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体梅花
⑴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颜体书法图片
颜体书法如下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句诗是出自明代佚名《警世贤文·勤奋篇》。
白话文释义:宝剑的锐利刀锋是从不断的磨砺中得到的,梅花飘香来自它度过了寒冷的冬季。喻义要想拥有珍贵品质或美好才华等是需要不断的努力、修炼、克服一定的困难才能达到的。
(1)颜体梅花扩展阅读
颜体的书法特点:
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
从特点上论,颜体形顾之簇新、法度之严峻、气势之磅礴前无古人。从美学上论,颜体端庄美、阳刚美、人工美,数美并举,幽为后世立则。从时代论,唐初承晋宋馀绪,未能自立,颜体一出,唐斗坛所铸新体成为盛唐气象鲜明柄志之一。
颜真卿的楷书一反初唐书风,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这种风格也体现了大唐帝国繁盛的风度,并与他高尚的人格契合,是书法美与人格美完美结合的典例。他的书体被称为“颜体”,与柳公权并称“颜柳”,有“颜筋柳骨”之誉。
其楷书结体方正茂密,笔画横轻竖重,笔力雄强圆厚,气势庄严雄浑。早期作品以《郭虚己碑》、《多宝塔碑》等为其代表作,个人风格尚未形成,结体谨严,清丽俊秀,成熟作品首推《颜勤礼碑 》为其代表作,此时外拓开张,刚劲雄强的个人风格已然形成,晚年作品则以《麻姑山仙坛记》等为代表,用笔结体多古拙之趣。
⑵ 古代有哪些著名书法家以及他们故事
一、王羲之
轶事典故:
1、入木三分
传说当时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让王羲之把祝词写在一块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入木三分”就是从这个故事中得出来的。
2、书成换鹅
书圣王羲之很喜欢鹅,他认为养鹅不仅能陶冶情操,还能从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中悟到一些书法理论。有一次王羲之出外游玩,看到一群很漂亮的白鹅,便想买下,一问之下知道这些鹅是附近一个道士养的。
便找到那个道士想与他商量买下那群鹅,那个道士听说大名鼎鼎的王羲之要买,便说:只要王右军能为我抄一部《黄庭经》,便将拿些鹅送给他,王羲之欣然答应,这便成就了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二、黄庭坚
轶事典故:
与黄光和尚
黄庭坚在衡州,去得最多、待得最久的地方是花光寺。
花光寺住持仲仁,字超然,越州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北宋元祐年间(1086—1093)来到衡州,因住在花光寺,故人称花光和尚。仲仁酷爱梅花,每值春暖花开,他就终日坐卧花间,吟诵赏玩。曾于月夜见梅影映窗,疏影摇曳,悄然可爱,于是欣然提笔摹写。
此后,他的梅花画技大进,将梅花枝干虬曲、疏影横斜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成为墨梅画法的始祖。黄庭坚对仲仁画作称叹不已,夸他所画梅花“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在花光寺,仲仁拿出秦观和苏轼留下的诗卷给黄庭坚观赏,并且画梅数枝及烟外远山相赠。苏、秦都是黄庭坚在京城的至交挚友,但两人均先他而逝。在长沙,黄庭坚遇到了秦观的儿子和女婿。穷困潦倒的他们,正护送秦观灵柩北上。
