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重奏
㈠ 推荐一些著名好听的古典音乐
维瓦尔第《四季》巴赫《布兰登堡协奏曲》《十二平均律》亨德尔《弥赛亚》(首推《哈利路亚大合唱》,那种神圣感啊……)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G大调弦乐小夜曲》《星星变奏曲》《土耳其进行曲(奏鸣曲KV.331第三乐章)》(这个土耳其进行曲再推荐一个王羽佳的炫技版和李云迪周杰伦的四手联弹版)《A大调单簧管协奏曲》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献给爱丽丝》《悲怆奏鸣曲》《月光奏鸣曲》《田园交响曲》海顿:比较喜欢他的交响曲和钢琴奏鸣曲舒伯特《红玫瑰》《鳟鱼》罗西尼:歌剧《塞尔维亚理发师》(首推《快给大忙人让路》)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拉德斯基进行曲》《春之声圆舞曲》《电闪雷鸣波尔卡》《溜冰波尔卡》《拨弦波尔卡》肖邦《革命》《英雄》《离别》以及所有的圆舞曲、夜曲(特别喜欢阿图尔·鲁宾斯坦的演奏,经典啊!)、钢琴协奏曲和大部分马祖卡李斯特《爱之梦》《钟》《匈牙利狂想曲》《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钢琴协奏曲》勃拉姆斯《匈牙利舞曲五号》门德尔松《无词歌》,轻歌剧《仲夏夜之梦》(首推《婚礼进行曲》),《g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舒曼《童年情景》(首推《梦幻》)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是第九吧?就是致新大陆那个……)圣·桑《天鹅》《骷髅之舞》《天鹅之死》爱德华·埃尔加《爱的致意》《威风堂堂进行曲》古诺-巴赫《圣母颂》(改编自巴赫的一首前奏曲,很美的)这个不记得作者了——《少女的祈祷》(千万别听克莱德曼版的……)格里格《培尔·金特组曲》(首推《清晨》《安尼特拉之舞》《在山王的宫殿里》)西贝柳斯《芬兰颂》柴可夫斯基(他的芭蕾舞剧很不错)《天鹅湖》《胡桃夹子》《第一钢琴协奏曲(大河)》《第六交响曲(悲怆)》《罗密欧与朱丽叶》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二钢琴协奏曲》《第三钢琴协奏曲》比才《卡门》(推荐:《花之歌》《哈巴捏拉舞曲》《斗牛士之歌》)普契尼《今夜无人入睡(选自《图兰朵》)》《晴朗的一天(选自《蝴蝶夫人》)》《哼吟合唱(选自《蝴蝶夫人》)》威尔第《祝酒歌(选自《茶花女》)》《女人善变(选自《弄臣》)》德利布(芭蕾舞剧)《葛佩莉亚》《西尔维娅》德彪西《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牧神午后》《大海》马斯奈《沉思》普罗科菲耶夫《第一钢琴协奏曲》、前奏曲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还有,小提琴家穆特有一张叫《卡门幻想曲》的唱片,个人认为很不错,首推《流浪者之歌》《茨冈》《卡门幻想曲》中国乐曲《黄河》《梁祝》《红旗颂》《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㈡ 十岁以上看哪些经典小说和名一上白
1.中国:
(1)《西游记》 (明)吴承恩
(2)《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3)《红楼梦》 (清)曹雪芹、高鹗
(4)《三国演义》(元末明初)罗贯中
(5) 《80位共产党人的故事》徐焰
(6) 《四世同堂》老舍
(7) 《诗经》佚名原作,传说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8) 《老子》 老子【李耳】
(9) 《论语》孔子【孔丘】
(10) 《庄子》 庄子【庄周】
(11) 《孟子》 孟子【孟轲】
(12) 《史记》司马迁
(13) 《楚辞》屈原等楚地诗人
(14) 《文心雕龙》刘勰
(15) 《世说新语》刘义庆
(16) 《资治通鉴》司马光
(17) 《唐诗三百首》孙洙
(18) 《牡丹亭》汤显祖
(19) 《水浒传》施耐庵
(20) 《三国演义》罗贯中
(21) 《儒林外史》吴敬梓
(22) 《红楼梦》曹雪芹、高鹗
(23) 《聊斋志异》蒲松龄
(24) 《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25) 《西游记》吴承恩
(26) 《阿Q正传》鲁迅
(27) 《子夜》茅盾
(28) 《家》巴金
(29) 《骆驼祥子》
(30) 《雷雨》曹禺
(31) 《围城》钱钟书
(32)《西厢记》
(33)《乐府诗集》郭茂倩
(34)《日出》曹禺
(35) 《呐喊》鲁迅
(36) 《边城》沈从文
(37)《平凡的世界》路遥
(38) 《围城》钱钟书
2.国外:
(1) 《教父》[美] 马里奥·普佐
(2) 《历史》 [古希腊]希罗多德
(3)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雅典]修昔底德
(4) 《茶花女》 [法国]小仲马
(5) 《对话录》 [古希腊]柏拉图
(6) 《伦理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7) 《埃涅阿斯记》 [古罗马]维吉尔
(8) 《希腊罗马英雄史》 [古希腊]普鲁塔克
(9)《查太莱夫人的情人》[英]劳伦斯
(10)《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捷]米兰·昆德拉
(11) 《神曲》 [意大利]但丁
(12) 《坎特伯雷故事集》 [英国]乔叟
(13) 《乌托邦》 [英国]托马斯.莫尔
(14) 《君王论》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
(15) 《巨人传》 [法国]拉伯雷
(16) 《堂吉诃德》 [西班牙]塞万提斯
(17) 《箴言集》 拉.洛希福考
(18) 《失乐园》 [英国]米尔顿
(19) 《天路历程》 [英国]约翰.班场
(20) 《一千零一夜》 [古代阿拉伯] 民众
(21) 《鲁滨逊漂流记》 [英国]丹尼尔.笛福
(22) 《格列佛游记》 [英国]斯威夫特
(23) 《汤姆.琼斯》 [英国]亨利·菲尔丁
(24) 《社会契约论》 [法国]卢梭
(25) 《国富论》 [苏格兰]亚当.斯密
(26) 《罗马帝国衰亡史》 [古罗马]吉朋
(27) 《纯粹理性批判》 [德国]康德
(28) 《约翰生传》 [英国]包斯威尔
(29) 《女权辩论》 [英国]玛丽.吴尔斯东克拉甫特
(30) 《情爱论》 [保加利亚]瓦西列夫
(31) 《人口论》 [英格兰]马尔萨斯
(32) 《傲慢与偏见》 [英国]简.奥斯汀
(33) 《艾凡赫》 [英国]瓦特.斯各特
(34) 《红与黑》 [法国]司汤达
(35) 《巴黎圣母院》 [法国]维克多.雨果
(36) 《高老头》 [法国]巴尔扎克
(37) 《法国大革命》 马迪厄
(38) 《死魂灵》 [俄国]果戈理
(39) 《三剑客》 [法国]大仲马
(40) 《简·爱》 [英国]夏洛蒂·勃朗特
(41) 《呼啸山庄》 [英国]艾米莉·勃朗特
(42) 《英国史》 麦克雷
(43) 《包法利夫人》 [法国] 福楼拜
(44) 《论自由》 [英国]约翰·密尔
(45) 《物种起源》 [英国]查尔斯.达尔文
(46) 《弗洛斯河上的磨坊》 [英国]乔治·艾略特
(47) 《父与子》 [俄国]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
(48) 《战争与和平》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49)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英国]刘易斯·卡罗尔
(50) 《安娜·卡列尼娜》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51) 《八十天环游世界》 [法国] 儒勒.凡尔纳
(52) 《汤姆·索亚历险记》 [美国]马克.吐温
(53) 《卡拉马佐夫兄弟》 [俄国]陀思妥耶夫斯基
(54) 《金枝》 [英国]J.G.弗雷泽
(55) 《苔丝》 [英国]托马斯.哈代
(56) 《梦的解析》 [奥地利]弗洛伊德·西格蒙德
(57) 《包扎先生的历史》 [英国] 赫伯特.乔治.威尔斯
(58) 《儿子与情人》 [英国] D.H.劳伦斯
(59) 《追忆逝水年华》[法国] 马歇尔.普鲁斯特
(60) 《尤利西斯》 [爱尔兰]詹姆斯·乔伊斯
(61) 《魔山》 [德国]托马斯.曼
(62) 《美国的悲剧》 [美国]狄奥多.德莱塞
(63) 《如果麦子不死》 [法国] 安德烈.纪德
(64) 《灯塔》 维琴尼娅.伍尔夫
(65) 《喧嚣与骚动》 [美国]威廉.福克纳
(66) 《战争春梦》 [美国] 欧内斯特·米勒尔·海明威
(67) 《西线无战事》 [德国]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
(68) 《美丽的新世界》 [英国] 阿道司欰骨黎
(69) 《愤怒的葡萄》 [美国]约翰·斯坦贝克
(70) 《智慧七柱》 [英国] 汤玛斯.爱德华.劳伦斯
(71) 《1984》 [英国]乔治·奥威尔
(72) 《岗铁基探险记》 海耶达尔
(73) 《大师群像》 查理.史诺
(74) 《亚历山大四重奏》 劳伦斯.杜瑞尔
(75) 《日瓦戈医生》 [苏联]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
(76) 《艾格尼斯·格雷》 [英国]安恩勃朗特
(77) 《魔戒》 [英国]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
(78)《罗密欧与朱丽叶》 [英国]威廉.莎士比亚
(79)《外套》[俄国]果戈里
(80)《鼻子》[俄国]果戈里
(81)《飘》[美国]玛格丽特·米切尔
(82)《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古希腊]荷马
(83)《悲惨世界》
(84) 《羊脂球》 [法国]莫泊桑
(85)《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美国]海伦·凯勒
(86)《基督山伯爵》 [法国]大仲马
(87)《哈姆雷特》[英国]威廉·莎士比亚
(88)《雾都孤儿》[英国]狄更斯
(89)《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90)《荆棘鸟》[澳]考琳·麦卡洛
(91)《麦田里的守望者》(美)杰罗姆·迪林·塞林格
(92)《百年孤独》(哥伦比亚)加尔比亚·加西亚·马尔克斯
(93)《东方快车谋杀案》(英)阿加莎·克里斯蒂
(94)《尤利西斯》(爱)詹姆斯·乔伊斯
3.教材名著:
1、初中部分(12本):
(1)《西游记》 (明)吴承恩
(2)《水浒传》 (元末明初)施耐庵
(3)《朝花夕拾》鲁迅
(4)《骆驼祥子》老舍
(5)《繁星·春水》冰心
(6)《鲁滨逊漂流记》 (英)笛福
(7)《格列佛游记》 (英)斯威夫特
(8)《名人传》 (法)罗曼·罗兰
(9)《童年》 (苏)高尔基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奥斯特洛夫斯基
(11)《汤姆·索亚历险记》(美)马克·吐温
