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闻

梅花闻

发布时间: 2021-02-20 14:59:43

❶ 轻风扶细柳 淡月失梅花趣闻 100字

传说有一天,苏小妹、苏东坡和黄山谷三人在一起谈论诗句。苏小妹说:“轻风细柳,淡专月梅花。两句中间各属加上一个字,作为诗的‘腰’,成为五言联句。”
苏东坡略加思索,随即说出:“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苏小妹说:“还算好。不过,这个‘腰’不够美。”黄山谷接着吟道:“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苏小妹说:“是个佳句,但是仍然没用上理想的字。”这时苏东坡忍不住了,问:“那么,妹妹你加的是什么字呢?”苏小妹说:“兄长的‘摇’‘映’二字,确实写出了柳的动态和月的皎洁,但山谷公的‘舞’‘隐’,要略胜一筹。因为‘舞’是模仿人的动作,把柳的姿态反映得更加形象;‘隐’是夸张写法,使月的皎洁更加突出。而我要说的是:‘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苏东坡、黄山谷听了,一起鼓掌称赞,说:“妙极!”
苏小妹的“扶”字和“失”字,好在“扶”的拟人化更准确,既写出了风的轻微、柳的纤弱,又写出了风与柳的亲昵和互相依偎的神态,所以黄山谷的“舞”更生动得体。“失”字,也比“隐”字更传神,它准确地写出了月、梅融为一体的情景。

❷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意思

意思是不经过彻骨的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出处:唐·黄櫱禅师《上堂开示颂》

全诗:

尘劳迥脱事非常,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译文:摆脱尘劳这样的想法是不寻常的,须下力气大干一场。不经过彻骨寒冷,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2)梅花闻扩展阅读:

该诗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这是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独放的性格,勉励人克服困难、立志成就事业的格言诗。作者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则作为喻体的“梅花”,更寄寓着另一层深刻的道理。

作者是佛门禅宗的一代高僧,他借此诗偈,表达对坚志修行得成果的决心,说出了人对待一切困难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这也是这两句诗极为有名,屡屡被人引用,从禅宗诗偈成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❸ 写梅花的 作文200字 要用第一人称

在寒风中,在白雪中,梅花开的多么热烈:有的竟然怒放,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版;有的蓓蕾初绽,像个新生的权婴儿;梅花白色的,给人纯洁清秀之感;有淡黄色的,淡雅娴静之感;有火红的,给人热情奔放之感.
梅花的姿态,颜色让我赞叹.但她的香味更让我陶醉.靠近梅花闻一闻,她那独特的香味是那么清爽,而那份清爽又不失一份高贵典雅.她那幽香,使人都要醉了.
梅花不但美丽,还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不和百花争艳,只在严寒冰雪只中锻炼自己.当百花凋谢之后,她则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去和风雪拼搏在困难中茁壮成长.
我爱梅花,爱她的姿态,爱她的颜色和她那用于拼搏的精神!

❹ 桐庐有九里洲,清朝以梅花闻名,不知今况如何

在今桐庐梅蓉村,距桐庐县城10公里
如今都是果树,没有什么梅花了
衰落于抗日战争时期,大片梅园被毁。

详细见下文:

梅蓉村原名梅洲,又名九里洲,小名洲上。距桐庐县城10公里。南起富春江中游的放马洲(又称外滩),北依刺山、虎山至水面山,东连窄溪镇窄溪水泥预制厂,西接横弓里,与濮家庄村相毗连。村境东西长5公里,有"十里洋滩九里洲"之称。全村总面积为6平方公里

梅蓉村昔系荒洲,由历代洪水泛滥,泥沙淤积而成,四面环水,荆棘茅草丛生,早年曾有虎狼出没。村境因临富春江而屡遭江水侵扰,作物无收,故前人遍种果林,尤以梅树为最,遂雅称梅洲。清乾隆十五年(1750)后,平地遍种梅树,山上多种杨梅,梅蓉杨梅闻名遐迩,青梅成为最主要的经济作物。抗日战争时期,梅树大片被毁,村民又增种了桃、李、板栗、桔子和棠梨。

