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辩梅花里
A. 古诗梅花中的为表示什么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
(1)成为,变成。
例:①此何遽不为福乎?②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2)做。
例:①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②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④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⑤为坛而盟。⑥好为《梁父吟》。
(3)作为,当作。
例①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②子墨子解带为城。③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
(4)是。
例:①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⑦此为何若人?⑨项燕为楚将。
(5)以为,认为。
例:①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6)被。
例:①周年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7)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
例:①夫子何命焉为?
(8)指心理活动。
例: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
(9)装作。
例:为除不洁者,引入。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
(10)为了。
例:①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②为宫室之美,⑤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1)给,替。
例:①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②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梅花 / 梅
[宋] 王安石 译文对照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为(wèi):因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B. “无可奈何花落去,梅花香自苦寒来。”是哪首诗里面的
无可奈何花落去:出自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译文
听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还是去年的天气旧日的亭台,西落的夕阳何时才能回来?
花儿总要凋落让人无可奈何,似曾相识的春燕又归来,独自在花香小径里徘徊。
梅花香自苦寒来:出自古代的《警世贤文·勤奋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C. 昭君怨 郑御 词的是通过哪些方面描写梅花的
昭君怨 郑御 词的是通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梅花的。
“春来花未”,写花开时的颜色;“专
雪来香异”,写梅花的属香气;
“一枝斜”,写梅花的花枝及形态。
《昭君怨》是一首宋词。这首以咏梅为题材的小词,采用了比兴手法,表现出了一种清醒可喜的逸情雅趣,颇有发人深思的地方。
《昭君怨.梅花》
郑域
道是春来花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白话译文:
说它是花。春天却未到来。说它是雪,却幽香无比。冒着严寒,傍着竹林,在乡村的农舍绽放。无论是生长在荒野人家还是在亭台水榭的富贵之乡,都是一样的盛开。
D. 关于风光的诗句,我要四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 萧瑟:寂寞萧条的样子。燎栗:凄凉。若在远行:好象人在远行之中。 战国楚·宋玉《九辩》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汉·刘彻《秋风辞》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迢迢新秋夕,亭亭月将圆 迢迢:形容夜长。亭亭:远貌。 晋·陶渊明《戊申岁六月中遇火》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 芙蓉:荷花。 南朝齐·萧悫《秋思》 寒城一以眺,平楚正苍然 寒城:寒意已侵城关。眺:远望。平楚:平野。苍然:草木茂盛的样子。两句写初秋之景。 南朝齐·谢朓《宣城郡内登望》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亭皋:水边平地。木叶:树叶。陇首:山名,在今陕西、甘肃之间。 南朝梁·柳浑《捣衣诗》 草低金城雾,木下玉门风 草低:衰草枯萎。木下:树叶落下。金城:古郡名,在今甘肃榆中与青海西宁之间。玉门: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西。两句写西北寒秋之景。 南朝梁·范云《别诗》 树树秋声,山山寒色 秋声:秋天西风作,草木零落,多肃杀之声。 北周·庾信《周谯国公夫人步陆孤氏墓志铭》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维:语助词,无义。序:时节。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骛:鸟名,野鸭。