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花卉百科 » 茉莉花评弹

茉莉花评弹

发布时间: 2023-08-05 14:26:04

❶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1)茉莉花评弹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❷ 描写评弹的句子有哪些

  • 苏州评弹和刺绣、苏州园林被称为苏州三绝。这三绝无论这评弹、刺绣、园林艺术的塑造的都是这样精美、清新、秀丽,使人感受到苏州人的聪慧智巧和这艺术的无穷的魅力。在这月夜江南小河边潺潺流水声中的茶楼里,喝着春茶听着这清音雅乐般的评弹来那不知有多惬意哟!在白天铺着青石板的水乡小镇上徜徉在店铺里,欣赏着精细雅致的、惟妙惟肖的苏绣画品里。或是带上家人流连在这清泉流韵千姿百态的亭台楼阁,琪花瑶草和山石奇叠相趣成荫的苏州园林中,真让人领受到苏州三绝的艺术魅力而使人惊叹万分来......

  • 听苏州评弹,除了《茉莉花》一首,其余的歌子虽然听不懂,但让人爱听且越听越觉得想听,甚至于曲终人远,我还在苏州评弹里不肯出来。后来想想,就像听一首好听的英文歌曲,听者可以从头到尾听不懂一句歌词,但那动听的旋律,就已经让人如痴如醉,这就足够了。尤其是那首远播他乡的《茉莉花》,听过那么多普通话版的演唱而百听不厌,今天,苏州女儿用吴语“评弹”,我是真的听到天簌之音了。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结合的产物。

  • 苏州评弹是是我国俗文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它是用苏州方言进行说唱表演的地方曲种,评弹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有400年的历史。它是评话和弹词的合称。“评话”表演只说不唱,又称“大书”,由唐宋时期的说唱艺术发展而来;弹词有说有唱,又称“小书”,由唐代宣扬佛教教义的“变文”发展而成。明末清初之际,艺人们开始在表演中使用苏州方言,“苏州评弹”正式产生。

  • 没有音响,没有灯光,身材纤纤的苏州女儿,怀抱琵琶,船头落坐。许是船尾,看不清苏州女儿的表情,苏州女儿像一片香樟树叶,轻轻地就落在了船头,不怯不等,手指在琵琶的弦子上一晃动,美妙的音符就像细水,流进了船仓。我痴了。我曾经为家乡戏的铿锵声调而水风大起,也曾为黄梅戏如泣如诉的唱腔而平湖微澜,却从不曾听到这样抑扬顿挫、春蚕吐丝、和风细雨般的歌唱。

  • 苏州评弹的内容,都是劝人为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说古书,宣扬忠孝节义;说新书,宣传爱国爱民、奉献精神。扮演人物,不论帝王将相、平民百姓、三教九流,栩栩如生;表演说白,南腔北调,文武全能,话语不噜嗦、重复、“口冲”;放噱时,妙趣横生,令人捧腹;伸张正义时,则激动人心,使人肃然起敬。

  • 评弹是濡湿的,滴到心间,夜里会下毛毛雨,沾了潮的雏蕾,会顺着河流而开。评弹是寂寥的,无助中想抓住聆听的稻草,拾救自己一段距离,算是青睐算是缘份一次。评弹注定属于江南的,因为北方的干燥是养不活它的,即使养活了,也是病恹恹软软沓沓的。那就呷着茶,并不轻薄地听着评弹,一睹南方的面容,一遇南方的人情世事。因为相见所以心动,因为心动所以常见。倾听,是最好的相逢。回味,是极好的重逢。

  • 多数的苏州评弹唱词我是不懂的,可那曲调那韵味每回听之总能让我肝肠寸断、刻骨铬心。任何一种戏曲没有比苏州评弹更让我痴迷的了。大凡舞台上的戏曲无论是何种形式,多半是热闹的,铿锵的,纷繁的。比如我熟知的京剧,开场前那锣鼓声响彻剧院内外。唱念做打无一不浓墨重彩姹紫嫣红般喧哗着。苏州评弹却是例外的。她孤独,她冷静,她从容,她不上天不入地,不显山不露水,坐而论道仍可唱尽上下五千载,懂她的人潸然泪下。她是苏州的又一名胜园林,只静静地等你,一旦走进去便不知来路。