(12)《威尼斯商人》(英)莎士比亚
2、高中部分(20本):
(1)《论语》
(2)《三国演义》 (元末明初)罗贯中
(3)《红楼梦》 (清)曹雪芹
(4)《呐喊》 鲁迅
(5)《女神》郭沫若
(6)《子夜》茅盾
(7)《家》 巴金
(8)《雷雨》 曹禺
(9)《围城》 钱钟书
(10)《谈美书简》朱光潜
(11)《哈姆雷特》 (英)莎士比亚
(12)《堂吉诃德》 (西)塞万提斯
(13)《歌德谈话录》(德)艾克曼
(14)《巴黎圣母院》(法)雨果
(15)《欧也妮·葛朗台》 (法)巴尔扎克
(16)《匹克威克外传》 (英)查尔斯·狄更斯
(17)《复活》 (俄)列夫·托尔斯泰
(18)《普希金诗选》 (俄)普希金
(19)《老人与海》 (美)海明威
(20)《泰戈尔诗选》 (印)泰戈尔
㈢ 有哪些著名的小提琴曲请仔细看问题补充
世界著名小提琴曲 (cd) ││├—克莱斯勒:爱之喜悦 ││├—舒曼:梦幻曲 ││├—舒曼:浪漫曲 ││├—德沃夏克:母亲教我的歌 ││├—舒伯特:圣母颂 ││├—比才:阿莱城的姑娘 ││├—海顿:回旋曲 ││├—维瓦尔第:里里西舞曲 ││├—阿尔毕诺尼:慢板 ││├—门德尔松:短曲 ││├—舒伯特:乐兴之时 ││├—克莱斯特:小回旋曲 ││├—贝多芬:小步舞曲 ││├—德西彪:月光 古典作品精华集1 (cd) ││├—德西彪:交响素描《大海》第一首“从黎明到中午的大海” ││├—斯梅塔那: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第三首“萨尔卡” ││├—马勒:第六交响曲《悲剧》第二乐章“谐趣曲” ││├—鲁宾斯坦:旋律 ││├—德拉特:纪念曲 ││├—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交响曲《天方夜谭》第三乐章“年轻的王子与公主” ││├—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萨尔丹沙皇的故事》中的“野蜂飞舞” ││├—里姆斯基 科萨科夫:《西班牙随想曲》中的“吉普赛之歌” │├—古典作品精华集2 (cd) ││├—比才:《卡门》中的“哈巴涅拉舞曲” ││├—比才:《卡门》中的“花之歌” ││├—罗勃丁:《伊戈尔王》中的“鞑靼舞曲” ││├—德布利:芭蕾舞剧《葛蓓莉亚》中的“圆舞曲” ││├—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茱莉叶》第二组曲之七“茱莉叶墓前的罗密欧” ││├—威尔第:《茶花女》第三幕前奏曲 ││├—舒伯特:死神与少女,选自D小调第十四弦乐四重奏 ││├—巴赫:D小调触技曲与赋格 │├—古典作品精华集3 (cd)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第一乐章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第二乐章 ││├—比才:《卡门》前奏曲 ││├—威尔第:《阿依达》中的“大进行曲” ││├—威尔第:《路易莎 米勒》第一幕序曲 ││├—斯梅塔那:《被出卖的新娘》中的“波尔卡舞曲” ││├—格鲁克:《奥菲欧与尤丽狄茜》中的“祝福之灵舞曲” ││├—马勒:《大地之歌》中的美女(采莲曲) ││├—莫扎特:赞美诗《圣休颂》K618 ││├—德西彪:《儿童乐园》组曲,第四首“白雪飘舞” ││├—德西彪:《儿童乐园》组曲,第六首“黒娃娃步态舞” │├—古典作品精华集4 (cd) ││├—舒勃特:钢琴五重奏《鳟鱼》 ││├—巴赫—古诺:圣母颂 ││├—老约翰 施特劳斯:拉德斯基进行曲 ││├—奥芬巴赫:愉快巴黎人 ││├—泰勒曼:管弦乐组曲 │├—古典作品精华集5 (cd) ││├—勃拉姆斯:海顿主题变奏曲Op.56A ││├—德西彪:风与海的对话,选自交响素描《大海》第三者 ││├—格里格:晚春,选自管弦乐小品《伤感第二段》 ││├—拉威尔:高贵而感伤的圆舞曲 ││├—约翰 施特劳斯:电闪雷鸣波尔卡 ││├—约翰 施特劳斯:维也纳糖果,圆舞曲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Op.77第三乐章 ││├—拉赫玛尼诺夫:帕格尼尼主题狂想曲,第18段变奏:如歌的行板 ││├—舒伯特:音乐的瞬间 ││├—德西彪:牧神笛(绪任克斯)
㈣ 查找下面几个音乐家的资料,谢谢各位了!~
威尔第(1813~1901)伟大的意大利作曲家。出生于帕马省布塞托城。1832年投考米兰音乐院,未被录取,后随拉维尼亚学习音乐。1842年,创作了他的第二部歌剧《那布科王》,演出异常成功,一跃而成意大利第一流作曲家。当时意大利正处于摆脱奥地利统治的革命浪潮之中,他以自己的歌剧作品《伦巴底人》(1848)、《厄尔南尼》(18744)、《阿尔济拉》(1846)、《列尼亚诺战役》(1849)以及革命歌曲等鼓舞人民起来斗争,因之获得“意大利革命的音乐大师”之称。五十年代是他创作的高峰时期,写了《弄臣》(1851)、《游吟诗人》(1853)、《茶花女》(1853)、《假面舞会》(1859)等七部歌剧,奠定了歌剧大师的地位。1871~1872年应埃及总督之请,为苏伊士运河通航典礼创作了《阿伊达》。晚年又根据莎士比亚的剧本创作了《奥赛罗》(1887)及《法尔斯塔夫》(1893)。1901年逝世于米兰。一生创作了二十六部歌剧,善用意大利民间音调,管弦乐的效果也很丰富,尤其能绘声绘色地刻划剧中人的欲望、性格、内心世界,因之具有强烈的感人力量,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之一。
约翰·施特劳斯(1804-1849)奥地利作曲家。与其子相区别,被称为老约翰·施特劳斯。曾写过150余首圆舞曲,被誉为“圆舞曲之父”。他跟写过100多首的约瑟夫·兰纳 (1801-1843)一起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直至二十世纪的今天,圆舞曲仍方兴未艾,保持着一定的影响。
约翰·施特劳斯(1825-1899)奥地利作曲家。与其父相区别,被称为小约翰·施特劳斯。继承了先父和兰纳等前辈的传统。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小约翰。施特劳斯的成就比他父亲大,他是一个多产作家。作品编号达到479号,其中圆舞曲 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马祖卡舞曲和加洛普舞曲31首和轻歌剧16部。1844年他十九岁时,正式登台首演他创作的作品《寓意短诗圆舞曲》(作品1号)及其他三首舞曲(2-4号),而《寓意短诗圆舞曲》在“再来一个”的喝采声中,竟连续重奏了十九遍,获得巨大成功,打响了第一炮。由于小约翰·施特劳斯一生中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圆舞曲,因而被誉为“圆舞曲之王”。l899年6月3日, 他因患肺炎在维也纳逝世,维也纳入民为他举行了据说有十万人参加的盛大葬礼。他的遗体被安放在维也纳公墓里,在勃拉姆斯墓的旁边,舒伯特墓的对面。
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1897)德国十九世纪后半叶最卓越的、古典乐派最后的一位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勃拉姆斯生于汉堡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十三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他曾从师戈赛尔、马克逊学习钢琴,一生中交游颇广,尤其得到舒曼夫妇及约·阿希姆的赏识与支持。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手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曲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而仍带有自己的特点。他重视奥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余首改编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内乐的地位。此外,他还作有二百余首歌曲、四部交响曲、一批钢琴小品与主题变奏曲、协奏曲,其中以《D大凋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双协奏曲》最为著名。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他定居维也纳,把当时欧洲这个音乐中心作为他的第二故乡。l897年4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
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十九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音乐教育家,被誉为伟大的俄罗斯音乐大师。柴科夫斯基1840年5月7日出生于乌拉尔的伏特金斯克城,父亲是一个冶金工厂的厂长兼工程师,母亲爱好音乐,很会唱歌,也会弹琴,因此,他们家庭充满了音乐气氛。他自幼便已显示出非凡的音乐才能,但是,家里的人却从来没有想到他将来会成为一个职业的音乐家。柴科夫斯基十岁时进彼得堡法律学校学习,但他仍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学习钢琴,并时常去看歌剧。1859年他毕业后曾在司法部任职。在这段时间内,他一直抓紧学习音乐,参加社交性钢琴演奏和创作活动。1862年柴科夫斯基进彼得堡音乐学院学习于他终于踏上接受真正的专业音乐教育的决定性道路。毕业后(1866年),应尼古拉·鲁宾斯坦 的邀请,柴科夫斯基就任莫斯科音乐学院教授,历时十一年之久。但他时常为这妨碍他的创作活动的枯燥的讲课工作而感到苦恼,既使这样,他还是创作出各种各样的优秀作品,其中包括最初的三部交响曲、交响诗《弗兰契斯卡·达·利米尼》、幻想序曲《罗米欧与朱丽叶》、舞剧《天鹅湖》以及《第一钢琴协奏曲》等。这是柴科夫斯基创作的第一个时期。1877年,柴科夫斯基的生活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他当年结婚,快速仳离。这是他一生中精神最为痛苦的一年,他患了严重的神经衰弱症,为此他辞去音乐学院的职务,并就此永远结束了繁重的教学工作。此后,在1885年以前,他主要住在乡下或到国外,多半在瑞士或意大利。
这个期间,通过鲁宾斯坦的介绍,他得到一位非常热爱音乐和十分慷慨的富孀——梅克夫人的赏识和资助(1877-1890年),使他有可能就此专心从事音乐创作。同时,1877年开始,是柴科夫斯基的创作的极盛时期。他开始创作两部天才的作品——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和他的成名作《第四交响曲》。
这时候,俄国的现实生活进入反动的时期,革命的力量转入地下活动,俄罗斯社会思想和俄罗斯艺术的一切进步的和民主的表现,都受到了残酷的压制。他在这个时期中的一些重要作品,反映了亚历山大三世统治下的黑暗的反动时期的社会情绪——俄国人民,特别是俄国知识分子感到惶惑不安和不知所措的情绪,以及思索着祖国的命运和生活的意义的心境。但他并不是消极无为的,柴科夫斯基在扎记中曾说:“从完全听从命运, 转而对命运发生怀疑,最后决心通过斗争克服悲惨的命运”,从而表现了他对生活是持肯定的态度。
