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吹曲辞梅花落
『壹』 诗词中梅花落和折柳曲分别代表什么情感
《梅花落》一方抄面多用于表达主人公的孤独落寞之情,另一方面象征着作者高洁不屈的操守。如李清照的《永遇乐》一词中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折柳曲》多代表送别和思念之情。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郭茂倩《乐府诗集》说:“《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乐府解题》说:汉“横吹曲”共二十八解,李延年造。魏晋以后唯传十八曲。《梅花落》即其一。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
“折柳送别”时,要吹笛,有时还要放声歌唱,所以,古诗中常把折柳、吹笛(唱曲)联系在一起,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
(1)横吹曲辞梅花落扩展阅读
乐曲流传
据《乐府题解》里记载,《梅花落》原为汉乐府二十八横吹曲之一,魏晋以后很风行,为当时流行的十八首横吹曲之一。从南北朝时期开始,横吹曲《梅花落》又被称为笛子曲《梅花落》。至唐代,笛曲《梅花落》在市井流传更广,成为诗人墨客经常歌咏的对象。
其不仅以音乐形式流传,而且对文学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现了“落梅、芳树,共体千篇”的盛况。宋元明清几代也一直流传。后来流行的琴曲《梅花三弄》也是根据《梅花落》改编。
『贰』 梅花落的诗句是什么
《梅花落》原文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梅花落》作者简介
杨炯(650-约695)唐代诗人。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县)人。十岁举神童,待制弘文馆。二十七岁应制举及第,补校书郎。公元681年(高宗永隆二年)充崇文馆学士,迁太子詹事司直。恃才傲物,因讥刺朝士的矫饰作风而遭人忌恨,武后时遭谗被贬为梓州司法参军。公元690年(天授元年)任教于洛阳宫中习艺馆。公元692年(如意元年)秋后出为婺州盈川县令,死于任所,故亦称“杨盈川”。与王勃、骆宾王、卢照邻齐名,世称“王杨卢骆”,为“初唐四杰”。工诗,擅长五律,其边塞诗较著名。有《盈川集》,存诗33首。
《梅花落》简介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叁』 求一下《梅花落》这首曲子,介绍一下
横吹曲来辞。梅花落
梅岭花初源发,天山雪未开。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横吹曲辞。梅花落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横吹曲辞。梅花落新岁芳梅树,繁苞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小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嘿嘿~就这几首了,至今未见有前两句是四个字的,你自己看着办吧`
『肆』 梅花落 刘方平 翻译
梅花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回城恨不穷答。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
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
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辞”。本诗表现了一位空闺少妇对丈夫的思念。本篇韵味醇厚,感情逼真,刻画人物的内心活动平实、朴素、风格独特。
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伍』 浴浪鸟这首古诗的独舞和什么相对
独舞依磐石,群飞动轻浪。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浴浪鸟》唐朝:卢照邻回
诗句出自《浴答浪鸟》,为唐朝诗人卢照邻所做的一首诗,来自全唐诗:卷42-45。诗中作者把自己比成浴浪鸟,胸怀白云上,志向高远。
卢照邻:字升之,范阳人。十岁,从曹宪,王义方授苍雅,调邓王府典签。王有书十二车,照邻总披览,略能记忆。王爱重,比之相如。调新都尉,染风疾。去官,居太白山,以服饵为事。又客东龙门山,疾甚,足挛,一手又废。
乃去阳翟具茨山下,买园数十亩,疏颖水周舍,复豫为墓。偃卧其中,后不甚其苦,与亲属诀,自投颖水死,年四十。尝著《五悲文》以自明。有集二十卷,又《幽忧子》三卷,会编诗二卷。卢照邻与王勃、杨炯和骆宾王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