黄庭坚见到两位晚辈,竟握着他们的手失声痛哭,随即赠银二十两作办丧事之用。此时此地,又见亡友遗作,想起官路飘零,盛年不再,不禁悲思汹涌,作《花光仲仁出秦苏诗卷思二国士不可复见开卷绝叹因花光为我作梅数枝及画烟外远山追少游韵记卷末》。
三、柳公权
轶事典故:
1、致力学术
柳公权特精于《左传》、《国语》、《尚书》、《毛诗》、《庄子》,每讲说一词一义,常写满好几篇纸。他通晓音律,却不喜欢听演奏,他常说:“这是由于听音乐容易使人产生骄慢情绪的缘故。”
2、以笔为谏
唐穆宗荒淫,行政乖僻,他曾向柳公权问怎样用笔才能尽善尽美,柳公权回答说:“用笔的方法,全在于用心,心正则笔法自然尽善尽美。”穆宗为之改容,明白他这是借用笔法来进行劝诫。 宋代苏轼在诗中曾说:“何当火急传家法,欲见诚悬笔谏时。
(2)颜体梅花扩展阅读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⑶ 求颜体书法作品
“忠则尽命”老兄,不懂就别乱说,天下第一行书是《兰亭序》,《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二行书。这样的水平别给人乱出主意
⑷ 简述宋、元、明和清等几代的文人画风格特征的发展变化
清 代 书 画
嘉庆汉装行乐图首先说清代的绘画。
清初以“六大家”和“四僧”的画著名。
“六大家”包括“四王”和吴、恽。
“四王”是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huī)。
王时敏(15921680),字逊之,号烟客,江苏太仓娄东人,祖父是明代万历朝的首辅。王鉴(15981677),字园照,号湘碧,与王时敏为
同族子侄。他们都曾接受过明代画家董其昌指导作画,都是山水画家。道光《情殷鉴古图》王时敏追随元黄公望,代表作有《落木寒泉图》、
《云壑烟滩图》等。王时敏诲人不倦,爱才若渴,“为一代画苑领袖”。王鉴以五代著名画家董源和南唐著名画家巨然为宗,代表作有《梦境
图》、《夏山图》,与王时敏匹敌。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王时敏之孙。少时从其祖父作画,仿效黄公望,于浅绛法独有心
得,深得祖父赞许。康熙时进士,累官至户部侍郎,康熙常将他招入便殿作画,鉴定内府名迹,任书画总裁、康熙万寿总裁。曾任中国书画类
书《佩文斋书画谱》编辑官,代表作有《梦境图》、《夏山图》等。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江苏常熟虞山人。王时敏与王鉴见他
可以造就,带他游历各地,并示以秘本,指导将近20年,终于成就。王翚效法元人笔法而有唐人气度。他的山水画,或气象雄伟,或具体而微
,构图别致。代表作有《溪山红树图》,《仿董源夏景山口待渡图》等。康熙中期,应诏以布衣供奉内廷。他与学生杨晋合作创作了《康熙南
巡图》。图长300米,人物20000余,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每年年底,王翚给他的门人宾客每人1幅画,用来换取裘衣。一些爱好他的作
品的人马上准备钱等着买。王翚作品,钱谦益、吴伟业、周亮工、宋荦等都曾作诗赞许。他作画,必用宣德纸、重毫笔与顶烟墨。他说,缺一
样,就不足以发古隽浑逸之趣。
“四王”技法都是以干笔渴墨层层积染作画。他们多模仿前人,创新不多,属于保守派,但是受到统治者的重视,大公主(恭亲王长女)
、大阿哥
(同治帝)《荷亭晚钓图》清代一直以他们的画为正宗,追随者甚众,直至清末。
