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

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

发布时间: 2023-08-08 09:55:32

⑴ 江苏民歌茉莉花在哪部歌剧中出现

中国旋律《茉莉来花》在歌剧《图兰自朵》中反复出现,普契尼并没有专程来中国选取乐曲素材,他的好友法悉尼男爵有一个年代久远的八音盒,这个玩意引起普契尼的兴趣,突然听到里面出现的《茉莉花》旋律,于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它作为《图兰朵》的主题旋律。

⑵ 歌剧《图兰朵》剧情简介

元朝公主图兰朵为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

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柳儿在北京城重逢后,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柳儿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血”和“图兰朵”。

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柳儿,并且言行逼供。柳儿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

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


(2)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扩展阅读

《图兰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为《杜兰铎的三个谜》(即《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夜》。

三幕歌剧《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图兰朵》的故事见于故事集《一千零一日》,意大利剧作家卡尔罗·戈齐于1762年把它写成剧本,之后德国诗人席勒在哥兹剧本上翻译并加以改编,普契尼于1924年创作了同名歌剧。

《图兰朵》凝结着普契尼深厚的中国情结,在这部中国主题的歌剧中,普契尼特地选取了中国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作为《图兰朵》的重要音乐主题之一。

1924年,当普契尼创作至第三幕第二场时,他不幸病逝,停下了饱含深情的笔,留给世界一部永远没有句点的《图兰朵》。《图兰朵》剩余的部分由普契尼的学生、意大利作曲家阿尔法诺续写完成。

⑶ 茉莉花歌曲的由来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歌词的前身最早刊载于清朝乾隆年间(1764-1774)的戏曲剧本集《缀白裘》,在《缀白裘》中收录的《花鼓曲》共有12段唱词,叙述的是《西厢记》中“张生戏莺莺”的故事,前两段唱词以重叠句称为《鲜花调》,也有从其为基础发展的称为《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3)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扩展阅读:
歌曲《茉莉花》

演唱:宋祖英

歌词

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衍生作品

这首中国民歌在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法国哲学家卢梭的《音乐辞典》中就有收录,而曲谱则是在英国地理学家约翰·巴罗于1804年出版的《中国旅行记》一书中被记录下来;意大利作曲家吉亚卡摩·普契尼将该曲重新编曲成女声合唱,作为音乐主题用于1926年首演的歌剧《图兰朵》。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茉莉花

⑷ 关于民歌《茉莉花》的歌词和版本

1、江苏民歌《茉莉花》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

(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

(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2、河北民歌《茉莉花》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好(喂)一朵茉莉花,好(喂)一朵茉莉花,

满园地怎么看比不下它吔,

我也有心掐一朵戴,

又怕(那个)看花的人儿骂。

3、其他版本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4)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清代以来流传于全国的民间小调,它是一首在我国历史悠久的汉族民歌。《茉莉花》有各种各样的变种,但以流行于江南一带的一首传播最广,最具代表性。它轻盈活泼、淳朴优美、婉转流畅、短小精致、易唱易记,表达了人们爱花、惜花、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情感。

《茉莉花》是第一首流传海外的中国民歌,在国外被公认“旋律优美,浓郁东方韵味”,最具有中国东方意境的歌曲。甚至很多外国人声称,学会的第一首中文歌就是茉莉花,被评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⑸ 茉莉花是怎样被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

