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栀子花
A. 刚刚出生7天婴儿和奶粉每天拉6.7才大便,有黄疸偏高口服茵栀子和酵母菌胶囊,大便呈绿色条状,是什么症状
你好,如果孩子肛门周围不红就不是炎症引起的,如果红就可能是肠炎。可能与你吃退黄疸的药物有关。
B. 中医有个药名 这个字叫什么不知道,谁知道告诉我
栀子、川芎,楼主的文字更正。
从全方来看,行气药居多,其次为健脾化湿消食祛痰药,而且这个病人还有点汗多。
治疗效果怎么样?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因为病人的病情是要辨证论治的,不是看看药方就知道效果的。
C. 茵陈、栀子是治疗肝病的吗可以经常泡水喝吗谢谢!
可以泡喝水的,但是不能长期喝.
茵陈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湿热,退黄疸。用于黄疸尿少、湿疮瘙痒、传染性黄疸型肝炎。
栀子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
果实:泻火除烦,清热利尿,凉血解毒。用于热病心烦,黄疸尿赤,血淋涩痛,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火毒疮疡;外治扭挫伤痛。
根:泻火解毒,清热利湿,凉血散瘀。用于传染性肝炎,跌打损伤,风火牙痛。
【用法用量】 6~9g。外用生品适量,研末调敷。根1~2两。
茵陈栀子汤
【药物组成】茵陈、栀子、大黄、郁金、白花蛇舌草、叶下珠、板蓝根,常规用量。
【制作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功用主治】清热解毒,利湿退黄。适用于甲型肝炎。
【随症加减】黄疸型,茵陈、栀子用量增重,达30克以上,加用虎杖15克;热重于湿者,加龙胆草10克,黄芩9克,大黄用15克~20克(后下);湿重于热者,加苍术12克,陈皮15克,萆薢、通草各12克;为加强祛湿可短期少量配用桂枝12克,干姜8克;恶心呕吐加藿香12克,半夏、生姜各10克。无黄疸型,基本方茵陈、栀子用量较轻10克~15克,加用疏肝健脾,扶正排毒之品;乏力加党参、当归各15克,黄芪30克,白术12克;纳差腹胀加焦三仙各10克,厚朴12克;肝区痛加延胡、木香各10克,柴胡12克;淤胆型,重用金钱草45克,枳壳20克,车前草15克利胆之品;重症型,在中药基础上加用维生素C 、B、肌苷,必要时加用支链氨基酸及白蛋白,以护肝养肝,减轻肝脏负担。
【临床疗效】 共治疗97例,临床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 HAV 转阴,肝功能恢复正常。97例全部治愈,最快3天,最慢1个月,一般是7天~15天痊愈。
D. “栀子”泡水喝,对人们的健康有哪些帮助
栀子入药由来已久,《神农本草经》有云,栀子入药“解五内邪气,胃中热气”,清热泻火之效甚佳。《本草纲目》亦云,栀子入药能“泻三焦之火,清胃脘之火,解热病,行滞气”,又能清血热而“止吐血、血痢、血淋、跌打淤血”。可见其既具泻火解毒之功,又有凉血止血之效。而栀子泡水喝的话,对人体健康则主要有以下几点帮助。
1、栀子泡水喝,可除湿热。
栀子苦而泻热,寒而降下,可清利降下,引三焦之湿热随小便出,能解湿热黄疸、热淋、血淋之疾。
肝胆湿热蕴结,最易患湿热黄疸之症,栀子同茵陈、黄芩之类同配,能显清热利湿、退黄除病之功。
下焦湿热蕴结,最易患石淋不通之症,此时小便不通、抑或涩痛灼热,栀子同车前草、滑石、瞿麦之类同用,能起清热除湿、利尿通淋之效。
4、栀子泡水喝,能泻脏腑热。
热邪由心而生者,最易扰人心神,常使人心烦意乱、虚烦难安,栀子泡水代茶饮用即可除。若是热邪上浮而扰头目者,常有高热易怒之症,栀子同石膏知母、竹叶玄参之品同用,就可以起到泻火除烦、清热解怒之效。
热邪由肝胆而生者,最易让人气滞不舒、血瘀不畅,常会出现胸胁胀闷、胸胁疼痛、郁闷躁乱等情况,以栀子同柴胡、丹皮、当归、白芍等药同用,即可起到清肝热、解郁火的作用。
而至于热邪在胃者,栀子入药亦可用。如胃热津伤、口干易渴、胃热口臭等情况,日常以栀子水代茶饮即可缓解,若加入黄柏、黄芩、麦冬之类药材同用,见效更快。
E. 栀子的禁忌与副作用
栀子的禁忌与副作用
栀子的禁忌与副作用,栀子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栀子可以吃可以作为中药材,作为药材栀子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能治疗很多疾病,但是栀子的使用也是有一定禁忌的,接下来一起看看栀子的禁忌与副作用。
栀子的禁忌与副作用1
品为茜草科植物栀子的干燥成熟果实,主要产于长江以南各省市,一般于十月中、下旬当果皮由绿色转为黄绿色时采收,筛去灰屑,拣去杂质,碾碎过筛,或剪去两端,制成租并兄生栀子;或取净栀子,用剪刀从中间对剖开,剥去外皮取仁,制成山栀仁;或将生栀子剥下的外果皮,蔽蚂制成山栀皮;或将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文火炒至金黄色,取出,放凉,制成炒栀子;或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焦糊色,取出,放凉,制成焦栀子;或取碾碎的栀子,置锅内用武火炒至黑褐色,但须存性,取出,放凉,制成栀子炭。栀子的性味苦、寒,归心、肺、三焦经,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凉血解毒的功效,用于治疗热病虚烦不眠、淋病、消渴、咽痛、目赤、吐血、衄血、血痢、尿血、黄疸、热毒疮疡、口舌生疮等病症。内服:煎汤,5~10g;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清热解毒宜生用,凉血止血宜炒用。