(5)横吹曲辞梅花落扩展阅读:
卢照邻的其它诗词
长安古意,横吹曲辞梅花落,咏史四首,曲池荷。
江中望月,酬张少府京之, 明月引,浴浪鸟。
杂曲歌辞行路难,横吹曲辞关山月,赠李荣道士,横吹曲辞紫骝马。
失群雁,元日述怀,元召述怀月弓,益州城西张超亭观妓。
相如琴台,昭君怨,七夕泛舟二首,宴样州南亭得池字。
『陆』 《梅花落》田双伶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梅花落抄》属汉乐府“横吹曲辞”。这首诗通过女主人公的赏梅来表现了她对行人(即她的丈夫)的思念,反映了战争的长久,亲人无音信。读者从妻子思念丈夫的切切情感中可以看出当时边关战争的时间之长,守疆的重要性。此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前四句咏物,后四句写人。首联的梅花引出了尾联中对春恨的感慨,“一株梅”则暗示了女主人公的孤独。诗味醇厚,形象逼真。
『柒』 卢照邻的《横吹曲辞.梅花落》表达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雄壮
《横吹曲辞·梅花落》
[唐]卢照邻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版似雪回。
因风入舞权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这首诗由梅岭的梅花开放,联想到遥远的边塞,仍然处于严寒之中,忽发奇想,觉得仿佛眼前花似雪,彼处雪似花,于是遥远的空间阻隔便消弥于错觉之中。
然而一旦清醒,才想起征人远在万里之外的冰天雪地
之中,春天到了也不知归来。诗人从小处入手,细腻婉转,但笔锋一转,描写塞外征人,升华了诗的主旨。
卢照邻此诗在梅花和雪花的形态颜色相似上做文章利用这一简单的比喻构成了两个白色世界的奇异混淆,读来既新颖又奇特,描绘了一幅美丽奇妙的画卷。
虽说是混淆的,分不清是梅是雪,但梅和雪的世界却是对立的: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区和婉约柔美的中原地区。
诗中的“开”字也起到了双关的作用:在北方,雪尚未“开”,“开”指“开花”,也指“开化”,即谓
匈奴的边塞地区处于较落后的境地,还没有得到中华文明的开化。
『捌』 你能搜索一二首关于古人写得咏梅诗词吗
希望对你有帮助
南朝宋 陆凯《赠苑哗诗》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南朝宋 鲍照《梅花落》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问君何独然?”“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
南朝梁代 何逊《扬州法曹梅花盛开》
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
衔霜当路发,映雪拟寒开,
枝横却月观,花绕凌风台。
朝洒长门泣,夕驻临邛杯。
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
南朝陈时 阴铿《雪里寻梅》
春近寒虽转,梅舒雪尚飘。
从风还共落,照日不俱销。
叶开随足影,花多助重条。
今来渐异昨,向晚判胜朝。
南朝陈 谢燮《早梅诗》
迎春故早发,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北周 庾信《咏梅》
梅含今春树,还临先日池。
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北周 庾信《梅花》
当年腊月半,已觉梅花阑。
不信今春晚,俱来雪里看。
树动悬冰落,枝高出手寒。
早知觅不见,真悔著衣单。
隋 侯夫人《春日看梅诗二首》 选一
香清寒艳好,谁惜是天真。
玉梅谢后阳和至,散与群芳自在春。
唐 李煜《梅花》
殷勤移植地,曲槛小栏边。
共约重芳日,还忧不盛妍。
阻风开步障,乘月溉寒泉。
谁料花前后,蛾眉却不全。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
清香更何用,犹发去年枝
唐 李煜 《清平乐》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唐 卢照邻《横吹曲辞•梅花落》
梅岭花初发,天山雪未开。
雪处疑花满,花边似雪回。
因风入舞袖,杂粉向妆台。
匈奴几万里,春至不知来。
唐 沈佺期《横吹曲辞•梅花落》
铁骑几时回,金闺怨早梅。
雪中花已落,风暖叶应开。
夕逐新春管,香迎小岁杯。
感时何足贵,书里报轮台。
唐 刘方平《梅花落》
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
唐 张九龄《庭梅咏》
芳意何能早,孤荣亦自危。
更怜花蒂弱,不受岁寒移。
朝雪那相妒?阳风已屡吹。
馨香虽尚尔,飘荡复谁知?