昔日梅蓉村,每当梅花盛开,满洲梅花争芳斗妍,清芬袭人,九里一色,文人墨客赏花者络绎不绝。村西南小江边设有赏梅亭以接待来访者。元、明、清皆有名人来洲赏梅并留下诗文。如"风雪林中看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元·王冕);"凌风却月是梅花,冷蕊疏枝态自嘉,九里沙洲梅不断,残香犹在野人家"(明·张芸)。
http://www.zjol.com.cn/gb/node2/node87411/node112244/node112245/node112250/userobject15ai1112924.html

❺ 作文:梅花200字

在寒风中,在白雪中,梅花开的多么热烈:有的竟然怒放,像亭亭玉立的妙龄少女;有的蓓蕾初绽专,像个新生的婴儿;梅花属白色的,给人纯洁清秀之感;有淡黄色的,淡雅娴静之感;有火红的,给人热情奔放之感......


梅花的姿态,颜色让我赞叹.但她的香味更让我陶醉.靠近梅花闻一闻,她那独特的香味是那么清爽,而那份清爽又不失一份高贵典雅.她那幽香,使人都要醉了.


梅花不但美丽,还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不和百花争艳,只在严寒冰雪只中锻炼自己.当百花凋谢之后,她则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去和风雪拼搏在困难中茁壮成长.


我爱梅花,爱她的姿态,爱她的颜色和她那用于拼搏的精神!!

❻ 梅花精神的作文200字快!快!

1.

梅花的姿态,颜色抄让我赞袭叹.但她的香味更让我陶醉.靠近梅花闻一闻,她那独特的香味是那么清爽,而那份清爽又不失一份高贵典雅.她那幽香,使人都要醉了.

梅不但美丽,还有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不和百花争艳,只在严寒冰雪只中锻炼自己.当百花凋谢之后,她则靠着顽强的生命力去和风雪拼搏在困难中茁壮成长.

我爱梅花,爱她的姿态,爱她的颜色和她那用于拼搏的精神!!
2.
我喜欢梅花,是因为喜欢它的气节。它有一种不畏严寒,凌霜傲雪不屈不挠的精神,在百花凋谢的冬天傲然开放。寒冷造就了梅得傲骨,风雪造就了冰洁无尘的梅花,冰洁无尘的梅花,以超然脱俗的气韵在翰墨里飘香,正如卢梅坡所写:“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大概就是这样了

❼ 梅花,山路梅花 诗

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宋、苏轼《梅》
月中欲与人争瘦,雪后偷凭笛受寒,野艇幽寻惊岁晚。纱巾乱捶醉更阑,-----宋、陆游《梅花》

❽ 讲夜晚弊处的古诗

1、关河愁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双鸾衾[衤周]悔展夜又永专枕孤属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晏殊
《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
2、松晚夜凌寒

骆宾王
《咏怀》
3、晚望秋高夜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
4、但自家晚夜

吕渭老
《沁园春·复把元宵》
5、归晚楚天不夜

王千秋
《好事近·六幕冻云凝》
6、晚寒寒似夜来些

刘学箕
《鹧鸪天·楼外银屏入望赊》
7、晚飘蓬、夜郎秋浦

刘克庄
《贺新郎·鹏赋年犹少》
8、晚香淡似夜来些

张炎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9、夜饮归常晚

白居易
《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
10、卧晚不曾抛好夜
唐 薛能 《晚春》
11、晚寻丹灶夜渔
宋 董与几 《题澹山岩》
12、秋城一夜江湖晚
宋 方岳
《次韵斋宿》
13、岁晚匆匆日复夜