药理及作用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栀子具有保肝、利胆作用;栀子醇提取物能兴奋大鼠和兔的小肠运动;栀子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煎剂和醇提物对麻醉或不麻醉猫、兔、大鼠,不论口服或静脉给药均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栀子煎剂有减慢心率、扩张血管的作用,栀子提取物能降低心肌收缩力;栀子有抗炎作用,对软组织损伤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栀子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栀子煎剂对金葡萄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水浸剂对各种皮肤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栀子具有凝血作用,其炒焦品和烘品水煎液可以明显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此外,栀子还具有致泻作用。临床中栀子用于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急性水肿性胰腺炎、扭挫伤,还可用于止血,作为局部止血剂。
不良反应与副作用动物实验研究表明: 栀子苷和栀子水提弊袭物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很低,栀子苷口服、静脉注射、腹腔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3g/kg;栀子的水提取物腹腔注射给药的半数致死量为5g/kg。栀子睾丸染色体畸变试验、骨髓微核试验和Ames试验表明,栀子无致突变,致畸效应。服用栀子中毒的情况未见报道,临床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
1、过敏反应:栀子水煎服未见有过敏报道。但栀子与茵陈、大黄、黄芩苷等制成的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或肌肉注射治疗肝炎,可引起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全身不适、发热、头晕头胀、胸闷气促、恶心呕吐、哮喘、或口吐泡沫痰、流泪、喷嚏、颜面皮肤潮红、烦躁不安、乏力、荨麻疹、皮肤、丘疹等,部分病例检查可见双眼结膜充血水肿,肺部闻及哮鸣音。严重者可见心慌,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口唇青紫、四肢冰冷,呼吸急促、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心律不齐、脉搏细数、血压下降、抽搐、昏迷,甚者可导致死亡。
2、毒性反应:服用大量栀子后可现头昏心悸,腹痛,恶心,呕吐,小便量多,全身乏力,冷汗,头目眩晕不能起立,继则昏迷。
防范措施与禁忌
1、严格掌握适应证,脾虚便溏者慎用栀子。《本草汇言》:吐血衄血,非阳火暴发者忌之。《得配本草》:邪在表,虚火上升,二者禁用。
2、严格掌握剂量,依据病情及个体剂量化,禁止超剂量应用。栀子的用量应依病情变化、个体差异而定,但最大量不可超过10克。
3、询问有无过敏史,在使用栀子联合注射剂时,可做过敏试验。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者,应进行抗过敏治疗,严重者应立即进行抢救。
4、需长期使用栀子及其制剂时,应在医师指导下用药,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栀子的禁忌与副作用2
栀子茶的功效与作用
1、清肺止咳
栀子茶是一种味苦性寒,能入肺经的中药养生茶,人脉冲泡饮用以后能清肺降火也能止咳化痰,它对人类因肺热肺燥导致的咳嗽气喘以及痰多等症都有良好预防和治疗作用。在气温变化频繁的季节中,人们多喝一些栀子茶还能预防上呼吸道感染也能预防流感发生。
2、清热凉血
栀子本身是一种味苦性寒的中药材,人们用它制成栀子茶泡水喝,能清除身体内的热毒,也能起到清热凉血的重要作用,它对人类因血热导致的肠风下痢和血热妄行都有明显预防作用。另外人们出现疮痈肿痛或者鼻衄时,多喝一些栀子花也能让人体出玑的不适症状明显减轻。
3、润肠通便
栀子茶还能让人体吸收一些纤维素和挥发油,他们对人类肠道能产生明显刺激,不但能促进肠道中消化液分泌,还能加快大肠蠕动,能缩短人体排便时间,经常冲泡饮用栀子茶能预防缓解便秘,也能清肠排毒,更能降低直肠癌和痔疮的发病率,对维持人类肠道健康有很大的好处。
栀子茶的禁忌
栀子茶是一种味苦性寒的中药养生茶,生活中那些本身就是寒性体质或者脾胃虚寒以及经常腹泻便溏的人是禁止喝栀子茶的,不然会让他们身体出现腹痛腹泻等多种不良症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另外栀子茶还禁止与其他寒性食品搭配在一起食用,不然会让人体吸收过多的寒性成分,也会让人们出同腹痛或者腹泻的不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