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樱梅茶花 » 梅花三弄听后感

梅花三弄听后感

发布时间: 2021-02-18 00:22:56

1.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有感

乐曲第一小段是全曲的引子,音调亲切优美,音色浑厚明亮,节奏平稳舒缓,与后面的跌宕起伏形成生动鲜明的对比。一弄,静夜明月之下的梅花,一朵朵,一瓣瓣,晶莹剔透,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随后,节奏的变化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摇动起来。二弄,风雪鼓荡,梅花飘遥,初显傲雪身姿。三弄,风吹雪压,梅自傲立……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在这部分三次循环出现,它形象地表现了梅花恬静端庄、晶莹剔透的神态,而这一主题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我国古琴以拥有众多的泛音而著称,十三个琴徽是泛音所在的标志,七根弦上则相应有九十一个泛音,其中包括对称重复的泛音在内。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曲调的三次出现,类似古代诗词的反复吟咏,给人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乐曲的第二部分开辟了另一种境界。它运用一系列的快节奏,表现出风雪交攻的气氛,用富于动态的画面,来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
以乐曲第七段的部分曲调为例:
这段曲调在节奏的变化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旋律大起大落,弹奏上采用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雪交加的意境,更突出地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同时,将全曲推向了高潮。乐曲的尾声在轻松自如的气氛中进行,音调平稳,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重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2. 十大名曲听后感(其中一首就可以了,800字以上,可网上下载,追加分)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气势雄伟激昂,艺术形象鲜明。 是琵琶武曲的顶峰之作,它结构完整,用音乐叙事的手法完美地表现了名闻古今的楚汉之战,琵琶的演奏手法在此曲中得到了淋漓尽致地发挥,那激动人心的旋律令听者无不热血沸腾、振奋不已。至今在各种类型的音乐会中,《十面埋伏》都是最受欢迎的琵琶曲之一。1997年,我国为迎接香港回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大型文艺晚会《回归颂》,著名琵琶演奏家刘德海就在晚会中演奏了这首琵琶曲的选段,展示了这首古典的不朽的魅力。
琵琶曲分为两个大类,即文曲与武曲。这主要是按照精神气质上的区别来划分的,类似阳刚之美与奶柔之美之分。《十面》属于武曲代表性作品。
这首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方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的。
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秦朝末年,刘邦的汉军和项羽的楚军展开了逐鹿中原、雄霸天下的斗争。到公元前202年,楚汉双方已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战争,到垓下决战时,刘邦以三十万的绝对优势兵力包围了项羽的十万之众。深夜,张良吹箫,兵士唱楚歌,使楚军感到走投无路,迫使项羽率八百骑兵连夜突围外逃,而汉军以五千骑兵追击,最后在乌江边展开一场决斗,项羽因寡不敌众而拔剑自刎,汉军取得了辉煌的胜利。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是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音画。
早在十六世纪末,明代王猷定在《四照堂集》一书中就记述了当时琵琶名手汤应曾演奏《楚汉》一曲的生动状况。文中写出道:“《楚汉一曲》,当其两军决斗时,声动天地,瓦屋若飞坠。徐而察之,有金声、鼓声、剑弩声、人马辟易声,久之,有怨而难明者为楚歌声;凄而壮者为项王悲歌慷慨之声,别姬声;陷大泽有追骑声;至乌江有项王自刎声;余骑蹂践争项王声,使闻者始而奋,既而悲,终而涕泣之无从也,其感人如此。”这段文字说明,《十面埋伏》的内容、结构和音乐形象与《楚汉》一曲所描述的大体一致,证明它的流传年代是十分悠久的。
《十面埋伏》最早记载的是1818年出版的于华秋苹(江苏无锡人)编的《琵琶谱》卷上,标题为《十面》,标为直隶王君锡传谱,全曲共分十三段,各段前均有小标题:
(1)开门放炮 (2)吹打 (3)点将 (4)排阵 (5)埋伏 (6)小战 (7)呐喊 (8)大战 (9)败阵 (10) 乌江 (11)争功 (12)凯歌 (13)回营
李方园编订的,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版《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分为十八段。现在流行 的各派所传《十面埋伏》谱本分段不一,少则九段,多至二十四段。但不论段数多少,其音乐内容大致相同。
琵琶曲《十面埋伏》采用了我国传统的大型套曲结构的形式。现流行的全曲共有十三个小段落,每段冠以概括性很强的标题。这些标题是:一、列营;二、吹打;三、点将;四、排阵;五、走队;六、埋伏;七、鸡鸣山小战;八、九里山大战;九、项王败阵;十、乌江自刎;十一、众军奏凯;十二、诸将争功;十三、得胜回营。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写汉军战前的演习,点将、列阵,大战前的准备。着重表现威武雄壮的汉军阵容。音乐昂扬有力,伴有鼓声、号角声,鼓声由慢逐渐加快,营造出大战之前剑拔管张的紧张气氛。第一部分共包括前五个小段
“列营”实际上是全曲的引子。节奏比较自由而富于变化。开始就使用“轮拂”手法先声夺人,渲染了强烈的战争气氛。铿锵有力的节奏犹如扣人心弦的战鼓声,激昂高亢的长音好象震憾山谷的号角声,形象地描绘了战场特有的鼓角音响。此后用种种表现手法表现人声鼎沸、擂鼓三通、军炮齐鸣、铁骑奔驰等壮观场面,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古代战场紧紧张激烈的典型环境。
“吹打”是全曲中唯一的旋律性较强、抒情气息浓郁的段落。琵琶用轮指奏出的长音,模拟了古代管乐器演奏的行进曲音调。 这段间乐极象古代行军时笙管齐鸣的壮丽场面,刻画了纪律严明的汉军浩浩荡荡、由远而近、阔步前进的形象。这段音乐在乐曲艺术形象的塑造上具有高屋建瓴的气魄。
“点将”、“排阵”、“走队”三个段落在实际演奏中是有所变化和取舍的。它们的相同特点是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的高昂的士气,操练中队形变换的迅速和士兵步伐矫健的形象。乐曲有条不紊的结构安排,使得情绪的发展步步进逼,为过渡到激战场面作了充分的铺垫。
第二部分写楚汉短兵相接、刀光剑影的交战场面。它是乐曲的主体部分,音乐多变,节奏急促,在演奏上连续运用了弹、扫、轮、绞、滚、煞等手法,以描写激烈的撕杀、拼搏,惊天动地、动人心弦,
第二部分包括六、七、八三个小段落。
“埋伏”这段音乐和它描绘的意境都很有特色,它利用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加以模进发展的旋律,造成了一种紧张、恐怖的气氛。它给人以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的感觉。
“鸡鸣山小战”中琵琶运用了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刹弦发出的声响不是纯乐音,而是一种含有金属声响的效果,犹如刀枪剑戟互相撞击。逐渐加快的速度和旋律的上下行模进,使情绪更为紧张。
“九里山大战”是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这段音乐家中运用了多种琵 琶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琵琶对喧嚣激烈战斗音响模拟十分出色,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整个乐曲描绘楚汉两军的冲突,发展至此,胜负已定,矛盾已获解决。
第三部分包括最后五个小段落,前两段写项羽失败后在乌江边自杀,低沉的音乐气氛与前面的高潮形成鲜明的对照。其中“乌江自刎”这须旋律凄切悲壮,塑造了项羽慷慨悲歌的艺术形象。后三小段描述汉军以胜利者的姿态出现的种种情景。但目前演奏一般都作删节,有的省略整个第三部分,有的删节去“众军奏凯”后三小段,目的是使乐曲情绪集中,避免冗长。