齐飞:落霞从天而下,孤骛由下而上,高下齐飞。一色:秋水碧而连天,长空蓝而映水,形成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膝王阁饯别序》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唐·王绩《野望》 挂林风景异,秋似洛阳春 唐·宋之问《始安秋日》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潺湲:流水声。 唐·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唐·李颀《望秦川》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唐·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寒潭映白月,秋雨上青苔 唐·刘长卿《游休禅师双峰寺》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唐·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 唐·李白《赠庐司户》 雨色秋来寒,风严清江爽 唐·李白《酬裴侍御对雨感时见赠》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人烟:人家炊烟。寒橘柚:秋日寒烟使橘袖也带有寒意。两句写人家缕缕炊烟,橘柚一片深碧,梧桐已显微黄,呈现一片深秋景色。 唐·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高鸟黄云暮,寒蝉碧树秋 唐·杜甫《晚秋长沙蔡五侍御饮筵送殷六参军归沣州觐省》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信宿:连宿两夜。故:仍然。 唐·杜甫《秋兴八首》 翟塘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接素秋 唐·杜甫《秋兴八首》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 唐·杜甫《秋野五首》 天上秋期近,人间月影清 唐·杜甫《月》 秋风秋雨愁煞人 红藕香残玉簟秋李清照一剪梅 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秋风吹不尽 总是玉关情 李白子夜吴歌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 秋词 八月秋高风怒号 卷我屋上三重茅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 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 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 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 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 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 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 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曹雪芹 秋窗风雨夕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摹,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春雪】 刘方平 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君看似花处,偏在洛城东。 <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古人题景诗云: “雪中望罗浮,玉峰峨峨起, 不知山下村,人住梅花里。” 菩萨蛮(李清照) 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 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 角声催晓漏,曙色回牛斗。 春意看花难,西风留旧寒。 沈佩 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 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雪梅》(二首) 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扌戚][扌戚]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窃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作者:岑参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阁夜》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元稹 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 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欧阳修 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看长城内外,分外妖娆 “画堂晨起,来报雪花飞坠。”