❸ 抖音里的苏州评弹是什么歌

抖音里的苏州评弹是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早在50年代就在全世界传唱,一直传唱到现在。在流传过程中,仅中国关于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唱法就有几十种,比较突出的版本是1981年前线歌舞团苏州籍歌唱家程桂兰用吴侬软语演唱的。

有人还以为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苏南民歌。1942年,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南京六合地区,听到当地民歌鲜花调并整理改编成了茉莉花。1982年,茉莉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为世界优秀歌曲。

苏州评弹的意思

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以苏州话为代表的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

源于苏州的地方戏曲,都有几百年历史,素有苏州三支花之称的艺术形式是评弹、昆曲和苏剧苏州评弹分为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两种形式。苏州评话只说不唱。风趣的谈吐、滑稽的描绘、发噱的穿插,在苏州评弹中俯拾皆是,反映出苏州评弹雅俗共赏的艺术特点。

❹ 抖音里的苏州评弹是什么歌

抖音里的苏州评弹是好一朵茉莉花。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演出形式

1、评话通常一人登台开讲,内容多为金戈铁马的历史演义和叱咤风云的侠义豪杰。弹词一般两人说唱,上手持三弦,下手抱琵琶,自弹自唱,内容多为儿女情长的传奇小说和民间故事。评话和弹词均以说唱细腻见长,吴侬软语娓娓动听。

2、演出中常穿插一些笑料,妙趣横生。弹词用吴音演唱,抑扬顿挫,轻清柔缓,弦琶琮铮,十分悦耳。经过历代艺人的创造发展,曲调流派纷呈,风格各异。

3、近40多年来,评弹从内容到形式推陈出新,传统书目得到整理提高,反映现实生活的新编书目陆续涌现,中篇和短篇等新的演出形式日臻完善。

4、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

5、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

❺ 抖音上那个评弹叫什么

抖音上很火的是苏州评弹好一朵茉莉花。

一副“聆韵社”的牌匾,一名衣着儒雅的男子,再加上一道乐器、一口吴语唱腔,让人不由产生思古幽情。这样的场景时常出现在抖音账号“聆韵社评弹昆曲茶社”上。

“聆韵社”位于苏州,评弹、昆曲都是当地颇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前者是首批入选国家级非遗名录,后者是世界级非遗代表。目前这个账号已吸引了8万多粉丝,获得了近60万点赞。

视频画面里,男子安坐在方桌旁,背后是古典窗户,LED灯滚动播放着“品香茗、听评弹、赏昆曲”的字幕。只见他时而唱起“青城山下白素贞,洞中千年修此身”,时而吟出“这一拜故梦陆离”,语调轻快,千回百转,余音绕梁。

而电视剧《知否》热播之后,聆韵社也推出了苏州话版本的“知否知否”,熟悉的旋律,别样的唱法,让人感受到另一种意境。男演员说,这只学了半小时。

网友们对这首知否很有共鸣,有人感慨,从发音来说,吴音的韵脚更贴切。聆韵社则猜测,是不是李清照写的时候住苏州了?

“豆包是一只喵”被代入了更深的角色里。她想,有一天自己会穿着汉服走在苏州小镇,“品一品茶,听一听曲儿,惬意,一把油纸伞,烟雨小镇,舒服”。

总结如下:

不同的风格引起了网友不同的情怀,当听到悲伤的,不少网友说“声音一响起,哭了”、“完蛋,我又哭了”、“老泪再次横飚”。当听到壮阔的,有网友称赞道:“能唱得如此大气磅礴,堪称评弹界的摇滚一哥”。


❻ 扬州有哪些市歌

1,苏州市市歌:《苏州好风光》

《苏州好风光》是由朱虹演唱的一首歌曲,由谭亚新填词,评弹曲牌《大九连环》重新改编谱曲。《苏州好风光》于2004年被确定为苏州市市歌。此曲由大九连环调《姑苏风光》(又名姑苏好风光)重新编配而成。