柴科夫斯基的晚年是他创作的顶峰时期。1888-1889年他访问了德国、捷克、法国 和英国,与勃拉姆斯、格里格、德沃夏克、古诺、马斯涅等结下了友谊。1891年他到美国作演出旅行,获得很大成功。1893年6月,英国剑桥大学授予他名誉博士学位。在这 期间,他除了创作《叶甫根尼·奥涅金》、《第四交响曲》外,还创作了《第五交响曲》、 《曼弗里德交响曲》,歌剧《黑桃皇后》、《约兰塔》,舞剧《睡舅人》、《胡桃夹子》;还 有《暴风雨》、《意大利随想曲》、《一八一二年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大提琴 《洛可可主题变奏曲》以及各种器乐重奏、钢琴独奏、声乐浪漫曲等,几平涉猎所有体裁。特别是他在1893年夏天写出的《第六(悲怆)交响曲》,是他的绝笔之作,同年10月16日由作者在彼得堡亲自指挥这部作品的第一次演出。不料,10月2I日他意外地感染了霍乱病,于10月25日不幸与世长辞。
柴科夫斯基是总结全欧洲音乐发展的整个时代的一位伟大的世界规模的俄罗斯人。他建立了自己宏大的交响音乐体系,它不同于贝多芬的体系,而是以俄罗斯风格概括了贝多芬之后的交响音乐的许多发展,这使他成为交响音乐方面登峰造极的人物之一。他的音乐是俄罗斯文化在艺术领域内的最高成就之一。柴科夫斯基也是我国人民所熟悉和热爱的西欧作曲家之一。
柴科夫斯基一生共写了七部交响曲,其中《g小调第一交响曲》是他的交响乐体裁的处女作,是一部真正的俄罗斯交响曲,其特征是着重于心理描写、充满爱国主义的抒情情调。这部交响曲也是人们理解他的交响乐作品的人门阶梯和“门径”。 柴科夫斯基曾说:“我全心全意地渴望我的音乐传播开去,渴望有更多的人喜欢它,会从这望面得到安慰和支持”。
历史上有过许多音乐家,对于他们的才能,专业音乐工作者给予的评价比一般听众安分的多,但是柴科夫斯基所一贯追求的——只是他的音乐 使更多人被感动,为大多数人所喜爱,这个愿望在他生前就已经实现了。柴科夫斯基的知音,不只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而且还有广大的无名听众。他的音乐力求用最直接的抒 发个人感情的方式,来表达最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他以大家都能理解的音乐语言组织出 一层生活中的诗意和人类感情中风流迷人的成份,因而能触动人们的心灵。《g小调第一交响曲》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安托宁·德沃夏克(也译为德沃扎克1841-1904)是十九世纪捷克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在捷克历代音乐家中,他的声誉最高。德沃夏克在音乐创作中,始终把民族性这一重要因素放在首位,他的全部音乐都有一种自然的新鲜感,这种感觉往往掩盖了构成乐曲的精湛技巧和构思一个主题所费的苦心思索,仿佛是天赐的旋律。对他一生影响最深的是斯美塔那、勃拉姆斯和瓦格纳的音乐以及捷克民歌。德沃夏克多次出国演出,他前五次的赴英演奏旅行所获得的辉煌成功可以同亨德尔、海顿和门德尔松先后在英国得到的荣誉相媲美。
为了表达对德沃夏克的最高敬意,英国剑桥大学在1891年授予他音乐博士荣誉学位。在十九世纪末享受此礼遇的只有柴科夫斯基和格里格。德沃夏克还是一位著名教育家,先后被聘为纽约音乐学院和布拉格音乐学院院长兼教授,培养出五十多位音乐家,其中包括著名的作曲家诺伐克
(V·Novák,1870-1949)、苏克(J·Suk,1874-1935)和保加利亚的克里斯多夫(1875-1941)等。
德沃夏克的主要作品有:
(1)交响曲九部,从第一部至第九部的正确编号分别为c小调、bB大凋、bE大凋、d小调、F大调、D大调、d小调、G大调,e小调。
(2)歌剧:《国王与矿工》、《顽固的农民》、《万达》、《农民无赖》、《德米特里》、《雅各宾党人》、《魔鬼与凯特》、《水仙女》、《阿尔米达》等12部。其中《水仙女》在1901年首演后受到长久而广泛的欢迎,不亚于斯美塔那的《被出卖的新娘》。
(3)合唱曲:《赞歌》、《圣母悼歌》、《幽灵的新娘》、《圣柳德米拉》、《D大调弥撒曲》、《安魂弥撒曲》,《感恩赞美诗》等。
(4)管弦乐曲:除上面9部交响曲外,尚有《交响变奏曲》,序曲6首(包括《狂欢节》),交响诗5首(包括《水妖》、《午时女巫》、《金纺车》、《野鸽》),《斯拉夫狂想曲》3首,大提琴协奏曲3首,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序曲3首(《在自然的王国里》、《狂欢节》、《奥赛罗》,合称为“自然、生命和爱情三部曲”)。
(5)室内乐:钢琴三重奏4首(最后一首是《杜姆卡三重奏》),弦乐三重奏1首,钢琴四重奏两首,弦乐四重奏13首,钢琴五重奏1首,弦乐五重奏两首,弦乐六重奏一首。
此外,尚有歌曲、二重唱、钢琴曲和钢琴二重奏多首。在德沃夏克诸多作品中,最著名的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新世界)、
《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F大调弦乐四重奏》和歌剧《水仙女》、《国王与矿工》等。
代表作:《第九交响曲(新世界)》(Op.95),《大提琴协奏曲》(Op.104),钢琴曲《幽默曲》(Op.101-7)
克罗德·德彪西(1862-1918),杰出的法国作曲家。他于187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在十余年的学习中一直是才华出众的学生,并以大合唱《浪子》获罗马奖。
德彪西后与以马拉美为首的诗人与画家的小团体很接近,以他们的诗歌为歌词写作了不少声乐曲。并根据马拉美的同名诗歌创作了管弦乐序曲《牧神午后》,还根据比利时诗人梅特林克的同名戏剧创作了歌剧《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他摆脱瓦格纳歌剧的影响,创造了具有独特个性的表现手法。
钢琴创作贯穿了他的一生,早期的 《阿拉伯斯克》、《贝加摩组曲》接近浪漫主义风格;《版面》、《欢乐岛》、两集《意象集》和 《二十四首前奏曲》则为印象主义的精品。管弦乐曲《夜曲》、《大海》、《伊贝利亚》中都有不少 生动的篇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写过一些对遭受苦难的人民寄予同情的作品,创作风格也有所改变。此时他已患癌症,于1918年德国进攻巴黎时去世。
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里,他形成了 一种被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风格,对欧美各国的音乐产生了很深远的影响。
一、德彪西的“梦幻世界” 德彪西这位现代音乐的创始者,开发了任何音乐家都没有发现过的、奇怪的音的世界。他生于1862年。他的前辈中并没有音乐家,他的父亲是一个店主,穷得不能给他的儿子任何种类的教育,因此他计划使他的孩子成为一个水手。但是一位曾经做过肖邦学生的好心肠的夫人,对这个有音乐天赋的 孩子很感兴趣,于是免费给他上课。
德彪西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他努力学习,十一岁的时候,德彪西就考上了巴黎音乐学院。德彪西在音乐学院期间,成为某位有钱的俄国贵夫人的一个三重奏中的钢琴家,并且有机会到 欧洲各地旅行——佛罗伦萨、维也纳、威尼斯,而且最后在那个贵夫人的俄罗斯庄园里住了一段时间。 在那里,德彪西遇到一些正在努力从民间音乐中为他们的祖国创造一种民族音乐的俄国作曲家。德彪西对这些俄国音乐家所使用的,与别国作曲家们所用的大调、小调音阶大相径庭的奇怪音阶非常感兴趣,这些音阶是建立在狂热的东方民族的民间音乐基础之上的。
一年以后,德彪西回到巴黎音乐学院,并像许多别的法国音乐家们一样,赢得了罗马奖而完成了他的音乐学院课程。但是他写的音乐与别的音乐家完全不同,他不常使用那些传统古典音乐中所用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有时,他会回到早期教堂音乐的那些有点古怪的古老调式上去,他还经常使用一种 全音音阶。我们的大调和小调音阶是由七个音组成的,五个全音和两个半音,而大调与小调音阶之间的区别在于那些半音放在哪里。在大调音阶里,半音总是处于第三音和第四音,和第七音和第八音(3-4;7-1)之间。在小调音阶里,其中的一个半音总是在第二音和第三音之间,但是也有几种不同的小调间音阶,在那里,第二个半音处在不同的地方。
德彪西最喜欢的音阶有六个全音而完全没有半音(如C、D、E、升F、升G、升A),所以他的旋律听起来同任何过去的音乐都不一样,而他的和弦就更加奇怪。德彪西正是运用了他所偏爱的全音音阶,构筑起他与众不同的“梦幻世界”。
二、泛音 德彪西对传统音乐作了许多大胆革新。之所以只有他敢这样做,也许是因为任何一个音乐家都不曾有过他这样的一双敏锐的耳朵:德彪西实际上比一般人听得见更多的泛音。正像一种颜色往往是由一些别的颜色组成的那样(紫=蓝+红,橙=红+黄,等等),一个音往往也是 由许多音组合而成的。各种音是由空气中的各种振动引起的,而正如我们从希腊的单弦琴上看到的那样,一个音是高还是低,要看振动有多快。
但是,一个音除了第一个或主要的振动之外,还有一些次要的、共鸣式的振动,正象一块扔到水里的石头引起的不是一个波,而是一圈圈不断扩展开的波纹。泛音中的第一个和最强的是基音上面的第五个音,这是德彪西不用助听器也能听得见的音。假如我们有一架调音调得很准的钢琴,不出声地按下一个琴键,然后很响地敲击它上面或下面的第五个音,我们就往往能听见它作为另一个音的泛音,发出德彪西曾经用耳朵听得见的效果。
第二个泛音是原来的音(基音)上面的第十个音,第三个泛音还要高,但已十分微弱。下面的泛音依此类推。造成不同乐器音色差别的主要原因,就是泛音的不同。一把像小提琴那样的乐器,其中的较低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平滑而圆润的音质;而一把象小号那样的乐器,其中较高的泛音较强,就有一种较为洪亮的音质。德彪西建造他那古怪的、非尘世的音乐,用的就是这些在空气中听不见其振动的音。
他为了让所有的人们都听见,大胆地敲响了那些人们甚至还不知道自己已经听见了的声音。由于德彪西 敏感的耳朵,他还在管弦乐队里使用各种乐器的不同组合来发出柔和的、闪烁着的音响效果。起初人们还被他的音乐所困惑,并且不知道怎样理解它,但是一旦听惯了,就会非常喜欢它。 德彪西所创立的这种音乐,就是被后人称为“印象主义”的音乐。
㈤ 求巴洛克音乐的代表人物以及好的古典音乐作家。谢谢~
巴洛克时期
(1)蒙台威尔第(1567~1643):由文艺复兴时期跨越到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作曲家。)
1.牧歌选辑
2.晚祷(1610年)。
3.歌剧《奥菲欧》。
(2)柯瑞里(~1713):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1.十二首大协调曲OP.6。
2.小提琴奏鸣曲集OP.5(包括著名的《佛利亚》)。
(3)浦赛尔(1659~1695):英国作曲家。
1.歌剧《狄多与阿尼亚斯》。
2.歌剧《仙后》。3.歌曲选辑。4.颂歌选辑。
(4)史卡拉第(1685~1757):意大利作曲家。
推荐曲目:奏鸣曲集(钢琴、大键琴、风琴均有选)。
(5)塔替尼(1692~1770):意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
曲目:1.《魔鬼的颤音》小提琴奏鸣曲。2.柯瑞主题变奏曲。