李白《清平乐》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韩愈 “妆点万家清景,普绽琼花鲜丽” “暮雪助消峭,玉尘散林塘” “才喜门堆巷积,可惜迤逦消残” “江南雪,轻素减云端” “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 “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 “谁剪轻琼作物华,春绕天涯,水绕天涯” “投宿侵征骑,飞雪满孤村” “乱山残雪夜,孤独异乡人”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 “秦城岁云暮,大雪满皇州。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所营惟第宅,所务在追游……” “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 “春风千里动,榆塞雪方休” “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E. 梅花欢喜漫天雪全诗赏析是什么
赏析:
首联“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冬云压雪,人雪纷飞,万花凋零。这是严寒冬天的景象。但诗人在拟写冬日景象的同时,更是借此喻指当年中国面临的严峻局势。1959年到1961年,我国发生了三年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失误,天灾人祸双重磨难,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到了1962年,苏共赫鲁晓夫集团又背信弃义,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并接连发表反华文章,煽动四十多个共产党和工人党发表声明,攻击中国共产党。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在美国支持下叫嚣反攻大陆,不断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骚扰。在西藏边境,印度当局公然派出军队侵入我国大片领土。
一股股反华恶浪,甚嚣尘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组织和人士也少了许多,真可谓“万花纷谢一时稀”。“一时稀”,顿时少了,暂时少了。当然,真正美好的事物是不会灭绝的。
颔联“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滚滚寒流带来了大雪纷飞,这与上联紧密相连,而“大地暖气”拓展了新的内涵。从时间看,1962年12月26日,正是冬至节后第四天,“冬至一阳生”,阴阳变化,寒流中开始透出暖气。
从空间看,天地相对,互为依存,互相流转,冷暖对流。对立统一,物极必反,这是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辩证规律。颔联具有深刻的哲理,也有内在的寓意。这首诗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
“寒流滚滚”隐喻赫鲁晓夫集团不断掀起的反华逆流,也包括一切反动派的挑衅行径。他们蛮横凶狠,妄图压倒中国人民。然而,“大地微微暖气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自然灾害,并开始纠正一系列失误,采取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经济建设方针。
到了1962年下半年,经济开始走出低谷。与此同时,对苏共及其他共产党的攻击予以公开答辩,揭露其真面目;自卫反击,粉碎了印度军队的侵略;对其他反动派也予以有力回击。脚踏实地的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没有被寒流刮倒,而是勇于迎击,站稳脚跟,健步向前。
“滚滚”与“微微”对举亦极具意味,“滚滚”状敌对势力之来势凶猛,“微微”则写我正义之师斗志之持续高昂。
颈联“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是“大地微微暖气吹”的升华。“大地暖气”是中国人民抗击寒流的努力,这里具象化为英雄豪杰驱除虎豹熊罴。虎豹熊罴都是庞然大物,喻指中国革命道路上的拦路虎,既包括帝国主义和反动派,也包括一切艰难险阻。
“独有”,意为顶天立地,毅然决然,这是已经发生的事,带有革命者回顾历史经验的含意。“更无”则是前瞻性的,不管发生什么情况,碰到什么困难,都会一往无前,奋战到底。
这是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是崇高的英雄品格,不仅属于中国人民,也属于诗人自己。在革命征途上,战胜过千难万险,到现在,革命仍在发展,战斗未有穷期,革命者应一如既往,毫不畏惧,迎难而上。
在革命征途上,战胜过千难万险,到现在,革命仍在发展,战斗未有穷期,革命者应一如既往,毫不畏惧,迎难而上。
尾联毛泽东以“梅花”,这最寒冷的季节独傲霜雪的中国国花,象征诗人及大中华不屈不挠的斗志和高洁精神。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国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洁的形象,一变为革命浪漫主义的无限壮美的情怀。
诗人在此似乎在高唱:来吧,狂风大雪尽管来吧,一切反华的恶势力尽管来吧。“冻死苍蝇未足奇”抒发了对经受不住考验者的蔑视。
原文介绍:
近现代毛泽东《七律·冬云》,原文:
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
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气吹。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
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