恽寿平(16331690),初名格,“寿平”是字,号南田,江苏武进人。父亲忠于明,恽寿平不应举,卖画养父。山水学元代王蒙,并以山
水画自负,见了王翚画后,自量比不上他,就改写生,专攻花卉,开拓了宋徐崇嗣的没骨画法。作品超脱不俗,清新生动,得元人冷淡幽隽之
至。代表作有《双清图》轴、《花卉册》等。浑格不仅画法独步,而且诗格超逸,书法得禇遂良神髓,世称“南田三绝”。
吴历(16321718),号墨井道人,也是常熟人。与王翚同师王时敏,两人风格不同:王翚画清丽,吴历画冷隽。吴历山水画还富于纵深感
与立体感。“宗法元人,尤长大痴法。迭嶂层峦,心思独运,而气韵厚重沉郁,深得王奉常之传。”晚年吴历信奉基督教,改用西洋法作画,
“云气绵渺、凌虚、迥异平时”。
“四僧”指八大、石涛、髡残和弘仁四个和尚。这群画家风格与“四王”迥然不同。
朱耷(16261705),名统麓,号雪个、八大山人,明宗室,入清后为僧。善山水,擅花鸟。山水画原学董其昌。入清后,更易其法,布局
险怪,意境苍凉。代表作有《山水通景屏》、《鱼乐图》、《柯石双禽图》等。花鸟画用拟人手法,简约含蓄。《孔雀牡丹图》以牡丹悬崖下
孔雀站立卵石顶上为画面,令人联想到清代官员头上的花翎,讽刺惟命是从的奴才。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谦之子(石涛于画后往往钤以“靖江后人”),名若极,字石涛,自号清涧老人,又
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明亡后,出家为僧。曾两次以明遗民身份接驾,迎康熙。工花鸟兰竹、人物,尤善山水。前者代表作有《墨竹》、《
墨荷图》、《焦菊图》、人物代表作是《睡牛图》、《西园雅集图》,山水代表作有《淮阳洁秋图》、《搜尽奇峰打草稿》、《泼墨山水卷》
。石涛最初师法清初安徽新安画派,受清初画家梅清影响殊深,后来他自创新法,《清史稿》上说他“画笔纵恣,脱尽
窠臼。”《中国美术简史》说:“石涛山水不宗一家,戛戛独造,看似无法而实际上便古法为我法,想像力丰富,景色郁勃新奇,构图新颖自
然,笔墨纵肆潇洒意境生气奕奕,充满了昂扬的激情。”王原祁说,石涛当推第一。他自叹不如,亦料王翚不及。
石涛有很高的绘画理论,画论《苦瓜和尚画语录》影响很大。
髡残(16121673),姓刘,字白秃,号石溪,湖南武陵(常德)人。善人物、花卉、尤长山水画,取法王公望、王梦。好写奇特奥景,构
图好山重水复,善用秃笔,多含兴亡之感。代表作有《苍翠凌天图》、《苍山结茅图》等。
弘仁(16101663),原名江韬,字奇六,安徽歙(shè)县人。明代诸生,入清后为僧,改名弘仁,早年学宋人画师,晚年学元末画家倪瓒
。善山水画,好画黄山松石,表现幽寂的气氛和奇倔的形象,透露出与清王朝不合作的思想。代表作有《冈陵图》、《晓江风便图》。
“四王”与“四僧”的区别主要是保守与创新。
郑板桥《竹石图》清代中期(康熙末至嘉庆),出现了两个绘画中心:一是北京,一是扬州。
北京的宫廷画家以创作人物为主。著名画家有焦秉贵、冷枚、丁关鹏等。他们多画人物:皇帝、后妃等。意大利画家郎时宁用西洋画法和
中国颜料创作了许多人物画和花鸟画。
乾隆时期“扬州八怪”以画山水、人物为主。郑燮(16931765)好画兰、梅,尤善画竹,借以歌颂清风亮节,表达孤傲脱俗的感情。代表
作有《衙斋竹图》、《兰竹图》、《荆棘丛兰图》。金农(16871764),山水、人物、花卉都行,尤善画梅,造意新奇。画山水则景色疏简,
饶有趣味。画人物,则外貌夸张。代表作有《玉壶春色图》、《梅花图》。汪士慎(16861759)画梅花、水仙精妙独绝,《春风香国图》、《
湖石水仙图》是其代表之作。李觯(16861762)善花卉,画笔纵横,风格豪迈。《松藤图》、《土墙蝶花图》都是传世之作。黄慎(16871770
