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的贴法
⑴ 栀子花刚买回来怎么养
1、更换盆土:选用泥炭土、沙壤土、河沙混合配制土壤。2、散光照射:需要将栀子花放在有柔和散光的地方养护。3、水分补充:栀子花移栽后,需要浇一次透水,使根系与土壤紧密贴合。4、施肥管理:生长期每隔十天施加一次有机肥。
栀子花 刚买回来如何养
1、更换盆土
刚买回来的栀子花需要更换盆土,选用泥炭土、沙壤土、河沙混合配制土壤,注意土壤要在强光下,暴晒消毒后再使用,然后将植株的根系清洗干净,扶正栀子花重新进行栽种。
2、散光照射
刚买回的栀子花不适应放在光照强烈的地方,可以将植株养护在有柔和散光的地方,等栀子花恢复生长之后,给植株提供正常见光照,在夏季强光下,需要采取遮阳措施。
3、水分补充
养护新栽的栀子花,需要浇一次透水,促使根系与土壤紧密贴合,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发育良好,等栀子花恢复正常生长后,保持土壤湿润,并定期向叶片喷洒水雾,增加空气湿度。
4、施肥管理
养护栀子花的过程中,生长期每隔十天施加一次有机肥,促进植株生长,现蕾后增施两到三次速效性磷肥,促使栀子花的花开繁茂,此外每次更换盆土时要施加有机肥作为基肥。
⑵ 怎么种盆栽栀子花
一、栽植
培养栀子花要选用肥沃的酸性培养土。一般可用腐叶土4份、园土4份、沙土2份混合配制,每千克培养土拌入1-2克硫磺粉。中性或偏碱性土壤中缺乏可供植株利用的铁元素,容易引起叶片变黄。
二、施肥
栀子喜肥料,盆栽时除结合换盆施入有机肥作基肥外,生长发育期间还应勤施追肥,以薄肥为宜,除经常施以矾肥水外,现蕾以后增施2-3次速效性磷肥,如O.5%过磷酸钙等。
生长期间每隔10-15天浇1次0.2%硫酸亚铁水,或每隔10-15天施1次矾肥水(两者可相间进行)。这样既能防止土壤变碱,又能给土壤补充铁元素,从而防止叶子变黄。
三、浇水
给栀子浇水最好用雨水或经过发酵的淘米水。栀子喜湿润,除平时需经常保持盆土湿润外,还必须经常注意增加空气湿度。因此,春、夏季每天早晚要用清水喷洒叶面并向附近地面洒水,以增加空气湿度。冬季浇水宜少,但仍需经常喷洗枝叶,保持叶面洁净。
四、温度、光照
栀子喜半阴,怕强光曝晒,要求阴蔽度为50%左右。如遭曝晒,叶子易发黄、发白,直至脱落。所以,夏季须放阴棚下或在具有散射光处培养,让其早、晚多见阳光,以免叶子变黄。
栀子不耐寒,要注意适期入室和出室。一般于10月中旬入室,入室后放向阳处,室温保持在10-12℃为宜,最低不得低于0℃。春季不宜过早出室,通常在4月下旬出室为好。
五、病虫防治
冬季室内通风不良及温湿度过高时,栀子花容易发生介壳虫危害,并伴有煤污病发生。对介壳虫,可用竹签刮除,也可用20号石油乳剂2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对煤污病,可用清水擦洗,或用多菌灵1000倍液进行喷洒防治。
六、繁殖
栀子以扦插、压条法繁殖为主,也可用播种法繁殖。栀子的枝条很容易生出根来,故多用扦插法繁殖,南方地区常在3-10月扦插,北方地区则常在5-6月间扦插,剪取健壮成熟的枝条插于沙床上,只要经常保持湿润,1个月左右即可生根。也可采用水插法,即将成束插条基部浸泡在清水中,每隔1天换1次水,将盛水容器放半阴处,经20多天即能长出新根。压条于4月上中旬进行,在成年树上选2-3年生健壮枝条压条,约经1个月即生根。
小贴士:
栀子花香味浓,可用来窨制花茶或提取芳香油。果实为黄色染料,可用于棉、毛、丝的染色。根、花、果均可供药用。
⑶ 栀子花和香油能治什么
1.治伤寒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 栀子十四个 (剖) ,香豉四个 (绵裹) 。以酒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 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伤寒论》栀子豉汤)
