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樱花小短诗

樱花小短诗

发布时间: 2021-02-24 01:16:50

① 赞美樱花的诗歌

记忆碎片中的落英
——dfybd原创

一片片樱花慢慢落下
留下一地花瓣
沾衣欲湿的不只是杏花雨版
还有樱花权漫天的芬芳

我们能留下什么
芳名或者倩影
能留下的都留下吧
樱花一般的缤纷色彩

长在野地里的那株野樱花树
那是我们定情的信物
孤独寂寞的绚丽
定格在大地的底片上

不想告诉你
这是草长莺飞的四月天

燕子呢喃 可你冷艳的像个公主
未来的路你我能否一起走

你低头无语 请满树的花蕊告诉我

那年那天那棵樱花树
那棵樱花树下
那场樱花雨
那两个十六七岁的少男少女

② 关于五年级自己写樱花的诗歌

小学生作品五年级诗歌
《樱花》

邮筒里盛着的粉白色
是春日尚未脱落的漆
是回无法书写的信纸答
是延绵不断的心事
是未贴邮票的思念
是世界尽头的短诗
在这寂静的粉白色里
枝叶被日光修剪
花瓣被寄往春天
芳香被酿进美酒
时而凛冽;时而轻淡的风
被我装进口袋
趁着微凉
送给了你。
望采纳 谢谢!

③ 樱花制作的诗歌

只见那樱花雪白中透出红晕,五片花瓣中簇拥着鹅黄色的花蕊。花形像梅花,树干酷似桃树树干,不同的是别的树叶多花少,是绿叶衬托花朵,樱花却叶少花多,一根小枝上竟有七八朵花,一丛丛一簇簇的,像漂浮在蓝天上的白云,又像一 朵朵落在树上的雪球儿,这就是花朵衬托绿叶啊!
樱花花瓣美丽纯洁,层层花瓣就像一个个夹心小面包。在花瓣中间,花蕊像一 朵朵 太阳花,迎风招展,婀娜多姿。花瓣边缘是一群小点围在一起,显得丰富愉快。我无法用文字准确形容那花瓣的色彩,说它像翡翠吧,它又那么玉琢冰雕;说它像 宝玉吧,它又显得那么柔嫩而富有弹性。薄如纸的花瓣,好像轻轻一捏,就能释放出充足的水分。花瓣的花蕊约有一寸长,好像一朵灿烂的 太阳花迎风招展,似乎在显示它的婀娜多姿。
有的 花骨朵含羞待放,粉红色的花瓣似少女羞红的脸颊,让人急切地期盼它的一次开放,一睹它的芳容;有的花刚刚绽放,像是一双微拢的玉手小心翼翼地捧着若隐若现的花蕊;有的花傲放于枝头,褪去了先前的羞怯,粉白的花瓣迎风招展,展示自己的美与奇,远看樱花林,樱花开得轰轰烈烈,像一团正在燃烧的火苗;走近一看,它们一簇一簇的拥在一起,在风儿婆婆的眼中,它们是一群可爱的娃娃,在大人的眼中,它们是团结的士兵,在孩子的眼中,它们是飞舞的精灵……

④ 求40首关于樱花的诗词

1、《谢新恩·樱花落尽春将困》五代:李煜

原文:

樱花落尽春将困,秋千架下归时。

漏暗斜月迟迟,花在枝。

译文:樱花落尽的时候春天也将过去了,秋千架下归去时。天上的斜月姗姗来迟,花还在枝头。

2、《樱花》明代:宋濂

原文:

赏樱日本盛于唐,如被牡丹海棠

恐是赵昌所难画,春风才起雪吹香。

译文:日本的樱花来自于唐朝,就好像被牡丹替代的海棠。恐怕是赵昌也难画出,春风吹来香味扑鼻。

3、《樱花落》近现代:苏曼殊

原文:

十日樱花作意开,绕花岂惜日千回?

昨来风雨偏相厄,谁向人天诉此哀?