3. 听戏曲后感受

经典传统民乐就那么几首,如是乎玩二胡的必拉《二泉映月》,玩琵琶的必弹《十面埋伏》,玩萧的必吹《梅花三弄》......

4. 宫斗的陷害戏

=====心悦君兮ャ美目盼兮====
人物:从四品懿淑媛,正一品德贵妃
顺序:从四品懿淑媛,正一品德贵妃
戏种:虐戏
地点:御花园。
时间:夏、晨、
码字过2
闲话加p。
尽量不抄袭。
可插戏。
=========开始==========
【正一品德贵妃】
——。【风髻露鬓,淡扫娥眉眼含春,皮肤细润如温玉柔光若腻,樱桃小嘴不点而赤,娇艳若滴,腮边两缕发丝随风轻柔拂面凭添几分诱人的风情,而灵活转动的眼眸慧黠地转动】一身淡绿秀女长裙,腰不盈一握,美得如此无瑕,美得如此不食人间烟火。】——。言:媛儿,随我去御花园散散心,唉,老呆在屋子里,胸闷啊。
【从四品懿淑媛】(1806638906)
11:52:56
天气闷热得很,也不思饮食,听说御花园的荷花开得正好,亭子在水的旁边,也很凉快。【飘廖裙袄裹紧绸缎,显出玲珑剔透的诱人身姿。蓝蝶外衣遮挡白皙肌肤。周旁蓝色条纹,细看却现暗暗蓝光。面容艳丽无比,一双凤眼媚意天成,却又凛然生威,一头青丝梳成云华髻,繁丽雍容,那小指大小的明珠,莹亮如雪,星星点点在发间闪烁。妆容完毕,来到御花园,看见倾贵妃在那,恭恭敬敬行礼】“臣妾给贵妃请安。”
【正一品德贵妃】
——。小主请起吧。
——。初瞧、尚觉无不妥之处
——。清丽姣好秀外慧中、却也无过人之处
——。眉将柳而争绿、面共桃而竞红
——。原来就是她这几天占了宠爱、
——。言
是五官啊
五官夜夜春宵,定是太医调养的好
不然哪来好气色
【从四品懿淑媛】(1806638906)
12:04:00
【纤纤玉指轻轻抚摸自己的脸颊,嘴勾出一个完美的弧度】言:“有吗,我看娘娘您的气色也不错呢。”
【正一品德贵妃】
-、【
轻转发丝,挑出淡漠之意。】
冷哼一声-、言
既然今日已经相遇,不如就一起逛逛吧,【嘴角挑起一丝狡猾的弧度】
——。【正在百花中挑朵最美的染于发间,感觉一旁有个身影,警惕的看了一下,原来是颜淑妃,当年我们一起进宫选秀,不知为何生分了,罢了,今日和好便是】盈盈一笑
言:颜妹妹来了。【说罢、对颜淑妃个眼神,意思是对宁五官‘好点’
颜淑妃会意的点了点头】·····
【颜淑妃】
12:23:04
-【晨起,卧在软塌上,身子愈发沉去,】叹声说道;在宫中待得好生无聊】
-身畔宫女见状说道;【娘娘,御花园花开的正好,您何不去看看呢?】
-【想后】说道;【去吧】命侍女稍作疏洗。
-三千墨黑青丝用一只七窍玲珑簪浅浅馆起,凌乱的刘海遮住了又长又密的睫毛。银墨色的眸子带着几分妖媚。皮肤白皙的几乎快透明了。脸上挂了一个永恒不变的招牌式死鱼脸,如一潭五官清水,但又深不可测。身穿一袭淡蓝色宫装,上面并没有任何华丽的点缀。后背绣了一朵花。若隐若现。仿佛盛开着的蓝色妖姬般格外妖艳。
-莲步走到御花园,忽然听见两人笑声,走去一看,原是贵妃与五官。【浅笑】参见贵妃
【正一品德贵妃】
【眼里尽是责备】言
妹妹不必多礼
多礼岂不生分了