2.治中外诸热,寝汗,咬牙,睡语,惊悸,溺血,淋闭,咳衄,瘦弱,头痛并骨蒸,肺痿喘嗽 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等分。为 末,滴水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二十丸;新汲水下;小儿丸如麻子大三五丸。 (《宣明论方》大金花丸)
3.治伤寒身黄发热 肥栀子十五个 (剖) ,甘草一两 (炙) ,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伤寒论》栀 子柏皮汤)
4.治伤寒急黄 栀子仁、柴胡 (去苗) 、朴硝 (别研) 、茵陈蒿各半两。上除朴硝外,各细锉。用水三大盏,煎二大盏,去滓,下朴硝,搅 令匀,不计时候,分温三服,取利为度。 (《普济方》)
5.治血淋涩痛 生山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下。 (《经验良方》)
6.治小便不通 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头大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 (《普济方》)
7.治热水肿 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 (《丹溪心法》)
8.治妇人子肿湿多 炒山栀一合。为末,米饮吞下,或丸服。 (《丹溪心法》)
9.治热毒攻肠胃,下黄赤汁及烂肉,壮热腹痛 栀子仁三七枚,豉二合,薤白一握 (切) 。上件药,以水二大盏,煎至一盏,去滓,不计 时候,分为二服。 (《圣惠方》)
10.治阴阳痞结,咽膈噎塞,状若梅核,妨碍饮食,久而不愈,即成翻胃 山栀子 (炒) 、干姜 (炮) 各一两。上件为粗末。每服二钱,水一 盏,同煎至五分,去滓,食后热服。 (《杨氏家藏方》二气散)
11.治胃脘火痛 大山栀七枚或九枚。炒焦,水一盏,煎七分,入生姜汁饮之。 (《丹溪纂要》)
12.治气实心痛 山栀子 (炒焦) 六钱,香附一钱,吴茱萸一钱。上为末,蒸饼丸如花椒大。以生地黄酒洗净,同生姜煎汤,送下二十 丸。 (《丹溪心法》)
13.治胸痹切痛 栀子二两,附子 (炮) 一两。上每服三钱,水一大盏,薤白三寸,同煎至五分,温服。 (《苏沈良方》)
14.治肝热目赤肿痛 ①山栀七枚,钻透入塘火煨熟,水煎去滓,入大黄末三钱匕,搅匀,食后旋旋温服。 (《圣济总录》栀子汤) ②栀 子仁、荆芥、大黄、甘草等分。上锉。每服二钱,水煎食后服。 (《直指方》泻肝散)
15.治肺热咳血 黑山栀三钱,青黛粉一钱 (冲) ,瓜蒌仁四钱,海浮石三钱,诃子八分。水煎服。 (《丹溪心法》咳血方)
16.治鼻出血 ①栀子、干地黄、甘草等分。上三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如鼻疼者,加豉一合;鼻有风热者,以葱涕和服如梧 子五丸。 (《千金要方》) ②山栀子烧灰吹之。③山栀子、乱头发 (烧灰) 。共为末,吹入鼻中。 (《片玉心书》吹鼻散)
17.治暴吐衄血,因热极妄行者 用山栀子炒黑一两,怀生地二两,炮姜灰五钱。水三碗,煎一碗,徐徐服。 (《本草汇言》引《龙潭家 秘》)
18.治热毒下血 栀子三十枚,擘,水三升,煎取一升,去滓服。 (《梅师集验方》)
19.治外伤血肿 栀子、血当归、水三七。捣烂,加适量白酒,炒热后敷患处。 (《苗族药物集》)
20.治疗扭伤挫伤 以栀子研末,少加面粉,鸡子清调敷。 (《濒湖集简方》)
21.治火疮未起 栀子仁灰,麻油和封,惟厚为佳。 (《千金要方》)
22.治远年日久,内外臁疮 山栀 (烧作灰,研为细末) 、乳香 (另研) 各半钱,轻粉少许。上再研为末,用瓷器盛贮。每用时先将葱白、花 椒煎汤洗疮。稍歇,再温浆水又洗一次,候恶水去尽,再将白水煮百沸,候温再洗。但疮口脓水血丝清水各尽,又用粉帛拭干。然后敷 之。如干者香油调敷,湿者干掺。但恶疮口满实软,绢帛护之。中硬不作脓者未可用。如肿软有脓者,依前法再洗,敷贴之。 (《普济 方》奇妙栀子散)
