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梅花科
❶ 世界A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被称为“动植物资源的天然基因库”.据调查,保护区中植物共172科、67
(1)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专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属
(2)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有银杉、珙桐等,我国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有白鳍豚、扬子鳄等.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自然保护区是人们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故答案为:(1)种;
(2)银杉;扬子鳄;
(3)建立自然保护区
❷ 南京梅花山
地址:南京梅花山
公交:游2、游3、20路明孝陵下。
门票:15元
开放时间:7:00-17:30
陵门又称文武坊门,是陵寝的第一道门。该门原为5门,正门3洞,侧门各一,俱毁。清同治年曾作修整,仅有一门洞通行。修复后坊门开辟5门,加顶覆瓦,修缮红墙,铺设月台。门顶所用的琉璃构件均出自北京皇家御窑,重砌门券和填补墙面所用的均选用明代遗留的城砖。修复后的文武坊门整体高8.90,宽27.65米。整座建筑黄瓦、朱门、红墙相互映衬,流光溢彩。正门东墙下至今还保存一方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撰写的“特别告示”牌,为清宣统元年(1909年)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知府会衔竖立的保护明孝的告示。
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大建筑,全以大条石建成,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东西长75.26 米,南北宽30.96米,下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有拱门一,从此入口是圆形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组成。方城之上是明楼,俗称梳妆台,东西长39.25 米,南北宽19.4米,楼内地面以方砖铺地,上面原有重檐飞角,覆黄色琉璃,造型华丽,雄伟壮观。现仅存四壁砖墙。
四方城,即为明孝陵碑亭,是一座正方形建筑,四面各有一券门,原有重檐歇山式屋顶,现无存。碑亭内有永乐三年(公元1405年),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该碑通高8.78米,体积为南京地区之首。
大金门是明孝陵的第一道大门,门朝南,有拱门三券,明代装有朱红漆大门,门楼顶覆盖黄色玻璃瓦,现在大门和屋顶早已无存。在明朝时这座大金门是一个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一般人不得擅自进入,违者要受到杖一百的处罚。
孝陵殿又称享殿,原建筑规模宏伟,惜毁于战火。现存的三层须弥座台基之上的殿基,台基上有大型柱础56个,按照台基的面积和柱础的位置,推断出当年的享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规模与北京的长陵享殿相近。
方城是宝顶前面的一座大建筑,全以大条石建成,前高16.25米,后高8.13米,东西长75.26 米,南北宽30.96米,下部为须弥座。方城正中有拱门一,从此入口是圆形拱形隧道,由54级台阶组成。方城之上是明楼,俗称梳妆台,东西长39.25 米,南北宽19.4米,楼内地面以方砖铺地,上面原有重檐飞角,覆黄色琉璃,造型华丽,雄伟壮观。现仅存四壁砖墙。
以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陵墓为主,现存有碑亭、神道、碑殿、文武方门、明楼和宝城。附近建有万株梅园、博爱阁、暗香阁樱花园、以及新建成的红楼艺文苑、海底世界,还有名人墓葬:孙权墓遗址、廖仲恺、何香凝之墓。整个景区面积156.7万平方米,是春季览胜的佳地。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曾被立为太子,可惜未登基便英年早逝。朱元璋诏令将朱标葬于孝陵之东,后世称东陵。历经六百年沧桑,东陵早已湮没无闻。1999年文物部门对东陵实施全面的考古勘探,探明东陵陵寝所在和建筑格局。东陵位于孝陵东约60米处,两座陵寝之间地下埋藏着大片建筑基址,护陵御河从东陵以东流经孝陵宫前的五龙桥。东陵陵寝总体布局与孝陵相似,由陵园、陵寝大门、享殿前门、享殿及地宫等建筑构成,享殿前门与享殿体量宏大,用材华美。陵寝围墙平面前尖后方,呈龟背形,格局特殊。