唐 张九龄《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
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
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唐 杨炯 《梅花落》
窗外一株梅,寒花五出开。
影随朝日远,香逐便风来。
泣对铜钩障,愁看玉镜台。
行人断消息,春恨几裴回。
唐 李峤《梅》
大庾敛寒光,南枝独早芳。
雪含朝暝色,风引去来香。
妆面回青镜,歌尘起画梁。
若能遥止渴,何暇泛琼浆。
唐 张说《正朝摘梅》
蜀地寒犹暖,正朝发早梅。
偏惊万里客,已复一年来。
唐 孙逖《和常州崔使君咏后庭梅二首》
闻唱梅花落,江南春意深。
更传千里外,来入越人吟。
弱干红妆倚,繁香翠羽寻。
庭中自公日,歌舞向芳阴。
梅院重门掩,遥遥歌吹边。
庭深人不见,春至曲能传。
花落弹棋处,香来荐枕前。
使君停五马,行乐此中偏。
唐 杜甫《江梅》
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
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树元同色,江风亦自波。
故园不可见,巫岫郁嵯峨。
唐 杜甫《西郊》
时出碧鸡坊,西郊向草堂。
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
傍架齐书帙,看题减药囊。
无人觉来往,疏懒意何长
唐 元稹《赋得春雪映早梅》
飞舞先春雪,因依上番梅。
一枝方渐秀,六出已同开。
积素光逾密,真花节暗催。
抟风飘不散,见晛忽偏摧。
郢曲琴空奏,羌音笛自哀。
今朝两成咏,翻挟昔人才。
唐 刘言史《竹里梅》
竹里梅花相并枝,梅花正发竹枝垂。
风吹总向竹枝上,直似王家雪下时。
唐 李绅《过梅里七首家于无锡四十载,今敝庐数堵犹存,今列题于后•早梅桥》
早梅花,满枝发。
东风报春春未彻,紫萼迎风玉珠裂。
杨柳未黄莺结舌,委素飘香照新月。
桥边一树伤离别,游荡行人莫攀折。
不竞江南艳阳节,任落东风伴春雪。
唐 王初 《梅花二首》
应为阳春信未传,固将青艳属残年。
东君欲待寻佳约,剩寄衣香与粉绵。
迎春雪艳飘零极,度夕蟾华掩映多。
欲托清香传远信,一枝无计奈愁何。
唐 殷尧藩 《友人山中梅花》
南国看花动远情,沈郎诗苦瘦容生。
铁心自儗山中赋,玉笛谁将月下横。
临水一枝春占早,照人千树雪同清。
好风吹醒罗浮梦,莫听空林翠羽声。
唐 朱庆馀 《早梅》
天然根性异,万物尽难陪。
自古承春早,严冬斗雪开。
艳寒宜雨露,香冷隔尘埃。
堪把依松竹,良涂一处栽。
唐 庾敬休 《春雪映早梅》
清晨凝雪彩,新候变庭梅。
树爱春荣遍,窗惊曙色催。
寒江添粉壁,积润履青苔。
分明六出瑞,隐映几枝开。
闻笛花疑落,挥琴兴转来。
曲成非寡和,长使思悠哉。
唐 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唐 李商隐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唐 李商隐 《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
知访寒梅过野塘,久留金勒为回肠。
谢郎衣袖初翻雪,荀令熏炉更换香。
何处拂胸资蝶粉,几时涂额藉蜂黄。
维摩一室虽多病,亦要天花作道场。
唐 韦蟾《梅》
高树临溪艳,低枝隔竹繁。
何须是桃李,然后欲忘言。
拟折魂先断,须看眼更昏。
谁知南陌草,却解望王孙。
唐 崔橹 《岸梅》
含情含怨一枝枝,斜压渔家短短篱。
惹袖尚余香半日,向人如诉雨多时。
初开偏称雕梁画,未落先愁玉笛吹。
行客见来无去意,解帆烟浦为题诗。
唐 李群玉《人日梅花病中作》
去年今日湘南寺,独把寒梅愁断肠。
今年此日江边宅,卧见琼枝低压墙。
半落半开临野岸,团情团思醉韶光。
玉鳞寂寂飞斜月,素艳亭亭对夕阳。
已被儿童苦攀折,更遭风雨损馨香。
洛阳桃李渐撩乱,回首行宫春景长。
唐 李群玉 《山驿梅花》
生在幽崖独无主,溪萝涧鸟为俦侣。
行人陌上不留情,愁香空谢深山雨。
唐 温庭皓 《梅》
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