)善人物、山水、花鸟。“用狂草入画,恣意放纵,线条酣畅,极具变化”。(赵丛苍主编《古代书画》)。慈安太后便服像有《漱石捧砚图
》、《醉眠图》传世。李方膺(16951755)善画兰竹松石,也能画梅。有《墨梅图》、《风竹图》、《游鱼图》传世。高翔(16881752)山水
画著名,构图简静而洗练。代表作有《山水册》、《弹指阁图》、《梅花图》。罗聘(17331799),金农弟子,善山水、花卉、人物,能继承
前人又不拘泥,笔法生动,《鬼趣图》、《二色梅图》都是传世精品。
“扬州八怪”以花鸟画为主,注重发挥个性,表现自我,创新精神强,新意浓郁,写意画得以很大的发展,使画坛再次异军突起。
嘉庆以后的著名画家有赵之谦、吴昌硕等人。赵之谦(18291884),浙江绍兴人。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两人都是书法家兼
花鸟画家。他们的画融入了他们用笔苍健的书法特点,具有淳朴风格,然而色彩鲜明。他们力求造型特色之美,有许多地方超越了前人。
下面说清代的书法。
清代书法可分二个时期:清初至中期道光与中期以后。
第一个时期是帖学大兴时期。所谓帖学是翻刻前代名帖临摹。清初,由于康熙皇帝赏识,明董其昌书法十分流行,出现“万家一董”的现
象。董体融颜体与赵体之法,圆转流利,闲适自然,但启示薄弱。学董体最著名的有张照(16911745)、沈荃(16241684)、金农(16871763
)、查升(16501707)。清中期,乾隆皇帝则偏好元代赵孟頫的字体,又出现“千户一赵”的现象。赵体笔画圆润,光绪皇帝《临颜真卿自书
告》轴字体匀称优雅。学赵体最著名的有汪由敦(16921758)等。
不论在清初还是中期,书风独特的书法家还是大有人在。譬如清初的傅山、朱耷,中期的梁同书、郑板桥。傅山(16051690),草书云转
霞飞,小楷朴实古拙,行书秀逸多姿。朱耷行草融合篆法,风貌奇特。梁同书(17231815)号山周,是乾隆时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梁诗正的
儿子。开始学颜柳书法,接着又学米芾,晚年又加以变化,崇尚自然,笔力纵横,名满天下,求书者众多,每天求他替自己写字的纸就有数束
。日本、琉球都有人来求字。一次,琉球国王让一个留学生回国前一定要梁同书写幅字才回去。梁同书满足了他的愿望,学生才高兴离去。郑
板桥书法也很有特色,融真草隶篆为一体,杂以兰竹描绘之法,别成一体,郑板桥称为六分半书。
第二个时期是碑学时期。碑学是崇尚碑刻的书派。嘉庆、道光以后,书法家效法六朝碑版以及自秦及晋的石碑文。最突出的有邓石如、赵
之谦等。
邓石如(17391805),安徽休宁人。他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遍临秦汉碑刻。他学书善作变化,融合篆书、隶书,能以隶法写篆书,以篆
书笔意写隶书,超越了前代隶书和篆书高手。在篆隶书取得突破后,他又以篆隶笔法入楷,超越了唐人。
赵之谦(18291884),绍兴人。开始学颜体,后钻研北碑,以碑北写行书。篆、隶学邓石如,并能融化,楷书以颜体为本而又有魏碑特点
,称为“颜底魏面”。隶书又掺以楷法,
很有个性。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安吉人,清末大书法家。学书不囿于一人一体:楷书学颜体、钟繇,隶书学汉石刻,篆书学石鼓文。篆、隶、
真、行、草俱佳而以篆书为最。其楷书,严谨匀整;行草,气势奔腾;隶书,苍劲雄浑;篆书,雄放泼辣。
清代是书法中兴的时期,名家众多,上面只是介绍了一部分。值得佩服的是,很多书家同时又是画家,譬如傅山、朱耷、金农、郑燮、赵
之谦、吴昌硕等。虽是书画同源,两者毕竟是不同的艺术。一人而兼善两艺,需付出多少劳动!