看看这朵······又言
淑媛
你觉得呢?
见五官迟迟不答

你不作答,不知是不把本宫放在心上,还是……【别有深意的停顿,继续说道】还是说宫中高位文化,小主一直便是如此对待的?
【颜淑妃】12:30:38
-【盈盈起身,腰上流苏发出细微的碰撞之声,清脆而优雅,抬起头,却正对上了贵妃的冷眸,细细打量一番,风韵不减当年,岁月并没有在她脸上留下衰老,反而使他填了几分妩媚。】
-【瞧见贵妃眼里竟是责备,是怪自己与她分了,还是。。。。,心不由得颤了一下,很快脸上又换上了笑意】姐姐,和宫规还是要守的,不然被旁人瞧见,不知又会惹出什么事端呢,【说这话的时候,瞧了瞧淑媛】
【正一品德贵妃】
【见颜淑妃这么说,
淡淡一笑】不作回答
转眼瞧了瞧宁五官
见她依旧发呆
这气氛好是尴尬

五官
莫不是姐姐说错了?
【颜淑妃】
12:37:00
-【唇边泛起淡淡涟漪】姐姐,本宫看淑媛是在想皇上吧,
-说完后,【懒懒一笑,拢了拢一头青丝,嘴角含着丝丝笑意,却并不言语,静静的看着这一切】
【正一品德贵妃】
——。【看不惯中······】皇上?
呵呵
不知啊
【转眼··一旁正好有台阶
哼哼
这回淑媛
死定了!】
看了看台阶
对颜淑妃点了点头

;两位妹妹
不如我们上庭看看··
【从四品懿淑媛】
【赶紧回过神来,听了贵妃的话,随贵妃和淑妃走到上庭】言
行,上庭比这凉快多了。
【颜淑妃】
-【听贵妃说上上面看看,一时还没有反应过来,看看了贵妃的肚子,又瞧了瞧呆神的淑媛
,顿时明白了贵妃的意思】
-【唇畔微染起清浅笑意,如风如素,清且妖。】这大热天的,怕是晒坏了贵妃,我们就上去看看吧。
【正一品德贵妃】
淑媛扶着
快走到楼梯头时
身体往后一仰
洋装害怕
叫了一下
·····重重的滚到了楼梯下【顿时感觉有热体流出··
【从四品懿淑媛】
【贵妃有孕,我若扶她,一个不下心就会......还是谨慎为好】轻轻碰贵妃的手,没抓住,急忙装作脚一滑,自己摔倒了。
【正一品德贵妃】
仅存着一丝生气

颜儿
·····宁五官
害······我··说罢
晕了过去
【颜淑妃】
12:54:34
-【若无其事的跟着她们一起走,虽知道这是必可不免的,但心还是痛,那毕竟是个孩子,正想着,便听见上面传来一声惨叫,随后贵妃和淑媛便滚了下来】
-[惊讶了一下,便查下贵妃,谁知下面流出了血】
【正一品德贵妃】
【脸无血色···毫无生气····】
【颜淑妃】
-【颤抖着扶起倾儿,见倾儿脸无血色,毫无生气,心中痛了一下,听见倾儿断断续续的说着什么,把耳朵贴近倾儿,听见;颜儿
·····淑媛害······我··,便晕倒了。
-【冷眸一转,似有一道寒光射出,眼神清冽的直视已经起身的淑媛】;这是怎么回事?
【颜淑妃】
-【明眸微动,束素芊芊一挥,朱唇轻启】来人,传太医
【从四品懿淑媛】
【连忙双膝跪地,镇定自若】言
我没有害贵妃娘娘,我真的没有害贵妃娘娘。
【颜淑妃】
-【嘴角勾起一抹冷笑,恍若罂粟绽放】本宫都没有说你害了贵妃,你这是干什么,告诉本宫刚刚发生了什么。
【太
医】
——
颜淑妃娘娘
贵妃娘娘这是···容臣看看。【看贵妃····似乎有流产的迹象
还划伤了几处
定是从高地滚了下来
不好啊】
【太
医】
——。给贵妃熬了副药
让小菊喂下
血出的少了些
【颜淑妃】
-【微微敛起却月双弯黛】这胎儿还能保住吗?
【从四品懿淑媛】
【我越是慌,旁人越不相信我,镇定自若,毫无半点慌张】我付娘娘上去,原本抓得稳稳的,谁知贵妃竟自己往下坠,我想一定是娘娘一不小心滑倒的,我本想抓住娘娘,谁知我们手中的细汗让我们手一划,结果贵妃就遇险了。
【太
医】
——。脸上出现了细密的汗珠