起源
①江苏民歌名。
关于《茉莉花》这首江苏民歌的起源,历来有不少说法。其中甚至还有《茉莉花》源至古印度佛教音乐之说。目前国内比较肯定和准确的说法是,《茉莉花》的前身是流传在扬州仪征、南京六合等地的小曲“鲜花调”(又名“仙花调”)。这种曲调广泛流传于明、清时期。现存最早的“鲜花调”歌词见于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1年)扬州戏曲演出脚本《缀白裘》丛书中《花鼓》一剧的“仙花调”。现在发现最早的曲谱,国外见于约翰·贝罗的《中国游记》中记载的“小调”(有谱无词,后被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运用到歌剧《图兰朵特》中)。国内最早记谱为工尺谱,此工尺谱记载在清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刊行的《小蕙集》上,由扬州清曲家王万卿演唱、张中操记谱、武俊达校订,王万卿演唱的“鲜花调”更接近当代流行的“茉莉花”。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江苏六合八百桥镇金牛山脚下演出。一个雨天的下午,年仅14岁的小团员何仿(何仿,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听当地人说附近有位艺人不仅吹拉弹唱是一把好手,更有一肚子的歌。何仿在一间茅屋里找到了那位艺人。艺人很热情,问何仿有没有听过《鲜花调》。何仿摇了摇头。艺人说,这歌在道光年间就有人唱,蛮好听的。说着艺人拉着琴唱了起来: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好一朵金银花,好一朵金银花,金银花开好比勾儿牙,奴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奴骂;好一朵玫瑰花,好一朵玫瑰花,玫瑰花开碗呀碗口大,奴有心采一朵戴,又怕刺儿把手扎。”
年轻的何仿一下子就被这首悠扬动听的《鲜花调》迷住了,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不仅用简谱记下了这首歌,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鲜花调》虽然动听,但毕竟来自于民间,创作上不免有些粗糙。何仿考虑再三,对《鲜花调》动了“大手术”,将歌中三种花改为一种花,更改后的歌词为:“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草也香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旁人笑话;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来年不发芽。”
1957年,已是前线歌舞团作曲兼指挥的何仿率合唱队到北京参加全军文艺会演,修改后的六合民歌《茉莉花》一炮打响,不久被正式灌制成唱片,很快在全国流传开来,成了一首脍炙人口的民歌。1959年,《茉莉花》正式走出国门,在维也纳歌剧院唱响。在这之前,何仿又对歌词作了修改,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旋律上又进一步丰富,在维也纳演出受到高度赞赏。从此《茉莉花》一发不可收,从奥地利唱到前苏联,唱到印尼、波兰、匈牙利、阿尔巴尼亚,唱遍了世界各地。还被收入了《世界名曲专辑》。1997年6月30日午夜,香港会展中心5楼会议大厅,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开始之前,中国军乐队奏响了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茉莉花》;1999年12月19日午夜,《茉莉花》再次在我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交接仪式现场奏响。2002年12月3日,在摩纳哥首都蒙特卡洛举行的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投票活动现场,中国代表团的申博宣传片中先后十多次响起《茉莉花》的旋律,并以此征服了各国代表和国展局的官员。2004年8月19日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茉莉花》的旋律再次倾倒了全世界的观众。
发展影响
我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因此广泛流传的民歌小调数量也甚多。它们就像暮春三月花园中的百花,姹紫嫣红,姿态万千,芳香四溢。其中有一个品种姿压群芳,栽培悠久,广受大众喜爱,她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歌小调《茉莉花》。
她旋律委婉,波动流畅,感情细腻;通过赞美茉莉花,含蓄地表现了男女间淳朴柔美的感情。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出版的扬州戏曲剧本集《缀白裘》中,就刊载了它的歌词,可见其产生流传年代的久远。
十八世纪末年,有个外国人将她的曲调记了下来,歌词用意译的英文和汉语拼音并列表示。后来,又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1924年,世界著名歌剧大师、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在癌症的病患中完成了歌剧《图兰多特》的初稿后逝世。该剧以中国元朝为背景,虚构了一位美丽而冷酷的公主图兰多特的故事。普契尼把《茉莉花》曲调作为该剧的主要音乐素材之一,将它的原曲改编成女声合唱,加上剧中的角色全都穿着元朝服饰,这样就使一个完全由洋人编写和表演的中国故事,有了中国的色彩和风味。1926年,该剧在意大利首演,取得了很大成功。从此,中国民歌《茉莉花》的芳香,随着这部歌剧经典的流传而在海外飘得更广。
1942年冬天,著名军旅作曲家、原前线歌舞团团长、苏皖民歌《茉莉花》的搜集整理加工者音乐家何仿先生到六合八百桥镇采风,从当地一位知名的民间艺人那里,采集到了这首在当地广为传唱的民歌,将她的曲调及歌词一一记录了下来。1957年,他将原曲原词作了改编,三段歌词都用同一曲调,由原来歌唱三种花改成集中歌唱茉莉花,并以悠扬婉转的拖腔作结束,遂成为现在大家所熟悉的这个样子。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本世纪初年,张艺谋在它导执的申奥、申博宣传片中,都用《茉莉花》作背景音乐。2003年8月3日,2008年奥运会徽——“中国印.舞动的北京”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隆重揭晓。当著名运动员邓亚萍和著名影星成龙扶着会徽缓缓走上祈年殿时,管弦乐又响起了《茉莉花》的旋律。此时此刻你所听到的《茉莉花》的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似乎向世人诉说:《茉莉花》的故乡——古老的中国正在阔步向前。随着这些电视片的播放,相信《茉莉花》的芳香,将飘得更远更广。

