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乃馨艺术照
① 一个男子手拿一支康乃馨是什么画
阿尔丰斯·穆夏作品
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9)
阿尔丰斯·穆夏(Alphonse Maria Mucha)一八六零年七月二十四日专出生于摩洛维亚(Moravia)小属镇Ivancice(在现今的捷克共和国境内)一个虔诚的宗教家庭。他童年时是摩洛维亚布鲁诺(Brno)圣彼得罗马天主教堂唱诗班的成员,这座教堂保存着丰富的巴洛克风格的艺术品,每次穆夏进入这所教堂,都会被这些美妙的艺术深深感染。在完成高中学业后,穆夏决心要成为一个画家,而没有按照他父亲的意愿在本地的法庭工作。
捷克国宝级的画家,也是新艺术运动的巨匠,同时,他还是捷克第一套邮票和纸币的设计者。
② 各种花代表的意义
白丁香――纯洁;
水仙花――清纯、自尊;
郁金香――幸福、博爱;
紫罗兰――青春永驻;
柏树――永葆青春;
含羞草――知廉耻;
银杏――古老文明;
紫荆――兄弟和睦;
红豆――相思;
玫瑰――爱情;
勿忘我――永恒的爱;
杨柳――依依不舍;
并蒂莲――夫妻恩爱;
百合――百年好合;
马蹄莲――永结同心;
文竹――永恒;
菊花、竹、兰花――高洁;
山茶――质朴;
蔷薇花――美德;
牡丹――华贵;
向日葵――仰慕;
腊梅――坚贞不屈;
木棉花――英雄之花;
黄月季、棕榈――胜利;
葡萄――宽容、博爱;
桂花――友好、吉祥;
铁树――庄严;
金橘――招财进宝;
茉莉――和蔼可亲;
红枫――热忱;
石榴――子孙满堂;
富贵竹――吉祥、富贵;
万年春――友谊长存;
秋海棠――诚挚的友谊;
龟背竹――健康长寿;
大丽花――大吉大利;
一品红――共祝新生;
杉木――正直;
昙花――美好的事物不长远。
花语(英语称language of flowers)是指人们用花来表达人的语言,表达人的某种感情与愿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逐渐约定形成的,为一定范围人群所公认的信息交流形式。
赏花要懂花语,花语构成花卉文化的核心,在花卉交流中,花语虽无声,但此时无声胜有声,其中的含义和情感表达甚于言语。不能因为想表达自己的一番心意而在未了解花语时就乱送别人鲜花,结果只会引来别人的误会。
(2)康乃馨艺术照扩展阅读:
花语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在那个时候不止是花有特定的含义,叶子、果树也不例外。希腊神话里这样传诵:爱神出生时创造了玫瑰,因此玫瑰从那个时代起就成为了爱情的代名词。而在19世纪初,法国开始兴起花语,随即流行到英国与美国,主要是由一些作家所创造出来用于出版礼物书籍,特别是给当时上流社会女士们闲暇时分翻阅之用。
真正花语盛行是在法国皇室时期,贵族们将民间对于花卉的资料整理编档,在里面就包括了花语的信息,而这样的信息在宫廷后期的园林建筑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大众对于花语的接受是在19世纪中叶,那个时候的社会风气原因,人们表现的比较内涵,在大庭广众下表达爱意是一件很难为情的事情,所以恋人间赠送的花卉就成为了爱情的信使。
随着时代的发展,花卉成为了社交的一种赠予品,更加完善的花语代表了赠送者的意图。
③ 康乃馨花怎么做手工
康乃馨花手工做法如下:
1.准备材料
制作手工康乃馨需要用到纸张和胶水等材料,最好选择颜色较浅的铜版纸或者墨水纸。此外,还需要准备剪刀、尺子、笔等辅助工具。
2.折制花瓣
首先,将选好的纸张对折,剪出9张15x15cm大小神返的正方形纸片。接着,将纸片横向对折再次对折,在对角线处对折并展开,得到正方形纸片的折痕,如此反复三次后,将纸片根据折痕对折成三角形。
然后在底部按照从底往上、从左往右的顺序分别将左边和右边对齐后进行压折,即完成了第一片花瓣。接下来,按照同样的方法折制余下的8片花瓣。