胎儿才不足4月
恐怕
不保了
【从四品懿淑媛】
【我当然知道贵妃是故意的,但是目前不能说。】【眼圈立即红了,留下了几滴晶莹的泪珠】对不起娘娘,都是臣妾不好,臣妾没能抓住贵妃的手,致使娘娘的胎儿......
【颜淑妃】
-【犹如轻水般的眸子显得格外清明,低下头,进宫这一刻,自己就已经在心底发誓,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这毕竟是个无辜的人儿,只是倾儿肚子里的那条生命。。。。】言;贵妃自己往下坠,你在撒谎吧,怎么可能,贵妃也不是傻子。
-【听见太医说道胎儿才不足4月,恐怕
不保了,心里并没有半点欢喜,】冷言;孩子不要紧,重要的是大人,贵妃怎么样了
【太
医】
擦了下汗

贵妃原有雪崩之势
现服了汤药
好多了··过几个时辰便会醒
【从四品懿淑媛】
【依然镇定】臣妾没有撒谎,昨日刚下过雨,路很滑,娘娘一定是不小心滑倒的。
【颜淑妃】
-【蛾眉淡扫,一双漆黑的眼瞳,深邃如渊,却透着丝丝细小如针的锋芒,扎得人心里一慌。】当时又没有别人在场,我怎么知道你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还是等贵妃醒来的吧
【太
医】
贵妃服下此汤药
方可快醒
【颜淑妃】
【轻启朱唇,略带殇然】嗯,劳烦太医了
【太
医】
不敢不敢
保不住孩子是臣医术不精
【颜淑妃】
-【幽然撩起泽唇款款的弧,天青渲睫末端低垂】即是有人故意为之,我等人怎又可以保住呢
【正一品德贵妃】
【手轻微动了动】言
函儿
····【说罢
只是梦嗲】
【函公主】
额娘
【函公主】
你怎么了
【颜淑妃】
【明眸微动,束素芊芊一挥,朱唇轻启】公主贵妃她流产了。
【函公主】
什么,怎么会这样
【正一品德贵妃】
【轻启眼眸
密密的睫毛
透的眼睛格外清澈】缓言
函儿
额娘没事
宁五官
本宫何时惹了你
你居然!!!!!!!
【颜淑妃】
【眼里闪过一丝哀伤】贵妃说要去凉亭看看,让五官扶她,谁知我跟上去的时候,传来一声惨叫,然后,贵妃就。。。。。
【正一品德贵妃】
【眼睛闭上仿佛不愿回忆··】
【从四品懿淑媛】
你和当年的武则天有什么区别,王皇后就这样武则天陷害了,而我和王皇后又有什莫区别。再说我折磨明目张胆的陷害你,是不是傻到极点。
【正一品德贵妃】
你是在说你是皇后还是皇上是唐高忠
【正一品德贵妃】
唐太忠··
【正一品德贵妃】
这招虽险
胜算却大
【从四品懿淑媛】
我想信皇上不会是想唐高宗一样昏庸无能,他一定会名断谁是谁非。
【颜淑妃】
-【淡淡的语气】不必说了,你再怎么说,也是木有用的,当场只有你和贵妃在,难道我们要信你一个得宠的五官而不相信待人极好又流产了的贵妃吗
【正一品德贵妃】
看着··
【正一品德贵妃】
淑媛本宫只是说了你一句
至于记恨到此?
【从四品懿淑媛】
胜算?【轻笑】当这么多人的面何谈一点胜算,一看便知是我退的您。我何必呢?
【正一品德贵妃】
只怪你笨
【颜淑妃】
-【不给五官解释的机会,立刻说道】罪妇【从四品懿淑媛】,因不满倾贵妃的教诲,害死贵妃肚中皇子,罪无可恕,降为答应。
【正一品德贵妃】
先降为答应
之后由皇上决断
【颜淑妃】
-【神情恍惚,晕倒了】
【函公主】
颜娘娘,你怎么了
【太
医】
神情凝重

颜淑妃是气急攻心
休养几日便好
【颜淑妃】
-【幽幽转醒】让大家担心了
【函公主】
颜娘娘,你没事就好
【正一品德贵妃】
姐姐
罢了
今日之事再说
你先回宫吧
宁五官也会去吧
这神情
仿佛自己无罪
【颜淑妃】
----------结束--------------

5. 梅花三弄 古琴曲的旋律,节奏,,内容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梅花三弄是复赞美梅花不制畏寒冷开出芬芳美丽的花朵,为春天百花竞放领先精神。由于全曲中的主旋律555出现三次,在不同音高上出现,所以说三弄。第一次在泛音出现,声音渺小、微弱细腻,表现梅花迎着寒冷严冬到来的低落心情,第二次实音出现,表现在寒冬中傲放的经验,不为寒冷,第三次高音出现,而且伴有颤音,说明春天要到了,有一种非常喜悦欢快的节奏情趣 ,而且后面快板就可以听出这种感觉了。最后结束的时候,节奏放慢,体现梅花在春天到来了,心情也可以慢慢放开来欣赏阳光,慢慢在春天离去,夏天到来的时候,梅花慢慢凋谢的心情。我经常吹笛子梅花三弄的,是陆春龄版本的,所以我对这首曲理解大概是这样。不知道你是不是吹笛子的还是玩古筝的呢