⑹ 《图兰朵》女高音声部的演唱技巧

《图兰朵》女高音声部的演唱技巧

《Turandot(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以下是为大家分享的《图兰朵》女高音声部的演唱技巧,供大家参考借鉴,欢迎浏览!

一、歌剧《图兰朵》的内容简述

歌剧《图兰朵》为我们讲述的是西方人想象中的古代中国传奇故事,故事发生在一个神话时代的北京城。在城中一位非常美丽却冷酷的公主图兰朵向世人宣布:倘若有人想娶她为妻,则需要准确回答她提出的3个谜语,若有错误那个人将会被杀掉。各国王子都贪慕其美色,纷纷去应答,但因答错谜语,很多王子被杀,这时,王子道破身份,公主心生敬意,委身下嫁。本部歌剧是围绕着轰轰烈烈的“爱情”所展开,而鞑靼王子卡拉夫流亡中国,无意之中见到图兰朵公主,心生爱慕之情,不顾反对来猜谜应婚。最终猜出所有谜题,但图兰朵却有意悔婚。卡拉夫便向公主提出要她在次日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回答不上就要与自己完婚。公主像卡拉夫的女仆柳儿打探,但柳儿却守秘自杀而死。(更多声乐资讯,搜索公众号:声乐家APP)最后,在歌剧中有两位女高音即图兰朵和柳儿都有着不同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所以在演唱过程中的情感处理和演唱技巧也是不同的,接下来会以图兰朵的唱段为例来进行分析并阐明。

二、歌剧中女主人公图兰朵的人物形象塑造

贯穿整部歌剧的两位女主人公即图兰朵和柳儿的角色性格特点极其不同。歌剧中主人公图兰朵是一位具有丰富变化的音乐人物,她性格傲慢,性情邪恶残忍,作曲家对这位公主的'描述运用了两个方面的音乐动机。第一方面运用了中国传统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一般它出现在皇帝的女儿或是公主出场时。另一个方面是残忍、邪恶的公主(更多声乐资讯,搜索公众号:声乐家APP)出场时所应用的音乐。本段音乐是对图兰朵性格发生变化的最好诠释。图兰朵被作曲家普契尼安排在第二幕第二场中,用咏叹调的形式表现了公主的,残忍和高傲。这首咏叹调被划分为宣叙调和咏唱调两个部分,并加入了群众的合唱与王子的独唱,增强了歌剧的戏剧性效果。

三、歌剧中女高音声部图兰朵的演唱技巧与情感处理的探究

普契尼在歌剧《图兰朵》中精心刻画了很多不同的人物形象,以女主人公图兰朵的一首咏叹调《在这冰冷的宫殿里》为例首先,歌曲的第一部分为前18小节,以极慢的速度开始讲述了一个古老传说,它的旋律接近宣叙调。在第9小节当中突然在高音区上行了四度,有很大的旋律跳动。第13-18小节,旋律又再次回归平和得状态,也表现了刻骨铭心的痛。在演唱过程中歌者需要把握情绪变化,速度要准确和强弱的对比需要演唱准确,同时,也要控制好音量和气息。(更多声乐资讯,搜索公众号:声乐家APP)第19-45小节为歌曲的第二部分,将其分为了两段,第一段为13-32小节,速度要慢,本段落在演唱时要注意音量的控制、气息需要连贯、歌唱腔体的通畅以及歌曲的色彩感情把握。第33小节音乐逐渐紧张起来。歌者要注意演唱时要丰富音乐的色彩感,这里是戏剧女高音表达深沉、浓重而激愤最好的地方。在第三部分中前半部48-57小节是图兰朵对前来竞猜求爱的王子们的嘲讽,旋律逐渐向高音区域推进,(更多声乐资讯,搜索公众号:声乐家APP)在这里歌唱音色要着重表达公主的得意骄傲。之后的58-68小节,便为公主埋在她内心的誓言。演唱中,歌者的语气要坚定有力,气息要饱满,要演绎出强烈的复仇心理。

