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奥运开幕式茉莉花
㈠ 《茉莉花》歌词的赏析
这首民歌的五声音阶曲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另一方面,它又具有流畅的旋律和包含着周期性反复的匀称结构;江浙地区的版本是单乐段的分节歌,音乐结构较均衡,但又有自己的特点,此外句尾运用切分节奏,给人以轻盈活泼的感觉;
《茉莉花》旋律优美,清丽、婉转,波动流畅,感情细腻,乐声委婉中带着刚劲,细腻中含着激情,飘动中蕴含坚定。
歌中抒写了自然界的景物,表现出一种淳朴优美的感情,将茉莉花开时节,满园飘香,美丽的少女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花、惜花、怜花、欲采又舍不得采的美好心愿,表达得淋漓尽致。这首民歌旋律优美平和,符合中国人“以柔克刚”的个性。
(1)悉尼奥运开幕式茉莉花扩展阅读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
最早关于《茉莉花》的曲谱(《鲜花调》工尺谱)收录在道光年间(1821年,一说1837年)的《小慧集》中;这种曲调是在明代已流行的《鲜花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各地方言语调、风土人情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衍生出各种风格的“同宗民歌”,流传于各省的不同版本曲调各异,但歌词基本上以反映青年男女纯真爱情为主题。
这些民歌以江苏的《茉莉花》流传最广、影响最大;1942年冬天,新四军淮南大众剧团的文艺兵何仿记录下了在南京六合金牛山地区一位民间艺人那里听到的民歌版本《鲜花调》,后将原词中三种鲜花(茉莉花、金银花、玫瑰花)修改为一种,集中突出茉莉花的特点,对歌词的顺序也做了调整,把有封建意味的“奴”改成了“我”字,将其他一些歌词改为老少咸宜的语句;
对原曲的头尾作了一定的改动,将毫无变化重复的前两句加入了一点“转”音,用同一曲调演唱三段歌词,三段的结束音由上扬改为下抑,并增加了以翻高拖腔做结束;
至1957年、1959年之前,共作了两次修改,进一步丰富其旋律,将歌词将“满园花草”改为“满园花开”,将“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改为“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㈡ 《茉莉花》在哪些国际重要场合演奏过
《茉莉花》这首脍炙人口的江苏民歌,几乎是我们国家在重要事件专和相关国际重要场合属下的必奏歌曲。在香港回归祖国的交接仪式上、澳门回归交接仪式现场、2008奥运会会徽揭幕仪式上都演奏了这首《茉莉花》;江泽民同志访美,在白宫草坪举行的欢迎音乐会上,美国交响乐团奏响了《茉莉花》;中央民族乐团首赴维也纳金色大厅参加新年音乐会,民乐团合奏了《茉莉花》,良宵一曲酣畅淋漓,维也纳金色大厅掌声雷动;江泽民同志以国家主席身份举行国宴时,曾经亲自指挥军乐团为来宾演奏这首民歌。《茉莉花》在国外也有多种版本传唱,美国著名的萨克斯演奏家凯利金改编演奏的《茉莉花》长达8分钟,清香四溢;两年前,美国发射一颗向外太空飞行寻找星外生命的宇宙飞船,搭载了许多国家的优美乐曲作为地球礼物送给外空生命,入选的中国乐曲就是这首《茉莉花》。
㈢ 茉莉花与中国的关系,特别是茉莉花那首歌在奥运会上出现,代表了什么主要是茉莉花在奥运会上出现的意义
9世纪末20世纪初,沙皇俄国和德国等西方列强采用各种卑劣手段鱼肉宰割中国,强迫中国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掠夺我国资源,霸占我国土地,以此把我国沦为他们的殖民地。这一时期李鸿章常常代表中国政府频频出现在国际外交舞台上。1896年5月18日沙皇亚历山大尼古拉二世,在莫斯科举行升级加冕庆典,邀请中国政府派代表参加,时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鸿章应邀“入宫庆贺”,并被授予宝星大小两枚,皆钻石密嵌。沙皇对李鸿章的接待优礼有加,极尽笼络之能事。庆典之后李鸿章又受邀出访德国,居心叵测的德国人,为“提升”李鸿章的“身价”,以国际交往中迎接国家元首的礼仪欢迎李鸿章来访。李鸿章将计就计,没有拒绝德国“超规格”的接待,以争得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按照国际惯例,欢迎仪式上仪仗队需要演奏来宾所在国国歌。然而,当时中国没有“国歌”一说,李鸿章为不失国度,便把中国流行的一曲江南民歌———《好一朵茉莉花》,作为中国国歌推荐给德国。由于茉莉花之歌,曲调柔美、欢快,极富情调,颇有轻音乐韵味,加上又是使臣李鸿章所荐,于是《好一朵茉花》这首民歌便成为中国国歌,奏响在迎接李鸿章的仪式上。由于李鸿章的大智大谎,结束了中国没有国歌的历史,在外国人面前挽回了颜面。对李鸿章“开放门户、积极开展洋务运动”的主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而为中国外交史上留下了一段富有传奇性的佳话。同样,当时中国也没有国旗,李鸿章把皇帝带有龙的图案的黄袍,作为国旗隆重推荐给德国以及后来所到国家,从此中国即有了“国歌”也有了“国旗”。
㈣ 奥运会上为什么要唱茉莉花