译文:
大雪低压着冬云而雪花纷飞,万紫千红一瞬间全都凋谢。
在那高天乌云滚滚寒流湍急的时刻,一丝暖气也会吹走着严冬。
英雄豪杰面对虎豹熊罴,志不可改,气不可夺。
面对漫天大雪,梅花欢喜得很,根本就不怕严寒,只会冻死那些软弱的苍蝇。
F. 梅花里有王安石的高尚情操的诗句
有王安石的高尚情操的诗句是“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原文:
《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专梅,
凌寒属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注释:
1)凌寒:冒着严寒。
2)遥:远远的。
3)为:因为。
4)暗香:指梅花的幽香。解说:
墙角有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开放。为什么远看就知道洁白的梅花不是雪呢?那是因为梅花隐隐传来阵阵的香气。赏析:
此诗写的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G. 怎样辨别桃花和梅花
1.桃花的药瓣感觉比较粉比较薄,而梅花看上去象腊质的而且厚一点。再者,桃花的侧专枝比较多,树形属显得俗艳;而梅花则侧枝比较少,树形显得遒劲。
2.对于梅花和桃花,一般来说:
1、看叶芽:桃花开的时候树枝上有小叶芽,两个叶芽之间夹一个花芽。梅花开的时候树枝上光秃秃的什么都没有。
2、看花瓣:桃花花瓣尖,梅花花瓣圆
3、看花朵:桃花单生,梅花有聚生
4、看树干:桃树的树干比较光滑,梅花的树干比粗糙。
H. 陆游眼里的梅花是的
陆游是我国南宋杰出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诗以表现自己的英雄志向,号召人民反抗异族侵略,恢复中原故土为主要内容,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书愤》)“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然而,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爱国主义题材的诗词以外,陆游也钟爱梅花,在他的诗词中还有一个由众多梅花形象构成的五彩缤纷的“梅花世界”。
一、梅花表现了陆游高雅的情趣与志向
陆游诗中的梅花形象艳丽多姿的,而其中的梅花形象之一就是陆游所钟爱的一个诗意形象。这种梅花的形象,是他的美好理想愿望的外化,是他的高雅情趣的外现,也是另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陆游。例如,他在1180年写于抚州(属江西)的《庚子正月十八日送梅》一诗云:
满城桃李争春色,不许梅花不成雪。世间尤物无盛衰,万点萦风愈奇绝。
从这四句就可以看出,陆游真是一个性情中的人。季节变换,花开花落,本属自然界的正常现象。春意盎然之日,也是梅花飘零之时。盛开的梅花很美,是许多文人墨客笔下常赞美的形象,但在这首诗里,作者认为在风中盘旋飘零下落且如雪的梅花却更显得“奇绝”。而且,他也别出心裁,在梅花飘零之时,作诗送之,无不充满着浪漫气质与自然率真之秉性。同时,也可以看出,梅花在陆游生活乃至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换句话说,梅花已是他生活或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再看他于1202年写的一首《梅花绝句》(其三)也表现了他对梅花的同样的钟情与热爱,其诗云: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梅花清晨迎寒风而开放,开放的梅花如雪堆之多,遍满四山;也如雪之莹洁,可爱可亲,以至作者都欣赏不过来了,所以才怀着一种迫切而喜悦的心情说,什么方法可让自己化作千亿之身,一树梅花就是一个陆放翁。陆游与梅花的关系就像庄子与蝴蝶的关系,达到了物我两忘,互为一体的境界。李白曾说:“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辛弃疾也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贺新郎》)陆游也一样,与梅花也达到了精神上的沟通、交流而融为一体的境界,梅花即放翁,放翁也即梅花也。关于最后一句,还有一中版本说“一树梅前一放翁”。窃以为“一树梅前一放翁”表现的意境不如“一树梅花一放翁”美。因为“一树梅前一放翁”中,放翁与梅花还有些距离,有些隔阂,从而对“一树梅花一放翁”中梅花与放翁精神互动、融为一体的境界有所阻碍或割裂,所以,还是“一树梅花一放翁”的表现力更强。他另一首作于1191年的《梅花绝句》(其十)也表达了相近的意思,其诗云:
山月缟中庭,幽人酒初醒;不是怯清寒,愁蹋梅花影。
这首诗也饶有情趣。在洁白如缟的月明之夜,他因喜爱梅花,以致怕破坏了在明月中梅花落在地上的那疏朗美丽的影子。想象可谓新颖而奇特,用“爱屋及乌”已不足以形容他对梅花的爱意,因为这种爱包含着一种谨慎而细腻的怜爱之情,怕踩踏而破坏了梅花影子与皎洁的月光构成的那种和谐的诗情画意。
二、通过梅花表现了陆游对爱人的怀念
由于梅花是陆游眼中钟爱的尤物、诗意的形象,所以陆游怀念他的至爱之人唐婉的诗,有些也是借助梅花来表达的,如陆游在他八十一岁时写的两首《十二月二日梦游沈氏园亭》就是这样的作品:
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陆游与唐婉曾经不止一次的去游沈园,梅花就是他们俩的恩爱深情与那段幸福时光的见证者。而今梅花仍在,绿水自碧,墨痕犹存,但唐婉早已故去,陆游也步入了暮年。睹物思人,梅花之姿,梅花之色,梅花之香,都能使他回忆起那个曾经相伴他的爱人和青年之时他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与情景,真是不胜悲恸,正如陆游本人所说的“犹吊遗踪一泫然”(《沈园》其二),也正如李清照所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陆游对爱人的一番真情与看到此情此景的伤感也全在那盛开的梅花里了。
