下面必须要有灰胎。

看形制

古琴的款式同样体现着中国悠久的文化,历代读书人也对古琴寄予了“载道”与“言志”的厚望。随着每个朝代审美、工艺及斫琴技术和斫琴师情趣的变化,古琴的款式也不断丰富。

看琴铭

琴铭指镌刻在古琴背面的文字和印章,由历代斫琴者和收藏者所为。内容一般有题名、闲文印、铭文以及藏印和跋语。

热点内容
樱花庄的宠物女孩风车动漫 发布:2025-07-09 06:25:08 浏览:114
兰花害螨 发布:2025-07-09 06:21:46 浏览:910
盆景倒卖 发布:2025-07-09 06:20:56 浏览:272
珍稀兰花品种 发布:2025-07-09 06:20:11 浏览:524
我最喜欢梅花 发布:2025-07-09 06:18:47 浏览:302
月丁香啪啪 发布:2025-07-09 06:12:10 浏览:829
小雪松盆景 发布:2025-07-09 06:07:47 浏览:821
木瓜种子盆栽 发布:2025-07-09 06:02:48 浏览:242
花卉扦插ppt 发布:2025-07-09 06:02:47 浏览:892
途中樱花盛开 发布:2025-07-09 06:01:19 浏览: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