译文:十日樱花开放了,绕花观看即使一千回也不会嫌多。昨晚的风雨非常猛烈,是谁在向天诉哀吗。

4、《无题四首 其四》唐代:李商隐

原文: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

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

译文:哪儿传来阵阵清亮的筝声,伴随着急骤的箫管?在樱花怒放的深巷,在垂杨轻拂的河岸。东邻的贫家中有位姑娘,年纪大了还嫁不出去,对着这当空的丽日,对着这暮春三月半。

5、《折枝花赠行》唐代:元稹

原文:

樱花树下送君时,一寸春心逐折枝。

别后相思最多处,千株万片绕林垂。

译文:在樱花树下送君远去,折枝花送给你。离别后相思非常难受,千株万片的樱花代表我的心。

⑤ 描写樱花写成一首自创诗(多首也可以)

白的如云
红的似霞
粉红的可是你的脸颊

都说你从富士山方向而来
热爱蓝天绿水芳草萋萋
和服游弋和平鸽常在肩头落下

你爱地球上每一处让樱花开放的土地
你爱在长空中把美丽的花瓣挥洒
你的爱完美无暇

和平的声音来自心中
美好的追求在枝头涂画
感染世界温暖如夏

橄榄枝丛生在地球家园
春天里绽放更有一树树樱花
硝烟的味道早已在花香中淡化

你是和平的使者美丽的使者
昔日世界大战的战场今日是花的海洋
你妩媚的如诗如画

自然的追求不就是美吗
人类的追求不是相互扼杀而是相互美化
你诠释着真理行走天下

樱花西渡翻过日本帝国昨日一页
美丽山河昭然揭示不要任何侵略
地球幸福家园缔造幸福佳话

美丽的日本姑娘啊
你热爱和平漂亮如樱花
你走到哪里哪里也喜欢樱花 四月,我站在樱花下
四月,我站在樱花下
不敢看樱花的舞
像点点星光
照亮我丢失的爱情
和着泥土
吻下喉结

双手在胸前交叠
从此一棵樱花树受过人类的跪拜
每一片花瓣都饱含情人的叹息
风的呻吟
在落花丛中飘来飘去

花影里我开始匍匐
泪水融化了尘土
最古老的哀愁
穿行在四月的街道

樱花的眼神也变得黯然
揭开沉默已久的伤痕
悄悄的躺下
梦里,花瓣偷偷越过指尖
吻遍我的眼角
那颗即将滑落的泪珠无声无息

四月,我站在樱花下
一转身撩动失语的春风
花瓣身不由己
在孤单的背影里跌落
伤了情怀又碎了心扉

⑥ 关于樱花的诗句有哪些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⑦ 关于樱花树的现代诗谢谢!

《樱花雨》 作者:曾晏紫

当三生三世的影子被重重的拍在地上,

我看见日月的光线把我揉短、拉长。

多么希望这时下一场酣畅淋漓的雨,

让我的未来学会快乐、自由的流淌。

无意中我看到了一树花在一夜间盛放,

斑驳的花影象天使云霞般飘逸的衣裳。

那是你天真无邪的执念,我不切实际的遐想,

在那繁花下面扶起我的影子,给他重生的力量。

满城醉红的午后,是我久违的梦乡,

只等一场春雨洗尽我的寂寞与彷徨。

一丝微风吹过,让我没理由不相信会实现祈望,

你真的,落英缤纷的来到我身旁。

好大的一路樱花雨,淋湿了我转望向你的脸庞,

没有无奈,没有牵绊,没有感伤,没有一丝的凄凉,

像长着许多柔软触角的水母,在我的眼里游荡,

就这样轻盈地,真切的,淡淡地,一路飘香。

让我不知所措的樱花雨啊,荒芜了来时的方向。

没有一个人可以再遁形,把它当成好梦一场。

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我亲爱的姑娘,

你是我的主啊,我的女王,浪漫的爱情原来是这样。

(7)樱花小短诗扩展阅读

现代诗鉴赏方法:

1、抓诗眼

诗眼是诗中最富表现力、最能开拓诗歌意境的关键词句,是能使诗歌生辉的聚光点。诗眼的锤炼和设置在诗歌创作中具有重要地位,古今诗评家无不从这点出发赏析诗歌。

2、析意象

意象是诗人的主观意念和外界客观物象撞击的产物,是诗人为了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把客观的物象经过选择、提炼,重新组合而产生的一种含有特定意义的语言艺术形象。诗歌中,诗人不仅要用意象进行思考和感受,还要用意象进行表达。