明孝陵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东西向,现名石象路。沿途依次排列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六种石兽,每种四只,两蹲两立,共24只。第二段南北向,分列石柱一对,武将和文臣各两对。石柱名望柱,高6.52米,六棱形,柱帽为圆形,雕云龙花纹。
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位于南京东郊著名的紫金山南麓,至今已有600年的历史。
朱元璋,字国瑞,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钟离乡(今凤阳县东北)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早逝,孤苦无依,进皇觉寺出家做了和尚。1352年,朱元璋25岁时,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郭去世后,他成了这支起义军的领袖。1356年,朱元璋率兵攻下江南重镇集庆(今南京)。1368年朱元璋41岁时登基称帝,定国号大明,年号洪武,改都城集庆为应天。
洪武九年(1376),朱元璋开始为自己筹建陵墓。洪武十五年(1382),皇后马氏去世,朱元璋将其葬入正在营建中的陵墓,大约因马皇后的谥号是"孝慈"的缘故,这座明代第一陵被称为"孝陵"。
孝陵从洪武九年(1376)开始筹建,十二年拆迁宝公塔、蒋山孝,十五年葬入马皇后,十六年建成孝陵殿,三十一年葬入朱元璋,最后,永乐十一年(1413)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前后经历了38年之久。
孝陵是我国现存建筑规模最大的几处古代帝王陵墓之一,自最前面的下马坊至后部的方城,纵深达2.62公里,围绕孝陵的红墙,周长22.5公里,相当于京城城垣长度的2/3,可见规模之庞大。
孝陵的平面布局,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自下马坊迄棂星门,是作为导引的神道设施;后是陵墓的主体陵寝建筑。
下马坊是孝陵的起点,位于卫岗的东面,是一座两柱"冲天"式石造牌坊,额坊上横刻"诸司官员下马"六字。由下马坊西北行约755米,是孝陵陵园的大门,叫大金门。大金门屋顶已毁,面阔26.6米,进深8米,尚存券门三洞。过大金门正北行70米,是一座碑亭,俗名四方城。碑亭平面作正方形,边长26.8米,四面开券门。亭顶部已毁,内望通天。亭内有一块6.7米高的石碑,下承龟趺,这是明成祖朱棣在永乐十一年(1413)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碑文由朱棣撰写,记述朱元璋一生事迹,全文长达2746字,是南京地区最大的一块古碑。
从碑亭西北行,过御河桥,便踏上孝陵的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即为现在的石象路,长620米,沿途依次排列狮、獬、豸、骆驼、象、麒麟和马六种石兽,每种4只,两蹲两立,共24只。石兽尽处,折向正北,至一对高大的白石望柱前即是第二段神道,也叫翁仲路,长250米,路两侧有武将、文臣石像各两对。帝王陵墓的神道通常都成直线修造,而孝陵神道沿梅花山西侧呈"之"字形伸展,极为少见。据说建陵时有人曾欲铲平这座昔日叫孙陵岗的梅花山,筑条直道,但朱元璋看重葬于孙陵岗的孙权是条好汉,要孙权为他看大门,因此,记自己的神道绕了个弯,这当然只是一个不尽可信的传说而已。
神道尽头为棂星门,现仅存石柱础六个。由棂星门往东北行275米,便抵金水桥。自金水桥往北到方城宝顶,沿途的建筑物均按南北中轴线对称配置。
由金水桥北行200米,就到了明孝陵的正门,明代叫做文武方门。文武方门原为五门,三大两小,黄瓦单檐,正中的大门仅供后代皇帝谒陵时通行。现仅剩一门,为清同治年间重修,门上有一方青石门额,阴刻"明孝陵"三字。门外东侧红墙下和门内碑殿的东墙下,各立有"特别告示"碑,用日、德、意、英、法、俄六国文字撰刻保护孝陵的告示,这是清宣统元年(1909)两江洋务总局道台和江宁府知府会衔竖立的。