(6)裴高赖西(1710~1736):意大利作曲家。
曲目:圣母悼歌。
古典时期
(1)葛路克(1714~1787):由巴洛克后期跨越到古典时期的德国歌剧作曲家。
曲目:歌剧《奥菲欧与幽丽狄彩》。
(2)海顿(1732~1809):奥国作曲家,有《交响曲之父》的美誉。
曲目:交响曲第四十五号《告别》、第八十三号《母鸡》、第八十八号、第九十二号《牛津》、第九十四号《惊愕 》、第九十六号《奇迹》、第九十九号、第一○○号《军队》、第一○一号《时钟》、第一○三号《鼓声》、第一○四号《伦号 》。
(3)莫扎特:(1756~1791):奥国作曲家。
曲目:1.第三五~四一号交响曲。2.钢琴协奏曲第一九~二七号。3.小提琴协奏曲第三~五号。4.长笛协奏曲(二首)。5.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29。6.竖笛协奏曲K.622 。7.低音管奏曲K.191。8.法国号协奏曲(四首)。9.交响协奏曲(K.364和K.297b)。10.钢琴奏鸣曲K.310、K.330~333(331 )、K.457、K.545 。11.小提琴与钢琴奏鸣曲(任选)。12.弦乐四重奏第一四~二三号。13.竖笛五重奏K.581。14.法国号五重奏K.407。15.小夜曲K.239、K.320、K.525 、K.361。16.歌剧《女人皆如是》、《费加洛婚礼 》、《魔笛》。17.C大调弥撒曲《加冕》。18.安魂曲K.626。19.长笛四重奏(共四首)。20.钢琴三重奏(共八首)。
(4)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有《乐圣》的美誉。
曲目:1.交响曲第一~九唬(第五号命运 )(第三号英雄 )。2.钢琴协奏曲第一~五号。3.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4.钢琴奏鸣曲第八号《悲怆》、第十四号《月光 》、第二一号《华德斯坦》、第二三号《热情》、第二六号《告别》、第二九号《汉马克拉维亚》、第三十~三二号。5.小提琴奏鸣曲第五号《春》、第九号《克罗采》。6.大提琴奏鸣曲第三号、第五号。7.弦乐四重奏第七~十号、第十三、十四号。8.钢琴三重奏学五号《幽灵》、第七号《大公》。9.序曲选辑。10.浪漫曲 (G大调与F大调)。11.三重协奏曲OP.56。12.歌剧《费黛里奥》。13.庄严弥撒曲OP.123。14.给爱丽丝 。15.绮想轮旋曲。
古典音乐作家代表: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的创作领域非常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受欢迎。
肖邦(1810~1849)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他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因而在国外度过余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波兰民族音乐的特色。
柏辽兹(1803~1869) 法国作曲家。他对作曲技术理论——乐队配器有独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书,至今仍为专业配器创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惩罚》等。
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并在乐队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气质,其中较为人们熟悉的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前叶巴罗克时期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钢琴曲,管弦乐曲等音乐作品。其作品体裁广泛多样,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尤其是复调音乐有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布兰登堡协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国作曲家。14岁已擅长演奏钢琴,18岁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20岁后转为学习钢琴,作曲。曾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并创办主编《新音乐杂志》,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创作有钢琴曲,声乐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激情。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童年情景》,《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歌曲集《诗人之恋》等。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著名作品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
威尔第(1813~1901) 意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剧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游吟诗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国作曲家。10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岁获罗马大奖。作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等。歌剧《卡门》是其主要代表作。该剧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他31岁夭折,却创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剧500多首,此外还有交响曲,歌剧,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交响诗体裁的首创者。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独奏曲,练习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门德尔松(1809~1847) 德国作曲家。幼年学习钢琴,10岁发表音乐作品。其作品结构工致,曲调明朗优美。他的多方面音乐活动,对德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梦》,《小提琴协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誉。
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年轻时获医学博士学位,任医科大学教授。他自幼喜爱音乐,后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
瓦格纳(1813~1883)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创作了11部歌剧和其他大量音乐作品。他毕生致力于歌剧革新,提倡歌剧的3种因素(音乐,戏剧,舞台场景)融为一体,认为神话题材更适于歌剧创作和艺术想象。
普契尼(1858~1924) 意大利作曲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他以歌剧作曲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等10余部歌剧。他创作的歌剧旋律动听,和声与配器十分讲究,颇有独到之处。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是俄罗斯交响音乐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怆交响曲》,《意大利随想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等。其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和古典主义创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笔法工细的描绘。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常采用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与德国民歌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调第一交响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的创作领域非常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受欢迎。
肖邦(1810~1849)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他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因而在国外度过余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波兰民族音乐的特色。
柏辽兹(1803~1869) 法国作曲家。他对作曲技术理论——乐队配器有独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书,至今仍为专业配器创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惩罚》等。
