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长城遗址公园梅花
A. 从和平西桥到明长城遗址公园乘地铁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5号线,全程约8.2公里
1、从和平西桥步行约10米,到达和平西桥站
2、乘坐地铁5号线,经过8站, 到达崇文门站
3、步行约480米,到达明城墙遗址公园
B. 北京的明长城遗址公园在哪啊具体地址
1号地铁到建国门站c出口往南走800米即到,或到地铁崇文门站,出站即到
C. 从北京西站南广场到明长城公园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7号线,全程约12.5公里
1、从北京西站南广场步行约850米,到达北京西站
2、乘坐地铁7号线,经过9站, 到达广渠门内站
3、步行约1.6公里,到达明城墙遗址公园
D. 略显残败的城墙北京明城墙遗址,为何被说为是无数北京人的痛
北京明城墙遗址公园位于市中心地域。北京明长城城墙遗址公园东起城东南角楼,西至崇回文门,答是原北京内城城垣的组成部分。因为其珍贵的历史文化底蕴,国家采取措施极力保护,虽然已饱经沧桑。现在仅存一段墙体。
对于明长城的现状,要彻底改变城墙长期遭受破坏的状况,拆除长期影响城墙安全的各种违章建筑等。鉴于对历史文物的保护,以及明长城破坏严重,北京市政府决定修复城墙,加强保护力度。历史文化是国家的瑰宝,需要保护,需要我们贡献自己的力量。
E. 北京的古城墙能复建吗
北京的城墙现在还有几处遗存:
1、东南角楼附近城墙:位于崇文区崇文门以东到东便门一带有一段保存最完整,且长度最长的北京内城城墙,外加一处箭楼——内城东南角楼。
2、西南城角附近城墙:位于西城区西二环西便门桥附近,是北京最早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城墙遗址,里面有一座“八瞪眼”箭楼。
3、德胜门箭楼:位于西城区北二环德胜门桥北。
4、正阳门城楼及箭楼: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城门,位于天安门南侧。以前的北京城门包括:城楼、箭楼、瓮城三个部分,只有正阳门保持着城楼及箭楼。
可惜的是,由于修建二环路,大部分的城墙都被拆除。
北京古城墙是这样被突破的
http://tech.163.com/04/1029/18/13SPEM5Q0009rt.html
北京修复古城墙坚持“修旧如旧”
北京明长城遗址公园修建工程已经进入最后的铺草阶段,国庆节前有望向市民开放。在正修缮及重建的古城墙上,工人们用来砌墙的不是现代建筑普遍使用的水泥,而是呈灰白色的石灰膏。
文物维修技术人员说,不使用水泥是文物部门在明长城遗址公园建设中提出的最坚定的一条要求,这是从坚持古城墙“修旧如旧”原则来考虑的。
始建于明代的北京古城墙,正是用这种以石灰、石膏为主要原料的黏合剂配以巨大的城砖砌成。这一点,从该公园中现存的古城墙残垣可以很明显地看出。
与水泥相比,石灰膏的牢固程度如何?它经得住雨打风吹吗?古建技术人员说,经过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这些残墙岿然不倒,就是石灰膏耐久度的明证。而此前,在明长城遗址公园古城墙的修复前,技术人员还专门对此作了科学论证。用这种“古水泥”修复“古城墙”,不仅符合历史原貌,而且强度绝对没问题。
http://www.ccnt.com.cn/news/shownews.php?id=1032833538
F. 南京明长城
南京明城墙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中华门城堡。南京没有明长城,只有明代的城墙,为现存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古代城垣,长度约23公里。有600多岁了,它是明朝第一位皇帝朱元璋下令修建的,主要是用来抵御外敌入侵而建的。
现在西安虽然也有城墙,但建于明代,那时西安早已不是国都,只是一个省会级城市的城墙,而北京城墙全都拆了,所以南京城墙是古代国都城防的唯一孤本,可以说价值连城。
南京明城墙是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定都南京的产物和象征,是中国历史上唯—建造在江南的统一全国的都城城墙。
南京明城墙始建于元末至正二十六年(即公元1366年),建成于明洪武十五年(即公元1386年),历时21年之久。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 其中,南京京城墙,不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3.676公里,比首都北京的古城墙还长出0.776公里。而南京古城墙的外廓城周长则为60公里。
数百年的沧桑,宫城、皇城、外廓三圈城墙已毁坏殆尽,惟有高大的京城墙,除城门等木构建筑不复存在,城墙依然屹立。所以,现在通常所称的“南京城墙”、“南京明城墙”即指京城墙。