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
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
余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零落移新暖,飘扬上故台。
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唐 皮日休 《行次野梅》
茑拂萝捎一树梅,玉妃无侣独裴回。
好临王母瑶池发,合傍萧家粉水开。
共月已为迷眼伴,与春先作断肠媒。
不堪便向多情道,万片霜华雨损来。
唐 陆龟蒙 《奉和袭美行次野梅次韵》
飞棹参差拂早梅,强欺寒色尚低徊。
风怜薄媚留香与,月会深情借艳开。
梁殿得非萧帝瑞,齐宫应是玉儿媒。
不知谢客离肠醒,临水应添万恨来。
唐 来鹄 《梅花》
枝枝倚槛照池冰,粉薄香残恨不胜。
占得早芳何所利,与他霜雪助威棱。
唐 方干 《袁明府以家酝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唯四韵兼亦双关》
封匏寄酒提携远,织笼盛梅答赠迟。
九度搅和谁用法,四边窥摘自攀枝。
樽罍泛蚁堪尝日,童稚驱禽欲熟时。
毕卓醉狂潘氏少,倾来掷去恰相宜。
唐 方干 《胡中丞早梅》
不独闲花不共时,一株寒艳尚参差。
凌晨未喷含霜朵,应候先开亚水枝。
芬郁合将兰并茂,凝明应与雪相宜。
谢公吟赏愁飘落,可得更拈长笛吹。
唐 罗邺 《早梅》
缀雪枝条似有情,凌寒澹注笑妆成。
冻香飘处宜春早,素艳开时混月明。
迁客岭头悲袅袅,美人帘下妒盈盈。
满园桃李虽堪赏,要且东风晚始生。
唐 罗邺 《梅花》
繁如瑞雪压枝开,越岭吴溪免用栽。
却是五侯家未识,春风不放过江来。
唐 罗隐 《梅花》
吴王醉处十馀里,照野拂衣今正繁。
经雨不随山鸟散,倚风疑共路人言。
愁怜粉艳飘歌席,静爱寒香扑酒樽。
欲寄所思无好信,为人惆怅又黄昏。
唐 王适《江滨梅》
忽见寒梅树,花开汉水滨。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唐 韩愈《春雪间早梅》
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
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
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
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
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
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
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
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
先期迎献岁,更伴占兹辰。
愿得长辉映,轻微敢自珍。
唐 白居易《新栽梅》
池边新种七株梅,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妒,今年好为使君开。
唐 白居易《和薛秀才寻梅花同饮见赠》
忽惊林下发寒梅,便试花前饮冷杯。
白马走迎待客去,红筵铺待舞人来。
歌声怨处微微落,酒气熏时旋旋开。
若到岁寒无雨雪,犹应醉得两三回。
唐 白居易《忆杭州梅花,因叙旧游,寄萧协律》
三年闲闷在余杭,曾为梅花醉几场。
伍相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
蹋随游骑心长惜,折赠佳人手亦香。
赏自初开直至落,欢因小饮便成狂。
薛刘相次埋新垄,沈谢双飞出故乡。
歌伴酒徒零散尽,唯残头白老萧郎。
唐 齐己《梅》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去,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映春台。
唐 李白《宫中行乐词》句