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并在乐队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气质,其中较为人们熟悉的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前叶巴罗克时期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钢琴曲,管弦乐曲等音乐作品。其作品体裁广泛多样,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尤其是复调音乐有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布兰登堡协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国作曲家。14岁已擅长演奏钢琴,18岁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20岁后转为学习钢琴,作曲。曾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并创办主编《新音乐杂志》,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创作有钢琴曲,声乐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激情。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童年情景》,《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歌曲集《诗人之恋》等。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著名作品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
威尔第(1813~1901) 意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剧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游吟诗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国作曲家。10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岁获罗马大奖。作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等。歌剧《卡门》是其主要代表作。该剧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他31岁夭折,却创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剧500多首,此外还有交响曲,歌剧,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交响诗体裁的首创者。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独奏曲,练习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门德尔松(1809~1847) 德国作曲家。幼年学习钢琴,10岁发表音乐作品。其作品结构工致,曲调明朗优美。他的多方面音乐活动,对德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梦》,《小提琴协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誉。
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年轻时获医学博士学位,任医科大学教授。他自幼喜爱音乐,后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
瓦格纳(1813~1883)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创作了11部歌剧和其他大量音乐作品。他毕生致力于歌剧革新,提倡歌剧的3种因素(音乐,戏剧,舞台场景)融为一体,认为神话题材更适于歌剧创作和艺术想象。
普契尼(1858~1924) 意大利作曲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他以歌剧作曲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等10余部歌剧。他创作的歌剧旋律动听,和声与配器十分讲究,颇有独到之处。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是俄罗斯交响音乐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怆交响曲》,《意大利随想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等。其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和古典主义创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笔法工细的描绘。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常采用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与德国民歌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调第一交响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莫扎特(1756~1791) 奥地利作曲家。出身于宫廷乐师家庭,从小就显露出很高的音乐才能,被誉为“神童”。他的创作领域非常广阔,包容了当时各种体裁形式。有歌剧,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弦乐四重奏等。小夜曲是莫扎特最喜爱的形式之一。在其13首小夜曲里,以《G大调弦乐小夜曲》最受欢迎。
肖邦(1810~1849) 波兰钢琴家,作曲家。他的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因而在国外度过余生。在此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的钢琴作品,以抒发自己的思乡情和亡国恨。他的作品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富有波兰民族音乐的特色。
柏辽兹(1803~1869) 法国作曲家。他对作曲技术理论——乐队配器有独到的研究,著有《配器法》一书,至今仍为专业配器创作指南。其代表作品有:《幻想交响曲》,《罗马狂欢节序曲》,《浮士德的惩罚》等。
海顿(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他把交响乐固定为四个乐章形式,并在乐队形式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近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海顿的音乐充满了乐观,开朗的气质,其中较为人们熟悉的有《惊愕交响曲》,《告别交响曲》等。
巴赫(1685~1750) 德国作曲家,古典主义前叶巴罗克时期音乐家。创作了大量的管风琴曲,钢琴曲,管弦乐曲等音乐作品。其作品体裁广泛多样,对欧洲各国的音乐,尤其是复调音乐有深远影响。他的代表作品有:《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平均律钢琴曲集》,《布兰登堡协奏曲》等。
舒曼(1810~1856) 德国作曲家。14岁已擅长演奏钢琴,18岁入莱比锡大学攻读法律,20岁后转为学习钢琴,作曲。曾在莱比锡音乐学院任教,并创办主编《新音乐杂志》,著有《论音乐与音乐家》。创作有钢琴曲,声乐曲,交响曲和协奏曲等,作品富有浪漫主义激情。代表作品有:钢琴曲《童年情景》,《a小调钢琴协奏曲》,《第四交响曲》,歌曲集《诗人之恋》等。
贝多芬(1770~1827) 德国作曲家。他的创作涉及当时所有的音乐体裁。其作品反映了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表现了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他继承和发展了海顿,莫扎特的传统,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对后世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著名作品有《田园交响曲》,《命运交响曲》,《英雄交响曲》,《第九交响曲》等。
威尔第(1813~1901) 意大利作曲家。做有歌剧29部。代表作有《弄臣》`《茶花女》`《阿依达》`《奥赛罗》`《游吟诗人》等,至今仍在舞台上久演不衰。 比捷 (1838~1875) 法国作曲家。10岁进巴黎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岁获罗马大奖。作有管弦乐组曲《阿莱城姑娘》等。歌剧《卡门》是其主要代表作。该剧是世界上上演率最高的剧目之一。
舒伯特(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他31岁夭折,却创作了近千件作品。其中,歌剧500多首,此外还有交响曲,歌剧,合唱曲等。《魔王》,《野玫瑰》,《b小调第八(未完成)交响曲》是他著名的代表作。
李斯特(1811~1886) 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交响诗体裁的首创者。他创作了大量的钢琴独奏曲,练习曲等。其中,19首《匈牙利狂想曲》是其代表作。
门德尔松(1809~1847) 德国作曲家。幼年学习钢琴,10岁发表音乐作品。其作品结构工致,曲调明朗优美。他的多方面音乐活动,对德国音乐文化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他的作品很多,其中《仲夏夜之梦》,《小提琴协奏曲》等至今享有盛誉。
鲍罗丁(1833~1887) 俄国作曲家,化学家。年轻时获医学博士学位,任医科大学教授。他自幼喜爱音乐,后从事音乐创作。代表作有:歌剧《伊戈尔王》,交响音画《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等。
瓦格纳(1813~1883) 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创作了11部歌剧和其他大量音乐作品。他毕生致力于歌剧革新,提倡歌剧的3种因素(音乐,戏剧,舞台场景)融为一体,认为神话题材更适于歌剧创作和艺术想象。
普契尼(1858~1924) 意大利作曲家。毕业于米兰音乐学院,他以歌剧作曲闻名于世。代表作有《蝴蝶夫人》, 《托斯卡》,《艺术家的生涯》等10余部歌剧。他创作的歌剧旋律动听,和声与配器十分讲究,颇有独到之处。
柴科夫斯基(1840~1893) 俄国作曲家,是俄罗斯交响音乐较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有《1812年序曲》,《悲怆交响曲》,《意大利随想曲》,歌剧《叶甫盖尼·奥涅金》,舞剧《天鹅湖》等。其作品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
勃拉姆斯(1833~1897) 德国作曲家。作品具有浪漫主义风格和古典主义创作手法。既有宏大的气势,又有笔法工细的描绘。他的作品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繁多。常采用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与德国民歌为素材。其代表作品有:《匈牙利舞曲》,《e小调第一交响曲》,《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等。
希望可以帮到楼主啦!