折制步骤虽然简单,但要做好每一步需要仔细认真操作才能制作出漂亮的康乃馨花朵。此外,手工艺品本身也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艺术价值,在家居装饰和节日礼品等方面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④ 康乃馨怎么繁殖
康乃馨的繁殖方法有扦插繁殖、播种繁殖、压条繁殖。
1、扦插繁殖
康乃馨可以使用扦插的方法进行繁殖,首先选取一根10cm左右长的康乃馨枝条。再将其放入准备好的培养盆土中,然后将其放置在阴暗处一周左右时间,保持土壤湿润,待枝条生根后再将其挪到阳光直射的地方养护。
2、播种繁殖
康乃馨可以采用播种的方法进行繁殖,首先挑选出健康饱满且有光泽的康乃馨种子,然后把种子浸泡在温水中几个小时进行催芽,待种子吸足水分后将其捞出,表皮晾干后播种到养殖土壤中去,做好养护管理很快就能生根。
3、压条繁殖
康乃馨还可以采用压条繁殖的方法,在8-9月期间,选取一根长枝,枝条要相对坚实的类型,然后在枝条与土壤接触的地方用刀切开皮部,并用土壤将其压住,经过5-6个星期的时间,康乃馨就可以生根成活。
康乃馨的栽培技巧
1、修剪
为促使康乃馨多枝多开花,需从幼苗期开始进行多次摘心。一般当幼苗长有8-9对叶片时,进行第一次摘心,保留4-6对叶片;待侧枝长出4对以上叶片时,进行第二次摘心,每枝保留3-4对叶片;最后使整个植株有12-15个侧枝为好。
2、盆栽
盆栽康乃馨,应选内径较大的高筒盆,盆底先施足含钾、钙、氮、磷的基肥。移植后,晴天每天浇水一次,保持盆土潮润。生长期间每隔半个月交替施一次稀尿素水、骨粉或酱渣肥料,值得注意的是不宜施浓肥。盆栽康乃馨每天应保证光照6-8小时。
⑤ 终身未娶的大师,却一代因一幅画被法国艺术圈“封杀”!
他著名的有《波依特的四个女儿》、《卡罗勒斯·杜兰肖像》、《少女与玫瑰》、《亨利·怀特夫人》和《维克三姐妹》等。
因为他是美国人的后裔,所以他的名字被写入美国绘画史上。
但他又是常居伦敦,是英国皇家水彩画家协会的会员、皇家苏格兰美术院院士,因而在英国水彩画史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位置。
萨金特自画像
约翰·辛格·萨金特(John Singer Sargent,1856—1925),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的肖像画家。
他一生热衷于绘画艺术事业,终身未娶,无视世俗的浮荣,一心一意沿着自己的艺术道路前进。
萨金特一生创作了大约900幅油画、2000多幅水彩画和无数的炭笔素描,其中400多幅肖像画,另说600百到700百件,几乎无一雷同。
萨金特的一生主要是在欧洲活动。
他获得无数的荣誉,其中包括剑桥、牛津、耶鲁等各大学的荣誉学位。事实上,除了上述之外的荣誉皆被他婉拒,如1907年的骑士封号和1918年的英国皇家美术学院院长一职等。
萨金特1856年1月12日出生于佛罗伦萨。
他的父亲是美国费城的著名医生,母亲是费城一家富有的皮革商的女儿,是个水彩画家,早年在欧洲旅游使她爱上了意大利。
婚后劝其丈夫放弃在美国的行医职业,与她一起泛游欧洲各地,过一种居无定所的自由生活。萨金特就是在旅居佛罗伦萨时诞生的。
得益于母亲的熏陶,萨金特自幼喜爱绘画,他14岁时进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学习。
1874年,萨金特考入法国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萨金特结识了法国艺术家保罗·塞萨尔·埃勒,在埃勒的引见下,萨金特见到了艺术大师埃德加·德加、克劳德·莫奈、詹姆斯·阿伯特·麦克尼尔·惠斯勒等人。
他早期作品主要受印象主义风格的影响,后来又学习西班牙画家委拉斯贵支的风格,萨金特后来的肖像画受到委拉斯贵支和哈尔斯绘画的很大影响。