普契尼所谱写的角色性格都十分的鲜明,他的咏叹调在演唱中的基本前提就是针对于乐谱标志和角色性格的准确把握。歌剧《图兰朵》现如今早已成为很多歌者们演绎的对象,在我们演唱这部歌剧作品时,我们需要深入体会和理解这部歌剧中的每一个角色的人物色彩,理解其内涵,要灵活掌握女高音的演唱技巧、感受人物、理解故事内容,才能张弛有度的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

拓展阅读

原始作品

图兰朵大铜章《图兰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为《杜兰铎的三个谜》(即《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注:《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是两本不同的作品)。[1]

《杜兰铎的三个谜》则是由波斯诗人内扎米的叙事诗《七个美女》(又名《七座宫殿》或《别赫拉姆书》)演变而成。

内扎米《七个美女》的题材则选自波斯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的《列王纪》(980—1009)中关于“萨桑尼王朝(226—651年)的别赫拉姆五世(420—438年)的记载和有关他的传说。[2]

著名歌剧

改编版本

图兰朵

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尼(Giacomo Puccini)于1924年作曲的同名歌剧。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弗兰科·阿尔法诺(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3]

其它创作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歌剧吸收了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歌剧信息

剧本:阿米尼和西莫尼根据戈奇的寓言剧而作

作曲:〔意〕普契尼

首演:1926年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挥

《图兰朵》剧照出场人物: 图兰朵(元朝蒙古公主,女高音)

阿尔图姆(蒙古帝国元朝蒙古皇帝,男高音)

帖木儿(temur)(流亡的鞑靼(tatar)国王,男低音)

卡拉夫(帖木尔的儿子,鞑靼(tatar)王子,男高音)

刘(鞑靼国王的侍女,女高音)

平(元朝大臣,男中音)

庞(元朝大臣,男高音)

彭(元朝大臣,男高音)

此外还有元朝官员、百姓、卫兵、小和尚等人

剧情简介

《图兰朵》剧照元朝时的一个公主图兰朵(蒙古语意思为“温暖”laan)为了报祖先暗夜被掳走之仇,下令如果有个男人可以猜出她的三个谜语,她会嫁给他;如猜错,便处死。三年下来,已经有多个没运气的人丧生。流亡元朝的鞑靼王子卡拉夫(Calaf)与父亲帖木儿和侍女刘在北京城重逢后,即看到猜谜失败遭处决的波斯王子和亲自监斩的图兰朵。卡拉夫王子被图兰朵公主的美貌吸引,不顾父亲、刘和三位大臣的反对来应婚,答对了所有问题,原来这三道谜题的答案分别是“希望”、“鲜血”和“图兰朵”。但图兰朵拒绝认输,向父皇耍赖,不愿嫁给卡拉夫王子,于是王子自己出了一道谜题,只要公主若在天亮前得知他的名字,卡拉夫不但不娶公主,还愿意被处死。公主捉到了王子的父亲帖木儿和丫鬟刘,并且严刑逼供。刘自尽以示保守秘密。卡拉夫借此指责图兰朵十分无情。天亮时,公主尚未知道王子之名,但王子的强吻融化了她冰般冷漠的心,而王子也把真名告诉了公主。公主也没公布王子的真名,反而公告天下下嫁王子,王子的名字叫“爱(Amora)---蒙古语为“恋人或者太平的意思””。

;