㈥ 有哪些音乐家,及音乐家的作品
世界著名的音乐家:
音乐之父——巴赫(德国);
代表作:《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咖啡康塔塔》;《马太受难曲》。
音乐神童——莫扎特(德国);
代表作:《魔笛》,《唐·璜》,《费加罗的婚礼》。
古今乐圣——贝多芬(德国);
代表作:《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五交响曲(命运)》,《第六交响曲(田园)》,
《第九交响曲(合唱)》。
歌曲之王——舒伯特(德国);
代表作:《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等。
音乐神灵——亨德尔(德国);
代表作:《里纳尔多》,《弥赛亚》等。
指挥之王——卡拉扬(德国);
代表作:
歌剧之王——威尔第(意大利);
代表作:《茶花女》,《弄臣》,《阿依达》,《奥赛罗》等。
音乐之王——斯卡拉蒂(意大利);
代表作:
小提琴之王——帕格尼尼(意大利);
代表作:
进行曲之王——苏萨(美国);
代表作:
流行歌曲之王——福斯特(英国);
代表作:《噢·苏珊娜》。
圆舞曲之父——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代表作:《拉德茨基进行曲》。
圆舞曲之王——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
代表作:圆舞曲《美丽的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春之声》,《皇帝》;波尔卡《闲聊》,《拨弦》等。
交响曲之王——海顿(奥地利);
代表作:《创世纪》,《四季》。
交响乐诗人——柏辽兹(法国);
代表作:交响曲《幻想交响曲》,《罗密欧与朱丽叶》;歌剧《特洛伊人》等。
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法国);
代表作:管弦乐曲《春》,歌剧《配利亚斯与美丽桑德》等。
轻歌剧之王——奥芬巴赫(法国);
代表作: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巴黎人的生活》等。
管弦乐色彩大师——拉威尔(法国);
代表作:《西班牙狂想曲》,歌剧《达芙妮与克罗埃》等。
钢琴诗人——肖邦(波兰);
代表作:《葬礼进行曲》,《f小调钢琴协奏曲》。
钢琴之王——李斯特(匈牙利);
代表作:交响诗《塔索》,《普罗米修斯》,交响乐《浮士德》。
舞剧音乐大师——柴可夫斯基(俄国);
代表作:《第六交响曲》即《悲怆》,《天鹅湖》。
㈦ 欣赏古典弦乐四重奏《小步舞曲》和棒辣妹弦乐四重奏
古典 - 世界名曲 - g大调第1号小提琴浪漫曲(贝多芬).mp3轻音乐 古典音乐绿袖子.mp3古典辣妹-born-victory胜利.mp3古典音乐 - 箫笛曲 - 笛子-晚秋.mp3古典音乐 - 琵琶曲 - 琵琶-天涯歌女.mp3中国古典音乐 - 高山流水.mp3中国古典音乐-十面埋伏(琵琶曲).mp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之九---阳春白雪.mp3古典音乐 - 箫笛曲 - 好一朵茉莉花(笛子).mp3下载试听: 《大提琴无伴奏组曲》C小调第五组—萨拉班达、《大提琴无伴奏组曲》G大调第一组—序曲电闪雷鸣快速波尔卡 安娜(Annen)波尔卡 游览车快速波尔卡 无忧无虑快速波尔卡心爱安娜波尔卡 狩猎波尔卡 拨弦波尔卡 海尔波尔卡 《无穷动》波尔卡(Perpetum mobile 作品第257号)《蜻蜓》马祖卡波尔卡(Die libelle 作品第204号 约瑟夫-施特劳斯)序+《祝你健康》进行曲(Zivio 作品第456号 约翰-施特劳斯)5、拉德斯基进行曲 --(老约翰·斯特劳斯)我很喜欢绿袖子这首,它的由来也是很感人的,听着很舒服.海顿的弦乐四重奏 日出 也是很不错的还有的就是贝多芬的《悲怆》,其他的还有,卡农, 少女的祈祷, G弦上的咏叹调 , 阿尔罕布拉宫的回忆 ,马斯奈<沉思>,奥芬巴赫《奥菲欧在地狱》这些都很不错的my heart will go on绝世(张克帆)真爱你的云(黄国俊)因为是女子爱江山更爱美人喀秋莎三套车推荐流行与古典并行的~1.Croatian Rhapsody 克罗地亚狂想曲2.La Valse Damelie 艾蜜莉圆舞曲3.门德尔松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4.泪花(TEARS)纯美的钢琴曲多年后,如果我们相逢,我将以何来面汝,以沉默以眼泪…… 忧伤的琴键中,我却觉得自己被安慰,泪珠在阳光下凝结成了完美的樱花形状,纵然枯萎仍有暖意.那一刹那真的怕极了自己内心里还有任何怨恨与阴骛,一点点,都会让自己无法与曲中的美丽邂逅.多年以后,沉默的我们正如那些无法启齿的往事,会凝成心里的一滴泪吗?抑或就这么被现实的烈阳蒸发掉了,点滴不剩.至少我为你哭泣过,安静的,无声的,伤心的,在岁月无法触摸的角落里,玫瑰花心渐渐老去5.air on G string(G弦上的咏叹调),古典和流行融合,长缓的小提琴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一乐章,第五交响曲《命运》第一乐章,第九交响曲《合唱》第四乐章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新世界》第二乐章约翰.施特劳斯《蓝色多瑙河》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斯梅塔那《我的祖国》萧邦的钢琴练习曲四季 帕格尼尼的曲子 魔鬼的颤音 钟好听又经典?我就按类型一种介绍两首给你听听吧.交响乐:贝多芬第5交响乐<<命运>>(莫扎特第41交响乐<<朱庇特>>)交响组曲:林姆斯基.高沙可夫<<天方夜谭>>(谢德林<<卡门组曲>>)小提琴协奏曲:撒拉撒蒂<<流浪者之歌>>(圣桑<<骷髅之舞>>)钢琴协奏曲:格里格<<第1钢琴协奏曲>>(贝多芬第5钢琴协奏曲<<皇帝>>)芭蕾舞曲:马斯奈<<领袖>>(哈罗尔德<<园丁的女儿>>)奏鸣曲:罗西尼弦乐奏鸣曲(帕格尼尼<<小提琴与结他协奏奏鸣曲>>)钢琴独奏曲:肖邦<<圆舞曲>>(肖邦<<夜曲>>)弦乐独奏曲: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重奏:舒伯特<<鳟鱼五重奏>>(舒伯特<<钢琴三重奏>>)序曲:罗西尼<<威廉退尔序曲>>(苏沛<<轻骑兵序曲>>)歌剧:比才<<卡门>>(威尔第<<茶花女>>)合唱:奥尔夫<<布兰诗歌>>(亨德尔<<弥赛亚>>)听完以上的段落后,再听其他也不迟~希望可
㈧ 请给我一些著名的音乐家的名字和这些音乐家创作出的作品的名字,今天就要,越多越好
埃尔加
爱的礼赞
巴赫
E调前奏曲
G弦上的咏叹调
爱的协奏曲
布蓝登堡舞曲
布蓝登堡协奏曲
咏叹调(巴哈)
雅克的迦可琳眼泪(巴哈)
舞乐组曲(巴哈)
船歌(巴哈)
爱的协奏曲(巴哈)
E大调前奏曲(巴哈)
G弦之歌(巴哈)
贝多芬
英雄
悲怆奏鸣曲(贝多芬)
快乐颂(贝多芬)
月光奏鸣曲(贝多芬)
致爱丽丝(贝多芬)
命运交响曲
田园交响曲
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
暴风雨奏鸣曲
热情奏鸣曲
比才
阿莱城姑娘(比才)
卡门(比才)
小步舞曲(比才)
勃拉姆斯
第三号交响乐(勃拉姆斯)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
摇篮曲(勃拉姆斯)
圆舞曲(勃拉姆斯)
柴可夫斯基
1812序曲(柴可夫斯基)
C大调小夜曲(柴可夫斯基)
第一号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罗密欧与朱莉叶幻想曲序曲(柴可夫斯基)
马祖卡舞曲 (柴可夫斯基)
那波里舞曲(柴可夫斯基)
如歌的行板(柴可夫斯基)
双人舞(柴可夫斯基)
四个小天鹅(柴可夫斯基)
天鹅湖序曲(柴可夫斯基)
西班牙舞曲(柴可夫斯基)
匈牙利舞曲(柴可夫斯基)
圆舞曲(柴可夫斯基)
德彪西
月光曲(德彪西)
棕发少女(德彪西)
德沃夏克
自新大陆(德沃夏克)
幽默曲(德沃夏克)
金婚进行曲(德沃夏克)
马斯奈
朱尔的哀思(马斯奈)
泰绮思冥想曲(马斯奈)
沉思曲(马斯奈)
门德尔松
仲夏夜之梦序曲(门德尔松)
结婚进行曲(门德尔松)
春之歌(门德尔松)
乘着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
芬格尔山洞(门德尔松)
第一钢琴协奏曲(门德尔松)
无词歌(门德尔松)
意大利交响曲(门德尔松)
苏格兰交响曲(门德尔松)
莫扎特
弦乐小夜曲(莫扎特)
小步舞曲(莫扎特)
第二十五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三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五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六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八交响曲(莫扎特)
第三十九交响曲(莫扎特)
第四十交响曲(莫扎特)
第四十一交响曲(莫扎特)
第十一号钢琴奏鸣曲(土耳其进行曲)(莫扎特)
圣诗(莫扎特)
第二十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三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四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十六号钢琴协奏曲(莫扎特)
第二号横笛协奏曲(莫扎特)
D大调圆号协奏曲(莫扎特)
舒伯特
鳟鱼五重奏(舒伯特)
小夜曲(舒伯特)
未完成交响乐(舒伯特)
圣母颂(舒伯特)
菩提树(舒伯特)
乐与之时(舒伯特)