23.治下疳疮 栀子一枚,去穰,装入明矾末,面糊合口,火烧存性为末。洗净,干掺上。 (《奇效良方》栀子散)
24.治肺风鼻赤酒鼓 老山栀为末、黄蜡等分溶和。为丸弹子大。空心,茶、酒嚼下。忌酒,炙博。 (《本事方》)
⑷ 中药栀子功效与作用有哪些
栀子是茜草科植物栀子的果实,栀子是一种中药食材,具有不错的功效和作用。那么栀子的功效有哪些?下面一起来看看中药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栀子的功效
(1)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2)用于热毒、实火引起的吐血、鼻衄、尿血、目赤肿痛和疮疡肿毒等症。山栀又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的作用,用治血热妄行,常与生地、侧柏叶、丹皮等配伍;治目赤肿痛,可与菊花、石决明等配伍;治疮疡肿毒,可与黄连、银花、连翘等同用。
(3)本品又能泄热利湿,可用于湿热郁颉所致的黄疸、面目皮肤发黄、疲倦、饮食减少等症,常与黄柏、茵陈蒿等同用。又用生栀子研末,与面粉、黄酒调服,有消肿活络的作用,可用于跌仆损伤、扭挫伤、皮肤青肿疼痛等症,为民间常用的“吊筋药”,尤其适用于四肢关节附近的肌肉、肌腱损伤。
(4)栀子,一名山栀,轻清上行,能泻肺火,去肌表热,在外感热病、表里有热之际,能起双解的作用;本品苦寒泄降,又能泄三焦火,凉血清心热,可用于热病心烦;血热妄行及热淋尿血等症。故山栀既能清气分热,又能清血分热。至于泄热利湿,可用治黄疸,也是它的特长。本品配黄芩,能泻肺火;再加淡豆豉,能双解表里之热,配以黄芩,能泻三焦火、清心热;配以生地、丹皮,能凉血止血,治血热妄行、吐衄尿血;配以黄柏、茵陈,能清热利湿,治湿热黄疸。过去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山栀皮去肌表热、山栀仁清心热的用法,现在上海地区已予简化,均用整个栀子,不再分栀皮、栀仁。
中药栀子的作用
1、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2、促进胰腺分泌
栀子去羟栀子苷有促进胰腺分泌并有显着的降低胰淀粉酶的作用,并能增加胰胆流量。
3、解热和对微生物的作用
栀子和不同炮制品的醇提液均有解热功效,以生栀子的解热功效较强,熊果酸为栀子降温镇静的有效成分之一。炒炭后熊果酸含量明显降低,故炒栀子的解热作用明显减弱,焦栀子则没有。栀子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对溶血性链球菌有抑制作用。
栀子的副作用
1、过敏和体虚的人不能服用栀子花。
2、栀子花苦寒,脾虚泄泻,肾阳不足者慎食栀子花。
中药栀子的实用小偏方
1.小儿高热:生山栀3枚,研成粉末,用适量面粉和鸡蛋清调敷两手的内关穴,外用纱布包好,24小时后取下。
2.小儿惊风:栀子、桃仁、杏仁及面粉各等分,将各药研成粉末,加面粉,用鸡子清调敷足心涌泉穴。
3.小儿疳积:栀子、杏仁、桃仁、莱菔子各等分,研成粉末,加面粉、醋调敷脐部,24小时后取下。连用7天为一个疗程,一般2~3个疗程可痊愈。
4.哮喘:栀子20克,桃仁60克,杏仁30克,胡椒6克,糯米10克,共为细末,鸡蛋清适量,调成软面状,分别贴敷两侧涌泉穴及足背相对应部位,12小时后去药,隔2小时可做第二次治疗。
5.胃痛:用栀子2份,元胡、桃仁各1份,共研成粉末,用白酒调敷疼痛部位。
6.小便不通:栀子14枚,独头蒜1枚,盐少许,共捣烂敷脐。
7.大便下血:炒栀子30克,黑地榆10克,共研成粉末,每次服10克,用开水送服。
8.疮疖红肿:山栀、蒲公英、金银花各12克,加水煎服。一日1剂,煎2次,分2次服用。
9.烫伤:生栀子、炒栀子各30克,研为细末,用鸡蛋清调敷患处。
10.急性扭挫伤,局部肿痛,甚则彻夜难眠:栀子、大黄、乳香等量为细末,用蜂蜜调成糊状外敷,一般可在一两天内消肿止痛。