6. 60后经典老歌500首

爱江山更爱美人-------[经典老歌,倚天屠龙记主题曲,不得不说下,因为怕你不知道]
太多-------[很经典的,音域好高喔!k歌的时候总是唱不上去,但确实喜欢她的这两首歌!]
分飞
-------[我喜欢这个歌,歌词的每一句话好象都有它的含义,旋律很简单,但听来感觉很好听,是很容易k的一首歌]
春泥-------[庾澄庆不错的歌曲]喜欢他的表情,喜欢他唱歌时的投入,特别这首歌又是伊能静作的词]
老人与海-------[海鸣威(这首去年大街小巷都在放,就不多说了]
遇见-------[孙燕姿的,唯一我觉得好听的歌,相信我]
十年
-------[读书时候一天要听10遍的经典歌曲]
你的承诺-------[海明威继老人与海之后的又一名作]
爱我久久-------[阿牛最经典的一首歌曲,初中时候就迷得很疯狂了]
我难过-------[个人觉得是5566最经典的一首歌曲]
刺激2005-------[赵英俊唱的,简单的大串烧,但是好听就行了,你说对吧]
离别的车站-------[赵薇唱的,个人觉得是她唱得最好的,虽然不怎么喜欢她的人]
没有你的日子我真的好孤单-------[韩晶的,网络歌曲排行榜里面都是排前几的]
白桦林-------[朴树的,第一次听就被那种沉重的悲伤给深深迷上了]
下沙-------[游鸿明经典成名曲,还有那首一天一万年也真的很不错]
江南
-------[林俊杰很火的一首歌曲,相信3岁小孩都听过]
涛声依旧-------[经典老歌,毛宁的,相信你也听过]
第一次-------[第一次听光良的歌曲,就迷上那首了
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个人觉得游鸿明版本的唱得非常不错,可以去听下]
黄昏-------[小刚非常不错的歌曲,值得一听]
爱海滔滔-------[陈浩明最好听的一首歌曲]
无法阻挡-------[阿杜不错的歌曲,还有他的撕夜也不错的]
流着泪的你的脸-------[任贤齐非常不错的老歌,还有其他的几首也不错]
明天会更好-------[群星演唱的,非常不错的经典老歌]
天亮了-------[韩红非常经典的一首歌曲]
梦醒时分-------[陈淑桦很不错的一首歌曲]
那一天-------[杨坤非常不错的一首歌曲,强烈建议]
练习-------[最新专辑,相信刘德华,就去听吧]
情书-------[张学友非常不错的一首歌曲,被世人遗忘了的]
看上他-------[黎明不错的一首歌曲]
你是如此的难以忘记-------[梁朝伟最好听的一首歌曲]
一天一点爱恋-------[梁朝伟不错的一首歌曲]
懂你-------[满文军非常经典的一首歌曲,父爱写得非常感人]
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这个应该是个中国人就听过的歌曲,还有他的其他几首就不多说了]