3、明虚实

社会生活无限广阔,诗人不可能把它们全部写到诗作中去。因此,诗人往往用“实”表现“虚”,或用“虚”表现“实”。虚实相生,相互映衬,是诗歌创作的一条艺术规律。

诗中的“虚”就是思想感情,诗中的“实”就是景物形象。诗歌如果只写“虚”,会显得抽象空洞,没有诗味;如果只写“实”,则会显得死寂而缺乏生气。

4、推敲手法

诗人抒情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为直抒胸臆,即在作品中直接显现个人的心绪;另一种是诗人往往略去政治背景,以渲染景物和烘托气氛的方法,如借助比兴、化用典故等手段,委婉地表情达意。

5、知人论世

孟子云:“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这句话是说,欲解其诗,必知其人,必论作者所处的时代。

⑧ 寻关于樱花的诗、歌、经典的句子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三百年来的诗人,最爱是曼殊。曼殊的作品,最爱是此篇。此篇于曼殊而言,正如《锦瑟》之于义山——都是压卷之作,都是身世之感,都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此诗易解,四句不过是两层意思:前二句写思乡之情,后二句写身世之感。而故国之思与飘零之感,又浑然交织,全无半点隔断。
起首一句,七个字是三种意象:春雨;楼头;尺八箫。三种意象,简简单单的陈列,譬如三面墙,围起一个空间,留给人无限的想象。这三种意象乃是最好的诗料——春雨朦胧,不知是谁家的楼头,吹起了一片箫声。春雨易让人惆怅,箫声入耳,撩拨起的便是无边的乡愁了。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一句,诗人便说起乡愁。当时,诗人流落在异国他乡的日本。尺八是日本的箫,樱花是日本的国花,这两样都是对处境的点明。日本的箫,在式样上与中国的不尽相同,但一样是作诗的好材料。箫与笛,在中国诗歌里有着神奇的魔力,它们是乡愁的催生剂。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诗云:“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云:“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曼殊写此篇的时候,潜意识里或许受他们的影响。由箫声而及乡愁,是旧诗常见的模式,但本篇并不因此减色。玫瑰和玫瑰总是相类,我们并不因此减少一分爱。
关于“春雨”、“尺八箫”和“浙江潮”,尚有几句可以交代。《燕子龛随笔》(二九则)云:“日本尺八,状类中土洞箫,闻传自金人。其曲有名《春雨》,阴深凄惘。余《春雨》绝句云:……”。相传,日本僧人乞食,常吹尺八箫。曼殊流宕异国,心境近于乞食之僧。乞食箫中,最凄惘者,莫过于《春雨》一曲,故曼殊于此曲最是萦怀。“春雨”固然是曲名,但在篇中,毋宁解作实景。若于篇中,拘泥“春雨”只是曲名,则神色顿减。读此诗,当知《春雨》是何种曲子,又不可拘泥其只是曲子。
《断鸿零雁记》(第二十章)云:“……更二日,抵上海。余即入城,购僧衣一着易之,萧然向武林去,以余素慕圣湖之美,今应顺道酬吾夙愿也。既至西子湖边,盈眸寂乐,迥绝尘寰。余复泛瓜皮舟,之茅家埠。既至,余舍舟,肩挑被席数事,投灵隐寺,即宋之问‘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处也。”“浙江潮”,即自宋之问诗中来。《断鸿零雁记》是曼殊带有自传性质的作品,写于日本归来之后。武林是自古灵秀地,更兼有宋之问佳句添采,曼殊何日能忘之?故自异国归来,第一站便奔此地。《断鸿零雁记》是记已归之事,《春雨》诗则写未归之思。总而言之,“浙江潮”于曼殊而言,是梦绕魂牵的埋骨地。“归看浙江潮”,正是狐死必首丘之意。而“浙江潮”者,乃名震天下的钱塘潮,是激情和力量的象征。故“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壮语,“归看浙江潮”亦是壮语。全诗之悲,不掩此句之壮;此句之壮,更增全诗之悲。
三四句,则由故国之思转入身世之感。芒鞋破钵是点明自家的僧人身份。僧人自然只能是一双草鞋、一个破钵,走千村、求万户地讨生活。“踏过樱花第几桥?”究竟走过了多少桥梁道路,记不清了。当然,诗人未必如此凄惨,以至于要化缘乞讨。这两句只是极力渲染身世的凄楚而已。“芒鞋破钵”与漫天樱花之间又是何其的不相称!一片绚烂美丽的背景里,走来的便是这样一个地老天荒无人识的行脚僧。背景的绚烂,将主人公的潦倒反衬得异样的显目。
“踏过樱花第几桥?”又似从小山词中来。小山《鹧鸪天》词云:“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杨花”换成了“樱花”,不变的是梦境和诗情。几百年前的词人小晏,是个多愁多病多情种;几百年后的诗人苏曼殊,亦复如是。小晏《临江仙》词又云:“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诗人总是敏感于飞雨落花交织成的梦境,该篇首句的“春雨”、末句的“落花”不正透漏出这一信息么?漫天花雨中,走来一个芒鞋破钵的诗僧,正是梦幻一般的意境呀!
樱花是极美丽绚烂的一种花,但花期却太短暂,不消半个月的时间,便在风雨中凋零了。我们震惊于她的绚烂,痛心于她的凋零。她是美的极至,却不能永驻,一如我们美好的青春、美好的人生。生命一如飞雨落花的梦境,美丽,然而短暂。短得触目惊心。以至于让我们怀疑她的存在,以为她只是梦境,不曾真实。为我们留下这美丽篇章的诗人,也只在人间度过三十五个春秋,便在贫病之中永远的走了。曼殊是诗人中的诗人,他用诗篇来抒写生命,亦用生命来诠释诗篇。诗人的诗篇与生命,相互应证。
记得曾问朋友:樱花是什么样的一种感觉?朋友回答:繁花如梦缀浮生。真是感动极了。
忽然想起北岛的两句诗:“路啊路,飘满红罂粟。”