李处权
《梅二首》
14、夜直蓬莱得归晚

李新
《送范秉彝》
15、晚泊吴江夜雨馀

刘过
《自述》
16、晚淮他夜月

宋祁
《送王庾》
17、夜郎岁晚逢羁客
宋 王公炜 《梅花》
18、夜吠仙苗喜晚尝
宋 杨万里 《尝枸杞》
19、晚酌金叠邀夜月

刘养晦
《王氏招饮席中有感》
20、岁晚夜何长

郑胤骥
《题汪无际茸游册三首》

❾ 和夜晚有关的诗词

1、关河愁抄思望处满渐素秋向晚雁过南云行人回泪眼双鸾衾[衤周]悔展夜又永枕孤人远梦未成归梅花闻塞管

晏殊
《清商怨·关河愁思望处满》
2、松晚夜凌寒

骆宾王
《咏怀》
3、晚望秋高夜

陈润
《赋得秋河曙耿耿》
4、但自家晚夜

吕渭老
《沁园春·复把元宵》
5、归晚楚天不夜

王千秋
《好事近·六幕冻云凝》
6、晚寒寒似夜来些

刘学箕
《鹧鸪天·楼外银屏入望赊》
7、晚飘蓬、夜郎秋浦

刘克庄
《贺新郎·鹏赋年犹少》
8、晚香淡似夜来些

张炎
《瑶台聚八仙/新雁过妆楼》
9、夜饮归常晚

白居易
《和杨同州寒食乾坑会后,闻杨工部欲到,知予》
10、卧晚不曾抛好夜
唐 薛能 《晚春》
11、晚寻丹灶夜渔
宋 董与几 《题澹山岩》
12、秋城一夜江湖晚
宋 方岳
《次韵斋宿》
13、岁晚匆匆日复夜

李处权
《梅二首》
14、夜直蓬莱得归晚

李新
《送范秉彝》
15、晚泊吴江夜雨馀

刘过
《自述》
16、晚淮他夜月

宋祁
《送王庾》
17、夜郎岁晚逢羁客
宋 王公炜 《梅花》
18、夜吠仙苗喜晚尝
宋 杨万里 《尝枸杞》
19、晚酌金叠邀夜月

刘养晦
《王氏招饮席中有感》
20、岁晚夜何长

郑胤骥
《题汪无际茸游册三首》

❿ 什么是万花敢向雪中出的梅花

相传隋代赵师雄游浮罗山时,夜里梦见与一位装束朴素的女子一起饮酒,这位女子芳香袭人,又有一位绿衣童子,在一旁欢歌笑舞。天将发亮时,赵师雄醒来,却发现自己睡在一棵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鸟在欢唱。原来梦中的女子就是梅花树,绿衣童子就是翠鸟,这时,月亮已经落下,天上的星星也已横斜,赵师雄独自一人惆怅不已,后用为梅花的典故。

梅花春落梅枝头。每逢春寒料峭,瑞雪纷飞的残冬,梅花盛开了。清香馥郁、芬芳扑鼻。梅园里红梅、白梅、绿梅、墨梅,竞相开放。红的似片片朝霞,白的粉妆玉琢,绿的清翠欲滴,黑的庄重脱俗,使人目不暇接。那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萼如翡翠的绿萼梅,胭脂点珠的朱砂梅,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浓艳如墨的墨梅,萼红瓣白的红梅,木蕊发红的骨里红,铁骨虬枝的龙游梅,枝若垂柳的垂枝梅,枝干和花蕊都向下,宛若探身弄影的照水梅……千姿百态、争丽斗妍,灿烂芬芳。随风飘动,像五彩云霞装扮着大地;风送幽香,点缀着残冬,使人间生出盎然春意。“烟姿玉骨,淡淡东风色,勾引春光一半出。”随着梅香的飘拂,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转瞬就要到了。

梅先天下春,这是梅最可贵之处。

梅花,不畏严寒,独步早春。它冒着凛冽的寒风,傲雪凌霜;它在冰中育蕾,雪中开花;它赶在东风之前,向人们传递着春的消息,被誉为“东风第一枝”。梅花的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和顽强意志,历来被人们当作崇高品格和高洁气质的像征。元代诗人杨维帧咏之:“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

梅花,是一种蔷薇科樱桃属植物,落叶乔木。别名又叫梅、春梅、干枝梅、獠。梅花分五瓣,花色有白、红、淡绿、淡红等。以白色和淡红色为主。花先于叶子开放,果实可分青梅(绿色)、白梅(青白色)、花梅(带红色)三种,除供鲜食外,还可制蜜饯和果酱。未熟的果经过加工就是乌梅。