2,无锡市市歌:《太湖美》

《太湖美》创作于1978年,由任红举作词,龙飞作曲,李慧兰演唱,朱逢博等翻唱过。《太湖美》是一首江苏民歌,它于2002年被定为无锡市市歌。

3,扬州市市歌:《茉莉花》

《茉莉花》又名《好一朵茉莉花》,笼统地说,是江苏民歌,根据民歌《鲜花调》改编,由音乐家何仿采集整理。1942年,何仿随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来到六合地区,听到当地民歌《鲜花调》并整理改编成了《茉莉花》。2003年3月,扬州将《好一朵茉莉花》定为市歌。

4,连云港市市歌:《在海一方》

《在海一方》是连云港市市歌,由乔羽作词、郁洲萍作曲,宋祖英、白雪等演唱,广为流传。

5,兴化市市歌:《梦水乡》

《梦水乡》是著名词作家阎肃、作曲家孟庆云为兴化度身定做的歌曲。首次“出镜”是在2003年10月29日的第六届中国板桥艺术节。首唱为江苏前线歌舞团的著名女歌手朱虹。2005年由谭晶演唱。

❼ 评弹是什么

问题一:评弹是什么东西啊 苏州评弹
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弹词的总称。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及江、浙、沪一带,用苏州方言演唱。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苏州评弹有说有唱,大体可分三种演出方式,即一人的单档,两人的双档,三人的三个档。演员均自弹自唱,伴奏乐器为小三弦和琵琶。唱腔音乐为板式变化体,主要曲调为能演唱不同风格内容的〔书调〕,同时也吸收许多曲牌及民歌小调,如〔费伽调〕、〔乱鸡啼〕等。〔书调〕是各种流派唱腔发展的基础,它通过不同艺人演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流派唱腔。大致可分三大流派,即陈(遇乾)调、马(如飞)调、俞(秀山)调。经百余年的发展,又不断出现继承这三位名家风格,且又有创造发展自成一家的新流派。如陈调的继承人刘天韵、杨振雄;俞调的继承者夏荷生、朱慧珍,他们均自成一家。其中马调对后世影响最大,多有继承并自成一派者,如薛(筱卿)调、沈(俭安)调、琴调(朱雪琴在薛调基础上的发展)。周(玉泉)调是在马调基础上的发展,而蒋(月泉)调又出自周调,如此发展繁衍形成了苏州评弹流派唱腔千姿百态的兴旺景象。

问题二:有什么好听的评弹介绍 我是学评弹的,像江南好、太湖美、茉莉花、蝶恋花、林冲踏雪都很好听

问题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评弹叫什么 苏州好风光

问题四:盗墓笔记里的苏州评弹是什么 曲子是《四季歌》,但是歌词改掉了,大概是编剧(三叔?)改的,个人觉得这个不算标准的苏州评弹,因为有些吐字发音不是标准的评弹音。

问题五:什么地方有下评弹 我来告诉你
采纳我的答案吧。。

问题六:苏州评弹《笑中缘》的戏词是什么? 虎丘山麓遇婵娟,疑是娥出广寒,展齿一笑含丰羞,淑女窈窕君子逑。
佳人拜佛我求天,愿千里姻缘一线牵,一叶扁舟紧相尾,烟波影里到梁溪。
是何人不惜为侬作家童,莫非是前生冤孽今又逢?
芳素手研墨画观音,妙笔生辉世无伦,梅亭搔白首,郎心侬早知。
感君一片情太痴,梦圆中秋结丝罗,多情的明月送我返三吴
天不老 地不荒,翻将旧曲谱新腔,愿普天下千万情侣永成双