军队进行曲(舒伯特)
F小调乐与之时(舒伯特)
舒曼
梦幻曲(舒曼)
蝴蝶(舒曼)
斯特劳斯
蓝色多瑙河舞曲
皇帝圆舞曲
风流寡妇圆舞曲
春之声圆舞曲
维瓦尔第
四季
吉他奏鸣曲
曼陀铃协奏曲
威尔第
茶花女
弄臣
阿依达
奥塞罗
★希望大家不要再把“维瓦尔第”与“威尔第”弄混
肖邦
马祖卡(肖邦)
波兰圆舞曲(肖邦)
F大调夜曲(肖邦)
F大调船歌(肖邦)
C小调夜曲(肖邦)
C小调即兴幻想曲(肖邦)
穆索尔斯基
展会上的图画
哈恰图良
大刀进行曲
老约翰•施特劳斯
拉德斯基进行曲
伊万诺维奇
多瑙河之波圆舞曲
贝多芬:
交响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三“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 降B 大调第四交响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五“命运”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六“田园”交响曲
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 贝多芬 d小调第九“合唱”交响曲(欢乐颂)
协奏曲:
贝多芬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大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 降E大调第五“皇帝”钢琴协奏曲
序 曲:
命运进行曲 田园进行曲 科里奥兰序曲
莱奥诺拉序曲 菲岱里奥序曲 爱格蒙特序曲
其 他:
小提琴协奏曲 G大调小提琴与管弦乐团的浪漫曲 F大调小提琴与管弦乐团的浪漫曲
小提琴、大提琴、钢琴与管弦乐团的三重协奏曲
钢琴奏鸣曲及练习曲:
作品49之2(G大调) 之1(g小调) 作品79(G大调)
作品14号之1(E大调) 作品2之1(F小调) 作品14之2(G大调)
作品10之2(F大调) 作品10之1(C小调) 作品10之3(D大调)
作品13号(C小调“悲怆”) 作品26号(降A大调) 作品27之1(降E大调)
作品28(D大调) 作品22(降B大调) 作品2之2(A大调)
作品2之3(C大调) 作品78(升F大调) 作品90(E小调)
作品7(降E大调) 作品31之3(降E大调) 作品54(F大调)
作品31之2(D小调) 作品27之2(升C小调“月光”)
作品31之1(G大调) 作品109(E大调) 作品110(降A大调)
作品81a(降E大调“告别”) 作品53号(C大调“华尔斯坦”)
作品57号(F小调热情) 作品101(A大调) 作品111(C小调)
作品106降B大调(“槌子钢琴”)
㈨ 中外名著名称,作家及主要人物
1、《欧叶妮.格朗台》
巴尔扎克 法国 19世纪 本篇是巴尔扎克讽刺作品中最生动最具活力的一部力作。守财奴葛朗台的形象已变成财迷狂的一个丑恶表现。金钱欲扑灭了葛朗台身上的一切人类的感情,他既不懂爱,也不知道自己亲手毁掉了女儿的幸福,小说批判了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2、《名利场》
萨克雷 英国 19世纪 作品着力反映西方资产阶级上层社会人际关系的而虞我诈、争权夺利、趋炎附势等丑恶的现象,揭露那种以金钱为本质的社会。故事情节曲折,人物性格复杂而鲜明,作品读后给人以无尽的反思。
3、《老人与海》
海明威 美国 写一个孤独的老人单身出海捕鱼,与大鱼周旋,将它捕获结果又被大鲨鱼吃 掉猎物,单身上岸的惊险故事。歌颂了人面对失败仍顽强拼搏,绝不屈服的意志。海明威因 此获普利策奖与诺贝尔奖。
4、《简.爱》
夏洛蒂 勃朗特 英国 简爱是个孤女,出生于一个穷牧师家庭。父母由于染上伤寒,在一个月之中相继去世。幼小的简寄养在舅父母家里。
5、《好兵帅克》
雅.哈谢克 捷克 这是一部以一个普通的捷克士兵帅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经历为题材的小说。
6、《父与子》
屠格涅夫 俄国 这篇小说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是一部较成功的社会政治小说。小说通过描写巴尔扎罗夫费涅奇卡和基尔沙诺夫的三角爱情,反映了先进青年的思想和保守贵族思想之间不可调和的斗争,小说中的父辈和子辈正是以思想观点为标志。作品描写生动、细腻,含意深刻,给予读者高度的艺术享受。
7、《基督山伯爵》
大仲马 法国 该小说发表于1844年,描写复辟时期遭到陷害而坐了十四年牢的水手 寻找宝藏,最后以基督山伯爵身份复仇的故事
8、《飞鸟集》
泰戈尔 印度 共收诗325首,多来自《尘埃集》,本集实际是诗人的内心历程的记录,犹如旅途之鸟留下的一个个脚印。以进化论的观点和朴素的辩证观点,揭示了生活中的不少真理,流露了作者自身的神秘主义,宗教观。
9、《三国演义》
罗贯中 中国 本书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和第一部章回小说。它全景式地描绘了汉末至晋统一的百年间历史,描述了统治集团内部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对当时动乱的社会状况有所反映,揭露了董卓等统治者的某些罪恶,塑造了诸葛亮、曹操、周瑜、关羽、张飞等众多的人物。
10、《水浒传》
施耐庵 中国 塑造了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人物,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和腐朽,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人生向往。
11、《 西游记 》
吴承恩 中国 《西游记》却以丰富瑰奇的想象描写了师徒四众在迢遥的西方途上和穷山恶水冒险斗争的历程,并将所经历的千难万险形象化为妖魔鬼怪所设置的八十一难,以动物幻化的有情的精怪生动地表现了无情的山川的险阻,并以降妖服怪歌赞了取经人排除艰难的战斗精神,小说是人战胜自然的凯歌。
12、《红楼梦》
曹雪芹 中国 史上应该是空前绝后的。而偏偏这种“网络全书”味道的文学精品,却仅存了前八十回。迫于种种政治、历史的原因,曹老虽“披阅十载,更删五次”但仍未将全书流传于世。也正是这十年和五次,才使我们有些许根据来推测原著及后四十回的结局,才使众多人的目光观注这部传世之作,这也正是《红楼梦》的魅力,就像断臂维纳斯......
13、《 聊斋志异 》
蒲松龄 中国 清蒲松龄作。分为十六卷,四百三十一篇。作者在大量搜罗民间奇异传闻与借鉴前人之作的基础上,通过自己丰富的想象,创作出不少优秀作品。以谈狐说鬼的表现形式,揭露当时官场腐败黑暗,暴露科举制度的弊端及试官的昏庸无能,描写人与狐鬼的恋爱故事,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理想光彩。 14.《老子》 作者 李耳 国籍 中国 时代 春秋 作品类型 思想哲学 作品简介 又名《道德经》,为春秋著名思想家,道家学说创始人李耳应关尹子请求所写下的一部思想著作,约五千余字,分为《道经》和《德经》两篇,共81章。本书内容主要是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
㈩ 著名音乐家及作品
wodehuida贝多芬最重要的作品包括32首钢琴奏鸣曲,9部交响曲,5部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三重协奏曲和晚期弦乐四重奏。
贝多芬作品的编号是由他作品的出版商编制的。因此,编号是按照作品出版的先后顺序,而不是按照写作的顺序排列。比如,1792年创作的木管八重奏为作品103号,而作品102和104号分别创作于1815年和1817年。编号135号以前的作品为贝多芬在世时所出版。其他则是在他去世后出版的。
作品1no1(1795)钢琴三重奏No.1降E大调
作品1no2(1795)钢琴三重奏No.2G大调
作品1no3(1795)钢琴三重奏No.3C小调
作品2no1(1796)钢琴奏鸣曲No.1F小调
作品2no2(1796)钢琴奏鸣曲No.2A大调
作品2no3(1796)钢琴奏鸣曲No.3C大调
作品3(1794)弦乐三重奏No.1降E大调
作品4(1795)弦乐五重奏降E大调
作品5no1(1796)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No.1F大调
作品5no2(1796)奏鸣曲钢琴和大提琴No.2G小调
作品6(1797)四手联弹钢琴奏鸣曲
作品7(1797)钢琴奏鸣曲No.4降E大调
作品8(1797)弦乐三重奏(小夜曲)No.1D大调
作品9no1(1798)弦乐三重奏No.2G大调
作品9no2(1798)弦乐三重奏No.3D大调
作品9no3(1798)弦乐三重奏No.4C小调
作品10no1(1798)钢琴奏鸣曲No.5C小调
作品10no2(1798)钢琴奏鸣曲No.6F大调
作品10no3(1798)钢琴奏鸣曲No.7D大调
作品11(1798)钢琴三重奏No.4降B大调
作品12no1(1798)小提琴奏鸣曲No.1D大调
作品12no2(1798)小提琴奏鸣曲No.2A大调
作品12no3(1798)小提琴奏鸣曲No.3降E大调
作品13(1799)钢琴奏鸣曲No.8C小调"悲怆"
作品14no1(1799)钢琴奏鸣曲No.9E大调
作品14no2(1799)钢琴奏鸣曲No.10G大调
作品15(1795)钢琴协奏曲No.1C大调
作品16(1796)五重奏钢琴和管乐器
作品17(1800)圆号奏鸣曲F大调
作品18no1(1800)弦乐四重奏No.1F大调
作品18no2(1800)弦乐四重奏No.2G大调
作品18no3(1800)弦乐四重奏No.3D大调
作品18no4(1800)弦乐四重奏No.4C小调
作品18no5(1800)弦乐四重奏No.5A大调
作品18no6(1800)弦乐四重奏No.6降B大调