在萨金特的肖像画中,许多地方可以看到用较稀的颜料所画出的长笔触。萨金特的画像,颜色和光线的处理非常微妙。
约翰·辛格·萨金特 :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
1885年 布面油画
画作《康乃馨、百合与玫瑰花》是画家萨金特创作于1885年的一幅油画。
现由伦敦泰德画廊收藏。这幅油画是他精心制作的传世经典作品,描绘了孩子在花丛中点灯笼的情景。
画最具有魅力的是画面千变万化的丰富色彩,令人赏心悦目,虽然重视色彩的表现,但花的形状历历可见,丰富的色彩和花的芬芳融为一体。
画描绘了两个身着白衣的小孩正在白天照亮纸灯,他们在花园里散落着粉红色的玫瑰花,黄色的康乃馨和高大的白百合在他们身后。
这幅画以绿色叶子为主,没有水平线或其他水平线给人以深度感。
画的两个主题是插画家弗雷德里克·巴纳德的女儿—萨金特的朋友。多莉,已经11岁了,波莉,已经7岁了。
他们被选为金发,取代了萨金特的原始模型,弗朗西斯戴维斯小米的5岁女儿,黑发凯瑟琳。
这个标题来源于约瑟夫·马辛吉的一首流行歌曲“叶牧人告诉我”。
这是一个三人男声的牧歌乐队,提到了弗洛拉穿着“头戴花环,头戴花环,康乃馨,百合,百合,玫瑰“。
我们看到,在如诗的画面里伫立着两个天使般的小女孩。
她们带着天真的梦想正小心翼翼地把灯笼挂在花枝上,灯笼为鲜花抹上一层温暖的光芒,于是,娇艳的花朵变得沉默而高贵,柔和而纯美。
烛火柔软的光芒也为两个孩子笼上一层温暖的光芒,映衬出女孩活泼健康的脸庞。
此刻,人与自然圆融无间地在这个生生不息的生命空间中交流了。
当我们站在孩子们的身后,注视着她们的天真时,我们能感觉到自然与天性、心灵与纯洁、人与天地,原来是如此的和谐一体。
萨金特在彩色摄影发明之前,就发现了傍晚时分光线的神奇魔力。
在暮色时分,天光渐暗,草地被郁郁的蓝色笼罩着,日式灯笼散发出暖红的光芒。
在自然光和人造光的光线比达到平衡之时,花草和女孩沐浴在这种魔力的光线中,一半冷,一半暖,微妙的均衡。
这种对色彩的运用有明显的印象派风格。
画家萨金特并非印象派成员,但他非常善于用光线表现颜色多层次的内涵,作品总有一种妙不可言的诗意。
萨金特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活跃在欧美两地的优秀人像画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水彩画大师。
他的水彩画肖像充分显示了他的才华,色调明亮,用笔高度洗练,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在面部表情上清晰可见。
他所画的人像生动逼真,对于光与形的处理,也非一般画家所能及。他遵从美的需求,永远保持着技法的新鲜,引人入胜。
一直以来,作为活跃于欧美的著名肖像画家,萨金特以丰富的常识和教养,出入于上层社会,为名流贵妇们画了许多精美的肖像画,宛如旋转于艺术舞池中的华尔兹舞者。
他那传神的造型、漂亮的色彩、娴熟的笔法和华丽的画风为他带来了滚滚财源和巨大的声望。
但天有不测风云,1884年,萨金特的肖像画《X夫人》在法国遭到强烈的抨击,一怒之下,他离开了巴黎,定居伦敦。
在伦敦的乡村里,他研究了莫奈一系列干草堆绘画。
受到莫奈启发,他实验出一种新的着色与描绘光的技法,他在英国乡村的繁茂绿意中专注表达光线与色彩,重新唤起对水彩画的兴趣。
后来他曾为波士顿公共图书馆作壁画。
萨金特的肖像画《X夫人》
萨金特也是位极其严肃的艺术家。
他强调画家要始终保持敏锐的观察力,要在画面处理上大胆舍去一切不必要的东西。同时,萨金特也对自己的作品常感不满。
特别是晚年时,尽管他的艺术倍受赞赏,他却并不在意,仍然反复探求。
1924年,萨金特在纽约举办个展时,他甚至都不愿去多看一眼。1925年4月15日,就在船只开往波士顿的前三天,萨金特在睡梦中因心脏病发作在伦敦去世,享年六十九岁。