问题七:什么歌有评弹 很多啊,虽然听上去不怎么像,比如说《苏州好风光》《春江花月夜》《蝶恋花》《江南常熟风光美》《百样机》《揣苏十二娘》

问题八:盗墓笔记电影中弹评弹的是谁 就我的理解,前四句意为人生如梦,亦幻亦真,不必执着于它的真假,暗示吴邪说出的“回忆”其实只有一部分是真的,还有一部分是假的,是他所期望的。他不愿执着于真实而又痛苦的回忆中(彩蛋中有说,他真正的回忆是大奎死了,阿宁死了,潘子死了,三叔和小哥离开了他)
第五句和第六句暗示他希望小哥能放下对失去记忆的执念,不再为寻找记忆而活,所以在他的故事的最后,他抛给小哥的铜片上写着“淡化”,同时也表示他自己对回忆的一种释然。
第七句反过来看是起灵圣门空回首(原句:回首空门圣灵起),我想应该是指十年前在长白山,小哥为了吴邪要守在青铜门后十年,他与吴邪定下十年之约(小哥对吴邪说:“如果十年后你还记得我,你可以来这里接我。”),彩蛋的最后,吴邪开车去长白山接小哥,小哥看到他第一句话是:“你老了。”吴邪知道,他们只是好久不见,当年的铁三角又回来了。
最后一句应该指吴邪自己已不在天真,但他还是那个小哥所认识的吴邪。
以上是我的理解,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求别喷啊(′⊙ω⊙`)
如果满意的话就采纳我吧(??????)??

问题九:在苏州的什么地方可以听评弹? 如果想听苏州评弹,苏州听评弹的地方很多,仅仅甚至城区就有三十多处,现在一般的休闲茶楼也有,其中比较有名而且比较传统的地方是光裕书场,在第一天门路上,就在步行街后,仿古建筑,说书先生一直是在圈内较好的.“戏博”评弹,在戏曲博物馆内(山塘街道张家巷口里),买了书票可省戏曲博物馆的门票.苏州定园的茶楼评弹也很有名。茶楼有两层,二楼可以听评弹吃茶和点心.另外园林式茶楼还有乐桥北堍的怡园、仓街一带的藕园,尤其怡园,室内陈设、装修式样全部以吴地古典风格为主格调,配以江南丝竹背景音乐,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园林茶院。里面的包厢亦是极有特色,每一个都以“月”起名,风格不相雷同,并且沿用了旧有房屋的结构,天井、大大小小的房间和里面摆设借景得触分自然,使得怡园之环境,怡人肺腑,心旷神怡,吃茶听书是再合适不过。

问题十:乌镇评弹用的是什么乐器 竹板 二胡 小锣

❽ 抖音里的苏州评弹是什么歌

抖音很火的一首苏州评弹叫好一朵茉莉花,苏州评弹是苏州评话和苏州弹词的总称,是采用吴语徒口讲说表演的传统曲艺说书戏剧形式。它产生并流行于苏州,以及江、浙、沪一带。评弹的历史悠久,清乾隆时期已颇流行。

历史源流

最著名的艺人有王周士,他曾为乾隆皇帝演唱过。嘉庆、道光年间有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四大名家。咸丰、同治年间又有马如飞、赵湘舟、王石泉等,之后名家流派纷呈,使苏州评弹艺术历经200余年至今不衰。

苏州评话源于宋代说话伎艺。清代剧作家李玉的《清忠谱》第2折《书闹》中,描述了明末清初苏州说书中演说《岳传》的情景,有表,有白,有类似赋赞的韵文,和苏州评话相同。

明末清初的著名评话艺人柳敬亭,曾在苏州及其附近一带说书,与苏州评话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清代中叶,苏州评话进入鼎盛时期,成立了苏州评弹最早的行会组织光裕社。在咸丰、同治年间,出现了说《水浒》的姚士章等评话名家。

热点内容
河南荷花镇 发布:2025-07-04 13:14:31 浏览:669
海棠花期在什么时候 发布:2025-07-04 13:13:58 浏览:675
偷樱花的人 发布:2025-07-04 13:13:21 浏览:261
樱花学院汉语 发布:2025-07-04 13:12:42 浏览:996
仿真绿植盆 发布:2025-07-04 13:01:49 浏览:514
花卉的死亡 发布:2025-07-04 12:26:19 浏览:426
海棠群是什么 发布:2025-07-04 12:22:27 浏览:718
北海过情人节 发布:2025-07-04 12:17:00 浏览:350
斗南花卉市场攻略 发布:2025-07-04 12:07:37 浏览:140
盆栽金桔树怎么繁殖 发布:2025-07-04 11:59:37 浏览: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