作品19(1795)钢琴协奏曲No.2B降大调
作品20(1799)七重奏E降大调
作品21(1800)交响曲No.1C大调
作品22(1800)钢琴奏鸣曲No.11B降大调
作品23(1801)小提琴奏鸣曲No.4A小调
作品24(1801)小提琴奏鸣曲No.5F大调春("Spring")
作品25(1801)小夜曲D大调长笛,小提琴和中提琴
作品26(1801)钢琴奏鸣曲No.12降A大调
作品27no1(1801)钢琴奏鸣曲No.13降E大调
作品27no2(1801)钢琴奏鸣曲No.14升C小调"月光"
作品28(1801)钢琴奏鸣曲No.15D大调
作品29(1801)弦乐五重奏C大调
作品30no1(1803)小提琴奏鸣曲No.6A大调
作品30no2(1803)小提琴奏鸣曲No.7C小调
作品30no3(1803)小提琴奏鸣曲No.8G大调
作品31no1(1802)钢琴奏鸣曲No.16G大调
作品31no2(1802)钢琴奏鸣曲No.17D小调"暴风雨"
作品31no3(1802)钢琴奏鸣曲No.18E降大调
作品32(1805)歌曲-致希望
作品33(1802)七首小作品钢琴
作品34(1802)6变奏曲钢琴onanoriginaltheme,F大调
作品35(1802)15变奏曲和赋格钢琴onanoriginaltheme,降E大调"英雄Eroica"
作品36(1803)交响曲No.2D大调
作品37(1803)钢琴协奏曲No.3C小调
作品38(1803)钢琴三重奏No.8(ArrangementoftheSeptet作品20)
作品39(1789)两首前奏曲里面包括了12中大调钢琴
作品40(1802)浪漫曲小提琴G大调
作品41(1803)小夜曲钢琴和长笛或小提琴D大调
作品42(1803)夜曲中提琴和钢琴D大调
作品43(1801)普罗米修斯的创造物*序曲和芭蕾音乐
作品44(1792)钢琴三重奏No.10(Variationsonanoriginaltheme降E大调)
作品45(1803)三首进行曲钢琴,四手联弹
作品46(1795)歌曲-Adelaide
作品47(1802)小提琴奏鸣曲No.9A大调克罗采("Kreutzer")
作品48no1(1802)歌曲-请求
作品48no2(1802)歌曲-DieLiebedesNächsten
作品48no3(1802)歌曲-论死亡
作品48no4(1802)歌曲-自然中主之荣耀
作品48no5(1802)歌曲-GottesMachtundVorsehung
作品48no6(1802)歌曲-Bußlied
作品49no1(1792)钢琴奏鸣曲No.19G小调
作品49no2(1792)钢琴奏鸣曲No.20G大调
作品50(1798)浪漫曲小提琴F大调
作品51no1(1797)回旋曲C大调钢琴
作品51no2(1798)回旋曲G大调钢琴
作品52no1(1805)歌曲-UriansReiseumdieWelt
作品52no2(1805)歌曲-Feuerfab
作品52no3(1805)歌曲-DasLiedchenvonderRuhe
作品52no4(1805)歌曲-五月歌
作品52no5(1805)歌曲-MollysAbschied
作品52no6(1805)歌曲-爱情
作品52no7(1805)歌曲-Marmotte
作品52no8(1805)歌曲-DasBlümchenWunderhold
作品53(1803)钢琴奏鸣曲No.21C大调"黎明Waldstein(森林之石)"
作品54(1804)钢琴奏鸣曲No.22F大调
作品55(1805)交响曲No.3降E大调"英雄Eroica"
作品56(1805)三重协奏曲C大调
作品57(1805)钢琴奏鸣曲No.23F小调"热情Appassionata"
作品58(1807)钢琴协奏曲No.4G大调
作品59no1(1806)弦乐四重奏No.7F大调"拉斯莫夫斯基1"
作品59no2(1806)弦乐四重奏No.8E小调"拉斯莫夫斯基2"
作品59no3(1806)弦乐四重奏No.9C大调"拉斯莫夫斯基3"
作品60(1807)交响曲No.4降B大调
作品61(1808)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
作品62(1807)科里奥兰序曲
作品63(1806)弦乐五重奏(作品4的整理版本)钢琴三重奏
作品64(1807)钢琴三重奏(作品3的整理版本)钢琴,小提琴和大提琴
作品65(1796)咏叹调-Ahperfido!
作品66(1796)莫扎特主题“一位少女或一位女性”变奏曲,大提琴
作品67(1808)交响曲No.5C小调
作品68(1808)交响曲No.6F大调田园("Pastoral")
作品69(1808)奏鸣曲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No.3A大调
作品70no1(1808)钢琴三重奏No.5D大调"鬼魂"
作品70no2(1808)钢琴三重奏No.6降E大调
作品71(1796)管乐六重奏降E
作品72a(1805)歌剧-列奥诺拉(序曲为列奥诺拉第二号)
作品72b(1806)歌剧-列奥诺拉(序曲为列奥诺拉第三号)
作品72c(1814)歌剧-费德里奥
作品73(1809)钢琴协奏曲No.5降E大调"皇帝Emperor"
作品74(1809)弦乐四重奏No.10降E大调"竖琴"
作品75no1(1809)歌曲-迷娘
作品75no2(1809)歌曲-新的爱情,新的生活
作品75no3(1809)歌曲-词:歌德浮士德*从前有一个国王
作品75no4(1809)歌曲-格雷太尔的警告
作品75no5(1809)歌曲-致远方的爱人
作品75no6(1809)歌曲-DerZufriedene
作品76(1809)6变奏曲钢琴onanoriginaltheme,D大调
作品77(1809)钢琴幻想曲
作品78(1809)钢琴奏鸣曲No.24升F大调
作品79(1809)钢琴奏鸣曲No.25G大调
作品80(1808)合唱幻想曲
作品81a(1809)钢琴奏鸣曲No.26降E大调"告别"
作品81b(1795)六重奏降E
作品82no1(1809)歌曲-希望
作品82no2(1809)歌曲-爱之怨
作品82no3(1809)二重唱-L'amanteimpatiente
作品82no4(1809)歌曲-L'amanteimpatiente
作品82no5(1809)歌曲-生活的享受
作品83no1(1810)歌曲-忧郁中的欢乐
作品83no2(1810)歌曲-渴望
作品83no3(1810)歌曲-MiteinemgemaltenBand
作品84(1810)艾格蒙特(序曲和情景音乐)
作品85(1804)基督在橄榄山上
作品86(1807)C大调弥撒
作品87(1795)三重奏两双簧管和英国号C大调
作品88(1803)歌曲-友谊之幸福
作品89(1814)波罗乃兹C大调
作品90(1814)钢琴奏鸣曲No.27E小调
作品91(1813)威灵顿公爵的胜利("战役"交响曲)
作品92(1813)交响曲No.7A大调
作品93(1814)交响曲No.8F大调
作品94(1815)歌曲-致希望
作品95(1810)弦乐四重奏No.11F小调"Serioso"
作品96(1812)小提琴奏鸣曲No.10G大调
作品97(1811)钢琴三重奏No.7降B大调大公("Archke")
作品98(1816)歌曲套曲-致远方的爱人
作品99(1816)歌曲-守诺的人
作品100(1814)歌曲-纪念石
作品101(1816)钢琴奏鸣曲No.28A大调
作品102no1(1815)奏鸣曲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No.4C大调
作品102no2(1815)奏鸣曲钢琴和小提琴,大提琴No.5D小调
作品103(1792)木管八重奏降E
作品104(1817)弦乐五重奏(钢琴三重奏No.3的整理版本)
作品105(1819)6套变奏曲钢琴和长笛
作品106(1818)钢琴奏鸣曲No.29降B大调"槌子键钢琴"
(“槌子键钢琴”奏鸣曲手稿)
作品107(1820)10套变奏曲钢琴和长笛
作品108(1818)25首苏格兰歌曲
作品109(1822)钢琴奏鸣曲No.30E大调
作品110(1822)钢琴奏鸣曲No.31降A大调
作品111(1822)钢琴奏鸣曲No.32C小调
作品112(1815)平静的海洋和幸福的航行(合唱和乐队)
作品113(1811)歌唱剧-雅典的废墟
作品114(1822)进行曲和合唱-新屋落成典礼
作品115(1815)序曲-命名日
作品116(1802)声乐三重奏,乐队伴奏-Tramte,empitremate
作品117(1811)歌唱剧-史提芬王
作品118(1814)EligischerGesang(合唱和乐队)
作品119(1822)11首新小曲钢琴
作品120(1823)33变奏曲钢琴主题“Diabelli的一首圆舞曲”,C大调(迪阿布里变奏曲)
作品121a(1803)钢琴三重奏No.11(“我是卡卡杜裁缝”主题变奏曲)
作品121b(1822)Opferlied(合唱和乐队)
作品122(1824)Bundeslied(合唱和乐队)
作品123(1822)庄严弥撒MassD大调(MissaSolemnis)
作品124(1822)序曲-新屋落成典礼
作品125(1824)交响曲No.9D小调"合唱"
作品126(1824)六首小作品钢琴
作品127(1825)弦乐四重奏No.12降E大调
作品128(1822)歌曲-吻
作品129(1795)回旋曲随想曲钢琴G大调(Rageoveralostpenny)
作品130(1825)弦乐四重奏No.13降B大调
作品131(1826)弦乐四重奏No.14C升小调
作品132(1825)弦乐四重奏No.15A小调
作品133(1826)大赋格降B大调
作品134(1826)钢琴大赋格四手联弹
作品135(1826)弦乐四重奏No.16F大调
作品136(1814)康塔塔-荣耀的一刻
作品137(1817)弦乐五重奏(赋格)D大调
作品138(1807)序曲-列奥诺拉第一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