7. 对中国古代古典音乐的听后感

中国十大古典名曲“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

8. 笛声三弄 梅心惊破 多少春情意

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 笛曲《梅花三弄》听后感 梅花,以其孤标高洁、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征服了一代代诗意地生活着的人们,成为人们乐于歌颂吟咏的主题。人们将其写入诗词,谱入乐曲,画上绢纸,绣入丝帛.........古曲《梅花三弄》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此曲最早见于明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记载的是东晋桓伊所奏的笛曲。后由笛曲改编为古琴曲。随着岁月的流传,历经变迁,箫曲、琴曲、琴箫合奏曲、筝曲等改编者众,可见其影响甚为深远。但个人更喜爱那悠远的笛韵,穿云裂帛,将梅花的千种风情,万般秉赋尽情地演绎。 梅花一弄长相守 当多情的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开始悄悄地制造着距离——一段美丽与古典的距离,当樱唇准确、温柔地吻上小小的青竹,心灵的天空顿时下起了缤纷的花雨。是谁撑起了小伞,穿过时光,将爱和忧伤悄悄开在笛声里?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李清照,这位词苑寂寞清幽的一枝,才气横溢,绝胜芳华。她的词作共有 57 首(包括 14 首存疑作在内),出现梅花意象的就有 18 首,占其作品总数的 3/10,而以咏梅为主题或作为人的抒情主要对象的有 12 首,可见爱梅之深之切。此阕《渔家傲》是其早期的作品,词中的寒梅清艳脱俗,寄托着青春的自信,正好是少女时的自我写照。十八岁,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真个是神仙美眷。连笔下的寒梅亦如出浴美人,娇羞可爱。 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李清照笔下的梅花也“为谁憔悴损芳姿”,伤心断肠。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 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又是一个“薄雾浓云愁永昼”的时节,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吹燃了对丈夫的思念,也倾诉着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梅花高标清绝依旧,如今折梅却无人共赏,更无人堪寄,怎不叫人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可见,梅,不仅是李清照傲视群芳、自信清高的写照。梅,更是她甜蜜但艰辛的爱情写照。听,花雨下传来了一阵幽幽的歌声:“红尘自有痴情者,莫笑痴情太痴狂。若非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扑鼻香?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人生死相许。看人间多少故事,最消魂梅花三弄………..” 梅花二弄飞雪骤 其实,爱梅不只是女子的专利,男人若心念一痴,更为铭心刻骨,甚至以身相许,且看这首《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在西湖的里湖与外湖之间,有一座梅香四溢的岛屿,叫梅屿,也就是无数诗人墨客钟情的孤山。孤山与白堤相连的地方,碧波轻漾,正是“西湖十景”之“平湖秋月”。而此诗的主人,有“梅妻鹤子”之称的林逋正好隐居于斯。“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书载林逋为史上少有的真正隐逸诗人,非借归隐之名而欲走终南捷径的沽钓之徒。他亲自在孤山栽种了三千多株梅花,出售梅花梅子,闲来引鹤吟诗,清和淡雅,终生白衣,真是个潇洒到极致的人。即便是苏子,旷达独步,却也难逃尘缘,也只能隔岸观花,自叹弗如了吧。 中国真是个繁花似锦的国度。先秦人爱香草,晋人爱菊花,唐人爱牡丹,而宋人偏爱梅花,也许自和靖先生而滥觞。但若论起梅边吹笛,风流雅致,不得不提一人,即南宋音乐家和词人姜夔姜白石。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这首词读来真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和忧伤。月下一枝淡淡的梅花,几许清寒,几许冷艳。玉人梅边横笛,顿时唤起了失意文人骨子里的落魄和高傲。明日路遥,往事历历,一切过往都随笛声中片片飘落的梅瓣,流转于寒波凝碧的西湖之上。 后代很多人都推崇此词,张炎在所著《词源》中说:诗之赋梅,惟和靖一联而已,世非无诗,不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惟姜白石《暗香》、《疏影》二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 梅花三弄风满袖 爱到极致,不是疯狂,而是归于平淡。 象桓伊与王徽之的相遇。象梅香与笛声的相遇。 王徽之赴召京师,泊舟青溪侧。素不与微之相识,伊于岸上过,船中称伊小字曰:“此桓野王也。”徽之便令人谓伊曰:“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伊是时已贵显,素闻徽之名,便下车,踞胡床,为作三调,弄毕,便上车去,客主不交一言。 此段文字载于《晋书·桓伊传》,大体意思是: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旁。桓伊向来不认识王徽之,正好在岸上经过。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 这一幕“客主不交一言”着实让后人揣测。很多人认为是“行为艺术”。因为在这个卓荦不羁,雅性放诞的王徽之身上,发生过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他“蓬首散带”“直眼高视”,痴迷爱竹、雪夜访戴.........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想一出是一出”,后世故有人送他一个“伪名士”的称号。 对此我不苟同。我觉得正好是魏晋名士任情率性、磊落豁达的表现,君子神交,开口便俗。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 最初的总是最美好的,就如同这《梅花三弄》。古筝清越洪亮,比较倾向于是弹给别人听,古琴高古深沉,则倾向于弹给自己听。只有笛声,是属于自然的声音,是人与自然交流的最好方式。一支短笛,牧童可以信口吹给春风听,游子可以吹给杨柳听,隐士可以吹给梅花听。笛声中有痴情女儿的相知相守,有高洁之士的遗世孑立,更有君子神交的恬淡如水。而就在三弄梅花之际,春信也就不知不觉近了: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陇头云。归来笑捻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9. 急求一篇《梅兰芳》观后感

梅兰芳和十三燕,还剩多少?

《梅兰芳》这戏是有惊喜的。

惊喜不在章子怡饰的孟小冬身上,不在黎明演的梅兰芳身上,也不在孙红雷扮的邱如白身上。戏里戏外的他们,都被讲述得太多。

“你的时代来了。”这是留洋归来的邱如白对梅兰芳说的。于是梅兰芳应下和“爷爷”十三燕的比试。

“你的时代过去了。”这不是梅兰芳对“爷爷”说的。这是“座儿”说的。

大势所趋。

只是,十三燕唱了一辈子的戏,到了,连个体面的谢幕都没有。有的是空无一人的戏园子和扔上台的垃圾。“谁毁了梅兰芳的孤独,谁就毁了梅兰芳。”这是全剧被引用最多的台词。梅兰芳的孤独或许成就了他的艺术,十三燕追求一生的东西却最终将他孤独地留在了台上。

难道他真不知变?他看了邱如白给梅兰芳的信,应他之变改了戏已经代答。只是他唱了一辈子,“命和戏只能挑一个”,对他是个伪命题。

“顺时代者昌,逆时代者亡。”他们不是不懂。可要人在一生最后的光景里认输、认错,怎么认得起。这等于告诉他:你这一辈子都得推到重来。可是他不再年轻,他没有改正的机会,没有“重建”的时间。试图改变父辈爷爷辈的价值观,总是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

这并非让年轻人要闭紧了嘴,不去呼吸自由的空气。“两个凡是”的时代早已过去,道德的大棒已不再有力,一切合理的争论,哪怕对象“前辈”,也值得鼓励。但我相信大部分的80后看到舞台上寂寞的十三燕时,心情是复杂的,绝非拍手称快。毕竟谁都有老的跟不上趟儿的一天。

梅兰芳败了“爷爷”,没来得及谢幕就跑到“爷爷”那边去问候,挺好。因为“爷爷”和梅兰芳是一心的。“爷爷”临走的一句话是让梅兰芳把伶人的地位提高些,不再是下九流,梅兰芳到美国,拒日本,一辈子践行。这是几代伶人都是对梨园的感情,不认输的感情。