过文武方门北行34米,原为孝陵殿殿前中门,即孝陵门,门已毁,现仅存宽40米,进深15米的须弥座台基。清代时在此建立了碑殿,殿中竖立五块高大的石碑,中间一块刻有"治隆唐宋"四个大字,是康熙皇帝南巡谒明孝陵时所题,意为明太祖的功业胜过了唐宗宋祖。"治隆唐宋"碑的两侧是乾隆皇帝题书的御碑。殿内靠后两边是两块卧碑,东边一块刻康熙帝第一次谒陵纪事,西边一块刻记康熙帝第三次谒陵情形。
出碑殿再北行,便至孝陵亭殿。孝陵殿是孝殿的主要建筑之一,原来规模宏大,建于三层石造须弥座台基上,极其巍峨壮观,惜毁于咸丰三年(1853年)的兵火。现存孝陵殿是同治十二年(1873年)在废墟上重修的三间堂屋,规模已很小。殿壁上有朱元璋纸本画像,大约是清末重建时挂上的。现在这里被辟为"明孝陵史料陈列室",陈列面积约80平方米,展出约100张图片资料,分成四个部分,向观众介绍朱元璋的生平、孝陵的兴建与现状、南京的明代遗址和孝陵的保护规划等。
孝陵殿后即是方城,方城外部用大条石建成,高16米,宽75米,进深31米,下部为雕花的须弥座基,东西两侧有八字墙,墙面四角有纹饰精美的砖雕。方城中部是圆拱形的遂道,由54级石阶组成,人行其间,阴暗清冷,颇有神秘幽邃之感。
出遂道沿墙拾级而上,便达明楼。明楼建于方城之上,宽39.25米,进深18.40米,四周有过道,南面有拱门三洞,东、西、北各有拱门一洞,原有重檐黄瓦的楼顶已毁,仅存砖墙四壁。
方城的后面是宝城,又称宝顶,是一个直径约325-400米的圆形大土丘,周围绕以条石作基础的砖墙,正面石壁上刻:"此山明太祖之墓"七个楷书大字,据说这七个字刻于民国初年,用以回答游人询问的。宝城上树木参天,其下即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墓室,应建有和北京定陵类似的整套地宫建筑。整个陵园明朝时曾种植松树十万株,放养悬挂银牌的长生鹿一千头,到明末清初的时候,就损失净尽了。
清咸丰年间,清军与太平军的长期战争,使孝陵遭到严重破坏。同治三年,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奉命修复孝陵,估算需银20万两。清政府财政困难,无力按原样修复,结果仅花740两银子局部维修了一下。我们今天所见的明孝陵,基本上保持了同治年间修理后的面貌。明孝陵的进一步整修和开发正在规划中。
南京明孝陵四方城内巨大的神功圣德碑
南京明孝陵神道两侧相对而立的石象
南京明孝陵享殿
明孝陵被收入世界遗产名录
位于南京的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和皇后马氏合葬的陵寝,迄今已近700年历史。这座地位尊崇的陵园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据说是朱元璋自选的“寿宅之所”。
陵园当初北起钟山,南至孝陵卫,东起灵谷寺,西至城墙,陵垣周长达22.5公里。当时陵垣封山锢水,内则遍植松柏,放养驯鹿达数千头。现存的仅为陵园最后部分。其总体布局分为两部分
❸ 请问山梅花树秋季能移植吗
事实上,梅花原产我国的东南、西南、华中及台湾等地,性喜温暖,但也能较耐低温。现已有几十个抗寒性强的品种能在三北地区陆地越冬。梅花对土壤要求不严,耐贫瘠,凡排水良好的粘土,壤土及沙壤土,微碱性土(ph值在6—8),均能良好生长。梅花的栽培方式,主要有园林栽植,盆景栽培和切花栽培。下面对这些栽培方法进行详细的说明:
园林栽植:梅花在我国园林栽培中,多采用传统手法,以松、竹、梅‘岁寒三友’组景。突出梅花作为主题,又宜三五成丛或孤植于窗前、屋角、池旁、路边、桥头、亭、榭附近。或建梅花专类园,如梅林、梅岭、梅峰、梅溪、梅径等。开花时繁花似锦,香飘数里,是旅游及文人墨客踏雪寻梅、咏梅、画梅的最佳去处。露地定植梅花,要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选背风、向阳,排水良好之地。定植时间,黄河以南大部地区,淮河以南可于冬季以前栽植,有利于梅花提前扎根生长。北方干旱地区,可于春天栽植。提前购进的苗木先用沙土培埋假植,待土壤解冻后方可栽植。栽植前要挖好树穴,混施积肥,若土壤过于粘重,须在树穴内加细沙石、碎桔杆或煤灰等,以利于排水。栽植前须将过长的根系修剪一下,有条件的最好将根系沾泥浆后栽植,泥浆内可加入生根粉、多菌灵、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栽植深度以与原苗木地平处相同。栽后浇透水,小苗留50—70厘米剪截。在北方栽植的大树,枝条应尽量多剪去一些,以减少水分蒸发,提高成活率。为防止大风吹摇,可用竹木竿三角固定。北方寒冷地区头两年上冻前要适当培土保护,驯化几年后便可解除防冻措施。