⑺ 在歌剧图兰朵中,茉莉花的旋律出现了几次,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

出现过两次,第一次是在波斯王子在行刑的途中,第二次出现是在卡拉夫(Calà内f)敲响铜锣之后,旋律随鼓乐齐容鸣而盘空飘逸。作用是烘托了悲伤的气氛,这部歌剧呈现的是西方人思维中的中国古代的女人和爱情。

这部歌剧是意大利著名歌剧大师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的最后一部作品。在完成他计划作为该剧高潮的二重唱之前,癌症夺去了他的生命。这部作品最后一场由阿尔法诺于1926年替代完成。这部作品的脚本,由阿达米和西莫尼根据意大利剧作家戈济的同名戏剧撰写。

(7)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扩展阅读

《图兰朵》的原始作品,是一篇名为《杜兰铎的三个谜》(即《卡拉夫和中国公主的故事》)的短篇故事。选自阿拉伯民间故事集《一千零一日》(注:《一千零一日》和《一千零一夜》是两本不同的作品)。

《杜兰铎的三个谜》则是由波斯诗人内扎米的叙事诗《七个美女》(又名《七座宫殿》或《别赫拉姆书》)演变而成。

内扎米《七个美女》的题材则选自波斯诗人菲尔多西(940—1020)的《列王纪》(980—1009)中关于“萨桑尼王朝(226—651年)的别赫拉姆五世(420—438年)的记载和有关他的传说。

⑻ 歌剧《图兰朵特》中《东边升起月亮》与民歌《茉莉花》有什么不同

两者主要区别如下:

1、表达情感上

《东边升起月亮》叙述的是一个爱情故事,原来的民歌《茉莉花》则是赞美花的芬芳与美丽,虽然也可作爱情联想,却比较含蓄。



2、形式上不同

《东边升起月亮》是普契尼的歌剧《杜兰朵公主》最后的一幕。而普契尼在这部作品里选用了中国民歌《茉莉花》作为歌剧的音乐素材。

3、演奏乐器不同

《东边升起月亮》主要通过钢琴完成演奏。而《茉莉花》作为中国风民族歌曲,就要用民族乐器二胡来演奏才能体现它的韵味。

(8)歌剧图兰朵唱茉莉花视频扩展阅读:

歌剧《图复兰朵》由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根据中国民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灵感而创作,是由意大利剧作家卡罗·哥兹(Carlo Gozzi)创作的剧本。

该剧本最著名的改编版本是由普契百尼(Giacomo Puccini)作曲的同名歌剧。普契尼在世时未能完成全剧的创作。在普契尼去世后,度法兰高·阿法奴(Franco Alfano)根据普契尼的草稿将全剧完成。

该剧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歌剧院知(Teatro alla Scala)首演,由托斯卡尼尼(Arturo Toscanini)担任指挥。

其他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该剧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道作曲家韦伯(Carl Maria von Weber)、布索尼(Ferruccio Busoni)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

⑼ 图兰朵歌剧 [赏《图兰朵》名作,品《茉莉花》芬芳]

摘要:《茉莉花》民歌小调通过在普契尼的歌剧《图兰朵》中的反复变奏运用,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也使得中国的音乐文化与音乐魅力被世人更加了解与认可,并为之赞叹。关键词:普契尼 《图兰朵》 歌剧 民歌《茉莉花》
在人类精神文化音乐艺术的百花园中,各种不同的音乐形式像千姿百态的花朵,百花怒放、争芳斗艳。其中,歌剧以其独特的形式——融戏剧、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于一体,用丰富多彩的艺术魅力,装点着绚丽璀璨的歌剧舞台。几百年来,念猜物音乐史上许多最感人的旋律都出自歌剧,它吸引着世界各地爱好歌剧的众多观众。歌剧《图兰朵》就是这百花园中一支芳芬美丽的奇葩,也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普契尼未完成的最后的绝唱。
贾科莫·普契尼(1858-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首要人物之一,是自威尔第之后影响最大、佳作最多、最有才华的歌剧作曲家,声誉闻名全球。他的最后一部歌剧是《图兰朵》,这部未完成的歌剧就是我们下面要介绍和欣赏的。