梅原产我国,多分布在长江以南各地。我国植梅至少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诗经》里有:“漂有梅,其实七分”的记载。1975年在河南安阳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铜鼎里,发现了一颗梅核,距今已有三千二百年了。春秋战国时期爱梅之风已很盛,人们已从采梅果为主要目的而过渡到赏花。“梅始以花闻天下”,人们把梅花和梅子作为馈赠和祭祀的礼品,到了汉晋南北朝,艺梅咏梅之风日盛。《西京杂记》载:“汉初修上林苑,远方各献名果异树,有米梅、胭脂梅。”又:“汉上林苑有同心梅,紫蒂梅、丽友梅。”晋代陆凯,是东吴名将陆逊之侄,曾做过丞相,文辞优雅。陆凯有个文学挚友范晔(即《后汉书》作者)在长安。他在春回大地,早梅初开之际,自荆州摘下一枝梅花,托邮驿专赠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春”而且可以寄赠,自陆凯始,以梅花传递友情,传为佳话。

到南北朝,有关梅花的诗文、轶事也多了。《金陵志》云:“宋武帝刘裕的女儿寿阳公主,日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于额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号梅花妆,宫人皆效之。”这可能是用梅花图案美容的开端。

本文开台的隋人赵师雄在罗浮山遇见梅花仙子,故事美丽动人。说明当时人们也爱梅成风。

杭州孤山的梅花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诗人白居易在离开杭州时,写了一首《忆杭州梅花,因叙旧寄萧协律》,诗云:“三年闷闷在余杭,曾与梅花醉几场;伍祖庙边繁似雪,孤山园里丽如妆。”唐代名臣宋环在东川官舍见梅花怒放于榛莽中,归而有感,遂作《梅花赋》,诗中有“独步早春,自全其天”,“谅不移本性,方可俪于君子之节”等赞语。此外,如杜甫、李白等诸多名家均有咏梅诗篇。曾一度为唐明皇李隆基大加宠幸的江来苹,性喜梅花。据《梅妃传》记:“所居栏槛、悉植数枝……梅开赋赏,至夜分尚顾恋花下不能去。上(唐明皇)以其所好,戏名日梅妃。”

北宋处士林逋(和靖),隐居杭州孤山,不娶无子,而植梅放鹤,称“梅妻鹤子”,被传为千古佳话。他的《山园小梅》诗中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梅花的传神写照,脍炙人口,被誉为千古绝唱。

南宋范成大是位赏梅、咏梅、艺梅、记梅的名家。他在苏州石湖辟范村,搜集梅花品种12个,并在1186年写成中国(也是全世界)第一部梅花专著:《梅谱》。1191年冬,词人、音乐家姜夔住在范成大石湖梅园中,正值梅花盛开。他自度新曲,填了两首咏梅词,名曰:《暗香》、《疏影》,音节谐婉,极受范的赞赏。

元代有个爱梅、咏梅、艺梅、画梅成癖的王冕,隐居于九里山,植梅千株,自题所居为“梅花屋”。又工画墨梅,花密枝繁,行笔刚健,有时用胭脂作没骨梅,别具风格。其《墨梅》诗名扬天下:‘我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用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还写过一篇《梅花传》,把《三国演义》中的“望梅止渴”故事改写成了一篇趣味盎然的童话:大将军曹操行军迷路,军上渴甚,愿见梅氏。梅聚族谋日:“老瞒(编者注:曹操小名)垂涎汉鼎,人不韪(不韪即不同意)之。吾家世清白。慎勿与语。竞匿不出。”王冕借赞扬梅花蔑视权贵的精神来暗喻自己的人格。

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咏梅的词《卜算子》里写道:“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借咏梅表现诗人怀才不遇的寂寞和不论怎样受挫折也永远保持高风劲节的情操。毛泽东反其意而用之,作了《卜算子·咏梅》,指出;“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和乐观主义精神。毛泽东另一首七律《冬云》中也赞扬了“梅花欢喜漫天雪”的不畏严寒、独步早春的精神。

除了众多的诗词吟咏梅花之外,我国绘画史上还流传着这样一段轶事:宋代著名画家宋伯仁,生平喜爱梅花。他为了画梅,种植了许多梅树。每当梅花开放,他从早到晚地在梅树下细致观察,并将梅花的低昂、俯仰、分合、卷舒,从萌芽到花开,从盛放到枯萎的各种形态,一一描绘下来,整理成一百幅图稿,定名《梅花谱》。后人为了赞誉他梅花画得“喜神”,称他的百梅图为《梅花喜神谱》。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曾有诗说他“家传一本宋朝梅”。