南京的城墙,为我国古代军事防御设施、城垣建造技术集大成之作。无论历史价值、观赏价值、考古价值以及建筑设计、规模、功能等诸方面,国内外城墙都无法与之比拟,可谓是继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
早在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之后,企图进一步吞并楚国,他看中了位于现在南京中华门的长干里一带,召见他的谋士范蠡监理建城,定名“越城”,又叫“范蠡”城。当时的“越城”很小,城周只有1公里又80步,占地面积也只有6万平方米,称作“越台”。到了公元前333年,楚威王灭越,又在南京清凉山(又叫石头山)筑城,称为“金陵邑”,这也是南京又称“金陵”、“石头城”的来历。到了公元前211年,孙权又在金陵邑故址构筑“石头城”,即今日南京的重要历史遗存“鬼脸城”,这是当时的军事要塞,它依山为城,因江为池,地势十分险要。
当然,南京十朝建都史中最辉煌的一页当数元末至正二十六年,明太祖朱元璋攻占南京后开始建造的明城墙。它东连石头城,南贯秦淮区,北带玄武湖,将历代都城都囊括其中。朱元璋为建造这座都城,动用各类筑城人员达百万余众,涉及长江中、下游数省的广袤地区,具有强烈的民族亲和性及地区代表性。
经近年抢救性修复,现在南京明城墙的完好总长度已经达到23.743公里。南京市委、市政府还不惜拨出重金,先后建成了以古城墙为背景、护城河为依托的“月牙湖公园”,建造了能够传递历史信息的“水西门遗址广场”和以瓮城、城墙为主题的新建筑群体“汉中门市民休闲广场”等。
南京城的城墙高度一般在14米到21米之间,城基的宽度为14米左右,顶部的宽度在4米到9米之间。大部分的城墙都先用花岗岩或石灰岩的条石做基础,上面再用大砖垒砌内外两壁和顶部,内外壁之间常用碎砖、砾石和黄土层层夯实。城墙顶部和内外两壁的砖缝里,都浇灌一种“夹浆”。这种夹浆用石灰、糯米汁(或高粱汁)或再加桐油掺和而成,凝固后粘着力很强,使城墙能够经久不坏。
南京城墙墙顶用砖铺成地面并砌成“雉堞”(指城墙顶部靠外一侧的锯齿状矮墙),并有石制的泄水槽以排出雨水。城基部分每隔一定距离也设有排水洞,将城墙内侧的积水排出城外。因此,南京城的基础工程和防护工程都是比较牢固的,故能屹立至今600多年之久。城墙现存21.35公里,仍然是我国最大的一座砖城,并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南京明城墙为应天府城,即京城,城门计有13座,水关2座。城墙上还有垛口13616个,窝铺200座,以供军事防守之用。在城的中央还建有钟楼和鼓楼。
这13座城门的上部,都建有高耸的城楼,而以聚宝门最为雄伟。聚宝、三山和通济三座城门各有城墙四道,每两道之间的空间称为“瓮城”,可作为战时的防守之用。聚宝门是这些城门中最坚固的一个,城楼以下部分基本保存完整,而且有所谓“藏军洞”的特殊设施。“藏军洞”实际上就是里端封闭的砖券门洞,在战时可供兵士休息和用来存放军事物资。这种“藏军洞”在聚宝门最南一道的城墙上计有两层共13个,左右两侧的城墙下部又各有7个,加起来有27个。据说,每洞可容纳兵士100人以上,共可藏兵达3000人以上。这种设施在我国古代的其他大城中是极为少见的。
每座城门都有内外两道门,外面一道是从城头上放下来的“千斤闸”,具有坚固的防御作用;里面一道则是木质再加铁皮做成的两扇大门。在平时,行人车马都从城门洞里通过。
南京明城墙的防、排水系统科学适用,功能包括城垣自身防、排水和对城区的防、排水两部分。城墙填层上部,采用桐油、石灰、黄工拌合的灰浆封顶夯实,厚约1—2米,在其上面和沿墙体两侧直至墙根用灰浆砌筑5—10余层城砖;墙体顶面设置了石质排水明沟,在其明沟约50米距离设置石质出水槽将水排出墙体。城区的防、排水系统,主要是利用城墙底部设置的水关、涵闸。
在秦淮河出入口处分别建有东水关和西水关,水关设有闸门3道,前后2道为木闸门,中间设铁栅门以防潜水入城之敌。东水关内侧还设有33座瓮洞,分为3层(上面两层为藏兵洞),下层(中洞可通船)通水。此外,还设有金川河闸、玄武湖的“通心水坝”(即武庙闸)、前湖的半山园闸与琵琶湖的琵琶闸等多处涵闸。这些涵闸,设有铜、铁管和铜水闸,只能进水不可进人,设计巧妙、结构合理。
朱元璋攻入南京,于公元1366年到1386年间进行大规模改建。历时二十年,建成南京历史上最具规模的城墙。其后的五百多年,南京城垣基本上保持明代以来的格局。1955年1月起,因为各种原因,拆除了部分城墙。1983年,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了保护城墙的通告,1988年1月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多年来,南京市政府与民间机构一直致力于南京城墙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南京明城墙不仅是我国现存的第一大城,而且是世界第一大城(巴黎城长29.5公里)。
明城墙的建造思想
据《明史》记载,公元1356年,朱元璋召见隐居老儒朱升,朱升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朱元璋欣而采纳并实施。