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
唐 张谓 早梅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唐 张谓《官舍早梅》
阶下双梅树,春来画不成。
晚时花未落,阴处叶难生。
摘子防人到,攀枝畏鸟惊。
风光先占得,桃李莫相轻。
唐 崔道融《梅花》
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
横笛和愁听,斜枝倚病看。
逆风如解意,容易不摧残。
唐 罗隐 《人日新安道中见梅花 其年以徐寇停举 》
长途酒醒腊春寒,嫩蕊香英扑马鞍。
不上寿阳公主面,怜君开得却无端。
唐 唐彦谦 《梅亭》
东海穷诗客,西风古驿亭。
发从残岁白,山入故乡青。
世事徒三窟,儿曹且一经。
丁宁速赊酒,煮栗试砂瓶。
唐 唐彦谦 《梅》
玉人下瑶台,香风动轻素。
画角弄江城,鸣珰月中堕。
唐 郑谷 《梅》
江国正寒春信稳,岭头枝上雪飘飘。
何言落处堪惆怅,直是开时也寂寥。
素艳照尊桃莫比,孤香黏袖李须饶。
离人南去肠应断,片片随鞭过楚桥。
唐 郑谷 《折得梅》
寒步江村折得梅,孤香不肯待春催。
满枝尽是愁人泪,莫殢朝来露湿来。
唐 郑谷《江梅》
江梅且缓飞,前辈有歌词。
莫惜黄金缕,难忘白雪枝。
吟看归不得,醉嗅立如痴。
和雨和烟折,含情寄所思。
唐 崔涂 《初识梅花》
江北不如南地暖,江南好断北人肠。
燕脂桃颊梨花粉,共作寒梅一面妆。
唐 韩偓 《早玩雪梅有怀亲属》
北陆候才变,南枝花已开。
无人同怅望,把酒独裴回。
冻白雪为伴,寒香风是媒。
何因逢越使,肠断谪仙才。
唐 韩偓 《梅花》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
龙笛远吹胡地月,燕钗初试汉宫妆。
风虽强暴翻添思,雪欲侵凌更助香。
应笑暂时桃李树,盗天和气作年芳。
唐 韩偓 《湖南梅花一冬再发偶题于花援》
湘浦梅花两度开,直应天意别栽培。
玉为通体依稀见,香号返魂容易回。
寒气与君霜里退,阳和为尔腊前来。
夭桃莫倚东风势,调鼎何曾用不材。
唐 吴融 《旅馆梅花》
清香无以敌寒梅,可爱他乡独看来。
为忆故溪千万树,几年辜负雪中开。
唐 陆希声 《阳羡杂咏十九首•梅花坞》
冻蕊凝香色艳新,小山深坞伴幽人。
知君有意凌寒色,羞共千花一样春。
唐 王贞白 《春日咏梅花见绝句辩体》
靓妆才罢粉痕新,迨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唐 徐夤 《梅花》
琼瑶初绽岭头葩,蕊粉新妆姹女家。
举世更谁怜洁白,痴心皆尽爱繁华。
玄冥借与三冬景,谢氏输他六出花。
结实和羹知有日,肯随羌笛落天涯。
唐 李中 《梅花》
群木方憎雪,开花长在先。
流莺与舞蝶,不见许因缘。
唐 刘禹锡 杨柳枝词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唐 王维《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唐 刘元载妻《早梅》
南枝向暖北枝寒,一种春风有两般。
凭仗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阑干。
唐 蒋维翰《春女怨》
白玉堂前一树梅,今朝忽见数花开。
几家门户寻常闭,春色因何入得来。
唐 孟浩然《早梅》
园中有早梅,年例犯颜开。
少妇曾攀枝,将归插镜台。
犹言看不足,更欲剪刀裁。
唐 李德裕《忆平泉杂咏•忆寒梅》
寒塘数树梅,常近腊前开。
雪映缘岩竹,香侵泛水苔。
遥思清景暮,还有野禽来。
谁是攀枝客,兹辰醉始回。
唐 李德裕《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花药栏》
蕙草春已碧,兰花秋更红。
四时发英艳,三径满芳丛。
秀色濯清露,鲜辉摇惠风。
王孙未知返,幽赏竟谁同。
唐 柳宗元《早梅》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唐 令狐楚《游春词》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玖』 梅花落的作品译文
①中庭:庭院中。
②咨嗟:赞叹声。
