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梅花杨
A. 杨贵妃眉心画的是什么花
梅花。梅花妆,又称落梅妆,是古代妇女在额头贴一个梅花形的妆饰,内这种装饰容在南北朝时期开始盛行。
梅花妆据传是南朝宋武帝的女儿寿阳公主额头曾经印有梅花印记,当时宫中女子纷纷效仿,一种新的美容术从此诞生。当时被称为梅花妆,一直到唐朝及五代十国都非常流行。
书面用语称梅花妆为花细。花细是古代妇女脸上的一种花饰。花细有红绿黄三种颜色,以红色居多,用金银制成花形,蔽于脸上。花细的形状除梅花状外,还有各式的小鸟,小鱼,小虾等,十分美妙新颖。
现在播出的历史类影视剧中多有体现,有趣的是妇孺皆知的央视86版《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在被佛祖加封后额头出现的花细,表示师徒四人已经是神仙了。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他出生于宦门世家,在安史之乱中被唐玄宗李隆基赐自尽于马嵬驿,香消玉损。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形容其: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资料来源网络)
B. 古代女子喜欢在额头眉心处绘上象梅花印似的图纹.比如杨贵妃.想知道那个类似于梅花印的东西确切的叫什么
叫梅花妆,是一位公主,一日在梅花树下休息,一朵梅花落在她的额头上,结果拂之不去,众以为奇。后宫女皆仿效,画梅花为饰。那个公主叫什么名字我忘了,只记得这个典故,不好意思。
C. 中国国画画梅花的画家 古代名家有几人
据画史记载,抄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谈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D. 专画梅花的画家
北宋画家仲仁(1086-1093出家为僧),始创墨梅画法,有“墨梅鼻祖”之称,将枝专干虬曲、疏影横斜属之神态勾勒得淋漓尽致。 现存最早的梅花画要算杨补之(1097-1171)的《四清图》。 元代王冕(1287-1359年),以墨梅诗、画闻名于世。别人画梅,多写老干疏枝。而王冕多写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似有风拂欲动之感。其画梅代表作有《梅花图轴》。 明代陈老莲画梅,其枝干老辣浑厚,而又不失典雅俏丽。清代画梅高手,要数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金农画梅,不疏不繁,独创一格。 李方膺画梅尤精,有印章曰“梅花手段”。常题梅花诗,识者谓“李公为自家写生。” 汪士慎画梅,简枝繁花,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老年失一目,尚能挥写自如,自称“尚留一目看梅花”。 其他很多人也画过。比如唐寅、齐白石……太多了。
E. 四君子的画梅花风姿
我们先说梅。我们知道,梅花较耐寒,花开特别早,在早春即可怒放,它与松、竹一起被称为“岁寒三友”,人们画梅,主要是表现它那种不畏严寒、经霜傲雪的独特个性。那么,梅花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入画的呢?