公元1356年,元朝的水军在采石矶被朱元璋歼灭,集庆城里元军投降,朱元璋胜利进入集庆。他将集庆改名应天府,从此有了一块比较稳定的有发展前途的根据地。
但是,朱元璋感到自己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尽管此时占据浙江、四川、湖广的张士诚、陈友谅、明玉珍等已纷纷称王称帝,朱元璋还只默默地壮大自己的力量,在太平,仅设立太平兴国翼元帅府,在金陵,仅仅称吴国公而已。
在徽州,朱元璋征求学士朱升对他今后战略方针的意见,朱升说:“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朱元璋非常地高兴。朱元璋正是在这一方针下,一步步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的。
南京明城墙,据初步估算共耗费了数亿块城砖。城砖一般长40—45厘米,宽20厘米,厚10—12厘米,重为10至20公斤。由于城砖来自各地,故其城砖材质的土性也呈多样性(有粘土、沙土、高岭土等等)。大多数城砖留有铭文,少则一字(或一个符号、记号),多则70余字,这不仅是南京明城墙的一大特点,也是南京明城墙历史文化遗产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明城墙所用如此巨量的城墙,究竟依靠哪些区域烧制单位提供?由于史料记载的匮乏不详,近几十年来文物工作者或有心人对城砖铭文孜孜不倦的考证、补定,才有了一份目前尚未完全统计精确的资料:南京明城墙所用城砖,分别来自长江中、下游的广袤地区,其中包括今江苏、江西、安徽、湖南、湖北5省的府、州、县,以及军队卫、所和工部营缮司等近200个单位承担组织人力制坯、烧造。
为确保建造南京京师城墙的城砖烧造质量,朝廷要求各地生产的城墙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制砖人夫、窑匠等5至6级责任人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追究制砖人的责任,甚至杀头。这种严酷的“责任制”,却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
南京城砖铭文的书写,大体可分“书斋式”与“民间式”两类。前者属官府内的官吏文人、乡间秀才,其字体流畅工整,点、撇、勾、捺极具文人气息;后者属于粗通文墨、甚至没用笔写过字的工匠,当砖坯出模后,只是拣了身边的一根小树枝,在砖的一侧小心翼翼留下所在县、甲以及自己的名字,稚拙的字体上透出几许村野之气。城砖铭文的字体,篆、隶、魏、楷、行各体皆备,蕴含着淡淡的金石味。其中有一种书体最具神韵,在中国书法字典上也难找到它的归属,却一笔一划不扭不颤,那是来自民间的书法艺术。从铭文技法上,又可分为模印、刻划、书写三种形式。其中,铭文的双线模印由于字体的笔划较细,故对制砖泥土的质量有较高的要求。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明城墙的墙砖上还发现了当时明代字典上查不到的简化字,如“邓”、“刘”等等。
G. 明城墙遗址公园的节庆活动
北京明城墙文化体育节
活动名称:梅花文化节
活动内容:3月底开展“赏梅、画梅、植梅、咏梅”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其中包括主题画展、青少年摄影比赛、碳汇宣传等多个精彩项目。
东便门至崇文门明城墙遗址是北京城内仅存的两处明城墙之一,绵延古朴、气势恢宏的城墙遗址全长1.5公里。站在残缺、斑驳的青灰色古城墙下,历史的厚重感和沧桑感会油然而生。
春风拂面,草木返青,明城墙遗址公园内具有现代艺术气息的梅花小品以及千株梅树竞放。公园相关负责人说,梅花的高雅清淡更能与城墙凝重、古朴的氛围交相辉映。2003年,公园开始进行梅花的引种栽培研究,2007年初步形成梅花景观。遗址公园共种植了绿萼、宫粉、朱砂等50多个品种的近千株梅花,每到春风送暖,明城墙成为首都市民踏青赏梅的圣地,游客纷至沓来。
第七届赏梅会暨第五届北京明城墙梅花文化节,以“赏梅花古楼新春 品城垣悠久文化”为主题,“览梅之怒放、观楼之新景、品城之文化”,注重传承梅花精神,充分展现历史文化资源。同时,2012年恰逢明城墙遗址公园建园十周年,公园以图片展示、影音播放及实物陈列的形式,全面记录发展历程。
此外,梅花节还将配合盛花期,在4月1日至4日开展“赏梅、画梅、摄梅、咏梅、品梅”系列活动,包括梅花科普知识宣传、“美丽城市”主题画展、“梅赞”青少年摄影比赛、少数民族原生态表演、“绿色使者”树木认养等10余个精彩项目,全方位展示梅花的形态、品质,弘扬源远流长的梅花文化,打造寓教于乐、休闲旅游、文化交流的和谐氛围。
H. 明长城遗址公园的梅花节怎么样
http://sheying.club.sohu.com/r-zz2109-39534-0-12-900.html
登陆这个网址版!权
I. 从朝阳十里坡到明长城遗址公园赏 梅花怎样走
青海省西宁市城东区朝阳十里坡(铺)到明长城遗址公园50公里,可以走 G6京藏高速宁大高速解放南路到达,具体位置和路线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