⑨ 樱花的诗歌最好悲一点

爱若樱花

樱花飞散在这四月阴霾的天空之中
一片片,
侵入灵魂深处的呼吸
远处传来轻轻地风回铃声
叮~叮~~答~
激起每个神经细胞
我们披着那宿命的蓑衣
站在可笑的十字路口
做着叫等待的东西
等待是场硝烟的战争,我们和我们自己的耐心搏斗着
消磨着所谓的意志
还记得那些岁月里的笑声和感动
那样清晰地映入眼帘的仍是你那甜蜜的笑脸
樱花飞逝
爱情就像着樱花凋零的瞬间
美丽那么短暂
让人抓不到,摸不找,跟不上
转眼我们的距离越来越远
你不再是那个你,我不再是那个我
我们的爱情绽放在四月,闪烁了这年最美丽的颜色
我们的爱情凋零在四月,悼念着这年最美丽的祭祀

⑩ 关于樱花的诗歌100字

漫步来到凉亭之中,悠悠靠在长椅上,看一池春水.微风拂来,池塘旁边的樱花树上,樱花漫专天,如漫夭的精灵迈着轻属盈的脚步,在空中旋转、舒展、摇荡,静静地,慢慢的,如沉睡的女孩,落在湖面上,引起小小的涟漪.那樱花,纷纷扬扬的飘落,虽美丽只在那瞬间展现,但她却无怨无悔,永远的沉睡了.

热点内容
给兰花杀虫 发布:2025-05-17 21:20:10 浏览:722
北方盆栽杜鹃花 发布:2025-05-17 21:19:03 浏览:15
飞跃花卉板鞋 发布:2025-05-17 21:17:52 浏览:30
y双枝盆景 发布:2025-05-17 21:15:54 浏览:839
茶花弯枝 发布:2025-05-17 21:00:42 浏览:490
浪花一朵朵里向阳阳 发布:2025-05-17 20:55:17 浏览:778
听说荷花 发布:2025-05-17 20:50:41 浏览:945
盆栽小插件 发布:2025-05-17 20:50:28 浏览:835
花卉的作业 发布:2025-05-17 20:49:33 浏览:377
盆栽莲藕什么时候种植 发布:2025-05-17 20:38:35 浏览: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