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典的茉莉花图片
1. 茉莉花的笛子曲谱
《茉莉花》是中抄国袭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著名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该首歌曲展现了少女热爱生活,爱花、惜花、怜花,想采花又不敢采的羞涩心情 。此歌曲多次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国内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茉莉花的笛子曲谱如下:
2. 请查一下宋祖英的咨料!
3.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音乐教案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了解“信天游”
3、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山歌与号子
4、中国民歌《茉莉花》
5、中国民歌的体裁类别:小调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茉莉花》等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3、知识与技能:
了解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
【教学重点】
感知和体味民歌的基本概念和山歌、号子、小调三种体裁类型及特点,感受到优秀的民歌来源于生活,是在人民大众之中产生的。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积极投入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播放小提琴演奏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学生进入教室。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出示三幅图片,欣赏教师钢琴弹奏一段民歌主题片段,音乐表现了哪张图片上的内容?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通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演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2、知道“信天游”,通过选择准确的词语概括“信天游”的风格特点。
3、了解“山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4、师生跟着钢琴哼唱歌曲的第一乐段。
5、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6、了解“号子”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7、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演唱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8、学生即兴创编“号子”
模仿劳动号子的形式,创编情景,并用“一领众和”的方法演绎出来。
三、赏析《茉莉花》:
1、跟着钢琴,演唱P31《茉莉花》。
2、欣赏江苏民歌《茉莉花》,思考:和刚才演唱的《茉莉花》有什么地方不同?
3、听音乐,用苏北方言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说明:通过“聆听——思考——模仿”的方法,感受用苏北方言演唱的茉莉花,通过模唱,了解苏北方言中部分字、词的读音和音调,并运用到歌唱中,在复习、巩固江苏民歌《茉莉花》旋律的同时,还体验了当地民歌的地方风味。
4、欣赏与比较:
(1)欣赏河南《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
歌词: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2)欣赏山西《茉莉花》,与江苏《茉莉花》进行比较:
歌词: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旋律:A.完全相同 B.大多相同 C.略有相同 D.完全不同
5、了解“小调”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6、归纳:
(1)民歌的流传方式:口头传唱。
(2)在流传过程中人们把自己喜欢的内容、语言和地方音调融入这些民歌中,在改编与再创作中体现了民歌传唱中的变异性。
说明:通过“赏析——比较——思考”的方法,对比听赏不同版本的《茉莉花》,感受民歌在口口相传中的变异性;知道民歌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民歌在传唱中的变异与再创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智慧和热爱家乡的文化热情。
拓展欣赏:——寻找《茉莉花》
1、选择喜爱的视频、观看
女子十二乐坊,歌剧《图兰朵》,申博宣传片,雅典奥运会
2、小结:
那么多版本向我们展示了风格各异的《茉莉花》,民歌《茉莉花》在不断发展和变异中甚至走出了国门,成了东方文化的使者,登上了世界的大舞台,充分展示了中国民歌的艺术魅力。如今,在一些重大的场合与重要的活动中,中国的世界亮相经常伴随着这首《茉莉花》的音调,《茉莉花》几乎成为了中国民族文化的符号与标志,带着中国走向全世界!
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它在广泛流传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成为艺术宝库中的珍品。民歌反应的内容与人民生活及地方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形式简明朴实,曲调短小生动,易唱易记。
人们在民歌的口头传唱中加入了当地的方言、语音语调,这些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内容,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
4. 冬奥会八分钟一直都是吗
奥运会闭幕式8分钟表演
中文名
奥运会闭幕式8分钟表演
表演
8分钟
宣传短片
1-2分钟
伦敦奥运会里
约8分钟
说到8分钟表演,不得不说到奥运会闭幕式,因为这是奥运会闭幕式活动的一个组成环节,在闭幕式举行到升下届奥运会举办国国旗,奏下届举办国国歌时,会进行奥运会会旗交接仪式,仪式过后就会开始下届奥运会的形象展示表演,但这种活动不是所有历届奥运会都有的,翻开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在早期的奥运会闭幕式是不举行会旗交接仪式的,会旗交接这一流程被挪到了开幕式,早期的奥运会开幕式在升奥运会会旗后,才举行会旗交接仪式,由上一届举办国移交到本届举办国手中,这种仪式一直延续到了1976年的蒙特利尔,在1980年的莫斯科奥运会开幕式上由于西方大国的抵制(包括上届加拿大),因此取消了这一环节,在此届奥运会后,国际奥委会研究决定从下届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冬季奥运会1988年卡尔加里为最后一届开幕式交接会旗仪式),奥运会旗交接仪式改在闭幕式举行,同时举行下届举办地形象展示表演,时间起初为6分钟左右,后来保持在8分钟左右,就叫做8分钟表演,最近几届表演时间又有增加(温哥华冬奥会闭幕式上索契用了9分半多)。
命名缘由
编辑
8分钟表演就这样诞生了,她的英文正式
法国冬奥会闭幕式利勒哈默尔6分钟
京武士,他们来到了“岸边”,一艘大船停靠在港湾,维京武士们会和,升起了巨型印有94年冬奥会火炬手标志的白帆。
一群可爱的孩子们冒了出来,身穿印有会徽的服装,围绕在北极熊少女的周围,绕着体育场奔跑,少女挥着手说:利勒哈默尔再见!,体育场上空出现利勒哈默尔及1994字样的烟火!
5. 茉莉花简谱及歌词
《茉莉花来》简谱如下:源
拓展资料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 。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
6.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拿国旗的汉族小女孩叫什么名字
是陈天佳
http://ke..com/view/1403853.htm
她的网络。
网络(截段)
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陈天佳唱起一曲《茉莉花》。
一个5岁的中国女孩陈天佳,带着一罐炸酱和一斤挂面,到雅典参加了2004年奥运会闭幕式,在全世界观众的瞩目下,用清脆的童音演唱了《茉莉花》。
老师:小姑娘胆大能吃苦
这是北京蓝天宇峰幼儿园的一个普通小女孩,至于她为什么会入选奥运会闭幕式演出,她的老师刘红梅说,陈天佳是个很有个性的小姑娘,“胆大,能吃苦,说话特冲。”
让刘红梅感到有意思的就是,陈天佳很少会哭。有时候排练很辛苦,别的小朋友累得哭鼻子的时候,陈天佳还是笑嘻嘻的。 一个小男孩没有按照老师定的营养食谱吃饭,早饭一连吃了三块蛋糕,别的小朋友也看见了,但只有陈天佳立即朝他说:“你都连吃了三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