清代书法论著较为丰富,有包世臣《艺舟双楫》、康有为《广艺舟双楫》、刘熙载《艺概·书概》、石涛《画语录》。
搜尽奇峰打草稿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本姓朱,明靖江王朱守谦子,名若极,号石涛,释号原济,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等。工人物画,尤善
山水画。构图富于变化,意境新奇、雄浑。著名画家王原祁赞叹道:“大江南北,当推石涛为第一。”石涛《淮扬清秋图轴》与弘仁
(16101663)、髡残(16121673)、八大山人,合称“清初四画僧”。
由于清王朝对汉族知识分子和明宗室采取优抚政策,石涛的大半辈子在清朝过,并两次恭迎康熙圣驾,坚持不懈地从事绘画创作。
石涛有句名言:“搜尽奇峰打草稿。”为了获取绘画素材,使作品不断获得新的生命,他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祖国的奇山异水不断赋予他
的创作以新意。
石涛注重师承,但不囿于成法。因此他的山水作品富于变化。当代著名美术史家俞建华评论说,石涛“能熔铸千古,脱去时习,独出手眼
,无一笔浙、吴两派习气”。
石涛不仅是著名的山水画家,还是著名的绘画理论家。他的绘画论著《画语录》论及艺术与现实的统一、内外统一、心物统一、识受统一
,还有无法而法论、借古开今论、不似之似论、远尘脱俗论等等,今天画界还奉为圭臬。八 大 山 人
八大山人,姓朱名耷,明宗室,号人屋。“八大”,四方四隅人为大;“人屋”,广厦万间俱人屋。
八大山人性耿直,有异秉。八岁即会诗。善书法,工篆刻,精于绘画。曾画荷花一枝,半开池中,败叶散乱,横斜水面,生机勃勃。张挂
堂中,如清风徐来,香气满堂。他又曾画过龙,蜿蜒升降,欲飞若动。山人又喜欢说笑话,倾倒四座。
后来山人哑不能言,后弃家为僧,号雪阁,不久又发疯。其号先后易为个山、个山驴、八大山人。
山人酒后作画。作画时只将墨泼在纸上,或用破扫把将墨水洒在纸上,或用破帽把墨抹在纸上。一张纸搞得肮肮脏脏的,简直不忍目睹,
这时他才拿起笔来渲染,或成山林,或成丘壑或成花鸟竹石,无不入神。如果写字,他就挥臂援笔,狂叫大呼,洋洋洒洒,立刻写出几十个字
来。酒要是醒了,一个字都写不出。这时即使把百镒黄金放在他面前要他再写,他看都不看。
焦秉贞的西洋画
吴历《湖天春色图轴》西洋画传入中国始于明末,大概是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的,有耶教天主像。
这幅像画的是一个神气圆满、彩色鲜丽的小儿。利玛窦曾说:“中国人只会画凸出的一面,所以没有凹凸之分。我国画家既会画凸出的部
分又会画凹陷的部分,所以四面都圆满。”
康熙时济宁人焦秉贞研究西洋画后,领悟了它的画法:正面明而侧面暗,把暗处涂黑一点,明亮的正面就凸现出来了。后来他又把西洋画
的画法来了一番变通,描绘人物甚工。
焦秉贞供奉内廷,他依康熙之命绘制了四十六幅西洋画耕织图,形态毕肖。不知者还以为是外国人画的。
傅青主作画
傅青主(16021683)即傅山,青主是字,明末清初人。明亡后,他坚持民族气节,穿朱衣,住土穴,坚决不出来作官。康熙年间,他已70
余岁,举博学鸿词,被强征至京。他躺在城西古寺,不参加考试。最后以老病辞归。
傅青主善画山水墨竹,工诗文及金石篆刻。他还擅长医术,尤其妇科。
傅青主以书画闻于世,但不轻易为人作画。
有位朋友求画。傅说,他作画,首先要选择时间,选不好不下笔。朋友约定中秋晚上作画。他说,如果天气晴爽,风定月明,就要朋友准
备好纸笔。
中秋到了,天气果然晴爽,朋友大喜。他知道傅饮酒,就先与他痛饮,从晡时(下午三至五时)到日偏西才罢。然后让侍者把墨研浓,把
两张茶几拼在一起,将丈把长的玉版纸铺在上面,取铁界尺压住纸的四角,说等月亮东升时就用蜡烛光照着画。
不久月亮出来了,傅很高兴。他让侍者手拿一钵浓墨放在旁边几上,让其他人退下,独自一人执笔作画。朋友远立观望。只见傅手舞足蹈