梅花不仅在我国是珍贵花卉,在国外也很受人喜爱,但国外仍以东方栽培较多。日本的梅是我国传去的,朝鲜也有。日本还有“梅之会”的组织,并出版发行专门刊物《梅》。到19世纪传入欧洲,本世纪初传入美国,现在世界各国均有栽培,但不及东方国家之盛。

梅花相传到现在,已是花繁品茂。据1962年调查,已有230多个品种。主要分果梅和花梅两大系统。果梅可分青梅、白梅、花梅、乌梅等。花梅以观赏为目的,按其生长姿态分,有直脚梅类、杏梅类、照水梅类、龙游梅类;按花型花色分,有宫粉型、红梅型、玉蝶型、朱砂型、绿萼型和洒金型等。其中宫粉型梅最为普遍,品种最多。玉蝶型别有风韵,绿萼型香味最浓,尤以成都的“金钱绿萼”为好。

梅的故乡在鄂西、川东。据《本草纲目》引陶弘景的《名医别录》记载:“梅实生汉中山谷”,而“襄汉川蜀江湖淮岭皆有之”。《花镜》上说:“古梅多著名于吴下、吴兴、西湖、会稽、四明等处,每多百年老干。”《花镜》在梅的注解中说:四川大渡河上游的丹巴县内,海拔1900~2000米的山谷地带,雅砻江流域会理县的海拔1900米的山间,都有野梅生长。广西兴安县山区、江西与广东交界的大庾岭,古代都是盛产梅的地方。广东增城县的罗浮山,历来以产梅花著称于世,“罗浮”后来就成了梅花的别名。

我国是梅的故乡,赏梅胜地很多,江南一带尤盛。而天下梅花之盛,莫过于苏州邓尉山和杭州西湖了。

苏州邓尉山及其附近山坞,遍植梅树,以梅著称。相传邓尉山,因东汉太守邓尉隐居于此而得名。宋代淳祐年间,有高士查某在山坞大种梅树,后来山民就以种梅为业,越种越多,以致遍地是梅。据《光福志》载:“邓尉山里植梅为业者,十中有七。”清代诗人张诚有“望衡千余家,种梅如种谷”的诗。邓尉山附近的玄墓山、弹山、青芝山、铜井山等,也是千树万树的梅花连成一片。花盛开怒放时,满山盈谷,香气四溢,势若雪海,以至于清代巡抚宋荦即寓意在司徒庙西的山崖上,写下了“香雪海”三个斗大字,从此名著吴下。相传乾隆皇帝曾先后六次到邓尉山探梅赏景,并六赋《邓尉香雪海歌》的长诗。在万树梅花掩映的半山腰,有座“闻梅馆”,又称“闻梅轩”。不远处一巨大岩石上有一“梅花亭”,二者均为赏梅佳处。亭作五角形,铜鹤结顶,屋檐、石柱、石槛、瓦片均作五出梅花状。整座亭子借喻宋代隐士林和靖“梅妻鹤子”的典故。与周围梅花融成一体。亭旁,有乾隆皇帝于1751年来邓尉山赏梅时的手书碑刻一块。下得山来,山下倪巷村昔有清代潘遵祁的“香雪草堂”别墅。内有四梅阁,以宋代杨补之《四梅花巷》而得名。

梅开时节,满山皆白,像坠入云海,分不清哪是云哪是花,闪闪银波,在山间流光溢彩,奇丽无比。移目远眺,山上山下,银海荡漾,红绿相间,弥漫无际。真有“入山无处不春枝,远近高低路不知”的感觉。“邓尉梅花甲天下”,邓尉探梅,已成为吴地春游的主要胜地。

杭州的孤山、灵峰、西泠并称“西湖三大赏梅风景区”。孤山在杭州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因四面碧波萦绕、孤峙湖中,故名“孤山”。又因多梅花,也称“梅屿”。这里在宋代建有西太乙宫,清代康熙、乾隆时曾建有行宫,辛亥革命后改建公园,即今天的中山公园。孤山北麓有放鹤亭,是赏梅胜地,有诗云:“人们蓬岛是孤山,高阁清虚类广寒。里外湖光明似镜,有梅花处好凭栏。”灵峰位于杭州西湖西北,晋开运年间,吴越王在此建鹫峰禅院,北宋治平二年赐名“灵峰”,寺后山颠有来鹤亭,与孤山放鹤亭遥相呼应,也是过去妙高台的旧址。宋苏东坡曾题诗壁上:“灵峰山下宝陀寺,白发东坡又来到;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寺院附近有古梅近百株,较别处早开晚谢。故有“灵峰寻梅”之景。