如今,“座儿”叫“市场”,口味变化更快也更势力,“伶人”叫“艺人”,从下九流变成万人迷。也不知梅兰芳和十三燕,还剩多少。

题外话

《南方人物周刊》问梅葆玖,怎样看待张国荣比黎明更适合的扮演其父,梅葆玖说“张国荣演技很好,但有点女里女气的。黎明还是一个大男人的样,私下是个大男人,因为我父亲私下就是个大男人。”读了这句,觉得梅葆玖的境界比起其父似乎差了些。

说说《梅兰芳》了。就这个戏的缘起而言,其是否成功只在一点,就是梅家人的满意与否。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电影不是为普通观众拍的,也不是为陈凯歌拍的,尽管章诒和说陈是想“用梅来拯救他自己”。而要想真正了解梅兰芳,还不如去看八卦和野史。

影片其实只是拍摄了梅兰芳的几个经过置换的人生片段。“死别”“生离”“聚散”三个篇章,人们给出了虎头蛇尾的评价。从三段完成的品相来看,确实呈现“倒三角”的态势。口碑最好的首篇,很多人惊呼《霸王》还魂,实在是过誉了。这部分戏所有的光彩来自于夸张的京腔京韵、轮番切入的戏中戏,以及镜头场面调度包括美术音响等构织而成的张力,谈及剧情及剧作本身,较之《霸王别姬》,可谓望尘莫及。因之,也就有了虚张声势的嫌疑。再看看日前曝出的阿娇被删的戏份,可叹原本就嫌寡淡的故事又少了精彩。这节的“斗戏”是看点,好在十三燕这个人物虽败犹荣,老谭家也算大气,始终没听到什么意见。观众也看得明白,知道二者其实无所谓输赢,新老交替,是潮流所至、时代趋势、历史必然,就像今天的京剧得给周杰伦让路一个道理。而沙里澄金,直到现在《定军山》里的老黄忠依然气冲斗牛,《黛玉葬花》《一缕麻》却早已湮灭于舞台。

“生离”一节,因为早前就对梅孟之事有所耳闻,眼见先人尸温犹在,却给编排成这样的面目,我是很抗拒看的。中国历来有造神的传统,放着好好的人不做,偏要在人前装神,背后弄鬼,中间多少的不堪,何其荒唐!这次的《梅兰芳》打了还原其为凡人的旗号,却仍旧是靠篡改历史为死人涂脂抹粉的行径。自然,伶人不及帝王将相,再怎么改也无非风月之事,多少人不过是看个乐子。但细详其理,则充斥了对于历史尤其是对于逝者严重的不尊重。孟氏后继乏人,估计也懒得站出来理论。翻遍正史野史述及梅孟姻缘的前前后后,这出现实中的戏剧梅的表现真正是现实的入骨。“梅兰芳从来不是菊坛徐志摩,决无什么浪漫情怀。(章诒和语)”是啊,一个一贯奉行圆融通达中正平和的人,如薛氏宝钗,怎可言及浪漫。可怜那千斤婚书和万种辜负竟硬生生改成了柏拉图,即便是刺杀血案,也可以移花接木,不但“刺梅”成了“刺孟”,为了不玷污二人感情的“纯洁”,还给安排在了分手已成定居、双方诀别的前夜,现实中背弃的导火索演变成修饰爱情童话的美丽花边。我心想亏得当事人没活到现在,否则看了岂不得当场呕吐。

这戏,眼见着就只成了一个编字。到了“聚散”,日本人的军刀都举起来了。梅不是振臂高呼的革命者,不是家国大于天的旧文人,做为场面中人,对他而言,“做人”应该是凌驾于那些大概念之上的立命存身的根本,他当然懂得趋利避害,说到底不过跟大家一样,辗转求存,苟全性命于乱世罢了。而日本人再怎么猪狗不如,倒懂得尊重艺术,好过那种整天追着你捧着你一副离了你活不了的架式骨子里却一百个瞧不起你张口就是戏子下九流之徒。因此,这样的戏于塑造圣像金身益处无多,也远不及程蝶衣一句“要是青木在,京戏就传到日本了”火爆精彩。除了几句狗血台词,拉拉洒洒四十几分钟,若非邱如白露了一脸,几乎都要水掉了。我倒是喜欢这电影的结尾,大幕缓缓拉开,景别的处理是大全景中的小舞台,然后镜头打到台下的邱如白身上,电影戛然而止,手起刀落,匆忙之中似是带着一种无法释怀的恨意。