,好像发狂似的。朋友跑到他背后,用力把他抱住。傅狂叫一声,叹道:“你这一下子把我的画兴败了。”说完,把笔扔在地上不画了。
女画家的不幸
清代有个女画家叫李珍。她是湖北潜江人,便自号“潜江女史”。父亲叫李小峰,以画花卉闻名,是他教李珍画画并成名。但由于她父亲
贪图权势和金钱,使富于才华的李珍遭遇不幸:她成了包办婚姻的牺牲品。
李珍花卉画得好,求画的人自然多,求婚的人也多。答应谁好呢?他父亲贪鄙,要找个做官的作女婿,以便日后与官场打交道。
江夏(今武昌)县令诸可权的远方亲戚向李珍求婚。他家本来穷,有时连锅都揭不开。他母亲认为把李珍娶过来,靠她卖画,便可解决生
活问题,便请人代为求婚。李珍父亲觉得把女儿嫁给诸某,就可捐一个县丞、巡检那样的官儿,便答应了。后来他听说诸某穷,又追悔莫及。
新婚之夜,李珍见诸某无能又难看,很不高兴。一个月后,李珍随诸某到汉阳婆家,妯娌笑她长得不好看,有的又说她的脚不够小,还拿
她的脚细看。李珍的女仆偶尔劝阻,竟遭诸某之兄的耳光。
李珍不惯煮饭、女红,家里人又说她懒,无能。
不久,诸某即督促李珍到武昌取画具、画稿,希望她卖画得钱。李珍对这个要求很气愤。她认为,绘画是父亲教的,作品卖钱大半应归父
亲。这又导致了翁婿之争。
父亲、丈夫都是贪鄙之人,夫家个个俗陋难堪。处于如此环境中,李珍感到如行于荆棘之上,便愤怒地说:“如果以大义要求我,我以自
己的手艺养丈夫就够了,现在全家吃吃喝喝都靠我,哪有这个道理?”她于是把画具尽行扔掉,发誓不再作画。婆家见她如此,对她更为刻薄
,多次骂她。李珍再也忍受不了,便吞生莺粟膏自杀了。
长江万里图
张学曾,会稽人,字尔唯,号约庵,工书,善山水画。顺治元年(1644),张到苏州担任太守。同级堂官孙承泽(益都人,字耳北,号北
海,明崇祯进士,入清仕至吏部左十郎)、龚鼎孳(合肥人,字孝升,号芝鹿,明崇祯进士,康熙时官至礼部尚书,擅长诗歌)、曹溶(秀水
人,字秋岳。明崇祯进士,官御使,归清后授原官。擅长诗歌)三人设宴为之饯行。
酒后各人展示所藏名画,互相夸耀。张学曾展示的是其所藏宋名画长江贯道(名参)“万里长江”画卷真迹。孙、龚、曹三人传观,爱不
释手,赞不绝口。都说,这可谓压卷之作了。张很是得意。不意孙承泽突然对他说:“这图以‘万里’为名,而为你一人所有,岂不太贪;不
如截为四段,每人一段,各得二万五千里,岂不是件好事?”龚、曹二人附和,拍手叫好,令侍从立即取刀尺来。爱图如命的张学曾一听,信
以为真,连忙跪地乞求。孙北海大笑,说:“我现在想起唐代一副绝对了。”大家问是什么对。孙说:“翦取吴淞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
”
“翦取吴淞半江水,恼乱苏州刺史肠”是集句对。上句出自杜甫《戏题画山水图歌》,下句是刘禹锡《赠李司空妓》“恼乱蓟州刺史肠”句,改换了一字。
⑸ 沙河哪有好玩的
风景名胜编辑
宋璟碑
宋璟碑
《宋璟墓神道碑》位于唐代名相宋璟故里——沙河市十里铺村西1.5公里。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亲笔撰文并书丹的艺术珍品,是中国同类颜体碑刻仅存两座之一。[11]
梅花赋
《梅花赋》是唐代名相宋(王景)尚未步入仕途时写的一篇咏梅小赋。乾隆皇帝对宋景的品德和他的《梅花赋》推崇之至,于1750年秋,在十里铺梅花亭亲笔书录了宋景的《梅花赋》,并赋诗一首,画古梅一幅。乾隆遗墨较多,而他的画现存于世的却实为罕见。[11]
广阳山景区
广阳山位于沙河市区西行30公里处的渡口村北,主峰海拔718米
渡口村北广阳山景区
,是中华道教圣地北方名山。主要景点有:太行渡槽、广阳山远景、三教堂、老君洞、老君台、草帽洞、壁上题词。[11]
观音寨风景区
观音寨位于沙河市西部蝉房乡寨底村北小西天主峰南侧,即山顶上是观音寨,山势险峻,状若坐莲观音,俗称观音寨。山下有一村庄,位置最低,名为寨底村。