因为1896年万国运动会上,其他国家升起都是升国旗奏国歌,然而大清国升起龙旗的内时候,容没有国歌,开场鸦雀无声,在场的洋人一片耻笑之声,然而刚刚甲午惨败全世界鄙视中国的艰难时刻,李鸿章颤颤巍巍都走到主席台上,静静的唱起了一首家乡小调《茉莉花》。。。在这个颤颤巍巍饱经风霜的老人沙哑的嗓音下,在茉莉花的小调中,洋人的嘲笑声渐渐停止。。。。等到李中堂唱完,颤颤巍巍的转身离去,全场突然报以雷鸣边的掌声,就是这个老人,这个历史上最大的背锅侠,这个自诩为大清国裱糊匠,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拼尽最后一点力气,为大清国争得的最后一首颜面。。。。从此,茉莉花,奥运会 成了中国人心底挥之不去的记忆。。。终于时间走到了2008,北京要举行奥运会了,张艺谋特意安排的一个小姑凉唱出了茉莉花,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凉。。。100多年的等待与强烈对比。。。中国人扬眉吐气了,我想,李中堂在九天之上此刻可以含笑了。。。。张艺谋不愧是大导演。。用心,用情,厉害了。。。。
㈤ 为什么要选择《茉莉花》作为奥运会颁奖仪式的主题歌
茉莉花》是江苏民歌,这首脍炙人口的扬州小调,随着扬州在当时的影响而传颂全回国,且影响答了其他许多地方的戏曲和曲艺。150年前,扬州作为当时中国的经济文化中心和世界著名都市,其孕育出的《茉莉花》在当时可谓是家喻户晓,人人会哼。几十年后,普契尼创作《图兰朵》时,选用这样一首既能代表东方韵味又风靡中国的《茉莉花》作为主题音乐,衬托中国人的爱情故事,既自然也属必然。有个叫约翰·贝罗的英国人来华,担任英国第一任驻华大使的秘书。1804年,他出版了自己的著作《中国游记》。也许在他眼里《茉莉花》是中国民歌的代表吧,所以在著作中特意把《茉莉花》的歌谱刊载了出来,于是这首歌遂成为以出版物形式传向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开始在欧洲和南美等地流传开来。
㈥ 茉莉花歌词鉴赏
《茉莉花》是中国民歌,起源于南京六合民间传唱百年的《鲜花调》,由军旅作曲家何仿采自于六合的民歌汇编整理而成。1957年完成改编曲、词。
茉莉花
此歌曲先后在香港回归祖国政权交接仪式、雅典奥运会闭幕式、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南京青奥会开幕式等重大场面上演出。在中国以及国际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及世界广为传颂,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元素之一,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代表,被誉为中国的第二国歌。下面我们一起欣赏的它的歌词。
茉莉花歌词版本一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
芬芳美丽满枝桠
又香又白人人夸
让我来将你摘下
送给别人家
茉莉花呀茉莉花
......
歌词版本二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草香也香不过它,(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看花的人儿要将我骂。(又怕看花的人儿骂。)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茉莉花开雪也白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旁人笑。
好一朵茉莉花,好一朵茉莉花,
满园花开比也比不过它,
我有心采一朵戴,
又怕来年不发芽。
{lj}lt;完{lj}gt;
总结 :茉莉花这种植物在汉代就已传入中国,最早种植于广东一带(南越、南海),到宋代开始广泛种植于福建并传入江浙等地;在传播过程中逐渐中国化,并因其香气而受喜爱,由于其芳香独特,迎合了中国文化对“香”的崇尚,逐渐成为人们歌颂的对象,于是衍生了《茉莉花》这首民谣。
㈦ 歌曲《茉莉花》的国际影响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茉莉花》在两个大陆相互隔绝的时代跨越了地理距离的藩篱,成为象征中欧人民友谊和交流的生动符号 。
该曲当年由前线歌舞团演唱,后由中国唱片社出了唱片,于是得到进一步的流传。
㈧ 04年悉尼奥运会那个唱歌的小女孩是谁她唱的歌是
您说的是04年雅典奥运会北京八分钟时候清唱的小女孩吧?当时唱的是《茉莉花》
她叫陈天佳
陈天佳档案
姓名:陈天佳 小名:多多
年龄:8岁半
民族:汉族
籍贯:北京
学校:北京小学
职务:中队委
特长:舞蹈
最喜欢的明星:张韶涵 潘玮柏 周杰伦
最喜欢的歌曲《千里之外《隐形的翅膀》
1998年陈天佳出生于这年冬天,她的到来给家里带来了更多的欢乐。
2000年两岁半的小天佳开始了住宿的生活,寄宿蓝天宇峰幼儿园。其后开始学习舞蹈。
2004年被张艺谋选中,站在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用清纯的童音让中国民歌《茉莉花》飘荡在奥林匹克发源地上空,那一夜,亿万人认识了这个被突然响起的焰火声吓了一跳的小女孩。
2006年就读于北京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