点击下页查看>>>栀子的吃法
⑸ 栀子花怎么嫁接 5种嫁接方式
靠接法:操作方法与番瓜靠接法相同。
劈接法:砧木除去生长点及心叶,在两子叶中间垂直向下切削让闷陵8~10毫米长的裂口;接穗子叶下约厘米处用刀片在幼茎两侧将其削成8~10毫米长的双面楔形,把接穗双楔面对准砧木接口轻轻插入,使二切口贴合紧密,嫁接夹固定。
插接法:先用竹签去掉瓠瓜苗真叶和生长点,同时将竹签由砧木子叶间的生长点处向下插入0.5~0.7厘米深,再将西瓜苗由子叶下1㎝处用刀片削成约0.5厘米的楔形,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插入,这是直插法。另一种插接方法是斜插法,用与接穗等粗的单面楔形竹签,将竹签的平面向下,由瓠瓜苗一侧子叶基部斜插向另一侧,竹签尖部顶到幼茎表皮或赐刺透表皮,再在西瓜苗子叶下1厘米处削成斜茬,在拔出竹签的同时将西瓜苗幼茎斜茬向下迅速插入。接好后移入棚内加强管理。
机器实现法:采用嫁接机器作业,小型和半自动式嫁接机,由于售价低廉,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目前的嫁接工具中台湾进口梭诺嫁接机器为半自动式嫁接机,最高生产率为310株/小时左右,嫁接成功率为90%,由于结构简单、操作容易、成本低廉,不仅在国外、我坦戚国都有一定的销量,适于果树枝条、西瓜、黄瓜等瓜类蔬菜苗的半机械化作罩简业。
⑹ 栀子的功效与作用
性寒;味苦;归心、肺、三焦经。功效 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禁忌 本品苦寒,不宜久服,凡脾胃虚寒便汤者慎服
栀子美,美如玉。一袭雅洁明澈的芳容,一脉沁人心脾的香味,花瓣温润如玉,远近皆宜,经看耐品。
“月送银辉雪葩静,不与红紫斗百花。”夏至时节,栀子款款登场,犹如邻家的小阿妹,清丽可爱。
栀子:又名木丹、鲜支、卮子、越桃、水横枝、支子花、枝子花、山栀花、黄鸡子、黄荑子、黄栀子、黄栀、山黄栀、玉荷花、白蟾花,属茜草科栀子属植物。
目前,栀子的果实是传统中药,属卫生部颁布的第一批药食两用资源,具有护肝、利胆、降压、镇静、止血、消肿等作用。在中医临床常用于治疗黄疸型肝炎、扭挫伤 、高血压、糖尿病等症。
栀子的功效
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肺、三焦经。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1、《本经》:“主五内邪气,胃中热气,面赤,酒疱皶鼻,白癞,赤癞,疮疡。”
2、《本草经集注》:“解踯躅毒。”
3、《别录》:“疗目热亦痛,胸心、大小肠大热,心中烦闷,胃中热气。”
4、《药性论》:“杀蟅虫毒,去热毒风,利五淋,主中恶,通小便,解五种黄病,明目,治时疾除热及消渴口干,目赤肿痛。”
5、《食疗本草》:“主瘖哑,紫癜风,黄疸积热心躁。”
6、《医学启源》:“疗心经客热,除烦躁,去上焦虚热,治风。”
7、《药类法象》:“治心烦懊憹而不得眠,心神颠倒欲绝,血滞而小便不利。”
8、朱震亨:“泻三焦火,清胃脘血,治热厥心痛,解热郁,行结气。”
9、《纲目》:“治吐血、衄血、血痢、下血、血淋,损伤瘀血,及伤寒劳复,热厥头痛,疝气,汤火伤。”
10、《本草备要》:“生用泻火,炒黑止血,姜汁炒治烦呕,内热用仁,表热用皮。”
11、《常用中草药手册》:"清热解毒,凉血泻火。治黄疸型肝炎,蚕豆黄,感冒高热,菌痢,肾炎水肿,鼻衄,口舌生疮,乳腺炎,疮疡肿毒。
栀子的作用
热病心烦
中医认为,栀子苦寒清降,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为治热病心烦、躁扰不宁之要药。