盆景栽培:自古以来,我国人民就非常喜欢用梅花制作成盆景,置于窗前、案头供观赏。多欣赏盆梅的盘根错节,苍劲多姿。正如文学家龚自珍云:‘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盆栽梅花依据大小分大型古梅桩及小盆景。古梅盆景是用野生梅桩嫁接栽培品种,经多年培育而成。小盆梅是由小苗培养而成。梅花小盆景,培养快,成本低,能够做到批量生产。加上包装运输容易,所以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培养小盆梅,首先要选易于形成花芽,开花繁密,同时兼顾花香、色艳的品种。如小红朱砂、小绿萼、变绿萼、白须朱砂、粉红朱砂、粉皮宫粉、虎丘晚粉、南京红、南京红须、桃红台阁、丰后、纪念及美人梅等。首先按30—50厘米的株行距将小苗栽植于大田。然后进行嫁接,根部整型,修剪培育。经过2到3年大田培养,然后再于冬季或早春起出上盆。盆土宜选用含腐植质的腐叶土,也可加些园土及细沙,以保证土壤的透气性。上盆时依据小梅桩的形状再修剪根系及枝条,做到以最佳观赏角度上盆。
切花栽培:随着国内外鲜切花市场的不断发展,梅花切花已开始引起国内外客户的关注。在国外,一束梅花要几十美元。由于目前国内缺乏梅花切花生产基地,所以市场上几乎无货供应。建立梅花切花生产基地将有极大的发展前景。 切花生产圃也要选土壤肥沃,通风向阳,排水好的地块。深耕,施足积肥。栽植以行距3米,株距1.5—2米为宜。栽植时最好按品种分行分区,便于日常管理和方便分品种剪切花枝。栽植时期依据各地气候条件于秋冬及早春。我国北方地区为提早及延长剪切花时间,也可用大棚设施栽培。 梅花切花以收获花枝为主,与园林栽植、盆景栽植不同。要求以中、长花枝多,短枝少。所以第一年定植苗留30厘米剪截,然后随着生长均匀留3到5个枝条。第二年春将所留枝条在20厘米左右处剪截,培养二次骨架。第二年冬及第三年春采剪切花条时,再在二次骨架处留2到3个枝,在15厘米左右处剪截,作为三次骨架。以后每个枝条就随着采花留3到4个芽剪截。为培养节间短,质量好的花条,生长前期可喷1到2次矮壮素。适宜做切花的品种首选枝条优美、香味浓、花繁密、产花量大、插瓶时间长的。如粉皮宫粉、扣瓣大红、小绿萼、双碧垂枝、晚碗宫粉、小宫粉、素白台阁、江南朱砂、单轮朱砂、复瓣跳枝、龙游、二红宫粉、凝馨、虎丘晚粉、人面桃花、姬千鸟、南京红和美人梅等。
希望能够帮到你。
❹ 山梅花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山梅花的形态特复征:虎耳制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树皮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柔毛,后渐脱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圆形,缘具细尖齿,表面疏生短毛,背面密生柔毛,脉上毛尤多。花白色,无香味,5~7(11)朵成总状花序。花期5~7月,果期8~9月。
❺ 请问从深圳梅花山庄到深圳南山科技园怎么走啊3Q
有直达来的车,你在梅花源山桩搭350路直接到南山科技园
<350路区间[万众城-科技园]<上午7:00-9:30,下午17:30-19:00>>
<350路[荔山工业园-龙华汽车站(硅谷动力)]<5:55-22:00>(票价:2元起,全程10元)<回程单边:香蜜湖>>,
沿途经过的的公共汽车站:梅花山桩,沙元埔民治小学,龙华坳背村,榕苑,梅林检查站,梅龙天桥站,彩管厂,莲花一村(在皇岗路),莲花二村1,香蜜二村,深南香蜜立交1(水上乐园),竹子林,白石洲2,高新区1(南山科技园)。
❻ 虎耳草科的山梅花属和溲疏属有什么区别
溲疏是中国独有的花,日本也有少量分布。溲疏又名空疏,名字很美,有空专灵禅意。《说文》里说:溲,浸沃属也。疏,通也。
溲疏,落叶灌木。虎耳草科,树皮薄片状剥落。小枝中空,红褐色,幼时有星状柔毛。直立圆锥花序,长5cm~12cm,花瓣5枚,白色或外面略带红晕。花期5月~6月。蒴果近球形,顶端平截。果期8月~9月。夏季开白花,繁密而素雅,花期又长。但古人又有不同说法:陶弘景《别录》曰:溲疏生熊耳山谷,及田野故丘墟也,四月采。李当之《药录》:溲疏一名杨栌,一名牡荆,一名空疏。皮白中空,时时有节。子似枸杞子,冬月熟,赤色,味甘苦。末代乃无识者,此非人篱垣之杨栌也。苏恭《唐本草》里则说:溲疏形似空疏,树高丈许,白皮,其子八九月熟,赤色,似枸杞,必两两相对。味苦,与空疏不同,空疏即杨栌,其子为荚,不似溲疏。
❼ 山梅花有哪些形态特征
虎耳草科山梅花属落叶灌木。树皮褐色,薄片状剥落,小枝幼时密生柔毛回,后渐脱落。叶卵形至卵状长椭答圆形,缘具细尖齿,表面疏生短毛,背面密生柔毛,脉上毛尤多。花白色,无香味,5~7(11)朵成总状花序。花期5~7月,果期8~9月。变种有:
牯岭山梅花:小枝紫褐色,叶卵状椭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缘具疏齿,花白色。产江西庐山牯岭附近。
山梅花
❽ 溲疏(山梅花科 溲疏属)栽培技术是怎么样的
Deutzia scabra Thunb.