《图兰朵》是根据意大利童话剧作家卡洛·戈齐(1720—1806)的同名童话剧改编而成的。这部三幕歌剧的脚本是意大利语,由朱塞佩·阿达米与雷纳托·西莫尼合写而成。首演于1926年4月25日在米兰斯卡拉剧院举行。同年11月16日,又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举行演出。
剧中主仔液要人物有:图兰朵公主——女高音,阿尔图姆皇帝——男高音,帖木儿——被流放的鞑靼王——男低音,卡拉夫——帖木儿的儿子——男高音,柳——女奴——女高音,炳——中国高级大臣——男中音,庞——粮食大臣——男高音,彭——御厨大臣——男高音,中国官员——男中音。
第一幕:当卡拉夫一睹图兰朵美若天仙的迷人风采后,他对她一见钟情,不顾父王和深爱着她的柳及其他任何人的劝阻,毫无顾虑地高声呼喊着“图兰朵”的名字,信心十足,坚定果断地敲响了那声音洪亮的铜锣。
第二幕:紧张而又危险的猜谜开始了。分别为:“希望、血液、图兰朵”的三个谜底被卡拉夫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一一答对时,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声声赞叹。但图兰朵却违背誓言,仍不甘心。这时,卡拉夫主动慷慨帮助图兰朵,说:“三条谜语我固然都猜中了,但是如果在天亮之前你能发出我的名字——因为这是个秘密,你是不知道的——我就心甘情愿像没猜中你的谜语一样受到死刑。”
第三幕:夜。图兰朵下令:为了弄清猜中谜语人的姓名,今晚北京全城的人都不能入睡,违者处死。宫中大臣们为了让卡拉夫讲出他的名字,给他送来了三种选择方案并任由他选择。这三个选择方案是:金银珠宝、美女权势、安然离去。但这些都对卡拉夫无效。当图兰朵得知逮捕了两个与此事兆带有关的人之后,来到了现场,她对抓来的帖木儿和柳严刑拷打,逼迫泄密。但柳坚定勇敢,拒绝说出姓名,当图兰朵问道:“是什么给了你反抗的勇气?”柳回答道:“公主,是爱。”刽子手们被召来对柳进行更惨酷的折磨,柳直言对图兰朵唱道:“你这冷血的人……”这首咏叹调是整部歌剧的情感高潮。柳唱完之后,从一个士兵的手中抢过一把短刀,自杀了。当观众正沉浸在柳死去的悲痛之中时,却不知道作曲家普契尼就是写到此处未来得及完成整部歌剧就逝世了。当场指挥家托斯卡尼尼就在此处静静地放下指挥棒,然后对观众说:“就在这个地方,作曲家永远地放下了他的笔。”这天晚上首场演出也就在此结束了。再次上演时的后续结尾部分则是由阿尔法诺完成的。
卡拉夫责怪图兰朵的冷酷残忍,然后他抓住她,满怀热情大胆地吻了她。图兰朵公主冰冷的心终于渐渐地开始消融了,一切报复的念头云消雾散了,图兰朵王朝结束了。图兰朵领着卡拉夫上场,她宣告自己已经知道了猜谜者的姓名,然后向大家宣布他的名字叫“爱情”。
在今天的人们看来,歌剧《图兰朵》吸引人们的迷人之处并不仅仅是剧中故事情节本身,更重要的更加打动人心的是剧中那无与伦比的音乐魅力。