三、梅花象征着陆游的精神与高尚的气节
在陆游的诗里还有一种梅花的形象,那就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人格的化身,是对那崇高气节的歌颂,总之,是一个至大至刚,有着浩然正气、凌寒独开的不屈服于艰难的伟岸形象。例如,他写于1191年的另两首《梅花绝句》的其中第一首说:
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
这树梅花可谓时运不济。生于深谷,且向北的枝条着花又迟,但开放于冰天雪地,傲立风雪,却也更能体现出其不畏严寒艰苦的“高尚气节、俊逸风度”。
他写于1192年的《落梅》(其一):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
风雪施虐,志节更坚,宁愿“自合飘零”,也不向东君(春神)乞怜,表现了梅花的孤高与傲岸。俨然是一个具有不“摧眉折腰事权贵”、不妥协的英雄本色与高洁品质的顽强抗争的英雄形象。还有作于同年的《落梅》其二云:
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
在这首诗中,陆游对不料“自逢时”的桃李颇有微词,极力褒赞在“冰雪凝严”之时,力把春天誓挽回的梅花,其寓意更是不言而喻的。
陆游诗中有精神气质的梅花与第一种有美丽形象的梅花相比,在突出其精神气质的同时,也有了一些悲壮的色彩。因为在突出梅花的精神、志节、风度的同时,往往是严酷的冰天雪地,而这种环境里的梅花形象也往往给人一种悲壮感。或者说,带有悲壮色彩的梅花是陆游“梅花世界”中梅花形象的另一类。
其实,这种有着悲壮形象的梅花形象,在上面几首诗里已经有所显现。“幽谷那堪更北枝,年年自分着花迟”,“雪虐风饕愈凛然”,“过时自合飘零去”,“醉折残梅一两枝,不妨桃李自逢时”等都均有这种情感色彩。应该说,陆游在这些诗句中,表现了他本人坚强不屈的一面,也寓示了自己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严酷的社会环境。而最能体现这种悲壮而孤高品质的作品却是他的词《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断桥”、“寂寞”、“黄昏”、“更著风和雨”、“群芳妒”、“零落成泥”,这些词句营造了梅花生活环境的凄凉、落寞与严峻,意境也是低沉、郁悒的,尽管其中也有“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坚强。这也可能是毛泽东当年“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缘故吧!请看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长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从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咏梅词的梅花形象与陆游的“高标逸韵君知否?正在层冰积雪时”,“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向来冰雪凝严地,力斡春回竟是谁”等诗句表现的梅花形象可以说是相同的,只不过,毛泽东的作品抒写的意境比陆游的更博大、气势更雄浑、情绪更昂扬,形象更乐观,寓含着一个光明的希望与理想,因为毛泽东本人是偏重于豪放词的。他曾经在1957年8月1日的《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中说:“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是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从毛泽东对陆游词“反其意而用之”来看,他认为陆游的这首词虽有些婉约,但也有豪放,对梅花的坚贞不屈的精神还是认同的。的确,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词里的梅花形象,在孤芳自赏之时不乏悲壮慷慨,淡泊独守之时也不乏壮志豪情。这也是作者本人至死不望收复失地、恢复中原、统一九州,坚决与妥协投降派抗争到底的一个高大自我的写照。
四、结语
写梅花的诗大多都是陆游退居山阴(今浙江绍兴)老家时所作,他在山阴老家住了二十年,一直到他去世。可以看出,在他的梅花世界中,无论哪一种梅花形象,都有逆境中陆游的影子;无论哪一种梅花,都经过了陆游心灵的过滤,都具有审美价值,能给人一种强烈的精神震撼。陆游对梅花的钟情丝毫不亚于“梅妻鹤子”的林和靖,而且,他眼中的梅花与林逋眼中的梅花还稍有不同。陆游眼里的梅花更具有实际意义,不仅是精神的一种寄托物,也更具情感性与感染力,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在他的眼里,梅花是“尤物”,是“奇绝”。但他对梅花不仅仅停留在欣赏和爱的层面,而这种欣赏和爱丝毫不能遮蔽他那炽热的情感,相反,通过梅花,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具有英雄气概的陆游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普通人的陆游。对人生社会的看法与评价,对人情冷暖的感受与抒发,可以说隐含在他的梅花世界里。开放在特殊时令的梅花与生活在那个特殊时代的陆游,似乎有着某种关联,因为梅花怒放冰雪的精神、色香淡雅的品质与陆游的人生追求是一致的,陆游也像梅花一样,在那个严酷的环境中“绽放”过。他以梅花自勉,走完了自己的人生之路。虽然他“但悲不见九州同”,但是,他把自己移入了梅花,开放了千秋万代。“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这可能也应该是他曾经的理想与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