溲疏花序繁茂,多为白色,远望犹如粉田瑞雪,为园林中常用的观花灌木。
[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小枝赤褐色,老枝薄片状剥落。叶对生,有短柄,卵形至卵状披针形。5~6 月间开白色撒有粉红色晕的花,聚合成圆锥花序。蒴果近球形,顶端花托宿存,10~11月成熟(见彩图 119)。
常见栽培变种有:
狭叶溲疏var.angustifolia叶长椭圆状卵形或卵状披针形。
黄斑叶溲疏var.marrnorata叶内有黄色斑点。
白斑叶溲疏var.punctata叶具白色斑点。
白花溲疏var.candidissima花纯白色。
紫花溲疏var.plena花表面呈玫瑰紫色。
彩色溲疏var.watereri花白色,表面有洋红色斑点。
同属植物栽培观赏的还有宁波溲疏D.ningpoensis和黄山溲疏D.glauca。二者花均白色,单瓣,多而密。前者枝细略垂,叶狭质硬,背面粉白,耐瘠薄干燥;后者枝粗壮,叶宽大,花略大,喜阴湿凉爽环境。
[分布]
产我国长江流域及日本。
[习性]
久经栽培,阳性树种,稍耐阴,亦耐寒,在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和中性土壤中生长旺盛。萌芽力强,耐修剪。
[繁殖与栽培养护]
用扦插、播种、压条、分株繁殖。休眠枝扦插行于2月下旬至3月上中旬,选取1年生枝齐节剪下,长可8~10厘米,株行距5厘米×10厘米;半熟枝扦插在6月下旬至7月初进行,成活率可达90%。播种,于秋季采种,密闭干藏至翌年春播,因种子细小,盖土以不见种子为度,盖草,出苗后分次揭草,随即搭棚遮荫。幼苗生长缓慢,要精心养护,至翌春分栽,再培养2~3年即可出圃绿化。移栽在落叶期进行,一般要带宿土。栽植后每年冬季或早春应修剪枯枝。花谢后残花序要及时剪除。
溲疏的耐寒力较差,在北方严冬季节枝条也会全部受冻抽干。但因根际的萌蘖力极强,翌年早春即可萌发新的株丛,并可随着新枝的生长而进行花芽分化,入夏以后都能开花。因此在每年入冬后应进行平茬更新,在生长季节则不必整形修剪。温暖地区枝条不会受冻,可2~3年更新1次,从而保持较大的冠幅,利用侧枝来增加着花部位。
主要病虫害有:溲疏叶斑病、肾毒蛾、蚜虫等。防治方法:清除病落叶并烧毁,发病初期喷洒波尔多液或多菌灵等药剂,害虫幼虫或若虫期喷洒敌敌畏或杀螟松等药剂。
[观赏与应用]
溲疏夏季开白花,繁密而素雅,花期较长,宜植于草坪、山坡、路边及林缘,也可作花篱配植。
❾ 请问南京2013年公园年卡包括南京梅花山景区吗
2013年度游园年卡一共包含30个景点,分别为明孝陵景区、灵谷寺景区、音乐台、白马回石刻公园、中山植物答园、紫金山天文台、莫愁湖公园、红山森林动物园、古林公园、燕子矶公园、“总统府”、阅江楼景区、中华门城堡、九华山公园、瞻园(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台城(明城垣史博物馆)、朝天宫景区(市博物馆)、甘熙宅第(市民俗博物馆)、宝船厂遗址、白鹭洲公园、珍珠泉旅游度假区、珍珠泉名石艺术馆、明文化村(阳山碑材)、汤山古猿人洞、长江观音景区、大金山风景区、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金牛湖风景区、天生桥风景区、毗卢寺景区等30家景点。
梅花山景区包括在明孝陵景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