《图兰朵》这部以中国为背景的歌剧杰作,普契尼在歌剧的音乐中采用了东方人相当熟悉的民歌旋律《茉莉花》。也许普契尼了解掌握的中国民歌并不多,但其能在《图兰朵》这部讲述中国故事的情景中,巧妙贴切地多次变奏运用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实属其神来之笔,且使得整部歌剧视听效果充满了中国的真实,充满了中华民族的亲切。
《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中国各地、人们喜听爱唱的民间小调。各地有好些不同的曲调,而且各具特色。在众多《茉莉花》中,现在人们听得较多的是江浙一带的一首,它以委婉优美的曲调、含蓄细腻的情感,备受人们的青睐。正是这样一首旋律简单、篇幅不大的小小乐曲,在普契尼的笔下大放异彩,经久不衰。它在剧中以不同的变奏方式共出现八次:
《茉莉花》一曲在剧中首次出现是在第一幕波斯王子考验失败行刑的途中。先是清纯、稚嫩的童声合唱如天籁般从远处飘然而起,伴随《茉莉花》童声的唱响,手持夜灯的八名小和尚由台下向台上缓缓走来,引领年轻貌美的波斯王子上场。《茉莉花》略加变奏的动听旋律,就好像王子看到了美若天仙的图兰朵一样,他面对死亡毫无惧色。这是全剧中奏唱最完整的一次。
第二次:还是在第一幕中。在众人祈求公主暂缓处决波斯王子与咒骂公主的一片嘈杂声中,高傲冷艳,一言未发的图兰朵公主由众宫女围绕侍奉出现在阳台上时,《茉莉花》旋律演奏的雄浑有力,坚定果断,既表现了公主的显赫身份、雍容华贵,又表现了公主不答应求饶,坚决处死波斯王子的残酷与冷漠之心。
第三次:也还是在第一幕中。当卡拉夫被公主的迷人面孔所吸引时,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大声呼喊着“图兰朵……”的名字毅然决然奋力敲响了铜锣后,器乐与高亢的合唱齐鸣,虽然仅仅只奏唱了短短的第一乐句,但音乐充满激情、充满爱情挑战、充满胜利信心。
第四次:在第二幕中。皇宫中老皇帝竭力想说服卡拉夫,劝其放弃考验。当公主背插谜语靠旗,准备考验卡拉夫上场时,音乐徐缓、平和、不抑不扬,显示出图兰朵对猜谜者的不屑与自己“必胜”的从容与自信。
第五次:也还是在第二幕中。当卡拉夫猜对三个谜语后,伴随着歌词“为胜利者欢呼”的强音奏唱,《茉莉花》旋律亦高歌而起,它的宏大、悠扬,像胜利的欢歌。随后声音虽是半声弱唱,却让人感到一片祥和温馨,它预示着一个没有残暴、充满生机的新时代即将来临。

⑽ 我国民歌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与哪一部著名歌剧有联系

我国民歌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与《图兰朵》歌剧相关。

《图兰朵》是意大利著名作曲家贾科莫·普契尼根据童话剧改编的三幕歌剧,是普契尼最伟大的作品之一,也是他一生中最后一部作品。一些剧作家和作曲家也曾改编《图兰朵》或为其创作音乐,其中包括作曲家韦伯、布索尼和中国当代剧作家魏明伦。歌剧吸收了江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带有浓郁的东方韵味。

以下是《茉莉花》创作背景的相关介绍:

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金牛山脚下演出。当时,随团而至的何妨慕名拜访了当地一位弹唱艺人。随后,弹唱艺人为其表演了民歌《鲜花调》。何妨一下子就被《鲜花调》的旋律迷住了,于是他花了大半天的时间,用简谱记下了该曲,而且按照艺人的方法准确唱了出来。

因为《鲜花调》是来自中国民间的创作,所以在整体上显得有些粗糙。为了打磨该曲,何仿考虑再三,将《鲜花调》进行了改编,将歌词中描述的三种花统一改写为茉莉花。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茉莉花》

热点内容
七夕天天在 发布:2025-07-05 02:01:37 浏览:191
荷花乐美 发布:2025-07-05 01:41:14 浏览:203
果园樱花树 发布:2025-07-05 01:38:54 浏览:610
作文我喜欢的一朵花 发布:2025-07-05 01:36:40 浏览:620
正规人过情人节吗 发布:2025-07-05 01:12:13 浏览:527
幼儿园孩子植物角养绿植 发布:2025-07-05 00:57:41 浏览:568
玄关挂梅花画禁忌 发布:2025-07-05 00:57:04 浏览:187
虞美人花语是什么 发布:2025-07-05 00:50:13 浏览:533
玫瑰之灵 发布:2025-07-05 00:49:10 浏览:448
凹叶景天盆栽 发布:2025-07-05 00:48:24 浏览: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