景区内主要文物景观有玉皇殿、三奶奶碧霞元君殿等。传说东岳大帝的三元儿碧霞元君在此修行,关于碧霞元君契约修行的石门坎、过仙桥、石碾、石灶、修行石、车辙印、马蹄泉等遗迹随处可见。[11]
九龙沟风景区
九龙沟风景区位于沙河市西南35公里的罄山脚下。主要景点有:九龙庙、九龙潭、后龙池、吊尸崖、虎丘山、桃花庵、九龙湖等20余处。1992年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景区面积约21平方公里。该景区周围有九条山梁,似九条巨龙盘旋延伸沟口,故取名“九龙沟”。[11]
秦王湖风景区
秦王湖风景区位于邢台沙河市西部山区,距沙河市区约40公里,原
秦王湖风景区
名东石岭水库,因其周围有大量关于秦王李世民的历史遗迹和传说。始建于1969年,1978年主体完工,面积约9平方公里。 景区1992年被河北省评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08年5月荣膺国家AAA级景区,是沙河市第一个国家级AAA级景区。[
⑹ 凌寒独自开用颜体怎么写
凌寒独自开
梅花 / 梅
作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⑺ 求 郑板桥 咏雪诗 颜体楷书 一片二片三四片, 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
咏雪诗的颜体请见图:
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书法字体
颜体
⑼ 一副关于学习的对联,颜体字的.谢谢
学海,让我们游泳。
书林,让我们欣赏。
你的心,在书林中。
我的脑,在学海中。
书中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3、学海,让我们游泳;书林,让我们欣赏。
4、你之心,在书林里;我的脑,在学海中。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6、故作轩窗掩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7、天资聪颖慧根尚在;生性懒惰才智枉存。
8、自学好学勤学学而自用;无思厌思废思思而无功。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10、学如黄鹤习如鹊;勤如羽翼奋如翅。
11、懒惰厌学难成器;勤奋博学出状元。
12、努力拼搏,今朝汗洒书本;冲刺飞跃,明日笑映容颜。
13、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
14、书到用时方恨少,学富五车不为多。
15、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野马,易放难收。
16、身体好,学习好,品质更须好;做题难,练字难,用功都不难。
17.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18.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0.若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
⑽ 什么是花粥啊
花粥可以美容,可以理气。是女性很好的补品,不过建议你先看看花粥的材料是不是适合自己,有些花属阴寒,比如菊花什么的。
1、梅花粥
取白梅花5—7朵,掰下花瓣,用清水洗净待用。将100克粳米洗净放入锅中,加入白梅花、适量白糖,略煮即成。
此粥能舒肝开胃。适用于肝胃气痛、郁闷不舒、食欲不振、头目昏痛、神经官能症等,是开胃散郁常用之品。
2、茉莉花粥
