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

发布时间: 2021-02-25 08:24:58

❶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的意思

天冷了柳树落光了叶变成一根根细枝条,风轻轻地吹动柳枝,夜晚的月亮照耀着梅花

❷ 清风什么细柳,淡月什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传说中,苏东坡有个妹妹叫苏小妹,不仅聪明伶俐、能诗善对,还经常出题难为苏轼和亲朋好友,即便在新婚之夜对自己的新郎也不放过。致使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流传至今。当新郎秦少游顺利过了两关之后,第三道考题又送到他的面前。

秦少游一看考题是“闭门推出窗前月”,让他对出下联。秦观看着这个出句,心里可犯了难,怕对得平平,显示不出自己的才华;但此联确实又不怎么好对。他坐在池塘边冥思苦索,眼看三更已过,还是理不出头绪。

此时,苏东坡可急了,忙出来观察动静,见秦少游仍在池塘边不住的喃喃自语“闭门推出窗前月”,知是任性的小妹还在发难,便想办法帮其解围,他随手捡起石子扔入池中。只听“砰”的一声,池中月影散开,星光荡漾,这景象使秦少游眼前一亮,下联即出,“投石冲开水底天”。于是,被难为了大半夜的新郎官终于如释重负,踏入了洞房之门。

苏小妹本想用第三关这个出句难住秦少游,好给他一个下马威。没想到秦少游终于对上了,而且更胜一筹,她知道,这个“冲”字用得太生动太传神了,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苏小妹转念一想,秦少游恐怕没有这个本事,准是哥哥苏轼从中相助,于是就产生了借机也考考哥哥的想法。

有一天,苏小妹来到大哥苏轼跟前,让他在“轻风细柳”和“淡月梅花”之中各加一字,作为腰眼。苏东坡不加思索,信口说道:“前句加‘摇’,后句加‘映’”,成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不屑一顾。

苏东坡认真想了想,又说两句:“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但仍不是上品。”东坡只好让小妹作答。苏小妹不慌不忙,念出答案:“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东坡闻之,不禁拍手叫绝。心想,“轻风”徐徐,与“摇”、“舞”是匹配不当。

唯有用“扶”字才恰到好处地显现出轻风的温柔和细柳被轻拂的形态。同时,一个“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一种亲切的美感。下句添一个“失”字,也使全句皆活,勾画出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形态。于是,苏东坡对小妹的“炼字”功夫更加钦佩。

(2)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扩展阅读

我国古代诗人为了增强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经常针对某些字词,精雕细琢、反复推敲。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是他十易其字才始定为“绿”。卢延让曾发出“吟安一个字,捻断数颈须。”的感慨。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是诗圣杜甫的诗句,充分表明了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严肃认真的态度。这也是他成为伟大诗人的重要条件之一。长期以来,人们把这种精益求精的执着称之为“炼字”、“炼意”。

这些被反复推敲的某些字词,往往就成了一首诗的“诗眼”或一首词的“词眼”。有的竟成了千古名句,世代流传。

作诗填词要能耐得住寂寞,要能豁出去辛苦。所以,在诗歌兴盛的唐代,就出现了苦吟派诗人,代表人物有贾岛、李贺、孟郊。所谓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一个字,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说明诗人作诗已经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苦吟派代表人物贾岛,作诗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有一次,贾岛骑驴在路上走,由于正在琢磨一句诗,嘴里还不断的叨咕:“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是用推好呢,还是用敲好呢?”由于精力过于集中,结果闯进了大官韩愈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先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然后就将自己正琢磨对其中一句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时候,不留神才挡了韩愈的大驾的经过说了一遍。韩愈听了非常感动,他认真地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晚上去别人家,还是敲门有礼貌!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

再说,读起来也响亮一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从此他就和韩愈交上了朋友。于是,“推敲”的典故也被后人传为佳话。“推敲”也就成了“炼字”的代名词。可见历史流传下来的脍炙人口的千古不朽之作,都是作者呕心沥血、历尽艰辛创作出来的,是他们血汗的结晶。

❸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诗的妙处在哪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这句诗的妙处在“扶”和“失”两个字的运用。

“扶内”的拟人化容更准确,因为“扶”字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使其人格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

“失”字,准确的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用“失”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3)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扩展阅读:

相关故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

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❹ 清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故事

这句话是苏东坡年少的诗作,原作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而后苏东坡在每句中间改一字变为“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 还有.

❺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全诗

没有全诗,就只这两句。

这句诗是宋代苏东坡的妹妹苏小妹所作,意思是:轻轻的风吹拂着细柳,淡淡的月光和梅花融为一体,分不清哪个是月光哪个是梅花。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也就是黄庭坚,苏门四学士之一)三人在一起谈论诗文,苏小妹要大家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间各添一个字,变成五言联句。

苏东坡说出:“前者加‘摇’,后句加‘映’,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仍不属上品。”

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吟诵着,玩味着,不禁托掌称妙。

(5)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扩展阅读: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轻风”徐徐,若有若无,“细柳”动态不显,唯有“扶”字才恰到好处地形象地描绘出轻风徐来,柳枝拂然的柔态,与“轻”、“细”相宜,和谐自然。“扶”字又把风人格化了,给人以一种柔美之感。东坡的“摇”、“舞”当与“狂风”相配才妥帖。