要说赏梅还数杭州超山味儿最浓。超山自唐代以来,广植梅林,有“十里梅花香雪海”之称。更有古梅两株,一唐一宋,闻名江南。每当超山梅开,香雪成海,蔚为壮观,香风十里,醉人心田,素有“超山之梅天下奇”的美名。如今超山的“唐梅”和“宋梅”,仍苍劲古朴,姿态奇特。如大明堂内的唐梅,虽是千余年老树,但其冠仍如伞,老枝扶疏,蓓蕾满枝,似有无限青春活力。在梅林上空,云烟飘渺,远处钱塘江水苍茫,山水梅林相互辉映。无怪乎近代金石书画家吴昌硕先生与超山梅林结下不解之缘,并作画题诗:“十年不到香雪海,梅花忆我我忆梅;何时买棹冒雪去,便向花前倾一杯。”直至84岁高龄,他仍偕子吴东迈、门生王个移等人,手持木杖到超山赏梅。逝世后,其亲属遵其遗愿,在超山大明堂前香雪坞中筑陵安葬,以永居梅林。

此外,南京的梅园新村和梅花山,无锡的梅园。上海淀山湖畔的大观园、莘庄公园等,也都以梅花闻名。

梅树的寿命都很长,一般可活三五百年,甚至千年以上。世事沧桑,至今犹能保存下来的古梅,除了杭州超山的那两株“唐梅”和“宋梅”之外,最早的古梅当推湖北黄梅县的“江心古寺”遗址处的“晋梅”了。它饱经风霜,树干己成灰黑色,每年大寒开花,花开满树,整个开花期达冬春两季。还有浙江天台山“国清古寺”的一株“隋梅”,距今也有13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佛教天台宗的创始人智凯大师亲手植的。这株隋梅虽数度枯萎,但如今经人们精心培育,已返老还童,枯木逢春。主干苍老挺拔,四周嫩枝丛生,几年前树上还结了数千个梅子。清人梁绍王在其所著《两般秋雨庵随笔》中也记载了这么一件事,其云:“真州城东十余里淮提庵,有古梅一株,大可蔽牛,五千并出,相传为宋时物。康熙中,树忽死,垂四十年复活,枝干益繁,花时光照一院。”清嘉道年间名士阮元题其名日:返魂梅。梅长寿不足奇,奇的是枯木能逢春。

所以梅有个特点是,愈老愈显得苍劲挺秀、生意盎然。历来有“老梅花、少牡丹”之说。

梅花的香韵一向为人们所倾倒,它浓而不艳、冷而不淡,那疏影横斜的风韵和清雅宜人的幽香,是其它花卉不能相比的。然而,更为可贵的,还是梅花的精神。梅的铮铮铁骨、浩然正气,做雪凌霜、独步早春的精神,被人们誉为中华民族之魂。“朔风吹倒人,古木硬如铁;一花天下春,江山万里雪。”人们把松、竹、梅称作“岁寒三友”,尊梅、兰、竹、菊为“四君子”,赞赏梅花的高洁、典雅、冷峭、坚贞,视为知友、君子,梅都是当之无愧的。

热点内容
描写樱花的诗句李清照 发布:2025-05-23 04:46:05 浏览:814
装修铁艺花 发布:2025-05-23 04:28:35 浏览:419
一朵朵的近义词是 发布:2025-05-23 04:12:06 浏览:858
绿植供佛 发布:2025-05-23 04:10:41 浏览:572
大寒兰花开 发布:2025-05-23 03:58:53 浏览:383
石斛绿植好评评语 发布:2025-05-23 03:51:38 浏览:869
花语暮年 发布:2025-05-23 03:48:51 浏览:342
玫瑰荷叶茶的功效 发布:2025-05-23 03:47:23 浏览:522
沈北花卉市场 发布:2025-05-23 03:46:40 浏览:968
盆栽石榴树图片 发布:2025-05-23 03:43:30 浏览: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