栀子可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栀子善能泻火泄热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栀子配合豆豉,以透邪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燥、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连等泻火而清邪热。
湿热黄疸
该品有清利下焦肝胆湿热之功效,可用治肝胆湿热郁蒸之黄疸、小便短赤者,常配茵陈、大黄等药用,如茵陈蒿汤《伤寒论》,或配黄柏用,如栀子柏皮汤《金匮要略》。
血淋涩痛
栀子善清利下焦湿热而通淋,清热凉血以止血,故可治血淋涩痛或热淋证,常配木通、车前子、滑石等药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
血热吐衄
栀子能清热凉血,可用治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等证,常配白茅根、大黄、侧柏叶等药用,如十灰散《十药神书》;该品若配黄芩、黄连、黄柏用,可治三焦火盛迫血妄行之吐血、衄血,如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
目赤肿痛
栀子清泻三焦热邪,可治肝胆火热上攻之目赤肿痛,常配大黄用,如栀子汤《圣济总录》。
火毒疮疡
栀子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可用治火毒疮疡、红肿热痛者,常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用;或配白芷以助消肿,如缩毒散《普济方》。
凉血止血
中医认为,栀子可用于血热吐血、衄血、尿血、崩漏。
利胆退黄
栀子水提液和藏红花素、藏红花酸家兔注射对胆汁分泌有明显的增加作用,对人胆囊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并能明显减少血中和末梢淋巴液中的胆红素。可促进血液中胆红素迅速排泄。
镇静
科学研究表明,栀子可以使自发活动减少闭目、低头、肌肉松弛,并能对抗戊四氮的惊厥,说明栀子有着镇静的作用。
降压作用
栀子有持久性降压作用。
抗微生物作用
栀子对许兰氏黄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等多种真菌有抑制作用,一定剂量的栀子能杀死钩端螺旋体,在体外,栀子能使血吸虫停止活动。
愈合软组织
研究表明,栀子可加速软组织的愈合。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研究表明,栀子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有一定的疗效。
治疗扭挫伤
将山栀子捣碎,研成极粉,以温水调成糊状,加入少许酒精,包敷伤处。一般3-5天更换1次,如肿胀明显可隔天更换1次。骨折者不宜使用,脱臼者应先整复后再用。
对肝脏的保护作用
科学研究表明,栀子对肝脏有着一定的保护作用,比如,可防止因半乳糖胺引起的暴发性肝炎。
促进胰腺分泌作用
栀子及其几种提取物有明显的利胰、利胆及降胰酶效应。京尼平甙有最显著的降低胰淀粉酶作用,而其酶解产物京尼平的增加胰胆流量作用最强,持续时间较短。裴德恺的研究认为栀子促进胰腺分泌作用可能与保持胰细胞膜的结构、功能直接有关,从而从细胞水平上论证了栀子治疗胰腺炎的药效基础。
凝血
焦山栀有明显的凝血作用,可明显缩短凝血时间。
抑制胃酸
研究表明,生栀子对胃总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炒焦后对胃抑制作用明显减弱或消除。
栀子的禁忌
脾虚便溏者忌服。
①《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
②《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栀子花的食用方法
凉拌栀子花