③君:指“偏为梅咨嗟”的诗人。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
④其:指梅。作花:开花。作实:结实。以下是诗人的回答。这二句是说梅花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不畏严寒。
⑤尔:指杂树。霜华:霜中的花。华,同“花”。这三句是说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在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 《梅花落》属汉乐府“横吹曲。鲍照沿用乐府旧题,创作了这首前所未见的杂言诗。
诗的起句开门见山: “中庭多杂树,偏为梅咨嗟。。这里的“杂树。和“梅”含有象征意义。杂树, “亦指世间悠悠者流”。 即一般无节操的土大夫,梅,指节操高尚的旷达贤土。庭院中有各种树木,而诗人最赞赏的是梅花,观点十分鲜明。 ·
下面是诗人与杂树的对话。 “问君何独然?。这句是假托杂树的问话:你为什么单单赞赏梅花呢?诗人答道, “念其霜中能作花,露中能作实。摇荡春风媚春曰,念尔零落逐寒风,徒有霜华无霜质。”“念其。之。其。,谓梅花; “念尔”之“尔”,谓杂树。全句意为,因梅花不畏严寒,能在霜中开花,露中结实,而杂树只能在春风中摇曳,桂春日下盛开,有的虽然也能在霜中开花,却又随寒风零落而没有耐寒的品质。在此,诗人将杂树拟人,并将它与梅花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式加以描绘、说明,通过对耐寒梅花的赞美,批判了杂树的软弱动摇。两者在比较中得到鉴别,强化,可谓相得益彰。
本诗主要是托讽之辞,采用杂言,音节顿挫激扬,富于变化其一褒一贬,表现了诗人鲜明的态度。这与作者个人经历有着密切的关系。鲍照“家世贫贱。, (鲍照《拜侍郎上疏》)在宦途上饱受压抑。他痛恨门阀土族制度,对刘宋王朝的统治深为不满,因此,他那质朴的诗句申表示了对节操低下的士大夫的蔑视和对旷达之士的赞扬。这里还包含着寒士被压抑的义愤和对高门世族垄断政权的控诉。诗歌以充沛的气势,强烈的个性,明陕的语言,给读者以震撼。 陆时雍说· “明远才力标举,凌厉当年;如五丁凿山,开世人所未有J”从《梅花落》一诗中可以看出,鲍照无愧于陆氏的评价。
沈德潜分析说。以花字联上嗟’字成韵,以‘实’字联下‘日’字成韵,格法甚奇。一诗的构思新颖、巧妙,运用丰富的想象力。把大自然中司空见惯的树和花人格化,借助于对话、对比等手法,使诗中的深刻含义得到形象的体现,象征色彩浓郁。假象见义,借此言彼,以生动婉曲的形式言志,增添了诗歌耐人咀嚼的韵味。
『拾』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梅花落刘方平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少
(1)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1分)开头四句.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一夜之间便凋零、败落。(1分)颈联以花喻人,写少妇欣赏院里的梅花,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包含着不能与出征戍边的丈夫一起共度大好年华的幽怨。(1分)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1分)评分标准:手法1分,分析3分。手法错,但分析中对诗意理解准确.酌情给分。
(2)这首诗既是咏物诗,又是闺情涛,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它的新意在于诗人并不仅是由落英缤纷引发出岁月易逝的感叹,而且是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从庭院落梅这一个小视角延伸到整个时代大背景,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4分)评分标准:分析意思对即可。 热点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