下句中添“映”全无朦胧之美,“隐”也欠贴切。既然恬静的月亮已经辉满大地,梅花自然就没有白天那么显眼。在月光照映下,也就黯然失色了。这样,一个“失”字,就勾画了月色和梅花相互交融的情景。一着此字,满句生辉。

❻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求全诗。

全诗: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释义:

轻轻的风扶着细柳,黯淡的月光,让梅花的光线消失。

出自: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给诗加腰》

原文: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她的逸闻趣事。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

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

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6)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扩展阅读:

文中的作诗方法简介:

1、习题法

诗所最难者,订立题目。乌有题目,诗才难拢,结构难架。唐人擅诗,尤擅拟题。此说或有所不以为然。古人应制,从口而出。即如今坛子,参社则有作,自题则乏诗,非其谓乎?!习题法者,用古人旧题,仿而做也。

2、依句法

一般是偶得一句或一联,自以为佳,而后围绕此句(联)之意及韵格,凑成全诗。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可以为例。多为绝、律、短歌,短词。

3、依韵法

先定一韵,后围绕此韵之合韵之字而凑句,而合成全诗。多为律、绝。长律则必依此法。古人诗词游戏甚至全篇定韵字者,如红楼梦之白海棠社之所述。

4、浑成法

于韵熟捻,于情境之中突发而成,尤其易成绝句。多有后再加推敲者。李白似此法之本家。古人和“来”、“回”、“台”三字韵脚之绝句诗者尤多,盖此三字之韵易熟吧。

5、推敲法

于拟定题目中,先粗略成诗,而后逐字推敲,以合韵和求彩。贾岛推敲故事,说明此法。

6、集句法

偶尔得句则记之,得句至多,则能浑然凑成诗篇。有李贺骑驴背囊故事。

7、口占法

兴致所至,韵律无拘,不求严格,意思自然。与混成法相似。古人题中有“口占”二字者,多韵格不严,或语词轻浅,即此意也。

8、化用法

前人有成诗甚至诗意,我尽可借用。未字句式不可尽抄,而合乎自己作诗时的情景。如唐朝李益《宫怨》之化自王昌龄。

9、反意法

此法用于做反面文章。既对前人之诗文,有不同或想法看法,反其意而为诗。一般说难定意,故难结构。而在本法中,最易定意,所以容易成篇。如毛泽东之《卜算子·咏梅》

10、定题法

此为基本法和综合法。即在确定题目后,依据题目之喜怒哀乐、情绪之轻重缓急、故事之上下前后而决定韵类、篇法和结构。

❼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的扶和隐身,什么意思

这个来源于给诗加腰的小故事
苏小妹在历史上并无其人,但民间却流传着很多关于版她的逸闻趣事。传说权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还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所以比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❽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全诗

这句话是苏东坡年少的诗作,原作为“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而后苏东坡在每句中间改一字变为“清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扶”字不仅写出风的轻柔和柳的纤弱,而且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之态,因而更形象生动;“失”字也较“隐”字贴切,既强调了月光的皎,又兼顾了梅花的洁,突出了两者融为一色的景象,更加吻合贴切.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思想感情就不知道了 还有.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好像不是诗额~
-_-!

❾ 轻风什么细柳,淡月什么梅花

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出自: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的典故《给诗加腰》。

译文:清风吹动着杨柳,皎洁的月光在梅花的照映下黯然失色。

赏析:“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姿态,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9)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扩展阅读:

“苏小妹”其人:

“苏小妹”这个名字,在中国民间知名度极高。她的名字最早见于南宋无名氏的《东坡问答录》(又名《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明末清初作家冯梦龙的《醒世恒言》里,有“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清代文人李玉的《眉山秀》里,浓墨重彩地描写了苏小妹的才华横溢、文思敏捷。

苏小妹相传为苏轼的妹妹,野史记载其名苏轸(zhěn),是当时出了名的才女,民间更有“苏小妹三难秦观”的故事流传。

苏轼平生喜欢书信与亲人朋友,其书信被后人整理成文,现存的苏轼亲笔信件中,所寄大多是给自己的弟弟苏辙。而信件中从未提起有这个“妹妹”,再看东坡的传世诗词中,也并无一篇提及这位“妹妹”。

但根据三苏祠的记载,历史中确有其人,不过因为苏小妹在苏轼、苏辙两兄弟还很小的时候便去世了,自然未能留下有关的书籍记载。

❿ 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的意思

轻轻的风
摇摆的柳
淡淡的月
映梅的花
东方尚英
( 回答 )
轻轻的脚步
带著轻轻的风
摇细著杨柳腰
淡淡的月光
闪现著一位
桃梨梅花
映衬著多姿多彩

热点内容
黑科技盆栽 发布:2025-05-14 22:35:21 浏览:140
美雪樱花 发布:2025-05-14 22:33:59 浏览:480
生蚝和海棠 发布:2025-05-14 22:33:56 浏览:13
梅花烙第7 发布:2025-05-14 22:25:21 浏览:31
七夕雪媚娘 发布:2025-05-14 22:24:37 浏览:930
堆糖七夕 发布:2025-05-14 22:15:15 浏览:448
情人节激活码 发布:2025-05-14 22:14:36 浏览:855
七夕套被子 发布:2025-05-14 22:09:25 浏览:937
仿真花盆栽 发布:2025-05-14 22:02:38 浏览:823
水墨风玫瑰花 发布:2025-05-14 21:33:17 浏览: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