栀子花5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将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煮一沸,捞出沥水,晾凉用筷子抓松,置于洁白的瓷盘 中,撒上葱花、姜丝,浇人香油、老醋,酌放食盐、味精,搅拌均匀即可。此菜清香鲜嫩,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止痢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痈肿,肠风下血等病症。
栀子蛋花
栀子花200克,鸡蛋3枚,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放入沸水中稍悼,切成碎末;鸡蛋磕人碗中,打匀;将栀子花放入鸡蛋中,搅拌均匀;锅中加 油,烧至八成热,倒人栀子蛋花,炸熟,撒上葱花、姜丝,人食盐、味精,炒匀即可。此菜清香脆嫩,具有清热养胃,宽肠利气的功效,适用于胃热口臭,牙龈肿痛,大便不畅等病症。
栀子花炒小竹笋
栀子花200克,去壳小竹笋150克,腊肉100克,葱花、姜丝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小竹笋斜切成薄片;腊肉切成小丁;锅中加油,烧至六成热, 将栀子花、小竹笋、腊肉一同倒人锅中,翻炒数遍,加葱花、姜丝,再翻炒至熟,酌加味精、食盐即可。此菜清淡鲜香,脆嫩爽口,具有健脾开胃,清热利肠的功 效,适用于胃纳呆滞,饮食减少,腹胀便结等病症。
栀子花鲜汤
栀子花150克,猪瘦肉100克,榨菜丝30克,葱花、姜丝 各适量。栀子花去杂洗净,稍焯,沥干水;猪肉切丝;锅中加水,煮沸后投人栀子花、猪瘦肉、榨菜丝,再煮至猪肉漂起,撇浮沫,加葱花、姜丝及其他五味佐料, 盛人汤碗中。此汤鲜香清爽,具有养胃补中,清热利肠的功效。适用于体虚纳差,肠风下血,大便不畅,咳嗽咯痰,牙龈肿痛等病症。
花茶
将花朵哄干后冲饮。方法是将花苞或初开的花朵,摘除花萼、花梗,把花冠向下摊成薄层,以文火或考箱烘干。哄干时要不是翻转,以使受热均匀。哄干后放在密封的容器,置于冰箱内冷藏。饮用时直接用热水冲泡,可加入冰糖、蜂蜜等增加甜味。
腌制蜜饯
将花瓣以盐搓揉后,以冷开水洗净、沥干,以花瓣与糖1:2的比例加入糖拌匀,装在密封容器内腌制3天即可食用。
凉拌
先以盐渍,通常将花瓣以盐搓揉后,放入容器内,食用前取出,以白开水冲去盐分,加入一些调味料,如麻油等。余烫的时候,为避免变色,应尽量减少时间。将花朵投入热开水后,迅速取出。
油炸
用面粉、蛋汁、清水调制成面糊,放进油锅中热炸至金黄色即可。
栀子的附方
(一)栀子常用附方
治伤寒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栀子十四个(剖),香豉四合(绵裹)。上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柜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伤寒论》栀子豉汤)
治伤寒大病瘥后劳复者: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豉一升(绵裹)。上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若有宿食者,内大黄如博棋子五、六枚。(《伤寒论》枳实栀子豉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肥栀子十五个(剖),甘草一两(炙),黄柏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伤寒论》栀子柏皮汤)
治湿热黄疸:山栀四钱,鸡骨草、田基黄各一两。水煎,日分三次服。(《广西中草药》)
治尿淋,血淋:鲜栀子二两,冰糖一两。煎服。(《闽东本草》)
治小便不通:栀子仁二七枚,盐花少许,独颗蒜一枚。上捣烂,摊纸花上贴脐,或涂阴囊上,良久即通。(《普济方》)