据画史记载,南北朝已经有人画梅花,到了北宋,画梅就成了一种风气,最有名的是仲仁和尚,他创墨梅,画梅全不用颜色,只用水墨深浅来加以表现。据说他有一次,看到月光把梅花映照在窗纸上的影子,从中得到了启发,便创作出用浓淡相间的水墨晕染而成的墨梅。此后,另一画家杨补之在这种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了这种画法。创造出一种双勾法来画梅花,使梅花纯洁高雅,野趣盎然。元明以来,用梅花作画更多。元代最大的画梅大师应该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历代画梅代表,如王冕、刘世儒、石涛、金农、汪士慎、朱宣咸、关山月、王洪军等。
但是,要画好梅花,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画梅人还必须有画梅人的品格,有人称之为“梅气骨”,一种高尚的情操和洁身自好的品格,正所谓:“画梅须有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
F. 扬无咎如何画梅
扬无咎(1097—1169),字补之,号逃禅老人、清夷长者,清江(今江西清江县)人,是北宋与南宋之交重要的画梅专家,诗词书画,无所不精,尤以画梅著称于世。
扬无咎平生喜梅爱梅,年轻时所居庭院中植有梅树,他每天观赏写生,或月下描摹梅影,日积月累,达到了写梅之前而胸有梅意的境界,其梅在北宋末就已闻名。但宋徽宗赵佶并不欣赏扬无咎的画格画风,笑谓扬无咎画的梅花是“村梅”,扬无咎我行我素,并且在画梅花时,索性押上“奉敕村梅”的字样。
扬无咎墨梅画法是得道于僧仲仁的墨晕梅花。仲仁,人称“华光长老”。他酷爱梅花,始创“墨梅”画法。扬无咎久闻仲仁墨梅大名,欣然前去拜访,僧仲仁赏其人品、爱其才,与之以同道画友相处。仲仁亲授其墨梅画法,扬无咎得其真传,继承而有发展,一变仲仁之墨晕花瓣,创为墨笔圈线,变黑为白,更适宜于表现疏香淡色的梅花特性。相传宫廷中曾经壁上挂了一幅扬无咎的梅花画,只见一群蜂蝶云集画中梅花上,宫人见之,赞叹不已。
扬无咎平生耿介正直,不慕利禄,又不俯仰时好,朝廷屡次请他出来做官,均遭拒绝。他一生没有做过官,潜心钻研画法,终成一代画梅大师。
G. 谁的国画梅花最有名啊
元代最大来的画梅大师应该源首推王冕,他自号梅花屋主,他的水墨梅画一变宋人稀疏冷倚之习,而为繁花密蕊,给人以热烈蓬勃向上之感。王冕的存世名作,是他的一幅《墨梅图》他用单纯的水墨和清淡野逸的笔致,生动地传达出了梅花的清肌傲骨,寄托了文人雅士孤高傲岸的情怀。
H. 中国古代有哪些画梅花出众的大家有哪些存世的精品呢
北宋画家仲仁(1086-1093出家为僧),始创墨梅画法,有“墨梅鼻祖”之称,将枝干虬曲、疏回影横斜之神态勾勒得答淋漓尽致。
现存最早的梅花画要算杨补之(1097-1171)的《四清图》。
元代王冕(1287-1359年),以墨梅诗、画闻名于世。别人画梅,多写老干疏枝。而王冕多写嫩枝,突出梅花的清拔,似有风拂欲动之感。其画梅代表作有《梅花图轴》。
明代陈老莲画梅,其枝干老辣浑厚,而又不失典雅俏丽。清代画梅高手,要数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李方膺、汪士慎等。金农画梅,不疏不繁,独创一格。
李方膺画梅尤精,有印章曰“梅花手段”。常题梅花诗,识者谓“李公为自家写生。”
汪士慎画梅,简枝繁花,有空里疏香,风雪山林之趣。老年失一目,尚能挥写自如,自称“尚留一目看梅花”。
其他很多人也画过。比如唐寅、齐白石……太多了。
是我帮你转的。
I. 墨梅后两句说明了他画梅花不是为了什么
《墨梅》后两句说明了他画梅花不是为了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表现了诗回人鄙薄流俗,独答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原诗:
《墨梅》元代: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释义: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
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多么好看,只是要将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9)画梅花杨扩展阅读:
此诗约作于元顺帝至正九年至十年(1349年—1350年)期间。王冕在长途漫游以后回到了绍兴,在会稽九里山有一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此诗就作于此。此时正值元末农民大起义爆发前夕,作者面对现实生活中无法解决的矛盾,借梅自喻,感慨之下作此诗。
诗句构思精巧,将画中墨梅与池边梅树化而为一,仿佛画中之梅的淡淡墨晕,为池头梅树吸收水中墨色所致。赞赏墨梅虽无耀人眼目的色彩,却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这首诗表面上是赞美梅花的美丽,实际上写出了诗人自己不向世俗献媚的胸襟气质和坚贞纯洁的情操。全诗以画作真,诗情画意融合无间,意蕴深邃,耐人寻思,为题画诗中的上乘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