茉莉花含有多种有机物和维他命,以及糖和淀粉等有益于人体的营养元素,是十分理想的美容佳品。每年7-8月,将尚未完全开放的茉莉花采集后经脱水处理制成干茉莉花,既可泡茶,又可熬粥。用新鲜梗米100克煮粥,待粥将好时,放入干茉莉花3-5克,再煮5-10分钟即成。茉莉花粥味甜清香,十分爽口,茉莉花的香气可上透头顶,下去小腹,解除胸中一切陈腐之气,不但令人神清气爽,还可调理干燥皮肤,具有美肌艳容,健身提神,防老抗衰的功效。
3、菊花粥
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有“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的诗句,如今,又到了食菊花的季节。菊花中含有香精油、菊花素、腺嘌呤、氨基酸和维他命等物质,可抑制皮肤黑色素形成及活化表皮细胞的作用,有很好的美容护肤作用,也称其为延年益寿之花。将新鲜梗米100克熬粥,待粥将熟时放入菊花5-10克,再用文火煮5分钟左右即可。粥色鲜亮微黄,气味清香,菊花还具有散风热、清肝明目,解毒等功效,经常服用还可防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等病,对高血压患者还有降压的效果。
做法:将菊花去蒂,晒干,研成细粉备用,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10~15克,再煮一两分钟即可。
功效:菊花气味清香,凉爽舒适,以粳米为粥,借米谷之性而助药力,久服美容颜体,抗老防衰。
4、桃花粥
古人有“人面桃花相映红”的说法,现代研究证明,桃花含有山奈酚、香豆精、维他命A、B、C等,这些物质能扩张血管,疏通脉络,润泽肌肤,使促进人体衰老的脂褐素加快排泄,可预防和消除雀斑、黄褐斑及老年斑。待粥将熟时放入桃花,看着美丽的花朵在雪白的米粥中翻滚,真有一种“花不醉人,人自醉”的感觉。经常服用此粥还可治疗女性因肝气不疏,血气不畅所导致的面色晦暗,皮肤干燥无华等现象。也可将桃花鲜品捣烂敷面,久而久之可令颜面皮肤润泽光洁,富有弹性,令你的脸面洁白如玉。
具体做法:将桃花2克置于沙锅之中,用水浸泡30分钟,加入淘洗干净的粳米100克,文火煨粥,粥成时加入红糖30克,拌匀。
功效:美容,治疗血瘀病症。
注意:不宜久服,月经期间应暂停。
5、杏花粥
杏花具有补中益气,祛风通络,美容养颜的作用。将杏花熬粥服用,可以借米谷助其药力,让肠胃充分吸收其内含抑制皮肤细胞酪氨酸酶活性的有效成分,以预防粉刺和黑斑的产生。
6、荷花粥
荷花含有槲皮素和樨草素等成分,清香化痰,具有清暑宁神的作用,不失为镇心益气,养颜轻身的美容佳品。用梗米100克煮到将熟时,放入已清洗干净的荷叶和荷花,再煮10分钟左右即可食用。粥色碧绿微亮,令人食欲大开。常服荷花粥,能改善面部油脂分泌旺盛,减轻痤疮,使面色红润,容光焕发。另外,荷叶泡水当茶饮,还具有减肥、降血脂、瘦身的效果。
7、菜花粥
做法:取鲜菜花50克,粳米50~100克,红糖适量,加水500克文火煮粥,待粥稠时,加入菜油,表面见油为度,早晚服。
功效:菜花粥气味清香爽口,常服可活血美容,润肠通便。
8、梅花粥
做法:将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梅花10克,再煮一两分钟即可。
功效:疏肝解郁,美容艳体。不仅芳馨适口,使人开胃,还可美容驻颜。
9.合欢花粥
基本特点 合欢花性味甘平,入粥香甜,功效安神清暑。因其性清易挥发,故不宜久煎。基本材料 干合欢花20克,粳米50克
如常法煮粥,每晚睡前1小时,温热顿服。
功效:合欢花性味甘平,入粥香甜,功效安神清暑。因其性清易挥发,故不宜久煎。
10.红糖牡丹花粥
特色:此粥有活血调经作用。可用于防治妇女血淤痛经、产后恶露不尽、淤阻腹痛。
材料:主料:粳米100克,牡丹花20克,红糖适量。
做法:1、将牡丹花脱下花瓣,漂洗干净。
将粳米淘洗干净,放入煮锅内,用旺火煮沸后,转用文火煮至粥成,加入牡丹花、红糖,再稍煮一会儿,即可食用。
特点:粥粘稠,甜,清香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