治急性胃肠炎,腹痛,上吐下泻:山栀三钱,盘柱南五味(紫金皮)根五钱,青木香二钱。上药炒黑存性,加蜂蜜五钱。水煎,分二次服。(《单方验方调查资料选编》)
治热水肿:山栀子五钱,木香一钱半,白术二钱半。细切,水煎服。(《丹溪心法》)
治烧伤:栀子末和鸡子清浓扫之。(《救急方》)
血淋涩痛。用生栀子末、滑石等分,葱汤送服。
下泻鲜血。用栀子仁烧灰,水送服一匙。
热毒血痢。用栀子十四枚,去皮,捣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丸,一天服三次,疗效显著。亦可用水煎服。
临产下简。用栀子烧过。研为末,米汤送服三钱。若上焦热,则连壳用。
霍乱转筋,心腹胀满,吐泻不得。用栀子十几枚,烧过,研为末,熟酒送服。
热病食劳复(按:指热病之后因饮食不慎或房事不慎而使旧病复发)。用栀子三十枚,加水三升,煎取一升服下。须出微汗为好。
小儿狂躁(蓄热在下,身热狂躁,昏迷不食)。用栀子仁七枚、豆豉五钱,加水一碗,煎至七成服下,或吐或不吐,均有效。
眼来肠秘。用山栀子七个,钻孔煨熟,加水一程式,煎至半升,去渣,放入大黄不三钱,温服。
风痰头痛。用栀子末和蜜浓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火焰丹毒。用栀子捣烂和水涂搽。
眉中练癣。用栀子烧过,研为末,调油敷涂。
(二)栀子豉汤
同名方约有2首,现选《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方。组成:栀子十四个(擘),香豉四合(绵裹)。上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纳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为二服,温进一服。得吐者,止后服。
主治
(1)治伤寒汗吐下后,虚烦不眠,剧者反复颠倒,心下懊憹。
(2)及大下后身热不退,心下结痛,或痰在膈中。
归经
此足太阳阳明药。
方义
(1)烦为热盛,栀子苦寒,色赤入心,故以为君。淡豉苦能发热,腐能胜焦,助栀子以吐虚烦,故以为臣。
(2)酸苦涌泄为阴也,此吐无形之虚烦,若膈有实邪,当用瓜蒂散。
变化方
(1)本方加甘草,名栀子甘草豉汤治前证兼少气者。
(2)本方加生姜,名栀子生姜豉汤,治前证兼呕者。
(3)本方除淡豉,加干姜,名栀子干姜汤,治伤寒误下,身热不去,微烦者。
(4)本方除淡豉,加厚朴﹑枳实,名栀子厚朴汤,治伤寒下后,心烦腹满。
(5)本方加大黄﹑枳实,名栀子大黄汤,治酒疸发黄,心中懊侬或热痛;亦治伤寒食复。
(6)本方加枳实,名枳实栀子汤,治伤寒劳复。
(7)本方加薤白,名豉薤汤,治伤寒下利如烂肉汁,赤滞下,伏气腹痛诸热证。
(8)本方加犀角﹑大青,名犀角大青汤,治斑毒热甚头痛。
煎服法
服令微吐。
⑺ 栀子花该怎么养
残茶浇花 残茶用来浇花,既能保持土质水分,又能给植物增添氮等养料。但应视花盆湿度情况,定期地有分寸地浇,而不能随倒残茶随浇。
②变质奶浇花 牛奶变质后,加水用来浇花,有益于花儿的生长。但对水要多些,使之比较稀释才好。未发酵的牛奶不宜浇花,因其发酵时产生大量的热量,会“烧”根(烂根)。
③凉开水浇花 用凉开水浇花,能使花木叶茂花艳,并能促其早开花。若用来浇文竹,可使其枝叶横向发展,矮生密生。
④温水浇花 冬季天冷水凉,用温水浇花为宜。最好将水放置室内,待其同室温相近时再浇。如果能使水温达到35℃时再去浇,则更好。
⑤淘米水浇花 经常用淘米水浇米兰等花卉,可使其枝叶茂盛,花色鲜艳。
⑥家中无人时的浇花 爱养花的人,如因探亲或外出办事十天半月不在家,没人浇花。这时,可将一个塑料袋装满水,用针在袋底刺一个小孔,放在花盆里,小孔贴着泥土,水就会慢慢渗漏出来润湿土壤。孔的大小需掌握好,以免水渗漏太快。或者在花盆旁放一盛满凉水的器皿,找一根吸水性较好的宽布条,一端放入器皿水中,另一端埋入花盆土里,这样,至少半个月左右土质可保持湿润,花不致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