至于演员的表现,最好当然是王学圻。早在这电影公映之前,似乎对他的十三燕已有颇多巷议,难得是舆论一边倒,好就一个字。我一般将这种不够审慎的言辞视为恭维,但后来的印象累积下来,我忽然冒出这样的想法,综合王学圻的资历等多方面的因素考量,他很有可能凭借这个角色预定来年的金鸡奖。王学圻是个很有意思的演员,他的特别之处在于,已近花甲之年气质中仍有着隐约的虎气,而且妙在平常不事张扬。上得台来,呈现给我们却是十三燕一招一式举手投足间的名伶风采。这个角色唯一让我不喜欢的是那口过于夸张的京白(我称之为京味太监腔儿),这也是陈氏电影的特色。对章子怡的表演有弹有赞,我觉得还算不错,第二部分的戏,她撑起了大半。记得谢飞老师曾说过章子怡谈得上表演的作品只有《我的父亲母亲》,其余都是在演自己。这次明显感觉整个人沉了下来,少了以往角色的轻浮和发狠,塑造出人物性格开阔的一面,她应该是用了心的,比如人物讲话的口气设计得有些意思,不见了她惯有的那种腻味的胡同气和咬牙切齿,倒是颇有些可爱的丈夫气,看得出她在把自己向“坤生”的身份努力靠拢。邱如白这个人物,显然是陈凯歌在片中的代言人(惯于在影片中设置自己的替身,是陈氏电影的另一大特色。)孙红雷自身的气质跟角色距离不小,没有了才华和文学修养做底,所谓的“狂”就难以成立。孙一贯的“东北方法派表演”也让人颇有微词,但还是得承认,他的某些戏还是可以的,比如邱如白晚年的戏份。其他的角色,吴刚的费二爷多被提及,建议去看看他的《光荣的愤怒》,表演堪称精彩;余少群的少年梅郎让很多人惊艳,看过他上《鲁豫有约》,倒还是烂漫之人;英达无功无过,黎明乏善可陈,而陈红真是让人惊讶,科班出身加之多少年的影视实践、圈内浸淫、人生累积统统不作数,浅薄俗气倒在其次,竟然完全不入戏。她真是应该安心做幕后,若不是要养家,也实在没必要这么现眼(八卦一句,估计《赵氏孤儿》中的程婴夫人已经预定了吧?)。

这篇文章开写不久,竟传来影片入选柏林国际电影节的消息。惜乎已不是旧日豪情,《霸王》“婉拒”柏林,剑指戛纳。英雄迟暮,摧眉弯腰都只为稻粱谋。当然,如果柏林够得上怜老惜贫,给个安慰奖已是慷慨之举。

最后谈谈陈凯歌电影折射出的性心理现象。记得当年有这样的笑谈:张艺谋是投机者,陈凯歌是自恋变态,王家卫是小商贩,李安是老太太。《霸王别姬》的主题是迷恋与背叛,陈凯歌大约很是享受用这样的调调来阐述自己的艺术理想。影片在戛纳蟾宫折桂,陈因此一雪前耻,也结束了张艺谋独步天下风头出尽所带来的“尴尬”。荣归之后和电影上映时的宣传,面对媒体,陈凯歌多次迫不及待地宣称“我就是那个虞姬”,执拗中透着少年豪气。大约就是从这种极具优越感的自恋中,人们开始透视陈凯歌电影潜隐的心理征候。学者陈墨曾在其著作中将这种心理溯源追至《大阅兵》始,其中的某些表演片段确实让人感到一丝暧昧。到了《霸王别姬》,非常心理引发的特殊情感被发挥和升华到极致,而这种男男之间特殊关系的处理还延续到了陈凯歌之后的众多作品中。最近的这部《梅兰芳》,虽然另类情感是梨园题材和男旦角色的上佳佐料,但考虑到现实中的诸多顾忌,这应该是被极力回避的东西。孰料陈凯歌此心不死,祭出奇招,将此大任降于邱如白这个表情复杂的人物身上。孙红雷被邱如白上身后,吐出了许多癫狂之语,闻者多是啼笑皆非。但他其中一句话却有些意思——我和陈凯歌的合作,就像两个残废在一起……两个残废碰到一块儿就不孤单了,两个人在一起真是幸福。窃以为,这或可作为陈凯歌电影中男男情谊的最佳解读。综观陈氏电影男男暧昧史,其显然不同于港片及西片中那种江湖岁月中的兄弟情深,但将其称为同性恋情,倒也未必准确,至少不全对。在这些“残废”的人物身上,其实体现的是陈凯歌的一种自我分裂。有人说“看李安的电影觉得他爱女人,也爱男人”。看陈凯歌的电影,给我的感觉是他不爱女人,也不爱男人,他爱的是自己,而那个自己,似乎是被扭曲的。做为艺术家的天性中的孤独与脆弱诚然让他缺乏面对世俗时需要的强大的内心力量,而其周边的人似乎也一直没能适时给予这样一种足够的心理支撑。看陈凯歌在《梅兰芳》宣传期间顾盼时的露怯,让人无法怀疑至少陈红未能提供给他强有力的心理支持。而这点,张伟平之于张艺谋,就要好得多。因此,透过那些近乎畸零之人的惺惺相惜的微温和豆火,烛照的是在艺术坎途上孤愤前行的陈凯歌深刻的自怜自恋,是在夜阑人静时对俗世剑身的深情抚摸和穿越岁月的对自己的深深的体恤。

热点内容
古桩盆景设计 发布:2025-05-29 09:01:17 浏览:397
花卉水滴 发布:2025-05-29 08:51:15 浏览:755
送班级绿植 发布:2025-05-29 08:39:23 浏览:739
描写梅花鹿毛 发布:2025-05-29 08:11:01 浏览:204
兰花锡纸 发布:2025-05-29 08:10:55 浏览:435
编织梅花手链 发布:2025-05-29 08:09:49 浏览:185
日月星辰花卉市场 发布:2025-05-29 08:09:43 浏览:432
兰花发黑怎么办 发布:2025-05-29 08:08:17 浏览:520
荷花元素装修 发布:2025-05-29 08:02:01 浏览:92
七夕做桥果 发布:2025-05-29 07:58:04 浏览: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